资源简介 第34讲 近现代中国的货币、赋税制度与社会保障一、选择题1.(2024·湖南长沙二模)19世纪末期,清廷责成盛宣怀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该行最大股东是招商局和电报局,其余多为官僚及买办,规章制度仿照汇丰银行。开办之初,朝廷即授权该行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国中始见本国纸币与外商银行之纸币分庭抗礼。由此可知,该银行的创办( )A.有效抵制了汇丰银行的扩张B.适应了民间股票交易的需要C.推动了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D.保留了官营企业的固有弊端2.(2024·辽宁丹东阶段测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着手建立金融机构,发行货币。下图是1934年川陕省造币厂发行的一元硬币。该货币的发行( )A.标志着人民币首次统一发行B.解决了红军面临的经济困境C.促进了中央苏区的经济发展D.具有经济和政治的双重作用3.(2025·江西“红色十校”联考)面对白银大量外流的严峻形势,1935年国民政府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并规定法币支付不限数量、不得拒绝,白银国有以充作法币准备金。这一变革( )A.直接导致了国民政府金融崩溃B.有助于缓解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冲击C.意在延续清朝以来的货币政策D.旨在鼓励民族资产阶级大力兴办实业4.(2024·安徽皖豫名校联盟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农村交易主要包括物物交换、人民币、银元、铜元等形式,部分地区还流通商人土票。到1952年底,据人民银行总行估算,农民持有的人民币已达11万亿元,约占当时人民币流通总量的40.4%。这一变化( )A.推动农民摆脱封建束缚B.有利于巩固人民政权C.摧毁国民党的农村势力D.有利于捍卫经济主权5.(2024·湖南岳阳一模)乾隆至道光年间,粤海关收取的关税多以银两方式上缴,这些银两被回炉重新熔炼成规格、成色统一的银锭后再上交国库。随着咸丰九年(1859年)10月粤海新关的成立,大部分关税所收银两不再重铸,而是直接以银元的形式支付战争赔款和外债。这一变动反映了( )A.晚清的货币形制实现国际化B.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经济附庸C.民众赋税负担因赔款而加重D.清廷彻底丧失对海关的控制权6.(2024·广东揭阳联考)下表是民国初期关税自主运动的情况统计。据此可知( )时期 内容 结果临时政府 时期 外务部照会各国公使,要求修订税则,提高税率 各国公使以民国政府尚未被列强承认为借口加以拒绝袁世凯 时期 筹划成立税则修订委员会,准备修改税则 列强并不同意修订税则,后因一战爆发,该计划化为泡影段祺瑞 时期 颁布“国家关税条例”,提高对无约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标准 遭到列强的强烈反对A.中国开始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B.民族独立是实现关税自主的根本前提C.民国政府积极推动关税法制化D.收回关税自主权已成为社会普遍诉求7.(2024·浙江温州二模)读下图,据此可知( )A.关税水平与关税收入两者之间的变化成正比例关系B.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激发了国有企业活力C.关税水平调整适应世贸组织成员间关税下降的需要D.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8.(2024·福建福州八县期中)早在1950年,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方案就曾有拟定,但直到1980年才有了新中国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对此,有人解释说,当时中国个人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个人收入分配中存在着一定的供给制成分。据此,中国长期未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B.居民贫富差距并不明显C.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D.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有限9.(2024·云南二模)据下表可知,我国( )(单位:万人)年份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012 78 796 53 641 15 225 19 010 15 4292016 88 777 74 392 18 089 21 889 18 4512018 94 240 134 452 19 643 23 868 20 435A.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B.庞大社会保障体系建成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10.(2024·广东汕头期末)1999年9月,我国全面推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02年,一些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北京290元,太原156元,沈阳205元,上海280元,广州300元,成都178元,银川160元。由此可见,这一制度的实施( )A.与当地经济水平挂钩B.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C.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D.使各地生活水平出现差异二、非选择题11.(2025·江西上饶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我国近代币制紊乱,各省为制,又有大量外国银元的涌入。直至北洋政府结束,货币发行制度仍未有根本性变化。1928年全国经济会议、全国财政会议后,宋子文主持下的全国性财政收支、监管体制基本搭建成型。1928年4月,国民政府通过浙江省政府马寅初委员所提出的《统一国币应先实行废两用元案》。延至1933年初,财政部才开始组织金融界人士商讨废两改元实施计划。上海金融业、上海银行公会对政府的此次制度改革态度积极肯定。1933年3月1日,财政部公布了《废两改元令》。3月8日,政府又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制铸造专属于中央造币厂,银本位币定名为元,凡公私款项及一切交易用银本位币授受。4月5日,政府向全国发布《关于废两改用银本币的布告》,宣布自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学者谓之,废两改元“始于民六,盛于民十,发展于民十二、再兴于民十七,终成于民二十二”“对于民族解放是有着相当的意义的”。——摘编自李永伟《从管制到失控:近代中国货币发行法制史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废两改元“终成于民二十二”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废两改元“对于民族解放是有着相当的意义”的理解。第34讲 近现代中国的货币、赋税制度与社会保障1.C 根据材料,中国通商银行的规章制度仿照汇丰银行,发行的纸币与外商银行之纸币分庭抗礼可知,中国通商银行的创办促进了中国金融近代化,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华民族危机加深,该银行的创办并不能有效抵制汇丰银行的扩张,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中国通商银行“最大股东是招商局和电报局,其余多为官僚及买办”,并不属于“民间股票交易”,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中国通商银行的积极影响,没有涉及中国通商银行的弊端,排除D项。2.D 据题干可知,该货币是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所发行,表明其政治功能,即在苏维埃区域内创建独立自主的统一金融体系,同时该货币表明共和国加强了财政的统一管理,即其经济功能,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排除A项;题干述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所发行的货币图片,但是并没有述及其“结果”,排除B项;C项不能概括全部题意,排除。3.B 当时正值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国家采取货币紧缩政策,而国民政府通过实施法币政策,有助于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对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故选B项,排除D项;法币政策的实施实际上是为了避免金融崩溃,通过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来稳定金融市场,排除A项;国民政府的货币政策变革是对传统货币制度的重大改革,而非延续清朝以来的货币政策,排除C项。4.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农村交易主要包括物物交换、人民币、银元、铜元等形式,部分地区还流通商人土票,说明农村的金融市场比较混乱,到1952年底,农民持有的人民币约占当时人民币流通总量的40.4%,这说明新中国政权发行的人民币在农村站稳了脚跟,有利于巩固人民政权,故选B项;材料与农民摆脱封建束缚无关,排除A项;摧毁国民党的农村势力属于政治领域的信息,而题干所述为金融和市场领域的信息,二者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C项;经济主权是相对于外国对中国经济的控制而言的,题干所述是国内经济问题,与对外经济关系不符,排除D项。5.B 粤海新关成立后,大部分关税所收银两不再像以前一样回炉重铸后上交国库,而是直接以银元的形式支付战争赔款和外债,意味着列强直接将中国的关税收入纳入自己手中,反映出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故选B项;材料不能说明晚清的货币形制已经实现国家化,排除A项;题干所述的赔款是来自海关关税的收入,与国内民众的赋税负担并无关系,不能得出民众赋税负担因赔款而加重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只提到了粤海关的关税直接被支付战争赔款和外债,并未提及其他地方的海关,不能得出清廷彻底丧失对海关控制权的结论,排除D项。6.B 民国初年,中国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的要求都因列强的反对而失败,结合中国的社会性质可知民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民国初期关税自主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故选B项;“中国开始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是在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排除A项;“积极推动关税法制化”不符合史实,与材料提及民国初期关税自主运动遭到列强反对后,没有继续积极与列强进行抗争相悖,排除C项;“已成为社会普遍诉求”不符合题意,与材料仅提及民国初期政府的要求相悖,排除D项。7.C 据材料统计图数据可知,中国关税平均水平下调主要是在2001年以后,据所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的宗旨包括减少关税壁垒促进世界贸易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下调关税以适应世贸的需要,故选C项;据材料统计图数据可看出关税水平在2001年后逐渐下降并在一段时间后趋于平稳,而关税收入则呈波浪式持续上升,他们之间的变化不是正比,排除A项;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1983年开始,排除B项;全面深化改革是2017年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8.C 我国直到1980年才有了个人所得税,这是因为当时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简单,故选C项;当时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确不高,但是并不代表居民收入没有差距,开征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排除A项;材料中认为中国之所以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个人所得税法是因为当时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简单,B项表述符合当时史实,但是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排除;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有限基本符合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的实际情况,但是材料认为中国长期未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简单,排除D项。9.B 据表格可知,2012—2018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都大幅增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都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些方面参保人数的大幅增加说明我国庞大社会保障体系建成,故选B项;2020年,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展望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了134 452万人,但并没有达到完全的覆盖,且D项不能反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内容,排除。10.A 据材料可知,我国一些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有所区别,北京、广州、上海等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一线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高,太原、沈阳、成都、银川等二、三线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于一线城市,故选A项;“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不符合逻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排除B项;“消除了”说法绝对,应为“缓解了”,排除C项;“使各地生活水平出现差异”不符合逻辑、史实,应为“体现了各地生活水平的差异”,排除D项。11.(1)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国家统一;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精英人士的参与和推动;得到金融界的支持。(2)理解:废两改元制度结束了多种货币并行的局面,稳定了金融秩序,为抵抗日本的大规模侵略作了重要的金融准备;削弱了外商银行对中国金融的控制,有利于我国民族资本的发展,为民族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条件。解析:第(1)问,据材料“民二十二”并结合所学可知,“民二十二”是1933年,在这之前的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国家统一,为废两改元奠定了政治基础;据材料“规定银本位币制铸造专属于中央造币厂,银本位币定名为元,凡公私款项及一切交易用银本位币授受”可知,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据材料“国民政府通过浙江省政府马寅初委员所提出……财政部才开始组织金融界人士商讨废两改元实施计划”可知,精英人士的参与和推动;据材料“上海金融业、上海银行公会对政府的此次制度改革态度积极肯定”可知,得到金融界的支持。第(2)问,据材料“我国近代币制紊乱,各省为制,又有大量外国银元的涌入”“对于民族解放是有着相当的意义的”并结合材料时间可知,废两改元制度结束了多种货币并行的局面,稳定了金融秩序,为抵抗日本的大规模侵略作了重要的金融准备;据材料“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货币的统一,削弱了外商银行对中国金融的控制,有利于我国民族资本的发展,为民族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条件。3 / 3第34讲 近现代中国的货币、赋税制度与社会保障价值引领 课标要求 西方列强从鸦片战争开始,参与清政府海关税则的制定。继而以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为借口,借助上海小刀会起义(1853年)导致江海关瘫痪的契机,强行成立英、法、美三国关税管理委员会,取得江海关关税的征收权,逐步形成了外籍税务司制度。外籍税务司制度的建立,在扩大海关税收收入规模的同时,使国外势力渗透到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等领域,导致国家和商业秘密一览无余,在对外经济和政治交往中更加被动。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1.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 2.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3.了解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一、近现代货币制度与关税制度的演变1.货币制度的演变(1)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2)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 改革,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 。(3)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4)1948年国民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最终失败。(5)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 。(6)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2.关税制度的演变(1)中国直到1931年才开始取消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 关税。(2)鸦片战争前,中国享有完全的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3)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斗争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 、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②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③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发表“ ”的对外宣言措施,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⑤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⑥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 建设。⑦198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二、现代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1.个人所得税制度(1)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 时期。(2)198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正式确立了个人所得税制度,此后不断完善,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 发挥了积极作用。2.社会保障制度(1)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 、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关税自主权:指一个国家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独立自主地处理有关本国海关税收事务的权力。一个国家完整的关税自主权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权力:独立自主地制定本国关税制度的权力;独立管理海关行政的权力;独立处理关税收支的权力。 据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15课“历史纵横”:人民币发行原则改编。如图的人民币发行于1962年,纸币中女拖拉机手的人物原型梁军曾说:“人民币上的女拖拉机手以我为原型,那是我个人又不是我个人。”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八字”方针得到落实B.农业机械化在全国普及C.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D.人民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中国近现代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原因(1)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意识不断提高。(2)群众性收回关税自主权运动不断高涨。(3)历届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的不懈努力。(4)一战后国际格局有利于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5)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6)美、英、日对华政策的调整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主题一 为国聚财——近代中国的货币与关税制度近代中国货币制度的演变 材料 清末虽然基本建立银元、铜元的货币系统,但由于民间仍有银两、制钱流通……市面流通的货币有几十种之多,中国货币市场极为混乱。1914年,北洋政府大量发行银元……各种银元、银两成色不一……币制实际上是“两”“元”并存。1935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禁止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颁行法币,国内币制基本统一。——据张志玉、王增强《从档案记录看近代中国货币统一进程对民国时期诸城货币市场的个案考察》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货币发展的主要特点。信息获取知识依据要点归纳近代中国关税制度 材料 中国在沿海开放口岸逐渐设立起由外国人管理的西式新关,新设的海关和原有常关并存。之后,通商口岸的常关渐归新关管理。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渐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陆续废除常关,海陆边关统一征税。由此意味着中国全国范围内统一型的、西式近代国境海关最终确立。——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古代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变》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税关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信息获取知识依据要点归纳1.全面认识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的法币改革意义 ①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统一了全国的货币,终止了中国货币的紊乱状态。 ②方便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从而刺激了经济的发展。意义 ③防止白银外流,摆脱了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使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向良性方向发展。 ④打击了日本的经济侵略计划,成功集中了国内资金,为对日作战作了金融方面的准备。 ⑤有利于应对国际经济危机。 ⑥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局限性 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为战争大量发行法币,掠夺财富,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最终导致了国民政府的灭亡;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2.近代以来中国关税体系的变化及意义变化 ①从传统关税体系向近代关税体系转变。 ②从受列强控制到逐渐关税自主。 ③从海关、常关并存走向统一的海关意义 ①实现了关税体系的近代化。 ②维护了国家主权,增加了财政收入。 ③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主题二 民生福祉——现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保障相伴相随。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首次在我国建立了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政府面临自工业化以来最大规模的失业潮,建立“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的政策体系;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并在辽宁省试点,探索社会保障制度从单项制度推进向系统建设转变;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入统筹城乡、全面覆盖、综合配套、统一管理的阶段。目前中国社会保险覆盖人数无论在单项制度上(如医疗保险或养老保险),还是在诸项社会保险覆盖面总和上,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险制度。——摘编自李玲《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60年及其公平性研究》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意义。信息获取知识依据要点归纳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从家庭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在满足市场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同时,弥补家庭保障功能不断弱化的缺陷以社会保险为主体 还需要发展各种补充保障事业,弥补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基本保障的不足体现多层次性 主要体现在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基本保障和以单位为主体的补充保障以及其他保障等不同层次上考情 速递 近年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较少,主要集中在海关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强调制度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命题 预测 (1)命题情境:数据、图片、文献等。 (2)角度预测: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近现代中国货币制度演变的作用;理解海关制度变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从时代特点的角度认识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意义(2024·广东高考11题)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时代,原有的国家—单位保障制逐渐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转变。社会保障制度进入“改革时代”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C.医疗卫生体系的形成D.乡镇企业的大量涌现命题立意 本题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创设学习情境,考查改革开放的特点。通过微观切入社会保障制度的方式的变化,审视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思维路径信息 获取 时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 题眼:原有的国家—单位保障制逐渐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转变教材 探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解题 陷阱 时间 错位 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以偏 概全 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部分,而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C项添枝 加叶 乡镇企业的发展确实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主要影响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而非直接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排除D项得出 结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有企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社会保障制度也由以往单位包办转变为个人承担部分缴费责任,即由国家—单位保障制迈向国家—社会保障制,故选B项1.〔学习情境·海关制度〕(2023·河北高考7题)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B.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2.(2021·山东高考7题)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3.(2024·福建福州一模)1887年,张之洞向清政府提交报告,指出外国银元在广东等地流通,“民间争相行用”,建议中国通过新式机械自铸银元来驱逐外国银元。张之洞旨在( )A.杜绝洋元在华流通B.实现铸币工艺近代化C.维护中国货币主权D.扭转晚清的财政困局4.(2024·江苏宿迁期末)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宣告成立,同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毛泽东说:“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有了自己的政权,有了自己的土地,现在又有了自己的货币,这才真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A.扭转了全国金融体系混乱局面B.表明解放区完成了货币统一C.以经济手段助推了革命的发展D.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第34讲 近现代中国的货币、赋税制度与社会保障【知识为基·教材融会】基础知识梳理一、1.(2)法币 国有 (5)人民币 2.(1)国境 (2)关税自主权 (3)①不平等条约 ③改订新约 ⑥法制化二、1.(1)民国 (2)社会稳定 2.(2)养老教材边角D 据材料可知,图片中的女性驾驶拖拉机的形象,是农业现代化的象征,也是人民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的体现。梁军“那是我个人又不是我个人”的言论更是表达了个人与国家建设的紧密联系,故选D项;纸币上的图像更多体现的是农业现代化的形象,而非直接反映“八字”方针的落实情况,排除A项;1962年的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农业机械化程度有限,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未直接反映城乡发展差距的变化,排除C项。【能力为重·主题突破】主题一情境1信息 获取 “北洋政府大量发行银元”“南京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禁止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颁行法币,国内币制基本统一”知识 依据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要点 归纳 币制混乱持续时间长;纸币取代银元,币制走向统一情境2信息 获取 “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陆续废除常关,海陆边关统一征税”知识 依据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两项主要内容之一要点 归纳 变化:从传统关税体系向近代关税体系转变;从受列强控制到逐渐关税自主;从海关、常关并存到走向统一的海关。 意义:关税体系的近代化;维护了国家主权;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主题二情境信息 获取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保障相伴相随”“政府面临自工业化以来最大规模的失业潮”“探索社会保障制度从单项制度推进向系统建设转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入统筹城乡、全面覆盖、综合配套、统一管理的阶段”知识 依据 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要点 归纳 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增强民众对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的自信;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考情研析·考教衔接】智慧刷题1.A 据图可知,19世纪50年代以来,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的业务范围出现了重叠,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被列强控制的海关管理权也管理了一部分厘金局和常关的税收权力,这表明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故选A项;常关、海关、厘金局的税收是关于商品贸易的,与资本输出无关,排除B项;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税收机构重叠,体现的是地方和海关的税收机构侵占了清政府的税收权,与效率无关,排除C项;图示反映的是税收机构的业务范围变化,不能看出税收的实际数目,不能得出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的结论,排除D项。2.A 据所学可知,1913—1921年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期间列强忙于大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所以从国际局势的影响角度看,1914—1918年的一战期间海关税收额大幅提高,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3.C 据材料“自铸银元来驱逐外国银元”可知,为解决外国银元泛滥,导致国内金融秩序混乱的局面,张之洞提议自铸银元以驱逐外国银元,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渗透,有利于维护中国货币主权,故选C项;“杜绝”说法绝对,排除A项;实现铸币工艺近代化只是手段,并非张之洞的本质目的,排除B项;仅通过筹办近代铸币业一项,无法扭转晚清的财政困局,排除D项。4.C 据材料“1948年12月1日”“现在又有了自己的货币,这才真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币的发行,以金融手段助推了革命进程,故选C项;此时全国尚未统一,金融体系并未统一,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当时解放区已完成了货币统一,排除B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排除D项。知识拓展:人民币发行的意义(1)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和人民币的发行,开创了中国金融史上的新纪元。(2)实现了全国货币的真正统一,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奠定了基础。(3)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6 / 6(共66张PPT)高中总复习·历史第34讲 近现代中国的货币、赋税制度与社会保障价值引领 课标要求 西方列强从鸦片战争开始,参与清政府海关税则的制定。继而以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为借口,借助上海小刀会起义(1853年)导致江海关瘫痪的契机,强行成立英、法、美三国关税管理委员会,取得江海关关税的征收权,逐步形成了外籍税务司制度。外籍税务司制度的建立,在扩大海关税收收入规模的同时,使国外势力渗透到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等领域,导致国家和商业秘密一览无余,在对外经济和政治交往中更加被动。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1.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2.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3.了解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CONTENTS知识为基·教材融会一能力为重·主题突破二考情研析·考教衔接三课时训练·跟踪检测四一知识为基·教材融会整合发掘,加深知识理解一、近现代货币制度与关税制度的演变1. 货币制度的演变(1)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2)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 改革,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 。(3)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4)1948年国民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最终失败。(5)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 。(6)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法币 国有 人民币 2. 关税制度的演变(1)中国直到1931年才开始取消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 关税。(2)鸦片战争前,中国享有完全的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3)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斗争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 、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②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国境 关税自主权 不平等条约 ③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发表“ ”的对外宣言措施,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⑤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⑥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 建设。⑦198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改订新约 法制化 二、现代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1. 个人所得税制度(1)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 时期。(2)198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正式确立了个人所得税制度,此后不断完善,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 发挥了积极作用。民国 社会稳定 2. 社会保障制度(1)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 、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养老 关税自主权:指一个国家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独立自主地处理有关本国海关税收事务的权力。一个国家完整的关税自主权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权力:独立自主地制定本国关税制度的权力;独立管理海关行政的权力;独立处理关税收支的权力。 据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15课“历史纵横”:人民币发行原则改编。下图的人民币发行于1962年,纸币中女拖拉机手的人物原型梁军曾说:“人民币上的女拖拉机手以我为原型,那是我个人又不是我个人。”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八字”方针得到落实B. 农业机械化在全国普及C. 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D. 人民积极投身国家建设√解析: 据材料可知,图片中的女性驾驶拖拉机的形象,是农业现代化的象征,也是人民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的体现。梁军“那是我个人又不是我个人”的言论更是表达了个人与国家建设的紧密联系,故选D项;纸币上的图像更多体现的是农业现代化的形象,而非直接反映“八字”方针的落实情况,排除A项;1962年的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农业机械化程度有限,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未直接反映城乡发展差距的变化,排除C项。中国近现代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原因(1)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意识不断提高。(2)群众性收回关税自主权运动不断高涨。(3)历届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的不懈努力。(4)一战后国际格局有利于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5)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6)美、英、日对华政策的调整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二能力为重·主题突破探究应用,培养综合能力主题一 为国聚财——近代中国的货币与关税制度近代中国货币制度的演变 材料 清末虽然基本建立银元、铜元的货币系统,但由于民间仍有银两、制钱流通……市面流通的货币有几十种之多,中国货币市场极为混乱。1914年,北洋政府大量发行银元……各种银元、银两成色不一……币制实际上是“两”“元”并存。1935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禁止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颁行法币,国内币制基本统一。——据张志玉、王增强《从档案记录看近代中国货币统一进程对民国时期诸城货币市场的个案考察》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货币发展的主要特点。信息 获取 “北洋政府大量发行银元”“南京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禁止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颁行法币,国内币制基本统”知识 依据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要点 归纳 制混乱持续时间长;纸币取代银元,币制走向统一“北洋政府大量发行银元”“南京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禁止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颁行法币,国内币制基本统一”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币制混乱持续时间长;纸币取代银元,币制走向统一近代中国关税制度 材料 中国在沿海开放口岸逐渐设立起由外国人管理的西式新关,新设的海关和原有常关并存。之后,通商口岸的常关渐归新关管理。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渐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陆续废除常关,海陆边关统一征税。由此意味着中国全国范围内统一型的、西式近代国境海关最终确立。——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古代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变》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税关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信息获取 “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陆续废除常关,海陆边关统一征税”知识 依据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两项主要内容之一要点 归纳“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陆续废除常关,海陆边关统一征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两项主要内容之一变化:从传统关税体系向近代关税体系转变;从受列强控制到逐渐关税自主;从海关、常关并存到走向统一的海关。意义:关税体系的近代化;维护了国家主权;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1. 全面认识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的法币改革意义 ①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统一了全国的货币,终止了中国货币的紊乱状态。②方便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从而刺激了经济的发展。③防止白银外流,摆脱了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使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向良性方向发展。④打击了日本的经济侵略计划,成功集中了国内资金,为对日作战作了金融方面的准备。⑤有利于应对国际经济危机。⑥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局限性 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为战争大量发行法币,掠夺财富,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最终导致了国民政府的灭亡;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2. 近代以来中国关税体系的变化及意义变化 ①从传统关税体系向近代关税体系转变。②从受列强控制到逐渐关税自主。③从海关、常关并存走向统一的海关意义 ①实现了关税体系的近代化。②维护了国家主权,增加了财政收入。③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主题二 民生福祉——现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保障相伴相随。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首次在我国建立了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政府面临自工业化以来最大规模的失业潮,建立“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的政策体系;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并在辽宁省试点,探索社会保障制度从单项制度推进向系统建设转变; 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入统筹城乡、全面覆盖、综合配套、统一管理的阶段。目前中国社会保险覆盖人数无论在单项制度上(如医疗保险或养老保险),还是在诸项社会保险覆盖面总和上,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险制度。——摘编自李玲《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60年及其公平性研究》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意义。信息 获取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保障相伴相随”“政府面临自工业化以来最大规模的失业潮”“探索社会保障制度从单项制度推进向系统建设转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入统筹城乡、全面覆盖、综合配套、统一管理的阶段”知识 依据 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要点 归纳 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增强民众对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的自信;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保障相伴相随”“政府面临自工业化以来最大规模的失业潮”“探索社会保障制度从单项制度推进向系统建设转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入统筹城乡、全面覆盖、综合配套、统一管理的阶段”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增强民众对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的自信;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从家庭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在满足市场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同时,弥补家庭保障功能不断弱化的缺陷以社会保险为主体 还需要发展各种补充保障事业,弥补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基本保障的不足体现多层次性 主要体现在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基本保障和以单位为主体的补充保障以及其他保障等不同层次上三考情研析·考教衔接体验感悟,提升学科素养考情 速递 近年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较少,主要集中在海关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强调制度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命题 预测 (1)命题情境:数据、图片、文献等。(2)角度预测: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近现代中国货币制度演变的作用;理解海关制度变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从时代特点的角度认识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意义(2024·广东高考11题)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时代,原有的国家—单位保障制逐渐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转变。社会保障制度进入“改革时代”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 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C. 医疗卫生体系的形成 D. 乡镇企业的大量涌现命题立意 本题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创设学习情境,考查改革开放的特点。通过微观切入社会保障制度的方式的变化,审视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思维路径信息 获取 时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题眼:原有的国家—单位保障制逐渐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转变教材 探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解题 陷阱 时间错位 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以偏概全 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部分,而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C项添枝加叶 乡镇企业的发展确实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主要影响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而非直接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排除D项得出 结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有企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社会保障制度也由以往单位包办转变为个人承担部分缴费责任,即由国家—单位保障制迈向国家—社会保障制,故选B项1. 〔学习情境·海关制度〕(2023·河北高考7题)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 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B. 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C. 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D. 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解析: 据图可知,19世纪50年代以来,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的业务范围出现了重叠,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被列强控制的海关管理权也管理了一部分厘金局和常关的税收权力,这表明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故选A项;常关、海关、厘金局的税收是关于商品贸易的,与资本输出无关,排除B项;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税收机构重叠,体现的是地方和海关的税收机构侵占了清政府的税收权,与效率无关,排除C项;图示反映的是税收机构的业务范围变化,不能看出税收的实际数目,不能得出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的结论,排除D项。2. (2021·山东高考7题)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解析: 据所学可知,1913—1921年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期间列强忙于大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所以从国际局势的影响角度看,1914—1918年的一战期间海关税收额大幅提高,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3. (2024·福建福州一模)1887年,张之洞向清政府提交报告,指出外国银元在广东等地流通,“民间争相行用”,建议中国通过新式机械自铸银元来驱逐外国银元。张之洞旨在( )A. 杜绝洋元在华流通 B. 实现铸币工艺近代化C. 维护中国货币主权 D. 扭转晚清的财政困局√解析: 据材料“自铸银元来驱逐外国银元”可知,为解决外国银元泛滥,导致国内金融秩序混乱的局面,张之洞提议自铸银元以驱逐外国银元,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渗透,有利于维护中国货币主权,故选C项;“杜绝”说法绝对,排除A项;实现铸币工艺近代化只是手段,并非张之洞的本质目的,排除B项;仅通过筹办近代铸币业一项,无法扭转晚清的财政困局,排除D项。4. (2024·江苏宿迁期末)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宣告成立,同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毛泽东说:“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有了自己的政权,有了自己的土地,现在又有了自己的货币,这才真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A. 扭转了全国金融体系混乱局面B. 表明解放区完成了货币统一C. 以经济手段助推了革命的发展D. 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解析: 据材料“1948年12月1日”“现在又有了自己的货币,这才真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币的发行,以金融手段助推了革命进程,故选C项;此时全国尚未统一,金融体系并未统一,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当时解放区已完成了货币统一,排除B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排除D项。知识拓展:人民币发行的意义(1)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和人民币的发行,开创了中国金融史上的新纪元。(2)实现了全国货币的真正统一,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奠定了基础。(3)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四课时训练·跟踪检测巩固强化,验收教学效果一、选择题1. (2024·湖南长沙二模)19世纪末期,清廷责成盛宣怀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该行最大股东是招商局和电报局,其余多为官僚及买办,规章制度仿照汇丰银行。开办之初,朝廷即授权该行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国中始见本国纸币与外商银行之纸币分庭抗礼。由此可知,该银行的创办( )A. 有效抵制了汇丰银行的扩张B. 适应了民间股票交易的需要C. 推动了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D. 保留了官营企业的固有弊端1234567891011√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通商银行的规章制度仿照汇丰银行,发行的纸币与外商银行之纸币分庭抗礼可知,中国通商银行的创办促进了中国金融近代化,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华民族危机加深,该银行的创办并不能有效抵制汇丰银行的扩张,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中国通商银行“最大股东是招商局和电报局,其余多为官僚及买办”,并不属于“民间股票交易”,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中国通商银行的积极影响,没有涉及中国通商银行的弊端,排除D项。12345678910112. (2024·辽宁丹东阶段测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着手建立金融机构,发行货币。下图是1934年川陕省造币厂发行的一元硬币。该货币的发行( )A. 标志着人民币首次统一发行B. 解决了红军面临的经济困境C. 促进了中央苏区的经济发展D. 具有经济和政治的双重作用√1234567891011解析: 据题干可知,该货币是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所发行,表明其政治功能,即在苏维埃区域内创建独立自主的统一金融体系,同时该货币表明共和国加强了财政的统一管理,即其经济功能,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排除A项;题干述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所发行的货币图片,但是并没有述及其“结果”,排除B项;C项不能概括全部题意,排除。12345678910113. (2025·江西“红色十校”联考)面对白银大量外流的严峻形势,1935年国民政府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并规定法币支付不限数量、不得拒绝,白银国有以充作法币准备金。这一变革( )A. 直接导致了国民政府金融崩溃B. 有助于缓解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冲击C. 意在延续清朝以来的货币政策D. 旨在鼓励民族资产阶级大力兴办实业√1234567891011解析: 当时正值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国家采取货币紧缩政策,而国民政府通过实施法币政策,有助于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对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故选B项,排除D项;法币政策的实施实际上是为了避免金融崩溃,通过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来稳定金融市场,排除A项;国民政府的货币政策变革是对传统货币制度的重大改革,而非延续清朝以来的货币政策,排除C项。12345678910114. (2024·安徽皖豫名校联盟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农村交易主要包括物物交换、人民币、银元、铜元等形式,部分地区还流通商人土票。到1952年底,据人民银行总行估算,农民持有的人民币已达11万亿元,约占当时人民币流通总量的40.4%。这一变化( )A. 推动农民摆脱封建束缚B. 有利于巩固人民政权C. 摧毁国民党的农村势力D. 有利于捍卫经济主权√1234567891011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农村交易主要包括物物交换、人民币、银元、铜元等形式,部分地区还流通商人土票,说明农村的金融市场比较混乱,到1952年底,农民持有的人民币约占当时人民币流通总量的40.4%,这说明新中国政权发行的人民币在农村站稳了脚跟,有利于巩固人民政权,故选B项;材料与农民摆脱封建束缚无关,排除A项;摧毁国民党的农村势力属于政治领域的信息,而题干所述为金融和市场领域的信息,二者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C项;经济主权是相对于外国对中国经济的控制而言的,题干所述是国内经济问题,与对外经济关系不符,排除D项。12345678910115. (2024·湖南岳阳一模)乾隆至道光年间,粤海关收取的关税多以银两方式上缴,这些银两被回炉重新熔炼成规格、成色统一的银锭后再上交国库。随着咸丰九年(1859年)10月粤海新关的成立,大部分关税所收银两不再重铸,而是直接以银元的形式支付战争赔款和外债。这一变动反映了( )A. 晚清的货币形制实现国际化B. 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经济附庸C. 民众赋税负担因赔款而加重D. 清廷彻底丧失对海关的控制权√1234567891011解析: 粤海新关成立后,大部分关税所收银两不再像以前一样回炉重铸后上交国库,而是直接以银元的形式支付战争赔款和外债,意味着列强直接将中国的关税收入纳入自己手中,反映出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故选B项;材料不能说明晚清的货币形制已经实现国家化,排除A项;题干所述的赔款是来自海关关税的收入,与国内民众的赋税负担并无关系,不能得出民众赋税负担因赔款而加重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只提到了粤海关的关税直接被支付战争赔款和外债,并未提及其他地方的海关,不能得出清廷彻底丧失对海关控制权的结论,排除D项。12345678910116. (2024·广东揭阳联考)下表是民国初期关税自主运动的情况统计。据此可知( )时期 内容 结果临时政府时期 外务部照会各国公使,要求修订税则,提高税率 各国公使以民国政府尚未被列强承认为借口加以拒绝袁世凯时期 筹划成立税则修订委员会,准备修改税则 列强并不同意修订税则,后因一战爆发,该计划化为泡影段祺瑞时期 颁布“国家关税条例”,提高对无约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标准 遭到列强的强烈反对1234567891011A. 中国开始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B. 民族独立是实现关税自主的根本前提C. 民国政府积极推动关税法制化D. 收回关税自主权已成为社会普遍诉求√解析: 民国初年,中国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的要求都因列强的反对而失败,结合中国的社会性质可知民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民国初期关税自主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故选B项;“中国开始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是在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排除A项;“积极推动关税法制化”不符合史实,与材料提及民国初期关税自主运动遭到列强反对后,没有继续积极与列强进行抗争相悖,排除C项;“已成为社会普遍诉求”不符合题意,与材料仅提及民国初期政府的要求相悖,排除D项。12345678910117. (2024·浙江温州二模)读下图,据此可知( )A. 关税水平与关税收入两者之间的变化成正比例关系B.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激发了国有企业活力C. 关税水平调整适应世贸组织成员间关税下降的需要D. 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1234567891011解析: 据材料统计图数据可知,中国关税平均水平下调主要是在2001年以后,据所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的宗旨包括减少关税壁垒促进世界贸易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下调关税以适应世贸的需要,故选C项;据材料统计图数据可看出关税水平在2001年后逐渐下降并在一段时间后趋于平稳,而关税收入则呈波浪式持续上升,他们之间的变化不是正比,排除A项;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1983年开始,排除B项;全面深化改革是2017年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12345678910118. (2024·福建福州八县期中)早在1950年,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方案就曾有拟定,但直到1980年才有了新中国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对此,有人解释说,当时中国个人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个人收入分配中存在着一定的供给制成分。据此,中国长期未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B. 居民贫富差距并不明显C.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D. 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有限√1234567891011解析: 我国直到1980年才有了个人所得税,这是因为当时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简单,故选C项;当时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确不高,但是并不代表居民收入没有差距,开征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排除A项;材料中认为中国之所以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个人所得税法是因为当时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简单,B项表述符合当时史实,但是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排除;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有限基本符合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的实际情况,但是材料认为中国长期未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简单,排除D项。12345678910119. (2024·云南二模)据下表可知,我国( )(单位:万人)年份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失业保险 参保人数 工伤保险 参保人数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012 78 796 53 641 15 225 19 010 15 4292016 88 777 74 392 18 089 21 889 18 4512018 94 240 134 452 19 643 23 868 20 4351234567891011√A.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B. 庞大社会保障体系建成C.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 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解析: 据表格可知,2012—2018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都大幅增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都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些方面参保人数的大幅增加说明我国庞大社会保障体系建成,故选B项;2020年,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展望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了134 452万人,但并没有达到完全的覆盖,且D项不能反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内容,排除。123456789101110. (2024·广东汕头期末)1999年9月,我国全面推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02年,一些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北京290元,太原156元,沈阳205元,上海280元,广州300元,成都178元,银川160元。由此可见,这一制度的实施( )A. 与当地经济水平挂钩B. 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C. 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D. 使各地生活水平出现差异√1234567891011解析: 据材料可知,我国一些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有所区别,北京、广州、上海等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一线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高,太原、沈阳、成都、银川等二、三线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于一线城市,故选A项;“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不符合逻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排除B项;“消除了”说法绝对,应为“缓解了”,排除C项;“使各地生活水平出现差异”不符合逻辑、史实,应为“体现了各地生活水平的差异”,排除D项。1234567891011二、非选择题11. (2025·江西上饶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我国近代币制紊乱,各省为制,又有大量外国银元的涌入。直至北洋政府结束,货币发行制度仍未有根本性变化。1928年全国经济会议、全国财政会议后,宋子文主持下的全国性财政收支、监管体制基本搭建成型。1928年4月,国民政府通过浙江省政府马寅初委员所提出的《统一国币应先实行废两用元案》。延至1933年初,财政部才开始组织金融界人士商讨废两改元实施计划。上海金融业、上海银行公会对政府的此次制度改革态度积极肯定。1933年3月1日,财政部公布了《废两改元令》。12345678910113月8日,政府又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制铸造专属于中央造币厂,银本位币定名为元,凡公私款项及一切交易用银本位币授受。4月5日,政府向全国发布《关于废两改用银本币的布告》,宣布自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学者谓之,废两改元“始于民六,盛于民十,发展于民十二、再兴于民十七,终成于民二十二”“对于民族解放是有着相当的意义的”。——摘编自李永伟《从管制到失控:近代中国货币发行法制史论》123456789101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废两改元“终成于民二十二”的原因。答案: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国家统一;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精英人士的参与和推动;得到金融界的支持。1234567891011解析:据材料“民二十二”并结合所学可知,“民二十二”是1933年,在这之前的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国家统一,为废两改元奠定了政治基础;据材料“规定银本位币制铸造专属于中央造币厂,银本位币定名为元,凡公私款项及一切交易用银本位币授受”可知,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据材料“国民政府通过浙江省政府马寅初委员所提出……财政部才开始组织金融界人士商讨废两改元实施计划”可知,精英人士的参与和推动;据材料“上海金融业、上海银行公会对政府的此次制度改革态度积极肯定”可知,得到金融界的支持。1234567891011(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废两改元“对于民族解放是有着相当的意义”的理解。答案:理解:废两改元制度结束了多种货币并行的局面,稳定了金融秩序,为抵抗日本的大规模侵略作了重要的金融准备;削弱了外商银行对中国金融的控制,有利于我国民族资本的发展,为民族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条件。1234567891011解析: 据材料“我国近代币制紊乱,各省为制,又有大量外国银元的涌入”“对于民族解放是有着相当的意义的”并结合材料时间可知,废两改元制度结束了多种货币并行的局面,稳定了金融秩序,为抵抗日本的大规模侵略作了重要的金融准备;据材料“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货币的统一,削弱了外商银行对中国金融的控制,有利于我国民族资本的发展,为民族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条件。1234567891011THANKS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4讲 近现代中国的货币、赋税制度与社会保障.docx 第34讲 近现代中国的货币、赋税制度与社会保障.pptx 第34讲 近现代中国的货币、赋税制度与社会保障(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