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检测(十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河北邢台联考)所有早期国家都要任命掌管所拥有物品清单的官员,以清点国家储藏的食物和其他资源的大型仓库,这说明为什么世界不同地区,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北部、中国和中美洲,在国家形成的过程中,都分别出现了文字系统。材料意在说明( )A.所有早期国家形成中都产生了文字B.农耕文明的发展推动了文字的产生C.文字的出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D.文字的产生适应了国家管理的需要2.(2025·河北保定调研)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两河流域下游地区,运河发挥着运输功能,灌溉系统良好,由驴拉的单犁取代了锄,人们种植大麦等农作物,饲养大角牛等牲畜,土地和水源是国家资产,商业贸易十分发达。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古代西亚文明获得高度发展B.苏美尔地区农业领先世界C.区域间文明的交流较为频繁D.两河流域实现了基本统一3.(2025·湖北黄冈期中)有学者认为,早期埃及可能存在不止一种口语,然而只有古埃及语被书写下来。这一统一的书写系统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在前王朝时期古埃及国家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权力产生的。这说明( )A.王权促进了语言文字的产生B.古埃及王权具有至高无上性C.权力的扩大完善文字的发展D.文字载体融入了统治构建中4.(2025·重庆八中月考)在印度吠陀时代,赛马和战车竞技是备受推崇的体育活动,被视为神圣的宗教仪式。这些活动也是贵族社会的重要社交场合,是贵族之间展示力量和威望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些体育活动( )A.反映了古印度人社会生活丰富多彩B.有助于提升印度人的民族认同感C.反映了古印度娱乐生活由宗教主宰D.有助于维护印度社会的等级秩序5.(2024·江苏南京二模)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人通过塑造城邦早期历史“发明了雅典”。雅典演说家鼓吹雅典人是最早出现的人类,他们最早掌握了种植谷物的技艺,率先建立了法律和城邦制度。雅典人通过这些做法( )A.构建自我身份认同B.建立民主政治秩序C.记述雅典历史进程D.推动城邦法制建设6.(2025·广西北海一模)古代波斯帝国使用了多种货币,包括金币、银币和铜币。这些货币虽然在形状、大小和纹饰上有所不同,却具有共性:发行权基本被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且货币上面通常印有国王的头像、名字和权力象征等。这些特征( )A.说明民众主要缴纳货币税B.反映出帝国工商业的空前繁荣C.促使波斯建立起辽阔帝国D.彰显了货币的合法性和可信度7.(2024·广东汕头二模)亚历山大在希腊本土主要以科林斯联盟的身份进行统治。在马其顿,他保持国王的身份,但同时也让臣民拥有一些传统的权利。在埃及,他就成了有绝对权威的法老,是神的化身。对于比较顽强的腓尼基诸城邦,他只要求诸城邦做附庸。亚历山大实行这一统治策略旨在( )A.为希腊文化扩张扫清障碍B.缓和帝国内部矛盾C.维护各地本土文化独立性D.促进区域文化融合8.(2025·山东齐鲁名校联考)古罗马的道路工程举世闻名。修路是一项大工程,一般来说,修路方案由执政官或财务官拟订,再由元老院投票表决,最后国库拨款,军队负责施工,拟订方案者负责监管。道路修建完成后,由类似现代的公路局的部门负责运营、维护。这反映出古罗马( )A.民主政治发达 B.形式主义盛行C.组织能力强大 D.封建经济繁荣9.(2025·山东招远摸底)图1、图2是环地中海地区的古代遗存。这折射出该地区的古代文明( )A.交流交融趋势增强 B.文化内涵走向统一C.艺术中心分布广泛 D.民族文化逐渐消失10.(2025·江苏苏州调研)中世纪时,法国洛里斯城市的特许状规定:洛里斯居民无需交纳入籍税、食物税、通行税;国王或任何其他人都不得从洛里斯人手中收取任何捐税、贡物或向其强征勒索。这表明( )A.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约束B.重商主义政策得到贯彻执行C.城市自治权力得到了法律认可D.工商阶层的经济诉求和愿望11.(2024·河北衡水中学三模)参与编纂《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时,有法学家写道:“如果在大量的法律条文中,偶然出现一些重复情况,没有必要严厉对待;这首先应该归因于人类的弱点,还应该记住,对于一些极其简短的条文来说,重复可以达到良好的目的。”这表明该法的编纂(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以巩固帝国统治为根本目的C.解决了法律运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D.使罗马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12.(2025·四川绵阳联考)13世纪蒙古统治以来,记述俄罗斯民族发展历程的编年史不断涌现,歌颂英雄人物事迹的“壮士歌”成为俄罗斯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这有利于俄罗斯( )A.强化中央集权 B.吸收东方文化C.增强民族意识 D.建立国家教会13.(2025·河北测试)在中世纪阿拉伯的科技工程学著作《精巧机械的制造知识》一书中,所有的计时装置皆是利用重力与浮力等力学中最基本的元素来作为计时装置的原动力,其中也有运用一些齿轮来进行传动,但最普遍的传动媒介是绳索。这表明当时阿拉伯( )A.对东西方文化进行了充分融合B.手工业和商业较为发达C.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一定成就D.成为欧亚文明交流桥梁14.(2024·华大新高考联盟教学质量测评)日本摄政圣德太子(593—621)积极摄取隋唐文化,提倡“以神道为政治之根本,用儒道提高国民道德生活,更用佛教醇化其宗教生活”,进行政治改革。由此推知,这一改革( )A.以儒家文化为主要指导思想B.导致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C.适应了大化改新的改革需要D.意在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15.(2025·山西吕梁检测)早在1世纪时,西非居民班图人就已经学会制作陶瓷;3世纪时,又掌握了冶铁技术;7世纪时,班图人掌握了炼铜技术。这反映了古代非洲( )A.生产的地域性分工明确B.农业生产工具世界领先C.善于学习外来文明成果D.手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16.(2024·江西联考)下表为古代印加帝国的社会调控机制。这一系列机制( )主要方面 主要表现社会组 织管理 严密的居民编制及土地、税务调配制度宗教机制 推崇太阳神,神化印加诸王。不反对人们在信仰太阳神的同时,保持对原有神灵的崇拜物质调 配制度 对沿海地区、高原地区、亚马孙森林地区的物品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调配处罚制度 对不同的犯罪活动制订了相应的处罚措施A.推动了印加文明走向世界B.保障了君主的绝对权威C.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D.维系了帝国的长治久安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2024·山西临汾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 早期大多数罗马人一日三餐相当简单。他们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早餐,不吃早餐的罗马人屡见不鲜。肉在罗马人的餐桌上是比较奢侈的东西。这时民众的主要饮料同样是水,有时人们也会喝葡萄酒,但是通常会掺上几倍的水。烹调器具大部分是用粗陶所制。罗马家庭没有专门的厨房、餐厅,就餐时坐在桌子旁,伴有祭祀神的仪式。 共和国末期,罗马在地中海地区扩张,被征服的行省向罗马缴纳赋税,罗马也深受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影响。水果的种类增多,东方来的柑橘也成为他们常吃的水果之一;随着农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肉成为罗马人的普遍食物;面包的种类增加了,还特别讲究烘焙技巧;他们根据参加宴会宾客数量的不等设置规格大小不一的餐厅,餐厅中不仅那些摆设器具极其讲究,就连墙壁都绘有各种壁画或是镶嵌各种好看的图案;私人宴会、宗教宴会、节日宴会等各种宴会频繁举行,而且宴会中主人都极其讲究排场,就连吃饭的姿势也由原来的坐着变成斜躺着,享受完美食后有酒宴,整个宴会还有娱乐活动助兴。——摘编自田丽霞《试论共和国末年罗马人饮食文化与社会现状的变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饮食文化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共和国末期饮食文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18.(2024·福建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通过与其他政治秩序的对照,我们可以勾画一幅更加精细的帝国图景。帝国至少需经历一个崛起和衰落的周期,而且还必须已开启下一个新的周期。因此,帝国存续时间较长这一标准体现在其制度革新力和再生力上。有了这两种能力,帝国的存在便不再取决于先父(们)的超凡领袖魅力。如果一个强国没有幅员辽阔的统治疆域,是不足以被称为帝国的。相比海洋帝国,疆域跨度的标准显然更适用于陆地帝国。对于海洋帝国的权力扩张而言,远比疆土的有形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它手中可供支配的资源。与主权国家相比,在帝国权力扩张、成形过程中,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得更紧密。其中,军事优势这一小因素也能对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产生大影响。——摘编自[德]赫尔弗里德·明克勒《帝国统治的逻辑:从古罗马到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帝国的崛起与衰落”这一主题,自选一个帝国,拟定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有理有据,条理清晰。)19.(2024·河南联考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法王菲利普四世与巴黎大学大事记1295年 菲利普四世颁布的法令规定:禁止以任何借口掠夺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财产1301年 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要求免除房屋租赁税,遭到巴黎市长的拒绝。菲利普四世支持免除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房屋租赁税,此外免除了通行税、关税和其他商品税菲利普四世强调巴黎市长每两年必须当众用法语宣读一次所有特许权条款,以提醒巴黎市长不折不扣地保障特许权的执行1302年 菲利普四世颁布的法令规定,主教法庭审理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案件,该措施使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免于世俗法庭的审理1304年 巴黎城市长皮埃尔·朱迈尔公然违抗该原则,逮捕并处决了两名巴黎大学学者,国王将其逮捕1306年 为了进一步吸引外国学者,菲利普四世规定:学生和教师受到我们特殊的保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道路中都受到保护材料二 1302年,菲利普四世开创了三级会议制度,标志着封建等级君主制正式确立,法兰西政府从巴黎大学招募了大量知识分子充当官吏。菲利普四世从巴黎大学还选拔了一班顾问,即“王家立法官”,专门探究罗马的各类成文法,编写通行王国全境的法律。在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斗争中,巴黎大学站在国王一边,拥护国王的统治。神学院部分教师宣称,卜尼法斯八世的教皇地位不合法。菲利普四世派遣使者逮捕了年届古稀的卜尼法斯八世。——摘编自高露《12—15世纪欧洲大学特许权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菲利普四世支持巴黎大学办学的做法。(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菲利普四世支持巴黎大学办学的影响。(8分)20.(2024·福建龙岩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公元500年至1500年的亚洲世界,是大帝国所属之地。德里、北京、巴格达等大都会令人印象深刻(大小更是当时任何欧洲城市的好几倍大),但中型城市的重要性也不落人后。城市生产书籍、工艺品、上好的织品、精美的乐器、珠宝以及科学仪器,整个亚洲世界都需要这些产品。贸易商把古吉拉特印花棉衣、巴格达花砖、哈里发国银币、大马士革刀、中国陶瓷与丝绸等产品带往亚洲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科学上,至少在公元1300年以前,中东、印度与中国才是主要的发明重镇。——摘编自[美]斯图亚特·戈登《当世界中心在亚洲(618—15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学者认为“世界中心在亚洲”的主要依据。为使这一观点更具说服力,除该美国学者的研究资料外,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证据?单元检测(十一)1.D 据材料“所有早期国家都要任命掌管……官员……大型仓库”可知,所有早期国家都设置官吏进行管理,据材料“这说明为什么世界不同地区……出现了文字系统”可知,为了有效清点,世界不同地区出现了文字系统,这说明文字系统的出现适应了国家管理的需要,故选D项;A项是表象,排除;据材料“国家都要任命掌管所拥有物品清单的官员,以清点……大型仓库”,故其强调的是国家管理对文字的影响,而非农耕文明,排除B项;据材料“这说明为什么世界不同地区……出现了文字系统”可知,材料主旨是文字系统产生的原因,而非文字出现带来的影响,排除C项。2.A 运河的运输功能、良好的灌溉系统、先进的农业耕作方式(驴拉单犁取代锄)、农作物种植(大麦等)和牲畜饲养(大角牛等)都体现了古代西亚文明在经济、农业和技术方面的进步。此外,土地和水源作为国家资产,以及商业贸易的发达,也进一步证明了该文明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上的成熟度,故选A项;题目中并未提及其他地区在同一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因此我们无法确定苏美尔地区的农业是否确实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排除B项;题目只提及两河流域下游地区,无法推知和其他地区的交流情况,排除C项;两河流域实现基本统一是在汉谟拉比时期,D项时空不符,排除D项。3.D 据材料可知,书写系统是在国家形成过程中伴随着权力产生的。这表明书写系统不仅仅是语言的记录工具,而是融入了统治的构建中,成为权力的一种体现,故选D项;文字和语言并非由王权直接产生,而是早已存在,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并未直接回应题目中关于书写系统与权力关系的问题,排除;“完善文字的发展”并不准确,因为文字本身在前王朝时期已经存在,权力的扩大更多的是影响了哪种文字被选择为官方书写系统,排除C项。4.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印度吠陀时代,体育活动是贵族阶层的重要活动,是展示贵族力量和威望的重要方式,这体现了印度社会的等级性,故选D项;材料强调古印度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贵族阶层,与普通印度人无关,因此无法反映古印度人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无法增强印度人的民族认同感,排除A、B两项;体育活动“被视为神圣的宗教仪式”,被赋予宗教意义,这说明宗教对社会生活影响很大,但“由宗教主宰”说法绝对,排除C项。5.A 据材料“雅典人……率先建立了法律和城邦制度”可知,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人通过塑造早期城邦历史、鼓吹雅典文明等措施来提高雅典人对城邦的认同,这有助于提高雅典人的凝聚力,进而构建起自我身份认同,故选A项;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已经建立民主政治秩序,且宣扬城邦历史并不能建立民主政治秩序,排除B项;材料“塑造城邦早期历史”“鼓吹雅典人是最早出现的人类”表明雅典人通过各种手段塑造历史,并非如实记述历史,排除C项;雅典人鼓吹城邦历史,并不能推动法制建设,排除D项。6.D 据材料可知,货币发行权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且印有国王头像、名字和权力象征等,这明确了货币的官方权威性,彰显了货币的合法性可信度,故选D项;材料主要强调货币的发行问题,而不是税收的征收问题,排除A项;仅凭货币的共性特征不能证明工商业的繁荣,排除B项;波斯帝国的建立促使波斯建立权威性的货币系统,C项因果颠倒,排除。7.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这种灵活多变的统治策略,有助于缓和帝国内部矛盾,减少征服地区的抵抗,故选B项;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中亚历山大的政治统治不相关,排除。8.C 由材料可知,在古罗马道路工程的建设中,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反映出其强大的组织能力,故选C项;据材料中执政官、元老院等可知,这一时期的罗马实行的是贵族寡头制,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的修路过程中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情况不是形式主义,排除B项;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这一时期的罗马是奴隶制社会,排除D项。9.A 读图可知,亚历山大的头像被刻画成了埃及法老的形象,罗马地区建有埃及代表性文化的金字塔,这说明环地中海地区文明的交流交融,故选A项;各地区之间的文明有相互交流,也有各自的独特性,文化内涵无法走向统一,排除B项;材料讨论的是文明之间的交流,未涉及空间上艺术中心的分布情况,排除C项;文明的交流与借鉴不代表民族文化的消失,排除D项。10.D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特许状中明确规定了洛里斯居民在税收方面的权利,这反映了当时工商阶层希望减轻税收负担、保护自身经济利益的诉求和愿望,故选D项;虽然特许状中提到了国王不得向洛里斯人收取捐税,但这更多是在特定情境下对国王权力的限制,并不等同于国王的权力普遍受到了法律的约束,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重商主义政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居民在税收方面的权利,而非全面的城市自治权力,排除C项。11.B 法学家认为法律条文的重复现象是因为人类的弱点,这表明他们在编纂法律时考虑到了人性的局限性;对于一些简短的条文,重复可以达到良好的目的,这说明他们在编纂法律时注重法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由此可知,该法的编纂目的是使法律更加人性化、实用和有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帝国的统治,故选B项;这段话主要讨论的是法律条文的重复性和编纂的目的,并未涉及其影响,“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材料内容不直接相关,排除A项;法学家并没有说这种重复是为了解决法律运用中的实际问题,而是说这种重复是合理的,并且有其存在的目的,且“解决了”表述绝对,排除C项;《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排除D项。12.C 据材料信息可知,编年史和“壮士歌”作为文化产物,它们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在蒙古统治时期对自我身份的塑造和强化,这些作品通过叙述历史和歌颂英雄,唤起了民众对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有利于增强民族意识,故选C项;“中央集权”更多地关联于政治制度的构建和权力的集中,而题目描述的是通过文化手段来加强民族内部的情感联系,两者并不直接对应,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俄罗斯内部民族意识的提升,而非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排除B项;题目中未涉及宗教机构的建立或改革,排除D项。13.C 根据材料描述,中世纪阿拉伯的科技工程学著作中展示了利用重力、浮力和齿轮等原理的计时装置,这表明阿拉伯在科学技术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和创新,故选C项;虽然阿拉伯文明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材料中并没有直接提及这一点,排除A项;题干并未直接提及手工业和商业的整体发达程度,排除B项;题干并不是在强调阿拉伯在欧亚文明交流中的地位或作用,排除D项。14.D 根据材料“以神道为政治之根本,用儒道提高国民道德生活,更用佛教醇化其宗教生活”可知,日本摄政圣德太子的政治改革试图以儒、佛思想补充和完善传统的神道,从而建立天皇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故选D项,排除A项;12世纪末,日本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日本由此进入幕府政治时期,排除B项;公元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排除C项。15.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非洲班图人相继掌握制陶、冶铁、炼铜等手工业技术,故选D项;“地域性分工明确”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世界领先”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6.C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印加帝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宗教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完善有利于统治的稳定,能够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故选C项;印加文明仅在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传播,没有能够走向世界,排除A项;这一系列机制有利于加强君主对国家的管理,“绝对权威”说法错误,排除B项;印加帝国兴起于12世纪,16世纪后期在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下灭亡,“长治久安”说法错误,排除D项。17.(1)变化:整体风格由艰苦、朴素、节俭演变为享乐、讲究、奢侈;饮食种类由简单变得丰富;厨房及器具由简陋变为排场;就餐礼仪由简单到复杂。(2)主要原因:对外征服战争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行省制的实施带来了税收的增加;东西方贸易的往来丰富了食品的种类;罗马农业经济的发展;东方和希腊文化的传入。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早期大多数罗马人一日三餐相当简单”,末期各种宴会频繁举行,讲究排场,享受美食后有酒宴,还有娱乐活动得出,整体风格由艰苦、朴素、节俭演变为享乐、讲究、奢侈;根据材料“肉……是比较奢侈的东西”,饮料是水,到后期水果种类增多,肉是普遍食物,面包种类增多得出饮食种类由简单变得丰富;据材料“烹调器具多用粗陶,没有专门的厨房,餐厅,到末期参加宴会,有大小不一的餐厅,器具讲究、壁画辉煌可知,厨房及器具由简陋变为排场;据材料就餐“伴有祭祀神的仪式”,到末期宴会讲究排场,还有娱乐活动助兴可知,就餐仪式由简单到复杂。第(2)问,根据材料“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行省向罗马缴纳赋税”“罗马也深受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影响”“农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可知原因有:对外征服战争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行省制的实施带来了税收的增加;罗马农业经济的发展;东方和希腊文化的传入;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畅通,东西方贸易的往来,丰富了食品的种类。18.示例一帝国:罗马帝国。论题:军事扩张使罗马帝国崛起,也为其终结埋下了伏笔。论述:古代罗马凭借城邦公民组成的强大军队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到2世纪,帝国版图确定下来,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其内海,其“手中可供支配的资源”注定了其工商业的发达。但是长期的军事扩张使人民的负担加重,又面临严重的边境压力,内外矛盾使帝国陷入了危机。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综上可知,军事扩张成就了帝国大业,但也加重了帝国负担,使帝国走向了衰亡。因此,军事因素能对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产生重大作用。示例二帝国:波斯帝国。论题:波斯帝国为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论述: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它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统治。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灭亡了波斯帝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之后,亚历山大继承波斯的基本制度,实行行省制,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综上可知,“制度革新力和再生力”对维护波斯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至关重要,可见行省制这一制度对维系庞大帝国的生命具有重大的作用。示例三帝国:拜占庭帝国。论题:多因素综合影响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论述:拜占庭帝国的优越战略位置,使其工商业发达,都城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查士丁尼在位时,经过对外扩张,领土疆域扩大;为缓和社会矛盾,编订法典,最终形成《罗马民法大全》,法律成为维系帝国的强大武器。这些促成了拜占庭帝国的强盛。但是,连年征服战争消耗了自身资源,加上内部矛盾的激化,帝国陷入了混乱,鼎盛局面不再出现。到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综上可知,军事因素以及“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相互交织”,是成就帝国的关键因素,也是其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解析:示例一:罗马帝国。据材料“军事优势这一小因素也能对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产生大影响”可拟定论题为军事扩张使罗马帝国崛起,也为其终结埋下了伏笔。论述可结合古代罗马凭借城邦公民组成的强大军队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到2世纪,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但是长期的军事扩张使人民的负担加重,又面临严重的边境压力,内外矛盾使帝国陷入了危机。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等史实进行说明。最后进行总结。示例二:波斯帝国。据材料“帝国至少需经历一个崛起和衰落的周期,而且还必须已开启下一个新的周期”可拟定论题为波斯帝国为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论述可结合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统治。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灭亡了波斯帝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等史实进行说明即可。最后进行总结。示例三:拜占庭帝国。据材料“在帝国权力扩张、成形过程中,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得更紧密”可拟定论题为多因素综合影响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论述可结合拜占庭帝国的优越战略位置使其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查士丁尼在位时,编订形成《罗马民法大全》,及之后的连年征战使帝国陷入了混乱,鼎盛局面不再出现。到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等史实进行说明即可。最后进行总结。19.(1)保护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减免部分税收;明确市长对于大学的保护职责;将大学纳入法国主教法庭审理范围。(2)有利于提升巴黎大学的自治能力,限制巴黎市自治权;培养了一批人才,有利于完善法国官僚体系;促进法国法律的一体化,有利于法国的统一;有利于巩固等级君主制;拉拢法国教会势力,削弱教皇权威,扩大了王权的民意基础;有利于促进中古时期法国文化的发展。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禁止以任何借口掠夺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财产”可得保护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据材料一“免除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房屋租赁税,此外免除了通行税、关税和其他商品税”可得减免部分税收;据材料一“逮捕并处决了两名巴黎大学学者,国王将其逮捕”可得明确市长对于大学的保护职责;据材料一“以提醒巴黎市长不折不扣地保障特许权的执行”可得将大学纳入法国主教法庭审理范围。第(2)问,据材料一对大学的保护,可得有利于提升巴黎大学的自治能力,限制巴黎市自治权;据材料二“法兰西政府从巴黎大学招募了大量知识分子充当官吏”可得培养了一批人才,有利于完善法国官僚体系;据材料二“编写通行王国全境的法律”可得促进法国法律的一体化,有利于法国的统一;据材料二“巴黎大学站在国王一边,拥护国王的统治”可得有利于巩固等级君主制;据材料二“卜尼法斯八世的教皇地位不合法”可得拉拢法国教会势力,削弱教皇权威,扩大了王权的民意基础;据所学知识可得,大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古时期法国文化的发展。20.依据:帝国众多;城市发达;商贸中心;科学重镇。证据:考古发现;亚洲学者的研究资料(亚洲地区的国别史、档案、碑刻、方志等);其他第三方资料。解析:第一小问,据材料“亚洲世界,是大帝国所属之地”可知,帝国众多;据材料“德里、北京、巴格达等大都会令人印象深刻”可知,城市发达;据材料“贸易商把古吉拉特印花棉衣……每一个角落”可知,商贸中心;据材料“中东、印度与中国才是主要的发明重镇”可知,科学重镇。第二小问,据材料可知,这是美国学者的研究资料,为使观点更具说服力,还可以补充:考古发现;亚洲学者的研究资料(亚洲地区的国别史、档案、碑刻、方志等);其他第三方资料。5 / 5(共54张PPT)高中总复习·历史单元检测(十一)一、选择题(第小题3分,共48分)1. (2024·河北邢台联考13题)所有早期国家都要任命掌管所拥有物品清单的官员,以清点国家储藏的食物和其他资源的大型仓库,这说明为什么世界不同地区,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北部、中国和中美洲,在国家形成的过程中,都分别出现了文字系统。材料意在说明( )A. 所有早期国家形成中都产生了文字B. 农耕文明的发展推动了文字的产生C. 文字的出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D. 文字的产生适应了国家管理的需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所有早期国家都要任命官员……大型仓库”可知,所有早期国家都设置官吏进行管理,据材料“这说明为什么世界不同地区……出现了文字系统”可知,为了有效清点,世界不同地区出现了文字系统,这说明文字系统的出现是为了顺应管理,故选D项;A项是表象,排除;据材料“国家都要任命掌管所拥有物品清单的官员,以清点……大型仓库”,故其强调的是国家管理对文字的影响,而非农耕文明,排除B项;据材料“这说明为什么世界不同地区……出现了文字系统”可知,材料主旨是文字系统产生的原因,而非文字出现带来的影响,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2025·河北保定调研)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两河流域下游地区,运河发挥着运输功能,灌溉系统良好,由驴拉的单犁取代了锄,人们种植大麦等农作物,饲养大角牛等牲畜,土地和水源是国家资产,商业贸易十分发达。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 古代西亚文明获得高度发展B. 苏美尔地区农业领先世界C. 区域间文明的交流较为频繁D. 两河流域实现了基本统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运河的运输功能、良好的灌溉系统、先进的农业耕作方式(驴拉单犁取代锄)、农作物种植(大麦等)和牲畜饲养(大角牛等)都体现了古代西亚文明在经济、农业和技术方面的进步。此外,土地和水源作为国家资产,以及商业贸易的发达,也进一步证明了该文明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上的成熟度,故选A项;题目中并未提及其他地区在同一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因此我们无法确定苏美尔地区的农业是否确实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排除B项;题目只提及两河流域下游地区,无法推知和其他地区的交流情况,排除C项;两河流域实现基本统一是在汉谟拉比时期,D项时空不符,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2025·湖北黄冈期中)有学者认为,早期埃及可能存在不止一种口语,然而只有古埃及语被书写下来。这一统一的书写系统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在前王朝时期古埃及国家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权力产生的。这说明( )A. 王权促进了语言文字的产生B. 古埃及王权具有至高无上性C. 权力的扩大完善文字的发展D. 文字载体融入了统治构建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可知,书写系统是在国家形成过程中伴随着权力产生的。这表明书写系统不仅仅是语言的记录工具,而是融入了统治的构建中,成为权力的一种体现,故选D项;文字和语言并非由王权直接产生,而是早已存在,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并未直接回应题目中关于书写系统与权力关系的问题,排除;“完善文字的发展”并不准确,因为文字本身在前王朝时期已经存在,权力的扩大更多的是影响了哪种文字被选择为官方书写系统,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2025·重庆八中月考)在印度吠陀时代,赛马和战车竞技是备受推崇的体育活动,被视为神圣的宗教仪式。这些活动也是贵族社会的重要社交场合,是贵族之间展示力量和威望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些体育活动( )A. 反映了古印度人社会生活丰富多彩B. 有助于提升印度人的民族认同感C. 反映了古印度娱乐生活由宗教主宰D. 有助于维护印度社会的等级秩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印度吠陀时代,体育活动是贵族阶层的重要活动,是展示贵族力量和威望的重要方式,这体现了印度社会的等级性,故选D项;材料强调古印度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贵族阶层,与普通印度人无关,因此无法反映古印度人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无法增强印度人的民族认同感,排除A、B两项;体育活动“被视为神圣的宗教仪式”,被赋予宗教意义,这说明宗教对社会生活影响很大,但由“宗教主宰”说法绝对,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2024·江苏南京二模)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人通过塑造城邦早期历史“发明了雅典”。雅典演说家鼓吹雅典人是最早出现的人类,他们最早掌握了种植谷物的技艺,率先建立了法律和城邦制度。雅典人通过这些做法( )A. 构建自我身份认同B. 建立民主政治秩序C. 记述雅典历史进程D. 推动城邦法制建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雅典人……率先建立了法律和城邦制度”可知,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人通过塑造早期城邦历史、鼓吹雅典文明等措施来提高雅典人对城邦的认同,这有助于提高雅典人的凝聚力,进而构建起自我身份认同,故选A项;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已经建立民主政治秩序,且宣扬城邦历史并不能建立政治秩序,排除B项;材料“塑造城邦早期历史”“鼓吹雅典人是最早出现的人类”表明雅典人通过各种手段塑造历史,并非如实记述历史,排除C项;雅典人鼓吹城邦历史,并不能推动法制建设,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2025·广西北海一模)古代波斯帝国使用了多种货币,包括金币、银币和铜币。这些货币虽然在形状、大小和纹饰上有所不同,却具有共性:发行权基本被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且货币上面通常印有国王的头像、名字和权力象征等。这些特征( )A. 说明民众主要缴纳货币税B. 反映出帝国工商业的空前繁荣C. 促使波斯建立起辽阔帝国D. 彰显了货币的合法性和可信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可知,货币发行权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且印有国王头像、名字和权力象征等,这明确了货币的官方权威性,彰显了货币的合法性可信度,故选D项;材料主要强调货币的发行问题,而不是税收的征收问题,排除A项;仅凭货币的共性特征不能证明工商业的繁荣,排除B项;波斯帝国的建立促使波斯建立权威性的货币系统,C项颠倒了因果,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2024·广东汕头二模)亚历山大在希腊本土主要以科林斯联盟的身份进行统治。在马其顿,他保持国王的身份,但同时也让臣民拥有一些传统的权利。在埃及,他就成了有绝对权威的法老,是神的化身。对于比较顽强的腓尼基诸城邦,他只要求诸城邦做附庸。亚历山大实行这一统治策略旨在( )A. 为希腊文化扩张扫清障碍B. 缓和帝国内部矛盾C. 维护各地本土文化独立性D. 促进区域文化融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的这种灵活多变的统治策略,有助于缓和帝国内部矛盾,减少征服地区的抵抗,故选B项;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中亚历山大的政治统治不相关,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2025·山东齐鲁名校联考)古罗马的道路工程举世闻名。修路是一项大工程,一般来说,修路方案由执政官或财务官拟订,再由元老院投票表决,最后国库拨款,军队负责施工,拟订方案者负责监管。道路修建完成后,由类似现代的公路局的部门负责运营、维护。这反映出古罗马( )A. 民主政治发达 B. 形式主义盛行C. 组织能力强大 D. 封建经济繁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由材料可知,在古罗马道路工程的建设中,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反映出其强大的组织能力,故选C项;据材料中执政官、元老院等可知,这一时期的罗马实行的是贵族寡头制,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的修路过程中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情况不是形式主义,排除B项;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这一时期的罗马应是奴隶制社会,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2025·山东招远摸底)图1、图2是环地中海地区的古代遗存。这折射出该地区的古代文明( )A. 交流交融趋势增强 B. 文化内涵走向统一C. 艺术中心分布广泛 D. 民族文化逐渐消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读图可知,亚历山大的头像被刻画成了埃及法老的形象,罗马地区建有埃及代表性文化的金字塔,这说明环地中海地区文明的交流交融,故选A项;各地区之间的文明有相互交流,也有各自的独特性,文化内涵无法走向统一,排除B项;材料讨论的是文明之间的交流,未涉及空间上艺术中心的分布情况,排除C项;文明的交流与借鉴不代表民族文化的消失,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2025·江苏苏州调研)中世纪时,法国洛里斯城市的特许状规定:洛里斯居民无需交纳入籍税、食物税、通行税;国王或任何其他人都不得从洛里斯人手中收取任何捐税、贡物或向其强征勒索。这表明( )A. 国王的权力得到了法律的约束B. 重商主义政策得到贯彻执行C. 城市自治权力得到了法律认可D. 工商阶层的经济诉求和愿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特许状中明确规定了洛里斯居民在税收方面的权利,这反映了当时工商阶层希望减轻税收负担、保护自身经济利益的诉求和愿望,故选D项;虽然特许状中提到了国王不得向洛里斯人收取捐税,但这更多是在特定情境下对国王权力的限制,并不等同于国王的权力普遍受到了法律的约束,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重商主义政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居民在税收方面的权利,而非全面的城市自治权力,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 (2024·河北衡水学三模)参与编纂《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时,有法学家写道:“如果在大量的法律条文中,偶然出现一些重复情况,没有必要严厉对待;这首先应该归因于人类的弱点,还应该记住,对于一些极其简短的条文来说,重复可以达到良好的目的。”这表明该法的编纂( )A.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B. 以巩固帝国统治为根本目的C. 解决了法律运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D. 使罗马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法学家认为法律条文的重复现象是因为人类的弱点,这表明他们在编纂法律时考虑到了人性的局限性;对于一些简短的条文,重复可以达到良好的目的,这说明他们在编纂法律时注重法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由此可知,该法的编纂目的是使法律更加人性化、实用和有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帝国的统治,故选B项;这段话主要讨论的是法律条文的重复性和编纂的目的,并未涉及其影响,“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材料内容不直接相关,排除A项;法学家并没有说这种重复是为了解决法律运用中的实际问题,而是说这种重复是合理的,并且有其存在的目的,且“解决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2025·四川绵阳联考)13世纪蒙古统治以来,记述俄罗斯民族发展历程的编年史不断涌现,歌颂英雄人物事迹的“壮士歌”成为俄罗斯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这有利于俄罗斯( )A. 强化中央集权 B. 吸收东方文化C. 增强民族意识 D. 建立国家教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编年史和“壮士歌”作为文化产物,它们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在蒙古统治时期对自我身份的塑造和强化,这些作品通过叙述历史和歌颂英雄,唤起了民众对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有利于增强民族意识,故选C项;“中央集权”更多地关联于政治制度的构建和权力的集中,而题目描述的是通过文化手段来加强民族内部的情感联系,两者并不直接对应,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俄罗斯内部民族意识的提升,而非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排除B项;题目中未涉及宗教机构的建立或改革,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2025·河北测试)在中世纪阿拉伯的科技工程学著作《精巧机械的制造知识》一书中,所有的计时装置皆是利用重力与浮力等力学中最基本的元素来作为计时装置的原动力,其中也有运用一些齿轮来进行传动,但最普遍的传动媒介是绳索。这表明当时阿拉伯( )A. 对东西方文化进行了充分融合B. 手工业和商业较为发达C. 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一定成就D. 成为欧亚文明交流桥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材料描述,中世纪阿拉伯的科技工程学著作中展示了利用重力、浮力和齿轮等原理的计时装置,这表明阿拉伯在科学技术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和创新,故选C项;虽然阿拉伯文明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材料中并没有直接提及这一点,排除A项;题干并未直接提及手工业和商业的整体发达程度,排除B项;题干并不是在强调阿拉伯在欧亚文明交流中的地位或作用,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2024·华大新高考联盟教学质量测评)日本摄政圣德太子(593—621)积极摄取隋唐文化,提倡“以神道为政治之根本,用儒道提高国民道德生活,更用佛教醇化其宗教生活”,进行政治改革。由此推知,这一改革( )A. 以儒家文化为主要指导思想B. 导致日本进入到幕府统治时期C. 适应了大化改新的改革需要D. 意在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以神道为政治之根本,用儒道提高国民道德生活,更用佛教醇化其宗教生活”,可知日本摄政圣德太子的政治改革试图以儒、佛思想补充和完善传统的神道,从而建立天皇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故选D项,排除A项;12世纪末,日本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日本由此进入幕府政治时期,排除B项;公元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C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2025·山西吕梁检测)早在1世纪时,西非居民班图人就已经学会制作陶瓷;3世纪时,又掌握了冶铁技术;7世纪时,班图人掌握了炼铜技术。这反映了古代非洲( )A. 生产的地域性分工明确B. 农业生产工具世界领先C. 善于学习外来文明成果D. 手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非洲班图人相继掌握制陶、冶铁、炼铜等手工业技术,故选D项;“地域性分工明确”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世界领先”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2024·江西联考)下表为古代印加帝国的社会调控机制。这一系列机制( )主要方面 主要表现社会组织管理 严密的居民编制及土地、税务调配制度宗教机制 推崇太阳神,神化印加诸王。不反对人们在信仰太阳神的同时,保持对原有神灵的崇拜物质调配制度 对沿海地区、高原地区、亚马逊森林地区的物品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调配处罚制度 对不同的犯罪活动制订了相应的处罚措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推动了印加文明走向世界B. 保障了君主的绝对权威C. 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D. 维系了帝国的长治久安√解析: 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印加帝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宗教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完善有利于统治的稳定,能够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故选C项;印加文明仅在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传播,没有能够走向世界,排除A项;有利于加强君主对国家的管理,“绝对权威”说法错误,排除B项;印加帝国兴起于12世纪,16世纪后期在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下灭亡,“长治久安”说法错误,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 (2024·山西临汾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 早期大多数罗马人一日三餐相当简单。他们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早餐,不吃早餐的罗马人屡见不鲜。肉在罗马人的餐桌上是比较奢侈的东西。这时民众的主要饮料同样是水,有时人们也会喝葡萄酒,但是通常会掺上几倍的水。烹调器具大部分是用粗陶所制。罗马家庭没有专门的厨房、餐厅,就餐时坐在桌子旁,伴有祭祀神的仪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共和国末期,罗马在地中海地区扩张,被征服的行省向罗马缴纳赋税,罗马也深受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影响。水果的种类增多,东方来的柑橘也成为他们常吃的水果之一;随着农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肉成为罗马人的普遍食物;面包的种类增加了,还特别讲究烘焙技巧;他们根据参加宴会宾客数量的不等设置规格大小不一的餐厅,餐厅中不仅那些摆设器具极其讲究,就连墙壁都绘有各种壁画或是镶嵌各种好看的图案;私人宴会、宗教宴会、节日宴会等各种宴会频繁举行,而且宴会中主人都极其讲究排场,就连吃饭的姿势也由原来的坐着变成斜躺着,享受完美食后有酒宴,整个宴会还有娱乐活动助兴。——摘编自田丽霞《试论共和国末年罗马人饮食文化与社会现状的变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饮食文化的变化。(6分)答案:变化:整体风格由艰苦、朴素、节俭演变为享乐、讲究、奢侈;饮食种类由简单变得丰富;厨房及器具由简陋变为排场;就餐礼仪由简单到复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根据材料“早期大多数罗马人一日三餐相当简单”,末期各种宴会频繁举行,讲究排场,享受美食后有酒宴,还有娱乐活动得出,整体风格由艰苦、朴素、节俭演变为享乐、讲究、奢侈;根据材料“肉……是比较奢侈的东西”,饮料是水,到后期水果种类增多,肉是普遍食物,面包种类增多得出饮食种类由简单变得丰富;据材料“烹调器具多用粗陶,没有专门的厨房,餐厅,到末期参加宴会,有大小不一的餐厅,器具讲究、壁画辉煌可知,厨房及器具由简陋变为排场;据材料就餐“伴有祭祀神的仪式”,到末期宴会讲究排场,还有娱乐活动助兴可知,就餐仪由简单到复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共和国末期饮食文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答案:主要原因:对外征服战争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行省制的实施带来了税收的增加;东西方贸易的往来丰富了食品的种类;罗马农业经济的发展;东方和希腊文化的传入。解析: 根据材料“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行省向罗马缴纳赋税”“罗马也深受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影响”,“农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可知原因有:对外征服战争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行省制的实施带来了税收的增加;罗马农业经济的发展;东方和希腊文化的传入;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畅通,东西方贸易的往来,丰富了食品的种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2024·福建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通过与其他政治秩序的对照,我们可以勾画一幅更加精细的帝国图景。帝国至少需经历一个崛起和衰落的周期,而且还必须已开启下一个新的周期。因此,帝国存续时间较长这一标准体现在其制度革新力和再生力上。有了这两种能力,帝国的存在便不再取决于先父(们)的超凡领袖魅力。如果一个强国没有幅员辽阔的统治疆域,是不足以被称为帝国的。相比海洋帝国,疆域跨度的标准显然更适用于陆地帝国。对于海洋帝国的权力扩张而言,远比疆土的有形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它手中可供支配的资源。与主权国家相比,在帝国权力扩张、成形过程中,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得更紧密。其中,军事优势这一小因素也能对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产生大影响。——摘编自[德]赫尔弗里德·明克勒《帝国统治的逻辑:从古罗马到美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帝国的崛起与衰落”这一主题,自选一个帝国,拟定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有理有据,条理清晰。)答案:示例一帝国:罗马帝国。论题:军事扩张使罗马帝国崛起,也为其终结埋下了伏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论述:古代罗马凭借城邦公民组成的强大军队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到2世纪,帝国版图确定下来,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其内海,其“手中可供支配的资源”注定了其工商业的发达。但是长期的军事扩张使人民的负担加重,又面临严重的边境压力,内外矛盾使帝国陷入了危机。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综上可知,军事扩张成就了帝国大业,但也加重了帝国负担,使帝国走向了衰亡。因此,军事因素能对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产生重大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示例二帝国:波斯帝国。论题:波斯帝国为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论述: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它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统治。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灭亡了波斯帝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之后,亚历山大继承波斯的基本制度,实行行省制,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综上可知,“制度革新力和再生力”对维护波斯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至关重要,可见行省制这一制度对维系庞大帝国的生命具有重大的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帝国:拜占庭帝国。论题:多因素综合影响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论述:拜占庭帝国的优越战略位置,使其工商业发达,都城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查士丁尼在位时,经过对外扩张,领土疆域扩大;为缓和社会矛盾,编订法典,最终形成《罗马民法大全》,法律成为维系帝国的强大武器。这些促成了拜占庭帝国的强盛。但是,连年征服战争消耗了自身资源,加上内部矛盾的激化,帝国陷入了混乱,鼎盛局面不再出现。到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综上可知,军事因素以及“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相互交织”,是成就帝国的关键因素,也是其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示例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示例一:罗马帝国。据材料“军事优势这一小因素也能对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产生大影响”可拟定论题为军事扩张使罗马帝国崛起,也为其终结埋下了伏笔。论述可结合古代罗马凭借城邦公民组成的强大军队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到2世纪,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但是长期的军事扩张使人民的负担加重,又面临严重的边境压力,内外矛盾使帝国陷入了危机。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等史实进行说明。最后进行总结。示例二:波斯帝国。据材料“帝国至少需经历一个崛起和衰落的周期,而且还必须已开启下一个新的周期”可拟定论题为波斯帝国为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论述可结合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统治。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灭亡了波斯帝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等史实进行说明即可。最后进行总结。示例三:拜占庭帝国。据材料“在帝国权力扩张、成形过程中,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得更紧密”可拟定论题为多因素综合影响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论述可结合拜占庭帝国的优越战略位置使其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查士丁尼在位时,编订形成《罗马民法大全》,及之后的连年征战使帝国陷入了混乱,鼎盛局面不再出现。到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等史实进行说明即可。最后进行总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2024·河南联考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法王菲利普四世与巴黎大学大事记1295年 菲利普四世颁布的法令规定:禁止以任何借口掠夺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财产1301年 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要求免除房屋租赁税,遭到巴黎市长的拒绝。菲利普四世支持免除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房屋租赁税,此外免除了通行税、关税和其他商品税菲利普四世强调巴黎市长每两年必须当众用法语宣读一次所有特许权条款,以提醒巴黎市长不折不扣地保障特许权的执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02年 菲利普四世颁布的法令规定,主教法庭审理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案件,该措施使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免于世俗法庭的审理1304年 巴黎城市长皮埃尔·朱迈尔公然违抗该原则,逮捕并处决了两名巴黎大学学者,国王将其逮捕1306年 为了进一步吸引外国学者,菲利普四世规定:学生和教师受到我们特殊的保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道路中都受到保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材料二 1302年,菲利普四世开创了三级会议制度,标志着封建等级君主制正式确立,法兰西政府从巴黎大学招募了大量知识分子充当官吏。菲利普四世从巴黎大学还选拔了一班顾问,即“王家立法官”,专门探究罗马的各类成文法,编写通行王国全境的法律。在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斗争中,巴黎大学站在国王一边,拥护国王的统治。神学院部分教师宣称,卜尼法斯八世的教皇地位不合法。菲利普四世派遣使者逮捕了年届古稀的卜尼法斯八世。——摘编自高露《12—15世纪欧洲大学特许权研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根据材料,概括菲利普四世支持巴黎大学办学的做法。(6分)答案:保护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减免部分税收;明确市长对于大学的保护职责;将大学纳入法国主教法庭审理范围。解析:据材料一“禁止以任何借口掠夺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财产”可得保护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据材料一“免除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房屋租赁税,此外免除了通行税、关税和其他商品税”可得减免部分税收;据材料一“逮捕并处决了两名巴黎大学学者,国王将其逮捕”可得明确市长对于大学的保护职责;据材料一“以提醒巴黎市长不折不扣地保障特许权的执行”可得将大学纳入法国主教法庭审理范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菲利普四世支持巴黎大学办学的影响。(8分)答案:有利于提升巴黎大学的自治能力,限制巴黎市自治权;培养了一批人才,有利于完善法国官僚体系;促进法国法律的一体化,有利于法国的统一;有利于巩固等级君主制;拉拢法国教会势力,削弱教皇权威,扩大了王权的民意基础;有利于促进中古时期法国文化的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一对大学的保护,可得有利于提升巴黎大学的自治能力,限制巴黎市自治权;据材料二“法兰西政府从巴黎大学招募了大量知识分子充当官吏”可得培养了一批人才,有利于完善法国官僚体系;据材料二“编写通行王国全境的法律”可得促进法国法律的一体化,有利于法国的统一;据材料二“巴黎大学站在国王一边,拥护国王的统治”可得有利于巩固等级君主制;据材料二“卜尼法斯八世的教皇地位不合法”可得拉拢法国教会势力,削弱教皇权威,扩大了王权的民意基础;据所学知识可得,大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古时期法国文化的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2024·福建龙岩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公元500年至1500年的亚洲世界,是大帝国所属之地。德里、北京、巴格达等大都会令人印象深刻(大小更是当时任何欧洲城市的好几倍大),但中型城市的重要性也不落人后。城市生产书籍、工艺品、上好的织品、精美的乐器、珠宝以及科学仪器,整个亚洲世界都需要这些产品。贸易商把古吉拉特印花棉衣、巴格达花砖、哈里发国银币、大马士革刀、中国陶瓷与丝绸等产品带往亚洲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科学上,至少在公元1300年以前,中东、印度与中国才是主要的发明重镇。——摘编自[美]斯图亚特·戈登《当世界中心在亚洲(618—152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该学者认为“世界中心在亚洲”的主要依据。为使这一观点更具说服力,除该美国学者的研究资料外,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证据?答案:依据:帝国众多;城市发达;商贸中心;科学重镇。证据:考古发现;亚洲学者的研究资料(亚洲地区的国别史、档案、碑刻、方志等);其他第三方资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第一小问,据材料“亚洲世界,是大帝国所属之地”可知,帝国众多;据材料“德里、北京、巴格达等大都会令人印象深刻”可知,城市发达;据材料“贸易商把古吉拉特印花棉衣……每一个角落”可知,商贸中心;据材料“中东、印度与中国才是主要的发明重镇”可知,科学重镇。第二小问,据材料可知,这是美国学者的研究资料,为使观点更具说服力,还可以补充:考古发现;亚洲学者的研究资料(亚洲地区的国别史、档案、碑刻、方志等);其他第三方资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THANKS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检测(十一).docx 单元检测(十一).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