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 第41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二单元 第41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第41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选择题
1.(2024·湖南常德一模)一位意大利诗人曾写道:“我的同伴们……你们被赋予了一种天性,并且拥有一种无可估量的尊严和了不起的命运,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服从于你的统治和命令,在河里、在海中、在天堂让道德成为我们的首要目标。”这反映了诗人(  )
A.追求民主权利 B.强调人定胜天
C.遵从自然规律 D.倡导人性解放
2.(2025·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联考)14世纪末出生于意大利的学者布拉乔利尼有句名言:“贪婪不是一种恶习,而是美德,它应比富有的人更受尊敬”,因为“所有的人都在追逐财富,所有的人都为了财富而努力。”该名言反映了当时(  )
A.亟须建立起近代民族国家
B.人文主义者鼓励追求现世的生活
C.新航路开辟推动文艺复兴
D.宗教改革要求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3.(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有学者认为,欧洲某场运动“冲击和涤荡着被动、冷漠、消极和墨守成规的情绪”,使“优雅代替了唐突,热情取代了冷漠,高贵替换了卑微,清醒代替了混沌,总之,亮丽的生命取代了忧郁的生命”。这场运动(  )
A.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B.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王权
C.有利于推动欧洲文化转型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4.(2024·河南开封一模)诗人海涅对于马丁·路德通过翻译《圣经》将加工的德语普及到全国表示惊异,“在不到几年内便普及到全德意志,并被提升为共同的书面语言。至今仍通行于德国,并赋予这个政治上、宗教上四分五裂的国家以一种语言上的统一。”海涅旨在评价(  )
A.《圣经》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
B.马丁·路德加工使用的德语生动贴切
C.宗教改革打破神职人员的垄断
D.民族语言对德国统一的重要性
5.(2025·新疆部分名校开学考)在加尔文教统治下的日内瓦,“有利可图”的劳动不仅被看作生活的手段,而且被看作生活的目的。加尔文教也宣称,财富的增长诱惑使人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耽于享乐。这反映出宗教改革(  )
A.推翻了天主教的权威 B.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C.使宗教伦理成为法律 D.推动了民族国家形成
6.(2025·湖北黄冈联考)1532—1534年间,议会通过了“教士首年薪俸法”和“禁止税收上缴教廷法”,并将税收改为上缴英国国王,议会还同意英王有权任命英国主教而无须向教皇请示。这表明(  )
A.英国议会制约教权 B.国王地位得到提升
C.税收能力的提高 D.与教廷关系破裂
7.(2024·陕西榆林二模)16世纪末,欧洲有80所大学从国际性大学变成了国内大学。有学者说,“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它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启蒙运动的推动
C.宗教改革的影响 D.封建王权的强化
8.(2024·江西南昌一模)伽利略(1564—1642)主张世界是统一的,无论是行星、石子、空气或云,所有这些现实都服从同样的道理;笛卡尔(1596—1650)主张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培根(1561—1626)和笛卡尔一样蔑视传统,希望建立一种不受那些陈旧观点束缚的新哲学。这些思想主张(  )
A.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有利于推动理性主义的发展
C.直接开启了科学革命的时代
D.动摇了基督教信仰社会基础
9.(2024·山东济宁一模)17世纪的欧洲迎来了“科学革命的时代”,但被视为“近代化学之父”的约翰·道尔顿是一位虔诚的新教徒,被视为近代物理学创始人的牛顿也热衷于炼金术。这表明(  )
A.近代学者缺乏理性追求
B.封建迷信束缚科学发展进步
C.教会依然拥有强力影响
D.任何时代都有特定精神内涵
10.(2025·山东济宁质检)1757年,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我们的种种智慧都是奴隶的偏见,我们的一切习惯都在奴役、折磨和遏制我们。文明人在奴隶状态中生,在奴隶状态中活,在奴隶状态中死:‘他一生下来就被人捆在襁褓里;他一死就被人钉在棺椁里;终其一生,人都被各种制度囚禁’。”卢梭的这一论断(  )
A.质疑和反思启蒙思想 B.侧重于批判奴隶制度
C.背离了人文主义精神 D.重申教育的功利价值
11.(2024·湘豫名校联考)1782年,法国作家路易·梅西耶在《巴黎景象》中写道:“仅仅三十年功夫,我们的观念中就发生了一场重大的革命。今天,公众舆论已在欧洲具有了不可抗拒的压倒力量……并令形形色色的暴君在它面前战栗不已。”这可用以说明(  )
A.民众民主革命意识高涨
B.启蒙运动冲击了旧秩序
C.法国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D.大革命动摇了封建统治
12.(2024·河南开封二模)康德(1724—1804)认为,德国人融合了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感情,但他们更接近于前者,同后者的相似是由于模仿造成的,因而是矫揉造作的,德国人成功地把崇高感和美感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不少的德意志知识分子猛烈批判德意志人对法国文化的盲目崇拜,主张构建民族文化。上述情形(  )
A.激化了德法两国的民族矛盾
B.偏离了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
C.丰富了启蒙运动的时代内涵
D.顺应了德国统一战争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
13.(2024·湖南雅礼中学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弗吉里奥(1349—1420)将身体运动引入学校,认为体育教育应该培养充满世俗精神的、得到全面发展的、身心俱健的人。竞争精神被列为受教育者应该具有的一种首要品格,竞争精神的基石在人的天性之中。人具有一种渴望得到赞扬的天性。维多利诺(1378—1446)反对“灵魂的拯救只能通过对肉体的禁抑”,主张重视个体身心和谐发展。“人的发展应该包括身体的发展,理想的完全的教育因之也应包括体育在内,而不只进行心灵的训练”,即“从新的审视角度来看待受教会无端指责达千年之久的身体活动,建立正确的体育观,从而自觉地投身到体育活动之中”。
——摘编自石龙、王桂荣《西方体育人文价值的演变》
材料二 英国思想家洛克(1632—1704)说,“三育(智育、德育和体育)并重体育为先”,英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从资产阶级进行海外竞争的需要出发,他重视体育,强调“为了我们的事业,健康对于我们是不可缺少的”,对一个民族来说,只有培养出“野兽般的体魄”,才能在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卢梭(1712—1778)指出:体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前提,其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的身体获得自然的发展;体育教育应该遵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快乐健康地成长。这一思想在近代体育史上独树一帜,对后来的自然体育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赵冬等《试论三大思想文化运动对欧洲近代学校体育兴起和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体育教育观的主要内涵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体育教育观的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内容出现的背景。
第41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诗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倡导人性解放,故选D项;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服从于你的统治和命令”相悖,排除。
2.B “贪婪不是一种恶习,而是美德”表明布拉乔利尼鼓励人们追求财富,享受现世生活,这与人文主义者的观点相符,故选B项;布拉乔利尼关注的是个人对财富的追求,而不是民族国家的建立,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开始于15世纪末,晚于文艺复兴运动,排除C项;宗教改革最早开始于16世纪(151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3.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升人的地位,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为近代思想的传播和学术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有利于推动欧洲文化转型,故选C项;“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的是科学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文艺复兴主张加强王权,“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王权”的是启蒙运动,排除B项;“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因果倒置,资本主义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
4.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通过翻译《圣经》将加工的德语普及到全国”,促进了德国民族语言的统一,推动了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故选D项;A、B两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涉及罗马教廷、德意志对教会神职人员人事权的争夺,排除C项。
5.B 加尔文教统治下的日内瓦将“有利可图”的劳动视为生活的手段和目的,这表明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鼓励人们积极追求经济利益,努力工作,这与资本主义精神相契合,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故选B项;A项中“推翻了”表述夸张且与史实不等,排除;材料未涉及宗教伦理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宗教改革对民族国家形成的推动作用,排除D项。
6.A 1532—1534年间,议会通过了“教士首年薪俸法”和“禁止税收上缴教廷法”,改为上缴英国国王,议会还同意英王有权任命英国主教而无须向教皇请示,这说明议会在宗教方面致力于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表明议会制约教权,故选A项;题干所述都是由议会作出的规定,表明议会的地位较高,但并不能表明国王地位得到提升,排除B项;题干仅是规定了税收上缴对象的变化,并不能说明税收能力提高,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题干只是英国议会的规定,并未提到其具体实施后的结果,不能据此得出与教廷关系破裂的结论,排除D项。
7.C 据材料可知,16世纪末欧洲大学越来越多为所在国家服务。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的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发展,要求大学为所在国家服务,促使国际性大学变成国内大学,故选C项;文艺复兴与大学的民族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6世纪末大学的民族化潮流与当时发生的宗教改革直接相关,封建王权的强化是宗教改革的影响之一,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8.B 据材料可知,伽利略认为世界是统一的,因此包括宇宙在内的万物遵循同样的规律;笛卡尔认为人应当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培根蔑视传统,主张建立新哲学。这些主张冲击了传统世界观,充满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哲学精神,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理性主义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近代科学兴起时期的思想,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深入发展的结果,“推动了”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哥白尼的“日心说”直接开启了科学革命时代,排除C项;这些主张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冲击了基督教神学体系,但并没有动摇基督教信仰的社会基础,排除D项。
9.D 据材料可知,作为近代科学革命时代的代表人物,约翰·道尔顿信仰新教,牛顿热心于炼金术,这体现了特定时代的影响,虽然近代科技产生并有所发展,但还没有完全冲破旧的宗教思想和迷信思想的束缚,反映了时代的特定精神内涵,故选D项;作为“近代科学之父”和“近代物理学创始人”,他们追求科学,存在理性的追求,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科技进步仍旧受到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但此时期科学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排除B项;牛顿热衷于炼金术体现了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与教会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
10.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倡导理性、科学和自由,但卢梭的这段话明显是在对启蒙思想所推崇的“文明”和“理性”进行质疑。他认为,这种所谓的文明和理性,其实是以牺牲人的自由为代价的,人反而在这种文明和理性的框架下变得更加不自由。因此,卢梭的论断确实是在质疑和反思启蒙思想,故选A项;卢梭更多的是在批判整个文明社会对人的束缚,而不仅仅是奴隶制度,排除B项;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卢梭的这段话,其实正是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去批判那些违背人性、束缚人的制度和习惯,排除C项;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1.B 据材料可知,公众舆论体现了民众的意志,启蒙思想的传播起了舆论动员的作用,冲击了君主专制以及封建旧秩序,故选B项;材料“观念中就发生了一场重大的革命”反映的是思想观念的革命,而不是政治上的民主革命,排除A项;“法国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此时还没有爆发,排除D项。
12.C 由材料可知,德国人借鉴了英法的思想文化,与此同时,又反对对法国文化的盲目崇拜,主张构建本民族的文化,这是对本民族文化的理性思考,丰富了启蒙运动的时代内涵,故选C项,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德国人对法国文化的借鉴与反思,与德法民族矛盾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A项;德国统一战争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3.(1)主要内涵:肯定个体价值;鼓励个人全面发展;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积极倡导体育锻炼。
意义:冲击了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顺应了历史潮流,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变革。
(2)新内容:提升体育教育的地位;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尊重儿童天性;充满理性精神。
背景: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复苏与发展,近代科学革命的勃兴;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和构建资本主义社会的迫切需求;早期殖民扩张的深入发展,加剧了欧洲殖民国家之间的竞争。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重视个体身心和谐发展”可得,肯定个体价值;由材料一“应该培养充满世俗精神的、得到全面发展的、身心俱健的人”可得,鼓励个人全面发展;由材料一“反对‘灵魂的拯救只能通过对肉体的禁抑’”可得,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由材料一“自觉地投身到体育活动之中”可得,积极倡导体育锻炼。第二小问,由材料一“充满世俗精神”“竞争精神的基石在人的天性之中”“从新的审视角度来看待受教会无端指责达千年之久的身体活动”可得,冲击了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由材料一“人的发展应该包括身体的发展,理想的完全的教育因之也应包括体育在内”可得,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顺应了历史潮流,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材料一“将身体运动引入学校”“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可得,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变革。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三育(智育、德育和体育)并重,体育为先”可得,提升体育教育的地位;由材料二“为了我们的事业,健康对于我们是不可缺少的”可得,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由材料二“体育教育应该遵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快乐健康地成长”可得,尊重儿童天性;由材料二“从资产阶级进行海外竞争的需要出发,他重视体育”“体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前提,其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的身体获得自然的发展”“培养出‘野兽般的体魄’,才能在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得,充满理性精神。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复苏与发展,近代科学革命的勃兴;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和构建资本主义社会的迫切需求;对外关系上,早期殖民扩张的深入发展,加剧了欧洲殖民国家之间的竞争。
2 / 3第41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价值引领 课标要求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步对社会的变迁起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社会大变革、大转轨和社会形态更替的时期,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在发动革命推翻旧的生产方式,以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以前,往往先用与新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作为思想武器,发动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对社会向前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为政治上的暴力革命在思想上、舆论上作好了准备,荡涤着一切旧制度下的污浊空气, 而且直接为革命准备了思想武器。 ——摘编自姚秀梅《浅论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变革中的先导作用——由文艺复兴与五四运动谈起》   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1)根本原因:      生产关系的萌芽。
(2)文化基础: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3)人才优势: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2.特点及实质
(1)特点: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
(2)实质:创立符合        需要的新文化。
3.内容
(1)核心:精神内核是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主张: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    ;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4.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代表人物 思想特色
兴起 14世纪     、彼特拉克、薄伽丘(“文学三杰”)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发展 15世纪 达·芬奇、       和拉斐尔(“美术三杰”) 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扩展 15世纪开始 莎士比亚等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5.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1)      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2)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2.过程
(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      》。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主张 改革教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改革教会: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结果 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3)宗教改革的扩展: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      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3.影响
(1)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3)推动了欧洲      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1.背景: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2.时间:16—17世纪。
3.成就
(1)哥白尼提出“      ”,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2)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
4.意义
(1)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四、启蒙运动
1.背景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
(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2.实质: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3.精神内核:“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      ,认为人的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4.主张
思想家 观点 共性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对未来社会提出      、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政治思想;都反对君主专制
伏尔泰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      
卢梭 主张     
亚当·斯密     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康德 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5.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2)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3)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1.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2.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的发展。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理性主义要求用人的思考去判断问题,而不是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思考和判断的标准是敬畏真实,尊重科学。宣扬理性主义的目的是保障人的自然权利,即自由、平等、民主等最基本的权利。实质是资产阶级要求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
 据教材《纲要》(下)图文:伏尔泰(1694—1778)(绘画作品)改编。
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说明伏尔泰(  )
A.反对神学束缚,主张人性解放
B.质疑教会权威,追求信仰自由
C.反抗专制制度,要求政治变革
D.不满王权统治,推崇共和制度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神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一方面批判基督教的堕落和腐朽,鼓吹人性解放;另一方面又是虔诚的基督徒。这导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既注重人性的因素,又不忽视神性的内容,既讲究世俗的文化,又不背弃基督教精神。他们创造性地阐发基督教神学文化传统的某些思想资源,用以解释其新型的人本观念。
主题一 人的发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材料 薄伽丘生于1313年,小时候在大银行当过学徒,没干几年便放弃了工作,捧起了《荷马史诗》,开始写些优美动听的诗歌。他的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全书共包括100个故事,据作者说是佛罗伦萨的10名贵族青年男女因躲避黑死病到乡间别墅居住的10天内为了破除岑寂而讲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他们的卑鄙、虚伪和残暴,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赞美了现世生活和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了商人、手工业者的智慧和勇敢,反映了新兴市民阶级对禁欲主义的反抗。《十日谈》以其通俗的格调,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小说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解读
信息 获取 《十日谈》创作的背景:传统文化的影响;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东西文化的交流;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的影响。 《十日谈》创作的影响:推动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欧洲文化的繁荣;促进欧洲社会的转型;过分赞扬人的欲望,容易造成人的私欲膨胀。
史料 价值 文学作品是根据现实生活进行创作的,有一些史料存在,可以从中提取有关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信息,作为历史研究的参考,如《十日谈》描绘了作者生活的14世纪欧洲一些社会情况,具有一定真实性。但文学作品毕竟不是第一手史料,不排除作者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可能会存在虚构、片面甚至夸大等问题,选用时要注意甄别,特别应该将文学作品与其他史料进行互证
宗教改革
  材料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探究 根据材料,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信息获取
知识依据
要点归纳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1)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视角下欧洲社会的转型
经济基础夯筑 从鄙薄财富到逐利合法,资本主义萌芽破土
政治格局重构 从神学专制到摆脱封建特权,近代政治形态和价值形成
文艺传统开先 从禁欲枷锁到人文主义,文化事业复兴繁荣
信仰世界改造 从依附代祷到因信称义,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价值取向转变 从追求来世到追求现世幸福,开启了理性与科学的先河
主题二 人的智慧——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启蒙运动
近代科学的兴起
  材料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并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思想束缚,他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实验,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因此,他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条件及特点。
信息获取
知识依据
要点归纳
启蒙运动
  材料 17世纪的理性主义者在西方知识分子心中建立了自然秩序和人类天赋这两个相互补充的观念,“这两个观念赋予了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一种应付社会变化的行为模式”。如果说自然神论和牛顿的机械论世界观确立了一个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的自然世界,那么同时期迅猛发展的自然法学派则确立了一个依照社会契约而运行的宪政社会。……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把理性推向了极端,百科全书派的响亮口号就是“把一切都拉到理性的法庭面前来接受审判”。理性取代了上帝的至上地位,对一切传统的信仰和秩序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摘编自《古希腊哲学对
西方理性传统影响》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并说明此变化的影响。
信息获取
知识依据
要点归纳
启蒙运动对人文精神的发展
考情 速递 本部分知识在近年高考中的考查频次较高,主要集中在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等主干知识点上,强调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之间的关系
命题 预测 (1)命题情境:文献史料、社会场景、表格等。 (2)角度预测:借助14—16世纪欧洲各国文学艺术创作主题、世俗教育思想等创设情境,考查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联系17—18世纪著名启蒙思想家的观点、传播情况,考查启蒙思想对改造传统社会、促进历史进步的重大作用
(2024·全国甲卷32题)14世纪,意大利的一位贵妇人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现在有时间的人却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他就失去了时间。”15世纪初,佛罗伦萨的一位银行家说:“谁更善于使用时间,谁就能战胜别人。”这反映出当时(  )
A.教皇权威遭到彻底否定
B.“因信称义”受到普遍尊崇
C.世俗追求冲击宗教观念
D.“天赋人权”思想广泛流传
命题立意 本题以14世纪意大利一位贵妇人的信件内容创设社会情境,考查文艺复兴运动。通过对时间的使用,认识文艺复兴的重大作用。
思维路径
信息 获取 时空:14世纪的意大利。 题眼:谁更善于使用时间,谁就能战胜别人
教材 探源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解题 陷阱 说法 绝对 材料主要讨论的是时间的重要性,并未提及教皇权威的问题,且“彻底否定”表述绝对,排除A项
说法 绝对 “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时期的重要思想,但材料讨论的是时间观念,与宗教改革思想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
以偏 概全 “天赋人权”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思想,而材料的时间背景是14世纪和15世纪初,远早于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项
得出 结论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贵妇人还是银行家,他们的言论都体现了对现实生活和时间价值的重视,这种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和对时间的珍惜,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即世俗追求开始冲击传统的宗教观念,故选C项
1.(2024·江西高考13题)15世纪,虽然威尼斯禁止喜剧的上演,但公众的需求导致宗教性剧本变为各种肤浅、杂乱无章的喜剧。1506年,修道士阿莫尼奥在爱利米塔尼的修道院上演第一出喜剧《千金》。此后威尼斯喜剧开始蓬勃发展。这种变化(  )
A.体现了理性主义流行 B.顺应了宗教改革潮流
C.加速了市民阶层壮大 D.反映了世俗文化兴盛
2.(2024·安徽高考12题)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曾撰写《君主论》献给佛罗伦萨的统治者,认为荣誉是君主建功立业的目的;后来又著有《论李维》,主张通过共和制恢复和维护人的自由。由此可见,马基雅维利(  )
A.试图构建未来理性王国蓝图
B.注重比较君主制与共和制异同
C.表达了基于人性的思想主张
D.描绘了欧洲地区二元政治格局
3.〔新视角·知识贯通〕(2024·全国甲卷34题)伏尔泰说:“像牛顿先生这样十个世纪里只涌现一个的杰出的人物,才真正是伟大的……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据此可知,伏尔泰意在(  )
A.倡导平等反对君主立宪
B.反对专制提倡理性
C.推翻生物起源的神创论
D.开创近代实验科学
第41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知识为基·教材融会】
基础知识梳理
一、1.(1)资本主义 2.(2)新兴资产阶级 3.(1)人文主义
2.(2)理性 4.但丁 米开朗琪罗
二、1.(1)文艺复兴 2.(1)九十五条论纲 (3)加尔文派
3.(3)民族国家
三、3.(1)日心说 (2)物理学
四、3.自主精神 4.孟德斯鸠 君主立宪制 主权在民
劳动 天赋人权
教材边角
C 根据“自由”“平等”等信息可知,伏尔泰强调自由平等,反对专制制度,故选C项;材料与神学、教会无关,排除A、B两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其推崇共和,排除D项。
【能力为重·主题突破】
主题一
情境2
信息获取 “唯信称义”“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
知识依据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要点归纳 “印记”:其主张因信称义明显带有人文主义倾向;“深化”:主张由各国政府管理教会
主题二
情境1
信息 获取 “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
知识 依据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要点 归纳 条件: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政府重视;文艺复兴的影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奠基;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 特点:强调实验;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情境2
信息 获取 “17世纪的理性主义者在西方知识分子心中建立了自然秩序和人类天赋这两个相互补充的观念”“理性取代了上帝的至上地位,对一切传统的信仰和秩序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知识 依据 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要点 归纳 变化:指导思想由人文主义转向理性主义;由追求人的世俗生活转向追求人的政治权利。 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教会和王权专制;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人权思想;为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考情研析·考教衔接】
智慧刷题
1.D 威尼斯在15世纪禁止喜剧上演,但公众对喜剧的强烈需求导致宗教性剧本被改编为肤浅、杂乱无章的喜剧,这表明当时社会对娱乐和消遣的需求在增长,即世俗文化兴盛。威尼斯喜剧的蓬勃发展更是这一趋势的明显体现,故选D项;理性主义主要流行于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排除A项;宗教改革主要发生在16世纪,排除B项;市民阶层的壮大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喜剧的兴起并不直接加速市民阶层的壮大,排除C项。
2.C 马基雅维利最初认为“荣誉是君主建功立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王权削弱宗教神权对人的束缚,后期“主张通过共和制恢复和维护人的自由”,是为了维护人的自由,这体现了马基雅维利基于人性的思想主张,C项正确;材料只是一些思想主张,并未构建未来理性王国蓝图,排除A项;材料内容重点强调人文主义,不是比较君主制与共和制异同,排除B项;欧洲二元政治格局指的是王权与教权并立,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知识拓展:尼可罗·马基雅维利
  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音乐家、诗人和浪漫喜剧剧作家,也是佛罗伦萨的爱国者。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重要人物,尤其是他所写下的《君主论》一书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政治理论,以及《论李维》一书中的共和主义理论。
3.B 材料中伏尔泰对牛顿的推崇以及认识宇宙的相关言论,反映了他对科学、对真理的推崇,而伏尔泰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强调理性,反对封建专制的权威,故选B项;伏尔泰倡导开明君主制,提倡君主立宪,排除A项;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推翻生物起源的神创论,排除C项;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开创近代实验科学,排除D项。
7 / 7(共73张PPT)
高中总复习·历史
第41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价值引领 课标要求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
步对社会的变迁起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社会大变革、大
转轨和社会形态更替的时期,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在发动
革命推翻旧的生产方式,以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以前,往
往先用与新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作为思想武器,发
动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
命对社会向前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为政
治上的暴力革命在思想上、舆论上作好了准备,荡涤着一
切旧制度下的污浊空气, 而且直接为革命准备了思想武器。 ——摘编自姚秀梅《浅论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变革中的先
导作用——由文艺复兴与五四运动谈起》   了解文
艺复兴、宗
教改革、启
蒙运动与资
产阶级革命
的历史渊源
CONTENTS
知识为基·教材融会

能力为重·主题突破

考情研析·考教衔接

课时跟踪检测


知识为基·教材融会
整合发掘,加深知识理解
一、文艺复兴
1. 背景
(1)根本原因: 生产关系的萌芽。
(2)文化基础: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
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3)人才优势: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资本主义 
3. 内容
(1)核心:精神内核是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主张: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 ;
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
然的奥秘。
人文主义 
理性 
2. 特点及实质
(1)特点: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
(2)实质:创立符合 需要的新文化。
新兴资产阶级 
4. 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代表人物 思想特色
兴起 14世纪 、彼特拉克、薄伽丘(“文学三杰”)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发展 15世纪 达·芬奇、 和拉斐尔(“美术三杰”) 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扩展 15世纪开始 莎士比亚等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但丁 
米开朗琪罗 
5.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
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二、宗教改革
1. 背景
(1) 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2)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文艺复兴 
2. 过程
(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 》。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主张 改革教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改革教会: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结果 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九十五条论纲 
(3)宗教改革的扩展: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
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 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加尔文派 
3. 影响
(1)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3)推动了欧洲 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民族国家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1. 背景: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
生了革命性变化。
2. 时间:16—17世纪。
3. 成就
(1)哥白尼提出“ ”,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
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2)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
日心说 

理学 
4. 意义
(1)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
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四、启蒙运动
1. 背景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
(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2. 实质: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
来的黑暗。
3. 精神内核:“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 ,认为人的理性是
判断是非的标准。
自主精神 
思想家 观点 共性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
互监督、制衡 相信进步,相信在科
学和教育的作用下,
社会将趋于完美;对
未来社会提出
、平等、自
由、法治和权力制衡
等政治思想;都反对
君主专制
伏尔泰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

卢梭 主张
亚当·斯密 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
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康德 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
主、自由、平等
孟德斯鸠
天赋
人权 
君主立宪制 
主权在民 
劳动 
4. 主张
5. 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
舆论宣传。
(2)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
产阶级统治。
(3)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1.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
潮。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个性解放和自由
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2.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的发展。理性即人的思考
和判断。理性主义要求用人的思考去判断问题,而不是依赖天意或神的旨
意。思考和判断的标准是敬畏真实,尊重科学。宣扬理性主义的目的是保
障人的自然权利,即自由、平等、民主等最基本的权利。实质是资产阶级
要求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构
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
 据教材《纲要》(下)图文:伏尔泰(1694—1778)(绘画作品)
改编。
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
们的自然生活。”这说明伏尔泰(  )

A. 反对神学束缚,主张人性解放
B. 质疑教会权威,追求信仰自由
C. 反抗专制制度,要求政治变革
D. 不满王权统治,推崇共和制度
解析: 根据“自由”“平等”等信息可知,伏尔泰强调自由平等,反对专制制度,故选C项;材料与神学、教会无关,排除A、B两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其推崇共和,排除D项。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神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一方面批判基督教的堕落和腐朽,鼓吹人
性解放;另一方面又是虔诚的基督徒。这导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既注重人性的因素,又不忽视神性的内容,既讲究世俗的文化,又不背弃
基督教精神。他们创造性地阐发基督教神学文化传统的某些思想资源,用
以解释其新型的人本观念。

能力为重·主题突破
探究应用,培养综合能力
主题一 人的发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材料 薄伽丘生于1313年,小时候在大银行当过学徒,没干几年便放弃
了工作,捧起了《荷马史诗》,开始写些优美动听的诗歌。他的代表作品
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全书共包括100个故事,据作者说是佛罗伦萨
的10名贵族青年男女因躲避黑死病到乡间别墅居住的10天内为了破除岑寂
而讲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
了他们的卑鄙、虚伪和残暴,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
等,赞美了现世生活和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了商人、手工业者的智慧和
勇敢,反映了新兴市民阶级对禁欲主义的反抗。《十日谈》以其通俗的格
调,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小说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解读
信息 获取 《十日谈》创作的背景:传统文化的影响;欧洲商品经济的发
展;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东西文化的交流;欧洲中世纪黑死
病的影响。
《十日谈》创作的影响:推动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进一步解放人
们的思想;推动欧洲文化的繁荣;促进欧洲社会的转型;过分赞
扬人的欲望,容易造成人的私欲膨胀。
史料 价值 马丁·文学作品是根据现实生活进行创作的,有一些史料存在,可
以从中提取有关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信息,作为历史研究的参
考,如《十日谈》描绘了作者生活的14世纪欧洲一些社会情况,
具有一定真实性。但文学作品毕竟不是第一手史料,不排除作者
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可能会存在虚构、片面甚至夸大等问题,
选用时要注意甄别,特别应该将文学作品与其他史料进行互证
宗教改革
  材料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
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
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
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探究 根据材料,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
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信息获取 “唯信称义”“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
政府来管理”
知识依据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
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
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要点归纳 “印记”:其主张因信称义明显带有人文主义倾向;“深
化”:主张由各国政府管理教会
“唯信称义”“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
政府来管理”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
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
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印记”:其主张因信称义明显带有人文主义倾向;“深
化”:主张由各国政府管理教会
1.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1)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
范。
(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
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
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
2.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视角下欧洲社会的转型
经济基础夯筑 从鄙薄财富到逐利合法,资本主义萌芽破土
政治格局重构 从神学专制到摆脱封建特权,近代政治形态和价值形成
文艺传统开先 从禁欲枷锁到人文主义,文化事业复兴繁荣
信仰世界改造 从依附代祷到因信称义,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价值取向转变 从追求来世到追求现世幸福,开启了理性与科学的先河
主题二 人的智慧——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启蒙运动
近代科学的兴起
  材料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他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并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
奉为经典的学说。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
正确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思想束
缚,他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实验,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
定律。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
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因此,他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条件及
特点。
信息 获取 “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
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
知识 依据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
产生了革命性变化。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
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要点 归纳 条件: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政府重视;文艺复兴的影
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奠基;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
特点:强调实验;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
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
产生了革命性变化。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
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条件: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政府重视;文艺复兴的影
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奠基;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
特点:强调实验;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启蒙运动
  材料 17世纪的理性主义者在西方知识分子心中建立了自然秩序和人类
天赋这两个相互补充的观念,“这两个观念赋予了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一种
应付社会变化的行为模式”。如果说自然神论和牛顿的机械论世界观确立
了一个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的自然世界,那么同时期迅猛发展的自然法学派
则确立了一个依照社会契约而运行的宪政社会。……18世纪,法国启蒙运
动把理性推向了极端,百科全书派的响亮口号就是“把一切都拉到理性的
法庭面前来接受审判”。理性取代了上帝的至上地位,对一切传统的信仰
和秩序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摘编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方理性传统影响》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
变化,并说明此变化的影响。
信息 获取 “17世纪的理性主义者在西方知识分子心中建立了自然秩序和人
类天赋这两个相互补充的观念”“理性取代了上帝的至上地位,
对一切传统的信仰和秩序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知识 依据 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
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要点 归纳
“17世纪的理性主义者在西方知识分子心中建立了自然秩序和人
类天赋这两个相互补充的观念”“理性取代了上帝的至上地位,
对一切传统的信仰和秩序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
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变化:指导思想由人文主义转向理性主义;由追求人的世俗生活
转向追求人的政治权利。
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教会和王权专制;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平
等和人权思想;为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启蒙运动对人文精神的发展

考情研析·考教衔接
体验感悟,提升学科素养
考情 速递 本部分知识在近年高考中的考查频次较高,主要集中在文艺复兴
和启蒙思想等主干知识点上,强调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之间的关

命题 预测 (1)命题情境:文献史料、社会场景、表格等。
(2)角度预测:借助14—16世纪欧洲各国文学艺术创作主题、
世俗教育思想等创设情境,考查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水
平;联系17—18世纪著名启蒙思想家的观点、传播情况,考查启
蒙思想对改造传统社会、促进历史进步的重大作用
(2024·全国甲卷32题)14世纪,意大利的一位贵妇人在给儿子的信中
写道:“现在有时间的人却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他就失去了时间。”15世
纪初,佛罗伦萨的一位银行家说:“谁更善于使用时间,谁就能战胜别
人。”这反映出当时(  )
A. 教皇权威遭到彻底否定
B. “因信称义”受到普遍尊崇
C. 世俗追求冲击宗教观念
D. “天赋人权”思想广泛流传
思维路径
信息 获取 时空:14世纪的意大利。
题眼:谁更善于使用时间,谁就能战胜别人
教材 探源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
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
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
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命题立意 本题以14世纪意大利一位贵妇人的信件内容创设社会情境,考查
文艺复兴运动。通过对时间的使用,认识文艺复兴的重大作用。
解题 陷阱 说法 绝对 材料主要讨论的是时间的重要性,并未提及教皇权威的问
题,且“彻底否定”表述绝对,排除A项
说法 绝对 “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时期的重要思想,但材料讨论的是
时间观念,与宗教改革思想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
以偏 概全 “天赋人权”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思想,而材料的时间背
景是14世纪和15世纪初,远早于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项
得出 结论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贵妇人还是银行家,他们的言论都体现
了对现实生活和时间价值的重视,这种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和对时间
的珍惜,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即世俗追求开始冲击传统的
宗教观念,故选C项
1. (2024·江西高考13题)15世纪,虽然威尼斯禁止喜剧的上演,但公众
的需求导致宗教性剧本变为各种肤浅、杂乱无章的喜剧。1506年,修道士
阿莫尼奥在爱利米塔尼的修道院上演第一出喜剧《千金》。此后威尼斯喜
剧开始蓬勃发展。这种变化(  )
A. 体现了理性主义流行
B. 顺应了宗教改革潮流
C. 加速了市民阶层壮大
D. 反映了世俗文化兴盛

解析: 威尼斯在15世纪禁止喜剧上演,但公众对喜剧的强烈需求导致
宗教性剧本被改编为肤浅、杂乱无章的喜剧,这表明当时社会对娱乐和消
遣的需求在增长,即世俗文化兴盛。威尼斯喜剧的蓬勃发展更是这一趋势
的明显体现,故选D项;理性主义主要流行于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
排除A项;宗教改革主要发生在16世纪,排除B项;市民阶层的壮大是一个
长期的历史过程,喜剧的兴起并不直接加速市民阶层的壮大,排除C项。
2. (2024·安徽高考12题)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
曾撰写《君主论》献给佛罗伦萨的统治者,认为荣誉是君主建功立业的目
的;后来又著有《论李维》,主张通过共和制恢复和维护人的自由。由此
可见,马基雅维利(  )
A. 试图构建未来理性王国蓝图
B. 注重比较君主制与共和制异同
C. 表达了基于人性的思想主张
D. 描绘了欧洲地区二元政治格局

解析: 马基雅维利最初认为“荣誉是君主建功立业的目的”,是为了
加强王权削弱宗教神权对人的束缚,后期“主张通过共和制恢复和维护人
的自由”,是为了维护人的自由,这体现了马基雅维利基于人性的思想主
张,C项正确;材料只是一些思想主张,并未构建未来理性王国蓝图,排
除A项;材料内容重点强调人文主义,不是比较君主制与共和制异同,排
除B项;欧洲二元政治格局指的是王权与教权并立,与材料内容不符,排
除D项。
知识拓展:尼可罗·马基雅维利
  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音乐家、诗人和浪漫喜剧剧作家,也是佛罗
伦萨的爱国者。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重要人物,尤其是他所写下的
《君主论》一书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政治理论,以及《论李维》一书中的
共和主义理论。
3. 〔新视角·知识贯通〕(2024·全国甲卷34题)伏尔泰说:“像牛顿先生
这样十个世纪里只涌现一个的杰出的人物,才真正是伟大的……我们应当
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
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据此可知,伏尔泰意在(  )
A. 倡导平等反对君主立宪
B. 反对专制提倡理性
C. 推翻生物起源的神创论
D. 开创近代实验科学

解析: 材料中伏尔泰对牛顿的推崇以及认识宇宙的相关言论,反映了
他对科学、对真理的推崇,而伏尔泰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强调理性,
反对封建专制的权威,故选B项;伏尔泰倡导开明君主制,提倡君主立
宪,排除A项;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推翻生物起源的神创论,排除C
项;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开创近代实验科学,排除D项。

课时训练·跟踪检测
巩固强化,验收教学效果
一、选择题
1. (2024·湖南常德一模)一位意大利诗人曾写道:“我的同伴们……你
们被赋予了一种天性,并且拥有一种无可估量的尊严和了不起的命运,让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服从于你的统治和命令,在河里、在海中、在天堂让
道德成为我们的首要目标。”这反映了诗人(  )
A. 追求民主权利 B. 强调人定胜天
C. 遵从自然规律 D. 倡导人性解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诗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倡导人性的解放,故选D项;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服从于你的统治和命令”相悖,排除。
2. (2025·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联考)14世纪末出生于意大利的学者布拉
乔利尼有句名言:“贪婪不是一种恶习,而是美德,它应比富有的人更受
尊敬”,因为“所有的人都在追逐财富,所有的人都为了财富而努力。”
该名言反映了当时(  )
A. 亟须建立起近代民族国家
B. 人文主义者鼓励追求现世的生活
C. 新航路开辟推动文艺复兴
D. 宗教改革要求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贪婪不是一种恶习,而是美德”表明布拉乔利尼鼓励人们追
求财富,享受现世生活,这与人文主义者的观点相符,故选B项;布拉乔
利尼关注的是个人对财富的追求,而不是民族国家的建立,排除A项;新
航路开辟开始于15世纪末,晚于文艺复兴运动,排除C项;宗教改革最早
开始于16世纪(151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有学者认为,欧洲某场运动“冲击和涤荡着
被动、冷漠、消极和墨守成规的情绪”,使“优雅代替了唐突,热情取代
了冷漠,高贵替换了卑微,清醒代替了混沌,总之,亮丽的生命取代了忧
郁的生命”。这场运动(  )
A. 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B. 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王权
C. 有利于推动欧洲文化转型
D. 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提升人的地位,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为近代思想的传播和学术的发
展扫清了障碍,有利于推动欧洲文化转型,故选C项;“形成了理性化的
思维方式”的是科学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文艺复兴主张加强王
权,“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王权”的是启蒙运动,排除B项;“促进资本主
义萌芽出现”因果倒置,资本主义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排除
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2024·河南开封一模)诗人海涅对于马丁·路德通过翻译《圣经》将加
工的德语普及到全国表示惊异,“在不到几年内便普及到全德意志,并被
提升为共同的书面语言。至今仍通行于德国,并赋予这个政治上、宗教上
四分五裂的国家以一种语言上的统一。”海涅旨在评价(  )
A. 《圣经》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
B. 马丁·路德加工使用的德语生动贴切
C. 宗教改革打破神职人员的垄断
D. 民族语言对德国统一的重要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通过翻译《圣经》将
加工的德语普及到全国”,促进了德国民族语言的统一,推动了德国
民族国家的形成,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故选D项;A、B两项与
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涉及罗马教廷、德意志对教会神职人员人事权
的争夺,排除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2025·新疆部分名校开学考)在加尔文教统治下的日内瓦,“有利可
图”的劳动不仅被看作生活的手段,而且被看作生活的目的。加尔文教也
宣称,财富的增长诱惑使人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耽于享乐。这反映出宗
教改革(  )
A. 推翻了天主教的权威
B. 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C. 使宗教伦理成为法律
D. 推动了民族国家形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加尔文教统治下的日内瓦将“有利可图”的劳动视为生活的手
段和目的,这表明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鼓励人们积极追求经济利益,努
力工作,这与资本主义精神相契合,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故选B项;A项
中“推翻了”表述夸张且与史实不等,排除;材料未涉及宗教伦理与法律
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宗教改革对民族国家形成的推动作
用,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2025·湖北黄冈联考)1532—1534年间,议会通过了“教士首年薪俸
法”和“禁止税收上缴教廷法”,并将税收改为上缴英国国王,议会还同
意英王有权任命英国主教而无须向教皇请示。这表明(  )
A. 英国议会制约教权 B. 国王地位得到提升
C. 税收能力的提高 D. 与教廷关系破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1532—1534年间,议会通过了“教士首年薪俸法”和“禁止税
收上缴教廷法”,改为上缴英国国王,议会还同意英王有权任命英国主教
而无须向教皇请示,这说明议会在宗教方面致力于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
表明议会制约教权,故选A项;题干所述都是由议会作出的规定,表明议
会的地位较高,但并不能表明国王地位得到提升,排除B项;题干仅是规
定了税收上缴对象的变化,并不能说明税收能力提高,C项与题意不符,
排除;题干只是英国议会的规定,并未提到其具体实施后的结果,不能据
此得出与教廷关系破裂的结论,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2024·陕西榆林二模)16世纪末,欧洲有80所大学从国际性大学变成
了国内大学。有学者说,“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
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它们变成了地区性的
中心,为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文艺复兴的兴起 B. 启蒙运动的推动
C. 宗教改革的影响 D. 封建王权的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据材料可知,16世纪末欧洲大学越来越多为所在国家服务。
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的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
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发
展,要求大学为所在国家服务,促使国际性大学变成国内大学,故选C
项;文艺复兴与大学的民族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启蒙运动发生在
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6世纪末大学的民族化潮
流与当时发生的宗教改革直接相关,封建王权的强化是宗教改革的影
响之一,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2024·江西南昌一模)伽利略(1564—1642)主张世界是统一的,无
论是行星、石子、空气或云,所有这些现实都服从同样的道理;笛卡尔
(1596—1650)主张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培根(1561—
1626)和笛卡尔一样蔑视传统,希望建立一种不受那些陈旧观点束缚的新
哲学。这些思想主张(  )
A.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 有利于推动理性主义的发展
C. 直接开启了科学革命的时代
D. 动摇了基督教信仰社会基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据材料可知,伽利略认为世界是统一的,因此包括宇宙在内的
万物遵循同样的规律;笛卡尔认为人应当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培
根蔑视传统,主张建立新哲学。这些主张冲击了传统世界观,充满了以理
性主义为核心的哲学精神,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理性主义的发展,故选
B项;材料反映的是近代科学兴起时期的思想,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深
入发展的结果,“推动了”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哥白尼的“日心
说”直接开启了科学革命时代,排除C项;这些主张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
会进步,冲击了基督教神学体系,但并没有动摇基督教信仰的社会基础,
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2024·山东济宁一模)17世纪的欧洲迎来了“科学革命的时代”,但
被视为“近代化学之父”的约翰·道尔顿是一位虔诚的新教徒,被视为近代
物理学创始人的牛顿也热衷于炼金术。这表明(  )
A. 近代学者缺乏理性追求
B. 封建迷信束缚科学发展进步
C. 教会依然拥有强力影响
D. 任何时代都有特定精神内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据材料可知,作为近代科学革命时代的代表人物,约翰·道尔顿
信仰新教,牛顿热心于炼金术,这体现了特定时代的影响,虽然近代科技
产生并有所发展,但还没有完全冲破旧的宗教思想和迷信思想的束缚,反
映了时代的特定精神内涵,故选D项;作为“近代科学之父”和“近代物
理学创始人”,他们追求科学,存在理性的追求,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
科技进步仍旧受到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但此时期科学取得了很大程度的
发展,排除B项;牛顿热衷于炼金术体现了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与教会
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2025·山东济宁质检)1757年,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我
们的种种智慧都是奴隶的偏见,我们的一切习惯都在奴役、折磨和遏制我
们。文明人在奴隶状态中生,在奴隶状态中活,在奴隶状态中死:‘他一
生下来就被人捆在襁褓里;他一死就被人钉在棺椁里;终其一生,人都被
各种制度囚禁’。”卢梭的这一论断(  )
A. 质疑和反思启蒙思想
B. 侧重于批判奴隶制度
C. 背离了人文主义精神
D. 重申教育的功利价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倡导理性、科学和自由,但
卢梭的这段话明显是在对启蒙思想所推崇的“文明”和“理性”进行质
疑。他认为,这种所谓的文明和理性,其实是以牺牲人的自由为代价的,
人反而在这种文明和理性的框架下变得更加不自由。因此,卢梭的论断确
实是在质疑和反思启蒙思想,故选A项;卢梭更多的是在批判整个文明社
会对人的束缚,而不仅仅是奴隶制度,排除B项;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以人
为本,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卢梭的这段话,其实正是从人文主义的角度
出发,去批判那些违背人性、束缚人的制度和习惯,排除C项;D项材料未
体现,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2024·湘豫名校联考)1782年,法国作家路易·梅西耶在《巴黎景象》
中写道:“仅仅三十年功夫,我们的观念中就发生了一场重大的革命。今
天,公众舆论已在欧洲具有了不可抗拒的压倒力量……并令形形色色的暴
君在它面前战栗不已。”这可用以说明(  )
A. 民众民主革命意识高涨
B. 启蒙运动冲击了旧秩序
C. 法国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D. 大革命动摇了封建统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据材料可知,公众舆论体现了民众的意志,启蒙思想的传播
起了舆论动员的作用,冲击了君主专制以及封建旧秩序,故选B项;材
料“观念中就发生了一场重大的革命”反映的是思想观念的革命,而
不是政治上的民主革命,排除A项;“法国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的说法
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此时还没有爆
发,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2024·河南开封二模)康德(1724—1804)认为,德国人融合了英国
人和法国人的感情,但他们更接近于前者,同后者的相似是由于模仿造成
的,因而是矫揉造作的,德国人成功地把崇高感和美感结合起来。与此同
时不少的德意志知识分子猛烈批判德意志人对法国文化的盲目崇拜,主张
构建民族文化。上述情形(  )
A. 激化了德法两国的民族矛盾
B. 偏离了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
C. 丰富了启蒙运动的时代内涵
D. 顺应了德国统一战争的需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由材料可知,德国人借鉴了英法的思想文化,与此同时,又
反对对法国文化的盲目崇拜,主张构建本民族的文化,这是对本民族
文化的理性思考,丰富了启蒙运动的时代内涵,故选C项,排除B项;
材料体现的是德国人对法国文化的借鉴与反思,与德法民族矛盾不属
于同一范畴,排除A项;德国统一战争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
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非选择题
13. (2024·湖南雅礼中学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弗吉里奥(1349—1420)将身体运动引入学校,认
为体育教育应该培养充满世俗精神的、得到全面发展的、身心俱健的人。
竞争精神被列为受教育者应该具有的一种首要品格,竞争精神的基石在人
的天性之中。人具有一种渴望得到赞扬的天性。维多利诺(1378—1446)
反对“灵魂的拯救只能通过对肉体的禁抑”,主张重视个体身心和谐发
展。“人的发展应该包括身体的发展,理想的完全的教育因之也应包括体
育在内,而不只进行心灵的训练”,即“从新的审视角度来看待受教会无
端指责达千年之久的身体活动,建立正确的体育观,从而自觉地投身到体
育活动之中”。
——摘编自石龙、王桂荣《西方
体育人文价值的演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材料二 英国思想家洛克(1632—1704)说,“三育(智育、德育和体育)
并重体育为先”,英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从资产阶级进行海外竞争
的需要出发,他重视体育,强调“为了我们的事业,健康对于我们是不可
缺少的”,对一个民族来说,只有培养出“野兽般的体魄”,才能在斗争
中立于不败之地。卢梭(1712—1778)指出:体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前提,
其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的身体获得自然的发展;体育教育应该遵从儿童身心
发展规律,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快乐健康地成长。这一思想在近代体育史上
独树一帜,对后来的自然体育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赵冬等《试论三大思想文化运动对
欧洲近代学校体育兴起和发展的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体育教育观的主要
内涵和意义。
答案:主要内涵:肯定个体价值;鼓励个人全面发展;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积极倡导体育锻炼。
意义:冲击了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反映了新兴资
产阶级的诉求,顺应了历史潮流,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变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第一小问,由材料一“重视个体身心和谐发展”可得,肯定个体价值;由材料一“应该培养充满世俗精神的、得到全面发展的、身心俱健的人”可得,鼓励个人全面发展;由材料一“反对‘灵魂的拯救只能通过对肉体的禁抑’”可得,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由材料一“自觉地投身到体育活动之中”可得,积极倡导体育锻炼。第二小问,由材料一“充满世俗精神”“竞争精神的基石在人的天性之中”“从新的审视角度来看待受教会无端指责达千年之久的身体活动”可得,冲击了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由材料一“人的发展应该包括身体的发展,理想的完全的教育因之也应包括体育在内”可得,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顺应了历史潮流,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材料一“将身体运动引入学校”“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可得,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变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体育教育观
的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内容出现的背景。
答案:新内容:提升体育教育的地位;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尊重儿童天性;充满理性精神。
背景: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复苏与发展,近代科学革命的勃兴;资产阶级革命的推
动和构建资本主义社会的迫切需求;早期殖民扩张的深入发展,加剧了欧
洲殖民国家之间的竞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三育(智育、德育和体育)并重,体育为先”可得,提升体育教育的地位;由材料二“为了我们的事业,健康对于我们是不可缺少的”可得,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由材料二“体育教育应该遵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快乐健康地成长”可得,尊重儿童天性;由材料二“从资产阶级进行海外竞争的需要出发,他重视体育”“体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前提,其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的身体获得自然的发展”“培养出‘野兽般的体魄’,才能在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得,充满理性精神。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复苏与发展,近代科学革命的勃兴;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和构建资本主义社会的迫切需求;对外关系上,早期殖民扩张的深入发展,加剧了欧洲殖民国家之间的竞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THANKS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