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2讲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选择题1.(2024·吉林东北师大附中三模)1566年,英国女王针对下院经常反驳政府的提案这一情况说道:有些问题无须下院“摇唇鼓舌”“上帝不会允许你们的自由成为我们的枷锁”。女王因此很不愿意召开议会,在位45年仅召开10次。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宗教改革引发政治冲突B.新兴力量尚未掌握政权C.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国家重心完全移到下院2.(2024·辽宁抚顺一模)丹尼尔·J.布尔斯廷研究《独立宣言》的前言和结语中的主语时发现,提到的尽是“这些殖民地”“这些州”“他们”“自由独立的州”等词语,这主要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团结勇敢的反抗精神 B.天赋人权的民主原则C.追求自由的解放意识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3.(2024·广东韶关一模)1788年,为对抗国王路易十六不合理的增税方案,法国巴黎高等法院发表宣言《民族权利和君主根本法》,明确提出制约王权。这反映( )A.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B.高等法院代表资产阶级C.法国大革命实际已爆发D.启蒙思想影响统治阶层4.(2024·广东一模)马拉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领导人,1793年被出身贵族家庭的科黛刺杀。图1和图2分别是两名法国画家创作的反映该主题的画作。两幅画所描绘的主题一致,但细节却有所不同,如对刺客科黛的形象的描绘。这表明,绘画作品作为史料( )A.难以客观记载历史重大事件B.不断重构民族的历史记忆C.其价值取决于作者所处时代D.不如文字史料的可信度高5.(2024·山西大同摸底)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明确最高法院的职权范围。1793年最高法院拒绝了为总统提供司法建议的要求。19世纪初,最高法院通过大法官集体发表一致意见的方式,逐步确立了解释其他政府部门行为合宪性的判决权。这体现了美国 ( )A.最高法院无明确的职能B.司法权独立于联邦宪法C.判决程序体现直接民主D.分权制衡在实践中发展6.(2024·四川内江一模)19世纪初,美国国会根本没有考虑单独给联邦最高法院盖办公楼,只在国会大厦一楼给它留了一个房间。时人这样描绘其窘境:“一个陌生人在国会黑暗的通道上转上一星期,恐怕也无法找到这个管理着美利坚合众国司法机构的偏僻角落。”据此可知,当时( )A.平衡制约原则形同虚设B.邦联制限制了美国发展C.封建残余势力影响深重D.司法权处于较弱的地位7.(2024·江苏南通二模)美国内战爆发前,在妥协派议员的呼吁下,美国国会匆忙通过了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规定:“禁止未来制定任何宪法修正案授权国会废除或干涉各州的内部制度,包括奴隶制度。”这一事件体现的是( )A.国会通过立法应对国家危机B.黑人公民权利得到承认C.英美法系强调国家权力制衡D.南北方的矛盾得以缓和8.(2024·河北普通高中模拟)1884年8月,法国参众两院通过部分修改宪法的法律,规定:“政府的共和形式不得成为修改(宪法)提议的对象。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规定的通过( )A.助推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B.解决了各政治派别的矛盾C.为法国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D.有效防止了专制势力复辟9.(2024·江苏苏州期初调研)1871年德意志统一,帝国议会由所有二十五岁及以上的男性公民普选产生,在选举方法和组成上,体现了远超同时期英法的“现代性”。德国议会更具“现代性”主要是因为( )A.政府对皇帝负责而非议会负责B.国家统一助推了民主政治发展C.工业化加速了德国政治民主化D.德国代议制度优越于英法两国10.(2024·山西一模)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一方面“王政复古”诏书宣布新政的目标是回归“古圣的事迹与神武天皇的国基”,另一方面施政纲领《五条誓文》宣布要“求知于世界”“破旧来之陋习”和“立基于天地之公道”。据此可知( )A.日本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天皇权力得到空前提高C.明治维新社会阻力较大D.日本发展道路存在隐患二、非选择题11.(2025·江西上饶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16世纪以来,英国手工业工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打通了道路;而17—18世纪随着英国在海上的控制权不断扩大,资产阶级在政治中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同时,英国也是一个政治思潮纷繁复杂的国家,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到建立民族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也使政治权力在不经意间不断变换,并在人民心目中引起了政治观念转变;英国国内局势也容易受欧洲影响,尼德兰革命的胜利树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治体制变革的典范,从1640—1688年,英国经历了君主制、议会共和制、复辟君主制,最后到议会君主制的转变,到“光荣革命”议会取得最终胜利,才结束了几乎半个世纪前就已开始的英国革命。——摘编自何云《1640—1688年英国政治转型研究》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而1875年宪法的内容也反映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相互斗争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以下为其内容节选: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由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40—1688年英国政治转型的原因及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争取民主历程中斗争方式的变化趋势,并简述法国在19世纪70年代构建的民主政治的内容。第42讲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等新兴力量还不强大而未执掌政权,故选B项;“政治冲突”不符合题意,与材料中英国下院处于弱势地位相悖,排除A项;材料说明女王的权力受到了制约,突出了议会尤其是下院权力的壮大,排除C项;“国家重心完全移到下院”不符合题意,与材料“有些问题无须下院‘摇唇鼓舌’”相悖,排除D项。2.D 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中各州虽然大小不一,但在《独立宣言》中把各州放在平等的地位,反映了在美国独立过程中形成了各州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故选D项;材料没有关于这些州团结反抗和追求自由等描述,A、C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州权,而非人权,排除B项。3.D 据材料“法国巴黎高等法院发表宣言《民族权利和君主根本法》”可知,法国高等法院为了对抗王权提出了人权理论,体现了启蒙思想中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等相关人权理论对法国统治阶层的影响,故选D项;1788年法国尚未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不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A项;不合理的增税法案不仅会伤害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会伤害封建贵族和市民阶级的利益,法国高等法院不一定只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中高等法院的法律文件只是制约王权,并非推翻王权,与法国大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的立场不一致,排除C项。4.B 据图片信息可知,科黛刺杀马拉这一主题在不同画作中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图一中科黛形象高大,图二中的马拉和马拉的支持者们成为主角,反映出两幅画作对于马拉之死的态度有明显差异,是对民族历史记忆的重构,故选B项;两幅画作对同一历史事件有不同的态度立场,这显然不是客观记载,但据此就判断绘画作品的史料价值,失之偏颇,排除A项;两幅画作的作者处于同一时期,可见其价值不是由作者所处时代决定的,排除C项;绘画作品和文字记载两者的史料价值各有优劣,没有高下之分,排除D项。5.D 据材料可知,美国最高法院的职权由最开始的不明确发展到确立解释其他政府部门行为合宪性的判决权,且拒绝为总统提供司法建议有助于保持其独立性,体现了美国总统权和司法权的分立逐步明确,即分权制衡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故选D项;最高法院本身具有司法权,且后来拥有了解释其他政府部门行为合宪性的判决权,排除A项;最高法院依据宪法作出判决,其并未独立于宪法之外,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最高法院权力的发展变化,并未说明司法流程,与司法程序是否公正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6.D 据材料可知,美国国会对联邦最高法院不重视,究其原因是联邦法院拥有的司法权处于弱势地位,故选D项;“形同虚设”不符合史实,1787年宪法颁布后分权制衡原则已确立,排除A项;1789年联邦政府正式成立后,联邦制原则也正式运行,排除B项;美国没经历过封建社会,“封建残余势力影响深重”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7.A 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的经济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发展,但矛盾也随之日益显露和不断激化,甚至到19世纪50年代在局部地区已酿成武装冲突,故美国内战爆发前,在妥协派议员的呼吁下,美国国会企图通过宪法修正案来应付国家内部战争危机,故选A项;材料并未涉及黑人公民权问题,排除B项;美国联邦中央实行“三权分立”,但材料没有体现国家权力的制衡,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材料中的这一事件并未使南北方矛盾得到缓和,排除D项。8.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用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共和政体不得更改且规定“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法律层面防止专制势力复辟的风险,稳定了共和政体,故选D项;1875年宪法已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排除A项;“解决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此时法国已经是世界大国,排除C项。9.A 德意志帝国议会由所有二十五岁及以上的男性公民普选产生,其现代性仅体现在选举方法和组成等形式上,实质上德国政府是对皇帝负责,而非对议会负责,所以议会并非实权机构,故选A项;德意志统一后,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但是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所以国家统一仅是助推德国民主政治形式上的发展,排除B项;德意志统一之后,工业化才开始得到较快发展,而政治民主化在德意志统一后已经开始,所以不能据此得出工业化加速了德国政治民主化的结论,排除C项;德国的代议制实质上是专制主义,所以不能据此得出德国代议制优越于英法两国的结论,排除D项。10.D 日本明治政府在进行明治维新时,既要求进行近代化,又要加强天皇的专制统治,使得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这与近代化的时代趋势相悖,这说明日本发展道路存在隐患,故选D项;1854年,在美国军舰的胁迫下,日本被迫开关,与西方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日本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排除A项;“空前提高”说法错误,排除B项;明治天皇在倒幕运动后得到了倒幕派的大力支持,排除C项。11.(1)原因:历史上民主的传统;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殖民扩张不断扩大;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尼德兰革命的影响;“光荣革命”。特点:过程曲折,但总体向好;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相互妥协;利用法律手段。(2)变化趋势:由对抗暴力革命的方式转为妥协平衡各方利益的方式。内容: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议会制共和制政体(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可知,英国历史上民主的传统;据材料一“16世纪以来,英国手工业工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打通了道路”可知,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材料一“而17—18世纪随着英国在海上的控制权不断扩大”可知,英国殖民扩张不断扩大;据材料一“资产阶级在政治中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可知,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据材料一“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到建立民族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政治观念转变”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据材料一“尼德兰革命的胜利树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治体制变革的典范”可知,尼德兰革命的影响;据材料一“到‘光荣革命’议会取得最终胜利”可知,“光荣革命”也是英国政治转型的原因。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从1640—1688年,英国经历了君主制……到议会君主制的转变,到‘光荣革命’议会取得最终胜利”及所学可知,英国政治转型过程曲折,但总体向好;“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相互妥协;据所学可知,英国以《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可知,即利用法律手段。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法国……社会持续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及所学可知,由对抗暴力革命的方式转为妥协平衡各方利益的方式。第二小问,据材料二“1875年宪法的内容”可知,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据材料二“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及所学可知,确立议会制共和制政体(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3 / 3第42讲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价值引领 课标要求 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贫富,有强弱,有利益冲突,妥协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合作的基础,和暴力斗争相比,它成本低,代价小,效果好,最能有效地调节不同的阶层和利益主体的矛盾和冲突。纵观世界历史,妥协与改良,尤其是权势一方的妥协让步,几乎是每一个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现代化之旅的必经之路。然而,我们国家在历史上似乎缺乏宽容与妥协的传统。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往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鲜有各退一步、皆大欢喜的例外。 ——摘编自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和 在经济上日益强大,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2)过程爆发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曲折 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巩固 1688年,发生“ ”,革命成果获得巩固(3)法律保障①1689年,议会通过《 》,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②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4)意义: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2.美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2)历程①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美国 由此开始。②《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③承认美国独立: 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3)性质: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8世纪,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2)进程① 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巴士底狱。②《人权宣言》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③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④1799年,拿破仑建立 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 制度,但他实行帝制,入侵一些欧洲国家。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3)意义: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逐渐确立;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2.类型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英国:君主 立宪制 君主权力受到限制, 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内阁掌握 ,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美国: 共和制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 ”原则:国会、总统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 ,彼此制衡规定美国是 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 不足之处:承认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法国:共和制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多次反复,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度3.政党制度: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三、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1.俄国农奴制改革(1)举措:1861年,废除农奴制,随后沙皇又进行其他改革。(2)形式:自上而下的改革。(3)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 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2.美国内战背景 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尤其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经过 1861—1865年,林肯颁布《 》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赢得胜利影响 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3.意大利统一: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4.德意志统一:1864—1871年,普鲁士在宰相俾斯麦的带领下,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 。5.日本明治维新背景 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幕府统治被推翻内容 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 ”“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影响 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6.评价: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资产阶级革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命就是打倒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资产阶级革命的客观任务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通过革命道路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国家在历史上只占少数,多数国家是经由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过渡的。但在17—18世纪还没有国家是经由改革完成过渡的。 据教材《纲要》(下)“问题探究”: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改编。英国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使进入议会的资格从原先的身份等级为标准转变为依据财产的多寡来给予政治权利。改革后的选民人数从总人口比例的2%增加到3.3%。这表明1832年改革( )A.使土地贵族的势力变得无足轻重B.使工业资产阶级居于优势地位C.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D.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面临危机法国代议制政体确立的长期性、曲折性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过程具有反复性、曲折性,但总体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制,并不是封建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的斗争,他们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实行何种政体的斗争。主题一 实现理想——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光荣革命” 材料 “光荣革命”其实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说其“光荣”就在于它不流血。其原因在于国家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虽然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采用“不流血”方式的原因。信息获取知识依据要点归纳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 爆发于18世纪末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首先,两者都根源于同样的启蒙观念:自由、平等和正义;其次,两国在革命之初,曾经互相援助,互相鼓舞……美国政治家们也乐意为法国政体设计出谋划策;再次,两者具有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建立一种以公共主权和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政府。——[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法国的闪电与美国的阳光》 探究 根据材料指出“18世纪末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的共同特点。信息获取知识依据要点归纳1.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1)经济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落后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或殖民统治(如美国)阻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2)政治原因:英法两国封建专制程度不同,英国王权薄弱,形成了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的民主传统,并且从民族民主向资产阶级民主转变;法国王权强大,是典型的专制君主制国家。美国受到英国殖民统治,北美人民要求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呼声强烈。(3)思想原因①面临宗教背景:英国宗教阴影还很浓重,运用清教思想;法国启蒙运动后,理性取代蒙昧,运用启蒙思想;美国受宗教影响较小。②启蒙思想程度:英国注重传统,启蒙思想影响较小;法国经历启蒙运动,受启蒙思想影响大;美国受启蒙思想影响较大,特别是“三权分立”思想。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三大法律文件(1)《权利法案》①反封建:是英国长达几十年的议会与国王斗争的最终解决方式,消灭了“专制王权”,为和谐政局的形成铺平了道路。②法治建设:是一场法治革命,为英国现代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③妥协与渐进:实现了两种对立因素相互兼容的历史运动模式,确定了英国开始走一条和平、渐进的发展道路,奠定了英国和平变革模式的历史基础,促使英国政局长期和谐稳定发展。(2)《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以主权在民代替了主权在君,以自由、平等代替了专制,以法治保障人权,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新制度的出生证书”。(3)《独立宣言》体现了启蒙运动时期平等和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新的发展体现在以前述两种思想为基础,提出人民革命权利的理论,从而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找到了理论依据。主题二 殊途同归——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材料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们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探究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古代雅典、古罗马和英国制度的主要表现。信息获取知识依据要点归纳日本明治维新 材料 明治天皇一改过去天皇涂脂抹粉之形象,以断发蓄须、军装戎马之形象作出表率,皇室开启西方近代饮食习惯,这种先导性示范效应很快影响到普通日本国民。明治时期思想家森有礼以“开启民智、文明开化”为己任,通过刊物引导日本国民移风易俗,教育家福泽谕吉创办学堂,培养具备西方近代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学生。——摘编自王广涛《明治维新如何让日本移风易俗》 探究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各种社会力量在日本近代社会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信息获取知识依据要点归纳1.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1)理论依据: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是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2)建立方式: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方式;以俄、日为代表,采取了温和的改革方式。(3)建立过程: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发展过程,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4)政体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形式。(5)体现原则: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体现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间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2.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项目 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不同点 背景 奴隶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的矛盾方式 革命(战争) 改革任务 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解放农奴 摆脱民族危机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局限 未消除种族歧视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相同点 时间 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背景 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发展要求改变生产关系任务 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影响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考情 速递 近年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一般,主要集中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的阐释等方面,注重国情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过程中的作用命题 预测 (1)命题情境:文献史料、生活情境、漫画表格等。 (2)角度预测:联系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和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考查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与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各国的国情,考查不同国家实行不同政体的原因;运用唯物史观,考查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意义和时代局限性的理解(2024·甘肃高考14题)意大利统一初期,各地政治认同意识薄弱。1889年,意大利国王携王后访问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后盛赞了一款与意大利国旗同色的红、白、绿三色披萨,曾经是那不勒斯贫民食品的披萨遂风靡全国,成为国民美食。王室试图利用披萨( )A.消弭贫富分化 B.强化国家认同C.推广传统美食 D.凸显南部特色命题立意 本题以意大利披萨创设社会情境,考查意大利的统一,通过意大利披萨的传播,认识意大利统一后的国家认同。思维路径信息 获取 时空:1889年的意大利。 题眼:与意大利国旗同色的红、白、绿三色披萨教材 探源 意大利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后意大利又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解题 陷阱 添枝加叶 材料强调为改变意大利各地政治认同意识薄弱的现状,王室做出的行为,未涉及当时意大利的贫富分化问题,排除A项似是而非 材料涉及的“披萨”曾是那不勒斯的食品,现在在意大利全国流行,但王室的目的是为国家政治服务,不是为了推广美食,排除C项以偏概全 王室推广那不勒斯贫民食品“披萨”的目的是为国家政治服务,此时凸显南部特色并不能推动意大利各地政治认同加强,排除D项得出 结论 据材料信息可知意大利统一初期,各地政治认同意识薄弱,后因王后的夸赞与意大利国旗同色的披萨成为国民美食,人们吃这种披萨的时候会想到意大利国旗,有利于加强人们对意大利的国家认同感,故选B项1.(2024·浙江1月选考11题)如图为19世纪初的漫画,图中人物为法国的拿破仑和英国的代表人物约翰·布尔。对该图寓意解读最合理的是( )A.拿破仑帝国征服欧洲盛极一时B.英国力阻拿破仑的扩张与称霸C.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展开对决D.英法两国联合用武力瓜分世界2.(2023·湖南高考15题)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3.(2024·浙江6月选考13题)有史书写道:从南北战争开始起,最直接的问题乃是联邦能否获胜,然而更根本的问题却是——即使取胜,这一胜利能不能使美国国家重新振作起来。……强迫的过程能否产生自觉自愿的忠诚精神?而这种精神却是联邦的实质所在。虽然绝大多数公职人员不能或不愿理解这个问题。但是亚伯拉罕·林肯胸中对此却洞若观火。文中“更根本的问题”是指( )A.维护国家的统一B.捍卫资本主义私有制C.废除黑人奴隶制D.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4. 〔新情境·日本明治维新〕(2023·新课标卷34题)1854—1868年,日本出版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的译著或著作达数百部。此外,幕藩及其开办的各类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这一系列举措( )A.摧毁了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B.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C.表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D.有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第42讲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知识为基·教材融会】基础知识梳理一、1.(1)新贵族 (2)光荣革命 (3)①权利法案2.(2)①独立战争 ③1783 3.(1)启蒙思想 (2)①1789④军事独裁 资本主义经济二、2.议会 行政权 三权分立 司法权 联邦制 自治权三、1.(3)沙皇专制 2.宅地法 4.君主立宪制 5.富国强兵教材边角C 1832年议会改革使民主范围不断扩大,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A项材料未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言过其实,排除;1832年改革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排除D项。【能力为重·主题突破】主题一情境1信息 获取 “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知识依据 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要点 归纳 原因:政治,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统治阶层内部达成妥协;宗教,害怕天主教的复辟,会迫害清教徒;社会,不愿下层民众的参与;经济,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缓慢,资产阶级实力比较薄弱情境2信息 获取 “两者都根源于同样的启蒙观念:自由、平等和正义”“两国在革命之初,曾经互相援助,互相鼓舞”“两者具有相同的革命目标”知识 依据 18世纪,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启蒙思想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要点 归纳 共同特点:都受自由、平等和正义的启蒙思想影响;许多法国将军和士兵曾参与了美国革命(或法国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美国政治家们也乐意为法国政体设计出谋划策;革命目标都是建立一种以公共主权和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政府主题二情境1信息 获取 “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知识依据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要点归纳 坚持“人民主权”原则,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较大的行政权;构建“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情境2信息 获取 “皇室开启西方近代饮食习惯”“明治时期思想家森有礼以‘开启民智、文明开化’为己任”“教育家福泽谕吉创办学堂,培养具备西方近代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学生”知识 依据 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要点 归纳 明治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皇室学习西方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起到了示范作用;明治维新时期的思想家积极宣传自由、平等、民主的先进思想,引领社会习俗的变化;明治时期的教育家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考情研析·考教衔接】智慧刷题1.B 漫画中拿破仑横跨世界,象征拿破仑帝国的扩张,而英国人手执刀剑,企图阻止他,体现英国力阻拿破仑的扩张与称霸,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征服欧洲盛极一时”不能完整概括漫画信息,排除A项;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英国当时也已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双方的斗争不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对决,排除C项;19世纪初,英国联合欧洲其他国家结成反法联盟,对抗拿破仑,“英法两国联合”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2.C 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这主要是因为内阁首相、大臣与大多数议员属同一党派,因此内阁议案大多能通过,C项正确;内阁的决策权虽日益增强,但政府议案仍需要议会通过或修正,故不能说内阁逐渐走向集权,A项错误;内阁和议会的权限分明,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运行规则有所变化,由此不能说明议会体制受到损害,故D项错误。图解历史:英国责任内阁制3.A 据材料可知,这里“更根本的问题”是指在南北战争胜利、国家统一之后,如何让国家真正凝聚,让民众产生忠诚精神,也就是维护国家的统一,A项正确;“捍卫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废除奴隶制是南北战争的重要成果之一,但不是这里所说的能让国家重新振作、产生忠诚精神的“更根本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农民土地问题,排除D项。4.D 材料描述的事件发生于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广泛宣传西方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并邀请各国专家授课,指导技术实践,这都有利于日本整个社会的转型,有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故选D项;日本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是武士阶层,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是在明治维新成功之后,排除C项。7 / 7(共76张PPT)高中总复习·历史第42讲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价值引领 课标要求 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贫富,有强弱,有利益冲突,妥协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合作的基础,和暴力斗争相比,它成本低,代价小,效果好,最能有效地调节不同的阶层和利益主体的矛盾和冲突。纵观世界历史,妥协与改良,尤其是权势一方的妥协让步,几乎是每一个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现代化之旅的必经之路。然而,我们国家在历史上似乎缺乏宽容与妥协的传统。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往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鲜有各退一步、皆大欢喜的例外。 ——摘编自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CONTENTS知识为基·教材融会一能力为重·主题突破二考情研析·考教衔接三课时跟踪检测四一知识为基·教材融会整合发掘,加深知识理解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和 在经济上日益强大,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2)过程爆发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曲折 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巩固 1688年,发生“ ”,革命成果获得巩固新贵族 光荣革命 ①1689年,议会通过《 》,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②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权利法案 (3)法律保障(4)意义: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2.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2)历程①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美国 由此开始。②《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③承认美国独立: 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独立战争 1783 (3)性质: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3.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8世纪,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2)进程① 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巴士底狱。②《人权宣言》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③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④1799年,拿破仑建立 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 制度,但他实行帝制,入侵一些欧洲国家。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启蒙思想 1789 军事独裁 资本主义经济 (3)意义: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 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逐渐确立;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2. 类型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英国:君主 立宪制 君主权力受到限制, 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内阁掌握 ,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议会 行政权 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美国: 共和制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 ”原则:国会、总统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 ,彼此制衡规定美国是 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 不足之处:承认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法国:共和制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多次反复,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度三权分立 司法权 联邦制 自治权 3. 政党制度: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三、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1. 俄国农奴制改革(1)举措:1861年,废除农奴制,随后沙皇又进行其他改革。(2)形式:自上而下的改革。(3)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 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沙皇专制 2. 美国内战背景 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尤其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经过 1861—1865年,林肯颁布《 》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赢得胜利影响 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宅地法 3. 意大利统一: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4. 德意志统一:1864—1871年,普鲁士在宰相俾斯麦的带领下,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 。君主立宪制 背景 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幕府统治被推翻内容 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 ”“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影响 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6. 评价: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富国强兵 5. 日本明治维新 资产阶级革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命就是打倒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资产阶级革命的客观任务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通过革命道路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国家在历史上只占少数,多数国家是经由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过渡的。但在17—18世纪还没有国家是经由改革完成过渡的。 据教材《纲要》(下)“问题探究”: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改编。英国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使进入议会的资格从原先的身份等级为标准转变为依据财产的多寡来给予政治权利。改革后的选民人数从总人口比例的2%增加到3.3%。这表明1832年改革( )A. 使土地贵族的势力变得无足轻重B. 使工业资产阶级居于优势地位C. 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D. 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面临危机√解析: 1832年议会改革使民主范围不断扩大,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A项材料未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言过其实,排除;1832年改革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排除D项。法国代议制政体确立的长期性、曲折性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过程具有反复性、曲折性,但总体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制,并不是封建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的斗争,他们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实行何种政体的斗争。二能力为重·主题突破探究应用,培养综合能力主题一 实现理想——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光荣革命” 材料 “光荣革命”其实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说其“光荣”就在于它不流血。其原因在于国家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虽然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采用“不流血”方式的原因。信息 获取 “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的设计”知识 依据 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要点 归纳“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原因:政治,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统治阶层内部达成妥协;宗教,害怕天主教的复辟,会迫害清教徒;社会,不愿下层民众的参与;经济,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缓慢,资产阶级实力比较薄弱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 爆发于18世纪末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首先,两者都根源于同样的启蒙观念:自由、平等和正义;其次,两国在革命之初,曾经互相援助,互相鼓舞……美国政治家们也乐意为法国政体设计出谋划策;再次,两者具有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建立一种以公共主权和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政府。——[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法国的闪电与美国的阳光》 探究 根据材料指出,“18世纪末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的”共同特点。信息 获取 “两者都根源于同样的启蒙观念:自由、平等和正义”“两国在革命之初,曾经互相援助,互相鼓舞”“两者具有相同的革命目标”知识 依据 18世纪,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启蒙思想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两者都根源于同样的启蒙观念:自由、平等和正义”“两国在革命之初,曾经互相援助,互相鼓舞”“两者具有相同的革命目标”18世纪,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启蒙思想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要点 归纳 共同特点:都受自由、平等和正义的启蒙思想影响;许多法国将军和士兵曾参与了美国革命(或法国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美国政治家们也乐意为法国政体设计出谋划策;革命目标都是建立一种以公共主权和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政府共同特点:都受自由、平等和正义的启蒙思想影响;许多法国将军和士兵曾参与了美国革命(或法国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美国政治家们也乐意为法国政体设计出谋划策;革命目标都是建立一种以公共主权和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政府1.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1)经济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落后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或殖民统治(如美国)阻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2)政治原因:英法两国封建专制程度不同,英国王权薄弱,形成了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的民主传统,并且从民族民主向资产阶级民主转变;法国王权强大,是典型的专制君主制国家。美国受到英国殖民统治,北美人民要求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呼声强烈。(3)思想原因①面临宗教背景:英国宗教阴影还很浓重,运用清教思想;法国启蒙运动后,理性取代蒙昧,运用启蒙思想;美国受宗教影响较小。②启蒙思想程度:英国注重传统,启蒙思想影响较小;法国经历启蒙运动,受启蒙思想影响大;美国受启蒙思想影响较大,特别是“三权分立”思想。2.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三大法律文件(1)《权利法案》①反封建:是英国长达几十年的议会与国王斗争的最终解决方式,消灭了“专制王权”,为和谐政局的形成铺平了道路。②法治建设:是一场法治革命,为英国现代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③妥协与渐进:实现了两种对立因素相互兼容的历史运动模式,确定了英国开始走一条和平、渐进的发展道路,奠定了英国和平变革模式的历史基础,促使英国政局长期和谐稳定发展。(2)《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以主权在民代替了主权在君,以自由、平等代替了专制,以法治保障人权,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新制度的出生证书”。(3)《独立宣言》体现了启蒙运动时期平等和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新的发展体现在以前述两种思想为基础,提出人民革命权利的理论,从而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找到了理论依据。主题二 殊途同归——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材料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们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探究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古代雅典、古罗马和英国制度的主要表现。信息 获取 “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知识依据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要点归纳 坚持“人民主权”原则,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较大的行政权;构建“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坚持“人民主权”原则,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较大的行政权;构建“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日本明治维新 材料 明治天皇一改过去天皇涂脂抹粉之形象,以断发蓄须、军装戎马之形象作出表率,皇室开启西方近代饮食习惯,这种先导性示范效应很快影响到普通日本国民。明治时期思想家森有礼以“开启民智、文明开化”为己任,通过刊物引导日本国民移风易俗,教育家福泽谕吉创办学堂,培养具备西方近代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学生。——摘编自王广涛《明治维新如何让日本移风易俗》 探究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各种社会力量在日本近代社会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信息 获取 “皇室开启西方近代饮食习惯”“明治时期思想家森有礼以‘开启民智、文明开化’为己任”“教育家福泽谕吉创办学堂,培养具备西方近代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学生”知识 依据 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皇室开启西方近代饮食习惯”“明治时期思想家森有礼以‘开启民智、文明开化’为己任”“教育家福泽谕吉创办学堂,培养具备西方近代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学生”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要点 归纳 明治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皇室学习西方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起到了示范作用;明治维新时期的思想家积极宣传自由、平等、民主的先进思想,引领社会习俗的变化;明治时期的教育家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明治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皇室学习西方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起到了示范作用;明治维新时期的思想家积极宣传自由、平等、民主的先进思想,引领社会习俗的变化;明治时期的教育家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1. 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1)理论依据: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是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2)建立方式: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方式;以俄、日为代表,采取了温和的改革方式。(3)建立过程: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发展过程,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4)政体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形式。(5)体现原则: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体现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间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2. 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项目 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不同点 背景 奴隶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的矛盾方式 革命(战争) 改革任务 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解放农奴 摆脱民族危机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局限 未消除种族歧视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三考情研析·考教衔接体验感悟,提升学科素养考情 速递 近年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一般,主要集中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的阐释等方面,注重国情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过程中的作用命题 预测 (1)命题情境:文献史料、生活情境、漫画表格等。(2)角度预测:联系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和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考查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与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各国的国情,考查不同国家实行不同政体的原因;运用唯物史观,考查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意义和时代局限性的理解(2024·甘肃高考14题)意大利统一初期,各地政治认同意识薄弱。1889年,意大利国王携王后访问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后盛赞了一款与意大利国旗同色的红、白、绿三色披萨,曾经是那不勒斯贫民食品的披萨遂风靡全国,成为国民美食。王室试图利用披萨( )A. 消弭贫富分化 B. 强化国家认同C. 推广传统美食 D. 凸显南部特色命题立意 本题以意大利披萨创设社会情境,考查意大利的统一,通过意大利披萨的传播,认识意大利统一后的国家认同。思维路径信息 获取 时空:1889年的意大利。题眼:与意大利国旗同色的红、白、绿三色披萨教材 探源 意大利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后意大利又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解题 陷阱 添枝 加叶 材料强调为改变意大利各地政治认同意识薄弱的现状,王室做出的行为,未涉及当时意大利的贫富分化问题,排除A项似是 而非 材料涉及的“披萨”曾是那不勒斯的食品,现在在意大利全国流行,但王室的目的是为国家政治服务,不是为了推广美食,排除C项以偏 概全 王室推广那不勒斯贫民食品“披萨”的目的是为国家政治服务,此时凸显南部特色并不能推动意大利各地政治认同加强,排除D项得出 结论 据材料信息可知意大利统一初期,各地政治认同意识薄弱,后因王后的夸赞与意大利国旗同色的披萨成为国民美食,人们吃这种披萨的时候会想到意大利国旗,有利于加强人们对意大利的国家认同感,故选B项1. (2024·浙江1月选考11题)如图为19世纪初的漫画,图中人物为法国的拿破仑和英国的代表人物约翰·布尔。对该图寓意解读最合理的是( )A. 拿破仑帝国征服欧洲盛极一时B. 英国力阻拿破仑的扩张与称霸C. 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展开对决D. 英法两国联合用武力瓜分世界√解析: 漫画中拿破仑横跨世界,象征拿破仑帝国的扩张,而英国人手执刀剑,企图阻止他,体现英国力阻拿破仑的扩张与称霸,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征服欧洲盛极一时”不能完整概括漫画信息,排除A项;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英国当时也已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双方的斗争不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对决,排除C项;19世纪初,英国联合欧洲其他国家结成反法联盟,对抗拿破仑,“英法两国联合”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2. (2023·湖南高考15题)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 内阁议会权限不明C. 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 议会体制受到损害√解析: 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这主要是因为内阁首相、大臣与大多数议员属同一党派,因此内阁议案大多能通过,C项正确;内阁的决策权虽日益增强,但政府议案仍需要议会通过或修正,故不能说内阁逐渐走向集权,A项错误;内阁和议会的权限分明,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运行规则有所变化,由此不能说明议会体制受到损害,故D项错误。图解历史:英国责任内阁制3. (2024·浙江6月选考13题)有史书写道:从南北战争开始起,最直接的问题乃是联邦能否获胜,然而更根本的问题却是——即使取胜,这一胜利能不能使美国国家重新振作起来。……强迫的过程能否产生自觉自愿的忠诚精神?而这种精神却是联邦的实质所在。虽然绝大多数公职人员不能或不愿理解这个问题。但是亚伯拉罕·林肯胸中对此却洞若观火。文中“更根本的问题”是指( )A. 维护国家的统一 B. 捍卫资本主义私有制C. 废除黑人奴隶制 D.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解析: 据材料可知,这里“更根本的问题”是指在南北战争胜利、国家统一之后,如何让国家真正凝聚,让民众产生忠诚精神,也就是维护国家的统一,A项正确;“捍卫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废除奴隶制是南北战争的重要成果之一,但不是这里所说的能让国家重新振作、产生忠诚精神的“更根本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农民土地问题,排除D项。4. 〔新情境·日本明治维新〕(2023·新课标卷34题)1854—1868年,日本出版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的译著或著作达数百部。此外,幕藩及其开办的各类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这一系列举措( )A. 摧毁了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B. 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C. 表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D. 有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解析:D 生于明治维新√解析: 材料描述的事件发生于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广泛宣传西方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并邀请各国专家授课,指导技术实践,这都有利于日本整个社会的转型,有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故选D项;日本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是武士阶层,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是在明治维新成功之后,排除C项。四课时训练·跟踪检测巩固强化,验收教学效果一、选择题1. (2024·吉林东北师大附中三模)1566年,英国女王针对下院经常反驳政府的提案这一情况说道:有些问题无须下院“摇唇鼓舌”“上帝不会允许你们的自由成为我们的枷锁”。女王因此很不愿意召开议会,在位45年仅召开10次。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 宗教改革引发政治冲突B. 新兴力量尚未掌握政权C.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 国家重心完全移到下院1234567891011√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等新兴力量还不强大而未执掌政权,故选B项;“政治冲突”不符合题意,与材料中英国下院处于弱势地位相悖,排除A项;材料说明女王的权力受到了制约,突出了议会尤其是下院权力的壮大,排除C项;“国家重心完全移到下院”不符合题意,与材料“有些问题无须下院‘摇唇鼓舌’”相悖,排除D项。12345678910112. (2024·辽宁抚顺一模)丹尼尔·J. 布尔斯廷研究《独立宣言》的前言和结语中的主语时发现,提到的尽是“这些殖民地”“这些州”“他们”“自由独立的州”等词语,这主要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 团结勇敢的反抗精神 B. 天赋人权的民主原则C. 追求自由的解放意识 D. 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解析: 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中各州虽然大小不一,但在《独立宣言》中把各州放在平等的地位,反映了在美国独立过程中形成了各州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故选D项;材料没有关于这些州团结反抗和追求自由等描述,A、C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州权,而非人权,排除B项。√12345678910113. (2024·广东韶关一模)1788年,为对抗国王路易十六不合理的增税方案,法国巴黎高等法院发表宣言《民族权利和君主根本法》,明确提出制约王权。这反映( )A. 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B. 高等法院代表资产阶级C. 法国大革命实际已爆发D. 启蒙思想影响统治阶层√1234567891011解析: 据材料“法国巴黎高等法院发表宣言《民族权利和君主根本法》”可知,法国高等法院为了对抗王权提出了人权理论,体现了启蒙思想中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等相关人权理论对法国统治阶层的影响,故选D项;1788年法国尚未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不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A项;不合理的增税法案不仅会伤害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会伤害封建贵族和市民阶级的利益,法国高等法院不一定只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中高等法院的法律文件只是制约王权,并非推翻王权,与法国大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的立场不一致,排除C项。12345678910114. (2024·广东一模)马拉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领导人,1793年被出身贵族家庭的科黛刺杀。图1和图2分别是两名法国画家创作的反映该主题的画作。两幅画所描绘的主题一致,但细节却有所不同,如对刺客科黛的形象的描绘。这表明,绘画作品作为史料( )A. 难以客观记载历史重大事件B. 不断重构民族的历史记忆C. 其价值取决于作者所处时代D. 不如文字史料的可信度高√1234567891011解析: 据图片信息可知,科黛刺杀马拉这一主题在不同画作中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图一中科黛形象高大,图二中的马拉和马拉的支持者们成为主角,反映出两幅画作对于马拉之死的态度有明显差异,是对民族历史记忆的重构,故选B项;两幅画作对同一历史事件有不同的态度立场,这显然不是客观记载,但据此就判断绘画作品的史料价值,失之偏颇,排除A项;两幅画作的作者处于同一时期,可见其价值不是由作者所处时代决定的,排除C项;绘画作品和文字记载两者的史料价值各有优劣,没有高下之分,排除D项。12345678910115. (2024·山西大同摸底)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明确最高法院的职权范围。1793年最高法院拒绝了为总统提供司法建议的要求。19世纪初,最高法院通过大法官集体发表一致意见的方式,逐步确立了解释其他政府部门行为合宪性的判决权。这体现了美国 ( )A. 最高法院无明确的职能B. 司法权独立于联邦宪法C. 判决程序体现直接民主D. 分权制衡在实践中发展√1234567891011解析: 据材料可知,美国最高法院的职权由最开始的不明确发展到确立解释其他政府部门行为合宪性的判决权,且拒绝为总统提供司法建议有助于保持其独立性,体现了美国总统权和司法权的分立逐步明确,即分权制衡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故选D项;最高法院本身具有司法权,且后来拥有了解释其他政府部门行为合宪性的判决权,排除A项;最高法院依据宪法作出判决,其并未独立于宪法之外,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最高法院权力的发展变化,并未说明司法流程,与司法程序是否公正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12345678910116. (2024·四川内江一模)19世纪初,美国国会根本没有考虑单独给联邦最高法院盖办公楼,只在国会大厦一楼给它留了一个房间。时人这样描绘其窘境:“一个陌生人在国会黑暗的通道上转上一星期,恐怕也无法找到这个管理着美利坚合众国司法机构的偏僻角落。”据此可知,当时( )A. 平衡制约原则形同虚设B. 邦联制限制了美国发展C. 封建残余势力影响深重D. 司法权处于较弱的地位√1234567891011解析: 据材料可知,美国国会对联邦最高法院不重视,究其原因是联邦法院拥有的司法权处于弱势地位,故选D项;“形同虚设”不符合史实,1787年宪法颁布后分权制衡原则已确立,排除A项;1789年联邦政府正式成立后,联邦制原则也正式运行,排除B项;美国没经历过封建社会,“封建残余势力影响深重”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2345678910117. (2024·江苏南通二模)美国内战爆发前,在妥协派议员的呼吁下,美国国会匆忙通过了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规定:“禁止未来制定任何宪法修正案授权国会废除或干涉各州的内部制度,包括奴隶制度。”这一事件体现的是( )A. 国会通过立法应对国家危机B. 黑人公民权利得到承认C. 英美法系强调国家权力制衡D. 南北方的矛盾得以缓和√1234567891011解析: 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的经济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发展,但矛盾也随之日益显露和不断激化,甚至到19世纪50年代在局部地区已酿成武装冲突,故美国内战爆发前,在妥协派议员的呼吁下,美国国会企图通过宪法修正案来应付国家内部战争危机,故选A项;材料并未涉及黑人公民权问题,排除B项;美国联邦中央实行“三权分立”,但材料没有体现国家权力的制衡,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材料中的这一事件并未使南北方矛盾得到缓和,排除D项。12345678910118. (2024·河北普通高中模拟)1884年8月,法国参众两院通过部分修改宪法的法律,规定:“政府的共和形式不得成为修改(宪法)提议的对象。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规定的通过( )A. 助推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B. 解决了各政治派别的矛盾C. 为法国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D. 有效防止了专制势力复辟√1234567891011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用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共和政体不得更改且规定“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法律层面防止专制势力复辟的风险,稳定了共和政体,故选D项;1875年宪法已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排除A项;“解决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此时法国已经是世界大国,排除C项。12345678910119. (2024·江苏苏州期初调研)1871年德意志统一,帝国议会由所有二十五岁及以上的男性公民普选产生,在选举方法和组成上,体现了远超同时期英法的“现代性”。德国议会更具“现代性”主要是因为( )A. 政府对皇帝负责而非议会负责B. 国家统一助推了民主政治发展C. 工业化加速了德国政治民主化D. 德国代议制度优越于英法两国√1234567891011解析: 德意志帝国议会由所有二十五岁及以上的男性公民普选产生,其现代性仅体现在选举方法和组成等形式上,实质上德国政府是对皇帝负责,而非对议会负责,所以议会并非实权机构,故选A项;德意志统一后,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但是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所以国家统一仅是助推德国民主政治形式上的发展,排除B项;德意志统一之后,工业化才开始得到较快发展,而政治民主化在德意志统一后已经开始,所以不能据此得出工业化加速了德国政治民主化的结论,排除C项;德国的代议制实质上是专制主义,所以不能据此得出德国代议制优越于英法两国的结论,排除D项。123456789101110. (2024·山西一模)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一方面“王政复古”诏书宣布新政的目标是回归“古圣的事迹与神武天皇的国基”,另一方面施政纲领《五条誓文》宣布要“求知于世界”“破旧来之陋习”和“立基于天地之公道”。据此可知( )A. 日本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 天皇权力得到空前提高C. 明治维新社会阻力较大D. 日本发展道路存在隐患√1234567891011解析: 日本明治政府在进行明治维新时,既要求进行近代化,又要加强天皇的专制统治,使得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这与近代化的时代趋势相悖,这说明日本发展道路存在隐患,故选D项;1854年,在美国军舰的胁迫下,日本被迫开关,与西方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日本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排除A项;“空前提高”说法错误,排除B项;明治天皇在倒幕运动后得到了倒幕派的大力支持,排除C项。1234567891011二、非选择题11. (2025·江西上饶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16世纪以来,英国手工业工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打通了道路;而17—18世纪随着英国在海上的控制权不断扩大,资产阶级在政治中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同时,英国也是一个政治思潮纷繁复杂的国家,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到建立民族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也使政治权力在不经意间不断变换,并在人民心目中引起了政治观念转变;英国国内局势也容易受欧洲影响,尼德兰革命的胜利树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治体制变革的典范,从1640—1688年,英国经历了君主制、议会共和制、复辟君主制,最后到议会君主制的转变,到“光荣革命”议会取得最终胜利,才结束了几乎半个世纪前就已开始的英国革命。——摘编自何云《1640—1688年英国政治转型研究》1234567891011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而1875年宪法的内容也反映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相互斗争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以下为其内容节选: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由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123456789101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40—1688年英国政治转型的原因及特点。答案:原因:历史上民主的传统;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殖民扩张不断扩大;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尼德兰革命的影响;“光荣革命”。特点:过程曲折,但总体向好;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相互妥协;利用法律手段。1234567891011解析:第一小问,据材料一“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可知,英国历史上民主的传统;据材料一“16世纪以来,英国手工业工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打通了道路”可知,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材料一“而17—18世纪随着英国在海上的控制权不断扩大”可知,英国殖民扩张不断扩大;据材料一“资产阶级在政治中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可知,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据材料一“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到建立民族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政治观念转变”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据材料一“尼德兰革命的胜利树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治体制变革的典范”可知,尼德兰革命的影响;1234567891011据材料一“到‘光荣革命’议会取得最终胜利”可知,“光荣革命”也是英国政治转型的原因。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从1640—1688年,英国经历了君主制……到议会君主制的转变,到‘光荣革命’议会取得最终胜利”及所学可知,英国政治转型过程曲折,但总体向好;“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相互妥协;据所学可知,英国以《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可知,即利用法律手段。1234567891011(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争取民主历程中斗争方式的变化趋势,并简述法国在19世纪70年代构建的民主政治的内容。答案:变化趋势:由对抗暴力革命的方式转为妥协平衡各方利益的方式。内容: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议会制共和制政体(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1234567891011解析: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法国……社会持续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及所学可知,由对抗暴力革命的方式转为妥协平衡各方利益的方式。第二小问,据材料二“1875年宪法的内容”可知,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据材料二“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及所学可知,确立议会制共和制政体(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1234567891011THANKS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42讲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docx 第42讲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pptx 第42讲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