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检测(十六)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5·湖北新八校协作体月考)古代雅典人设立祭祀仪式纪念诛杀僭主者,战争执政官负责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向他们献祭;此外,雅典人还赋予了诛杀僭主者的直系后代各种特权,让他们有权享用城邦的公费食堂,有权免除赋税,有权在公共典礼中于前排就座。这些举措( )A.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B.有利于强化民众的民主观念C.孕育出崇尚自由平等的风气D.有效确保雅典民主制的持续2.(2025·广东深圳一模)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人的管理体制、税制、元老等级、奴隶制、军队、地产制度等都被日耳曼人吸收和延续。这表明( )A.欧洲进入民族大交融时期B.征服者认同被征服者的文明C.基督教文化融入罗马文化D.文艺复兴的历史源头已形成3.(2025·广东江门调研)在拜占庭帝国的《法学阶梯》中写道:皇帝不能根据任何缺少法之权威的文件取得某物,诚如塞维鲁和安东尼努斯皇帝曾说“我们不受法律约束,但我们根据法律生活”。这反映出罗马法( )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B.着眼于维护君主权力C.具有一定理性色彩D.贯彻人人平等的理念4.(2024·天津河西区二模)17世纪,马尼拉地区每年有大量人口流入墨西哥,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墨西哥的劳动力短缺危机,扩大了瓷器以及白银贸易,而马尼拉人口迁移也为菲律宾带来了高产作物和大量商品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人口迁移促进经济发展B.殖民扩张加强世界联系C.亚美两洲生活水平相当D.美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5.(2025·江西上饶检测)新航路开辟后,为了分散海运投资的风险,商人们采取了“入伙”制度,入伙的回报是“分红”,最初是每一次航行签订一次契约,确定股份比例,后来代之以航运公司统一发行股票,市民、贵族、政府官员都可以买,成为航运公司投资人。这表明( )A.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B.经济投机意识逐渐增长C.航运公司主导海外扩张D.远洋贸易投资风险降低6.(2025·甘肃白银月考)有学者撰文指出:法国大革命正如一阵清风,吹散了笼罩在拉美殖民地上空的阴霾,让深受殖民统治的拉美各族人民看到了独立的希望。该学者意在强调( )A.启蒙思想在拉丁美洲已深入人心B.拿破仑战争重创了西、葡两国C.法国大革命导致拉美独立运动爆发D.法国大革命传播了革命精神7.(2025·“江南十校”质检)1814年,奥地利贵族利涅亲王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会议不是在进行,而是在跳舞。”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在音乐旋律的背后,是俄、英、奥、普四大国的代表忙碌地争夺赃物,因分赃而争吵。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近代欧洲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B.拿破仑战争解放了民众思想C.加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国际秩序重构导致利益失衡8.(2025·湖北“学习杯”模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大量的工人涌入城市,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工人的道德问题。恩格斯指出工人的道德问题主要为酗酒、性道德混乱、语言下流、赌博以及商业道德缺失。其原因在于( )A.工业革命导致社会变迁B.人口集中造成城市腐化C.工人们缺乏良好的教育D.社会制度自身的缺陷性9.(2025·河南安阳调研)下表是近代英国铁路营运里程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年份 营运里程(英里) 年份 营运里程(英里)1843年 1 952 1847年 3 9451844年 2 148 1848年 5 1271845年 2 441 1849年 6 0311846年 3 036 1850年 6 625A.使重工业成为英国核心部门B.启动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C.适应了社会经济变革的需求D.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多自由劳动力10.(2025·河南驻马店月考)1883年,英国政府颁布《年金法》,从法理之上正式建立了文官的工资标准,七年后,英国政府第一次对文官岗位进行了分类,将文官职务进行细化。而十年后,文官考试内容改革增加了口试的比重。这反映出英国( )A.文官待遇逐步提高B.文官职务容易晋升C.文官管理日趋严苛D.文官制度不断完善11.(2024·湖南A佳教育模拟)1897年,共和党候选人麦金莱在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布莱恩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给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代表汉纳写信表示感谢,他说:“感谢你慷慨的、长期的、专心致志的帮助。”材料说明美国( )A.分权制衡体制遭到破坏B.阶级斗争导致利益失衡C.两党制已经不符合国情D.民主制度仍然存在缺陷12.(2025·广东茂名摸底)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变化的情况。这反映出( )时间 主要内容1930年 苏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确定了保障苏联公民接受小学义务教育的条款1936年 《宪法》宣布了每个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1937年 五年制教育成为全民义务教育1939年 苏联开始实施七年制义务教育A.教育变革旨在培养科技人才B.苏联教育发展领先世界C.计划经济确立推动教育变革D.苏联经济社会进步明显13.(2025·海南海口摸底)下表为1972年2月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情况(基数1971年4月30日)。这反映出( )货币名称 对美元升 值百分比 货币名称 对美元升 值百分比比利时法郎 11.57 荷兰盾 11.57法郎 8.57 瑞典克朗 7.48联邦德国马克 13.57 瑞士法郎 13.88里拉 7.48 英镑 8.57日元 16.88 加拿大元 浮动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B.西欧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14.(2025·河南金科新未来月考)下表为二战后美国对移民法的调整。这些调整( )年份 规定1952年 第一优先原则是照顾拥有美国急需专业技术和突出才能的移民及其配偶和子女,该项规定的限额占每年入境移民总量的50%1965年 优先入境原则中,涉及技术类劳工第三条规定,10%的限额用于受过高等教育和有突出才能的外籍人;第六条将10%的限额用于美国急需的熟练与非熟练工1990年 技术类移民的应用范围和限额有所扩大A.深受种族和意识形态影响 B.增强了美国移民结构的多元性C.适应了美国经济发展趋势 D.关注移民对美国文化的认同度15.(2024·江西调研)20世纪末,远程医疗、机器人医生或者3D打印器官等,还被认为只有在科幻小说中才可能出现的情节。到了21世纪初期,这些现象离人们的生活很近,甚至已经息息相关。这说明( )A.现代医疗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B.发达国家医疗技术近年来突飞猛进C.社会烈性传染病能够有效控制D.医疗相关机构社会服务职能的凸显16.(2025·江苏如皋调研)下面是21世纪初美国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统计表。由此可知美国( )类型 主要职能 数量非营利 组织 社区建设争取各类经费支持 150多万个社区 企业 提供融资、培训、业务支持 约2 000家志愿者 为所在社区组织,或公益服务的机构提供无偿志愿服务 6 000多万人A.福利国家规模不断扩大B.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和C.力求降低基层治理成本D.社区开始参与基层自治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2024·江苏常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民族主义从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开始兴起,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资产阶级用民族、祖国的观念把法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并形成了民族主义思想。它明确提出法国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国家,民族自治、民族统一和民族个性的公民观念,得到了不断强化和广泛传播;用民族国家代替王权国家、用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代替了王权利益至上观念,主权不受侵犯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理论中占有核心地位。——摘编自张国臣《论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材料二 19世纪末,民族主义逐渐极端化。它认为在竞争激烈、强国林立的国际环境中,生存竞争是国际关系的常态。它强调把国家的边界尽可能的扩张到本民族全盛时期所统治过的历史疆界或天然疆界,极尽可能地为本民族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它认为本民族的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最有资格普及到所有的民族。它认为民族间的竞争根本上依靠军事力量,并且只有通过战争才能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乃至世界的进步。——摘编自于海峰《论民族主义的演变、作用与影响——兼谈民族主义的两面性》(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初期欧洲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起的时代背景。(7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末欧洲民族主义极端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7分)18.(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近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时期 演变1500年 前后 欧洲有超过100种不同的银币在流通,金币的发行者有32个政治实体,一国之内流通多种货币,真正称得上“国际货币”的只有佛罗伦萨的Florin金币和威尼斯的Ducat金币1816— 1929年 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随后德、法、意、日、美相继采用金本位制,西方资本主义建立了相对统一的以黄金为基础和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1929— 1945年 1914年以后,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1945— 1971年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国际协调机构1971 年以后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上表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货币的多种变化。概括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以之为主题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9.(2024·河北唐山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1847年英国颁布《十小时工作法》,将13到18岁之间的孩子的工作时间压缩到每天10个小时。《十小时工作法》也适用于女工。1842年通过的《煤矿法》禁止在煤矿中雇佣10岁以下的男孩以及任何女工。最终,男人们也将在限制工作时间的运动中受益。——摘编自[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材料二 英国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多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成年男工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女工工作时间缩短了,男工工作时间也相应缩短;第二,工厂主之间、工厂主与农场主之间的竞争在保护女工中的作用;第三,女工的斗争在工厂法保护自身中的作用。除女工自身外,其他两者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因为把她们当作为本阶级或阶层谋取利益的工具,要么是把更多的社会责任强加给她们。——摘编自宋严萍《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女工的状况》材料三 工业革命焕发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大工业也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从而使她们大有收益。——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女工处境改善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妇女地位变化的认识。(8分)20.(2024·福建泉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世界近现代史事(部分)时间 史事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16世纪初 马、牛被引进到新大陆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6世纪80年代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7世纪初 英国殖民北美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18世纪初 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新英格兰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之一1750—1850年 美洲人口增长6倍约1800年 运往新大陆的奴隶数量达到750万1850—1859年 世界贸易额增加了80%1900年左右 埃及的棉花种植造成200万农民失去土地——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单元检测(十六)1.B 据材料可知,雅典人通过祭祀仪式和赋予特权来纪念诛杀僭主者,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弘扬一种政治价值观,即民主政治的优越性,这有利于强化民众的民主意识,故选B项;虽然与雅典文化紧密相关,但材料中的做法更多体现的是政治意义而非文化意义,排除A项;自由平等风气与材料中的特权制度存在矛盾,特权制度本身就不符合平等的原则,排除C项;“有效确保雅典民主制的持续”表述绝对,且材料中的举措更多是在强化民主观念,排除D项。2.B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其管理体制、税制、元老等级、奴隶制、军队、地产制度等都被日耳曼人吸收和延续,这表明日耳曼人作为征服者认同被征服者罗马人的文明,故选B项;题干所述并不是罗马人与日耳曼人之间的民族交融,而是罗马人的文化被日耳曼人吸收和延续的问题,二者不是同一范畴,排除A项;题干所述为罗马文化融入日耳曼人的文化,与基督教文化融入罗马文化无关,排除C项;文艺复兴的历史源头是古希腊罗马文化,而不是日耳曼文化,排除D项。3.C 材料“皇帝不能根据任何缺少法之权威的文件取得某物”反映了拜占庭帝国皇帝需要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这体现了罗马法蕴含平等、公正、法治等理念,具有一定的理性色彩,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强调皇帝依据法律生活,不是强调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排除A项;材料强调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着眼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排除B项;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并不能做到人人平等,排除D项。4.A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尼拉地区的人口流入墨西哥,缓解了墨西哥的劳动力短缺危机,扩大了瓷器及白银的贸易,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马尼拉地区的人口迁移,为菲律宾带来了高产作物,缓解了粮食压力的同时获得了商品收入。综上,材料信息反映了人口迁移促进了经济发展,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贸易的发展,没有体现殖民扩张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美洲与亚洲的生活水平的对比,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7世纪的美洲尚处于被殖民状态,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5.A 据材料“航运公司统一发行股票”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商人们从最初每一次航行签订一次契约确定股份比例,到后来航运公司统一发行股票,这种变化表明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个体的契约合作转变为公司化的股份制经营,故选A项;据材料“商人们采取了‘入伙’制度”可知,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商业投资行为,而非投机意识,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海运投资方式的变化,不能说明航运公司主导了海外扩张,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商人为分散风险采取了新的经营方式,不能说明远洋贸易投资风险降低,排除D项。6.D 据材料“法国大革命……吹散了笼罩在拉美殖民地上空的阴霾”“拉美各族人民看到了独立的希望”可知,该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传播了革命精神,鼓舞了拉美人民通过革命手段获得民族独立的斗志,故选D项;启蒙思想不等同于革命精神。启蒙思想是指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所倡导的一系列思想原则,如理性、科学、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等,材料强调的“革命精神”是指通过斗争和变革来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精神,排除A项;拿破仑战争是法国大革命后的一部分历史,时空不符,排除B项;导致拉美独立运动爆发的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排除C项。7.D 据材料“1814年……‘四大国的代表忙碌地争夺赃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进行的维也纳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四大国虽然在反法问题上有一致性,但同时由于利益冲突又存在矛盾,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促进了近代欧洲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而非解放民众思想,排除B项;工业革命之前的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8.B 据材料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大量工人涌入城市导致了工人道德缺失引发了许多城市问题,这是因为工业革命在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同时也存在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引起城市治理困境,加剧城市腐化现象,故选B项;工业革命导致社会变迁包括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但材料更强调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A项指向不明确,排除;虽然教育水平影响个人道德观念,但恩格斯指出的道德问题并非仅局限于教育程度低的工人,而是整个工人群体,排除C项;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并不会直接引发工人道德问题,排除D项。9.C 铁路作为近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商品和人员的流通,加速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这种变化正是为了适应当时英国社会经济变革的需求,如工业革命的深入、市场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等,故选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英国铁路营运里程的快速增长,这主要反映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而非直接说明重工业成为英国的核心部门,排除A项;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早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开始,排除B项;铁路的发展确实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条件,但它并不直接提供更多自由劳动力。劳动力的增加更多与人口增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效率提高等因素有关,排除D项。10.D 题干中提到的工资标准的建立、岗位分类的细化和考试内容的改革,都是对文官制度的改进和完善。这些措施共同反映了英国文官制度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故选D项;题干中提到了1883年英国政府颁布《年金法》,正式建立了文官的工资标准,但题干中缺乏关于待遇后续变化的具体信息,因此无法直接得出文官待遇逐步提高的结论,排除A项;晋升的难易程度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能力、工作表现、组织需求、竞争状况等,而这些因素在题干中并未得到体现,排除B项;题干中提到的文官制度的变化,如工资标准的建立、岗位分类的细化和考试内容的改革,这些措施更多地体现了对文官制度的改进和完善,而非管理变得更为严苛,排除C项。11.D 据材料信息可知,这封信反映了当时美国政治中金钱的影响,这说明美国民主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当选总统需要得到垄断资产阶级(大财阀)的支持,不能说明分权制衡体制遭到破坏,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当选总统需要得到垄断资产阶级(大财阀)的支持,并未涉及阶级斗争导致利益失衡,排除B项;当今美国仍采用两党制,“两党制已经不符合国情”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12.D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教育变革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整体进步。材料中提到的教育普及和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等变革措施,正是苏联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故选D项;材料中提到的教育变革措施,如保障小学义务教育、宣布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以及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更多地体现了对全民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而非特定于科技人才的培养,排除A项;材料中仅描述了苏联国内的教育变革情况,没有与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进行比较。因此,无法从材料中得出苏联教育发展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更多的是在强调教育变革本身,而非其背后的经济体制因素,且计划经济确立是在1936年,而题干中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时间上并不完全吻合,排除C项。13.A 据表格数据可知,1972年2月多种主要货币对美元均出现升值现象,这直接反映了美元汇率的下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进一步说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在这一时期受到了冲击,故选A项;货币升值的影响因素既包括国家的经济总体实力,也包括全球化的市场影响力等因素,因此,西欧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需要更多经济指标和数据支持,仅以1972年2月这一组数据不能得出西欧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结论,排除B项; 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处于两极格局时期,新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指贸易、资本、技术、信息等跨国流动和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表格反映的是货币汇率变化,无法体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排除D项。14.C 由“美国急需专业技术和突出才能的移民”“优先入境原则中,涉及技术类劳工”“受过高等教育和有突出才能的外籍人”“美国急需的熟练与非熟练工”“技术类移民的应用范围和限额有所扩大”可知,上述调整涉及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类人才和相应的工人等,这适应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故选C项;题干所涉及的对移民政策第一优先的原则为技术类,而不是种族和意识形态,所以并不能据此得出深受种族和意识形态影响,排除A项;上述调整都是关于对技术类或者美国急需的工人限额的调整,所以这并未增强美国移民结构的多元性,排除B项;题干显示美国急需技术类和相应的熟练工与非熟练工类移民,并未将条件限定为认同美国文化的才可以被允许移民,排除D项。15.A 材料中“远程医疗、机器人医生或者3D打印器官等”,从科幻到现实应用,说明了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故选A项;材料中技术成就不仅仅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排除B项;材料中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不仅仅用于烈性传染病,排除C项;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能够加强医疗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但材料未体现医疗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排除D项。16.C 据材料“美国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统计表”可知,政府利用一些非营利组织和社区企业以及志愿者来协助社区治理,节省了政府的基层治理成本,故选C项;材料中未涉及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无法得出福利国家规模不断扩大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是涉及多方面力量参与社区管理,并未涉及社区治理的效果,无法得出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和,排除B项;二战后社区就已开始参与基层自治,时间不符,排除D项。17.(1)基本内涵:建立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维护民族国家主权。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运动的深入;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觉醒。(2)表现:强调国际对抗;鼓吹领土和文化扩张;崇尚战争和暴力。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明确提出法国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国家”可知,此时民族主义主张建立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据材料一“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等可知,此时民族主义主张民族国家利益至上;据材料一“主权不受侵犯……占有核心地位”等可知,此时民族主义主张维护民族国家主权。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从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开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民族主义开始兴起,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推翻了法国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欧洲专制王权,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19世纪末,民族主义逐渐极端化”“生存竞争是国际关系的常态”可知,此时的极端民族主义强调国际对抗;据材料二“强调把国家的边界尽可能地扩张”“认为本民族的文化……最有资格普及……”可知,此时的极端民族主义鼓吹领土和文化扩张;据材料二“依靠军事力量,并且只有通过战争才能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乃至世界的进步”等可知,此时的极端民族主义崇尚战争和暴力。第二小问,据材料二“19世纪末,民族主义逐渐极端化”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崛起的德国、美国与老牌工业国英国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8.示例主题(趋势):从16世纪初多种货币流通到19世纪初英国主导下率先实行金本位制。论述:17世纪英国通过“光荣革命”较早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18世纪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广阔,黄金储备丰富;18世纪中后期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英国最早确立了金本位制。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流通;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币值和汇率的相对稳定。这一制度确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用,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维护了英国的金融霸权。但是,由于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英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弱、一战的冲击和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使金本位制规则无法维持。综上,英国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析:首先,依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明确材料基本信息,接着依据表格总结近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多种变化并归纳概括其变化趋势,如从16世纪初多种货币流通到19世纪初英国主导下率先实行金本位制。然后,结合17世纪英国通过“光荣革命”较早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18世纪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广阔,黄金储备丰富;18世纪中后期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确立等史实进行阐述英国最早确立金本位制的背景及过程。最后,分析英国主导下的金本位制趋于崩溃瓦解的原因并升华结论,如英国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还可从其他角度,如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进行论述,持论有据,言之有理即可。19.(1)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启蒙思想的传播;工人运动的推动;政府立法(政府颁布《十小时工作法》);成年男工的支持;社会竞争;女工自身的斗争。(2)认识:工业革命后,妇女地位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增加了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高妇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有利于增强妇女独立意识;妇女参与社会活动,有利于实现男女平等,推动民主政治发展。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1847年”“1842年”等时间和材料二“英国工厂法”可得,工业革命的开展;结合所学思想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可得,启蒙思想的传播使得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结合所学工人运动的相关史实可得,工人运动的推动;由材料一“英国颁布《十小时工作法》”“1842年通过的《煤矿法》”“英国工厂法”可得,政府立法(政府颁布《十小时工作法》等);由材料二“成年男工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可得,成年男工的支持;由材料二“工厂主之间、工厂主与农场主之间的竞争在保护女工中的作用”可得,社会竞争;由材料二“女工的斗争在工厂法保护自身中的作用”可得,女工自身的斗争。第(2)问,首先,要对妇女地位提高作出定性分析,即工业革命后,妇女地位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然后,对妇女地位提高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逐一分析。具体来说,由材料三“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可得,增加了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由材料三“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可得,提高妇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有利于妇女独立意识增强;由材料三“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可得,妇女参与社会活动,有利于实现男女平等,推动民主政治发展。20.示例一论题: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阐述: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随着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大大减少。同时,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等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欧亚的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和鸡、牛、羊等禽畜传入美洲。物种交流改变了世界动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社会生活。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总之,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封闭的状态,推动了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示例二论题:商品流动推动文化交流国际化。阐述: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18世纪,法国的服装设计融入了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有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有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总之,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各国文化随同其商品一道,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解析:首先,根据材料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如: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然后进行阐述,可从人口迁移、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升华,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封闭的状态,推动了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5 / 6(共59张PPT)高中总复习·历史单元检测(十六)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2025·湖北新八校协作体月考)古代雅典人设立祭祀仪式纪念诛杀僭主者,战争执政官负责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向他们献祭;此外,雅典人还赋予了诛杀僭主者的直系后代各种特权,让他们有权享用城邦的公费食堂,有权免除赋税,有权在公共典礼中于前排就座。这些举措( )A. 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B. 有利于强化民众的民主观念C. 孕育出崇尚自由平等的风气D. 有效确保雅典民主制的持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可知,雅典人通过祭祀仪式和赋予特权来纪念诛杀僭主者,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弘扬一种政治价值观,即民主政治的优越性,这有利于加强了民众的民主意识,故选B项;虽然与雅典文化紧密相关,但材料中的做法更多体现的是政治意义而非文化意义,排除A项;自由平等风气与材料中的特权制度存在矛盾,特权制度本身就不符合平等的原则,排除C项;“有效确保雅典民主制的持续”表述绝对,且材料中的举措更多是在强化民主观念,而非直接确保民主制的持续,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2025·广东深圳一模)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人的管理体制、税制、元老等级、奴隶制、军队、地产制度等都被日耳曼人吸收和延续。这表明( )A. 欧洲进入民族大交融时期B. 征服者认同被征服者的文明C. 基督教文化融入罗马文化D. 文艺复兴的历史源头已形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其管理体制、税制、元老等级、奴隶制、军队、地产制度等都被日耳曼人吸收和延续,这表明日耳曼人作为征服者认同被征服者罗马人的文明,故选B项;题干所述并不是罗马人与日耳曼人之间的民族融合,而是罗马人的文化被日耳曼人吸收和延续的问题,二者不是同一范畴,排除A项;题干所述为罗马文化融入日耳曼人的文化,与基督教文化融入罗马文化无关,排除C项;文艺复兴的历史源头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而不是日耳曼文化,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2025·广东江门调研)在拜占庭帝国的《法学阶梯》中写道:皇帝不能根据任何缺少法之权威的文件取得某物,诚如塞维鲁和安东尼努斯皇帝曾说“我们不受法律约束,但我们根据法律生活”。这反映出罗马法( )A.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B. 着眼于维护君主权力C. 具有一定理性色彩D. 贯彻人人平等的理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材料“皇帝不能根据任何缺少法之权威的文件取得某物”反映了拜占庭帝国皇帝需要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这体现了罗马法蕴含平等、公正、法治等理念,具有一定的理性色彩,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强调皇帝依据法律生活,不是强调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排除A项;材料强调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着眼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并不能做到人人平等,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2024·天津河西区二模)17世纪,马尼拉地区每年有大量人口流入墨西哥,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墨西哥的劳动力短缺危机,扩大了瓷器以及白银贸易,而马尼拉人口迁移也为菲律宾带来了高产作物和大量商品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 人口迁移促进经济发展B. 殖民扩张加强世界联系C. 亚美两洲生活水平相当D. 美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尼拉地区的人口流入墨西哥,缓解了墨西哥的劳动力短缺危机,扩大了瓷器及白银的贸易,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马尼拉地区的人口迁移,为菲律宾带来了高产作物,缓解了粮食压力的同时获得了商品收入。综上,材料信息反映了人口迁移促进了经济发展,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贸易的发展,没有体现殖民扩张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美洲与亚洲的生活水平的对比,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7世纪的美洲尚处于被殖民状态,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2025·江西上饶检测)新航路开辟后,为了分散海运投资的风险,商人们采取了“入伙”制度,入伙的回报是“分红”,最初是每一次航行签订一次契约,确定股份比例,后来代之以航运公司统一发行股票,市民、贵族、政府官员都可以买,成为航运公司投资人。这表明( )A. 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B. 经济投机意识逐渐增长C. 航运公司主导海外扩张D. 远洋贸易投资风险降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航运公司统一发行股票”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商人们从最初每一次航行签订一次契约确定股份比例,到后来航运公司统一发行股票,这种变化表明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个体的契约合作转变为公司化的股份制经营,故选A项;据材料“商人们采取了‘入伙’制度”可知,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商业投资行为,而非投机意识,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海运投资方式的变化,不能说明航运公司主导了海外扩张,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商人为分散风险采取了新的经营方式,不能说明远洋贸易投资风险降低,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2025·甘肃白银月考)有学者撰文指出:法国大革命正如一阵清风,吹散了笼罩在拉美殖民地上空的阴霾,让深受殖民统治的拉美各族人民看到了独立的希望。该学者意在强调( )A. 启蒙思想在拉丁美洲已深入人心B. 拿破仑战争重创了西、葡两国C. 法国大革命导致拉美独立运动爆发D. 法国大革命传播了革命精神√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法国大革命……吹散了笼罩在拉美殖民地上空的阴霾”“拉美各族人民看到了独立的希望”可知,该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传播了革命精神,鼓舞了拉美人民通过革命手段获得民族独立的斗志,故选D项;启蒙思想不等同于革命精神。启蒙思想是指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所倡导的一系列思想原则,如理性、科学、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等,材料强调的“革命精神”是指通过斗争和变革来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精神,排除A项;拿破仑战争是法国大革命后的一部分历史,时空不符,排除B项;导致拉美独立运动爆发的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2025·“江南十校”质检)1814年,奥地利贵族利涅亲王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会议不是在进行,而是在跳舞。”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在音乐旋律的背后,是俄、英、奥、普四大国的代表忙碌地争夺赃物,因分赃而争吵。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 近代欧洲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B. 拿破仑战争解放了民众思想C. 加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 国际秩序重构导致利益失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1814年……‘四大国的代表忙碌地争夺赃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进行的维也纳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四大国虽然在反法问题上有一致性,但同时由于利益冲突又存在矛盾,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促进了近代欧洲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而非解放民众思想,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之前的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2025·湖北“学习杯”模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大量的工人涌入城市,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工人的道德问题。恩格斯指出工人的道德问题主要为酗酒、性道德混乱、语言下流、赌博以及商业道德缺失。其原因在于( )A. 工业革命导致社会变迁B. 人口集中造成城市腐化C. 工人们缺乏良好的教育D. 社会制度自身的缺陷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可知,随着工业革命进行,英国大量工人涌入城市导致了工人道德缺失引发了许多城市问题,这是因为工业革命在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同时也存在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引起城市治理困境,加剧城市腐化现象,故选B项;工业革命导致社会变迁包括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但材料更强调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A项指向不明确,排除;虽然教育水平影响个人道德观念,但恩格斯指出的道德问题并非仅局限于教育程度低的工人,而是整个工人群体,排除C项;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并不会直接引发工人道德问题,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2025·河南安阳调研)下表是近代英国铁路营运里程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年份 营运里程(英里) 年份 营运里程(英里)1843年 1 952 1847年 3 9451844年 2 148 1848年 5 1271845年 2 441 1849年 6 0311846年 3 036 1850年 6 625A. 使重工业成为英国核心部门B. 启动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C. 适应了社会经济变革的需求D. 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多自由劳动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铁路作为近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商品和人员的流通,加速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这种变化正是为了适应当时英国社会经济变革的需求,如工业革命的深入、市场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等,故选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英国铁路营运里程的快速增长,这主要反映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而非直接说明重工业成为英国的核心部门,排除A项;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早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开始,排除B项;铁路的发展确实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条件,但它并不直接提供更多自由劳动力。劳动力的增加更多与人口增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效率提高等因素有关,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2025·河南驻马店月考)1883年,英国政府颁布《年金法》,从法理之上正式建立了文官的工资标准,七年后,英国政府第一次对文官岗位进行了分类,将文官职务进行细化。而十年后,文官考试内容改革增加了口试的比重。这反映出英国( )A. 文官待遇逐步提高B. 文官职务容易晋升C. 文官管理日趋严苛D. 文官制度不断完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题干中提到的工资标准的建立、岗位分类的细化和考试内容的改革,都是对文官制度的改进和完善。这些措施共同反映了英国文官制度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故选D项;题干中提到了1883年英国政府颁布《年金法》,正式建立了文官的工资标准,但题干中缺乏关于待遇后续变化的具体信息,因此无法直接得出文官待遇逐步提高的结论,排除A项;晋升的难易程度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能力、工作表现、组织需求、竞争状况等,而这些因素在题干中并未得到体现,排除B项;题干中提到的文官制度的变化,如工资标准的建立、岗位分类的细化和考试内容的改革,这些措施更多地体现了对文官制度的改进和完善,而非管理变得更为严苛,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 (2024·湖南A佳教育模拟)1897年,共和党候选人麦金莱在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布莱恩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给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代表汉纳写信表示感谢,他说:“感谢你慷慨的、长期的、专心致志的帮助。”材料说明美国( )A. 分权制衡体制遭到破坏B. 阶级斗争导致利益失衡C. 两党制已经不符合国情D. 民主制度仍然存在缺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这封信反映了当时美国政治中金钱的影响,这说明美国民主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当选总统需要得到垄断资产阶级(大财阀)的支持,不能说明分权制衡体制遭到破坏,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当选总统需要得到垄断资产阶级(大财阀)的支持,并未涉及阶级斗争导致利益失衡,排除B项;当今美国仍采用两党制,“两党制已经不符合国情”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2025·广东茂名摸底)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变化的情况。这反映出( )时间 主要内容1930年 苏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确定了保障苏联公民接受小学义务教育的条款1936年 《宪法》宣布了每个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1937年 五年制教育成为全民义务教育1939年 苏联开始实施七年制义务教育A. 教育变革旨在培养科技人才B. 苏联教育发展领先世界C. 计划经济确立推动教育变革D. 苏联经济社会进步明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教育变革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整体进步。材料中提到的教育普及和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等变革措施,正是苏联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故选D项;材料中提到的教育变革措施,如保障小学义务教育、宣布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以及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更多地体现了对全民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而非特定于科技人才的培养,排除A项;材料中仅描述了苏联国内的教育变革情况,没有与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进行比较。因此,无法从材料中得出苏联教育发展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更多的是在强调教育变革本身,而非其背后的经济体制因素,且计划经济确立是在1936年,而题干中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时间上并不完全吻合,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2025·海南海口摸底)下表为1972年2月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情况(基数1971年4月30日)。这反映出( )货币名称 对美元升值百分比 货币名称 对美元升值百分比比利时法郎 11.57 荷兰盾 11.57法郎 8.57 瑞典克朗 7.48联邦德国马克 13.57 瑞士法郎 13.88里拉 7.48 英镑 8.57日元 16.88 加拿大元 浮动A.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B. 西欧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C.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表格数据可知,1972年2月多种主要货币对美元均出现升值现象,这直接反映了美元汇率的下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进一步说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在这一时期受到了冲击,故选A项;货币升值的影响因素既包括国家的经济总体实力,也包括全球化的市场影响力等因素,因此,西欧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需要更多经济指标和数据支持,仅以1972年2月这一组数据不能得出西欧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结论,排除B项; 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处于两极格局时期,新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指贸易、资本、技术、信息等跨国流动和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表格反映的是货币汇率变化,无法体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2025·河南金科新未来月考)下表为二战后美国对移民法的调整。这些调整( )年份 规定1952年 第一优先原则是照顾拥有美国急需专业技术和突出才能的移民及其配偶和子女,该项规定的限额占每年入境移民总量的50%1965年 优先入境原则中,涉及技术类劳工第三条规定,10%的限额用于受过高等教育和有突出才能的外籍人;第六条将10%的限额用于美国急需的熟练与非熟练工1990年 技术类移民的应用范围和限额有所扩大A. 深受种族和意识形态影响B. 增强了美国移民结构的多元性C. 适应了美国经济发展趋势D. 关注移民对美国文化的认同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由“美国急需专业技术和突出才能的移民”“优先入境原则中,涉及技术类劳工”“受过高等教育和有突出才能的外籍人”“美国急需的熟练与非熟练工”“技术类移民的应用范围和限额有所扩大”可知,上述调整涉及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类人才和相应的工人等,这适应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故选C项;题干所涉及的对移民政策第一优先的原则为技术类,而不是种族和意识形态,所以并不能据此得出深受种族和意识形态影响,排除A项;上述调整都是关于对技术类或者美国急需的工人限额的调整,所以这并未增强美国移民结构的多元性,排除B项;题干显示美国急需技术类和相应的熟练工与非熟练工类移民,并未将条件限定为认同美国文化的才可以被允许移民,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2024·江西调研)20世纪末,远程医疗、机器人医生或者3D打印器官等,还被认为只有在科幻小说中才可能出现的情节。到了21世纪初期,这些现象离人们的生活很近,甚至已经息息相关。这说明( )A. 现代医疗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B. 发达国家医疗技术近年来突飞猛进C. 社会烈性传染病能够有效控制D. 医疗相关机构社会服务职能的凸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材料中“远程医疗、机器人医生或者3D打印器官等”,从科幻到现实应用,说明了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故选A项;材料中技术成就不仅仅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排除B项;材料中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不仅仅用于烈性传染病,排除C项;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能够加强医疗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但材料未体现医疗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2025·江苏如皋调研)下面是21世纪初美国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统计表。由此可知美国( )类型 主要职能 数量非营利组织 社区建设争取各类经费支持 150多万个社区企业 提供融资、培训、业务支持 约2 000家志愿者 为所在社区组织,或公益服务的机构提供无偿志愿服务 6 000多万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福利国家规模不断扩大B. 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和C. 力求降低基层治理成本D. 社区开始参与基层自治√解析: 据材料“美国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统计表”可知,政府利用一些非营利组织和社区企业以及志愿者来协助社区治理,节省了政府的基层治理成本,故选C项;材料中未涉及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无法得出福利国家规模不断扩大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是涉及多方面力量参与社区管理,并未涉及社区治理的效果,无法得出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和,排除B项;二战后社区就已开始参与基层自治,时间不符,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 (2024·江苏常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民族主义从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开始兴起,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资产阶级用民族、祖国的观念把法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并形成了民族主义思想。它明确提出法国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国家,民族自治、民族统一和民族个性的公民观念,得到了不断强化和广泛传播;用民族国家代替王权国家、用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代替了王权利益至上观念,主权不受侵犯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理论中占有核心地位。——摘编自张国臣《论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材料二 19世纪末,民族主义逐渐极端化。它认为在竞争激烈、强国林立的国际环境中,生存竞争是国际关系的常态。它强调把国家的边界尽可能的扩张到本民族全盛时期所统治过的历史疆界或天然疆界,极尽可能地为本民族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它认为本民族的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最有资格普及到所有的民族。它认为民族间的竞争根本上依靠军事力量,并且只有通过战争才能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乃至世界的进步。——摘编自于海峰《论民族主义的演变、作用与影响——兼谈民族主义的两面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初期欧洲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起的时代背景。(7分)答案:基本内涵:建立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维护民族国家主权。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运动的深入;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觉醒。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明确提出法国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国家……”等可知,此时民族主义主张建立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据材料一“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等可知,此时民族主义主张民族国家利益至上;据材料一“主权不受侵犯……占有核心地位”等可知,此时民族主义主张维护民族国家主权。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从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开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等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民族主义开始兴起,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推翻法国君主专制、沉重打击欧洲专制王权,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根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末欧洲民族主义极端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7分)答案:表现:强调国际对抗;鼓吹领土和文化扩张;崇尚战争和暴力。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第一小问,据材料二“19世纪末,民族主义逐渐极端化”“生存竞争是国际关系的常态”等可知,此时的极端民族主义强调国际对抗;据材料二“强调把国家的边界尽可能地扩张”“认为本民族的文化……,最有资格普及……”等可知,此时的极端民族主义鼓吹领土和文化扩张;据材料二“依靠军事力量,并且只有通过战争才能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乃至世界的进步”等可知,此时的极端民族主义崇尚战争和暴力。第二小问,据材料二“19世纪末,民族主义逐渐极端化”等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崛起的德国、美国与老牌工业国英国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近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时期 演变1500年 前后 欧洲有超过100种不同的银币在流通,金币的发行者有32个政治实体,一国之内流通多种货币,真正称得上“国际货币”的只有佛罗伦萨的Florin金币和威尼斯的Ducat金币1816— 1929年 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随后德、法、意、日、美相继采用金本位制,西方资本主义建立了相对统一的以黄金为基础和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1929— 1945年 1914年以后,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时期 演变1945— 1971年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国际协调机构1971 年以后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上表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货币的多种变化。概括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以之为主题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主题(趋势):从16世纪初多种货币流通到19世纪初英国主导下率先实行金本位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论述:17世纪英国通过光荣革命较早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18世纪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广阔,黄金储备丰富;18世纪中后期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英国最早确立了金本位制。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流通;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币值和汇率的相对稳定。这一制度确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用,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维护了英国的金融霸权。但是,由于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英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弱、一战的冲击和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使金本位制规则无法维持。综上,英国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首先,依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明确材料基本信息,接着依据表格总结近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多种变化并归纳概括其变化趋势,如“从16世纪初多种货币流通到19世纪初英国主导下率先实行金本位制”。然后,结合17世纪英国通过光荣革命较早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18世纪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广阔,黄金储备丰富;18世纪中后期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确立等史实进行阐述英国最早确立金本位制的背景及过程。最后,分析英国主导下的金本位制趋于崩溃瓦解的原因并升华结论,如英国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还可从其他角度如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角度进行阐释,持论有据,言之有理即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2024·河北唐山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1847年英国颁布《十小时工作法》,将13到18岁之间的孩子的工作时间压缩到每天10个小时。《十小时工作法》也适用于女工。1842年通过的《煤矿法》禁止在煤矿中雇佣10岁以下的男孩以及任何女工。最终,男人们也将在限制工作时间的运动中受益。——摘编自[美]杰克逊·J. 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材料二 英国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多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成年男工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女工工作时间缩短了,男工工作时间也相应缩短;第二,工厂主之间、工厂主与农场主之间的竞争在保护女工中的作用;第三,女工的斗争在工厂法保护自身中的作用。除女工自身外,其他两者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因为把她们当作为本阶级或阶层谋取利益的工具,要么是把更多的社会责任强加给她们。——摘编自宋严萍《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女工的状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材料三 工业革命焕发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大工业也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从而使她们大有收益。——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女工处境改善的原因。(6分)答案: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启蒙思想的传播;工人运动的推动;政府立法(政府颁布《十小时工作法》);成年男工的支持;社会竞争;女工自身的斗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由材料一“1847年”“1842年”等时间和材料二“英国工厂法”可得,工业革命的开展;结合所学思想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可得,启蒙思想的传播使得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结合所学工人运动的相关史实可得,工人运动的推动;由材料一“英国颁布《十小时工作法》”“1842年通过的《煤矿法》”“英国工厂法”可得,政府立法(政府颁布《十小时工作法》等);由材料二“成年男工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可得,成年男工的支持;由材料二“工厂主之间、工厂主与农场主之间的竞争在保护女工中的作用”可得,社会竞争;由材料二“女工的斗争在工厂法保护自身中的作用”可得,女工自身的斗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妇女地位变化的认识。(8分)答案:认识:工业革命后,妇女地位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增加了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高妇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有利于增强妇女独立意识;妇女参与社会活动,有利于实现男女平等,推动民主政治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首先,要对妇女地位提高作出定性分析,即工业革命后,妇女地位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然后,对妇女地位提高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逐一分析。具体来说,由材料三“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可得,增加了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由材料三“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可得,提高妇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有利于妇女独立意识增强;由材料三“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可得,妇女参与社会活动,有利于实现男女平等,推动民主政治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2024·福建泉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世界近现代史事(部分)时间 史事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16世纪初 马、牛被引进到新大陆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6世纪80年代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7世纪初 英国殖民北美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时间 史事18世纪初 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新英格兰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之一1750—1850年 美洲人口增长6倍约1800年 运往新大陆的奴隶数量达到750万1850—1859年 世界贸易额增加了80%1900年左右 埃及的棉花种植造成200万农民失去土地——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阐述: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随着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大大减少。同时,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等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欧亚的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和鸡、牛、羊等禽畜传入美洲。物种交流改变了世界动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社会生活。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总之,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封闭的状态,推动了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示例二论题:商品流动推动文化交流国际化。论述: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世纪,法国的服装设计融入了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有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有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总之,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各国文化随同其商品一道,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首先,根据材料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如: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然后进行阐述,可从人口迁移、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升华,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封闭的状态,推动了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THANKS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检测(十六).docx 单元检测(十六).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