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单元 第54讲 西方民族国家、国际法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六单元 第54讲 西方民族国家、国际法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第54讲 西方民族国家、国际法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24·江苏苏州三模)有学者认为,中世纪的西欧具有如下表所示的三个历史性特质。其意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
否定性 拒斥帝国形态,否定拜占庭为罗马帝国正朔与东正教为基督教正宗
生成性 生产自我系谱,基于地域—族群共同体的表达
排他性 区隔其他族群,以方言打破了拉丁语“大一统”的格局
A.封君封臣制逐渐走向瓦解
B.蕴含民族国家形成的要素
C.宗教改革推动了思想解放
D.出现王权与教权并立格局
2.(2024·江苏扬州调研)中世纪早期,欧洲王权与教会冲突时,国王拒绝承认其权力来自教会,而是直接来自上帝。然而,中世纪后期的神学家越来越强调王权源自社会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这一转变(  )
A.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形成
B.摆脱了教会对世俗事务的干预
C.导致了地方领主走向衰落
D.削弱了国王凝聚民族情感力量
3.(2024·河南郑州三模)中世纪的学校面向整个基督教世界招生,来自相同地区有着共同语言和文化的学生组成不同的民族团。民族团是维护身在异国他乡学生利益的重要机构。“民族团”的出现(  )
A.打破宗教对西欧人民的束缚
B.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C.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基
D.冲击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4.(2025·广西柳州摸底)11世纪,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建立诺曼王朝,诺曼王朝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和法语。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在英国官方文件中出现。15世纪,英格兰本土民众、官方以及文化教育部门基本使用英语。英国官方语言的变迁(  )
A.迎合英国民众对王权强化的期望
B.表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C.反映了英国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D.体现了英国民族意识的逐步增强
5.(2024·山东青岛二模)14—17世纪,但丁用意大利方言写成了《神曲》,马丁·路德用德文翻译了《圣经》,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格兰最后一部用拉丁语出版的主要著作……拉丁语在欧洲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上述现象(  )
A.完善了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B.瓦解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C.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D.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6.(2024·山西太原期末)18世纪,英国政治漫画中常用“约翰牛”形象代指英国人。最初“约翰牛”常被描绘成公牛、斗牛犬或是其他动物形象以讽刺当局政治,但在18世纪末的主题漫画中,“约翰牛”被画成了普通英国憨汉甚至是国王乔治三世。这一变化(  )
A.旨在凸显英国制度的优越
B.强化了对民族国家的认同
C.反映了君主权威不断增强
D.源于人权观念的日益深化
7.(2024·湖北十堰期末)维也纳会议中签订的《最后议定书》规定,对于必须或将要更换“主人”的各国,对其本国居民和外国人,应给予其6年期限,处理其所得财产,并给予其选择所属国家的权利。这一规定(  )
A.实现了欧洲强国均势的格局
B.有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C.避免了国家之间的边界争端
D.促进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8.(2024·湖北十一校联考)17世纪后,欧洲“文明国家”逐步建立了一套国际法体系,并将这套国际法作为区分“文明国家”和“野蛮民族”的标准。19世纪这套欧洲法系又迅速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各地。欧洲法系扩展到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
B.工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C.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
D.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兴起
9.(2025·山东“枫叶杯”三模)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这是因为后者把关注的重心转向了(  )
A.运行机制的有效性 B.参与成员的多元性
C.组织设立的复杂性 D.国际关系的道义性
10.(2024·四川宜宾二模)1816年,英国立法实行金本位制,铸造“沙弗林金币”,随后又宣布英镑纸币可随时、无条件兑付该金币。1825年,英国要求其殖民地统一使用英镑。直到1917年的百年间,英国政府一直维持了沙弗林金币稳定。英国此举(  )
A.增强了经济扩张的力度
B.解决了国内通货膨胀的问题
C.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D.有利于殖民地经济独立发展
11.(2025·湖南常德起点考)《布雷顿森林协议》明确固定汇率条件下货币的可兑换,同时又规定,在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失衡时可以变更汇率和取消货币的可兑换。这(  )
A.彰显了美国的经济霸权主义
B.反映了国际收支失衡随时发生
C.助力战后世界经济协调发展
D.揭示了体系内在矛盾不可调和
12.(2024·江西五市九校联考)1978年4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会《牙买加协定》正式生效,其主要内容是:确认浮动汇率制,成员国自行选择汇率制度;取消黄金官价,实行黄金非货币化;增加并调整会员国的基金份额,等等。这一协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B.外汇储备货币的多元化
C.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
D.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二、非选择题
13.(2025·陕西新高考联盟阶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兰西民族和国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长期演变的产物。13世纪初,法王腓力二世击败英国,初步实现国家的统一。14世纪初,腓力四世同教皇的斗争更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英法百年战争(14—15世纪)进一步强化了民族意识。路易十一统治时期建立了专制君主制,王权进一步加强。随着王权的加强,继任统治者基本加大了领土扩张,直至1860年拿破仑三世完成法兰西现代疆域……1789年大革命中,《人权宣言》把民族确立为集体认同,把公民权和民族主权确定为法兰西民族认同的基础。
——摘编自马胜利《法国的民族国家和民族观念论析》
材料二 早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德意志只是一个地理名词。1517年的宗教改革加剧了地区分裂,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进一步削弱了德意志的统一性……18世纪,普鲁士成为德意志地区的主要强国,开始推动统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意志在法国文化冲击下,知识分子开始挖掘和强调德意志文化的独特价值,形成了德意志民族主义。19世纪初,德意志邦联成立,但仍然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工业革命促进了德意志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拿破仑战争期间,德意志民族情感高涨,反抗外来压迫,为后来的统一和民族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1864—1871年间,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最终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发展为民族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对当时国际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
第54讲 西方民族国家、国际法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1.B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拒斥帝国形态有助于减少对更大帝国结构的依赖,促进本地身份和自治的发展,这是民族国家形成的关键要素;生产自我系谱通过强调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社会和文化基础;区隔其他族群通过使用方言而不是统一的拉丁语,中世纪西欧的群体在语言上区分了自己与其他族群,这是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综上,这三个特质都蕴含了民族国家形成的要素,共同促进了中世纪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故选B项;中世纪末封君封臣制度逐渐瓦解,且与材料不相关,排除A项;宗教改革最早开始于1517年,且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C项;王权与教权并立和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2.A 据题意可知,早期国王认为其权力直接来自上帝,而中后期神学家则强调王权源自社会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这种观念的转变有助于加强民族认同和国家的统一,从而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A项;题目并未明确说明这种转变导致摆脱了教会对世俗事务的干预,排除B项;题目中并未提及地方领主的情况,排除C项;中后期神学家强调王权源自社会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实际上加强了国王与民族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国王凝聚民族情感的力量,排除D项。
3.B 民族团在中世纪大学中起到了加强民族意识的作用,它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相互支持和保护的平台,而且通过共同的文化和身份认同,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这种民族意识对于后来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宗教对西欧人民的束缚,排除A项;大学的兴起,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产生,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基,并冲击了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排除C、D两项。
4.D 据材料可知,英国官方语言从外来语言(拉丁语和法语)转变为本土语言(英语),这一过程伴随着民族认同感的增强,从而体现出英国民族意识的逐步增强,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提及英国民众对王权强化的期望,排除A项;虽然经济发展可能影响社会文化的变迁,但材料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官方语言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官方语言变迁与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无关,人文主义的传播更多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而非官方语言的变化,排除C项。
5.D 据材料“但丁用意大利方言”“马丁·路德用德文翻译了《圣经》”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行,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兴起,有利于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故选D项;用民族语言代替拉丁文只是改变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呈现方式,不会改变具体内容,排除A项;“瓦解了”的说法绝对,排除B项;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只是文艺复兴的表象,实质是资产阶级宣传新思想的手段,排除C项。
6.B 据材料“最初‘约翰牛’常被描绘成……动物形象”“被画成了普通英国憨汉甚至是国王乔治三世”等可知,“约翰牛”最初以公牛、斗牛犬或是其他动物形象以讽刺当局政治,但在18世纪末之后,“约翰牛”被画成英国人的形象甚至是英国国王的形象,“约翰牛”渐渐专指英国,成为英国的代名词,这一变化强化了英国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故选B项;“约翰牛”的形象变化也无法反映对英国政治制度的认可,排除A项;“约翰牛”的形象可以是“普通英国憨汉”,也可以是“国王乔治三世”,并没有特别突出英国国王权威,排除C项;材料中的变化没有提出对于“人权”的要求,排除D项。
7.B 材料中的规定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认同的形成,因为居民在处理财产和选择国籍的过程中,会更多地考虑自己的民族归属和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内容与欧洲强国的均势格局无关,排除A项;虽然维也纳会议和《最后议定书》对欧洲国家的边界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确认,但并不能完全避免国家之间的边界争端,排除C项;《最后议定书》中的这一规定主要是关于居民财产处理和国籍选择的,与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8.B 据材料“19世纪这套欧洲法系又迅速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各地”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许多国家开始采用欧洲法系,以便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故选B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是在1648年,与“19世纪”不符,排除A项;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6—18世纪,排除C项;民族民主解放运动主要是亚非拉国家反对殖民统治和封建统治,不会将欧洲法系扩展到世界各地,排除D项。
9.A 据题干可知,联合国比国联更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成员国有200多个,世界主要大国都参加了联合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整个运行采取大国一致原则,这些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起到了有效作用,所以整体来讲联合国比国联更具有广泛的约束力,更追求有效性,故选A项;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在参与主体上比国联更具有多元性,但多元性仅是联合国普遍性、广泛性的一方面,不能全面说明它的重心转向,排除B项;联合国的组织设立比国联更多更复杂,这是联合国普遍性、广泛性的结果,不能成为原因,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设立国联和联合国都是出于维护世界和平,追求国际关系的道义与和谐,排除D项。
10.A 英国立法实行金本位制和要求殖民地使用英镑都有助于提高其国内以及全球的贸易和投资活动,通过这些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故选A项;英国实行金本位制只是建立了货币的稳定性,并不能仅凭此就能解决通胀问题,而且材料中也没有提到通过这些政策解决了通胀问题,排除B项;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在19世纪40年代确立起了“世界工厂”地位,排除C项;英国要求殖民地统一使用英镑是为了强化其对殖民地的经济控制,而不是支持殖民地的经济独立发展,排除D项。
11.C 《布雷顿森林协议》通过建立一套有弹性的国际货币体系,既提供了稳定的汇率环境,又保留了在必要时调整汇率的灵活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协调发展,故选C项;《布雷顿森林协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体现了美国的经济霸权主义,但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际收支失衡随时发生的相关信息,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和国际清偿力的矛盾,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2.D 牙买加体系形成的原因是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西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推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世界急需新的世界货币体系,故选D项;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是在1991年美苏冷战结束以后,排除A项;国际外汇储备货币的多元化是牙买加体系的内容及影响,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经济上对世界影响不大,排除C项。
13.(1)原因:国家统一初步实现;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强化;专制君主制的建立;领土扩张;民族认同的法定化。
(2)消极影响:加剧了欧洲的军事竞赛;促进了军事同盟的对抗性;加剧了殖民地争夺;引发了国际危机。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初步实现国家的统一”可得国家统一初步实现;据材料一“进一步强化了民族意识”可得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强化;据材料一“路易十一统治时期建立了专制君主制”可得专制君主制的建立;据材料一“继任统治者基本加大了领土扩张”可得领土扩张;据材料一“《人权宣言》把民族确立为……认同的基础”可得民族认同的法定化。第(2)问,结合所学可知,德意志帝国1871年建立标志着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此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增强了德国军事实力,从而对当时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挑战欧洲传统大国地位,加速欧洲军备竞赛,推动欧洲军事同盟建立,加剧对世界殖民地的争夺,导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由此可得消极影响为加剧了欧洲的军事竞赛;促进了军事同盟的对抗性;加剧了殖民地争夺;引发了国际危机。
2 / 3第54讲 西方民族国家、国际法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价值引领 课标要求
  民族自决思想最初萌芽于西欧,它是在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伴随着近代民族的产生而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在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民族自决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以普遍人权为基础,宣扬人类不仅以性别区分,而且以民族区分,因此外族的统治不仅导致自然的不满,而且构成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每个民族而非其他实体拥有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的权利。显然民族自决的上述内涵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民主、自由和人权的追求与向往。到19世纪,民族自决思想开始为欧洲各族人民付诸实践。在1848年革命的洪流中,在1861年和1871年意大利与德意志的统一中,民族自决的力量充分地展现出来。 ——摘编自茹莹《民族自决原则的发展与当代国际法的困境》 1.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2.了解外国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王权国家: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      得到加强。
(2)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    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3)民族语言:英国和法国先后将英语和法语定为官方语言,强化了      ,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4)法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      的觉醒。
2.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近代国际关系规则的建立
①奠定基础:格劳秀斯的《      》,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②确立原则:1648年签订的《            》,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③外交制度: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④维也纳体系: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渐从欧洲扩大到      等其他许多地方。
(2)对近代国家关系规则的评价
①积极: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用      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②局限: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     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①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      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②成立国际联盟,签署《      》。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①1945年,《联合国宪章》签署。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     ”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类国际组织数量的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
(1)形成: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            制度。
(2)特点: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3)影响: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4)崩溃: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
(1)背景: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特点:以美元为中心,实行“两挂钩一固定”。
(3)影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      ,有利于美国推行世界霸权。
(4)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宣布停止      ,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3.21世纪以后的国际货币形势: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
 民族国家:指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是欧洲在19世纪及20世纪主导的现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实践,与18世纪欧洲的传统帝国或王国不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体。因此,由一个民族构成政体,或者由数个民族经同一共享的政体构成的国族,都是民族国家的可能结合形式。
 据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12课图片:格劳秀斯(1583—1645)改编。
葡萄牙人以他们曾最早横渡印度洋为理由,提出对印度洋主权的要求。1609年,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根据各国间贸易发展的长期实践以及罗马法原理,驳斥了葡萄牙人的要求,论证了海洋自由的原则。该原则提出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
B.推动商业资本主义发展
C.缓和西欧各国的殖民冲突
D.打破葡萄牙的海上霸权
 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消极影响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加剧了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两次世界大战与民族国家的形成直接相关,因此,对于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应该辩证地分析。
 特里芬两难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研究后指出:为了满足各国对美元储备的需要,美国只能通过对外负债形式提供美元,即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如果要保证美元币值稳定,美国就必须保持国际收支顺差,这又将导致美元供应不足、国际清偿手段匮乏(“美元荒”)。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处于两难处境,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困境”,也称为“特里芬两难”。
主题一 历史选择——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 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设民族国家,第二阶段为民族侵略与扩张。……16、17世纪,西欧……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资产阶级先是与王权相结合,但随着王朝国家不能体现他们的利益要求时,他们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要求用新的政治原则、观念来构建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原因。
信息获取
知识依据
要点归纳
近代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随着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信息获取
知识依据
要点归纳
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1)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中古时期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受到封建领主贵族的阻挠,城市市民支持王权打击地方贵族,利用王权保护城市的自主权,王权逐渐成为公共权力的受托者,这是民族国家兴起的第一推动力。
(2)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建立商品流通的交通网络,需要保护资产阶级的海外活动,这都需要建立强大的、统一的国家机器,这是推动民族国家形成的经济根源。
(3)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后,基督教会在很多国家的统治土崩瓦解,民族的宗教、语言、心理诞生,新教成为促进民族国家形成的宗教因素。
(4)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超越了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民族国家在欧洲更加普遍。
2.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原因及特点
影响近 代国际 法的 原因 近代资产阶级运动的重大影响
近代局部战争不断使国际法承认国家有战争权
学者研究对国际法有巨大推动
国家间关系的矛盾影响国际法内容
国际法 发展历 程的特点 适用主体不断扩大,由主权国家发展为争取独立的民族和其他国际组织,从欧洲扩展到世界
对象和范围不断扩大,从单一的政治内容发展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门类、涉及细化分支的庞大的体系
实施以国际组织为保障,以“大国一致”为原则,确立处理国际关系的诸多原则和方法
在演进过程中废弃不合理部分,丰富部分内容,增加新分支
主题二 经济缩影——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国际金本位制
  材料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摘编自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信息获取
知识依据
要点归纳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材料 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使经济实力一次又一次地飞跃,为纽约成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战之后,美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击败英镑,成为货币霸主。美国利用政治手段和军事力量,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在亚非拉地区援助参战国恢复国内经济,纽约也将金融活动的触角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摘编自丁志杰、陈雪婷《国际金融中心百年变迁启示》
 探究 根据材料,概括美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进行资本扩张的。
信息获取
知识依据
要点归纳
1.金本位制的特征
(1)用黄金来规定所发行货币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形成一定的比价关系。
(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黄金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一定数量的黄金。
(3)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
(4)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
2.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时期 演变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制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国际支付主要以英镑进行
1915—1944年间的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1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1年以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形成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些货币区,如欧洲货币体系等
结论: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②国际货币的演变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
考情 速递 本部分知识在近年高考中的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等,凸显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性
命题 预测 (1)命题情境:社会情境、文献史料等。 (2)角度预测:通过民族语言、文字形成、专制王权加强、民族认同等考查民族国家的形成;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国际法基本理论的发展,考查外交制度及国际法形成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通过与国际金本位制的比较,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国际合作,理解其在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2024·江西高考14题)普法战争后,法国体操协会数量由1873年的9个增加到了1899年的809个,地方体操协会的名称有哨兵、尚武、传令兵、先锋等;在体操运动中开始编排集体演唱来推动活动进展。这表明法国的体操运动(  )
A.采取了军事管理方式 B.体现了爱国主义色彩
C.普及了公平竞争意识 D.推动了国防力量提升
命题立意 本题以普法战争后法国体操协会的发展创设社会情境,考查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通过分析体操运动的意义,理解体操在推动爱国主义和国家认同方面的意义。
思维路径
信息 获取 时空:普法战争后的法国。 题眼:在体操运动中开始编排集体演唱来推动活动进展
教材 探源 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 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解题 陷阱 偷换概念 虽然地方体操协会的名称带有军事色彩,但这并不足以证明体操运动采取了军事管理方式,排除A项
说法绝对 材料并没有提及公平竞争意识,“普及了”更没有依据,排除C项
添枝加叶 虽然体操运动可能对提升国民体质有积极作用,但材料并没有直接表明体操运动对国防力量的提升有直接影响,排除D项
得出 结论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普法战争后,法国体操协会数量的显著增加和地方体操协会的命名方式(如哨兵、尚武、传令兵、先锋等),以及体操运动中编排集体演唱来推动活动进展,都是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故选B项
1.〔社会情境·城市文化〕(2024·重庆高考13题)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城市的街道和广场上充斥着君主、军人英雄的纪念碑或雕像。19世纪60年代,各国开始重视对本国文化英雄的纪念,作家、艺术家和作曲家的纪念碑越来越多,与政治家和军人的相当,这种变化说明(  )
A.文化成为塑造国家认同的基础
B.欧洲人文景观的政治色彩弱化
C.雕塑艺术传统在欧洲走向衰落
D.艺术创作受到政治权力的制约
2.(2023·山东高考11题)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  )
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
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
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
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
3.(2024·广西高考14题)维也纳会议后,欧洲列强之间有四十年未开启战端。基辛格评论道:“各国不仅在有形势力上,在道德上亦处于均衡状态,权力与正义取得相当的协调。权力均衡降低诉诸武力的机会。”该观点认为(  )
A.欧洲均势维护国际关系稳定
B.欧洲协调降低战争爆发概率
C.欧洲列强建立集体安全体制
D.欧洲协调符合大国一致原则
4.(2024·新课标卷35题)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抱怨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最终,英国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这反映出(  )
A.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
B.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
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D.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
第54讲 西方民族国家、国际法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知识为基·教材融会】
基础知识梳理
一、1.(1)中央集权 (2)世俗 (3)民族认同
(4)民族意识 2.(1)①战争与和平法 ②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④美洲、亚洲 (2)①和平 ②双重
3.(1)①不兼并不赔偿 ②非战公约 (2)①大国一致
二、1.(1)国际金本位货币
2.(3)国际金融 (4)美元兑换黄金
教材边角
B 随着荷兰造船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葡萄牙的海上霸权阻碍了荷兰商业资本主义发展,因此荷兰法学家论证海洋自由的原则,其主要目的是推动商业资本主义发展,故选B项;该原则与增强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西欧各国的殖民冲突,排除C项;其主要目的是促进荷兰自身的发展,打破葡萄牙的海上霸权并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D项。
【能力为重·主题突破】
主题一
情境1
信息 获取 “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资产阶级……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
知识 依据 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要点 归纳 王权的加强;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民族语言的形成;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情境2
信息 获取 “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
知识 依据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要点 归纳 主要由西方国家确立;内容上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等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使用范围上排斥非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服务于西方国家的侵略扩张等
主题二
情境1
信息 获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知识 依据 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要点 归纳 原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英国经济实力强大。 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有利于英国确立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情境2
信息 获取 “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使经济实力一次又一次地飞跃”“美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击败英镑,成为货币霸主”“利用政治手段和军事力量”
知识 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世界货币体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要点 归纳 原因:美国借助两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的货币霸主地位。 资本扩张的过程:布雷顿森林体系为美国的资本扩张提供了平台;关贸总协定的成立为美国资本扩张扩大了区域;对欧洲实行马歇尔计划和对亚非拉地区参战国经济援助,加强了美国资本对国际金融的操纵作用
【考情研析·考教衔接】
智慧刷题
1.A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城市的街道和广场上的纪念碑或雕像从“君主、军人英雄”到除了政治家和军人,还有“本国文化英雄”,这说明欧洲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文化,因为这一时期欧洲民族国家不断建立,统治者需要通过文化认同塑造国家认同,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本国文化英雄”的纪念碑与政治家和军人的相当,没有体现欧洲人文景观政治色彩弱化,排除B项;这一时期只是雕塑对象有所改变,并不是雕塑艺术走向衰落,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文化成为塑造国家认同的基础,没有体现艺术创作受到政治权力的制约,排除D项。
2.B 据题干“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等内容可知,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欧洲国家的主权意识不断增强,故选B项;在题干内容中虽然述及了国际协调,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但是这仅是题干的表象所在,与题干设问“反映”不符,排除A项;题干虽然述及了瑞士、荷兰等国家,但是并不能据此扩大为“各国”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的转变,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3.A 由材料“欧洲列强之间有四十年未开启战端”“不仅在有形势力上,在道德上亦处于均衡状态”“权力均衡降低诉诸武力的机会”可得,基辛格认为维也纳会议形成了某种程度的欧洲大国均势,而这有利于维护国际关系的稳定,故选A项;题干强调的是“权力均衡降低诉诸武力的机会”,而不是欧洲协调降低诉诸武力的机会,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欧洲列强建立集体安全体制是在一战之后,而不是在维也纳会议后,C项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大国一致”原则是联合国建立时才提出的,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认知深化:维也纳体系的特点
(1)建立在英、俄、普、奥四国均势基础之上。
(2)违背历史潮流,维护封建统治。
(3)在战胜国宰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国家基础上形成,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4)具有掠夺性和历史的倒退性。
4.A 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材料中美国的行为造成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最终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说明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占据主导地位,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以美元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对英国的影响,未提及埃及的民族解放运动,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西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关系破裂”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7 / 7(共78张PPT)
高中总复习·历史
第54讲 西方民族国家、国际法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价值引领 课标要求
  民族自决思想最初萌芽于西欧,它是在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伴随着近代民族的产生而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在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民族自决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以普遍人权为基础,宣扬人类不仅以性别区分,而且以民族区分,因此外族的统治不仅导致自然的不满,而且构成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每个民族而非其他实体拥有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的权利。显然民族自决的上述内涵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民主、自由和人权的追求与向往。到19世纪,民族自决思想开始为欧洲各族人民付诸实践。在1848年革命的洪流中,在1861年和1871年意大利与德意志的统一中,民族自决的力量充分地展现出
来。 ——摘编自茹莹《民族自决原则的发展与当代国际法
的困境》 1.了解近代西方
民族国家的形成
情况,以及国际
法的发展。
2.了解外国历史
上货币发行和使
用情况,以及现
代世界货币体系
的形成
CONTENTS
知识为基·教材融会

能力为重·主题突破

考情研析·考教衔接

课时训练·跟踪检测


知识为基·教材融会
整合发掘,加深知识理解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1.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王权国家: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
得到加强。
(2)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 权力,国
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3)民族语言:英国和法国先后将英语和法语定为官方语言,强化
了 ,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4)法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还促进了欧洲各国 的觉醒。

央集权 
世俗 
民族认同 
民族意识 
2.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近代国际关系规则的建立
①奠定基础:格劳秀斯的《 》,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
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②确立原则:1648年签订的《 》,开创了用国际会
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③外交制度: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
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④维也纳体系: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渐从欧洲扩大到 等其
他许多地方。
战争与和平法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美洲、亚洲 
(2)对近代国家关系规则的评价
①积极: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用 方式解决国与国之
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②局限: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 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
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和平 
双重 
3.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①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 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
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②成立国际联盟,签署《 》。
不兼并不赔偿 
非战公约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①1945年,《联合国宪章》签署。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
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 ”原则,集
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类国际组织数量的激增,
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大国一致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 金本位制
(1)形成: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形成了以英
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 制度。
(2)特点: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铸造金
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3)影响: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4)崩溃: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
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国际金本位货币 
2.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
(1)背景: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特点:以美元为中心,实行“两挂钩一固定”。
(3)影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 ,有利于
美国推行世界霸权。
(4)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宣布停止 ,布雷顿
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3.21世纪以后的国际货币形势: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
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
国际金融 
美元兑换黄金 
 民族国家:指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是欧洲在19世纪及20世纪主导
的现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实践,与18世纪欧洲的传统帝国或王国不
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
体制,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体。因
此,由一个民族构成政体,或者由数个民族经同一共享的政体构成的国
族,都是民族国家的可能结合形式。
 据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12课图片:格劳秀斯(1583—1645)改编。
葡萄牙人以他们曾最早横渡印度洋为理由,提出对印度洋主权的要求。
1609年,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根据各国间贸易发展的长期实践以及罗马法
原理,驳斥了葡萄牙人的要求,论证了海洋自由的原则。该原则提出的主
要目的是(  )
A. 增强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
B. 推动商业资本主义发展
C. 缓和西欧各国的殖民冲突
D. 打破葡萄牙的海上霸权

解析: 随着荷兰造船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葡萄牙的海上霸权阻碍了荷
兰商业资本主义发展,因此荷兰法学家论证海洋自由的原则,其主要目的
是推动商业资本主义发展,故选B项;该原则与增强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
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西欧各国的殖民冲突,排除C项;其主要目的
是促进荷兰自身的发展,打破葡萄牙的海上霸权并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
D项。
 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消极影响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加剧了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两次世界大战
与民族国家的形成直接相关,因此,对于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应该辩证地
分析。
 特里芬两难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研究后
指出:为了满足各国对美元储备的需要,美国只能通过对外负债形式提供
美元,即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如果要保证美元币值稳定,美国就必须保持
国际收支顺差,这又将导致美元供应不足、国际清偿手段匮乏(“美元
荒”)。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处于两难处境,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
困境”,也称为“特里芬两难”。

能力为重·主题突破
探究应用,培养综合能力
主题一 历史选择——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 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设民族国家,第
二阶段为民族侵略与扩张。……16、17世纪,西欧……建立了以王权为中
心的君主国家。资产阶级先是与王权相结合,但随着王朝国家不能体现他
们的利益要求时,他们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
权,要求用新的政治原则、观念来构建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原因。
信息 获取 “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资产阶级……展开了对
王朝国家的批判”
知识 依据 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国纷纷
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
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要点 归纳 王权的加强;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启
蒙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民族语言的形成;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资产阶级……展开了对
王朝国家的批判”
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国纷纷
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
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王权的加强;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启
蒙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民族语言的形成;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近代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
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
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随着殖民扩张,国
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
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
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信息 获取 “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
的根本原则”“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
常的平等一员”
知识 依据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
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
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
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
的根本原则”“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
常的平等一员”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
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
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
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要点 归纳 主要由西方国家确立;内容上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等原
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使用范围上排斥非资本主义国
家和地区,服务于西方国家的侵略扩张等
主要由西方国家确立;内容上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等原
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使用范围上排斥非资本主义国
家和地区,服务于西方国家的侵略扩张等
1.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1)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中古时期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受到封建领主贵族
的阻挠,城市市民支持王权打击地方贵族,利用王权保护城市的自主权,
王权逐渐成为公共权力的受托者,这是民族国家兴起的第一推动力。
(2)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
建立商品流通的交通网络,需要保护资产阶级的海外活动,这都需要建立
强大的、统一的国家机器,这是推动民族国家形成的经济根源。
(3)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后,基督教会在很多国家的统治土崩
瓦解,民族的宗教、语言、心理诞生,新教成为促进民族国家形成的
宗教因素。
(4)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
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超越了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
民族国家在欧洲更加普遍。
2. 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原因及特点
影响近 代国际 法的原
因 近代资产阶级运动的重大影响
近代局部战争不断使国际法承认国家有战争权
学者研究对国际法有巨大推动
国家间关系的矛盾影响国际法内容
国际法 发展历 程的特
点 适用主体不断扩大,由主权国家发展为争取独立的民族和其他
国际组织,从欧洲扩展到世界
对象和范围不断扩大,从单一的政治内容发展为涉及政治、经
济、文化、教育等多门类、涉及细化分支的庞大的体系
实施以国际组织为保障,以“大国一致”为原则,确立处理国
际关系的诸多原则和方法
在演进过程中废弃不合理部分,丰富部分内容,增加新分支
主题二 经济缩影——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国际金本位制
  材料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货币结算日益
频繁和复杂。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
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流通为主
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
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摘编自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和
影响。
信息 获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
杂”“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知识 依据 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
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
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要点 归纳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
杂”“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
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
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原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英国经济实力强大。
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有利于英国确立世界
经济中心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材料 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使经济实力一次又一次地飞跃,为纽约成
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战之后,美元通过布
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击败英镑,成为货币霸主。美国利用政治手段和军事力
量,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在亚非拉地区援助参战国恢复国内经济,纽
约也将金融活动的触角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摘编自丁志杰、陈雪婷《国际金融中心百年变迁启示》
  探究 根据材料,概括美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并结合所学
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进行资本扩张的。
信息 获取 “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使经济实力一次又一次地飞跃”“美
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击败英镑,成为货币霸主”“利用
政治手段和军事力量”
知识 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世界货币体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
展,也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使经济实力一次又一次地飞跃”“美
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击败英镑,成为货币霸主”“利用
政治手段和军事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世界货币体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
展,也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要点 归纳 原因:美国借助两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布雷顿森林
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的货币霸主地位。
资本扩张的过程:布雷顿森林体系为美国的资本扩张提供了平
台;关贸总协定的成立为美国资本扩张扩大了区域;对欧洲实
行马歇尔计划和对亚非拉地区参战国经济援助,加强了美国资
本对国际金融的操纵作用
原因:美国借助两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布雷顿森林
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的货币霸主地位。
资本扩张的过程:布雷顿森林体系为美国的资本扩张提供了平
台;关贸总协定的成立为美国资本扩张扩大了区域;对欧洲实
行马歇尔计划和对亚非拉地区参战国经济援助,加强了美国资
本对国际金融的操纵作用
1. 金本位制的特征
(1)用黄金来规定所发行货币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
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形成一定的比价关系。
(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黄金交
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一定数量的黄金。
(3)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
(4)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
或输入,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
2.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时期 演变
1870—1914年间
的古典金本位制
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
盖全球,国际支付主要以英镑进行
1915—1944年间
的前布雷顿森林
体系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
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
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1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1年以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形成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些货币区,如欧洲货币体系等
结论: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②国际货
币的演变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

考情研析·考教衔接
体验感悟,提升学科素养
考情 速递 本部分知识在近年高考中的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民族国家的产
生和发展等,凸显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性
命题 预测 (1)命题情境:社会情境、文献史料等。
(2)角度预测:通过民族语言、文字形成、专制王权加强、民
族认同等考查民族国家的形成;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组织的
建立和国际法基本理论的发展,考查外交制度及国际法形成的原
因及其历史影响;通过与国际金本位制的比较,考查布雷顿森林
体系中的国际合作,理解其在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中承上启下的关
键作用
(2024·江西高考14题)普法战争后,法国体操协会数量由1873年的9
个增加到了1899年的809个,地方体操协会的名称有哨兵、尚武、传令
兵、先锋等;在体操运动中开始编排集体演唱来推动活动进展。这表明法
国的体操运动(  )
A. 采取了军事管理方式 B. 体现了爱国主义色彩
C. 普及了公平竞争意识 D. 推动了国防力量提升
命题立意 本题以普法战争后法国体操协会的发展创设社会情境,考查近代
民族国家的发展。通过分析体操运动的意义,理解体操在推动爱国主义和
国家认同方面的意义。
思维路径
信息 获取 时空:普法战争后的法国。
题眼:在体操运动中开始编排集体演唱来推动活动进展
教材 探源 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国纷
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
国家节日, 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解题 陷阱 偷换 概念 虽然地方体操协会的名称带有军事色彩,但这并不足以证明体操运动采取了军事管理方式,排除A项
说法 绝对 材料并没有提及公平竞争意识,“普及了”更没有依据,排除C项
添枝 加叶 虽然体操运动可能对提升国民体质有积极作用,但材料并没有直接表明体操运动对国防力量的提升有直接影响,排除D项
得出 结论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普法战争后,法国体操协会数量的显著增加和地方体操协会的命名方式(如哨兵、尚武、传令兵、先锋等),以及体操运动中编排集体演唱来推动活动进展,都是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故选B项
1. 〔社会情境·城市文化〕(2024·重庆高考13题)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
城市的街道和广场上充斥着君主、军人英雄的纪念碑或雕像。19世纪60年
代,各国开始重视对本国文化英雄的纪念,作家、艺术家和作曲家的纪念
碑越来越多,与政治家和军人的相当,这种变化说明(  )
A. 文化成为塑造国家认同的基础
B. 欧洲人文景观的政治色彩弱化
C. 雕塑艺术传统在欧洲走向衰落
D. 艺术创作受到政治权力的制约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城市的街道和广场上的
纪念碑或雕像从“君主、军人英雄”到除了政治家和军人,还有“本国文
化英雄”,这说明欧洲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文化,因为这一时期欧洲民族
国家不断建立,统治者需要通过文化认同塑造国家认同,故选A项;材料
体现的是“本国文化英雄”的纪念碑与政治家和军人的相当,没有体现欧
洲人文景观政治色彩弱化,排除B项;这一时期只是雕塑对象有所改变,
并不是雕塑艺术走向衰落,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文化成为塑造国家认
同的基础,没有体现艺术创作受到政治权力的制约,排除D项。
2. (2023·山东高考11题)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
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
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
(  )
A. 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
B. 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
C. 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
D. 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

解析: 据题干“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
界”“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等内容可知,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
纳体系,欧洲国家的主权意识不断增强,故选B项;在题干内容中虽然述
及了国际协调,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但是这仅是题干的表
象所在,与题干设问“反映”不符,排除A项;题干虽然述及了瑞士、荷
兰等国家,但是并不能据此扩大为“各国”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的转变,
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3. (2024·广西高考14题)维也纳会议后,欧洲列强之间有四十年未开启
战端。基辛格评论道:“各国不仅在有形势力上,在道德上亦处于均衡状
态,权力与正义取得相当的协调。权力均衡降低诉诸武力的机会。”该观
点认为(  )
A. 欧洲均势维护国际关系稳定
B. 欧洲协调降低战争爆发概率
C. 欧洲列强建立集体安全体制
D. 欧洲协调符合大国一致原则

解析: 由材料“欧洲列强之间有四十年未开启战端”“不仅在有形势
力上,在道德上亦处于均衡状态”“权力均衡降低诉诸武力的机会”可
得,基辛格认为维也纳会议形成了某种程度的欧洲大国均势,而这有利于
维护国际关系的稳定,故选A项;题干强调的是“权力均衡降低诉诸武力
的机会”,而不是欧洲协调降低诉诸武力的机会,B项与题意不符,排
除;欧洲列强建立集体安全体制是在一战之后,而不是在维也纳会议后,
C项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大国一致”原则是联合国建立时才提出
的,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认知深化:维也纳体系的特点
(1)建立在英、俄、普、奥四国均势基础之上。
(2)违背历史潮流,维护封建统治。
(3)在战胜国宰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国家基础上形成,体现了大国强权
政治色彩。
(4)具有掠夺性和历史的倒退性。
4. (2024·新课标卷35题)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抛售
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抱怨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最终,英国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
行动。这反映出(  )
A. 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
B. 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
C. 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D. 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

解析: 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
系,材料中美国的行为造成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最终停止了对埃及的
军事干涉,说明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占据主导地位,故选A项;材料
强调的是以美元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对英国的影响,未提及埃及的民族解放
运动,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
间不符,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西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关
系破裂”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课时训练·跟踪检测
巩固强化,验收教学效果
一、选择题
1. (2024·江苏苏州三模)有学者认为,中世纪的西欧具有如下表所示的
三个历史性特质。其意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
否定性 拒斥帝国形态,否定拜占庭为罗马帝国正朔与东正教为基督教正宗
生成性 生产自我系谱,基于地域—族群共同体的表达
排他性 区隔其他族群,以方言打破了拉丁语“大一统”的格局
A. 封君封臣制逐渐走向瓦解
B. 蕴含民族国家形成的要素
C. 宗教改革推动了思想解放
D. 出现王权与教权并立格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拒斥帝国形态有助于减少对更
大帝国结构的依赖,促进本地身份和自治的发展,这是民族国家形成
的关键要素;生产自我系谱通过强调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为民族
国家的形成奠定了社会和文化基础;区隔其他族群通过使用方言而不
是统一的拉丁语,中世纪西欧的群体在语言上区分了自己与其他族
群,这是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综上,这三个特质都蕴含了民族
国家形成的要素,共同促进了中世纪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故
选B项;中世纪末封君封臣制度逐渐瓦解,且与材料不相关,排除A
项;宗教改革最早开始于1517年,且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C项;王
权与教权并立和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2024·江苏扬州调研)中世纪早期,欧洲王权与教会冲突时,国王拒
绝承认其权力来自教会,而是直接来自上帝。然而,中世纪后期的神学家
越来越强调王权源自社会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这一转变(  )
A. 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形成
B. 摆脱了教会对世俗事务的干预
C. 导致了地方领主走向衰落
D. 削弱了国王凝聚民族情感力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据题意可知,早期国王认为其权力直接来自上帝,而中后期神
学家则强调王权源自社会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这种观念的转变有助于加
强民族认同和国家的统一,从而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A项;题
目并未明确说明这种转变导致摆脱了教会对世俗事务的干预,排除B项;
题目中并未提及地方领主的情况,排除C项;中后期神学家强调王权源自
社会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实际上加强了国王与民族之间的紧密联系,从
而增强了国王凝聚民族情感的力量,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2024·河南郑州三模)中世纪的学校面向整个基督教世界招生,来自
相同地区有着共同语言和文化的学生组成不同的民族团。民族团是维护身
在异国他乡学生利益的重要机构。“民族团”的出现(  )
A. 打破宗教对西欧人民的束缚
B.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C. 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基
D. 冲击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民族团在中世纪大学中起到了加强民族意识的作用,它不仅为
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相互支持和保护的平台,而且通过共同的文化和身份认
同,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这种民族意识对于后来民族国家的形
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宗教对西欧人民
的束缚,排除A项;大学的兴起,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产生,为文艺复兴
和宗教改革奠基,并冲击了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排除C、D两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2025·广西柳州摸底)11世纪,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建立诺
曼王朝,诺曼王朝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和法语。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
础形成的英语在英国官方文件中出现。15世纪,英格兰本土民众、官方以
及文化教育部门基本使用英语。英国官方语言的变迁(  )
A. 迎合英国民众对王权强化的期望
B. 表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C. 反映了英国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D. 体现了英国民族意识的逐步增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据材料可知,英国官方语言从外来语言(拉丁语和法语)转变
为本土语言(英语),这一过程伴随着民族认同感的增强,从而体现出英
国民族意识的逐步增强,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提及英国民众对王权强化
的期望,排除A项;虽然经济发展可能影响社会文化的变迁,但材料中并
无直接证据表明官方语言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有直接联系,
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官方语言变迁与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无关,人文
主义的传播更多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而非官方语言的变化,
排除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2024·山东青岛二模)14—17世纪,但丁用意大利方言写成了《神
曲》,马丁·路德用德文翻译了《圣经》,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是英格兰最后一部用拉丁语出版的主要著作……拉丁语在欧洲的使用范围
不断缩小。上述现象(  )
A. 完善了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B. 瓦解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C. 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D. 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据材料“但丁用意大利方言”“马丁·路德用德文翻译了《圣
经》”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行,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兴起,有利
于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故选D项;用民族语言代替拉丁文只是改变
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呈现方式,不会改变具体内容,排除A项;“瓦解了”
的说法绝对,排除B项;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只是文艺复兴的表象,实质
是资产阶级宣传新思想的手段,排除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2024·山西太原期末)18世纪,英国政治漫画中常用“约翰牛”形象
代指英国人。最初“约翰牛”常被描绘成公牛、斗牛犬或是其他动物形象
以讽刺当局政治,但在18世纪末的主题漫画中,“约翰牛”被画成了普通
英国憨汉甚至是国王乔治三世。这一变化(  )
A. 旨在凸显英国制度的优越
B. 强化了对民族国家的认同
C. 反映了君主权威不断增强
D. 源于人权观念的日益深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据材料“最初‘约翰牛’常被描绘成……动物形象”“被画成
了普通英国憨汉甚至是国王乔治三世”等可知,“约翰牛”最初以公牛、
斗牛犬或是其他动物形象以讽刺当局政治,但在18世纪末之后,“约翰
牛”被画成英国人的形象甚至是英国国王的形象,“约翰牛”渐渐专指英
国,成为英国的代名词,这一变化强化了英国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故选
B项;“约翰牛”的形象变化也无法反映对英国政治制度的认可,排除A
项;“约翰牛”的形象可以是“普通英国憨汉”,也可以是“国王乔治三
世”,并没有特别突出英国国王权威,排除C项;材料中的变化没有提出
对于“人权”的要求,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2024·湖北十堰期末)维也纳会议中签订的《最后议定书》规定,对
于必须或将要更换“主人”的各国,对其本国居民和外国人,应给予其6
年期限,处理其所得财产,并给予其选择所属国家的权利。这一规定
(  )
A. 实现了欧洲强国均势的格局
B. 有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C. 避免了国家之间的边界争端
D. 促进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材料中的规定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认同的形成,因
为居民在处理财产和选择国籍的过程中,会更多地考虑自己的民族归
属和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故选B项;材
料内容与欧洲强国的均势格局无关,排除A项;虽然维也纳会议和《最
后议定书》对欧洲国家的边界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确认,但并不
能完全避免国家之间的边界争端,排除C项;《最后议定书》中的这一
规定主要是关于居民财产处理和国籍选择的,与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2024·湖北十一校联考)17世纪后,欧洲“文明国家”逐步建立了一
套国际法体系,并将这套国际法作为区分“文明国家”和“野蛮民族”的
标准。19世纪这套欧洲法系又迅速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各地。欧洲法系扩展
到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
B. 工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C. 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
D. 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兴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据材料“19世纪这套欧洲法系又迅速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各地”
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国
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许多国家开始
采用欧洲法系,以便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故选B项;威斯特伐利亚体
系建立是在1648年,与“19世纪”不符,排除A项;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
民扩张是在16—18世纪,排除C项;民族民主解放运动主要是亚非拉国家
反对殖民统治和封建统治,不会将欧洲法系扩展到世界各地,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2025·山东“枫叶杯”三模)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
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
国相比。这是因为后者把关注的重心转向了(  )
A. 运行机制的有效性 B. 参与成员的多元性
C. 组织设立的复杂性 D. 国际关系的道义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据题干可知,联合国比国联更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结合所学
可知,联合国成员国有200多个,世界主要大国都参加了联合国,尤其是
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整个运行采取大国一致原
则,这些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起到了有效作用,所以整体来讲联合国比
国联更具有广泛的约束力,更追求有效性,故选A项;结合所学可知,联
合国在参与主体上比国联更具有多元性,但多元性仅是联合国普遍性、广
泛性的一方面,不能全面说明它的重心转向,排除B项;联合国的组织设
立比国联更多更复杂,这是联合国普遍性、广泛性的结果,不能成为原
因,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设立国联和联合国都是出于维护世界和平,
追求国际关系的道义与和谐,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2024·四川宜宾二模)1816年,英国立法实行金本位制,铸造“沙弗
林金币”,随后又宣布英镑纸币可随时、无条件兑付该金币。1825年,英
国要求其殖民地统一使用英镑。直到1917年的百年间,英国政府一直维持
了沙弗林金币稳定。英国此举(  )
A. 增强了经济扩张的力度
B. 解决了国内通货膨胀的问题
C. 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D. 有利于殖民地经济独立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英国立法实行金本位制和要求殖民地使用英镑都有助于提高其
国内以及全球的贸易和投资活动,通过这些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故选A
项;英国实行金本位制只是建立了货币的稳定性,并不能仅凭此就能解决
通胀问题,而且材料中也没有提到通过这些政策解决了通胀问题,排除B
项;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在19世纪40年代确立起了“世界工厂”地
位,排除C项;英国要求殖民地统一使用英镑是为了强化其对殖民地的经
济控制,而不是支持殖民地的经济独立发展,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2025·湖南常德起点考)《布雷顿森林协议》明确固定汇率条件下货
币的可兑换,同时又规定,在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失衡时可以变更汇率和
取消货币的可兑换。这(  )
A. 彰显了美国的经济霸权主义
B. 反映了国际收支失衡随时发生
C. 助力战后世界经济协调发展
D. 揭示了体系内在矛盾不可调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布雷顿森林协议》通过建立一套有弹性的国际货币体系,既
提供了稳定的汇率环境,又保留了在必要时调整汇率的灵活性,这在一定
程度上有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协调发展,故选C项;《布雷顿森林协议》
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体现了美国的经济霸权主
义,但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际收支失衡随时发生的相关
信息,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缺陷,主要表现
为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和国际清偿力的矛盾,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2024·江西五市九校联考)1978年4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会《牙买加
协定》正式生效,其主要内容是:确认浮动汇率制,成员国自行选择汇率
制度;取消黄金官价,实行黄金非货币化;增加并调整会员国的基金份
额,等等。这一协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B. 外汇储备货币的多元化
C. 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
D. 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牙买加体系形成的原因是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西
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推动以
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世界急需新的世界货币体系,故选D
项;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是在1991年美苏冷战结束以后,排除A项;
国际外汇储备货币的多元化是牙买加体系的内容及影响,排除B项;20世
纪70年代,中国在经济上对世界影响不大,排除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非选择题
13. (2025·陕西新高考联盟阶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兰西民族和国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长期演变的产物。13世纪
初,法王腓力二世击败英国,初步实现国家的统一。14世纪初,腓力四世
同教皇的斗争更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英法百年战争(14—15世纪)进
一步强化了民族意识。路易十一统治时期建立了专制君主制,王权进一步
加强。随着王权的加强,继任统治者基本加大了领土扩张,直至1860年拿
破仑三世完成法兰西现代疆域……1789年大革命中,《人权宣言》把民族
确立为集体认同,把公民权和民族主权确定为法兰西民族认同的基础。
——摘编自马胜利《法国的民族国家和民族观念论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材料二 早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德意志只是一个地理名词。1517年的宗教
改革加剧了地区分裂,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进一步削弱了德意志的
统一性……18世纪,普鲁士成为德意志地区的主要强国,开始推动统一。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意志在法国文化冲击下,知识分子开始挖掘和强
调德意志文化的独特价值,形成了德意志民族主义。19世纪初,德意志邦
联成立,但仍然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工业革命促进了德意志地区的
经济一体化,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拿破仑战争期间,德意志民族情感高
涨,反抗外来压迫,为后来的统一和民族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1864—
1871年间,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最终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发展为民族国家的原因。
答案:原因:国家统一初步实现;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强化;专制君主制的建立;领土扩张;民族认同的法定化。
解析:据材料一“初步实现国家的统一”可得国家统一初步实现;据材料一“进一步强化了民族意识”可得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强化;据材料一“路易十一统治时期建立了专制君主制”可得专制君主制的建立;据材料一“继任统治者基本加大了领土扩张”可得领土扩张;据材料一“《人权宣言》把民族确立为……认同的基础”可得民族认同的法定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对当时国际
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
答案:消极影响:加剧了欧洲的军事竞赛;促进了军事同盟的对抗性;加剧了殖民地争夺;引发了国际危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德意志帝国1871年建立标志着德意志民族国家
的最终形成,此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增强了德国军事实力,
从而对当时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挑战欧洲
传统大国地位,加速欧洲军备竞赛,推动欧洲军事同盟建立,加剧对世界
殖民地的争夺,导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由此可得消极影响为加剧了欧洲
的军事竞赛;促进了军事同盟的对抗性;加剧了殖民地争夺;引发了国际
危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THANKS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