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原创 请勿转载】七下9.4澳大利亚 第2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赛原创 请勿转载】七下9.4澳大利亚 第2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九章 第四节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双辽市玻璃山镇中学 王欣睿
(人版)七年级

01
澳大利亚概况
02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03
思与学
04
05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06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开发和保护
07
思与学
08
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

活动
01
澳大利亚概况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是世界上唯--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它东临太平洋,西接印度洋,北邻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隔塔斯曼海与新西兰相望。澳大利亚地形多样,包括广阔的平原、高原和山脉.气候类型多样,从热带雨林到沙漠都有分布。同时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许多动植物种类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找不到。澳大利亚经济发达,主要依靠农牧业、矿业和服务业。其中,农牧业和矿业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
澳大利亚四面环海,
南回归线穿过中部,
热带、亚热带气候
显著,气候呈半环状分布。
02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尤其是养羊业。
由于气候适宜,草原广阔,澳大利亚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羊毛出口国。每年人们都会举办剪羊毛大赛、绵羊赛跑,羊毛产品展览等活动。
牛肉和羊肉
也是重要的
出口产品。
由东南-西南沿海向内陆,依次为农牧带,绵羊-小麦混合经营带,粗放牧羊带。牧羊带分布与降水量相关。
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养羊业,形成了不同的牧羊带。
03
思与学
澳大利亚为什么能发展大规模牧场?
澳大利亚牧场的规模普遍比较大,势平坦开阔,水源充足。除此之外,平均经营规模超过4000公顷。澳大利当地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高,能够为牧场大规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这里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居世界前列,牧场多位于平原和盆地,地势平坦开阔,水源充足。澳大利亚还实施优惠政策合并小型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高。推动牧场规模化发展。
了解澳大利亚绵羊-小麦混合经营的特点
04
活动
1.分别说出小麦种植、绵羊饲养的农忙期和农闲期。
2.从农事安排的角度,说说小麦种植和绵羊饲养是如何协调的。
3.说说开展绵羊一小麦混合经营的好处。
05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包括铁矿石、煤炭、铝土矿、黄金、铜等。其中,铁矿石和煤炭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出口为澳大利亚带来了巨额收入,使其成为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供应国。同时,矿产资源的开发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矿产资源被广泛用于钢铁制造、能源供应等领域,为澳大利亚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6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开发和保护
澳大利亚矿产开采,多采用大型机械,依靠火车运输
澳大利亚山火后,生态开始恢复。
07
思与学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我国消费的铁矿石绝大部分依靠进口,
其中澳大利亚是我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世界主要的铁矿石出口国有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加拿大等。
澳大利亚为什么成为我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
为什么澳大利亚成为我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 澳大利亚铁矿石储量居全球首位,品质优,埋藏浅,开采成本低。在世界主要铁矿石出口国中,澳大利亚距离我国最近,开采后的铁矿石可以直接装船运至我国,运输成本低。
08
活动
依据澳大利亚商贸的特点
1、说说澳大利亚对外经济联系的特点。
2、说出澳大利亚进出口商品的结构特点
练一练:
1、澳大利亚煤炭出口中国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埋藏浅,容易开采
储量大,品质优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海运便利
工业落后,煤炭没有市场
2、开展绵羊一小麦混合经营,可()
①降低农业生产灵活性
②改善当地牧草品质
③提高土地利用率
④合理有效安排农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王欣睿
课题 澳大利亚 —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澳大利亚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资源等)。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如农牧业、矿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认识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初步形成人地协调观。
教材分析 本节是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的典型案例,通过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和矿业发展,帮助学生掌握"区域产业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分析方法。内容结构上来看: 1、"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2、"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探讨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及矿业对经济的贡献。 3、人地关系:结合澳大利亚环境保护措施(如草场轮牧、矿区修复),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世界气候类型、地形对农业的影响等基础知识,但对区域产业布局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弱。七年级学生对动物(如袋鼠、绵羊)、矿产(如铁矿)等具象内容兴趣浓厚,但需通过案例和地图提升空间思维能力。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关系,以及矿产出口对经济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 能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农牧带、主要矿产分布及主要城市的位置。2.综合思维 分析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如何影响澳大利亚农牧业和矿业的分布与发展。 3.地理实践力 举例说明澳大利亚在资源开发中保护环境的措施,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人地协调观 设计简易图表对比澳大利亚农牧业与矿业的经济贡献。
教学重点 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特点及"矿车上的国家"的含义(如铁矿的出口地位)。
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带(东南部)与降水、地形空间分布的关联性分析。矿业经济对澳大利亚国际地位的影响。
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2.问题探究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 4.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课前准备,备课策略,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和准备教具。教材分析,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参考课程标准与辅助资料。 明确学习目标带有目的来学习。 加强教学的理论基础,引导教学目标。
环节二 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 注重师生互动与小组合作。知识传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师生互动,小组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的技能培养。
环节三 学生自学与探究,自主学习活动,设计自主探究的活动指南,指导学生记录和反思。多样化学习,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问与知识分享。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环节四 课后巩固与反馈,课后作业与练习,作业布置及反馈的重要性,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反馈与调整,分析学习效果和教学策略,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推动改进 学生反思与记录;小组成果展示。 学习成果的形成性评估,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改进。
总结评价 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了地形、气候对养羊业的影响,并结合矿产分布图归纳了资源与经济的联系。部分同学还能联系中国西部开发案例进行对比思考,体现了地理思维的迁移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澳大利亚经济特点时,要同时关注其自然环境与人文因素的共同作用,比如技术、政策等。 分组阅读澳大利亚地形图、气候图,完成表格:| 地形(平原、草原) | 提供广阔牧场 | | 气候(干旱、降水) | 需灌溉/耐旱品种 | 通过地图分析和表格归纳,培养区域认知能力,理解自然地理对生产活动的基础性影响。
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 用板图标注主要牧羊带分布拓展作业:澳大利亚是否应减少采矿发展旅游业
板书设计 澳大利亚地理位置“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一自然环境一“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1. 形象化教学激发兴趣 通过“骑羊背”和“坐矿车”的比喻,学生能快速抓住澳大利亚的经济核心。结合漫画或图片(如绵羊牧场、巨型铁矿场),学生兴趣浓厚,课堂讨论活跃。这种生动表述比直接讲解数据更易被初中生接受。2. 联系现实案例加深理解 以具体数据(如澳大利亚占全球羊毛出口的25%、铁矿石出口量世界第一)和案例(如必和必拓矿业公司、中国进口依赖)辅助教学,学生能更直观理解澳大利亚资源对全球的影响,同时渗透“经济全球化”概念。3. 地图与多学科融合 结合地理地图分析气候(干旱区适合放牧)、地形(西部铁矿分布),并引入历史因素(如英国殖民带来的畜牧业),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知识关联。二、不足之处1. 对原住民视角的忽视 教学未提及澳大利亚原住民与土地、资源的传统关系(如他们对矿业的抗议)。未来可补充原住民文化中的生态观,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2. 环境议题探讨不足 学生提问“过度放牧是否破坏环境?”时,仅简单带过。3. 数据更新滞后 使用的部分数据未更新至最新年份,可能影响结论准确性。需强调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化(如新能源产业对煤炭需求的冲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