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重点校联考
高二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1~10 每题 2分,11~20 每题 3分,共 50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ADCDC 6~10 CCBDB 11~15 CBDBB 16~20 BDDD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共 50 分,除标明外,每空 1分。)
21.(12分)
(1)扩大培养 前 酸
(2)稀释涂布平板 5.2×108(2分) 小
当两个或者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3)维生素 B1(2分) 3与 5的交界处(2分)
22.(11分)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叶
(2)细胞质(基因) 细胞核(基因)
(3)高 Ca2+-高 pH融合法 再生出细胞壁
同一个杂种融合原生质体 C
(4)(总)DNA M1、M2 1
23.(12分)
(1)血清 定期更换培养液 维持培养液的 pH
(2)脾脏 乙和丙 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3)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能产生抗 cTnI(或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与待测抗原结合,并催化检测底物生成产物(2分)
(5)40~55(2分)
24.(15分)
(1)使 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 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低
(2)β链(2分)
(3)5′(2分) Kpn I GGTACCATGCCAATC(2分)
(4)③(2分)
(5)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2分) 终止子
(6)显微注射法
重点校期中高二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1 页)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重点校联考
高二生物学
出题学校:芦台一中 杨村一中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 1~10每题2分, 11~20每题3分, 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无菌操作是生物实验中重要的基本操作,下列过程不需要严格无菌操作的是
A.传统泡菜的制作 B.酵母菌的纯培养
C.动物细胞的传代培养 D.花药离体培养
2.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果酒、腐乳、泡菜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它们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腐乳和泡菜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均含有细胞核
B.制作腐乳时主要利用了毛霉产生的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单糖
C.泡菜咸而不酸的原因可能是加入食盐过少导致杂菌大量增殖
D.在果酒发酵基础上进行果醋制作,需升高温度、增加通气性
3.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灭活的病毒失去了其抗原结构,但保留感染能力,可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B.植物细胞培养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植物在生长和生存过程中必需的次生代谢物
C.囊胚从透明带中伸展出来的过程称为“孵化”
D.源于自身的iPS细胞移植回患者后,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
4.下表是几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据表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限制酶 HindII AluI BamHI Sau3AI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5'-GTY↓RAC-3' 5'-AG↓CT-3' 5'-G↓GATCC-3' 5'-↓GATC-3'
(注: Y表示C或T, R表示A或G)
A.限制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B.一种限制酶可识别不只一种核苷酸序列
C. AluI切割后的 DNA片段可用T4 DNA 连接酶连接
D.将BamHI和 Sau3AI切割形成的片段连接后,一定能被这两种酶识别并切割
5.在微生物学中使用选择培养基让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过程称为选择培养。在选择培养基中添加一些特殊物质,则可配制成鉴别培养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培养乳酸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分离出的细菌可能不止一种
C.固氮菌能在不加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说明固氮菌为自养型生物
D.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6.下列有关发酵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将乙醇直接转化为醋酸
B.发酵结束后,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获得微生物代谢产物
C.接种环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以达到彻底灭菌
D.啤酒发酵过程中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7.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医药工业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紫草宁的主要原理是细胞增殖
B.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单育1号烟草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
C.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作物脱毒能获得大量抗毒幼苗
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8.下列有关实验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琼脂糖凝胶电泳时,DNA分子越大,迁移速率越快
B.过滤液放入4℃冰箱或加入预冷的酒精都可抑制DNA酶的活性
C.利用酒精初步分离DNA 与蛋白质的原理是DNA溶于酒精
D.提取到的丝状物与二苯胺溶液充分混匀后即可变为蓝色
9.科学家利用食蟹猴的胚胎干细胞诱导形成了类似囊胚的结构 (类囊胚),进一步培育形成食蟹猴个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Ⅰ类似于植物的脱分化过程
B.过程Ⅱ需经过核移植和胚胎移植过程
C.若要形成多个胚胎,则要注意将①均等分割
D.胚胎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中,具有分化为所有组织、器官的潜能
10.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
B.限制酶只能切割双链DNA片段,不能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C.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载体,从生物体内获取后可直接使用
D.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而来,所以也能剪切自身的DNA
11.图示植物原生质体制备、分离和检测的流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步骤①可添加相关酶以去除细胞壁,需严格控制酶解液的浓度等条件
B.原生质体密度介于图中甘露醇和蔗糖溶液密度之间
C.步骤②吸取原生质体放入无菌水中清洗
D.台盼蓝检测后应选择未被染成蓝色的原生质体继续培养
12. PCR技术的每轮循环可以分为变性、复性、延伸三步。引物与其模板链形成的杂合分子的解链温度称为引物的 Tm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CR循环过程控制的温度高低关系为变性>复性>延伸
B.每次循环需要的两种引物数量相同
C.若设计的引物与模板不完全配对,可适当提高复性温度
D.引物的 Tm值越接近,引物之间越容易结合
13.大丽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除具观赏价值外,还具有药用价值。大丽花在栽培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造成品质退化。研究小组尝试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苗,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MS培养基时,应将茎尖的形态学上端朝上,并完全插入到培养基中
B.过程①为脱分化,该过程无需光照,期间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过程②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该过程只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细胞分化
D.若取大丽花不同部位的细胞,则经图示培养获得的植株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
14.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被污染。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图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是一种含氮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接种方法都可用于分离微生物和活菌计数
B.图中操作Ⅰ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接种环至少需要灼烧6次
C.培养基上形成的5个菌落中的细菌都能以该除草剂为氮源
D.操作Ⅲ中透明圈越大的菌落降解该除草剂的能力一定越强
15.关于下图所示模型,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模型,则需对A、B脱分化后再诱导融合
B.若为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模型,则B可能为去核的卵母细胞
C.若为制备单克隆抗体模型,则C→D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D.若为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模型,则A、B细胞都需培养到MII期
16.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菌种的选育,优良菌种可通过诱变育种获得
B.通过发酵获得的单细胞蛋白,常用于生产微生物饲料
C.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农药,作为化学防治的重要手段
D.发酵工程的产品是人们利用微生物的细胞代谢获得的代谢产物
17.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HAT选择培养基可以筛选出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一种杂交瘤细胞只能产一种抗体。科学家通过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两株不同的杂交瘤细胞(A和B)融合形成双杂交瘤细胞AB。双杂交瘤细胞能够悬浮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可以产生双特异性抗体AB。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抗原α和β处理杂交瘤细胞A、B后再诱导二者融合
B.杂交瘤细胞A、B混合并诱导融合后,利用HAT选择培养基筛选出双杂交瘤细胞AB
C.双杂交瘤细胞同时识别α、β抗原后,才能产生双特异性抗体
D.对培养到一定密度的双杂交瘤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时,不需要使用蛋白酶使之分散
18. 目前,精子载体法逐渐成为最具诱惑力的制备转基因动物方法之一。该方法以精子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使精子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卵细胞受精。如图表示利用该方法制备转基因鼠的基本流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过程①获得的精子可以直接和卵细胞发生受精作用
B.为了获得更多的早期胚胎,常用性激素对供体进行处理,从而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
C.过程③至少培养到囊胚才能进行胚胎移植到母鼠子宫
D.为提高精子载体法的转化率,必须将外源基因导入精子的头部才有可能使外源基因进入受精卵
19.通过转 Bt基因技术获得抗虫棉是我国科学家的重大科研成果。下列有关转 Bt基因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重组 Ti质粒导入农杆菌前,用Ca 处理农杆菌可促进转化
B.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是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转录过程
C.可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插入T-DNA中的 Bt基因转移到棉花细胞染色体DNA上
D.若某抗虫棉仅一条染色体上插入一个 Bt基因,则该植株自交后代抗虫个体占1/2
20.若要通过PCR技术检测转基因柳枝稷草中是否含有正确插入的XplA 和XplB基因,应选择的引物组合是
A. 引物1+引物3 B. 引物1+引物2
C. 引物2+引物3 D. 引物3+引物4
第Ⅱ卷(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1.(12分)发酵工程在医药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产黄青霉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霉菌,是生产青霉素的重要工业菌种。工业上生产青霉素的发酵工程流程如图1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接种之前的过程①、②都属于 。在制备该培养基时,除了添加必要的营养成分外,还需要将pH在灭菌 (填“前”或“后”)调至 性。
(2)可采用 法对产黄青霉菌进行分离纯化并计数,在5个平板上各接种稀释倍数为10 的菌液样品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8、50、54、56、52,则每升原菌液样品中细菌数为 个。该方法所统计的细菌数通常会比实际菌落数目偏 (填“大”或“小”), 原因是 。
(3)研究发现,某些青霉菌属于维生素营养缺陷型菌株,失去合成某种维生素的能力,只有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所缺乏的维生素后才能生长。某研究小组筛选出某种维生素营养缺陷型菌株,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菌株的具体类型,他们把15种维生素按照不同组合分为5个小组,用5个滤纸片分别蘸取不同小组的维生素,然后覆于接种后的琼脂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如表:
组别 维生素组合
1 维生素 A 维生素 B 维生素B 维生素 B 维生素B
2 维生素 C 维生素 B 维生素D 维生素 E 烟酰胺
3 叶酸 维生素 B 维生素D 胆碱 泛酸钙
4 对氨基苯甲酸 维生素 B。 维生素E 胆碱 肌醇
5 生物素 维生素 B 烟酰胺 泛酸钙 肌醇
实验结果显示1组和2组滤纸片周围产生生长圈(图2),则该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不能合成的维生素是 。若该菌株为叶酸和生物素的双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则其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位置是 。
22.(11分)甲植物细胞核基因具有耐盐碱效应,乙植物细胞质基因具有高产效应。某研究小组用甲、乙两种植物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相关研究,基本过程包括获取原生质体、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筛选融合细胞、杂种植株再生和鉴定,最终获得高产耐盐碱再生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原生质体时常选择 酶去掉细胞壁,为了便于观察细胞融合的状况,通常用不同颜色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若甲植物原生质体采用幼苗的根为外植体,则乙植物可用幼苗的 为外植体。
(2)在原生质体融合前,需对原生质体进行处理,使甲原生质体的 和乙原生质体的 均失活。
(3)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化学法包括聚乙二醇融合法、 等,原生质体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将融合原生质体悬浮液和液态的琼脂糖混合,在凝固前倒入培养皿,融合原生质体分散固定在平板中,并独立生长、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同一块愈伤组织所有细胞源于 ,下列各项中,得出上述结论的理由不包括 。
A.甲、乙原生质体经处理后失活,无法正常生长、分裂
B.同种融合的原生质体因甲或乙原生质体失活而不能生长、分裂
C.培养基含有抑制物质,只有杂种细胞才能正常生长、分裂
D.杂种细胞由于结构和功能完整可以生长、分裂
(4)用PCR技术鉴定再生植株。已知甲植物细胞核具有特异性DNA序列a,乙植物细胞质具有特异性DNA序列b;M 、M 为序列a的特异性引物,N 、N 为序列b的特异性引物。完善实验思路:
I.提取纯化再生植株的 ,作为PCR扩增的模板。
Ⅱ.将步骤Ⅰ的提取物加入PCR反应体系,选择 为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a;用同样的方法扩增序列b。
Ⅲ.得到的2个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若每个PCR扩增产物在凝胶中均出现了预期的 个条带,则可初步确定再生植株来自于杂种细胞。
23.(12分)肌钙蛋白I(cTnI)是人体心肌细胞中的肌钙蛋白的一种亚基,其在血液中含量上升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为制备抗cTnI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完成了以下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细胞培养时,培养基除了添加葡萄糖、氨基酸等必要的营养成分外,往往还需加入一定量的 ,以满足动物细胞培养的营养需要。可采用 的方法防止有害代谢物的积累。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 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 的作用是 。
(2)每隔2周用cTnI作为抗原注射小鼠1次,3 次注射后的第3天,取 内部分组织制成细胞悬液与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需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甲、乙、丙中,只含杂交瘤细胞的是 ,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 。
(3)过程②表示将乙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进行抗体阳性检测,之后稀释、培养、再检测,并多次重复上述操作,检测原理是 ,其目的是筛选获得 。
(4)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是医学上常用的定量检测抗原的方法,具体原理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均能与抗原结合,这是由于不同抗体能与同一抗原表面的不同部位结合。该检测方法中,酶标抗体的作用是 ,可通过测定产物量来判断待测抗原量。
(5)为鉴定单克隆抗体识别抗原的具体区域,可将抗原(cTnI)进行逐步截短,分别与纯化的单克隆抗体反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表示有反应, “-”表示无反应, “aa”表示氨基酸)。
结果证明该单克隆抗体识别抗原 (cTnI蛋白)的区域大概为 (填“40~50”、 “40~55”或“40~60”) 位氨基酸。
24.(15分)乳糖不耐受是机体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科学家将大肠杆菌中获得的乳糖酶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导入奶牛基因组中,获得的转基因牛分泌的乳汁中乳糖含量大大降低,用到的质粒和目的基因的部分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Hind III
)
(1)用PCR技术从大肠杆菌基因组DNA中扩增乳糖酶基因时,引物的作用是 ,所用的引物越短,引物特异性就越 (填“高”或“低”)。
(2)图2中乳糖酶基因以 (填“a链”或“β链”)为模板进行转录。
(3)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为保证乳糖酶基因的正确复制以及与图1质粒的正确连接,在设计PCR 引物时,应在与β链结合的引物的 (填“3'”或“5'”)端添加 (填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根据图2及表格信息,写出该引物的部分序列: (写出15个碱基即可)。
(4)构建重组质粒需要使用DNA连接酶,下列属于该酶催化底物的是 。
(5)在基因表达载体中,为了使乳糖酶基因在牛体内成功表达,应将目的基因介于 (填“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或“大肠杆菌乳糖酶基因的启动子”)和 之间。
(6)为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转基因牛,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 法将乳糖酶基因导入牛的受精卵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