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生物学预热模拟卷 【西藏专用】(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中考生物学预热模拟卷 【西藏专用】(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届中考生物学预热模拟卷 【西藏专用】
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题序 一 二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下列做法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利的是( )
A.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 B.发展生态农业
C.过度放牧,围湖造田 D.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下列关于莲这一植物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莲叶的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上皮组织
B.“藕断丝连”中的“丝”属于输导组织
C.我们食用的莲子和莲藕都是莲的生殖器官
D.莲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3.中医古籍《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五谷”作为主食,是因为其富含的淀粉是重要的供能物质
B.“五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可有效预防坏血病
C.“五畜”中含有的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
D.“五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下列关于运动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推门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B.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C.只要运动系统完好,运动就能正常进行
D.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5.大熊猫是我国国宝,常年以竹子为食,如图甲、乙分别为大熊猫与竹子的细胞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熊猫和竹子的细胞内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⑦叶绿体
B.竹子的叶片和茎呈现绿色是因为⑤液泡中储存着叶绿素
C.④存在于大熊猫和竹子的所有活细胞中
D.在观察大熊猫的细胞时,不染色也可以观察到细胞核
6.图为生活在某区域的几种灵长类动物的进化历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与长臂猿的亲缘关系最近 B.大猩猩的形态结构比长臂猿复杂
C.灵长类动物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D.人类位于灵长类动物进化的最高等级
7.如图①②是蝗虫发育过程的不同时期。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成虫,②表示若虫
B.①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C.据图可知,蝗虫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
D.①②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完全相同
8.植物繁殖后代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下列现象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白菜开花结果 B.落地生根的叶长成新植株
C.土豆块茎繁殖 D.扦插柳树枝条长成新植株
9.屠呦呦因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奖。在分类学上,青蒿和向日葵同科不同属,青蒿和棉花同纲不同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与棉花的亲缘关系比与向日葵的近
B.向日葵与棉花之间没有共同特征
C.以上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
D.青蒿与向日葵的共同特征比与棉花的多
10.如图是常见的微生物的形态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的主要区别是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丙是青霉的结构图,它能够用来生产抗生素
C.丁属于大型真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甲进行分裂生殖、乙、丙、丁可进行孢子生殖
11.下图示显微镜下人血涂片的视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是白细胞,当数量超过正常值,身体可能有炎症
B.①的数量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可能患贫血病
C.成熟的①没有细胞核,能够运输氧气
D.数量最多的是③,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
12.消防演练能提升我们对突发灾害的自救和防护能力,下图表示消防演练中身体的部分反应。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X可表示耳蜗
B.肌肉和内分泌腺都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C.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
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3.(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柴油,提炼自石油,普遍用于拖拉机、卡车、船舶等生产和交通工具。在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燃烧石油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仍然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生物柴油备受人们的关注。
目前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油菜、棉等植物的种子,但这些远不能满足人们当前所需,因此人们将眼光投向了小球藻、硅藻等微小的藻类(常简称为微藻).微藻能累积油脂,含油量可占干重的20%~30%o微藻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能抵消燃料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微藻能吸收利用废水中的氮、磷等元素,从而净化水体。因此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可以一举多得。
目前,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生产的阶段。由于微藻在生产生物柴油方面具有许多优势,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用微藻来生产生物柴油将大有可为。
(1)与水杉相比,大豆、油菜、棉的种子外有______的包被,这些植物的种子也常用来制取食用油,种子是由______发育来的。
(2)微藻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后的残余藻体可以用来生产有机肥,有机肥主要能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要的______。
(3)微藻能帮助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从而维持生物圈的______平衡。
(4)目前燃烧石油燃料所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结合以上材料,你能提出什么建议?______。
14.(5分)遗传病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了解遗传病发病规律,能规避风险,提高生活质量。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人类遗传病,由一对基因(A、a)控制。基因组成为Aa的个体性状表现正常,但不能剧烈运动。在氧气充足和缺氧条件下,观察不同基因组成个体的红细胞形态如下表所示。
氧气条件 基因组成 AA Aa aa
氧气充足 圆饼状 圆饼状 圆饼状
缺氧 圆饼状 部分圆饼状,部分镰刀状 镰刀状
回答下列问题。
(1)贫血往往与红细胞异常有关。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________。
(2)在不同的氧气条件下,基因组成为aa个体的红细胞形态不同。这说明红细胞形态是由基因组成和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一对性状表现正常的夫妇生过患镰状细胞贫血的女儿,可推断镰状细胞贫血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这对夫妇又生了一个性状表现正常的男孩,该男孩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为________。
(4)利用显微镜判断(3)题中男孩的基因组成。简要写出可行的实验思路:________。
15.(4分)为探究“叶在植物蒸腾作用中的作用”研究者设计了A、B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判断依据是B装置中塑料袋内壁上的[__________]。
(2)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B组①处应滴加等量的[__________](填“油滴”或“清水”)。
(3)每年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国家倡导每个公民积极参加义务植树,为神州大地添新绿。下列关于移栽植物的做法中,没有利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B.选择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
C.给移栽的植物及时松土增加土壤空气含量
D.移栽前剪掉部分枝叶,避免体内水分散失过多
16.(5分)流感的防治过程中,公众往往容易忽视其潜在的严重危害。冬季和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图1为甲型流感病毒结构示意图,图2为某同学制作的一份“传染病校园宣传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甲型流感病毒没有____________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身____________(填“①”或“②”)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进行自我复制。
(2)图2中,甲流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注射的甲型流感疫苗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____________,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注射疫苗属于____________。
(3)甲型流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甲型流感,请举出两种方法:____________。
17.(7分)某人因侧腹部疼痛就医,遵医嘱憋尿进行超声检查,发现肾脏中有结石。下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及部分内部结构纵切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结构。

回答下列问题。
(1)健康人的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后,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________作用形成原尿。原尿中大部分水、全部________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随血液通过肾静脉汇入________,流回心脏的右心房;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
(2)当膀胱中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位于膀胱壁内的________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装满尿液”的信息沿______传到脊髓中的排尿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需要憋尿时,大脑下达“指令”,尿道括约肌收缩,控制排尿,这属于__________反射。
(3)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结石变小,随尿液经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运输到膀胱中暂时储存,后经尿道排出体外。为了防止肾结石复发,医生给该患者的建议是,多喝水、适当运动、不憋尿。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通过法律的手段约束人们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以及生物本身,减少非法捕猎、砍伐等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所以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A正确。
B.发展生态农业,能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为众多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B正确。
C.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使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围湖造田会使湖泊面积缩小,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许多依赖湿地生存的生物失去栖息地,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所以该做法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利,C错误。
D.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森林覆盖率,为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保护环境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故选C。
2.答案:B
解析:A.莲叶的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而上皮组织是动物体的组织,A错误。
B.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藕断丝连”中的“丝”属于输导组织,能运输营养物质,B正确。
C.我们食用的莲子是莲(荷花)的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我们食用的莲藕是莲(荷花)的茎,属于营养器官,C错误。
D.莲属于植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析:A.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走路、学习、呼吸等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是由糖类提供的,“五谷”中的淀粉属于糖类,所以“五谷”作为主食,是因为其富含的淀粉是重要的供能物质,A正确。
B.维生素C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病(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所以,“五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可有效预防坏血病,B正确。
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所以,“五畜”中含有的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C正确。
D.膳食纤维是纤维素的一种,人体内没有能够使纤维素水解的酶,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吸收,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D。
4.答案:A
解析: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推门相当于伸肘动作,此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A正确。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三部分组成,B错误。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运动系统完好,没有神经系统的调节及其他系统的配合,运动也不能正常进行,C错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D错误。
5.答案:C
解析:
A 大熊猫和竹子的细胞内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④线粒体,A错误
B 竹子的叶片和茎呈现绿色是因为竹子的叶片和茎中含有⑦叶绿体,⑦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B错误
C ④线粒体存在于大熊猫和竹子的所有活细胞中,C正确
D 在观察大熊猫的细胞时,不染色很难看到细胞核,D错误
6.答案:A
解析:A.据进化历程图可见:人类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A错误;
B.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据进化历程图可见:大猩猩的形态结构比长臂猿复杂,B正确;
C.据进化历程图可见:图中的灵长类动物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C正确;
D.生物进化遵循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据进化历程图可见:人类位于灵长类动物进化的最高等级,D正确。
故选:A。
7.答案:C
解析:A.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图中①表示若虫,②表示成虫,A错误。
B.蝗虫的幼虫期发育时间较短,食量较小,不能飞行,活动范围小;而成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具有翅能飞行,活动范围大,因此蝗虫主要危害禾本科农作物其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②成虫时期,B错误。
C.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①若虫、②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C正确。
D.蝗虫①若虫和②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非常相似,并不是完全相同,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D错误。
故选C。
8.答案:A
解析: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白菜开花结果经历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落地生根的叶长成新植株、土豆块茎繁殖和扦插柳树枝条长成新植株,都是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直接发育成一个新个体,没有经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均属于无性生殖,故选A。
9.答案:D
解析: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青蒿和向日葵同科不同属,青蒿和棉花同纲不同科,说明青蒿与棉花的亲缘关系比与向日葵的远,所以青蒿与向日葵的共同特征比与棉花的多,A错误,D正确。向日葵与棉花的亲缘关系较远,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较少,但不是没有共同特征,B错误。题述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属,C错误。
10.答案:C
解析:A.结合分析,甲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乙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有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
B.图丙,其直立菌丝顶端的孢子呈放射状排列,故表示青霉,青霉能在医药生产中用来生产抗生素,B正确。
C.图丁,蘑菇,大型真菌,其细胞结构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需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C错误。
D.图甲表示细菌,其通过分裂来产生后代,环境适宜时,每20~30分钟分裂一次;乙酵母菌、丙青霉、丁蘑菇,都属于真菌,主要靠孢子繁殖,D正确。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白细胞在血液中呈球形,有细胞核;白细胞能够做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因此,②是白细胞,当数量超过正常值,身体可能有炎症,A正确。
B.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呈双面微凹的圆盘状,无细胞核;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称为贫血。因此,①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可能患贫血病,B正确。
C.成熟的①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因此红细胞能够运输氧气,C正确。
D.数量最多的是①红细胞;③是血小板,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时,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还会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受损血管处血液的凝固;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堵塞伤口而止血;可见,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D错误。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A.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X表示耳蜗,A正确。
B.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结合题图可知,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除了肌肉外,还有内分泌腺,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若传出神经①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C错误。
D.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据图可见: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13.答案:(1)果皮;胚珠
(2)无机盐
(3)碳氧
(4)用微藻来生产生物柴油,节能减排,减少使用石油燃料等(合理即可)
解析:(1)大豆、油菜、棉属于被子植物,水杉属于裸子植物,所以,与水杉相比,大豆、油菜、棉的种子外有果皮的包被。一朵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子房继续发育为果实,其中,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2)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有机肥主要能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
(3)微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能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4)目前燃烧石油燃料所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结合材料,能提出的建议有用微藻来生产生物柴油,节能减排,减少使用石油燃料等。
14.答案:(1)运输氧气
(2)环境
(3)隐性;2/3
(4)让该男孩在不影响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在缺氧条件下生活一段时间,然后观察其红细胞形态来判断其基因型。如果红细胞形态全部为圆饼状,则该男孩的基因型为AA;如果红细胞形态既有圆饼状又有镰刀状,则该男孩的基因型为Aa。
解析:(1)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结合为氧合血红蛋白);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2)在不同的氧气条件下,基因组成为aa个体的红细胞形态不同。这说明红细胞形态是由基因组成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一对性状表现正常的夫妇生过患镰状细胞贫血的女儿,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因此镰状细胞贫血为隐性性状,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由遗传图可知,这对夫妇又生了一个性状表现正常的男孩,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2/3。
(4)在缺氧的条件下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①都是圆饼状,证明基因组成是AA;②部分圆饼状,部分镰刀状,证明基因组成是Aa。
15.答案:(1)叶;水珠较多
(2)油滴
(3)C
解析:(1)该实验中,A装置里的是去叶枝条,B装置里的是带叶枝条,一段时间后B透明塑料袋里出现了较多的水珠,而A装置里几乎没有,可以得出实验结论: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该实验中的变量为去叶枝条和带叶枝条,其它变量为无关变量,应保证相同且适宜,所以B组①处应滴加等量的油滴。
(3)A.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成活,A不符合题意。
B.选择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成活,B不符合题意。
C.给移栽的植物及时松土增加土壤空气含量,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C符合题意。
D.移栽前剪掉部分枝叶,避免体内水分散失过多,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成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1)细胞;②
(2)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3)预防甲型流感(甲流)可以采取疫苗接种、个人卫生管理(或增强免疫力等多方面措施)
解析:(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图1所示为甲型流感病毒,其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会变成病毒颗粒。
甲型流感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后,就会利用活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依靠自身②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的“指挥”制造出新的病毒,这种繁殖方式称为自我复制。
(2)图2中,甲流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们可以通过注射甲型流感疫苗进行预防,注射的疫苗能够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一种特殊蛋白质),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人体注射甲型流感疫苗后能够产生抗体,产生的抗体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可以抵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侵染,因此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甲型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时刻刻预防甲型流感,方法有:可以采取疫苗接种、个人卫生管理、外出戴口罩、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聚集、积极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等。
17.答案:(1)滤过或过滤;葡萄糖;下腔静脉
(2)感受器;传入神经;条件或复杂
(3)①
解析:(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中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随血液通过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流回心脏的右心房;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
(2)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当膀胱中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位于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装满尿液”的信息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中的排尿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需要憋尿时,大脑下达“指令”,尿道括约肌收缩,控制排尿,这人后天形成,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属于复杂反射。
(3)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结石变小,随尿液经①输尿管运输到膀胱中暂时储存,后经尿道排出体外。为了防止肾结石复发,医生给该患者的建议是,多喝水、适当运动、不憋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