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1919年,帝国主义的阴霾卷土重来。1919年第三次英阿战争中的阿富汗军队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1919年埃及华夫脱党领导反英运动1919年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亚非拉国家长期遭受侵略,基本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主改革迟缓,国内的独裁统治仍然存在双重使命下民族解放洪流此起彼伏民族运动追求独立解放民主运动追求政治民主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6课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知识体系构建思考:选取以下的关键词,结合本课所学知识,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它们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原因串联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殖民地内部不合理的殖民体系世界性经济危机一战十月革命殖民地内部殖民体系经济危机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一战削弱帝国主义势力。十月革命改变世界格局,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亚非拉各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民族意识觉醒。不合理不公平的殖民体系,必然引起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1929-1933经济大危机期间,宗主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转嫁危机,加剧了民族矛盾任务探究一: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背景任务探究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概况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领导力量 斗争方式 成果 目的亚洲 中国印尼印度非洲 埃及摩洛哥埃塞俄比亚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墨西哥任务探究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概况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领导力量 斗争方式 成果 目的亚洲 中国 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 国共两党 武装斗争 收回汉口等租借 反帝反封建印尼 印共反荷大起义 苏加诺“不合作” 印尼共产党 印尼民族党 武装起义 不合作 得到世界同情 争取民族独立印度 1920-1942非暴力不合作 甘地、印度国大党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英国被迫部分让步 争取民族独立非洲 埃及 华夫脱党运动 华夫脱党 和平手段、街垒战 英国承认埃及主权 争取民族独立摩洛哥 里夫人民民族起义 部落酋长 武装起义 建立共和国,扼杀 争取民族独立埃塞俄比亚 抗意战争 人民 游击战争 恢复民族独立 争取民族独立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 反美游击战 游击队 武装斗争 迫使美军撤出 反帝民主革命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 国民革命党 民主改革 走上现代化道路 资产阶级民主改革范围广方式多样,武装斗争为主领导多元且层次高影响深远,不平衡性参与者具有广泛性运动具有持续性斗争目标明确性壹亚洲斗争,曲折向前——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 阿姆利则惨案(绘画作品)1919年3月,英印当局实行《罗拉特法》,规定“对煽动叛乱嫌疑犯可以不加审判即予监禁”。国大党根据甘地的建议,发动了“总罢业”(罢工、罢课、罢市、停止办公)的非暴力抵抗运动。4月13日,约2万名群众在阿姆利则集会示威,英军向群众开枪镇压,制造了379人被打死、1200多人受伤的惨案。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激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2.表现中国:中共成立; 国共第一次合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中共继续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印尼共产党人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度人民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发起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英、法占领的斗争阿富汗人民的抗英斗争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2.表现领导者 起义方式 起义结果第一阶段 印尼共产党 武装起义 被残酷镇压,转入地下第二阶段 印尼民族党(资产阶级政党) 不合作政策 被残酷镇压,坚持斗争印度尼西亚反荷大起义苏加诺民族党领袖和平比武力更好。这是一个原则……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则,如果对方使用武力,我们也有权使用武力。——苏加诺苏加诺领导印尼民族党展开民族独立运动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2.表现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愚见认为,与邪恶不合作正如与善良合作一样,都是一种责任。……我尽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予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甘地在法庭上的书面声明》(1922年3月18日)如果可能,在英帝国内自治;如有必要,就脱离英帝国独立。——甘地19201922第一阶段手纺车运动19301934第二阶段食盐进军第三阶段退出印度19401942白衣帽一时成为民族服装引发各地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部分要求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被捕,运动陷入低谷贰非洲斗争,意识觉醒——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国家/地区 领导者 斗争方式 结果埃及 扎格鲁尔 (华夫脱党) 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街垒战 ①独立,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②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③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④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摩洛哥里夫地区 克里姆 (酋长) 武装斗争 独立,1923年,建立里夫共和国,后被殖民军扼杀埃塞俄比亚 赛拉西一世(皇帝) 游击战争 击败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军,1941年恢复国家独立反侵略斗争与局部反法西斯斗争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爱国民族主义运动特点:发展程度较低且不平衡,北非东非进程较快;以民族独立为主要诉求,目标相对单一;领导阶级多样,斗争形势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群众基础广泛,持续时间长根本原因:非洲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埃及华夫脱抗英运动背景领导者斗争 方式成果一战期间英国为拉拢埃及参战四次许诺战后给予埃及独立,战后却拒绝履行诺言。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①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保留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②建立君主立宪国家;颁布第一步宪法1922年埃及宣布成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次年颁布宪法。宪法规定:允许英军驻在埃及,聘请英国人为埃及政府财政及司法顾问,英国因条约和习惯而得到的利益仍予保留。1928年,在英国的操纵下,埃及国王宣布宪法失效。从此埃及人民开展护宪运动。1936年,华夫脱党人组成新内阁,护宪运动取得初步胜利。1937年,埃及国王拒绝新宪法草案,迫使新内阁下台。1938年的议会选举中,华夫脱党遭遇失败,从此失势。不完全的独立护宪运动失败扎格鲁尔(1857——1927年),埃及独立运动领袖,华夫脱党创始人,埃及独立后,被称为“现代埃及之父”资产阶级领导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摩洛哥里夫人民起义1912年,法国和西班牙政府迫使摩洛哥苏丹签订不平等条约,将4/5的国土分割为两国的“保护区”。1920年西班牙殖民军进犯里夫地区。领导者酋长克里姆斗争方式武装起义斗争成果1923年建立里夫共和国最终结局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克里姆(1882~1963年) 摩洛哥伊斯兰教法学家、政治家,里夫起义领袖。性质爱国民族主义运动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墨索里尼知道,侵占埃塞俄比亚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就可以控制英法从红海通向印度洋的航路,打击它们和亚洲殖民地的联系,有利于对英法两国的竞争。——罗洪彰《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3)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击败意大利侵略军,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意军,1941年恢复了独立。(1)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一度得逞;(2)193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尔比亚;性质:既是反法西斯斗争,又是民族独立运动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叁拉美斗争,群星闪耀——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思考:拉美地区为什么独立100多年后仍在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保留并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2)国内:①政治上: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主义盛行;②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经济结构单一;(1)历史:西葡殖民烙印;(3)国外:①遭到欧美帝国主义侵略;②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墨西哥:卡德纳斯民主改革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智利: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阿根廷:共产党领导的罢工反对外国资本左派力量团结社会各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高举“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①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 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②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尼加拉瓜抗美斗争1926年时 间领导人战 旗结 果意 义桑地诺“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桑地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1933年美军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被刺杀。鼓舞了全拉美人民的反美斗志。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政治 改组国民革命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经济 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文化 发展教育,限制教会,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卡德纳斯1934—1940任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在30年代所进行的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由于他全面而深入地实行了1917年宪法,因而理应被认为是墨西哥护宪运动的最辉煌的阶段。就其改革的深度和民主性而言,为同时代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史上所仅有。——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编》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改革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越南反抗法国殖民统治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反英法占领斗争摩洛哥里夫人民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埃及华夫脱运动印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民族大起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与一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地区的普遍性领导的层次性阶层的广泛性目标的明确性时间的持续性发展的不平衡影响的深远性( “民族自决” )( 加速殖民体系崩溃 )( 各种性质的政党)手段的多样性任务探究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概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西方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奠定了基础,为民族独立国家现代化浪潮的兴起开启了先机,在世界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本课总结: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一、运动高涨之因由——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背景二、风起云涌的抗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表现三、民族自决的光芒——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特点及影响亚非拉共同的苦难经历【外因】亚非拉相似的时代机遇【内因】1.亚洲:印度尼西亚、印度2.非洲:埃及、摩洛哥、埃塞俄比亚3.拉丁美洲:尼加拉瓜、墨西哥特点:广泛、多样、明确、不平衡、持续、递进等特性。影响:积极/消极→道阻且长。双重使命推动“解放洪流”星哥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