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年度下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
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 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等,骨髓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B. 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
C. 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每一种抗体只能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 人体的三道防线共同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
2下列关于“病从口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长期饮食过咸或过淡均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B. 病原体可能通过消化道溃疡部位进入人体内环境
C. 食用某些食物引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缺陷症
D. 过期食品导致腹泻可能是由于微生物产生有害物质
3.乙型肝炎病毒容易引起乙型肝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提高抵抗力的良好方法,通常乙型肝炎疫苗总共需要接种三针且需要间隔接种。第一针和第二针需要间隔一个月,半年后再注射第三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疫苗作为抗体可以提高机体对某病原体的免疫力
B.接种后体内可检测到乙型肝炎病毒抗体,表明该个体一定不会患乙型肝炎
C.多次接种该疫苗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体内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
D.若两次接种间隔时间过短,则上一次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可能会将疫苗当作抗原进行攻击
4.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斥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为“免疫赦免区”。科学家认为,免疫赦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它能启动程序让免疫细胞“自杀”,从而使免疫细胞不能产生抗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移植心脏难以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是供体与受体组织相容性抗原有差异
B.角膜移植不需要考虑供体与受体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程度
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是使胚胎能够正常发育的条件之一
D.可以利用药物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敏感,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赦免”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常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5.霍乱是因感染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往往上吐下泻,甚至死亡。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改变大米的蛋白质构成,使其携带一种叫“霍乱毒素B”的物质,该物质经提纯注射人体后,能刺激人体发生免疫反应,有效预防霍乱弧菌的感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霍乱毒素B”能与侵入人体的霍乱弧菌结合,使其丧失致病能力
B.食用携带“霍乱毒素B”的米饭即可获得预防霍乱弧菌感染的能力
C.“霍乱毒素B”进入人体后可激活浆细胞,使其合成并分泌抗体
D.接种“霍乱毒素B”的人感染霍乱弧菌会引起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6.高温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部分作用机理如图。图中 PIF4为一种与光敏色素互作的因子; PIN3(一种 IAA转运蛋白)是否磷酸化会影响其在细胞膜上的分布位置;SAUR19-24是一类生长素应答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温可以解除光敏色素B对PIF4 的抑制,促进 IAA 合成
B. 高温导致PIN3 去磷酸化进而促进 IAA在叶柄中的合成
C. IAA可作为信息分子促进 SAUR19-24在下胚轴中的表达
D.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由温度、IAA、基因表达等共同完成
7.春天,种子发出的嫩芽能够以柔克刚破土而出,让不少人惊叹生命的力量。研究发现,嫩芽顶端的弯钩是其成功出土的关键所在。某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关于植物顶端弯钩形成机制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植物嫩芽顶端弯钩的发育形成机制与生长素浓度有关(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物在萌发过程中,整个嫩芽中的生长素仅来源于芽的顶端
B.可推测弯钩内侧生长素浓度低于外侧且内侧浓度越低角度越小
C.该植物萌发过程中弯钩内外侧生长素浓度不均匀与单侧光照射有关
D.该植物萌发过程中弯钩的形成与植物产生顶端优势的原理相同
8. 6-苄基腺嘌呤(6-B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某小组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BA对三种油茶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未添加6-BA时,三种油茶的花粉萌发率相同
B. 6-BA诱导三种油茶花粉萌发的最佳浓度相同
C. 不同浓度的6-BA对三种油茶花粉的萌发均起促进作用
D. 与对照组相比,最佳诱导浓度下花粉萌发率增加倍数最大的是油茶A
9.细胞悬浮培养是将游离的单细胞或细胞团分散在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可获得大量一致性较高的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悬浮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
B.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适中
C.动物细胞悬浮培养时,细胞会因接触抑制而分裂受阻
D.离心法收集悬浮培养细胞时,不需用酶解法分散成单个细胞
10.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其他类型的细胞。科学家通过体外诱导小鼠的成纤维细胞,获得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它们的分化潜能是有差别的
B.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以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得
C.可以直接将特定蛋白导入已分化的T细胞中获得iPS细胞
D.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前景优于iPS细胞
11.红豆杉是濒危植物,其树皮产生的紫杉醇对癌症有一定的疗效。下图是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流程图,图中②为愈伤组织,通过B过程可最终产生新的植株。通过C过程可产生大量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和B过程所用的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及成分均相同
B.②是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既能分裂又能分化
C.培养过程中所用的培养基,需添加动物血清等成分
D.获得④⑤的过程,均利用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
12甲植物细胞的核基因具有耐盐碱效应,乙植物细胞的质基因具有高产效应。某研究小组用甲、乙两种植物(均为二倍体)进行体细胞杂交相关研究,最终获得了高产、耐盐碱再生植株,其基本操作流程如图。为获得目的植株,下列相关操作不合理的是( )
A.将纤维素酶处理获得的原生质体置于与细胞液等渗的培养液中培养
B.原生质体融合前,需分别使甲、乙原生质体的质基因和核基因失活
C.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后,需添加特定化合物才能筛选出杂种细胞
D.杂种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形成可育二倍体,还需在个体水平做鉴定
13.体外细胞共培养技术是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共同培养在同一环境中,能模拟体内生成的微环境,便于更好地观察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培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的培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时,培养箱应该保持纯氧的环境以保证细胞呼吸对氧气的需要
B.动物细胞培养前需将动物组织块机械处理并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
C.培养动物细胞的培养液需要定期更换,以便清除代谢废物
D.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往往具有贴附生长和接触抑制等特点
14.科学家在研究基因定位时,将人的缺乏次黄嘌呤一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突变细胞株(HGPRT)和小鼠的缺乏胸苷激酶的突变细胞株(TK)进行融合,然后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发现长期在选择培养基中存活的融合细胞中都含有人的第17号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与人和小鼠细胞相比,融合细胞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
B.研究方法中选择培养基适合人-鼠杂合(融合)细胞生长
C.融合细胞一定表现出人们期望的性状
D.通过该研究可发现人的某一特定基因与特定染色体的对应关系
15海南龙血树具有药用和观赏价值,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产生愈伤组织,进而获得该种植株。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将骨髓瘤细胞和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进而制备单克隆抗体。下列有关这两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的原理均是细胞的全能性
B.使用的培养基均需添加葡萄糖和血清
C.培养时的温度和pH均相同
D.产生的愈伤组织细胞或杂交瘤细胞均具有增殖能力
16.双抗体夹心法是常用的检测抗原含量的方法,流程如图所示。其中固相抗体是由固相载体连接后的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方法与只使用单克隆抗体相比,能增加可识别抗原的种类
B.酶标抗体作用是与待测抗原结合并催化其分解
C.固相抗体的使用数量应多于待测抗原的数量
D.若酶标抗体的使用量偏少会导致测量结果偏高
17肉苁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自然条件下的产量较低,其次生代谢产物苯乙醇苷(PeGs)是主要活性成分。研究人员以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进一步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在不同的初始接种浓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对悬浮培养液的PeGs进行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培养的目的主要是获得植物生长和生存所必需
的次生代谢产物
B.若工厂化大量生产PeGs细胞悬浮培养时就应选择接种细胞的浓度为3.2g·L-1
C.若需进一步了解细胞生成PeGs的能力,则要检测培养后培养液中的细胞密度
D.植物组织培养时,应对外植体进行灭菌处理以防止培养基及愈伤组织污染
18.类器官指利用成体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组织类似物,在结构和功能上可模拟真实器官。某研究小组用人类结膜细胞培养成了第一个人结膜类器官,具有真正人类结膜功能,如产生眼泪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结膜细胞培养过程中可加入适量抗生素和血清以防止杂菌污染
B.可用胶原蛋白酶处理人类结膜细胞以解除细胞接触抑制的现象
C.人类结膜细胞培养成人结膜类器官的过程中细胞一直是高度分化的
D.成体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在体内可分化形成诱导多能干细胞
19.如图所示,将由2种不同的抗原分别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分子,在体外解偶联后重新偶联可制备双特异性抗体,简称双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双抗可同时与2种抗原结合
B.利用双抗可以将蛋白类药物运送至靶细胞
C.筛选双抗时需使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所使用的2种抗原
D.同时注射2种抗原可刺激B细胞分化为产双抗的浆细胞
20.科学家在培育克隆羊时,分别将乳腺上皮细胞、胚胎成纤维细胞和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形成重组细胞,发育成重组胚胎。这三种不同的供体细胞核移植形成的重组胚胎受孕率(妊娠数/受体母羊数)分别为7.69%、40%和51.85%。根据上述情况,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早期胚胎细胞作为细胞核的供体细胞妊娠成功率最高
B.克隆羊的遗传信息与细胞核的供体细胞完全相同
C.体细胞核移植难度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
D.重组细胞发育与去核卵细胞的细胞质有关
21我国科学家首次在猪体内培育出人源中期肾脏,是世界范围内首次报告人源化功能器官异种体内培育案例。本次研究利用新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与优化的胚胎补偿技术体系相结合,在肾脏缺陷猪模型体内实现了人源化中肾的异种体内培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
B.培养新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时,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
C.若新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于患者,则可避免免疫排斥问题
D.据题可知,在异种动物体内培育人源化功能器官具有可行性
22.Bax蛋白和 Bak蛋白在 T淋巴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特定作用。为探究相关机制,科研人员分别用凋亡诱导试剂a和b处理不同基因型的T淋巴细胞,计算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如图所示。
注: “+”表示有相应的基因;“-”表示无相应的基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淋巴细胞数量异常会影响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B.试剂 a诱导 T淋巴细胞凋亡的效果优于试剂 b
C.试剂a依赖 Bax蛋白和 Bak蛋白诱导 T 淋巴细胞的凋亡
D.Bax蛋白和 Bak蛋白协同参与试剂b诱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
23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畜牧业、医药卫生、拯救濒危动物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的
B.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的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医用蛋白
C.克隆动物与供核动物的遗传性状完全相同,原因是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D.将患者细胞核移植到胚胎干细胞,诱导重组干细胞发育形成的器官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24.下图是新冠病毒抗原(N蛋白)检测试剂盒的原理。试剂盒有两条指示线:反应线(T线)和质控线(C线),胶体金垫中有含有胶体金颗粒的抗体1和抗体4,质控线和反应线的位置分别固定抗体2和抗体3,胶体金颗粒大量聚集后会呈现红色,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N蛋白作为检测标志物的原因是该蛋白在不同新冠病毒株系中高度保守且表达量高
B.抗体1和抗体4均可以和新冠病毒结合,抗体4是可以与抗体3特异性结合的质控抗体
C.抗原检测试剂盒所需要的多种抗体需要较高的纯度,通常使用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制备
D.橙汁未经样本洗脱液处理直接滴加会改变试剂盒的pH,导致抗原抗体非特异性结合而产生“假阳性
2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不相同
B.通过动物细胞融合可以获得杂交细胞
C.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都需要在无菌、无毒条件下进行
D.植物组织培养只能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可以培养克隆动物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0分)
26(12分)酸生长假说的核心观点是植物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质子泵(H+-ATPase)将质子(H+)泵入细胞壁,使细胞壁周围的环境酸化。酸化后的环境激活了细胞壁中的酶,从而导致细胞壁松弛,使细胞能够伸长。为探究生长素激活细胞膜上H+-ATP酶的机制,研究者利用基因敲除技术获得K蛋白基因敲除型(K-)和F蛋白基因敲除型(F-)拟南芥植株,研究下胚轴细胞壁pH和生长速率的关系,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茎尖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______运输,生长素等植物激素作为______,会影响______,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2)K蛋白能______(填“促进”或“抑制”)H+-ATP酶的活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3)依据“酸生长假说”,酸性溶液也能影响植物生长速率。以拟南芥的茎尖为实验对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处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4分)甲型流感主要由H1N1(一种RNA病毒)感染引起,其中的H表示血凝素,N表示神经氨酸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H1N1侵入机体时,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裂、分化并分泌____________作用于B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产生____________。
(2)当H1N1侵入细胞内部时,则需要借助___________识别并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此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____________。
(3)预防甲流可通过注射疫苗的方式。甲流mRNA疫苗作用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该疫苗在细胞内表达出病毒蛋白后,需经过____________水解产生抗原肽,抗原肽与镶嵌在生物膜上的______结合,最终呈递到细胞表面,诱导特异性免疫。与传统灭活病毒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答2点即可)。
28(12分)植物体在干旱、虫害或微生物侵害等胁迫过程中会产生防御物质,这类物质属于次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抗虫、抗病等方面发挥作用,也是药物、香料和色素等的重要来源。次生代谢产物X的研发流程如下:
筛选高产细胞→细胞生长和产物X合成关系的确定→发酵生产X
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高产细胞时,以X含量高的植物品种的器官和组织作为 ,只需经脱分化形成 ,然后通过液体振荡和用一定孔径的筛网进行 获得分散的单细胞。
(2)为进一步提高目标细胞的X含量,,该过程模拟微生物侵害的胁迫需在培养基加入 作为诱导子。
(3)在大规模培养高产细胞前,需了解植物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关系。培养细胞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模型分为3种,如图所示。若X只在细胞生长停止后才能合成,则X的合成符合图
(填“甲”“乙”“丙”),根据该图所示的关系,从培养阶段及其目标角度,提出获得大量X的方法:
29(14分)如图为iPS细胞的获得及用其培育不同种细胞的示意图(c Myc、Klf4、Sox2和Oct3/4等基因与细胞的脱分化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结缔组织含成纤维细胞,请写出将结缔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的主要实验步骤 。在对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时,常用胰蛋白酶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这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为 , (填“能”或“不能”)用胃蛋白酶处理成纤维细胞,原因是 。
(2)在培养iPS细胞的过程中,需要为培养细胞提供无菌、无毒的环境,为达到此目的对培养液采取的具体操作有 (答两点)。②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的 过程。
(3)过程③④为iPS细胞提供的条件不同,分化得到的细胞不同,可知细胞分化是 的结果。
(4)iPS细胞的应用前景优于胚胎干细胞的原因 。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