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东莞市莞初教育集团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东莞市莞初教育集团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资源简介

广东省东莞市莞初教育集团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2025·东莞模拟)以下食品含有较多维生素C的是
A.蔬菜 B.大米 C.食盐 D.豆腐
2.(2025·东莞模拟)《天工开物》中描述造纸的过程如下图,其中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砍竹备料 B.加碱反应 C.捞纸 D.凉晒
3.(2025·东莞模拟)废旧电池应投入的垃圾桶的标志为
A.可回收物 B.厨余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4.(2025·东莞模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作物产量
B.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C.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燃油车
D.分类投放垃圾、回收利用纸板、塑料和金属
5.(2025·东莞模拟)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溶液体积
C.过滤 D.蒸发溶液
6.(2025·东莞模拟)金属镍在制造不锈钢、电容、电池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镍属于非金属元素 B.正二价镍氧化物为NiO
C.镍离子的电子数为28 D.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g
7.(2025·东莞模拟)人体中几种重要体液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血液(7.35~7.45) B.唾液(6.6~7.1)
C.胃液(0.8~1.5) D.胆汁(6.8~7.4)
8.(2025·东莞模拟)用“氧缺位铁酸铜”作催化剂,利用太阳能热化学循环分解可制得,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酸铜分解会生成氧气
B.缺位铁酸铜与水反应产生氢气是置换反应
C.中铜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D.氧缺位铁酸铜变为铁酸铜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9.(2025·东莞模拟)在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史中,不少科学家作出过卓越贡献。其中在近代与他人合译《化学鉴原》,给钠、铝、钙、锌等元素赋予中文名称并沿用至今的科学家是
A.杨振宁 B.闵恩泽 C.徐寿 D.侯德榜
10.(2025·东莞模拟)某“草莓水溶肥”部分说明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肥料属于复合肥
B.“大量元素”全部属于非金属元素
C.“大量”与“微量”区别是肥效元素含量
D.从“使用注意”看,该水溶肥可能有毒性
11.(2025·东莞模拟)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A.向某待测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某待测液与硝酸钡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该待测液一定含
12.(2025·东莞模拟)某工业废水中含有,三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图中的溶解度大于和
B.时,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温到可能变饱和溶液
D.时,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13.(2025·东莞模拟)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太空中已经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下列有关氢氧化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碱,其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蓝
B.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C.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能与单质铁和氧化铁发生反应
14.(2025·东莞模拟)下列“实验目的、操作”与“化学原理和现象”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操作 化学原理或现象
A 提纯混有泥沙的食盐,可溶于水后过滤、把滤液蒸发结晶 食盐溶解在水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 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取样分别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有气泡产生的是硫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碳酸钠
C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可在火焰上灼烧,观察颜色变化 黄金不变色,“假黄金”会变黑
D 配制波尔多液时用木桶或塑料桶,不能用铁桶 因为配制时有热量放出,会使铁桶在空气中氧化
A.A B.B C.C D.D
15.(2025·东莞模拟)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的含量
B.证明燃烧需要
C.验证石墨的导电性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6.(2025·东莞模拟)中国古代冶炼金属铜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水排转动带动风箱向“冶铜炉”鼓风,最后将冶炼出的液态铜浇铸成铜器。
(1)图中利用水从高处流下冲击水排,将势能转化为   能,带动风箱鼓风。
(2)风箱向冶铜炉中鼓“风”的目的是   ,冶铜炉中木炭先燃烧产生热能,并生成气体   (写名称),此气体再与木炭反应生成还原性气体   (写化学式)。
(3)古代冶铜所用的铜矿通常是绿色的孔雀石[CuCO3 Cu(OH)2]或深蓝色的石青石[2CuCO3 Cu(OH)2]等,孔雀石受热分解后,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颜色会变为   色。(2)中的“还原性气体”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2025·东莞模拟)氩气在大气层的含量占0.923%,胜过(0.03%);氩气十分不活泼,既不可燃也不助燃。在飞机制造、造船行业中对特殊金属焊接时,用作保护气,防止焊接件被空气氧化。去年9月我国工信部推广氟化氩光刻机激光产生原理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氩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氩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比氮气高
B.氩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氩气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D.氩气能支持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2)从上述原理图离子符号可以得出:化合物中F元素的化合价为   ,分子发生自发衰变的化学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焊接金属时用氩气作保护气,是为了防止焊接件与   反应(填化学式),此用途利用了氩气的   性质(填“物理”“化学”)。
(4)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等。结合上述原理,两位同学作如下讨论:
a.小明:稀有气体不活泼,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小芳:特殊条件下稀有气体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你认为   (填“小明”“小芳”的意见是错误的,请结合资料简要说明理由   。
18.(2025·东莞模拟)Ⅰ、[的实验室制取]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实验中能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其化学方程式为   。
(3)收集应选用装置   ;证明已集满的操作方法为   ,现象是   。
Ⅱ、[跨学科实践]
我校综合实践小组为研究旗峰公园中植物的碳交换,对旗峰公园一年内每天的气温及光合有效辐射进行测量,结果见“图2”和“图3”。通过测量一年内每天空气中含量,分析所得碳交换的结果见“图4”(碳交换以每月每平方米植物吸收或释放的质量表示,正值为净吸收,负值为净释放)。
(4)由上图推测,影响公园中植物碳交换的因素有   和   。
(5)为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碳交换的影响,从光合作用的反应物看,还需测量的另一因素是一年内每天   的变化。
19.(2025·东莞模拟)为验证民间传说“菠菜中草酸含量高,若菠菜与豆腐(含钙量高)混食,会在体内生成难溶性草酸钙(,白色)并形成结石”,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如下探究:
(1)取菠菜加水捣碎并过滤,用试纸测得滤液   7(选填“>”“<”或“=”)说明草酸显酸性;另取滤液滴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探究草酸钙性质]
[问题]草酸钙受热会不会分解呢?
[实验]他们反复多次捣菠菜汁并加入溶液后过滤、洗涤、干燥获得一定量的草酸钙固体。取少量固体加热,固体减少,有气体产生。
[猜想]从草酸钙化学式推测,作如下猜想:
a.残余固体是; b.气体只含, c.气体只含   ; d.气体是和的混合物。
[探究]
实验 现象 结论
①冷却后取固体加水,静置,取清液向其中吹气。 放出大量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   正确。
②用微型实验(见图)装置加热草酸钙,检验气体产物。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气体中含有   (写化学式)。
由黑色变为红色。 猜想   正确。
(3)[结论]草酸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表明民间传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20.(2025·东莞模拟)利用氢气能将转化为有用的产品,以实现碳捕捉,是全世界解决能源危机和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课题。近年,我国科学家在这些方面的催化剂研究中取得一系列突破。
(1)某团队筛选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较大的活性面积、高电化学稳定性”的“二维电催化剂”。该催化剂作用下的电解水可以实现更高效制氢,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该催化剂有“较大的活性面积”的主要作用是   。
(2)某团队用金属钴研制出“纳米片”。“纳米片”可与反应生成与再反应生成一种高价值工业产品(如图)。
该反应中的作用是   作用;反应过程中   (填“有”“没有”)参与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和   性质没有改变;该成果的现实意义是:
a.用金属钴代替传统的金、铂材料,   ;
b.该高价值工业产品的化学式为   
(3)另某大学制备了基于的纳米片复合电催化剂,该电催化剂作为锌-空气电池的阴极展示出较高的性能,此电池中的锌与氧气、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
21.(2025·东莞模拟)在含镍电镀废液的回收镍工艺中,需要除去铁元素(以Fe2+形式存在)。方法是先将Fe2+氧化为Fe3+,再通过沉淀除去。氧化时发生的反应为H2O2+2FeSO4+H2SO4=Fe2(SO4)3+2H2O,在不同温度、pH时,沉铁过程中Fe3+转化所得产物可能不同,如图所示。
(1)H2O2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现有一定量的某废液,其中含有的FeSO4被过氧化氢溶液完全氧化,为了得到溶质的质量为20g的Fe2(SO4)3溶液,计算需要一定量废液中含有FeSO4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沉铁过程中,在160℃、pH=7时,Fe3+转化为   (填化学式)。若调节温度为30℃,pH=6,则可得到最终的含铁固体质量为   g(假设没有损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A、蔬菜富含维生素 C,比如青椒、菠菜等蔬菜中维生素 C 含量较为丰富,符合题意;
B、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维生素 C 含量极少,不符合题意;
C、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不含有维生素 C,不符合题意;
D、豆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 C 含量很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人体的六大营养素是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而蔬菜水果都是维生素来解答。
2.【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砍竹备料只是将竹子砍伐并进行初步处理,改变的是竹子的形状和大小,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加碱反应过程中,碱会与竹子等原料发生化学反应,使原料的成分发生改变,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捞纸是将纸浆中的水分滤去,使纸张成型,只是物质的状态和形状发生改变,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凉晒是利用阳光和空气使纸张干燥,只是水分的蒸发,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镉、铅等重金属元素对人体有害,属于有害垃圾。
A、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而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不符合题意;
B、厨余垃圾主要有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废旧电池不属于厨余垃圾,不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指有害垃圾,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符合题意;
D、其他垃圾危害较小且没有再次利用价值,如建筑垃圾、卫生纸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镉、铅等重金属元素的有害垃圾来解答。
4.【答案】A
【知识点】绿色化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虽能提高作物产量,但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还可能使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危害人体健康,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符合主题;
B、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可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符合主题;
C、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燃油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缓解温室效应,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符合主题;
D、分类投放垃圾、回收利用纸板、塑料和金属,可节约资源,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符合主题。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爱护环境,防止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使用清洁能源低碳出行,垃圾分类回收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来解答。
5.【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否则易引发火灾,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来读数,图中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规则,需使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蒸发溶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来解答;
B、根据液体的量取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面最低处平行读取来解答;
C、根据过滤操作中的一帖(滤纸紧贴漏斗)、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体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漏斗、漏斗紧靠滤纸)来解答;
D、根据蒸发结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来加快蒸发速度,防止受热不均产生液体飞溅现象来解答。
6.【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而镍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氧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则正二价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iO,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金属原子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镍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镍离子,故镍离子的电子数为26,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故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左上方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7.【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pH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且pH值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胃液的pH为0.8~1.5显酸性;胆液的pH为6.8~7 .4呈弱酸性或弱碱性。则胃液的pH值最小,酸性最强。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pH值小于7时呈酸性且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来解答。
8.【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根据流程图可知,“铁酸铜(CuFe2O4)”分解产生了氧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流程图可知,“氧缺位铁酸铜”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和CuFe2O4,该反应的反应物不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CuFe2O4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64:(16×4)=1∶1,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缺位铁酸铜”、铁酸铜是两种不同物质,“氧缺位铁酸铜”变为铁酸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氧缺位铁酸铜”变为铁酸铜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解反应的概念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来解答。
9.【答案】C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杨振宁是著名物理学家,主要贡献在粒子物理学领域,与化学元素命名无关,不符合题意;
B、闵恩泽是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现代化学工业贡献者,但未参与元素命名,不符合题意;
C、徐寿是近代化学启蒙者,与傅兰雅合译《化学鉴原》,首创元素中文命名规则(如钠、钾、钙等),沿用至今,符合题意;
D、侯德榜是“侯氏制碱法”发明者,化工专家,但未参与元素命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主要研究了相变理论统计力学来解答;
B、根据闵恩泽研发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来解答;
C、根据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来解答;
D、根据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发明了用纯碱制取烧碱的方法来解答。
10.【答案】B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元素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该肥料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大量元素” 中的氮、磷属于非金属元素,而钾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大量” 与 “微量” 的区别在于肥料中有效元素含量的多少,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从 “使用注意” 中的标识看,使用时需要戴手套,戴防护口罩,说明该水溶肥可能有毒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化学式中是否含有氮、磷、钾中的多种元素就是复合肥;元素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分,物质中元素的含量多少分为微量和常量;使用注意需带手套和口罩分析出该物质有毒和腐蚀性来解答。
11.【答案】B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如铁、锌等,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钡中含有钡离子和硝酸银,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或碳酸钡沉淀,故某待测液与硝酸钡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该待测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活泼性强的金属、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来解答;
B、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来解答;
C、根据氮气、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来解答;
D、根据钡离子和硫酸根、碳酸根结合均会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碳酸钡来解答。
12.【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任何温度下NaNO3的溶解度曲线都在NaCl和Na2SO4的溶解度曲线上方,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2℃时,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氯化钠和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40℃接近饱和的Na2SO4溶液升温后,硫酸钠的溶解度减小,可能变为饱和溶液,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a1℃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0g,该温度下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某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叉点表示该温度下的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且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硝酸钠的溶解度在任意温度下均比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大;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解度与溶解度和100克水之和的比值;大于 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来解答。
13.【答案】B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氢氧化锂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A答案错误;
B、氢氧化锂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B答案正确;
C、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答案错误;
D、氢氧化锂是碱,不能和铁,氧化铁反应。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分析;
B、根据氢氧化锂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分析;
C、根据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分析;
D、根据碱不能和铁,氧化铁反应分析。
14.【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物质的除杂、净化;物质的检验、鉴别
【解析】【解答】A、食盐溶解在水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硫酸钠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二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真黄金化学性质稳定,在火焰上灼烧不会变色;“假黄金”(铜锌合金)中的铜在加热时会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所以会变黑,该方案和现象正确,符合题意;
D、配制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桶,是因为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而不是因为配制时有热量放出使铁桶在空气中氧化,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来解答;
B、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钠与稀盐酸不反应来解答;
C、根据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铜和氧气在加热时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来解答;
D、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来解答。
15.【答案】B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白磷能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无气体产生,能形成压强差,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实验过程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而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该实验不能验证是否需要氧气,符合题意;
C、实验过程中小灯泡发光,所以可探究石墨的导电性,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前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需选择易燃烧的可燃物,且产生不能有气体产生,只能与氧气反应来解答;
B、根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到达着火点,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不同,白磷与氧气接触,或不与氧气接触均达到着火点来探究燃烧条件与氧气的接触来解答;
C、根据石墨具有导热性来解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无气体产生或参加均需在敞开容器内进行来解答。
16.【答案】(1)动
(2)增加助燃剂(或空气或氧气),使燃烧更旺(或提高炉内温度);二氧化碳;CO
(3)黑;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据图分析可知,利用水从高处流下冲击水排,将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水排的动能,带动风箱鼓风。
(2)为风箱向冶铜炉中鼓“风”的目的是增大封箱内的氧气,使碳完全燃烧提供温度;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木炭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还原性气体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3)碱式碳酸铜的俗称铜绿CuCO3 Cu(OH)2受热分解生成黑色固体粉末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则现象是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受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根据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水排的动能鼓风是增大反应物中氧气的浓度使其完全反应来提高炼铜炉的温度,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碱式碳酸铜的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17.【答案】(1)B;C
(2)-1;分解
(3)O2;化学
(4)小明;由题中氟化氩光刻机激光产生原理可知,在特殊条件下氩气(稀有气体)能与氟气反应,说明特殊条件下稀有气体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A、空气中氮气含量约为78%,稀有气体为0.94%,故氩气在大气层的含量占0.923%,氩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比氮气低,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题中 “氩气十分不活泼,既不可燃也不助燃” 可知,氩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氩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能支持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氧气,氩气不能支持呼吸,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2)在化合物ArF中,带1个单位正电荷,说明其化合价为+1价,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F元素化合价为价;
根据图像,ArF分子自发衰变时转化为Ar和F2,该反应符合 “一变多” 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3)焊接金属时用氩气作保护气,是为了防止焊接件与空气中的氧气(O2)反应,利用的是氩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这一化学性质。
(4)由题中氟化氩光刻机激光产生原理可知,在特殊条件下氩气(稀有气体)能与氟气反应,说明特殊条件下稀有气体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小明的意见是错误的。
【分析】(1)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中氮气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稀有气体0.94%,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作电光源来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分解反应的概念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来解答;
(3)根据氩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来解答;
(4)根据在特殊条件下稀有气体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来解答。
(1)A、空气中氮气含量约为78%,氩气在大气层的含量占0.923%,氩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比氮气低,A 错误;
B、由题中 “氩气十分不活泼,既不可燃也不助燃” 可知,氩气化学性质不活泼,B 正确;
C、氩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C 正确;
D、能支持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氧气,氩气不能支持呼吸,D 错误。
故选BC。
(2)在化合物ArF中,带1个单位正电荷,说明其化合价为+1价,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F元素化合价为x,则,解得x= 1;
根据图像,ArF分子自发衰变时转化为Ar、F2,符合 “一变多” 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3)焊接金属时用氩气作保护气,是为了防止焊接件与空气中的氧气(O2)反应,利用的是氩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这一化学性质。
(4)由题中氟化氩光刻机激光产生原理可知,在特殊条件下氩气(稀有气体)能与氟气反应,说明特殊条件下稀有气体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小明的意见是错误的。
18.【答案】锥形瓶;C;;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温度;光照强度;湿度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a为锥形瓶;
(2)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A,而C装置比A装置的优点是能通过止水夹的开关,使固液分离,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答案为:C.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则集满;
(4)由上图可知气温高、光照强度高,碳交换值就高,反之则低,故可推测影响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因素有气温和光照强度;
(5)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出发,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释放氧气;为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影响,还需测量的重要因素是其一年内每天水蒸气(或湿度)的变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3)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选择收集装置,二氧化碳的验满是将燃着的木条平放瓶口观看燃着的木条是否熄灭来解答;
(4)根据图示分析可知,温度越高、光照越强,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越强来解答;
(5)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释放氧气和有机物来储存能量来解答。
19.【答案】(1)<;
(2)CO;ad;CO2;d
(3)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酸性溶液的pH小于7,因为草酸显酸性,所以用pH试纸测得滤液pH<7;
草酸与氯化钙反应生成草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
(2)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从草酸钙的化学式推测,其分解产生的气体除了CO2,还可能只含CO。
实验①:冷却后取固体加水,放出大量热,说明生成了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残余固体是CaO,中C、O原子个数比为2∶4,而CO2中C、O原子个数比为1∶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产物一定含有CO,气体是CO2和CO的混合物,即猜想ad正确;
实验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说明气体中含有CO2;CuO由黑色变为红色,说明有还原性气体CO将氧化铜还原,结合前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所以气体是CO2和CO的混合物,猜想d正确。
(3)根据前面的探究可知,草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酸显酸性,pH值小于7,草酸与氯化钙反应生成草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氢来解答;
(2)根据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草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一氧化碳和黑色固体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3)根据实验分析可知,草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来解答。
(1)酸性溶液的pH小于7,因为草酸显酸性,所以用pH试纸测得滤液pH<7;
草酸与氯化钙反应生成草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
(2)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从草酸钙的化学式推测,其分解产生的气体除了CO2,还可能只含CO。
实验①:冷却后取固体加水,放出大量热,说明生成了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残余固体是CaO,中C、O原子个数比为2∶4,而CO2中C、O原子个数比为1∶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产物一定含有CO,气体是CO2和CO的混合物,即猜想ad正确;
实验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说明气体中含有CO2;
CuO由黑色变为红色,说明有还原性气体CO将氧化铜还原,结合前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所以气体是CO2和CO的混合物,猜想d正确。
(3)根据前面的探究可知,草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0.【答案】(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催化;有;化学;降低成本(合理即可);HCOOH
(3)NaOH;H2O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在该催化剂作用下可更高效制氢,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催化剂 “较大的活性面积” 能增大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2)由图可知CoN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但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起到催化作用;CoN与H2反应生成CoNHx,说明CoN参与了反应;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a、金、铂价格昂贵,用金属钴代替,可降低成本;
b、由图可知,该高价值工业产品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HCOOH。
(3)锌与氧气、烧碱溶液反应,则反应物是Zn、O2、NaOH,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Zn、O、Na、H的个数分别是2、6、4、4,反应后除2X外Zn、O、Na、H的个数分别是2、4、4、0,则2X含有2个O、4个H,X含有1个O、2个H,X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NaOH;H2O。
【分析】(1)根据水在通电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催化剂的概念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增大接触面积来加快反应速度来解答;
(2)根据图示分析反应前后物质不变的是催化剂以及催化剂的概念来解答;
根据钴的价格比黄金和铂便宜且易制取,该模型反应后的生成物是甲酸来解答;
(3)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来解答。
(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在该催化剂作用下可更高效制氢,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催化剂 “较大的活性面积” 能增大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2)由图可知CoN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但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起到催化作用;
CoN与H2反应生成CoNHx,说明CoN参与了反应;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a、金、铂价格昂贵,用金属钴代替,可降低成本;
b、由图可知,该高价值工业产品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HCOOH。
(3)锌与氧气、烧碱溶液反应,则反应物是Zn、O2、NaOH,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Zn、O、Na、H的个数分别是2、6、4、4,反应后除2X外Zn、O、Na、H的个数分别是2、4、4、0,则2X含有2个O、4个H,X含有1个O、2个H,X的化学式为H2O。
故填NaOH;H2O。
21.【答案】(1)1:16
(2)解:设需要一定量废液中含有FeSO4的质量为x
x=15.2g
答:需要一定量废液中含有FeSO4的质量为15.2g
(3)Fe2O3;10.7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H2O2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 解:设需要一定量废液中含有FeSO4的质量为x
答:需要一定量废液中含有FeSO4的质量为15.2g
(3)由图可知沉铁过程中,在160℃、pH=7时,Fe3+转化为Fe2O3;
若调节温度为30℃,pH=6,则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可得到最终的含铁固体质量为:。
【分析】(1)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来解答;
(2)根据过氧化氢、硫酸、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的方程式中已知硫酸铁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硫酸亚铁来解答;
(3)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来解答。
(1)H2O2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见答案;
(3)由图可知,沉铁过程中,在160℃、pH=7时,Fe3+转化为Fe2O3;
若调节温度为30℃,pH=6,则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可得到最终的含铁固体质量为:。
1 / 1广东省东莞市莞初教育集团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2025·东莞模拟)以下食品含有较多维生素C的是
A.蔬菜 B.大米 C.食盐 D.豆腐
【答案】A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A、蔬菜富含维生素 C,比如青椒、菠菜等蔬菜中维生素 C 含量较为丰富,符合题意;
B、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维生素 C 含量极少,不符合题意;
C、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不含有维生素 C,不符合题意;
D、豆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 C 含量很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人体的六大营养素是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而蔬菜水果都是维生素来解答。
2.(2025·东莞模拟)《天工开物》中描述造纸的过程如下图,其中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砍竹备料 B.加碱反应 C.捞纸 D.凉晒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砍竹备料只是将竹子砍伐并进行初步处理,改变的是竹子的形状和大小,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加碱反应过程中,碱会与竹子等原料发生化学反应,使原料的成分发生改变,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捞纸是将纸浆中的水分滤去,使纸张成型,只是物质的状态和形状发生改变,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凉晒是利用阳光和空气使纸张干燥,只是水分的蒸发,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3.(2025·东莞模拟)废旧电池应投入的垃圾桶的标志为
A.可回收物 B.厨余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镉、铅等重金属元素对人体有害,属于有害垃圾。
A、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而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不符合题意;
B、厨余垃圾主要有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废旧电池不属于厨余垃圾,不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指有害垃圾,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符合题意;
D、其他垃圾危害较小且没有再次利用价值,如建筑垃圾、卫生纸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镉、铅等重金属元素的有害垃圾来解答。
4.(2025·东莞模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作物产量
B.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C.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燃油车
D.分类投放垃圾、回收利用纸板、塑料和金属
【答案】A
【知识点】绿色化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虽能提高作物产量,但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还可能使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危害人体健康,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符合主题;
B、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可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符合主题;
C、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燃油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缓解温室效应,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符合主题;
D、分类投放垃圾、回收利用纸板、塑料和金属,可节约资源,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符合主题。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爱护环境,防止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使用清洁能源低碳出行,垃圾分类回收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来解答。
5.(2025·东莞模拟)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溶液体积
C.过滤 D.蒸发溶液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否则易引发火灾,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来读数,图中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规则,需使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蒸发溶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来解答;
B、根据液体的量取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面最低处平行读取来解答;
C、根据过滤操作中的一帖(滤纸紧贴漏斗)、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体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漏斗、漏斗紧靠滤纸)来解答;
D、根据蒸发结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来加快蒸发速度,防止受热不均产生液体飞溅现象来解答。
6.(2025·东莞模拟)金属镍在制造不锈钢、电容、电池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镍属于非金属元素 B.正二价镍氧化物为NiO
C.镍离子的电子数为28 D.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g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而镍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氧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则正二价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iO,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金属原子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镍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镍离子,故镍离子的电子数为26,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故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左上方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7.(2025·东莞模拟)人体中几种重要体液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血液(7.35~7.45) B.唾液(6.6~7.1)
C.胃液(0.8~1.5) D.胆汁(6.8~7.4)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pH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且pH值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胃液的pH为0.8~1.5显酸性;胆液的pH为6.8~7 .4呈弱酸性或弱碱性。则胃液的pH值最小,酸性最强。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pH值小于7时呈酸性且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来解答。
8.(2025·东莞模拟)用“氧缺位铁酸铜”作催化剂,利用太阳能热化学循环分解可制得,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酸铜分解会生成氧气
B.缺位铁酸铜与水反应产生氢气是置换反应
C.中铜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D.氧缺位铁酸铜变为铁酸铜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根据流程图可知,“铁酸铜(CuFe2O4)”分解产生了氧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流程图可知,“氧缺位铁酸铜”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和CuFe2O4,该反应的反应物不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CuFe2O4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64:(16×4)=1∶1,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缺位铁酸铜”、铁酸铜是两种不同物质,“氧缺位铁酸铜”变为铁酸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氧缺位铁酸铜”变为铁酸铜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解反应的概念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来解答。
9.(2025·东莞模拟)在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史中,不少科学家作出过卓越贡献。其中在近代与他人合译《化学鉴原》,给钠、铝、钙、锌等元素赋予中文名称并沿用至今的科学家是
A.杨振宁 B.闵恩泽 C.徐寿 D.侯德榜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杨振宁是著名物理学家,主要贡献在粒子物理学领域,与化学元素命名无关,不符合题意;
B、闵恩泽是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现代化学工业贡献者,但未参与元素命名,不符合题意;
C、徐寿是近代化学启蒙者,与傅兰雅合译《化学鉴原》,首创元素中文命名规则(如钠、钾、钙等),沿用至今,符合题意;
D、侯德榜是“侯氏制碱法”发明者,化工专家,但未参与元素命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主要研究了相变理论统计力学来解答;
B、根据闵恩泽研发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来解答;
C、根据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来解答;
D、根据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发明了用纯碱制取烧碱的方法来解答。
10.(2025·东莞模拟)某“草莓水溶肥”部分说明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肥料属于复合肥
B.“大量元素”全部属于非金属元素
C.“大量”与“微量”区别是肥效元素含量
D.从“使用注意”看,该水溶肥可能有毒性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元素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该肥料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大量元素” 中的氮、磷属于非金属元素,而钾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大量” 与 “微量” 的区别在于肥料中有效元素含量的多少,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从 “使用注意” 中的标识看,使用时需要戴手套,戴防护口罩,说明该水溶肥可能有毒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化学式中是否含有氮、磷、钾中的多种元素就是复合肥;元素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分,物质中元素的含量多少分为微量和常量;使用注意需带手套和口罩分析出该物质有毒和腐蚀性来解答。
11.(2025·东莞模拟)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A.向某待测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某待测液与硝酸钡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该待测液一定含
【答案】B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如铁、锌等,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钡中含有钡离子和硝酸银,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或碳酸钡沉淀,故某待测液与硝酸钡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该待测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活泼性强的金属、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来解答;
B、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来解答;
C、根据氮气、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来解答;
D、根据钡离子和硫酸根、碳酸根结合均会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碳酸钡来解答。
12.(2025·东莞模拟)某工业废水中含有,三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图中的溶解度大于和
B.时,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温到可能变饱和溶液
D.时,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任何温度下NaNO3的溶解度曲线都在NaCl和Na2SO4的溶解度曲线上方,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2℃时,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氯化钠和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40℃接近饱和的Na2SO4溶液升温后,硫酸钠的溶解度减小,可能变为饱和溶液,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a1℃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0g,该温度下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某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叉点表示该温度下的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且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硝酸钠的溶解度在任意温度下均比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大;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解度与溶解度和100克水之和的比值;大于 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来解答。
13.(2025·东莞模拟)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太空中已经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下列有关氢氧化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碱,其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蓝
B.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C.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能与单质铁和氧化铁发生反应
【答案】B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氢氧化锂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A答案错误;
B、氢氧化锂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B答案正确;
C、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答案错误;
D、氢氧化锂是碱,不能和铁,氧化铁反应。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分析;
B、根据氢氧化锂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分析;
C、根据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分析;
D、根据碱不能和铁,氧化铁反应分析。
14.(2025·东莞模拟)下列“实验目的、操作”与“化学原理和现象”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操作 化学原理或现象
A 提纯混有泥沙的食盐,可溶于水后过滤、把滤液蒸发结晶 食盐溶解在水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 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取样分别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有气泡产生的是硫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碳酸钠
C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可在火焰上灼烧,观察颜色变化 黄金不变色,“假黄金”会变黑
D 配制波尔多液时用木桶或塑料桶,不能用铁桶 因为配制时有热量放出,会使铁桶在空气中氧化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物质的除杂、净化;物质的检验、鉴别
【解析】【解答】A、食盐溶解在水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硫酸钠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二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真黄金化学性质稳定,在火焰上灼烧不会变色;“假黄金”(铜锌合金)中的铜在加热时会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所以会变黑,该方案和现象正确,符合题意;
D、配制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桶,是因为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而不是因为配制时有热量放出使铁桶在空气中氧化,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来解答;
B、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钠与稀盐酸不反应来解答;
C、根据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铜和氧气在加热时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来解答;
D、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来解答。
15.(2025·东莞模拟)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的含量
B.证明燃烧需要
C.验证石墨的导电性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B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白磷能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无气体产生,能形成压强差,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实验过程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而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该实验不能验证是否需要氧气,符合题意;
C、实验过程中小灯泡发光,所以可探究石墨的导电性,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前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需选择易燃烧的可燃物,且产生不能有气体产生,只能与氧气反应来解答;
B、根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到达着火点,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不同,白磷与氧气接触,或不与氧气接触均达到着火点来探究燃烧条件与氧气的接触来解答;
C、根据石墨具有导热性来解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无气体产生或参加均需在敞开容器内进行来解答。
16.(2025·东莞模拟)中国古代冶炼金属铜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水排转动带动风箱向“冶铜炉”鼓风,最后将冶炼出的液态铜浇铸成铜器。
(1)图中利用水从高处流下冲击水排,将势能转化为   能,带动风箱鼓风。
(2)风箱向冶铜炉中鼓“风”的目的是   ,冶铜炉中木炭先燃烧产生热能,并生成气体   (写名称),此气体再与木炭反应生成还原性气体   (写化学式)。
(3)古代冶铜所用的铜矿通常是绿色的孔雀石[CuCO3 Cu(OH)2]或深蓝色的石青石[2CuCO3 Cu(OH)2]等,孔雀石受热分解后,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颜色会变为   色。(2)中的“还原性气体”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动
(2)增加助燃剂(或空气或氧气),使燃烧更旺(或提高炉内温度);二氧化碳;CO
(3)黑;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据图分析可知,利用水从高处流下冲击水排,将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水排的动能,带动风箱鼓风。
(2)为风箱向冶铜炉中鼓“风”的目的是增大封箱内的氧气,使碳完全燃烧提供温度;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木炭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还原性气体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3)碱式碳酸铜的俗称铜绿CuCO3 Cu(OH)2受热分解生成黑色固体粉末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则现象是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受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根据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水排的动能鼓风是增大反应物中氧气的浓度使其完全反应来提高炼铜炉的温度,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碱式碳酸铜的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17.(2025·东莞模拟)氩气在大气层的含量占0.923%,胜过(0.03%);氩气十分不活泼,既不可燃也不助燃。在飞机制造、造船行业中对特殊金属焊接时,用作保护气,防止焊接件被空气氧化。去年9月我国工信部推广氟化氩光刻机激光产生原理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氩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氩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比氮气高
B.氩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氩气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D.氩气能支持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2)从上述原理图离子符号可以得出:化合物中F元素的化合价为   ,分子发生自发衰变的化学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焊接金属时用氩气作保护气,是为了防止焊接件与   反应(填化学式),此用途利用了氩气的   性质(填“物理”“化学”)。
(4)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等。结合上述原理,两位同学作如下讨论:
a.小明:稀有气体不活泼,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小芳:特殊条件下稀有气体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你认为   (填“小明”“小芳”的意见是错误的,请结合资料简要说明理由   。
【答案】(1)B;C
(2)-1;分解
(3)O2;化学
(4)小明;由题中氟化氩光刻机激光产生原理可知,在特殊条件下氩气(稀有气体)能与氟气反应,说明特殊条件下稀有气体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A、空气中氮气含量约为78%,稀有气体为0.94%,故氩气在大气层的含量占0.923%,氩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比氮气低,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题中 “氩气十分不活泼,既不可燃也不助燃” 可知,氩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氩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能支持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氧气,氩气不能支持呼吸,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2)在化合物ArF中,带1个单位正电荷,说明其化合价为+1价,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F元素化合价为价;
根据图像,ArF分子自发衰变时转化为Ar和F2,该反应符合 “一变多” 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3)焊接金属时用氩气作保护气,是为了防止焊接件与空气中的氧气(O2)反应,利用的是氩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这一化学性质。
(4)由题中氟化氩光刻机激光产生原理可知,在特殊条件下氩气(稀有气体)能与氟气反应,说明特殊条件下稀有气体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小明的意见是错误的。
【分析】(1)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中氮气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稀有气体0.94%,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作电光源来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分解反应的概念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来解答;
(3)根据氩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来解答;
(4)根据在特殊条件下稀有气体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来解答。
(1)A、空气中氮气含量约为78%,氩气在大气层的含量占0.923%,氩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比氮气低,A 错误;
B、由题中 “氩气十分不活泼,既不可燃也不助燃” 可知,氩气化学性质不活泼,B 正确;
C、氩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C 正确;
D、能支持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氧气,氩气不能支持呼吸,D 错误。
故选BC。
(2)在化合物ArF中,带1个单位正电荷,说明其化合价为+1价,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F元素化合价为x,则,解得x= 1;
根据图像,ArF分子自发衰变时转化为Ar、F2,符合 “一变多” 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3)焊接金属时用氩气作保护气,是为了防止焊接件与空气中的氧气(O2)反应,利用的是氩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这一化学性质。
(4)由题中氟化氩光刻机激光产生原理可知,在特殊条件下氩气(稀有气体)能与氟气反应,说明特殊条件下稀有气体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小明的意见是错误的。
18.(2025·东莞模拟)Ⅰ、[的实验室制取]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实验中能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其化学方程式为   。
(3)收集应选用装置   ;证明已集满的操作方法为   ,现象是   。
Ⅱ、[跨学科实践]
我校综合实践小组为研究旗峰公园中植物的碳交换,对旗峰公园一年内每天的气温及光合有效辐射进行测量,结果见“图2”和“图3”。通过测量一年内每天空气中含量,分析所得碳交换的结果见“图4”(碳交换以每月每平方米植物吸收或释放的质量表示,正值为净吸收,负值为净释放)。
(4)由上图推测,影响公园中植物碳交换的因素有   和   。
(5)为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碳交换的影响,从光合作用的反应物看,还需测量的另一因素是一年内每天   的变化。
【答案】锥形瓶;C;;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温度;光照强度;湿度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a为锥形瓶;
(2)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A,而C装置比A装置的优点是能通过止水夹的开关,使固液分离,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答案为:C.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则集满;
(4)由上图可知气温高、光照强度高,碳交换值就高,反之则低,故可推测影响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因素有气温和光照强度;
(5)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出发,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释放氧气;为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影响,还需测量的重要因素是其一年内每天水蒸气(或湿度)的变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3)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选择收集装置,二氧化碳的验满是将燃着的木条平放瓶口观看燃着的木条是否熄灭来解答;
(4)根据图示分析可知,温度越高、光照越强,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越强来解答;
(5)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释放氧气和有机物来储存能量来解答。
19.(2025·东莞模拟)为验证民间传说“菠菜中草酸含量高,若菠菜与豆腐(含钙量高)混食,会在体内生成难溶性草酸钙(,白色)并形成结石”,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如下探究:
(1)取菠菜加水捣碎并过滤,用试纸测得滤液   7(选填“>”“<”或“=”)说明草酸显酸性;另取滤液滴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探究草酸钙性质]
[问题]草酸钙受热会不会分解呢?
[实验]他们反复多次捣菠菜汁并加入溶液后过滤、洗涤、干燥获得一定量的草酸钙固体。取少量固体加热,固体减少,有气体产生。
[猜想]从草酸钙化学式推测,作如下猜想:
a.残余固体是; b.气体只含, c.气体只含   ; d.气体是和的混合物。
[探究]
实验 现象 结论
①冷却后取固体加水,静置,取清液向其中吹气。 放出大量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   正确。
②用微型实验(见图)装置加热草酸钙,检验气体产物。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气体中含有   (写化学式)。
由黑色变为红色。 猜想   正确。
(3)[结论]草酸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表明民间传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答案】(1)<;
(2)CO;ad;CO2;d
(3)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酸性溶液的pH小于7,因为草酸显酸性,所以用pH试纸测得滤液pH<7;
草酸与氯化钙反应生成草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
(2)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从草酸钙的化学式推测,其分解产生的气体除了CO2,还可能只含CO。
实验①:冷却后取固体加水,放出大量热,说明生成了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残余固体是CaO,中C、O原子个数比为2∶4,而CO2中C、O原子个数比为1∶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产物一定含有CO,气体是CO2和CO的混合物,即猜想ad正确;
实验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说明气体中含有CO2;CuO由黑色变为红色,说明有还原性气体CO将氧化铜还原,结合前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所以气体是CO2和CO的混合物,猜想d正确。
(3)根据前面的探究可知,草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酸显酸性,pH值小于7,草酸与氯化钙反应生成草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氢来解答;
(2)根据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草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一氧化碳和黑色固体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3)根据实验分析可知,草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来解答。
(1)酸性溶液的pH小于7,因为草酸显酸性,所以用pH试纸测得滤液pH<7;
草酸与氯化钙反应生成草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
(2)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从草酸钙的化学式推测,其分解产生的气体除了CO2,还可能只含CO。
实验①:冷却后取固体加水,放出大量热,说明生成了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残余固体是CaO,中C、O原子个数比为2∶4,而CO2中C、O原子个数比为1∶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产物一定含有CO,气体是CO2和CO的混合物,即猜想ad正确;
实验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说明气体中含有CO2;
CuO由黑色变为红色,说明有还原性气体CO将氧化铜还原,结合前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所以气体是CO2和CO的混合物,猜想d正确。
(3)根据前面的探究可知,草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0.(2025·东莞模拟)利用氢气能将转化为有用的产品,以实现碳捕捉,是全世界解决能源危机和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课题。近年,我国科学家在这些方面的催化剂研究中取得一系列突破。
(1)某团队筛选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较大的活性面积、高电化学稳定性”的“二维电催化剂”。该催化剂作用下的电解水可以实现更高效制氢,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该催化剂有“较大的活性面积”的主要作用是   。
(2)某团队用金属钴研制出“纳米片”。“纳米片”可与反应生成与再反应生成一种高价值工业产品(如图)。
该反应中的作用是   作用;反应过程中   (填“有”“没有”)参与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和   性质没有改变;该成果的现实意义是:
a.用金属钴代替传统的金、铂材料,   ;
b.该高价值工业产品的化学式为   
(3)另某大学制备了基于的纳米片复合电催化剂,该电催化剂作为锌-空气电池的阴极展示出较高的性能,此电池中的锌与氧气、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
【答案】(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催化;有;化学;降低成本(合理即可);HCOOH
(3)NaOH;H2O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在该催化剂作用下可更高效制氢,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催化剂 “较大的活性面积” 能增大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2)由图可知CoN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但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起到催化作用;CoN与H2反应生成CoNHx,说明CoN参与了反应;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a、金、铂价格昂贵,用金属钴代替,可降低成本;
b、由图可知,该高价值工业产品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HCOOH。
(3)锌与氧气、烧碱溶液反应,则反应物是Zn、O2、NaOH,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Zn、O、Na、H的个数分别是2、6、4、4,反应后除2X外Zn、O、Na、H的个数分别是2、4、4、0,则2X含有2个O、4个H,X含有1个O、2个H,X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NaOH;H2O。
【分析】(1)根据水在通电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催化剂的概念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增大接触面积来加快反应速度来解答;
(2)根据图示分析反应前后物质不变的是催化剂以及催化剂的概念来解答;
根据钴的价格比黄金和铂便宜且易制取,该模型反应后的生成物是甲酸来解答;
(3)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来解答。
(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在该催化剂作用下可更高效制氢,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催化剂 “较大的活性面积” 能增大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2)由图可知CoN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但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起到催化作用;
CoN与H2反应生成CoNHx,说明CoN参与了反应;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a、金、铂价格昂贵,用金属钴代替,可降低成本;
b、由图可知,该高价值工业产品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HCOOH。
(3)锌与氧气、烧碱溶液反应,则反应物是Zn、O2、NaOH,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Zn、O、Na、H的个数分别是2、6、4、4,反应后除2X外Zn、O、Na、H的个数分别是2、4、4、0,则2X含有2个O、4个H,X含有1个O、2个H,X的化学式为H2O。
故填NaOH;H2O。
21.(2025·东莞模拟)在含镍电镀废液的回收镍工艺中,需要除去铁元素(以Fe2+形式存在)。方法是先将Fe2+氧化为Fe3+,再通过沉淀除去。氧化时发生的反应为H2O2+2FeSO4+H2SO4=Fe2(SO4)3+2H2O,在不同温度、pH时,沉铁过程中Fe3+转化所得产物可能不同,如图所示。
(1)H2O2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现有一定量的某废液,其中含有的FeSO4被过氧化氢溶液完全氧化,为了得到溶质的质量为20g的Fe2(SO4)3溶液,计算需要一定量废液中含有FeSO4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沉铁过程中,在160℃、pH=7时,Fe3+转化为   (填化学式)。若调节温度为30℃,pH=6,则可得到最终的含铁固体质量为   g(假设没有损耗)。
【答案】(1)1:16
(2)解:设需要一定量废液中含有FeSO4的质量为x
x=15.2g
答:需要一定量废液中含有FeSO4的质量为15.2g
(3)Fe2O3;10.7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H2O2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 解:设需要一定量废液中含有FeSO4的质量为x
答:需要一定量废液中含有FeSO4的质量为15.2g
(3)由图可知沉铁过程中,在160℃、pH=7时,Fe3+转化为Fe2O3;
若调节温度为30℃,pH=6,则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可得到最终的含铁固体质量为:。
【分析】(1)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来解答;
(2)根据过氧化氢、硫酸、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的方程式中已知硫酸铁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硫酸亚铁来解答;
(3)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来解答。
(1)H2O2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见答案;
(3)由图可知,沉铁过程中,在160℃、pH=7时,Fe3+转化为Fe2O3;
若调节温度为30℃,pH=6,则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可得到最终的含铁固体质量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