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课件(共18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课件(共18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学习目标
1.通过研读史料、历史图片,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认识明朝面临的统治危机、灭亡的根本原因以及李自成起义的原因;了解张居正为拯救危机而进行的改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借助时间轴、历史地图,了解李自成起义的过程,分析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得到广大农民拥护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通过梳理明亡清兴的历史过程,理解清军入关是历史的必然,明朝的灭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在危机和竞争中生存。(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明武宗之豹房
尚武爱玩乐
(第10位皇帝)
明神宗
不爱上朝
(第13位皇帝)
明熹宗
喜好木工
(第15位皇帝)
明宣宗
好斗蟋蟀
(第5位皇帝)
明世宗
好炼丹
(第11位皇帝)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
(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我太难了
阅读教材P97,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明朝统治存在哪些问题?
1.中央
①皇帝: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阅读教材P97,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明朝统治存在哪些问题?
1.中央
②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万历二十二年,顾宪成被革职后,与同好高攀龙、钱一本等人在无锡东门外东林书院借讲学为名,讽议朝政,品评人物,时人称他们为“东林党”,号称“清流”。天启年间的党争进入到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时期。早期的东林党人具有一定的正义感,但是他们实质上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攻击异己。明末党争加速明朝腐败,进一步削弱明朝的统治力量。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阅读教材P97,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明朝统治存在哪些问题?
政治腐败
①皇帝: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
②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社会动荡
(土地兼并)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阅读教材P97,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明朝统治存在哪些问题?
2.地方
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
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①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阅读教材P97,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明朝统治存在哪些问题?
2.地方
②皇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明清史料》甲编
万历年间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1倾=100亩,博外120亩)
天启年间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崇祯年间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阅读教材P97,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明朝统治存在哪些问题?
政治腐败
①皇帝: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
②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社会动荡
(土地兼并)
①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阅读教材P98,总结张居正改革的基本内容。
时间 措施 经济
政治
军事 结果
12岁考中秀才
16岁中举人
23岁中进士
后官至内阁首辅
万历初年(明神宗)
清丈田亩,推行“一条鞭法”
整顿吏治
巩固边防
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①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②使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阅读教材P99,填充思维导图,并找出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政治____
土地兼并严重财政危机加深
________异常尖锐
连年____
农民起义
李自成、张献忠队伍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当时起义的主力军是哪两支队伍?
腐败
阶级矛盾
大旱
起义过程:
政治腐败,赋税严重; 陕北连年干旱
陕西起义
提出_________口号
建立
_________
政权
________年4月
________
自缢,明朝统治长达_____年
进军______
攻克______
攻克_______
明朝灭亡
河南
”均田免赋“
西安
大顺
北京
1644
崇祯帝
276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最大特点:第一次明确提出对土地的要求
你认为“均田免赋”是什么意思?会给李自成带来什么好处?
均田: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免赋:减免沉重赋税,甚至不纳粮
识读图示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李自成起义的过程。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阅读教材P100,归纳满洲兴起的概况。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阅读教材P100,归纳满洲兴起的概况。
后金
大清
1616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定族称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
交战、进攻
他们与明朝关系如何?
知识拓展:满洲八旗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阅读教材P100,讲述清军入关的史实
清兵入关:
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打败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
吴三桂
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归山海。自成怒…东攻山海关。三桂惧,乞降于我。”。 ——《明史·流寇》
冲冠一怒为红颜
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是如何加强对全国统治的?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阅读教材P101,1644年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是如何加强对全国统治的?
军事
政治
思想
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陆续消灭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
巩固统治
课堂小结
“一条鞭法”
政治腐败
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与清军联合打败李自成军队。
统治全国
消灭明朝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 ;
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内部
外部
满洲兴起
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
口号:均田免粮
政权:在西安建立大顺。
结果: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大清。
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1.(2023·海南·中考真题)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主要讲述明朝的灭亡及其原因,以供后人借鉴。此文主要是纪念( )
A.戚继光抗倭 B.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C.李自成起义 D.清军入关
2.(2021·湖南郴州·中考真题)日本学者稻叶君山在《清朝全史》中记载“满族统治者进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师孔子’;接着又以孔子的后人‘仍袭封衍圣公’;一六四五年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头衔,多尔衮并亲自‘谒先师孔子庙行礼’”。推崇儒家学说体现了清朝统治者的( )
A.文化认同 B.重文轻武 C.罢黜百家 D.谦恭心态
课堂检测
A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