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一、阿拉伯帝国——东西文明的中转站(西亚、中亚)二、奥斯曼帝国——政教合一的大帝国(西亚)三、中古印度——宗教繁多的次大陆(南亚)四、日本与朝鲜——借鉴进步的邻国(东亚)目 录问题1:根据地图并结合教材梳理阿拉伯帝国的发展线索。问题2:阿拉伯半岛统一与伊斯兰教的关系问题6: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问题3:阿拉伯帝国如何进行政治统治的?分析其政权性质。问题4:结合“学思之窗”说一说阿拉伯帝国经济状况如何?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问题5:结合《一千零一夜》和阿拉伯数字,说明阿拉伯文化成就的来源和特点。并说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快速阅读“阿拉伯帝国”,思考以下问题:一、阿拉伯帝国——东西文明的中转站(西亚、中亚)(一)阿拉伯帝国的建立1.建立政权: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根据教材及材料,梳理阿拉伯帝国建立的经过。伊斯兰教圣城麦地那我们以劫掠为职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倘若无人供我们劫掠,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阿拉伯歌谣阿拉伯人最初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信仰真主独一,感谢真主,为主道而奋斗。尔等皆当坚持安拉之绳索,不得离散。——《古兰经》伊斯兰教缓和了阿拉伯的部落矛盾、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为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奠定政治基础、组织形式。一、阿拉伯帝国——东西文明的中转站2.阿拉伯帝国的形成:7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8世纪中叶形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骑兵一、阿拉伯帝国——东西文明的中转站(一)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二)阿拉伯帝国的统治1.政治:实行君主专制、政教合一。2.经济:工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对外贸易繁荣;巴格达是当时最大的城市之一。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根据教材及材料,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概述阿拉伯帝国的统治状况。一、阿拉伯帝国——东西文明的中转站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线路示意图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探究】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问题1】根据地图,指出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范围。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二)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一、阿拉伯帝国——东西文明的中转站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唐朝文物,由左至右:阿拉伯人俑、拜占庭帝国金币、非洲黑人俑【问题2】指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材料中所示的历史现象与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现象:“盛唐气象”。关系:阿拉伯商人经陆、海丝绸之路来中国经商、定居,推动了中国商业的繁荣。【问题3】根据材料及所学,简述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经济交流的桥梁。3.文化:领域 代表性成就天文学和数学 在巴格达、大马士革、开罗等城市设立天文台,利用天球仪、地球仪等日晷仪等仪器进行系统观察、研究;天文学家花剌子密制定《天文表》,白塔尼编制《萨比天文表》。医学 拉齐斯著有《医学集成》等;伊本·西那著有《医典》。文学与艺术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化宝库的瑰宝;清真寺的建筑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历史与地理 泰伯里著有《历代先知与帝王史》、《古兰经注》;马苏德著《黄金草原》,被誉为“阿拉伯的希罗多德”;花剌子密著有阿拉伯第一部地理学专著《地形学》。哲学 以伊斯兰教教义学为基础,吸收部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形成了阿拉伯哲学体系。(1)成就:①在文学、艺术、科学、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二)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一、阿拉伯帝国——东西文明的中转站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德)卡尔·马克思《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②中国、印度的科技成果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由左至右: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突火枪、持罗盘的人俑、阿拉伯数字(二)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一、阿拉伯帝国——东西文明的中转站《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收录了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的几百个故事。【百年翻译运动】始于8世纪中叶,持续到10世纪末。在哈里发的支持下,百年翻译运动有组织、成系统地译介了古代印度、波斯以及希腊等国的大量书籍,保存了古典文化。【思考】阿拉伯帝国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是什么?Ⅰ.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多种文化交汇。Ⅱ.交通便利,工商业繁荣——为文化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Ⅲ.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积极学习、吸收被征服民族的先进文化。(二)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一、阿拉伯帝国——东西文明的中转站3.文化问题1:梳理奥斯曼帝国的发展历程快速阅读课文“奥斯曼帝国”,思考以下问题:问题2:奥斯曼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什么特色?问题3:同样是西亚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有何异同 二、奥斯曼帝国——政教合一的大帝国(西亚)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帝国兴起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继续发展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帝国发展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帝国极盛13世纪14世纪1453年16世纪后期欧非亚问题1:梳理奥斯曼帝国的发展历程二、奥斯曼帝国——政教合一的大帝国(西亚)最高统治者苏丹政治统治:集宗教、政治、军事权力于一身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统治阶级宗教上层和封建主被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苏丹:阿拉伯语中的一个尊称,意为“力量”、“治权”,后来变成伊斯兰国家世俗君王的称号,被苏丹统治的地方,称苏丹国。政教合一的封建帝国经济:经济一度繁荣,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阻隔传统商路文化:伊斯坦布尔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继承了东正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思考2:奥斯曼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什么特色?继承与创新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 ——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纪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同 政治 经济 文化 疆域 宗教 影响 异 时间地位对待东西方的态度政教合一、封建君主专制经济繁荣文化多元,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7-13世纪13-20世纪伊斯兰教促进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控制亚欧商路,阻碍东西方贸易的发展地跨欧亚非三大洲东西文明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传统的继承者东西方商路的阻断者对外扩张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为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同样是西亚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有何异同 【合作探究】世界历史上曾经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前6世纪—前4世纪公元前4世纪前27年—395年奥斯曼帝国395年—1453年7—13世纪1299年—1922年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知识总结】奴 隶 社 会封 建 社 会快速阅读课文“南亚的国家”,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概括笈多帝国的兴起及政治宗教状况。问题2:概括德里苏丹国的兴起及政治宗教状况。三、中古印度——宗教繁多的次大陆(南亚)前14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前6世纪—前5世纪波斯帝国入侵前4世纪亚历山大入侵前4世纪—前2世纪孔雀帝国,第一个基本统一古印度奴隶制王朝1世纪—4世纪大月氏入侵,建贵霜帝国4世纪—6世纪 笈多帝国13世纪—16世纪 突厥人入侵建立德里苏丹国问题:梳理中古印度的发展线索开伯尔山口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外族频频入侵,境内各族混杂三、中古印度——宗教繁多的次大陆(南亚)笈多帝国|320-540 德里苏丹国|1206-1526建立民族政治宗教4世纪初13世纪初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伊斯兰教为国教印度人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突厥人中央集权,政教合一。中央: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长官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三、中古印度——宗教繁多的次大陆(南亚)快速阅读课文“东亚的国家”,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梳理日本社会发展历程问题2:日本幕府统治何时建立?形成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是什么?问题3:简述朝鲜半岛的历史发展历程。高丽王朝是如何学习唐制的?古代朝鲜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四、日本与朝鲜——借鉴进步的邻国出现严重社会危机“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镰仓幕府建立,进入幕府政治时期。中央集权制瓦解,形成庄园,豢养武士。德川幕府建立,实行锁国政策秦汉之际中国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传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6-7世纪646年10世纪12世纪末17世纪(一)一衣带水的日本自主学习1:依据教材,梳理日本的发展史。四、日本与朝鲜——借鉴进步的邻国公元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646年大化元年开始改革,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之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一)一衣带水的日本四、日本与朝鲜——借鉴进步的邻国②经济:庄园经济③文化:武士道、茶道文化①政治:大化改新,幕府统治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县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九年级《世界历史》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古代日本庄园复原图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干涉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九年级《世界历史》日本武士:卫士或随从,主要从事与战争有关活动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武士道精神:名,忠,勇,义,礼,诚,克,仁。武上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绝对服从主君,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曾被日本军国主义宣传利用。2.日本的统治(一)一衣带水的日本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朝鲜。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效仿唐制。政治上,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划分为十道,实行科举考试经济上,推行土地国有;文化上,传播中国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效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二)近水楼台的朝鲜自主学习2:依据教材,梳理朝鲜的发展史。四、日本与朝鲜——借鉴进步的邻国2.朝鲜的统治①政治:中央集权制,科举制高丽王朝仿照唐制,设三省六部,引入科举制,考试选拔官员。②经济: 农耕经济,土地国有③文化: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新罗统一朝鲜后与唐朝密切交往,注重借鉴中国文化来发展本国文化,如朝鲜的文字、史学等,同时朝鲜人民又推陈出新,在借鉴中国胶泥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发明铜活字印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朝鲜·学习借鉴,推陈出新7、高丽王朝有各种考试时间不确定的科举考试,又称“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国王也会亲临考场,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 )A. 儒家思想对高丽王朝影响深远B. 高丽王朝科举考试和中国完全一样C. 科举考试具有公平公正的特点 D. 科举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A(二)近水楼台的朝鲜课堂小结西亚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南亚多宗教并存东亚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日本朝鲜伊斯兰教文化圈多宗教并存儒家文明文化圈文明传承、多元并存交流互鉴、共促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