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东莞市众美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练习化学试题1.(2025·东莞模拟)下列传统工艺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雕刻木版年画 B.酿制糯米酒C.剪裁丝绸布料 D.编织竹篮2.(2025·东莞模拟)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生态修复”。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推广使用氢能源公交车 B.焚烧秸秆以增加土壤肥力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3.(2025·东莞模拟)乘坐高铁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A.携带酒精喷雾消毒 B.按指示标志有序上下车C.用湿毛巾擦拭带电插座 D.在车厢内点燃檀香4.(2025·东莞模拟)硒元素有防癌作用,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硒的核电荷数为34 B.硒属于非金属元素C.硒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5.(2025·东莞模拟)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溶液pHB.稀释浓硫酸C.检查装置气密性D.点燃酒精灯6.(2025·东莞模拟)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可增强免疫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维生素C由20个原子构成 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4C.属于氧化物 D.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7.(2025·东莞模拟)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反应生成两种物质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中氢、氧原子数目改变8.(2025·东莞模拟)关于氢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烧产物无污染 B.属于可再生能源C.需解决安全储存问题 D.能量转化效率为100%9.(2025·东莞模拟)古代“火折子”利用草纸包裹火星保存火种,使用时吹气复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草纸为可燃物 B.吹气降低了草纸的着火点C.复燃说明温度达到着火点 D.火折子需隔绝氧气保存10.(2025·东莞模拟)逻辑推理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则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B.溶液是均一的,则均一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11.(2025·东莞模拟)实验现象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 现象 结论A 带火星木条复燃 气体为氧气B 酚酞溶液变红 溶液呈酸性C 蜡烛熄灭 气体为二氧化碳D 溶液变浑浊 生成碳酸钙沉淀A.A B.B C.C D.D12.(2025·东莞模拟)用传感器测定蜡烛燃烧(蜡烛有剩余)过程中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B.蜡烛熄灭时氧气完全耗尽C.t2-t3段氧气体积分数升高,是因为装置漏气,氧气增多。D.实验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13.(2025·东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HUAWEIMate70采用5000mAh大容量电池,超长续航。具有这么大的电池容量离不开其重要原料之一——锂。在电池技术和5G技术逐渐成熟之后,华为自研芯片也实现了技术突破,陆续普及各类机型。请完成下面小题。(1)芯片蚀刻过程中,当物质NF3与硅反应时生成的物质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硅元素化合价改变B.反应后原子数目增大了C.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D.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78%(2)某锂离子电池,其正极材料为磷酸亚铁锂(LiFePO4),负极材料为石墨,该电池反应原理为LiFePO4FePO4+Li.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负极材料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B.磷酸铁(FePO4)中,P的化合价为+5C.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石墨作负极材料,与其导电性有关14.(2025·东莞模拟)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铁生锈的条件 B.验证分子运动C.验证CO具有还原性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A B.B C.C D.D15.(2025·东莞模拟)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1)“铜铁” (填“属于”或“不属于”)金属材料。(2)“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 。(3)“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4)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5)“火能熟水”说明燃烧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6)“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在空气中加热,反复捶打,成为韧性十足的“百炼钢”,写出利用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磁铁矿反应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7)铜铁合金,又称铁白铜,是一种在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结构性材料。图中能表示铜铁合金熔点的是 (选填“a”、“b”或“c”)。16.(2025·东莞模拟)氨能——未来清洁新能源通常情况下,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加压即可被液化。液氨用途广泛,工业上常用作化肥、化工原料、制冷剂,也可用作液体燃料,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和。工业合成氨的历史已有一白多年,反应原理主要是和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经催化合成。为解决合成转化率低的问题,反应后可将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将未反应的和重新混合继续合成。在将来,氨燃料有望在航海、航空和燃料电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氨能有望成为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将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1)氨气被压缩成液氨时,发生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若氨气发生泄漏易被人发觉,理由是 ,氨气泄漏可立即用 吸收,(3)氨气在空气中无法燃烧,但能在纯氧中燃烧,说明氨气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4)工业上利用和合成氨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合成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催化剂外还有 。(5)“氨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优点有 。17.(2025·东莞模拟)下图为常见气体制备、收集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某兴趣小组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1)实验室用A装置可以制备氧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 和 (填药品名称),为便于控制反应快慢,应选择的装置是 (选填“A”“B”或“C”)。向所选装置(气密性良好)中加入药品并开始实验,容器内快速产生气泡,若 (补充实验操作和现象),该气体为。(3)用装置D收集气体,气体从导管a端通入,说明该气体 。(4)装置E为验证燃烧条件的装置,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 。(5)装置B中液体从 流入 (填仪器名称)。18.(2025·东莞模拟)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无现象反应的可视化实验。探究一:图甲所示试管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那么该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是否发生反应呢?【设计实验】(1)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向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再逐滴滴入过量稀硫酸,这个过程中你观察到________现象。【实验反思】同学们对反应后硫酸是否剩余继续进行验证,进行如下实验:组号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1 用pH试纸测定实验后溶液的pH pH=3 硫酸剩余2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硫酸剩余3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镁条 ? 硫酸剩余(2)实验1中,开始时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测得的稀硫酸的pH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实验2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4)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探究二:(5)图乙所示实验中装置B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兴趣小组做了图丙的数字化实验,则图3中的曲线________(填“A”或“B”)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结论】(6)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证明________或生成物存在证明反应的发生。(7)探究装置B中化学反应后的成分,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________溶液,过滤后,再往滤液中滴加少量________溶液。 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另一种试剂溶液变红色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8)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________。A. 氢氧化钡溶液 B. 氯化钙溶液 C. 氢氧化钙溶液 D. 稀盐酸19.(2025·东莞模拟)哈尔滨将于2025年2月承办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本次亚冬会,甲醇(CH3OH)动力汽车将加入服务车队,向全世界展示汽车新能源路径的另一种解决方案。甲醇动力服务车队不仅将在赛事过程中为亚冬会提供用车保障,更将在赛会结束后投入哈尔滨市出租汽车运营,助力推进哈尔滨生态建设,推动绿色交通转型。让我们通过下面甲醇的工业生产流程图来认识一下这位汽车能源的新朋友。请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思考,解决问题:(1)“电解器”中常加入氢氧化钠,其目的是 。(2)物质X是 。例举负极气体的其中一种用途 。(3)“催化合成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5)太阳能电池是将 能转化成 能。(6)甲醇属于物质分类的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0.(2025·东莞模拟)小米su7电动汽车一经推出便火爆互联网,其采用的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一种采用率较高的动力电池。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出现,电动汽车的电池回收对缓解当前锂矿资源紧张局面,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废旧电池回收需要进行预处理,对磷酸亚铁锂电池进行高温煅烧预处理的方程式为:。回答下列问题:(1)LiFePO4是否属于金属材料 (填“是”或“否”)。(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应为 。(3)废旧电池含有N、P、S和重金属元素,若不及时回收,其可能造成的污染有___________。A.土壤重金属污染 B.水资源污染 C.空气污染(4)已知一辆小米su7的磷酸铁锂电池容量为79000Wh,电池能量密度为100Wh/kg(电池容量=电池质量×电池能量密度,电池质量全部由磷酸铁锂构成),高温煅烧过程中消耗氧气的质量为多少?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雕刻木版年画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酿制糯米酒的过程中有新物种酒精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剪裁丝绸布料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编织竹篮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2.【答案】B【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A、推广使用氢能源公交车,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符合 “生态修复” 主题;B、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不利于生态环境,不符合 “生态修复” 主题;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生态修复,符合 “生态修复”主题;D、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能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符合 “生态修复” 主题。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防止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使用降解塑料,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来爱护空气来解答。3.【答案】B【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解析】【解答】A、酒精喷雾属于易燃物品,高铁车厢密闭且人员密集,携带酒精喷雾可能引发火灾,违反安全规定,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遵守指示标志有序上下车是基本的安全规范,能避免拥挤和意外发生,符合公共安全要求,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湿毛巾含水分(导电),擦拭带电插座易导致触电,属于危险行为,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点燃檀香会产生明火和烟雾,可能引发火灾或污染车厢空气,违反高铁禁火规定,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酒精是易燃物,水具有导电性,密闭的空间内点燃檀香会有大量的气味和烟尘污染空气,安全出行,乘车是先下后上来解答。4.【答案】C【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核电荷数,则硒的核电荷数为34,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硒为“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元素周期数=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电荷数=电子数,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原子得失电子数以及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来解答。5.【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稀释浓硫酸【解析】【解答】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来加快散热速度;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分析】A、根据测溶液的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去待测溶液滴于pH试纸上,过一会儿与标准纸色卡进行对比读数来解答;B、根据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是将浓硫酸慢慢的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来加快散热速度,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以免产生烧伤事件来解答。C、根据制取氧气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先把导管放与水中后,再双手掌紧贴试管外壁观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来判别气密性来解答;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应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绝对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来解答。6.【答案】D【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一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共20个原子构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维生素C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则维生素C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物质中的元素的质量,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氧元素的概念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来解答。7.【答案】C【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生成物质只有,表示水分子,是反应物,该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氢气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该反应中氢、氧原子数目不变,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氢气在氧气中反应生成水,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变化,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化合反应的概念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来解答。8.【答案】D【知识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解析】【解答】A、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不符合题意;B、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等方法得到,属于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C、氢气易燃、密度小,需解决安全储存问题,不符合题意;D、任何能量转化过程都存在损耗(如热能散失),效率无法达到100%,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属于清洁能源且是可再生能源,氢气是易燃气体,储存不方便来解答。9.【答案】B【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A、草纸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属性,吹气不会降低着火点,而吹气复燃是通过增加氧气浓度,促进燃烧,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燃烧的三要素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复燃时吹气提供氧气,同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满足燃烧条件才会复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保存火折子需隔绝氧气,防止完全燃烧或熄灭,可以保存火种,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的同时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可更改来解答。10.【答案】A【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元素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解析】【解答】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同,该推理正确,符合题意;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的混合物,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元素的概念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来解答;B、根据溶液的概念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来解答;C、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来解答;D、根据单质的概念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来解答。11.【答案】A【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如果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当看到酚酞溶液变红时,则该物质显碱性,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但是氮气也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则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溶液变浑浊可能是生成了碳酸钙沉淀,但也可能是生成了其他不溶性物质,不能仅仅因为溶液变浑浊就得出是生成碳酸钙沉淀的结论,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解答;B、根据酚酞遇到碱性物质变红色,遇到酸性或中性物质不变色来解答;C、根据二氧化碳、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来解答;D、根据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钙、氯化银等沉淀不溶于水来解答。12.【答案】A【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蜡烛燃烧前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说明该实验是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空气中主要含氮气和氧气,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氮气不参与反应,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蜡烛燃烧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蜡烛熄灭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不是零,说明蜡烛熄灭时,氧气没有耗尽,不符合题意;C、t2-t3段氧气体积分数升高,是因为蜡烛熄灭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水蒸气冷凝变为液态水,导致气体总量减少,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大,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燃烧过程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小,且蜡烛熄灭时(蜡烛有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不是零,说明燃烧需要氧气,且需要一定浓度的氧气,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占空气体积分数的21%,氮气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来解答。13.【答案】(1)A(2)C【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14.【答案】C【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15.【答案】(1)属于(2)氧气(3)过滤(4)分子在不断运动(5)放出(6)(7)a【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16.【答案】(1)物理(2)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水(3)氧气浓度(4)化合反应;和(5)燃烧产物只有水和,环保无污染【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氨气被压缩成液氨,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因为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泄漏时容易被人察觉;又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泄漏后可用水吸收。(3)氨气在空气中(氧气浓度相对较低)无法燃烧,在纯氧中(氧气浓度高)能燃烧,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4)工业上N2和H2合成氨,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从文中 “反应后可将NH3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将未反应的H2和N2重新混合继续合成” 可知,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催化剂外还有N2和H2。(5)根据文中 “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和N2”,可知氨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无污染。【分析】(1)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2)根据氨气具有刺激性的气味,且易溶于水来解答;(3)根据氨气在较高浓度的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来解答;(4)根据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化合反应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来解答;(5)根据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和氮气,对环境无污染,是清洁能源来解答;(1)氨气被压缩成液氨,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因为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泄漏时容易被人察觉;又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泄漏后可用水吸收。(3)氨气在空气中(氧气浓度相对较低)无法燃烧,在纯氧中(氧气浓度高)能燃烧,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4)工业上N2和H2合成氨,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从文中 “反应后可将NH3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将未反应的H2和N2重新混合继续合成” 可知,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催化剂外还有N2和H2。(5)根据文中 “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和N2”,可知氨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无污染。17.【答案】(1)(2)大理石;稀盐酸;B;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3)密度比空气小(4)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5)分液漏斗;锥形瓶【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18.【答案】(1)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 偏大(3) 不正确 生成物中的硫酸钠也能和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4) 有气泡生成(5) B(6) 反应物减少或消失(7) 氯化钙 无色酚酞(8) A,C【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解析】【解答】(1)酚酞遇中性或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则向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再逐滴滴入过量稀硫酸,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被消耗,所以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1中测得溶液pH=3,显酸性;若开始时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会使酸性减弱,则测得的稀硫酸的pH偏大;(3)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也可以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同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的现象相同,所以无法判断硫酸是否有剩余。(4)根据结论硫酸剩余,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镁,则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镁条,能观察到有气泡生成;(5)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图乙实验中装置B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随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的量逐渐减小,烧瓶中的压强逐渐减小,则图3中的曲线B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6)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或生成物存在证明反应的发生;(7)根据实验结论,装置B中化学反应后的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根据实验现象,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另一种试剂溶液变红色,则需要先加入一种可溶性钙盐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检验氢氧化钠,且前面加入的可溶性钙盐不能影响到后续氢氧化钠的检验,故实验操作为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后,再往滤液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酞溶液;(8)A、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且不会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B、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但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C、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且不会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D、加入适量稀盐酸,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均反应,既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分析】根据酚酞遇到碱性物质变红色,pH值小于的溶液显酸性,但不一定是酸;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成分首先是生成物的溶质,其次考虑反应物是否刚好完全反应;硫酸钠和硫酸均会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硫酸和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钙离子或钡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或碳酸钡沉淀来解答。19.【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2)氧气;作燃料(或用于冶炼金属等)(3)(4)水(5)太阳;电(6)有机物【知识点】电解水实验;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20.【答案】(1)否(2)Fe2O3(3)A;B(4)磷酸铁锂电池中含有磷酸铁锂的质量为79000Wh÷100Wh/kg=790kg设高温煅烧过程中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x=40kg;答:高温煅烧过程中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0kg。【知识点】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金属资源;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1 / 1广东省东莞市众美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练习化学试题1.(2025·东莞模拟)下列传统工艺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雕刻木版年画 B.酿制糯米酒C.剪裁丝绸布料 D.编织竹篮【答案】B【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雕刻木版年画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酿制糯米酒的过程中有新物种酒精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剪裁丝绸布料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编织竹篮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2.(2025·东莞模拟)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生态修复”。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推广使用氢能源公交车 B.焚烧秸秆以增加土壤肥力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答案】B【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A、推广使用氢能源公交车,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符合 “生态修复” 主题;B、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不利于生态环境,不符合 “生态修复” 主题;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生态修复,符合 “生态修复”主题;D、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能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符合 “生态修复” 主题。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防止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使用降解塑料,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来爱护空气来解答。3.(2025·东莞模拟)乘坐高铁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A.携带酒精喷雾消毒 B.按指示标志有序上下车C.用湿毛巾擦拭带电插座 D.在车厢内点燃檀香【答案】B【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解析】【解答】A、酒精喷雾属于易燃物品,高铁车厢密闭且人员密集,携带酒精喷雾可能引发火灾,违反安全规定,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遵守指示标志有序上下车是基本的安全规范,能避免拥挤和意外发生,符合公共安全要求,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湿毛巾含水分(导电),擦拭带电插座易导致触电,属于危险行为,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点燃檀香会产生明火和烟雾,可能引发火灾或污染车厢空气,违反高铁禁火规定,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酒精是易燃物,水具有导电性,密闭的空间内点燃檀香会有大量的气味和烟尘污染空气,安全出行,乘车是先下后上来解答。4.(2025·东莞模拟)硒元素有防癌作用,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硒的核电荷数为34 B.硒属于非金属元素C.硒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答案】C【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核电荷数,则硒的核电荷数为34,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硒为“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元素周期数=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电荷数=电子数,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原子得失电子数以及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来解答。5.(2025·东莞模拟)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溶液pHB.稀释浓硫酸C.检查装置气密性D.点燃酒精灯【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稀释浓硫酸【解析】【解答】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来加快散热速度;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分析】A、根据测溶液的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去待测溶液滴于pH试纸上,过一会儿与标准纸色卡进行对比读数来解答;B、根据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是将浓硫酸慢慢的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来加快散热速度,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以免产生烧伤事件来解答。C、根据制取氧气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先把导管放与水中后,再双手掌紧贴试管外壁观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来判别气密性来解答;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应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绝对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来解答。6.(2025·东莞模拟)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可增强免疫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维生素C由20个原子构成 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4C.属于氧化物 D.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答案】D【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一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共20个原子构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维生素C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则维生素C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物质中的元素的质量,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氧元素的概念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来解答。7.(2025·东莞模拟)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反应生成两种物质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中氢、氧原子数目改变【答案】C【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生成物质只有,表示水分子,是反应物,该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氢气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该反应中氢、氧原子数目不变,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氢气在氧气中反应生成水,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变化,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化合反应的概念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来解答。8.(2025·东莞模拟)关于氢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烧产物无污染 B.属于可再生能源C.需解决安全储存问题 D.能量转化效率为100%【答案】D【知识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解析】【解答】A、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不符合题意;B、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等方法得到,属于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C、氢气易燃、密度小,需解决安全储存问题,不符合题意;D、任何能量转化过程都存在损耗(如热能散失),效率无法达到100%,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属于清洁能源且是可再生能源,氢气是易燃气体,储存不方便来解答。9.(2025·东莞模拟)古代“火折子”利用草纸包裹火星保存火种,使用时吹气复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草纸为可燃物 B.吹气降低了草纸的着火点C.复燃说明温度达到着火点 D.火折子需隔绝氧气保存【答案】B【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A、草纸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属性,吹气不会降低着火点,而吹气复燃是通过增加氧气浓度,促进燃烧,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燃烧的三要素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复燃时吹气提供氧气,同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满足燃烧条件才会复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保存火折子需隔绝氧气,防止完全燃烧或熄灭,可以保存火种,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的同时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可更改来解答。10.(2025·东莞模拟)逻辑推理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则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B.溶液是均一的,则均一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答案】A【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元素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解析】【解答】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同,该推理正确,符合题意;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的混合物,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元素的概念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来解答;B、根据溶液的概念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来解答;C、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来解答;D、根据单质的概念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来解答。11.(2025·东莞模拟)实验现象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 现象 结论A 带火星木条复燃 气体为氧气B 酚酞溶液变红 溶液呈酸性C 蜡烛熄灭 气体为二氧化碳D 溶液变浑浊 生成碳酸钙沉淀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如果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当看到酚酞溶液变红时,则该物质显碱性,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但是氮气也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则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溶液变浑浊可能是生成了碳酸钙沉淀,但也可能是生成了其他不溶性物质,不能仅仅因为溶液变浑浊就得出是生成碳酸钙沉淀的结论,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解答;B、根据酚酞遇到碱性物质变红色,遇到酸性或中性物质不变色来解答;C、根据二氧化碳、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来解答;D、根据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钙、氯化银等沉淀不溶于水来解答。12.(2025·东莞模拟)用传感器测定蜡烛燃烧(蜡烛有剩余)过程中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B.蜡烛熄灭时氧气完全耗尽C.t2-t3段氧气体积分数升高,是因为装置漏气,氧气增多。D.实验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答案】A【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蜡烛燃烧前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说明该实验是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空气中主要含氮气和氧气,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氮气不参与反应,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蜡烛燃烧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蜡烛熄灭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不是零,说明蜡烛熄灭时,氧气没有耗尽,不符合题意;C、t2-t3段氧气体积分数升高,是因为蜡烛熄灭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水蒸气冷凝变为液态水,导致气体总量减少,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大,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燃烧过程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小,且蜡烛熄灭时(蜡烛有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不是零,说明燃烧需要氧气,且需要一定浓度的氧气,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占空气体积分数的21%,氮气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来解答。13.(2025·东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HUAWEIMate70采用5000mAh大容量电池,超长续航。具有这么大的电池容量离不开其重要原料之一——锂。在电池技术和5G技术逐渐成熟之后,华为自研芯片也实现了技术突破,陆续普及各类机型。请完成下面小题。(1)芯片蚀刻过程中,当物质NF3与硅反应时生成的物质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硅元素化合价改变B.反应后原子数目增大了C.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D.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78%(2)某锂离子电池,其正极材料为磷酸亚铁锂(LiFePO4),负极材料为石墨,该电池反应原理为LiFePO4FePO4+Li.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负极材料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B.磷酸铁(FePO4)中,P的化合价为+5C.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石墨作负极材料,与其导电性有关【答案】(1)A(2)C【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14.(2025·东莞模拟)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铁生锈的条件 B.验证分子运动C.验证CO具有还原性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15.(2025·东莞模拟)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1)“铜铁” (填“属于”或“不属于”)金属材料。(2)“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 。(3)“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4)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5)“火能熟水”说明燃烧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6)“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在空气中加热,反复捶打,成为韧性十足的“百炼钢”,写出利用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磁铁矿反应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7)铜铁合金,又称铁白铜,是一种在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结构性材料。图中能表示铜铁合金熔点的是 (选填“a”、“b”或“c”)。【答案】(1)属于(2)氧气(3)过滤(4)分子在不断运动(5)放出(6)(7)a【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16.(2025·东莞模拟)氨能——未来清洁新能源通常情况下,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加压即可被液化。液氨用途广泛,工业上常用作化肥、化工原料、制冷剂,也可用作液体燃料,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和。工业合成氨的历史已有一白多年,反应原理主要是和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经催化合成。为解决合成转化率低的问题,反应后可将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将未反应的和重新混合继续合成。在将来,氨燃料有望在航海、航空和燃料电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氨能有望成为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将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1)氨气被压缩成液氨时,发生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若氨气发生泄漏易被人发觉,理由是 ,氨气泄漏可立即用 吸收,(3)氨气在空气中无法燃烧,但能在纯氧中燃烧,说明氨气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4)工业上利用和合成氨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合成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催化剂外还有 。(5)“氨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优点有 。【答案】(1)物理(2)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水(3)氧气浓度(4)化合反应;和(5)燃烧产物只有水和,环保无污染【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氨气被压缩成液氨,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因为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泄漏时容易被人察觉;又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泄漏后可用水吸收。(3)氨气在空气中(氧气浓度相对较低)无法燃烧,在纯氧中(氧气浓度高)能燃烧,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4)工业上N2和H2合成氨,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从文中 “反应后可将NH3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将未反应的H2和N2重新混合继续合成” 可知,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催化剂外还有N2和H2。(5)根据文中 “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和N2”,可知氨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无污染。【分析】(1)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2)根据氨气具有刺激性的气味,且易溶于水来解答;(3)根据氨气在较高浓度的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来解答;(4)根据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化合反应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来解答;(5)根据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和氮气,对环境无污染,是清洁能源来解答;(1)氨气被压缩成液氨,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因为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泄漏时容易被人察觉;又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泄漏后可用水吸收。(3)氨气在空气中(氧气浓度相对较低)无法燃烧,在纯氧中(氧气浓度高)能燃烧,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4)工业上N2和H2合成氨,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从文中 “反应后可将NH3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将未反应的H2和N2重新混合继续合成” 可知,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催化剂外还有N2和H2。(5)根据文中 “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和N2”,可知氨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无污染。17.(2025·东莞模拟)下图为常见气体制备、收集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某兴趣小组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1)实验室用A装置可以制备氧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 和 (填药品名称),为便于控制反应快慢,应选择的装置是 (选填“A”“B”或“C”)。向所选装置(气密性良好)中加入药品并开始实验,容器内快速产生气泡,若 (补充实验操作和现象),该气体为。(3)用装置D收集气体,气体从导管a端通入,说明该气体 。(4)装置E为验证燃烧条件的装置,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 。(5)装置B中液体从 流入 (填仪器名称)。【答案】(1)(2)大理石;稀盐酸;B;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3)密度比空气小(4)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5)分液漏斗;锥形瓶【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18.(2025·东莞模拟)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无现象反应的可视化实验。探究一:图甲所示试管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那么该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是否发生反应呢?【设计实验】(1)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向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再逐滴滴入过量稀硫酸,这个过程中你观察到________现象。【实验反思】同学们对反应后硫酸是否剩余继续进行验证,进行如下实验:组号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1 用pH试纸测定实验后溶液的pH pH=3 硫酸剩余2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硫酸剩余3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镁条 ? 硫酸剩余(2)实验1中,开始时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测得的稀硫酸的pH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实验2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4)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探究二:(5)图乙所示实验中装置B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兴趣小组做了图丙的数字化实验,则图3中的曲线________(填“A”或“B”)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结论】(6)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证明________或生成物存在证明反应的发生。(7)探究装置B中化学反应后的成分,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________溶液,过滤后,再往滤液中滴加少量________溶液。 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另一种试剂溶液变红色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8)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________。A. 氢氧化钡溶液 B. 氯化钙溶液 C. 氢氧化钙溶液 D. 稀盐酸【答案】(1)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 偏大(3) 不正确 生成物中的硫酸钠也能和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4) 有气泡生成(5) B(6) 反应物减少或消失(7) 氯化钙 无色酚酞(8) A,C【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解析】【解答】(1)酚酞遇中性或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则向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再逐滴滴入过量稀硫酸,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被消耗,所以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1中测得溶液pH=3,显酸性;若开始时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会使酸性减弱,则测得的稀硫酸的pH偏大;(3)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也可以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同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的现象相同,所以无法判断硫酸是否有剩余。(4)根据结论硫酸剩余,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镁,则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镁条,能观察到有气泡生成;(5)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图乙实验中装置B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随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的量逐渐减小,烧瓶中的压强逐渐减小,则图3中的曲线B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6)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或生成物存在证明反应的发生;(7)根据实验结论,装置B中化学反应后的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根据实验现象,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另一种试剂溶液变红色,则需要先加入一种可溶性钙盐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检验氢氧化钠,且前面加入的可溶性钙盐不能影响到后续氢氧化钠的检验,故实验操作为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后,再往滤液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酞溶液;(8)A、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且不会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B、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但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C、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且不会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D、加入适量稀盐酸,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均反应,既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分析】根据酚酞遇到碱性物质变红色,pH值小于的溶液显酸性,但不一定是酸;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成分首先是生成物的溶质,其次考虑反应物是否刚好完全反应;硫酸钠和硫酸均会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硫酸和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钙离子或钡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或碳酸钡沉淀来解答。19.(2025·东莞模拟)哈尔滨将于2025年2月承办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本次亚冬会,甲醇(CH3OH)动力汽车将加入服务车队,向全世界展示汽车新能源路径的另一种解决方案。甲醇动力服务车队不仅将在赛事过程中为亚冬会提供用车保障,更将在赛会结束后投入哈尔滨市出租汽车运营,助力推进哈尔滨生态建设,推动绿色交通转型。让我们通过下面甲醇的工业生产流程图来认识一下这位汽车能源的新朋友。请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思考,解决问题:(1)“电解器”中常加入氢氧化钠,其目的是 。(2)物质X是 。例举负极气体的其中一种用途 。(3)“催化合成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5)太阳能电池是将 能转化成 能。(6)甲醇属于物质分类的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2)氧气;作燃料(或用于冶炼金属等)(3)(4)水(5)太阳;电(6)有机物【知识点】电解水实验;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20.(2025·东莞模拟)小米su7电动汽车一经推出便火爆互联网,其采用的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一种采用率较高的动力电池。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出现,电动汽车的电池回收对缓解当前锂矿资源紧张局面,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废旧电池回收需要进行预处理,对磷酸亚铁锂电池进行高温煅烧预处理的方程式为:。回答下列问题:(1)LiFePO4是否属于金属材料 (填“是”或“否”)。(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应为 。(3)废旧电池含有N、P、S和重金属元素,若不及时回收,其可能造成的污染有___________。A.土壤重金属污染 B.水资源污染 C.空气污染(4)已知一辆小米su7的磷酸铁锂电池容量为79000Wh,电池能量密度为100Wh/kg(电池容量=电池质量×电池能量密度,电池质量全部由磷酸铁锂构成),高温煅烧过程中消耗氧气的质量为多少?【答案】(1)否(2)Fe2O3(3)A;B(4)磷酸铁锂电池中含有磷酸铁锂的质量为79000Wh÷100Wh/kg=790kg设高温煅烧过程中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x=40kg;答:高温煅烧过程中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0kg。【知识点】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金属资源;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东莞市众美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练习化学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东莞市众美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练习化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