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语文世界里,"人"是最美的意象:高尚者若山岳擎起星空,谦逊者如溪流浸润万物;魅力是眼眸里的星辰,可爱是嘴角漾起的涟漪;而平凡人间的烟火气,恰似巷陌里飘摇的灯火,在时光的褶皱里酿出永恒的诗意。今天,让我们在文字的星河中,遇见那些让人间值得的魂灵。
【谦逊的自我】(17分)
1. 阅读《凌霄花笔记》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①仲夏shǎng_____午的图书馆,殷红的凌霄花攀着琉璃窗棂,与老电扇的嗡鸣较劲。我正襟危坐在第三排木桌前,钢笔尖悬在摊开的《中国哲学史》上方,墨迹迟迟不肯落下。
②三个月前那个_______的自己,正被此刻的蝉鸣搅得心浮气躁。彼时刚考完古琴十级的我,在校园音乐社团招新时心不在焉地拨断琴弦,却仍端着倨傲姿态与人争辩。直到看见班主任递给我的那份退社申请——当少年人的锐气化作伤人利刃,方知谦逊才是真正的铠甲。
③钢笔突然在"君子慎独"处洇出墨痕,惊觉自己竟在书页边缘画了整页凌霄花。这株从青砖缝里qiè_______而不舍生长的植物,与三个月前那个浮躁身影迥乎不同。 A 。我轻轻合上书卷,将汗巾叠成方正的镇纸,压住被热浪掀动的纸页。窗外的蝉鸣依旧喧嚣,却再难惊扰此刻静水流深的倒影。
(1)给加点字注音。(1分)
殷_______红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shǎng_____午 qiè_______而不舍
(3)下列词语填入语段第②段开头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鞠躬尽瘁 B.气冲斗牛 C.微不足道 D.锋芒毕露
(4)下面4句话出自第③段 A 处,但是顺序乱了,请选择排列正确的一项(3分)( )
①此刻,它已经爬满了半个琉璃窗棂
②它从一颗嫩绿的芽
③到细藤在春雨中爬上墙根
④到了七八月份,它将迎来生命里最繁盛最艳丽的时候。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③①④ D. ②④③①
2.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
虽是暮春时节,韩愈笔下的“杨花榆荚”却不甘落后,翩翩起舞:“杨花榆荚无才思,(1)________。”虽是晚年隐居,王维却在《竹里馆》一诗中与自然对话,与明月相伴:“(2)________,明月来相照。”青春正好,木兰代父从军,万里迢迢,奔赴战场:“(3)________,(4)________。”一城春风吹不走李白的满腹乡愁,客居异乡的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5)________,(6)_________”的诗句抒写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两袖泪痕阻止不了岑参振作精神,旅途艰辛的诗人在《逢入京使》中用“(7)________,(8)________。”的诗句借几句口信捎去对家人的安慰,让他们无需挂念。
青春无价,谦逊的我们怎能不师法先贤,振奋精神,惜寸阴分阴,积跬步千里?
【英雄的他们】(53分)
(一)(12分)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孙权劝学》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而“卿”则是君对臣的爱称,体现了古代谦辞与敬辞的差异。
B. 《说和做》以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为素材,赞颂其“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品格,作者臧克家通过细节描写凸显其学者与革命家的双重身份。
C.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1931年,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的“长毛”将“门房的头”“掷了过来”与此事件无直接关联。
D. 《卖油翁》选自《东坡志林》,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此文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的对话,阐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4.以下语段是我校开展的一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场白,你能根据内容概括出该活动的主题吗?并根据要求完成相关活动设计。
当孙权以明主的睿智推动吕蒙读书时,当闻一多在西南联大的讲台上攥紧《最后一次演讲》的手稿时,当鲁迅用《野草》的锋芒刺破暗夜的铁幕时——历史长河中的英雄,总以不同姿态擎起时代的炬火。但诸位可曾注意?《卖油翁》里那柄油勺倒映的,何尝不是匠心凝成的星光;急诊室彻夜不眠的护士,风雪中攀爬电塔的工人,晨曦里弯着腰的社区保洁员……这些平凡人亦用双手编织着人间经纬。此刻让我们以谦卑之心仰望苍穹,致敬所有为黎明守夜的身影,无论他们站在史册扉页,还是隐没在烟火街巷。
(1)活动主题: (1分)
(2)为该活动撰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3)仿照示例“活动一”,给该主题活动再设计两个活动环节。(2分)
活动一:讲英雄故事
活动二: 活动三:
(4)为社区保洁员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运用抒情和细节描写,4分)
(二)(19分)
李纲,江苏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班级主题活动“讲英雄故事”环节,小语同学介绍了李纲的故事,并分享了他的《病牛》,请完成下列题目。
《病牛》①
宋代: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②,力尽筋疲谁复伤③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④卧残阳。
【注释】:①《病牛》写于公元1132年李纲(50岁)谪居时。公元1128年,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罢相流放。1132年,陈东等太学生向朝廷上书请求李纲官复原职,但未能成功,陈东也因此被杀。②实千箱,极言生产的粮食多。③伤,哀怜。④羸(léi)病:瘦弱有病。
5. 你如何理解诗中的“病牛”形象?并请结合诗句“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分析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的情感?(3分)
6.诗句“不辞羸病卧残阳”中的“残阳”一词有何深意?请结合全诗及注释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李纲传
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少怀忠义,政和二年进士及第。靖康元年,金兵犯汴京,纲力主抗敌谏钦宗曰社稷安危在此一举。愿陛下固守京师,召四方勤王之师,共御强虏!”遂任行营使,率军民昼夜守城,矢石如雨,纲亲巡城垣,士气大振,金兵屡攻不克,终退去。然奸臣谗构,纲竟罢职。未几,金兵复至,汴京陷,二帝北狩,北宋遂亡。
高宗即位,拜纲为相。纲陈“中兴十策”,荐良将、修军政、联义兵,欲图中原。然主和派忌之,诬其“专主战议,费财扰民”,高宗惑焉,罢相位,贬纲至海南。纲虽困厄,犹上书言战守之策,曰:“和不可恃,惟自强可保社稷!”终不得用,绍兴十年,忧愤而卒,年五十八。
7.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 金兵犯汴京:侵犯 B. 社稷安危:国家
C. 二帝北狩:皇帝被掳的委婉说法 D. 中兴十策:中途振兴
8. 以下断句正确一项是(2分)( )
A. 纲力主抗敌 / 谏钦宗 / 曰社稷安危 / 在此一举
B. 纲力主抗 / 敌谏钦宗 / 曰社稷安危 / 在此一举
C. 纲力主抗敌 / 谏钦宗曰 / 社稷安危 / 在此一举
D. 纲力主抗 / 敌谏钦宗曰 / 社稷安危 / 在此一举
9. 翻译文中划曲线的句子(6分)
(1)金兵屡攻不克,终退去。
(2)和不可恃,惟自强可保社稷!
10. 李纲力主抗金,与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木兰形象有何共同的精神?结合文本分析。(2分)
(三)(8分)
材料一(名著选段):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骆驼祥子》(节选)
材料二(新闻片段):
2023年7月,北京暴雨中,外卖员张师傅冒雨送餐,电动车被积水淹没,他扛起餐箱徒步3公里准时送达。记者采访时他说:“饭凉了可以加热,但信誉不能丢。”
材料三(图文材料):
11. 结合《骆驼祥子》全书和材料一,分析此时的祥子是否算“平凡英雄”。请从人物处境、精神品质两个角度阐述。(4分)
12. 材料二、三中的“外卖员”“志愿者”与祥子都是“平凡英雄”,但结局不同。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当代青少年如何从祥子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帮助这类“平凡英雄”。(4分)
(四)(14分)
老周与春天的约定
①老周是镇中学的校工,五十出头,背微驼,右腿因年轻时工伤跛得厉害。他总穿一身褪色的蓝布衫,腰间别着叮当作响的工具袋,像一只沉默的蜗牛,缓缓爬行在校园的角角落落。教室的窗框松了,他踩着木梯“咯吱咯吱”地拧螺丝;操场边的梧桐被台风刮断了枝,他弓着腰锯木头,木屑沾满花白的头发。老师们说:“老周的手艺比得上专业木匠。”学生们却嫌他走路拖沓,偷偷叫他“蜗牛叔”。
②每年立春,老周都会在校门口的槐树下埋一颗种子。他说这是和春天的约定:“树长一寸,娃们就长高一寸。”二十年来,槐树已亭亭如盖,树荫下总坐着读书的学生。老周常眯着眼看他们,仿佛那些稚嫩的脸庞是他种下的另一片春天。
③那年冬天格外冷,高三楼的暖气管道被冻裂了。凌晨三点,值班老师打来电话,声音慌得像绷紧的弦:“老周,暖气爆了!水漫到走廊,快结冰了!”老周裹着旧棉袄赶来,手电筒的光在漆黑的楼道里打颤。他蹲在阀门边,手指冻得发紫,扳手“咔嗒咔嗒”地响,冰水喷溅到脸上,结成细碎的霜。天快亮时,暖气终于通了,老周蜷在楼梯角打盹,呼出的白气像一团疲惫的云。
④第二天,学生们踩着干燥的地砖早读,没人知道老周的高烧烧到了39度。他吞了两片退烧药,又去修图书馆漏雨的顶棚。校长劝他休息,他摆摆手:“娃们期末复习,不能耽误。”
⑤高三(2)班的晓雨因家庭变故一度辍学。那天清晨,她发现自己的课桌被修得格外稳当,抽屉里塞着一张皱巴巴的字条:“桌子稳了,心就能稳。”歪扭的铅笔字像老周跛脚的步伐。多年后晓雨师范毕业,回校任教时抚摸着讲台哽咽:“老周叔,我的讲台就是您修的那张课桌。”
⑥春天开学时,老周没来。储物柜里,好几本笔记码得整整齐齐——每间教室的桌椅尺寸、每盏灯的型号,甚至哪个开关爱漏电,全用歪扭的字记得密密麻麻。最后一页写着:“高三(2)班的北窗框长期浸水,变形关不严,得趁暑假修。”可那个暑假,老周永远缺席了。肺癌晚期的诊断书,被他折成小小的方块,一直压在工具箱最底层。
⑦病重时,老周执意要去看一眼槐树。他摸着树干上的裂痕,喃喃道:“今年春天来得迟,但总会来的……”学生们从医务室抬来担架,他却在树下捡起一片新芽,夹进维修笔记里。那天夕阳西沉,他的影子与槐树的影子叠在一起,像一首未写完的诗。
⑧葬礼那天,校长念悼词:“老周不是老师,但他修过的每一张课桌、每一扇窗,都在替他说——‘孩子们,好好读书’。”高三(2)班的窗台上,不知谁放了一盆白菊,花瓣上凝着水珠,像老周修水管时额头的汗。
⑨后来,学生们自发组建“护校队”,接过他的工具袋,晓雨是第一任队长。高三(2)班的北窗框最终由晓雨带着护校队的同学在那个刚毕业的暑假里修好了,窗边挂着一块木牌:“此处曾住着春天。”每年清明,槐树下总堆满纸鹤,翅膀上写着:“老周叔,春天又来了。”
13. 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老周“平凡英雄”的奉献精神?请概括两处。(2分)
14. 多角度赏析划线句“老周蜷在楼梯角打盹,呼出的白气像一团疲惫的云”的表达效果。(4分)
15. 结合全文,分析标题“老周与春天的约定”的双重含义。(3分)
16. 本文通过老周的故事诠释了怎样的主题?请分层阐述。(5分)
【真实的你】(50分)
17. 我眼中的你,或许活泼如春溪跃动的浪花,或许沉静似古井千年的月光;或许炽热如地心沸腾的熔岩;或许柔软如春雨浸润的冻土;或许笨拙地藏起伤痕仍对我微笑,或许孤独地站在人群之外却赠我以歌;或许沉默地咽下所有泪水仍将脊背弯作渡桥……只需刹那,我就窥见了生命的真相——真正的你,是独一无二的人间意象。请以“我眼中的你”为题,以具体事例为依托,用文字勾勒出自己记忆深处最真实的那个人。写一篇记叙文。
(1)写出真情实感。
(2)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
(3)不得抄袭,文章不少于600字。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参考答案和解析思路、设计说明
1. (1) yān (2)晌 锲 (3)D
(4) C (3分)
2、(8分)
(1)惟解漫天作雪飞
(2)深林人不知
(3)万里赴戎机 (4)关山度若飞
(5)此夜曲中闻折柳 (6)何人不起故园情
(7)马上相逢无纸笔 (8)凭君传语报平安
3、D (3分)
4、(1)致敬平凡英雄/ 致敬英雄 /我眼中的英雄 (1分)
(2)宣传标语示例:平凡微光,照亮人间。 /学习英雄品质,立志报效祖国。/伟大源于坚守,光芒不分大小——致敬时代英雄(2分)
(3)唱英雄赞歌 / 展英雄图片 / 访英雄人物/ 绘英雄图谱(绘画手抄报之类)/行英雄之举(组织社区服务体验活动)(2分)
(4)颁奖词示例:晨曦未至,您已挥动扫帚;夜幕降临,您再次默默弯腰。街角的每一片落叶,都记得您佝偻的背影。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绘出了城市的文明底色。您是城市的美容师,更是心灵的守护者。(4分)
5、“病牛”象征诗人李纲自身。(1分)病牛“耕犁千亩”“力尽筋疲”,无人怜惜,但他仍愿为“众生”而“羸病”,表现诗人即使身处贬谪困境,仍心系百姓、甘愿为国奉献、坚守理想的崇高精神。(2分)
6、(3分)“残阳”一语双关,既指夕阳,渲染了病牛孤独凄凉的处境;又象征了诗人的晚年、隐喻南宋朝廷的衰败;还起到升华诗歌情感的作用,强化病牛鞠躬尽瘁的形象,寄托诗人虽至暮年仍心系家国的悲壮。
7、D (3分)
8、C (2分)
9、(6分)(1)金兵多次进攻未能攻克(汴京),最终撤退。(屡、克,句子通顺)
(2)议和不可以依赖,只有自身强盛才能保全国家!(可恃、惟、自强、保,句子通顺)
10、(2分)二者均体现舍身为国 与 坚韧不拔 之志(1分,意对即可)。李纲在汴京危难时“亲巡城垣”),贬谪后“犹上书言战守之策”,展现忠贞不渝。木兰代父从军,以女子之身承担家国重任,征战十年,体现坚韧毅力(1分)。
11、(共4分)祥子身处社会底层(失去土地流落城市拉车),在暴雨中挣扎求生,与恶劣环境抗争(“雨迷住他的眼”“水裹住他的腿”),处境艰难。(处境2分:身份+环境)
但他展现出 坚韧不拔(“咬着牙”“一步一步往前拽”)与 责任感(“要把车放下”却坚持前行),虽未改变命运,但挣扎中体现小人物的尊严和努力。所以此刻的祥子是“平凡英雄”——在苦难中坚守生存信念的普通人。(精神2分:关键词+原文依据)(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得分)
12、(共4分)祥子的悲剧源于社会压迫(车厂剥削、战乱动荡),而当代“平凡英雄”面临工作压力(如外卖员时效要求)、资源不足(如志愿者人力短缺)等问题。(对比分析:社会原因1分+个人局限1分)
作为当代的青少年,可以:① 寻求社会支持,请相关部门推动外卖平台完善劳动保障(如为外卖员购买保险、提供暴雨津贴),呼应祥子“买车梦”破灭的警示;② 提供人文关怀,对志愿者和外卖员主动表达感谢(如说“辛苦了”“谢谢”),弥补祥子无人理解的孤独;③ 参与爱心共建,参加社区互助小组,避免爱心人士像祥子一样“个人奋斗”的无力。
(解决方案:具体可行1分+名著关联1分)(解决方案有一个即可)
13、(共2分)①寒冬深夜带病抢修冻裂的暖气管道,浑身结冰仍坚持工作;
②肺癌晚期仍默默记录校园设施隐患,临终前留下维修笔记。
14、角度一(2分)① 比喻修辞:将“白气”比作“疲惫的云”,以轻柔的意象反衬老周身体的极度劳累,突出其默默付出的艰辛。
② 角度二(2分)细节描写:“蜷”字生动呈现佝偻姿态,呼应前文“跛脚”“旧棉袄”,不仅突出他的疲劳,更强化底层劳动者的卑微与坚韧。
15、(共3分)① 表层义:老周每年立春埋种子的习惯;(1分)
② 深层义:他以奉献守护教育之“春”,即便生命终结,精神仍如春天般生生不息。而学生们通过努力学习实现老周“好好读书”的期许,组建护校队延续其精神,并以纸鹤铭记老周,完成了和老周的关于“春天”的约定。(2分)
16、①赞美以老周为代表的平凡英雄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微小之力守护人间春色。(1分)
②揭示底层劳动者的孤独隐忍和被漠视的悲哀。就像老周被学生称“蜗牛叔”,诊断书藏于工具箱底层、窗口白菊这迟到的理解。(1分)③宣扬奉献精神的传承(永不消亡),如晓雨继承讲台、学生组建护校队、叠纸鹤纪念。(1分)④呼吁“给平凡英雄一个不再孤独的春天一样的时代”,从晓雨从受助者变为施助者,学生从漠视者变为传承者,人性的春天百花齐放,同时社会也要给这些默默奉献的劳动者更多的制度保障和人文关怀。(2分)
17、切入分40分

附:文言文译文
李纲,字伯纪,是福建邵武人。他从小就有忠君爱国的志向,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考中进士。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进攻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李纲坚决主张抵抗。他跪在宋钦宗面前劝谏:"国家存亡就在此刻!请陛下死守京城,立即召集各地勤王军队,共同抗击金兵!"随后被任命为前线总指挥,带领军民日夜守城。当时金军箭石如暴雨般袭来,李纲亲自登上城墙巡视,守军士气大振。金兵连续猛攻十余日始终无法破城,最终被迫撤退。然而主和派大臣嫉妒李纲的功劳,向皇帝进谗言诬陷他。李纲竟被撤去所有职务。没过多久,金兵卷土重来攻破汴京,徽宗、钦宗两位皇帝被掳往北方,北宋就此灭亡。
宋高宗赵构在南方登基后,任命李纲为宰相。李纲立即提出《中兴十策》,包括选拔良将、整顿军队、联合北方抗金义军等策略,准备收复中原失地。但以汪伯彦、黄潜善为首的主和派嫉恨他,诬告他"只顾主战浪费国库,骚扰百姓"。宋高宗听信谗言,不仅罢免了李纲的宰相职位,还将他贬到海南岛。即便身处绝境,李纲仍坚持给朝廷上书:"靠求和保不住江山,只有自强才能守护社稷!"可惜这些建议始终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这位一生力主抗金的忠臣在忧愤中去世,终年58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