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第三单元项目三第1课时 感受音乐的铺垫与高潮 教案 人教版音乐7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第三单元项目三第1课时 感受音乐的铺垫与高潮 教案 人教版音乐7下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七下音乐第三单元《欣赏的智慧》
课题 项目三 感受音乐的铺垫与高潮 单元 三 学科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选取多首经典音乐作品,如拉赫玛尼诺夫《C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冼星海钢琴协奏曲《黄河》等,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分析这些作品,感受音乐中铺垫与高潮的魅力,理解音乐元素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体会不同音乐风格的差异,提升音乐鉴赏能力。这些作品涵盖了中西方音乐,为学生打开多元音乐文化的大门,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素材。
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够准确听辨出音乐中的铺垫段落和高潮段落,深刻感受经过层层铺垫到达高潮时的满足感。2. 学会追踪音乐中铺垫段落的发展方向,保持对主题的期待,精准感受音乐的张力。3. 熟练结合本单元前两个项目的聆听方法,清晰对比中西方音乐作品的结构布局,深入感受不同音乐风格。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通过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的感知能力,提升音乐审美水平,使其能敏锐捕捉音乐中的美感。 艺术表现:组织学生参与视唱、哼唱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表现技巧,增强自信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 文化理解: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重点 帮助学生掌握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元素的变化及其对情感表达和风格塑造的影响。
难点 培养学生形成对音乐保持期待的欣赏习惯,提升学生独立分析和评价音乐作品的能力,促进音乐审美和文化理解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理查德 克莱德曼演奏的《秋日私语》片段,提问:“这段音乐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片段,提问:“这段音乐的演奏形式和旋律层次有什么变化?同学们有没有听到熟悉的旋律?” 初听《秋日私语》片段,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的聆听感受。2.聆听《黄河》片段,对比与《秋日私语》的不同,回答教师问题。 以熟悉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新知讲解 - 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片段 1.播放陕北民歌《骑白马》视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音乐风格,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 https: / / www. / thread / coco: / / sendMessage ext={" \o "https: / / www. / thread / coco: / / sendMessage ext={ ) 1.观看视频,分组讨论音乐风格,如热情且质朴,带有浓厚的陕北地域特色等。 1.让学生感受陕北民歌风格,为理解后续音乐作品的文化根源奠定基础。
2.播放《黄河》(东方红)主题音乐,引导学生从旋律走向、节奏特点等方面与《骑白马》进行对比。 2.认真对比聆听两首音乐,积极分享自己的发现。 2.体会音乐创作与民间音乐的紧密关系。
3.播放歌曲《东方红》,引导学生思考三首音乐之间的联系。 3.聆听歌曲,参与小组讨论,从音乐传承角度分析三首音乐的联系。 3.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展示钢琴协奏曲《黄河》的铺垫段落谱例,标记出重音、节奏变化、速度对比等关键信息。 4.观察谱例,跟随教师的讲解学习相关记号,通过拍手、跺脚模拟节奏变化,理解铺垫手法。 4.掌握分析音乐铺垫段落的方法,提高音乐分析能力。
播放第四乐章,在播放前再次强调聆听要求,如注意《东方红》主题出现的时间和铺垫段落的变化。教师进行总结和升华,强调作品所表达的民族精神。 5.聆听第四乐章,积极分享聆听感受,体会作品的精神内涵。 5.感受作品的叙事关系和情感表达,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共鸣。
介绍《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与时代背景的关系,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所蕴含的民族抗争精神的理解。 6.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音乐与时代背景关系的理解,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蕴含的民族抗争精神。 6.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从文化和历史角度提升音乐欣赏素养。
新知讲解-欣赏拉赫玛尼诺夫《C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片段 作者简介: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生于俄罗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纪世界著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先播放不带铺垫部分的第一主题,提问:“这段音乐是铺垫部分还是主题段落,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特点。3. 再播放带有铺垫部分的第一主题,提问:“对比之前的音乐,听一听这段音乐有哪些变化,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 并总结铺垫的作用。 1. 学生观看作者照片,听老师介绍。2.聆听无铺垫的主题,判断段落类型,分享感受,哼唱主题感受其特点。3. 聆听有铺垫的主题,对比变化,分享感受,理解铺垫对主题呈现的重要性。 1. 积累作曲家相关知识。2.通过对比聆听,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铺垫对音乐氛围和情感表达的影响。3.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音乐的能力,提升音乐鉴赏水平。
拓展练习 展示备选作品《红旗颂》《百鸟朝凤》《月儿高》以及柴科夫斯基的《降 b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要求学生分组选择一首作品片段聆听。2. 引导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聆听方法,分析作品中某一经典片段带给自己的感受。组织每组组长汇报聆听方法和感受,进行总结点评。 1. 分组选择作品片段聆听,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组内交流讨论。2. 组长代表小组汇报,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内容。 1. 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聆听方法感受不同音乐作品。2. 通过小组合作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理解。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分析了《黄河》协奏曲的演奏形式与旋律层次变化,通过对比聆听体会了音乐情感表达。结合拉赫玛尼诺夫作品,大家学会了辨别主题段落与铺垫部分:铺垫通过节奏、力度变化为高潮蓄力(如《东方红》旋律前的渐强推进)。记得:音乐中的铺垫就像故事前奏,能让主题呈现更具感染力!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