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7 Role models of our time第3课时Grammar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Unit 7 Role models of our time第3课时Grammar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7 Role models of our time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3课时 Grammar 课型 语法课
语篇研读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教材通过参观钱学森图书馆的对话及图书馆规则说明,呈现感叹句(What + (a /an) + 形容词 + 名词 + (主语 + 动词)!/ How + 形容词 / 副词 + (主语 + 动词)!)和祈使句(肯定:动词原形;否定:don’t + 动词原形;形容词前加 be)的结构与示例。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通过这些贴近学生生活且富有情境性的语篇,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感叹句和祈使句。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中,深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和传递指令方面的独特作用,从而能够在实际交流中精准、灵活地运用,有效提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丰富度。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教材首先以生动有趣的对话形式引入感叹句,让学生在具体的交流情境中初步感知感叹句的魅力与结构特点,随后通过总结归纳,提炼出感叹句的结构规则。接着,以图书馆规则这一常见的生活场景为依托,巧妙引出祈使句,同样在学生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归纳出祈使句的结构规则。最后,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实现从知识学习到能力运用的有效转化。
学情分析
【已知】学生在之前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英语句式,积累了一定量的基础词汇和基本语法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交流表达,对英语语言的基本特点和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未知】对于感叹句和祈使句,学生尚未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他们对感叹句中 What 和 How 引导句式在结构和语义上的细微差别,以及何时准确使用 What 或 How 可能存在困惑;对于祈使句的否定形式构成规则,尤其是在实际运用中如何正确添加 don’t ,以及形容词前 be 动词的合理运用,还缺乏清晰的认知和熟练的运用能力。 【能知】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在教师科学有效的引导和系统的教学安排下,学生有能力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感叹句和祈使句的结构规则。并且能够在丰富多样的实际情境中,准确、灵活地运用这两种句式进行表达,实现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有效转化,进一步提升英语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语言能力:学生能够精准识别并熟练掌握感叹句 “What + (a /an) + 形容词 + 名词 + (主语 + 动词)!” 和 “How + 形容词 / 副词 + (主语 + 动词)!” 的结构形式,以及祈使句肯定形式(动词原形,形容词前加 be )和否定形式(don’t + 动词原形)的构成规则。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根据表达需求恰当、灵活地运用感叹句和祈使句进行口语表达,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准确,表达流畅得体。能够在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感叹句和祈使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提升书面语言的质量。 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语法学习方法,如通过观察、归纳、练习等方式自主总结语法规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在交流与讨论中分享学习经验和方法,学会倾听他人意见,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思维品质: 通过对感叹句和祈使句结构的分析、对比和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在实际运用和创造性表达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突破常规,运用所学句式进行新颖、独特的表达,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文化意识: 让学生了解感叹句和祈使句在英语国家日常生活、文学作品、广告标语等不同场景中的广泛应用和文化内涵,体会其在跨文化交流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在运用这两种句式进行交流时,能够充分考虑文化差异,避免因文化误解而导致的表达不当,增强文化理解和包容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感叹句 What 和 How 引导的不同结构形式,能够准确区分两者在修饰对象和语义表达上的差异,并正确运用。 全面掌握祈使句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构成规则,尤其是祈使句否定形式中 don’t 的正确使用,以及形容词前 be 动词的添加规则,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精准区分 What 和 How 引导的感叹句。学生需要深刻理解 What 强调名词,How 强调形容词或副词这一本质区别,能够在具体语境中迅速判断并选择合适的引导词进行准确表达,避免混淆。 正确运用祈使句的否定形式及在形容词前准确添加 be 动词。学生要理解祈使句否定形式的语义和语法规则,避免在实际运用中漏加 don’t ;同时,要理解 “be + 形容词” 这一祈使句结构在表达状态指令时的用法,准确添加 be 动词,避免出现语法错误。
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活动观,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通过展示校园科技节相关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然地用已有知识表达对事物的感受,初步感知表达强烈情感的不同方式,为学习感叹句和祈使句营造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感叹句,思考其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感叹句构成规则,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总结归纳能力;让学生在改写句子的练习中,初步掌握感叹句的运用,加深对感叹句结构的理解。借助校园科技节活动现场标识,引导学生思考祈使句的表达,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通过阅读和总结,让学生理解祈使句的结构规则、功能以及在阅读中的识别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能力;在实际场景描述练习中,让学生学会运用祈使句表达指令和建议。 任务一: Lead in Watch and think. 展示 “校园科技节” 的图片和视频,图片中包含学生们制作的创意作品、精彩的表演等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scho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estival ” 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校园科技节的感受,如 “It's amazing!” “The shows are really cool!” 等。如何用更规范、更丰富的句式来表达强烈情感和发出指令,为学习感叹句和祈使句做铺垫。 任务二:Presentation - Exclamations 1.情境创设. Two students are visiting the Qian Xuesen Library& Museum. 展示教材中参观钱学森图书馆的对话(部分):“S1: Wow! Look at the library! What a cool building!”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类句子的特点和作用。 2.Read and think.
呈现更多感叹句例句, “What a beautiful painting (it is)!” “How fast he runs!” 引导学生观察句子结构,小组讨论并尝试归纳感叹句的构成规则。
3.Let’s learn - Exclamations. 教师总结归纳:“We often begin an exclamation with the word what or how. What + (a /an) + (adjective) + noun + (subject + verb)!How + 形容词 / 副词 + (subject + verb)!” 并通过对比例句,详细讲解 What 强调名词,How 强调形容词或副词的区别,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思维技巧。
4. Look and say.
以校园科技节为背景,给出一些描述科技节事物的句子,让学生用 What 或 How 改写。 5. Rewrite the sentences below using exclamations with what or how. 任务三:Presentation- Imperatives 1.Look and think. 展示校园科技节活动现场的图片,其中有一些提示标识,如 “Keep quiet in the exhibition area.(展览区保持安静)” “Don't touch the exhibits.(请勿触摸展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标识,并提问:“What do these signs mean How do we express such instructions in English ” 引发学生对祈使句的思考。 2. Read and think. We use imperatives to give orders or advice. There ar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eratives. We can use please with imperatives. It is more polite. 3. Let’s learn - Imperatives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图书馆规则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句子的特点,总结祈使句的结构规则。同时,讲解祈使句在表达命令、建议、请求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在阅读中如何识别和理解祈使句。
4. Here are some signs in the theatre. Use imperatives and the expressions below to describe what the signs mean. 任务一: 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看学生能否主动分享自己对校园科技节的感受;通过学生的回答,判断他们对已有简单表达的运用是否准确。 任务二: 观察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讨论氛围,了解学生对感叹句特点的分析是否准确;通过学生改写句子的练习成果,判断学生对感叹句结构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的准确性。 任务三: 观察学生对标识含义的理解和对祈使句思考的反应,判断学生对祈使句的感知程度;检查学生对祈使句结构规则的总结是否准确;通过学生在场景描述中的表达,评估学生运用祈使句的能力。
设计意图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科技节为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切入,自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用更丰富句式表达的必要性,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以参观钱学森图书馆的对话为情境引入,既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又能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受感叹句的魅力。小组讨论和归纳总结环节,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要求,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知识。最后的改写句子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生对感叹句结构的记忆和运用能力。阅读和总结环节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祈使句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际场景描述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通过根据图片用感叹句描述校园生活场景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感叹句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速度;在角色扮演采访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感叹句和祈使句表达情感和进行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实际交际能力。 任务四: Practice 1.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words from the box. Some of them must begin with Don’t. 展示一系列与校园生活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快速用感叹句进行描述。
2.Work in pairs and role-play an interview with a role model.
Use exclamations to express your feelings. You may use imperatives if necessary.
任务四: 在小组竞赛中,根据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说出感叹句的数量和准确性进行打分评价;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运用的恰当性、流畅性以及情感表达的合理性,判断学生对两种句式的综合运用能力。
设计意图 用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校园生活场景,能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知识,小组竞赛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角色扮演采访活动模拟真实交际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符合语言学习的实际应用需求。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校园科技节宣传海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在海报设计中熟练运用感叹句和祈使句,加深对两种句式的理解和运用,同时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设计填空和单选题,帮助学生回顾感叹句和祈使句的结构和用法,强化对重点知识的记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及时进行针对性辅导。 任务五:Production Group work.
Design a promotional poster for the campu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estival.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主题为 “设计校园科技节宣传海报”。每个小组需要在海报上用感叹句描述科技节的精彩之处,用祈使句提出一些文明参与活动的建议。
参考词汇:amazing(令人惊叹的), wonderful(精彩的), interesting(有趣的), creative(有创意的), exciting(令人兴奋的), keep quiet(保持安静), don't litter(不要乱扔垃圾), follow the rules(遵守规则)等。 参考句型: What a/an + 形容词 + 名词 + (主语 + 动词)!How + 形容词 / 副词 + (主语 + 动词)!Please + 动词原形...;Don't + 动词原形...
任务六:Summary
任务五: 从海报内容的完整性、创意性,感叹句和祈使句运用的准确性、多样性以及小组汇报的流畅性、逻辑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综合考量小组的完成情况。 任务六: 根据学生对练习题的完成情况,统计正确率,分析学生在知识点上的掌握漏洞,了解学生对两种句式的理解和运用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设计海报的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协作精神。以校园科技节为主题,让学生在实际创作中运用所学句式,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练习题的设计能够系统地检查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同时,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测和巩固,加深对感叹句和祈使句的理解和运用,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评价量表
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作业目标 设计意图
基础题: 完成语法专项练习题,包含用 what 或 how 改写句子、将陈述句转换为祈使句、判断感叹句和祈使句。 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感叹句和祈使句基本结构,加深对句式规则的记忆,强化对两种句式的识别和简单运用能力。 通过针对性的书面练习,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熟练掌握感叹句和祈使句的构成规则,形成正确的语法习惯,为进一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奠定坚实基础。这部分作业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
提高题: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标识(如商场、公园、学校等地),用英语记录下至少 5 个可以用祈使句表达含义的标识,并进行描述。 促使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提升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祈使句和理解感叹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英语,增强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收集和分析广告标语、电影台词,让学生体会感叹句在实际交流中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满足中等水平学生进一步提升的需求。
拓展题: 以 “My Ideal Classroom” 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至少使用 3 个感叹句和 2 个祈使句,字数在 120 - 150 词左右。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感叹句和祈使句,发挥想象力,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式,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输出。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和提升的空间。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亮点:以校园科技节为贯穿始终的情境,从导入环节展示科技节图片视频,到后续各教学任务中利用科技节相关元素(如活动现场标识、场景描述等),高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一情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更自然地投入学习,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感。 不足:在小组活动中,发现存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有些性格内向或者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小组讨论和竞赛中发言较少,更多地处于倾听状态,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和交流中。这可能导致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也不利于其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改进:在小组活动前,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分工,如指定内向学生负责记录、基础薄弱学生负责整理资料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参与方向。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和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热情。对于参与度低的学生,课后进行个别交流和辅导,了解其困难并提供针对性帮助,逐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