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16课统编版|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重要影响。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空间定位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埃及华夫脱运动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印度甘地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摩洛哥里夫人民起义越南反法斗争阿根廷共产党领导的工人斗争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反英法占领斗争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智利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尼反荷民族起义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概况印度尼西亚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壹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使民族问题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国内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 地和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国际问题,即民族殖民地问题。——《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史研究》材料一 1919年初,梁启超到欧洲游历,此时的欧洲一片战后的荒凉景象,贫富分化和劳资矛盾尖锐。他描述到“全社会的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之 中”。 “西方文明已经破产”。 ——梁启超《欧洲心影录》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思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思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 -------- ----- -= ---材料三 英国为了战争的需要,向埃及订货,从而促进了纺织、制糖、酒精、制革、榨油、面粉、砖瓦、造纸等轻工业的发展。埃及的资本家随之加快了经营商业、参加外国股份公司及土地买卖和集中资本的过程。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印度证召了100多万人,运走了数百万吨粮食和军用物资,还强迫印度负担了几亿英镑的军费,印度人民深受期苦。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1000多万印度人丧生。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亚非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激化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概况1.东亚:中国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2)印尼共产党人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3.东南亚:(1)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6.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发起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5.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英、法占领的斗争4.中亚:阿富汗人民的抗英斗争2、印度尼西亚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时间 1926—1927年 1927年以后组织者 印尼共产党 印尼民族党内容 领导第一次反荷起义 与殖民当局不合作,争取民族独立结果 遭到荷兰殖民者镇压,被迫转入地下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印尼民族大起义得到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曾为此发表专文,对印尼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表示深切的同情。苏加诺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3、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指导思想:甘地提出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当这名称(非暴力不合作)诞生的时候,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它是什么,在古遮拉特文中,我也用过英文的“消极抵抗”这几个字来描述它。有一次我在欧洲人的一个集会上发觉“消极抵抗”这个词句的含义太狭隘了,我还发觉它被当作是弱者的武器,其特点是仇恨,最后不可以成为暴力。——甘地《甘地自传》非暴力与不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不合作来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者,迫使当局作出有利于印度资产阶级的让步;另一方面,又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防止社会改良转变为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利益所能容许的范围内。■以非暴力主义为 核心■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为主要内容的哲学宗教观念■以争取印度自治独立为主的政治思想■以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消灭贱民制度、实行 男女平等、富人庇护穷人的社会思想■以限制大工业发展、发展乡村工业、提倡手工纺 织 的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非暴力主义“甘地主义”: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3、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阶段 斗争手段 斗争结果第一阶段(1920—1922年) 提倡“手纺车运动”第二阶段(1930—1934年) 文明不服从运动第三阶段(1940—1942年) 退出印度运动①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②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③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及抗税。进行“食盐进军”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白衣帽一时成为民族服装;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抵制了英国经济侵略引发各地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部分要求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被捕,运动陷入低谷背景:阿姆利则惨案3、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2)过程3、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史料一 我确信,不合作是正义的,是一条宗教原则,是每一个人的天赋权利,它完全符合宪法。……只要叛乱就其通常的含意是指用暴力手段夺取公正,我以为无论成败都是不合法的。相反,我反复向我的同胞言明,暴力行为不管能给欧洲带来什么,绝不适合印度。 ——甘地《论不合作》(1919年11月)史料二 土布运动甘地捡起地上的盐粒史料三 1922年,发生了农民与当局冲突的乔里乔拉事件,甘地认为这是暴力行为,为“无知者的不人道所激怒”而绝食五天,并且下令终止了这次不合作运动。同年,甘地本人被捕入狱。【课堂探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向“食盐进军”运动中的甘地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3、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思想:非暴力不合作。目标:争取印度的民族自治。(2)进步性:不合作运动的开展,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局限性:严格坚持非暴力原则,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群众运动的发展,丧失革命时机;开展“手纺车运动”等,以落后文明抵制先进文明,不利于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甘地的什么思想 其主要目标是什么 (2)结合史料二、史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甘地领导的不合作运动。【课堂探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背景表现贰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非洲独立运动特点:①发展程度较低且不平衡②以民族独立为主要诉求 ③出现反法西斯的斗争摩洛哥里夫人民与西、法殖 民军的斗争,1923年 ,摩洛 哥建立里夫 共和国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 的华夫脱党领导下的民族独 立运动,1922年,埃及独立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1941年,埃塞俄比亚独立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1)埃及华夫脱抗英运动① 1919—1922年,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等方式,迫使英国做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的国家,但英国仍保留种种特权。② 1922年,英国宣布埃及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③ 1924—1937年,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成功。扎格鲁尔(1857—1927)示威游行的埃及妇女2、表现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2、表现(2)摩洛哥反抗西班牙和法国的斗争① 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② 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③ 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里夫共和国领袖克里姆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2、表现(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①概况: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尔比亚的战争。193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赛拉西一世流亡英国,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②结果: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埃塞俄比亚示意图◎墨索里尼墨索里尼知道,侵占了埃塞俄比亚,这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就可以控制英法从红海通向印度洋的航路,打击它们和亚洲殖民地的联系,有利于对英法两国的竞争。——罗洪彰《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尼加拉瓜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叁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外因:美国等帝国主义加紧了对拉美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 透,将拉美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合作探究】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左派及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反法西斯阿根廷共产党领导工人举行反对 外国资本的罢工,甚至筑 起街垒与警察战斗1804 海地独立智利内因:政治上军事独裁(考迪罗体制)、经济上大地产制。墨西哥卡德萨斯改革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1、尼加拉瓜抗美斗争(1)领导人: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2)目标: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3)过程: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4)结果: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当美国海军陆战队蛮横地侵犯尼加拉瓜的领土和主权,而尼加拉瓜统治阶级都已投降的时候,桑地诺庄严宣誓:“我将用我的剑来保卫民族的尊严,拯救受压迫的人民……我和我的战士将用自己的胸膛铸成御敌的长城,让蜂拥而至的尼加拉瓜的敌人在上面撞得粉身碎骨。”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1)背景: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了不懈努力。(2)内容:①政治:改组国民革命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②经济: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③文化:发展教育,限制教会,提高人民文化水平。(3)影响: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卡德纳斯上台后致力于破除大地产制,先后将2010余万公顷的土地无偿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受益的农民人数多达100万人。卡德纳斯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材料:卡德纳斯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系列社会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也是护宪运动最辉煌的阶段。它打击了大地主和地方势力,削弱了大地产制和外资的垄断地位,使墨西哥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巩固,极大地推动了墨西哥的经济发展。1934年以前墨西哥国民经济的年增长率是1.5%,而他执政期间迅速增加到58%。这一切为墨西哥日后的经济起飞和向工业化道路迈进莫定了基础。卡德纳斯的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民主性而言,是同时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所仅有的,并对其他拉美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3.性质: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改革思考: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性质和意义4.意义:①维护了宪法精神,捍卫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完善了民主政治);②有利于政局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③保护了工人、农民的利益;④维护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非洲独立意识觉醒觉醒 拉美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背景领导力量代表运动伟大意义①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为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契机;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人民的民族民主斗争;③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使宗主国与殖民地矛盾尖锐激化;④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无瑕外侵,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尼反对荷兰大起义;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民族主义政党摩洛哥部落酋长埃塞俄比亚皇帝;民族资产阶级;共产党;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之比较埃及反抗英殖民统治;摩洛哥反抗西班牙法国侵略;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资产阶级;共产党【归纳总结】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影响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第662页社会主义革命不会仅仅是或主要是每一个国家无产者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斗争,不会的,这个革命将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一切殖民地和国家、一切附庸国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斗争……各先进国家的劳动人民反对帝国主义者和剥削者的国内战争正开始同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民族战争结合起来。 ——《列宁选集》1.促进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和民主政治进程,产生各具特色的民族国家,推动世界民族多样性;2.加速亚非拉地区摆脱殖民统治,推动民族经济恢复和发展;3.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4.出现向“学习俄国”的思想浪潮,马克思主义被广泛传播,壮大世界无产阶级力量;影响欧洲对殖民地帝国的控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削弱,但还没有遭到彻底的破坏;实际上,欧洲还因获得作为托管地的阿拉伯地区而扩大了它的殖民地范围。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正如欧洲在19世纪最后20年中迅速获得其大部分殖民地那样,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样短的时间内又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第609页1.国际力量:1)列强内部:削弱列强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力量,被迫改变殖民统治方式或承认新兴国家独立;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秩序加速建立,影响范围不断扩大2)亚非拉地区:新兴独立主主权民族国家不断增多,逐渐参与国际性事务与秩序筹建,增强世界政治力量多元化,成为日后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推动国际秩序朝向较为公正公平合理的方向迈进;2.国际组织:为日后亚非拉地区性国际组织奠定基础;(不结盟运动、东盟、亚太等)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对国际秩序的重要影响【归纳总结】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对国际秩序的重要影响扎格鲁尔卡德纳斯桑地诺塞拉西一世甘地苏加诺克里姆孙中山毛泽东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封建国王部落酋长武装斗争非暴力不合作武装斗争武装斗争和平斗争及武装起义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改革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与一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地区:普遍性。涉及亚非拉广大地区。性质:统一性和多样性。都属于民族民主革命范畴;有些国家具有反法西斯性质(埃塞尔比亚抗意斗争)。领导力量:既有共产党领导(亚洲和拉丁美洲),也有民族主义政党的领导(亚洲和非洲)。参加者:广泛性。 参加斗争的主体有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时间:持续性。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从未间断,20年代和30年代都有高潮。手段:多样性。有武装起义、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等。目标:明确性。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府的目标更高,更为明确,“民族自决”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诉求。影响:深远性。虽大多未取得最终胜利,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重要影响 。本课小结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与改革背景概况印尼反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背景及概况华夫脱党领导下的埃及民族独立运动摩洛哥里夫人民与西、法殖民军的斗争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背景及概况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萨斯改革:对内措施、对外措施印尼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印尼民族党领导的独立运动圣雄甘地及其思想运动进程:三个阶段华夫脱运动从独立立宪到护宪运动意义及特点C1.罗曼·罗兰曾这样评价甘地,这是一位唤醒三亿人的反抗精神,动摇英帝国基础,将两千年强大的宗教动力引入人类政治的人。下列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叙述不正确的是A.开创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 B.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C.在二战期间发展成为全国性抗英运动 D.在“食盐进军”中达到高潮【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抗英运动在第一次运动中就已经形成,时间为1920-1922年,C项错误,符合题意;在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总罢业、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开创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这场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鼓舞人民士气,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30年的“食盐进军”推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实战演练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支援下,埃塞俄比亚人民最终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并于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D项正确;塞拉西一世的坚强领导是内部原因,排除A项;英国自始至终支持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先进不符合史实,排除BC项。故选D项。2.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并一度得逞。但埃塞俄比亚人民最终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于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其有利的外部环境是A.塞拉西一世的坚强领导 B.英国自始至终支持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C.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先进 D.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支援实战演练D3.1923年,在印尼共产党的领导下,爪哇铁路工人大罢工取得了胜利,工人恢复了1921年的工资水平,被捕工友被释放,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当时这一斗争矛头指向的是( )A.北洋军阀 B.英国东印度公司C.英印当局 D.荷兰殖民当局【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印尼曾是荷兰的殖民地,爪哇铁路工人大罢工反抗的是荷兰殖民当局,D项正确;北洋军阀是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排除A项;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后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排除B项;英印当局在印度,排除C项。故选D项。实战演练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