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自然的礼物》教学设计课题 《自然的礼物》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自然的礼物》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共同的家园》中的一篇课文。教材通过展示秋天丰收的图片和晒秋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和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现丰收和农民丰收背后的辛苦。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审美感知:知道晒秋这一农俗景观是“最美中国符号”之一。2.艺术表现: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秋天丰收环境不同的形状美和色彩美。3.创意实践:能用线条、形状、色彩等造型元素创作丰收题材的作品。4.文化理解:理解劳动的价值,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和热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秋天果实成熟,但可能缺乏对其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但创作技能相对较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重点 能用线条、形状、色彩等造型元素创作丰收题材的作品难点 认识到秋天丰收环境不同的形状美和色彩美进行创作。材料准备 画纸、彩色笔、水彩、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导入新课展示秋天的图片教师提问:“秋天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特点,如:树叶变黄、果实成熟等。展示相关图片。五谷丰登播放视频——34位摄影师镜头下的丰收画卷教师:观看视频,了解秋天丰收的盛景,感受不同地区丰收的喜悦。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然的礼物》,一起感受秋天的丰收场景,感受自然的美。板书课题:《自然的礼物》。二、艺术欣赏农民画家笔下的丰收场景色彩丰富、情感热烈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打菜籽(农民画)1987 高加明 浙江2.摘石榴(农民画)1990 徐承贵 贵州展示农民画家的作品,介绍农民画的特点:色彩丰富、情感热烈。让学生欣赏并讨论这些作品中的色彩和情感表达。三、新课讲解:任务一 感受丰收场景中的“形”与“色”晒秋这一农俗是“最美中国符号”之一。展示丰收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形”与“色”。提问:“在晒秋的场景中,你看到了哪些美的元素?”展示图片:排列整齐的玉米丰富的色彩引导学生思考:“丰收的背后是什么?”农民伯伯辛劳的汗水四、实践练习。任务二 试着画出秋收、晒秋的场景拓展用不同的方法、材料表现丰收教师拓展提示:1.拼贴画:除了绘画,还可以用彩纸、树叶、谷物等材料制作拼贴画,表现丰收的场景。2.手工制作:用纸板、彩纸等制作简单的农具模型,如镰刀、篮子等。 学生思考问题,观察秋天丰收的图片,感受大自然馈赠的礼物的丰富。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作品,欣赏并讨论这些作品的特点和美感引导学生了解民间丰收庆祝文化,感受农民画的魅力。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动手进行创作。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秋天丰收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更深入地了解民间艺术和农民画,感受丰收的喜悦。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晒秋的元素,为之后的创作做好铺垫。让学生感受到秋天丰收的喜悦和辛勤劳动的重要性。展示多种方式创作方式,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尝试创作出一件展现秋天丰收的作品。课堂练习 试着画出秋收、晒秋的场景 学生根据作业要求,个人完成创作任务。 通过创作实践,检测学习情况。课堂小结 本课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丰收场景,感受自然的美和丰收的喜悦。学习使用色彩和形状表现丰收。理解劳动的价值,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板书 《自然的礼物》感受丰收场景中的“形”与“色”试着画出秋收、晒秋的场景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1.田野考察:学生到附近的农田或果园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真实的丰收场景,收集创作素材。2.自然采集:采集秋天的落叶、果实等自然材料,用于课堂上的艺术创作。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1.以学生为中心: 展示不同地区的农民画、剪纸等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2.体验式教学:通过实际观察、触摸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不同地区丰收的庆祝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欣赏作品、学习技法、创作实践、展示评价、拓展延伸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礼物,感受丰收的喜悦,了解民间艺术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