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素养测评卷(第二单元)(本试卷共14小题 满分50分 考试时长60分钟)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本部分共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4·辽宁中考)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入了一种气体后,症状得到缓解。此气体可能是( )A.氧气 B.氮气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纯净的空气 B.加碘盐C.蒸馏水 D.牛奶4.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铁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5.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①磷+氧气五氧化二磷②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③硫+氧气二氧化硫④水氢气+氧气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不仅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还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B.催化剂可以多次使用C.催化剂在化学变化前后,化学性质不变,质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D.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7.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中,下列装置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8.小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的反应物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B.小乐想多次重复该实验以获得普遍规律,但是实验中的二氧化锰不能重复利用C.由于反应时快速产生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不断增大,充气气球会变大D.实验结束后,红墨水向左移动9.化学概念在逻辑上的部分关系如图所示。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与空气属于交叉关系B.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C.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属于包含关系D.缓慢氧化和燃烧属于并列关系10.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属于物理变化B.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C.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化学性质很不活泼D.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4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11.(11分·2024·辽宁中考改编)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Ⅰ.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注意事项:用装置A和装置B制取氧气,为确保装置不漏气,应先检查装置的 ;集满氧气后,为防止水倒吸,应先 (填“将导管移出水面”或“熄灭酒精灯”)。 (2)气体收集:用装置C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 的性质;检验氧气集满的操作为 。 (3)性质验证:将装置A中产生的氧气通向D中红热的木炭,木炭燃烧变旺,说明氧气具有的化学性质为 。 Ⅱ.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与实验】设计并利用图1装置测空气中氧气含量。(4)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为 (填序号)。 ①弹簧夹夹紧乳胶管②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5)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6)实验结束,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优化与实验】同学们利用图1装置多次实验,水面均未上升到刻度“1”。经讨论后,分别取足量红磷采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并处理数据分别如图3、图4。(7)图3中氧气含量从8.05%上升到9.26%,原因可能是 。 (8)图4中BC段压强增大,原因是 。计算红磷消耗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 (精确到0.01%)%。 12.(11分)Ⅰ.近年来,沈阳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天更蓝,水更清”。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2024年3月1日~3月5日沈阳市空气质量情况如表所示,据表回答。日 期 污染物 AQI 质量 评价 首要 污染物PM2.5 分指数 PM10 分指数 臭氧 分指数 二氧 化硫 分指 数 二氧 化氮 分指 数 一氧 化碳 分指 数3-5 36 25 31 7 58 25 58 良 二氧 化氮3-4 29 33 47 6 48 15 48 优 二氧 化氮3-3 64 60 63 7 45 18 64 良 PM2.53-2 54 59 48 8 47 15 59 良 PM103-1 28 40 44 7 22 15 44 优 臭氧(1)空气质量监测的污染物中,首要污染物是指当天分指数 (填“最高”或“最低”)的污染物。 (2)2024年3月5日沈阳市空气质量评价为 ,首要污染物是 ,它与二氧化硫都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填“酸雨”或“全球气候变暖”)。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每天的AQI大小与当天的首要污染物的分指数 (填“相同”或“不同”)。 Ⅱ.如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参加反应的氧气为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3)反应①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4)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是 。 (5)反应②完全分解后试管内的剩余固体是 。 (6)证明有③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 (7)上述5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 13.(9分)以下是初中某化学教材中的几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铁丝的目的是 ;该实验可观察到的反应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 ,放出大量热,生成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实验四:正确选用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该实验中对试剂的选择合理的是 。 A.可以用铁代替红磷进行实验B.红磷需要足量C.只与氧气反应(3)实验一、二、四中都要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实验一中的水的作用是 ,实验一中产物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在“实验一”“实验二”“实验四”中,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实验是 。 (4)从反应角度分析,以上四个反应的相同点是 。 A.都是分解反应B.都放出热量C.在常温下生成物都是气体D.都是化合反应E.都属于氧化反应14.(9分)化学教材“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提出问题】(1)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2)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哪个好 【实验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①分别量取5 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试管中的现象②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均复燃③将实验②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 g —④分别量取5 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 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1)A中产生的气体是 ;B试管中的现象 。 (2)实验②、③证明:氧化铁的 和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氧化铁的加入 (填“能”“不能”)增加氧气的最终质量。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4)设计实验④的目的是 ,若实验④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要比较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 mL氧气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 。 单元素养测评卷(第二单元)(本试卷共14小题 满分50分 考试时长60分钟)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本部分共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4·辽宁中考)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A.氮气 B.氧气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入了一种气体后,症状得到缓解。此气体可能是(A)A.氧气 B.氮气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C)A.纯净的空气 B.加碘盐C.蒸馏水 D.牛奶4.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C)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铁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5.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①磷+氧气五氧化二磷②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③硫+氧气二氧化硫④水氢气+氧气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B)A.催化剂不仅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还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B.催化剂可以多次使用C.催化剂在化学变化前后,化学性质不变,质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D.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7.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中,下列装置或操作不正确的是(C)8.小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D)A.实验中的反应物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B.小乐想多次重复该实验以获得普遍规律,但是实验中的二氧化锰不能重复利用C.由于反应时快速产生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不断增大,充气气球会变大D.实验结束后,红墨水向左移动9.化学概念在逻辑上的部分关系如图所示。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D)A.氧气与空气属于交叉关系B.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C.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属于包含关系D.缓慢氧化和燃烧属于并列关系10.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B)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属于物理变化B.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C.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化学性质很不活泼D.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4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11.(11分·2024·辽宁中考改编)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Ⅰ.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注意事项:用装置A和装置B制取氧气,为确保装置不漏气,应先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 ;集满氧气后,为防止水倒吸,应先 将导管移出水面 (填“将导管移出水面”或“熄灭酒精灯”)。 (2)气体收集:用装置C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 大 的性质;检验氧气集满的操作为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 (3)性质验证:将装置A中产生的氧气通向D中红热的木炭,木炭燃烧变旺,说明氧气具有的化学性质为 助燃性 。 Ⅱ.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与实验】设计并利用图1装置测空气中氧气含量。(4)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为 ④①③② (填序号)。 ①弹簧夹夹紧乳胶管②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5)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 (6)实验结束,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氮气 。 【优化与实验】同学们利用图1装置多次实验,水面均未上升到刻度“1”。经讨论后,分别取足量红磷采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并处理数据分别如图3、图4。(7)图3中氧气含量从8.05%上升到9.26%,原因可能是 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气体逐渐混合均匀(或温度下降水蒸气变成液态,氧气含量增大) 。 (8)图4中BC段压强增大,原因是 反应刚开始,温度升高对压强的影响比气体减少对压强的影响大 。计算红磷消耗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 19.37 (精确到0.01%)%。 12.(11分)Ⅰ.近年来,沈阳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天更蓝,水更清”。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2024年3月1日~3月5日沈阳市空气质量情况如表所示,据表回答。日 期 污染物 AQI 质量 评价 首要 污染物PM2.5 分指数 PM10 分指数 臭氧 分指数 二氧 化硫 分指 数 二氧 化氮 分指 数 一氧 化碳 分指 数3-5 36 25 31 7 58 25 58 良 二氧 化氮3-4 29 33 47 6 48 15 48 优 二氧 化氮3-3 64 60 63 7 45 18 64 良 PM2.53-2 54 59 48 8 47 15 59 良 PM103-1 28 40 44 7 22 15 44 优 臭氧(1)空气质量监测的污染物中,首要污染物是指当天分指数 最高 (填“最高”或“最低”)的污染物。 (2)2024年3月5日沈阳市空气质量评价为 良 ,首要污染物是 二氧化氮 ,它与二氧化硫都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酸雨 (填“酸雨”或“全球气候变暖”)。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每天的AQI大小与当天的首要污染物的分指数 相同 (填“相同”或“不同”)。 Ⅱ.如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参加反应的氧气为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3)反应①中二氧化锰起 催化 作用。 (4)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是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5)反应②完全分解后试管内的剩余固体是 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 (6)证明有③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 (7)上述5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③④⑤ (填序号,下同),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①② 。 13.(9分)以下是初中某化学教材中的几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铁丝的目的是 除去表面氧化物和杂质 ;该实验可观察到的反应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放出大量热,生成 黑色固体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 (2)实验四:正确选用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该实验中对试剂的选择合理的是 BC 。 A.可以用铁代替红磷进行实验B.红磷需要足量C.只与氧气反应(3)实验一、二、四中都要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实验一中的水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实验一中产物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能溶于水 。在“实验一”“实验二”“实验四”中,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实验是 实验二 。 (4)从反应角度分析,以上四个反应的相同点是 BDE 。 A.都是分解反应B.都放出热量C.在常温下生成物都是气体D.都是化合反应E.都属于氧化反应14.(9分)化学教材“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提出问题】(1)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2)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哪个好 【实验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①分别量取5 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试管中的现象 ②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均复燃③将实验②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 g —④分别量取5 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 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1)A中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B试管中的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 (2)实验②、③证明:氧化铁的 化学性质 和 质量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氧化铁的加入 不能 (填“能”“不能”)增加氧气的最终质量。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水+氧气 。 (4)设计实验④的目的是 探究氧化铁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哪个好 ,若实验④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 。要比较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 mL氧气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 收集到氧气的体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素养测评卷(第二单元) - 学生版.docx 单元素养测评卷(第二单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