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素养测评卷(第四单元)(本试卷共14小题 满分50分 考试时长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4·内江中考)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体保护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C.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D.对水源地的水体进行严格保护2.自来水厂将天然水净化为自来水,无须进行的操作是( )A.蒸馏 B.混凝沉降 C.杀菌消毒 D.细沙滤水3.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Fe B.CH4 C.SO2 D.Na2CO34.在组成化合物的常见元素中,部分元素有可变化合价。下列纯净物中化合价标注正确的一项是( )A.H2 B. C.K D.NaO35.项目式学习小组利用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处理黄河水样(如图)。下列对水样处理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A.能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B.能除去水样中的难溶性杂质C.该过程可以得到纯净的水D.该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6.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是1∶8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D.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7.如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8.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2个钠离子:2NaB.3个氮原子:N3C.S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SD.氯化锌的化学式:ZnCl9.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只要将它与自来水连接,便可以除去水中的部分杂质得到直饮水。某品牌直饮水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 B.滤膜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C.紫外光照射的作用是加热 D.直饮水一定是软水10.过氧乙酸(化学式CH3COOOH)溶液是常用消毒剂中的一种,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是一种氧化物B.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D.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11.(10分)化学用语是简明、信息丰富、化学世界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氧原子: ; (2)2个氢分子: ; (3)2个碳酸根离子: ; (4)氖气: ; (5)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6)氢氧化铜: ; (7)人体缺钙元素会影响健康,因此每日需摄入足够的钙,市场上某补钙产品的说明书如图所示。请仔细阅读,并进行计算:①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②葡萄糖酸钙中H∶O的质量比= ; ③按说明书服用钙片时,每天能补充的钙为 g; ④该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2.(9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ClO2是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为-59 ℃,沸点为11 ℃,在常温下,1 L水中大约能溶解2.9 g ClO2。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ClO2和0.085% Na2CO3的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工业以粗盐水为原料生产ClO2,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ClO2的名称是 ,分子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2)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 (填字母序号)。 A.84消毒液(含 NaClO) B.双氧水C.氯气D.过氧乙酸(C2H4O3)(3)下列有关ClO2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0 ℃时,ClO2为黄绿色气体B.常温下,100 g水中大约能溶解0.29 g ClO2C.用棕色试剂瓶盛装ClO2并置于冷暗处保存D.ClO2溶液浓度越小杀菌效果越差(4)ClO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5)ClO2的化学性质有 、 。 (6)利用NaClO3生产ClO2的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该工艺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X是氯化钠,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 13.(11分)兴趣小组同学在制作简易净水器过程中,为研究净水效果,进行了下列几组实验。【资料】Ⅰ.明矾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剂,溶于水后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物并发生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Ⅱ.浊度用以表示浑浊程度,浊度越低代表水质越好。【进行实验】实验1:分别用等量不同材料装填入装置(图1),对100 mL河水(预先滴入1滴红墨水)进行净化。实验记录如表:实验序号 净水材料 净水效果① 小卵石 净化速度快,水样浑浊,仍为红色② 石英砂 净化速度较慢,水样较澄清,仍为红色③ 活性炭 净化速度很慢,水样澄清,一段时间后,出现浅红色(1)实验1的目的是 。 实验2:分别将相同流量河水注入填充等量活性炭的净化装置。实验记录如表:实验序号 ① ②实验装置河水通过活性炭层的方式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净水效果 实验②比①净化后的水更清澈(2)由实验2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实验3:探究用明矾净水时影响净化效果(浊度)的因素。取水样,向其中加入明矾,搅拌,用数字浊度计测定水样上层的浊度。记录如表:实验序号 水样的体积/mL 加明矾的质量/g 静置时间/min 浊度/%① 200 0 20 87② 200 0.3 20 16③ 200 0.4 10 31④ 200 0.4 20 14(3)从实验3记录可以看出,所要探究的明矾净水的影响因素是 和 。 (4)实验3主要采用了对照实验,分析对照实验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结论。a.对比①和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或对比 (填实验序号)也可以获得相同的结论。 b.对比③和④,可以获得的结论是 。 c.除上述外,对比 (填实验序号)还可以获得的结论是 。 【反思评价】(5)从实验1的净水速率和效果来看,净水材料从上到下(图1)最佳堆叠顺序是 (填序号,下同)。 A.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B.活性炭→石英砂→小卵石C.石英砂→活性炭→小卵石D.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6)图2为某同学设计的一款简易净水器,为了得到更好的净水效果,入水口应为 。 14.(10分·2024秋·丹东期中)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先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量NaOH),再接通直流电流。已知:水中加NaOH(氢氧化钠)只起增强导电性作用,本身不参加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 (填“a”“b”或“c”)处。电解一段时间后,甲管中产生气体与乙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 (2)切断电源后,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甲玻璃管尖嘴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用带火星的木条在乙玻璃管尖嘴口检验产生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电解水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之一是水是由 组成的化合物。 (4)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NaOH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 mL氢气所需时间如图2所示。①电解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 。 ②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 单元素养测评卷(第四单元)(本试卷共14小题 满分50分 考试时长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4·内江中考)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体保护的措施不正确的是(C)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C.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D.对水源地的水体进行严格保护2.自来水厂将天然水净化为自来水,无须进行的操作是(A)A.蒸馏 B.混凝沉降 C.杀菌消毒 D.细沙滤水3.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C)A.Fe B.CH4 C.SO2 D.Na2CO34.在组成化合物的常见元素中,部分元素有可变化合价。下列纯净物中化合价标注正确的一项是(C)A.H2 B. C.K D.NaO35.项目式学习小组利用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处理黄河水样(如图)。下列对水样处理过程分析错误的是(C)A.能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B.能除去水样中的难溶性杂质C.该过程可以得到纯净的水D.该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6.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是1∶8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D.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7.如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B)8.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C)A.2个钠离子:2NaB.3个氮原子:N3C.S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SD.氯化锌的化学式:ZnCl9.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只要将它与自来水连接,便可以除去水中的部分杂质得到直饮水。某品牌直饮水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 B.滤膜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C.紫外光照射的作用是加热 D.直饮水一定是软水10.过氧乙酸(化学式CH3COOOH)溶液是常用消毒剂中的一种,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过氧乙酸是一种氧化物B.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D.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11.(10分)化学用语是简明、信息丰富、化学世界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氧原子: 2O ; (2)2个氢分子: 2H2 ; (3)2个碳酸根离子: 2C ; (4)氖气: Ne ; (5)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O3 ; (6)氢氧化铜: Cu(OH)2 ; (7)人体缺钙元素会影响健康,因此每日需摄入足够的钙,市场上某补钙产品的说明书如图所示。请仔细阅读,并进行计算:①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30 ; ②葡萄糖酸钙中H∶O的质量比= 11∶112 ; ③按说明书服用钙片时,每天能补充的钙为 0.037 2 g; ④该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0.744% 。 12.(9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ClO2是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为-59 ℃,沸点为11 ℃,在常温下,1 L水中大约能溶解2.9 g ClO2。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ClO2和0.085% Na2CO3的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工业以粗盐水为原料生产ClO2,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ClO2的名称是 二氧化氯 ,分子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4 。 (2)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 BD (填字母序号)。 A.84消毒液(含 NaClO) B.双氧水C.氯气D.过氧乙酸(C2H4O3)(3)下列有关ClO2的说法正确的是 BC (填字母序号)。 A.0 ℃时,ClO2为黄绿色气体B.常温下,100 g水中大约能溶解0.29 g ClO2C.用棕色试剂瓶盛装ClO2并置于冷暗处保存D.ClO2溶液浓度越小杀菌效果越差(4)ClO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属于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5)ClO2的化学性质有 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 、 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 。 (6)利用NaClO3生产ClO2的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氯元素 ;该工艺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X是氯化钠,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NaCl 。 13.(11分)兴趣小组同学在制作简易净水器过程中,为研究净水效果,进行了下列几组实验。【资料】Ⅰ.明矾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剂,溶于水后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物并发生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Ⅱ.浊度用以表示浑浊程度,浊度越低代表水质越好。【进行实验】实验1:分别用等量不同材料装填入装置(图1),对100 mL河水(预先滴入1滴红墨水)进行净化。实验记录如表:实验序号 净水材料 净水效果① 小卵石 净化速度快,水样浑浊,仍为红色② 石英砂 净化速度较慢,水样较澄清,仍为红色③ 活性炭 净化速度很慢,水样澄清,一段时间后,出现浅红色(1)实验1的目的是 探究净水材料对净水效果的影响 。 实验2:分别将相同流量河水注入填充等量活性炭的净化装置。实验记录如表:实验序号 ① ②实验装置河水通过活性炭层的方式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净水效果 实验②比①净化后的水更清澈(2)由实验2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净水时,将河水自下而上通过活性炭层的净化效果比自上而下更好 。 实验3:探究用明矾净水时影响净化效果(浊度)的因素。取水样,向其中加入明矾,搅拌,用数字浊度计测定水样上层的浊度。记录如表:实验序号 水样的体积/mL 加明矾的质量/g 静置时间/min 浊度/%① 200 0 20 87② 200 0.3 20 16③ 200 0.4 10 31④ 200 0.4 20 14(3)从实验3记录可以看出,所要探究的明矾净水的影响因素是 加明矾的质量 和 静置时间 。 (4)实验3主要采用了对照实验,分析对照实验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结论。a.对比①和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明矾能有效降低水的浊度 ,或对比 ①④ (填实验序号)也可以获得相同的结论。 b.对比③和④,可以获得的结论是 相同条件下,静置时间越长,净化效果越好 。 c.除上述外,对比 ②④ (填实验序号)还可以获得的结论是 相同条件下,加明矾的质量越大,净化效果越好 。 【反思评价】(5)从实验1的净水速率和效果来看,净水材料从上到下(图1)最佳堆叠顺序是 A (填序号,下同)。 A.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B.活性炭→石英砂→小卵石C.石英砂→活性炭→小卵石D.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6)图2为某同学设计的一款简易净水器,为了得到更好的净水效果,入水口应为 B 。 14.(10分·2024秋·丹东期中)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先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量NaOH),再接通直流电流。已知:水中加NaOH(氢氧化钠)只起增强导电性作用,本身不参加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 c (填“a”“b”或“c”)处。电解一段时间后,甲管中产生气体与乙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2∶1 。 (2)切断电源后,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甲玻璃管尖嘴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氢气+氧气水 。用带火星的木条在乙玻璃管尖嘴口检验产生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3)电解水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氧气+氢气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分解反应 。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之一是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化合物。 (4)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NaOH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 mL氢气所需时间如图2所示。①电解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 随直流电压升高,电解水速率增大 。 ②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10%氢氧化钠溶液,电压12 V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素养测评卷(第四单元) - 学生版.docx 单元素养测评卷(第四单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