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乙烯1 下列关于乙烷、乙烯、乙炔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们既不互为同系物,也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乙烷属于饱和烃,乙烯、乙炔属于不饱和烃 ③乙烯、乙炔能使溴水褪色,乙烷不能使溴水褪色 ④它们都能燃烧 ⑤它们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⑤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2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A. 图1实验方案可以除去甲烷中少量的乙烯B. 图2实验方案可以检验石蜡油分解气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石蜡油:碳原子数为17~36的直链烷烃)C. 图3实验方案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制取纯净的一氯甲烷D. 图4实验方案可以收集乙烯并验证它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3 某种有机物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的“棍”代表单键或双键,不同大小的“球”代表三种不同的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对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有机物可能的分子式为C2HCl3B. 该有机物的分子中一定有C. 该有机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D. 该有机物可以由乙烯和氯化氢加成反应得到4 将乙烯分别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二者都褪色且原理相同 B. 二者都能证明乙烯中有不饱和键C. 乙烯均发生了加成反应 D. 二者都不可用于鉴别乙烷和乙烯5 从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 )A. 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B. 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C. 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D. 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6 乙炔分子间发生反应可以生成乙烯基乙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烯基乙炔是乙炔分子间通过加成反应生成的B. 1 mol乙烯基乙炔能与6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C. 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相同D. 乙烯基乙炔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都处于同一直线7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石蜡油制得,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模拟该工业过程制备乙烯,并探究它的化学性质。(1) 加入药品之前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2) 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3) 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可知,鉴别甲烷和乙烯的方法可以是________ (填字母,下同);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方法是________。A. 将气体通过装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B. 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C. 将气体通入水中D. 将气体通过装溴水的洗气瓶(5) 乙烯相互加成可以制得日常生活使用的高分子塑料,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某化工厂以丙烯、乙烯为原料进行化工生产的主要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 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2) ①~④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3) 反应①生成一种分子式为C3H6Cl2的副产物,该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反应③④表明硫酸在乙烯与水反应中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9 在炽热条件下,将石蜡油分解产生的乙烯通入下列各试管中,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 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已知:1,2 二溴乙烷的密度比水的大,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预测:A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A装置中产物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分离B装置中产物需要的玻璃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3) D装置中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能验证E装置的功能。(4) 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教材中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替代溴水与乙烯反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做乙烯燃烧实验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石油的炼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b中试管内有少量液体凝结且闻到汽油的气味,c中试管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 该实验研究小组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工工艺名称)。(2) b中试管内的液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能,此空不填)。(3) c中试管内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酸性KMnO4溶液的________性。(4) 写出一定条件下十六烷裂化得到辛烷和辛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实验过程中,装置d中的溴水褪色,写出验证烯烃与溴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1 乙烯1. D 2. B 3. D 4. B 5. A 6. A7. (1) 检查装置气密性 (2) CH2===CH2+Br2―→CH2BrCH2Br 1,2 二溴乙烷 (3)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O2+Ca2++2OH-===CaCO3↓+H2O (4) AD D (5) nCH2===CH2?CH2—CH2?8. (1) CH2===CH—CH2—Cl (2) ②③ (3) (4) CH2===CHCH2Cl+Br2―→BrCH2CHBrCH2Cl (5) 催化剂9. (1) 检验并除去B装置中挥发出来的溴(2) 橙红色褪去,液体不分层 橙色褪去,液体分层 蒸馏 分液漏斗、烧杯(3) 氧化反应 检验乙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产物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 CH2===CH2+Br2―→ 加成反应 避免溴与水反应的产物对实验产生干扰(5) 检验乙烯的纯度 产生明亮火焰并伴有黑烟10. (1) 石油的裂化(2) 不能 裂化产物中有烯烃,易与溴发生加成反应(3) 氧化(4) C16H34C8H18+C8H16(5)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不变红,则说明该反应为加成反应而非取代反应(答案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