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统编2024七下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25年春七下历史情景教学课件嵌视频(统编2024版)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2新课引入3新知学习4前课回顾1课堂小结5随堂练习6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雍正年间,朝廷设立________,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2.清朝大兴“________”,造成了社会恐慌,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4.顺治时期,颁布“________”,1757年(乾隆年间),清廷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西方商船来华的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_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3.1796年爆发的__________导致清朝元气大伤,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前课回顾禁海令军机处广州十三行白莲教起义文字狱1.通过图文材料,了解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2.通过学习和分析,思考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3.通过了解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学习目标重点新课引入明清时期的苏州为什么如此繁华呢?反映明清时期经济怎样的发展状况?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明代苏州城的社会生活情景,反映了苏州市民生活和商业贸易的繁荣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新知学习1.明朝农业发展①明太祖下令允许民众开垦各地荒闲田地,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迁民路线图明太祖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赡养生息之而已。——朱元璋②明朝还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屯田,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措施:洪武丈量鱼鳞图明太祖鉴于不少地方有土地兼并、隐匿现象,下令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土地清册。因册中画有每块土地的方圆四至,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图册”。③明朝对全国土地进行核查,编制土地文册,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清朝延续这一做法,多次加以修订影响:使得税收更加公平合理,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关史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康熙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雍正帝王之政,莫爱民,而爱民之道,莫要于重农桑……——乾隆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2.清朝农业发展(1)原因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自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实施治黄,历三十年,肆虐半个多世纪的黄淮水患得以根治。乾隆时继续大规模兴修水利,实行高投入,又胜过前朝。总计“河工、海塘,以亿万计”。——《中国古代经济》②兴修水利,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2)表现材料一:时期 耕地面积(顷)1661年 (顺治十八年) 54935761685年 (康熙二十四年) 60784301724年 (雍正二年) 68379141766年 (乾隆三十一年) 7414495黄河治水图材料二:③明朝引进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清朝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④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棉花甘蔗烟草茶叶(3)影响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徐光启《农政全书》中的棉纺织工具——线架 明朝时,棉纺织业逐渐从南方向北方推广。1.手工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图棉纺织业中心丝织业中心制瓷业中心据图,概括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丝织、棉织、印染、制瓷品种繁多,产品精良清朝的制瓷工艺较明朝又有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发展是珐琅彩和粉彩的创制。清乾隆 粉彩九桃天球瓶清康熙 御制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2018年香港苏富比 1.9亿RMB成交2016年香港苏富比 9883万RMB成交清道光 湖绿色缂丝冰梅纹氅衣清乾隆 黄纱绣彩云金龙单龙袍材料一: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布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部编版《中国历史》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其中有些颇有规模。材料二: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苏州府志》根据材料分析概括手工工场的特点。规模大,人数多,分工明确,出现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织工出力2.商业的繁荣①明清时期,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姑苏繁华图》(局部)画面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景象清朝海外贸易路线及白银流向示意图中国国外瓷器、茶叶、丝绸白银②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大量销往国外,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流入中国,白银是百姓缴纳赋税的货币。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③出现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山西·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茶叶等,后来主要经营货币金融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徽州·徽商主要从事食盐、粮食、绸布、茶叶、木材、典当等行业的经营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口的增长康熙时达1.5亿乾隆末年达3亿明朝鼎盛时期明末1亿多人口锐减人口时期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原因:结果: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材料一: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根据材料概括人口激增的影响。积极:中原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大量人口流向边疆地区,开荒垦田,发展生产,极大促进了边疆的社会繁荣。清朝新疆地区人民生活时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顺治十八年(1661年) 6.88亩康熙六十年(1721年) 8.26亩雍正十二年(1734年) 8.13亩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2.51亩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消极:①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材料二:清朝中期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材料四:在人口膨胀的压力下……流徙城市的人群因无业可就,沉淀形成一个由流氓、乞丐、小偷、赌徒、娼妓、迷信职业者和杀人越货者等组成的次生社会群……人口膨胀实际上也是酝酿大小农民起义的潜在原因之一。——《为何清代人口空前膨胀》材料三:为了减轻人口日益增加的地区压力,对森林覆盖的山地进行了堪称全国性的开垦,对丘陵和山地的开垦如此密集,以至于水土流失已成为严重的问题。——何炳棣《1368-1953中国人口研究》③庞大的人口也造成了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②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表现意义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工场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原因人口的增长影响课堂小结商业网、商帮1.(2024·山东日照)明末清初,广东南海县九江乡“鱼塘十之八,田十之二”,到乾嘉时期,“民多改业桑、鱼,树艺之夫百不得一”,曾经的稻米主产区和输出区几乎不再生产稻谷。其稻米“尽仰赖于他乡”。除鱼桑之业,还有甘蔗、柑橘种植,都被乡民视为获利途径。这一现象( )A. 反映农耕面积扩大B.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C. 加快自然经济瓦解D. 表明手工工场产生B 随堂练习经济作物增加2.《耕织图》于南宋问世,经明清两朝帝王不断修订,至清末700余年间,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南宋《耕织图》广受欢迎B. 明清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C. 明清时期绘画风格有变化D. 清代《耕织图》版本很多B3.(2024·武汉)与明朝鼎盛时期相比,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有了很大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市民文化丰富B. 禁海令的颁布C. 手工工场成熟D. 社会经济发展D明朝鼎盛时期和清朝前期人口数量变化情况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导入.mp4 晋商徽商.mp4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2025春七下历史情境教学课件含视频(2024版)】.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