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环境变化以后第3课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苏教版)四年级下01学习目标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板书设计06作业布置学习目标01科学观念:能举例说出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对比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的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能举例说出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能举例说出人类的生产、建造等活动引起环境变化,对生物的生存造成破坏性影响。科学思维:说出生物适应季节更替的方式并说明原因。探究实践:能以鱼道的设计为例,依据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评估其合理性。态度责任:能意识到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特别是由此引起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新知导入02自然界中非生物因素,如温度、降水量等是不断变化的。新知导入02温度、降水量等非生物的变化,对我们产生怎么样的影响?气温高,穿着单薄的衣服;气温低,穿着厚实的衣服。人类通过增减衣物的方式去适应气温的变化。新知导入02温度、降水量等非生物的变化,对我们产生怎么样的影响?降水量多,容易发生水灾、泥石流;降水量少,容易发生干旱。新知导入02不仅我们人类如此,其他生物也是这样。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它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适应环境的变化。你能举例说明吗?活动1:环境自然变化对生物影响探究新知03当季节更替时,动物会用哪些方式来适应?(1)以卵或幼虫过冬,如蚕卵、蚊子的幼虫等活动1:环境自然变化对生物影响探究新知03(2)储存食物过冬,如松鼠、老鼠、星鸦等。活动1:环境自然变化对生物影响探究新知03(3)改变体色、增加毛量、增厚脂肪过冬,如雷鸟、麻雀、北极狐等。雷鸟,冬季羽毛白色,与雪地相一致;春夏则为有横斑的灰或褐色,以配合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活动1:环境自然变化对生物影响探究新知03(3)改变体色、增加毛量、增厚脂肪过冬,如雷鸟、麻雀、北极狐等。北极狐,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仅鼻尖为黑色;夏季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活动1:环境自然变化对生物影响探究新知03(3)改变体色、增加毛量、增厚脂肪过冬,如雷鸟、麻雀、北极狐等。麻雀在冬天为了御寒,体内脂肪增加;同时也会换厚密的冬季羽毛。活动1:环境自然变化对生物影响探究新知03(4)冬眠过冬,如青蛙、蛇、蝙蝠等;夏眠过夏,如蝾螈、等肺鱼。活动1:环境自然变化对生物影响探究新知03(5)迁徙。大雁、丹顶鹤等鸟类冬天到南方过冬;非洲到草原旱季来临会迁移到有水源的地方。活动1:环境自然变化对生物影响探究新知03当季节更替时,植物会用哪些方式来适应?(1)秋季,一些树木的叶子会变黄、飘落。落叶过冬,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方式, 如杨树、柳树等。活动1:环境自然变化对生物影响探究新知03当季节更替时,植物会用哪些方式来适应?(2)树干储存水分度过旱季,如猴面包树靠粗壮的树干蓄水来度过旱季。活动1:环境自然变化对生物影响探究新知03当出现下面这些情况时,生物还能适应吗?它们会面临哪些挑战?旱灾旱灾使得生物缺水、脱水、生病甚至死亡雪灾雪灾使得气温极低,冻伤或冻死动植物,动物刨开雪层找食物时容易受伤或找不到食物而饿死活动1:环境自然变化对生物影响探究新知03土壤沙化森林火灾土壤沙化使得土壤水分、养分流失,植物的种子被风吹走、幼苗连根拔起、禾苗被吹干,草场退化,动物缺少水分和食物被迫迁徙甚至死亡。森林火灾烧毁林木,益兽益鸟减少,甚至造成人畜伤亡,还会破坏土壤,更加不利于生物生活。活动1:环境自然变化对生物影响探究新知03海水倒灌火山喷发海水倒灌造成土壤盐碱化,土地荒芜,植物无法生长,还会加剧水污染,影响人类生活。火山喷发影响周围环境,导致气温下降,火山灰影响生物呼吸,产生的酸雨造成危害,导致生物死亡甚至灭绝。活动1:环境自然变化对生物影响探究新知03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有缓慢而具规律的气候变化,也有急速的天气变化,还有海啸、火山喷发、陨石撞击等灾害性事件。当生物无法适应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活动1:环境自然变化对生物影响探究新知03科学家普遍认为,恐龙、猛犸象的灭绝是环境的突然变化造成的。大约6500 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大量的粉尘,扩散至整个大气层,导致地球持续数月处于黑暗状态,以恐龙为首的许多生物灭绝。生物史上的恐龙时代就这样结束了。恐龙活动1:环境自然变化对生物影响探究新知03科学家普遍认为,恐龙、猛犸象的灭绝是环境的突然变化造成的。大约2 万年前,气候变暖,猛犸象被迫向北方迁移。由于栖息地缩小,草场植物减少,猛犸象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数量锐减,最后灭绝。猛犸象活动2:环境人为改变对生物影响探究新知03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人类活动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人类的这些行为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哪些改变?对生物的生存产生了什么影响?砍伐森林城市扩张砍伐森林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城市扩张使得土地资源短缺,土壤结构被破坏,生物的栖息地缩小,致使城镇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活动2:环境人为改变对生物影响探究新知03排放废气石油泄漏排放废气使大气受到污染,产生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被破坏,威胁动植物生存,损害人体健康。石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导致鱼群死亡、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丧失。海洋生物死亡后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活动3:评估鱼道设计探究新知03随着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入,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人类在开发和建造的同时,依据生物的生活习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其生存环境。活动3:评估鱼道设计探究新知03有些鱼类需要在不同的水域进行周期性迁徙,以保证正常繁殖或越冬,这种行为被称为洄游。随着人们对河流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隔流建筑被修建在自然河流中,如拦河筑坝修建的水电站。这往往会阻断、破坏鱼类自由迁徙的洄游通道,大大影响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鱼类减少甚至灭绝。目前,人们多采用建设鱼道的方法来缓解这种状况。活动3:评估鱼道设计探究新知03鱼道是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大坝的人工水槽。查找相关资料,对下面两种鱼道的设计进行分析、评估。横隔板竖缝式鱼道示意图原生态式鱼道示意图活动3:评估鱼道设计探究新知03原生态式鱼道将鱼类通行的自然鱼道与人工鱼道相结合,更符合鱼类习性,能提高过鱼效率。例如鱼道全长10 千 米,其中自然鱼道6千米,人工鱼道4千米,两类鱼道有效结合给鱼类提供了更适宜的水流条件,更接近自然条件,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横隔板竖缝式鱼道,能以调整过鱼孔的形式、位置、尺寸来适应不同习性鱼类的需要。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近代鱼道大都采用这种形式。活动4:评估修路方案探究新知03藏羚羊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早晚觅食,善奔跑。可结成上万只的大群。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早晚觅食,善奔跑。可结成上万只的大群。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藏羚羊的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活动4:评估修路方案探究新知03假如要在藏羚羊迁徙必经之地规划修建一条铁路,你将从哪些方面评估铁路的修建方案?活动4:评估修路方案探究新知03① 尽可能绕避;② 根据藏羚羊的迁徙规律等,在应的地段设置通道,以保障藏羚羊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③ 通道形式有桥梁下方、隧道上方等;④ 听取野生动物专家、环保部门、当地牧民的建议。活动4:评估修路方案探究新知03思考在藏羚羊迁徙必经之地如何修建一条铁路,画出设计方案。课堂练习041.如果环境中的水突然减少,对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可能会因缺水而死亡B.会加快繁殖速度以适应新环境C.会迅速进化出节水的特殊结构2.秋冬季节北极狐开始换毛,是为了( )。A.适应温度的变化 B.适应降水量的变化 C.寻求配偶AA课堂练习043.我国在修建青藏铁路时,专门为野生动物开辟迁徙通道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问题 B.修建的成本 C.保护野生动物4.砍伐森林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会破坏植被 B.造成水土流失 C.对生物栖息地没影响5. ( )会使生物无法短时间适应。A.四季变化 B.接阴雨天 C.森林大火CCC课堂练习046.排放废气对环境生物的影响是( )。A.土壤结构被破坏,生物的栖息地缩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B.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物的栖息地C.大气受到污染,产生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被破坏,威胁动植物生存,损害人体健康C课堂练习047.季节更替,生物有很多办法应对环境变化。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A.树木——随季节长叶、落叶B.麻雀——飞往南方过冬C.人类——增减衣服保持体温8.造成土壤盐碱化、土地荒芜、植物无法生长的自然灾害是( )A.土壤沙化 B.海水倒灌 C.雪灾BB环境变化以后非生物因素变化→生物能适应板书设计05作业布置06查阅资料,了解更多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具体事例。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