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新课导入金庸武侠小说泰斗(1942-2018)印尼·爪哇岛三宝垄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层塔 做SPA、放烟花、 蒸桑拿Coco Pineapple Mango(椰子,菠萝,芒果) 沙巴、芭堤雅、阳光热辣辣香瓜、啤酒花、风景美如画 夜市下、海鲜架、泳池趴 嘟嘟、嘟嘟、干嘛干嘛呀 咖喱 咖喱 轻轻一加 咖喱 咖喱辣 咖喱 咖喱 香蕉木瓜 榴莲臭臭配香茶咖喱 咖喱 摩托皮卡 咖喱 咖喱呀 咖喱 咖喱 夜市酒吧 热情奔放火辣辣 泰国三宝塔寺马来西亚三宝垄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等史事。(史料实证、时空观念)2.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历史意义,认识到明朝在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同时也在积极反抗外来侵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引导学生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的历史史实,证明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不畏强敌的民族气概学习戚继光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一、郑和下西洋1.明朝时期的西洋在哪里?西洋东洋文莱西洋: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有勇有谋,屡建战功,深得明成祖信任;懂兵法,有谋略,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具有出色的航海才能,是杰出的航海人才;见识丰富,熟悉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郑和,原姓马,回族,云南人。明军攻克云南后,11岁的郑和被俘,被送进皇宫当了宦官。后来跟随燕王朱棣,屡建战功,被赐姓郑。明成祖十分器重他,提拔他为宦官首长太监。因他小名“三宝”,所以人称“三宝太监”。2.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3.人物扫描—郑和明成祖明成祖为什么选择郑和?一、郑和下西洋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①政治目的:寻找失踪的建文帝;②外交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③经济目的: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宣扬国威。一、郑和下西洋明朝建文帝在位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反对建文帝。1403年朱棣称帝,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他就是明成祖,年号永乐。明成祖 朱棣迁都北京营建恢弘雄伟的紫禁城编《永乐大典》完成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北征蒙古维护明朝北境安宁(1)政府支持:明成祖的鼎力支持。4.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建文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削藩造反(靖难之役)一、郑和下西洋(2)经济基础: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根本原因)(3)科技保障: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4)个人能力:郑和个人能力出众;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5)交通发达:宋元以来我国海外交通的发展为郑和航海奠定了基础条件。材料1:明朝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 —《中国历史·七下》材料2: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分工明确…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 —《中国历史·七下》4.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材料3: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并具有一定的航海、造船知识。熟悉伊斯兰教地区习俗,得到明成祖的大力支持。一、郑和下西洋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时间 1405-1433 1492-1504 1497-1498次数 7次 4次 2次船队规模 最少62多艘、最多200多艘,最大的船有1500吨左右。船员27800人 3艘,最大船120吨左右。船员约1000 4艘,最大船110吨左右。船员160人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地区 美洲 印度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到达范围广地位: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5.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一、郑和下西洋一、郑和下西洋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友谊之船:慷慨送礼,展现风度贸易之船:相互贸易,互通有无丝绸茶叶漆器金银瓷器异兽珊瑚象牙宝石香料引进来走出去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6.交往方式:所到之处,郑和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使节随行。一、郑和下西洋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印度尼西亚 三宝垄泰国 三宝塔寺马来西亚 三宝庙积极影响:①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消极影响:耗费了大量的国力,成为人民的沉重负担;阅读材料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影响?相关史实:明宪宗尤效仿成祖之举,重新下西洋。兵部尚书刘大夏说:“三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愤而私自焚毁航海图。《郑和航海图》7.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一、郑和下西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思考:为什么梁启超先生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哥伦布之后还有哥伦布。近代学者梁启超“中国人知道整个事情是一场骗局,但他们不在乎欺骗。倒不如说,他们恭维他们皇帝的办法就是让他相信全世界都在向中国朝贡,而事实上则是中国确实在向其他国家朝贡。” ----明朝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1552—1610)原因:①郑和下西洋采取“厚往薄来”,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政策,耗费了大量的国力,成为人民的沉重负担;②明朝中后期国力减弱;③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属性导致海权意识不强;④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等等。“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罗马哲学家西塞罗一、郑和下西洋二、戚继光抗倭百姓慌忙避乱跑掉鞋子倭国?倭寇?倭患?日本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抢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倭寇)绑中国幼儿于竿子上,用沸水烫其身体,以看孩子哭号为乐事;捉住孕妇后,剖开她肚子,以赌是男是女。)—《明史纪事本末》1、倭寇的背景: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 ,沿海人民称他们为“倭寇”。①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2、明朝中期倭寇横行严重原因:②中国国力减弱、海防松弛。③推行极其严厉的海禁政策,倭寇与中国商人、海盗相勾结。3.倭寇猖獗造成的严重危害:倭寇经常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抢劫烧杀活动,严重威胁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我国海防安全。二、戚继光抗倭抢劫虐杀百姓《倭寇图卷》晚明时期 仇英 东京大学所藏二、戚继光抗倭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军事家,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先后在东南沿海抗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军队被称为“戚家军”。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2.戚继光其人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后又在北方抗击鞑靼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还写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兵书◆为平息倭患,戚继光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戚家军”创造“鸳鸯阵”力克倭寇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二、戚继光抗倭6.戚继光抗倭(戚家军):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被人们誉为“戚家军”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他统领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二.辽与北宋的和战7.平定倭寇过程及结果①第一阶段:浙江沿海:1561年,戚继光统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②第二阶段:东南沿海:在福建、广东地区,与俞大猷合作,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③性质: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④评价: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戚家军性质: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州二、戚继光抗倭阅读材料思考:戚继光能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评价他?材料一: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满千船。——《倭变事略》材料二: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材料三:戚继光军事著作及创制的阵法武器正义的反侵略斗争当地军民支持组建戚家军,军纪严明,作战英勇戚继光军事才能卓越狼筅虎蹲炮鸳鸯阵8.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1、背景:明朝继承了我国历代王朝处理周边关系的方式——宗藩关系通过册封、纳贡称臣形成宗藩关系。维护藩属国统治秩序册封纳贡称臣,贸易往来藩属国宗主国国家:朝鲜、琉球(日本冲绳县)、越南、缅甸等;三、援朝战争原因:①地缘安全:朝鲜是辽东屏障,日本占领朝鲜将直接威胁明朝东北 ;②宗藩义务:朝鲜为明朝最恭顺的藩属国,明朝需维护"天朝-藩属"体系权威。三、援朝战争时间:交战国家:结果:影响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vs朝鲜、中国两次出兵援助,都取得了胜利。①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势力;②明朝的国力因此也收到削弱;③这场战争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2、援朝战争:三.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1.背景: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葡萄牙殖民者几次入侵,都被我国军民赶走。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中国·澳门示意图三.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1521年屯门海战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买通广东地方官员,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1553年殖民者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1573年1887年1887年,清政府被迫与葡萄牙王国签约,承认了它对澳门的管理权。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2.概况: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过程。澳门主权仍属中国。明政府在澳门设置澳官,驻扎军队,全面管理。对外交往的方式 不同方式的社会原因 根据不同原因,得到怎样启示郑和七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抗倭援朝 和平交往战争冲突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严厉海禁导致走私海盗猖獗①国家实力是影响对外关系的重要因素。②要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平等、互利、和平的对外交往政策。③加强海防建设等。合作探究:先冲突后容忍缓解走私、倭患和白银短缺比较明朝对外交往事件的不同点,总结明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我们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特点:①既有和平与开放的一面,也有因内外挑战而采取的闭关政策,战争冲突。②对外贸易前期官府垄断朝贡贸易,后期有限开放一口通商。战争冲突葡租澳门宗藩体系受到挑战课堂小结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意义:增进中国与亚非的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目的: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戚继光抗倭性质:反侵略战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援朝战争友好交 往军事冲突认识:国家综合国力决定外交地位启示:增强海洋意识,加强海防建设概况:七下西洋随堂训练1.“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更重要。”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开展贸易 B.获取财富 C.宣扬国威 D.增长见识2.某中学九年级同学进行“一带一路”主题学习,已搜集到的素材有:张骞通西域、宋朝的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下面还可以入选的是 A.开凿灵渠 B.文成公主入藏 C.元朝驿站 D.清军入关3.明朝中后期,以万里海疆为对象,明人绘制了《全海图注》《沿海山沙图》《万里海图》等众多海防图,流传至今的就有十多种。这表明,当时A.造船技术发达 B.海防意识增强C.海外贸易兴盛 D.远洋航行开启C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