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云南地区)专题01 选择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云南地区)专题01 选择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云南地区)专题
01 选择题
1.(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智能手机普遍具有指纹解锁功能,这是利用了每个人手指( )。
A.温度不同 B.长度不同 C.指纹不同 D.大小不同
2.(23-24六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下列区域中,( ) 的生物种类最多。
A.草地 B.教室 C.办公楼
3.(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蜡烛燃烧过程中( )不是新物质。
A.产生的黑烟 B.产生的黑炭 C.流到桌上的蜡烛油
4.(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二氧化碳是常见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B.植物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C.贝壳在白醋中产生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
5.(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燃烧一张纸和撕碎一张纸做比较,分析正确的是( )。
A.前者没有产生新物质,后者产生了新物质
B.前者产生了新物质,后者没有产生新物质
C.都产生了新物质
6.(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加热白砂糖 C.泥水静置
7.(23-24六年级下·云南大理·期末)石油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它是经历( )变化形成的。
A.物理
B.风化
C.化学
8.(23-24六年级下·云南大理·期末)在一个塑料瓶盖中加入一勺小苏打,再把它小心地放进装有白醋的密封袋中(注意不要让小苏打和白醋接触),封好袋口,再打翻袋中的瓶盖,让小苏打与白醋混合,观察发现密封袋( )。
A.瘪下去了 B.鼓起来了 C.没有任何变化
9.(23-24六年级下·云南大理·期末)探探把可乐倒入杯子中,会产生很多气泡,这些气泡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氧气
10.(23-24六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 )。

A.电灯发光 B.泥水静置生成沉淀 C.纸改变形状
11.(23-24六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下列诗句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2.(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我们在建立银河系模型时,把一些米粒粘在纸片上,“米粒”模拟银河系的(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13.(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如图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的名字是( )。
A.金星 B.地球 C.土星
14.(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小明在端午节晚上看到了“夏季大三角”,它们分别是( )。
A.天津四、织女星、牛郎星 B.天津四、织女星、心宿二 C.天津四、织女星、北极星
15.(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如图,我们在制作八颗行星位置模型的过程中发现,相邻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最大的是( )。
A.水星与金星 B.地球与火星 C.天王星与海王
16.(23-24六年级下·云南大理·期末)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发出光和热的天体,叫作( )。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17.(23-24六年级下·云南大理·期末)按照规模大小排列宇宙的组成部分,其中规模最大的是 (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18.(23-24六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在观察星空时,星座的主要标志是( ) 。
A.星星发光的明暗 B.含有的神话故事 C.亮星构成的图像
19.(22-23六年级下·云南楚雄·期末)孟德尔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种植( ),对遗传现象进行实验研究。
A.玉米 B.豌豆 C.水稻
20.(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关于调查校园生物,正确的说法是( )。
A.躲藏起来的动物不用统计记录
B.可以从脚印、粪便和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的动物
C.可以把观察到的小动物带回教室
21.(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蓝鲸是一种体形巨大的动物,主要生活在深海和远洋中,能够直接生下幼鲸并用乳汁喂养,这些特点说明它们属于( )。
A.鱼类 B.两栖类 C.哺乳动物
22.(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1999年由我国科学家在( )发现的昆明鱼化石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A.北京 B.云南 C.西藏
23.(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在调查校园里的动植物活动中,遇到不知名的生物时,下列记录方法不合理的是( )。
A.拍照并标明它的生长的地点 B.采摘或抓捕并把它们带回 C.画图,记录下主要的特征
24.(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下列水果,由于植物变异造成的是( )。
A.方形的西瓜 B.白色的草莓 C.果皮上有字的苹果
25.(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下列变化是由生物的遗传引起的是( )。
A.小明参加完运动会,皮肤变黑了
B.小红经常近距离看书,视力下降了
C.小刚的父母是单眼皮,他也是单眼皮
26.(23-24六年级下·云南大理·期末)观察如图的生物化石,它可能是( )。
A.鸟化石
B.三叶虫化石
C.鱼化石
27.(23-24六年级下·云南大理·期末)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相貌特征的是( )。
A.有无耳垂 B.下颌中央有沟 C.血型
28.(23-24六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在校园生物大搜索时,对于不认识的动物,我们要( )。
A.只观察不记录
B.画图或用文字记录下来
C.离开,找认识的动物进行记录
29.(23-24六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下列谚语中,属于变异现象的是( )。
A.龙生龙,凤生凤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30.(23-24六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关于下图的猛犸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生活在非常炎热的环境里
B.猛犸象和现在的大象没有任何区别
C.猛犸象和现在的大象很相似,都有粗壮的腿和长长的鼻子
31.(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能增加塔台抗风能力的是( )。
A.减轻底座的重量 B.增加底座的重量 C.增加塔台的高度
32.(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闻名世界的港珠澳大桥属于( )。
A.通讯技术产品 B.交通技术产品
C.电子技术产品 D.航天技术产品
33.(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住房建造的主要过程是( )。
A.设计——选址——建造 B.选址——设计——建造 C.设计——建造——选址
34.(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小明学习了塔台的相关知识后,设计了如图甲、乙两种电线塔,你认为比较稳定的是( )。
甲 乙
A.甲 B.乙 C.一样
35.(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下列关于塔台模型的制作,不正确的是( )。
A.制作塔台模型可以和设计方案不一致
B.要控制好立柱的高度,尽量等高,可以防止塔台的倾斜
C.塔台建造结束后,给自己的塔台模型起个名称
36.(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塔台的承重能力可以通过( )来测试。
A.用电风扇不同风力吹塔台 B.用力拍打塔台 C.在塔台上放重物
37.(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港珠澳大桥的结构是( )。
A.桥梁 B.隧道 C.桥、岛、隧一体
38.(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学校要在操场上建一座塔台,最终通过竞标的方式确定建塔资格。竞标要点包括项目成本和( )。
A.设计方案 B.项目完成时间 C.项目安全性
39.(23-24六年级下·云南大理·期末)下列住房系统中,不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关系的是( )。
A.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
B.网络系统和电路系统
C.煤气系统与采光系统
40.(23-24六年级下·云南大理·期末)竞标的要点不包括( )。
A.项目成本 B.人员分工 C.项目安全性
41.(23-24六年级下·云南大理·期末)“鸟巢”体育馆是北京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此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 )。
A.设计
B.选址
C.建造
42.(23-24六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塔台模型搭建的顺序是( )。
A.底座搭建、侧面搭建、整体搭建
B.侧面搭建、整体搭建、底座搭建
C.侧面搭建、底座搭建、整体搭建
43.(23-24六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测试塔台模型的步骤不包括( )。
A.展示与测试 B.制定标书 C.明确测试标准
44.(23-24六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在提高塔台模型的抗风能力时,我们可以( )。
A.增加底面的重量和面积
B.增加整体的高度,减少底面的重量
C.减少整体的高度和底面的重量
45.(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特点的是( )。
A.支持燃烧 B.无气味 C.比空气重 D.无色透明
46.(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要制作一个小灭火器,可以采用的物质组合是( )。
A.白醋+白糖 B.白醋+小苏打 C.白醋+紫甘蓝
47.(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勺子里的白糖发生了以下的一系列变化。
①变成黄色,散发出香味。
②白糖颗粒融化为液态。
③变成黑色,冒出黑烟,出现焦糊气味。
上面现象产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①②③
48.(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关于蜡烛燃烧产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只有化学变化 B.只有物理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9.(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下列没有经历化学变化而形成的是( )。
A.煤块 B.冰块 C.铁块
50.(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以下现象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点燃火柴
B.持续加热白糖
C.钉子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D.浑浊的河水里的泥沙沉积下来,水变清澈了
51.(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我们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的蒸发 B.钻石的形成
C.煤炭的燃烧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52.(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下列人体活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①消化食物 ②分泌引起情绪变化的物质 ③保持体温 ④呼吸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3.(23-24六年级下·云南大理·期末)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B.物质变化的速度有些较快,有些较慢
C.物质根本不会发生变化
54.(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下列关于宇宙的描述比较合理的是( )。
A.目前,人们已经找到了宇宙的边缘
B.河外星系大小不一,形状相同
C.宇宙是没有活力、死气沉沉的
D.宇宙还处于膨胀之中
55.(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太阳是一颗( )。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56.(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根据下表中数据,以下行星的位置模型正确的是( )。
A. B. C.
57.(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下图是大熊星座,如果用“★”表示北极星,那么图中北极星位置正确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58.(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以下是银河系的图片是( )。
A. B. C.
59.(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我国实施探月计划的是( )。
A.“嫦娥”系列 B.“天宫”系列 C.“神舟”系列
60.(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如图在模拟北斗七星的实验中,发现每个组根据影子画下来的图像不一样,原因是( )。
A.模拟的小球大小不同 B.挂小球的细线长短不同 C.观察的角度不同
61.(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为了更好地认识太阳系,我们会把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远近的不同标记在纸带上,这样的方法称为( )。
A.重复实验 B.观察记录 C.建立模型 D.对比实验
62.(23-24六年级下·云南大理·期末)组成北斗七星的星星的特点是( )。
A.彼此间距离相等
B.亮度基本相似
C.与地球距离有远有近
63.(23-24六年级下·云南大理·期末)如图是大熊星座,若用“★”代表北极星,那么其正确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64.(23-24六年级下·云南大理·期末)科学家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观察星空,发现猎户座在天空中位置从东往西慢慢移动,这是因为( )。
A.星座在公转 B.地球在自转 C.地球在公转
65.(23-24六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关于太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卫星、无数的小行星、彗星等
B.恒星围绕行星运转,行星围绕卫星运转
C.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恒星
66.(23-24六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图中“★”所示的星座是( )。
A.织女星
B.北极星
C.牛郎星
67.(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下列俗语中描述生物变异现象的是( )。
A.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南橘北枳
68.(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下列属于相貌特征的是( )。
A.是否戴眼镜 B.有无酒窝 C.头发的长短
69.(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化石是( )。
A.猛犸象化石 B.三叶虫化石 C.昆明鱼化石
70.(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一位科学家花了8年时间用豌豆进行实验,揭开了生物一代与一代之间又像又不像的奥秘,这位科学家是( )。
A.孟德尔 B.达尔文 C.伽利略
71.(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校园里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在统计生物数量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只统计地面上能看到的区域里的生物
B.动物、植物的特点各不相同,只要挑选一类统计就可以了
C.当生物数量过多时,可以根据单位面积中的生物数量进行估算
D.当生物数量过多时,遇到不知名的植物可以不记录
72.(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的是( )。
A.蟋蟀 B.蝴蝶 C.蜘蛛 D.蚂蚁
73.(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下列不属于遗传方面的谚语是( )。
A.龙生龙,凤生凤 B.虎父无犬子
C.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D.老鼠生儿会打洞
74.(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吴明珠院士在60余年的时间里,培育了30多个甜瓜、西瓜品种,为新疆及全国的甜瓜、西瓜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甜瓜、西瓜新品种培育主要是依靠( )。
A.发育 B.遗传 C.变异 D.生长
75.(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在禄丰恐龙谷,科学家研究恐龙主要是依据( )。
A.古人留下的文字记录 B.古人绘制的图画
C.恐龙的化石 D.有关恐龙的纪录片
76.(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到目前为止,减缓物种灭绝,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野生动物园
C.建立花艺展览区 D.建立自然观光区
77.(23-24六年级下·云南大理·期末)在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时,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把不认识的动植物画下来或拍照
B.把小动物带回家认真观察
C.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曾经来过的动物
78.(23-24六年级下·云南大理·期末)如图所示,三叶草的后代中出现了四叶草,这种现象称之为 ( )。
A.遗传 B.变异 C.无法判断
79.(23-24六年级下·云南大理·期末)用二歧分类法对某一区域的生物进行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类标准应突出生物之间的区别
B.二歧分类法只能用于植物的分类
C.同一区域的植物可以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区分
80.(23-24六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性状是指可遗传的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总和。下列人体特征中,属于性状的是( )。
A.头发粗细
B.头发造型
C.头发长短
81.(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能让塔台更加稳固的结构是( )。
A. B. C.
82.(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塔台设计时,首要考虑的是( )。
A.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和风力,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B.尽量节省材料 C.美观
83.(23-24六年级下·云南昆明·期末)住房中有些系统不是必需的,但正是因为有了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以下系统不是必需的是( )。
A.给排水系统 B.智能系统 C.供电系统 D.采光系统
84.(23-24六年级下·云南大理·期末)下列不属于工程的是( )。
A. B. C.
85.(23-24六年级下·云南大理·期末)如图所示,该实验是测试塔台的( )。
A.高度
B.顶端承重
C.抗震能力
86.(23-24六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如图,用于传输电力线路的铁塔很高,却不容易倒,这是因为( )。
A.铁塔采用了上重下轻的结构
B.铁塔采用了上大下小的结构
C.铁塔采用了上轻下重的结构
参考答案
1.C
【解析】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很早以前,人们就在纸上或木板上按手印来标识指纹。指纹已被广泛用于入境检查、搜查罪犯等领域,所以现在很多电子设备都具有指纹解锁、识别功能,这是利用了每个人手指的指纹不同。
故选:C。
2.A
【解析】草地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种类。相比之下,教室和办公楼是人为建筑,生物种类相对较少。因此,草地的生物种类最多。
3.C
【解析】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产生的黑烟、产生的黑炭都属于新物质;而蜡烛熔化为蜡烛油,形态变化,但不是新物质。
4.C
【解析】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正确;
B.植物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正确;
C.贝壳在白醋中产生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错误;贝壳在白醋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5.B
【解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撕碎一张纸,纸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燃烧一张纸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6.C
【解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蜡烛燃烧、加热白砂糖都是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泥水静置并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物理变化。
7.C
【解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石油来源于海洋动物的遗骸,这些遗骸经过千万年的特殊变化而形成了石油,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8.B
【解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经过科学家的验证,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气泡,密封袋鼓起来了,说明产生了气体。故选B。
9.A
【解析】可乐是碳酸饮料的一种,里面会有比较多的溶解的二氧化碳。没有打开时因为瓶内压力较高所以气泡很少,打开后因为压力突然下降原来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就会析出产生气泡。故选A。
10.C
【解析】物理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有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物质发生变化伴随的现象可以初步作为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但最终还要看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纸改变形状不属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等属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1.A
【解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是否产生新物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2.A
【解析】从宇宙中看银河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实际上一颗白色粉末就是一颗巨大的恒星,银河就是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的。建立银河系模型时,在纸片上画出“核球”和几条“旋臂”,把一些米粒粘在纸片上,模拟银河系的“恒星”。
13.C
【解析】土星是气态巨行星,主要由氢组成,还有少量的氦与少量元素,内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边有一个显著的行星环。
14.A
【解析】夏季是观察星座的好季节,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有三颗亮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这三颗星分别是: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它们分别属于天鹅座、天琴座和天鹰座。
15.C
【解析】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每颗行星都位于差不多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运行,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我们在制作八颗行星位置模型的过程中发现,相邻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最大的是天王星与海王星。
16.B
【解析】恒星是指那些自身能够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光和热的天体,太阳就是一颗典型的恒星。行星和卫星则是依靠恒星的光和热来反射光芒,不能自身发光。
故选:B
17.A
【解析】宇宙的组成部分按规模大小排列,依次是河外星系、银河系和太阳系。河外星系是指银河系以外的其他星系,规模最大;银河系是包含太阳系在内的星系;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恒星系统。
故选:A
18.C
【解析】星座名称是根据亮星组成的图形结合神话故事,用人物、动物和器具来命名的。所以在观察星空时,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亮星构成的图像。
19.B
【解析】孟德尔,奥地利帝国生物学家。出生于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海因策道夫村,在布隆(今捷克的布尔诺 )的修道院担任神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别为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20.B
【解析】A.躲藏起来的动物也要统计记录,错误;
B.可以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的动物和曾经来过的动物,正确;
C.把观察到的小动物应该放回大自然,不能都带回家,错误;
故B符合题意。
21.C
【解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是:身上长毛、直接生下幼仔,用乳汁喂养。鲸是哺乳动物的主要原因是身上长毛、直接生下幼仔,用乳汁喂养。故C符合题意。
22.B
【解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借助地层中的化石,科学家们一点点复原出各种生物的样貌、它们当年的生活环境,研究生物是怎样变化的,了解生物的多样性。1999年由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昆明鱼化石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23.B
【解析】A.拍照并标明它的生长的地点,正确;
B.采摘或抓捕并把它们带回,错误;在调查校园里的动植物活动中,我们要保护动植物,所以不可以采摘或抓捕并把它们带回;
C.画图,记录下主要的特征,正确。
24.B
【解析】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作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白色的草莓是由于植物变异造成的;果皮上有字的苹果、方形的西瓜等,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植物变异造成的。
25.C
【解析】A.小明参加完运动会,皮肤变黑了,这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B.小红经常近距离看书,视力下降了,这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C.小刚的父母是单眼皮,他也是单眼皮,正确。
26.A
【解析】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过去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它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比如可以推断古生物的体貌特征、生活环境,分析古生物的变化、与现代生物的关联等。观察图片判断,此图是鸟化石。故选A。
27.C
【解析】相貌特征是指外貌上的特征,如有无耳垂和下颌中央有沟都属于相貌特征。而血型是生理特征,不属于相貌特征。
故选:C
28.B
【解析】在校园生物大搜索中,我们分小组调查每个区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观察生物之间的联系。在校园生物大搜索中,对校园内不知名的小动物,画图或用文字记录下来,并详细描述它的样子,说明在哪里找到的。
29.C
【解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作变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属于变异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属于遗传现象。
30.C
【解析】A.可能生活在非常炎热的环境里,错误;猛犸象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
B.猛犸象和现在的大象没有任何区别,错误;猛犸象身上有厚厚的毛,和现在的大象区别很大;
C.猛犸象和现在的大象很相似,都有粗壮的腿和长长的鼻子,正确。
31.B
【解析】框架塔台结构特点:①上小下大②上轻下重③风阻小等。为了增加塔台的抗震能力,最合适的是增加底座重量,使得塔台的稳定性更好。故B符合题意。
32.B
【解析】港珠澳大桥飞跨伶仃洋,连接着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它属于交通技术产品。故B符合题意。
33.B
【解析】住房建造过程是一项复杂、整体、协调的有机体,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其重要作用与价值,住房建造的过程是选址→设计→建造。
34.A
【解析】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作框架结构。框架铁塔结构特点:①上小下大②上轻下重③风阻小等,由于这些特点,框架结构的抗风和抗震能力都很好。甲电线塔上小下大,运用三角形结构,所以比较稳定。
35.A
【解析】A.制作塔台模型可以和设计方案不一致,错误;制作塔台模型时,要按照设计图纸制作模型,生产过程中如有新的想法和发现,应先在设计图纸中进行标注和修改,经小组交流论证后再实施;
B.要控制好立柱的高度,尽量等高,可以防止塔台的倾斜,正确;
C.塔台建造结束后,给自己的塔台模型起个名称,正确。
36.C
【解析】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塔高、承重、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为塔台模型制作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测试塔台模型的这几项能力。测试“抗风能力”是使用电风扇三挡风力吹动塔台;将相同重物均匀放在塔台上来测试塔台的承重能力。
37.C
【解析】港珠澳大桥飞跨伶仃洋,连接着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38.C
【解析】我们在制作塔台的时候,要制订塔台竞标书。制订塔台竞标书时,竞标的要点是项目成本和项目安全性。
39.C
【解析】在生产生活中,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对已有的物质材料和生活环境加以系统性地开发、生产、加工、建造等,这便是工程。住房所具有的系统:供水、供电、排水、电路、煤气、供暖、网络等。住房的各个系统之间存在整体相互作用。如给水系统与排水系统相互关系,电路系统与网络系统相互关系。煤气系统与采光系统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故选C。
40.B
【解析】竞标的要点通常包括项目成本和项目安全性,因为这些是评估项目可行性和风险的重要因素。而人员分工通常是项目管理中的具体操作细节,不是竞标的主要要点。
故选:B
41.A
【解析】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工程设计一般会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等过程。工程设计与施工都是重要的环节,甚至设计更为重要,是工程环节中最关键的。故选A。
42.A
【解析】制作塔台模型时,要按照设计图纸制作模型。我们要按从下往上的搭建顺序来制作塔台模型,搭建塔台的顺序是底座搭建、侧面搭建、整体搭建。
43.B
【解析】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测试塔台模型的步骤是明确测试标准,展示与测试。制定标书是制作塔台的步骤。
44.A
【解析】提高塔台模型的抗风能力主要是通过增加其稳定性来实现。增加底面的重量和面积可以降低重心并增加接地面积,从而提高塔台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相反,增加整体高度会使重心升高,减少底面的重量会降低稳定性,这些都不利于抗风能力的提高。
45.A
【解析】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它的特点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可用作灭火剂。故选A。
46.B
【解析】A.白醋和白糖不发生化学反应,不适合制作灭火器;
B.白醋和小苏打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适合制作灭火器,正确;
C.白醋和紫甘蓝反应不产生气体,不适合制作灭火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7.A
【解析】白糖加热后,会由固态变成液态,这是属于物理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当白糖继续加热到变黑,白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就属于化学的变化。在加热白糖探究物质变化的过程中,白糖发生了下面一系列的变化:白糖颗粒熔化成液态的糖,变成淡黄色,冒出淡淡的香味,产生大量的气泡,变成焦黑色,冒出浓浓的烟。气泡消失,勺子里残留少量黑色物质。故选A。
48.C
【解析】蜡烛燃烧时,蜡融化属于物理变化,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49.B
【解析】A.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化石能源,属于化学变化;
B.从水到冰块是物理变化;
C.从矿石到铁块需要经过高温熔炼锻造,过程中有化学变化;
故选B。
50.D
【解析】A.点燃火柴,发光发亮,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B.持续加热白糖,白糖熔化是物理变化,继续加热,变黄变黑,产生焦味,是化学变化;
C.钉子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生成铁锈这种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D.浑浊的河水里的泥沙沉积下来,水变清澈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D。
51.A
【解析】A.海水的蒸发,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B.钻石的形成,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C.煤炭的燃烧,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故A符合题意。
52.D
【解析】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消化食物将食物变成供人体吸收的营养成分、分泌引起情绪变化的物质、保持体温需要发生以酶为催化剂的化学反应、呼吸需要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些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53.C
【解析】A.生活中,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正确;
B.有些物质变化速度快,比如蜡烛燃烧;有些变化慢,比如铁钉生锈,正确;
C.物质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只是有些的变化缓慢,我们肉眼不可见,错误;
故本题选C。
54.D
【解析】A.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时空概念,目前虽然科技高度发达,人类也不能探测到宇宙的边缘,题干错误;
B.河外星系大小不一,形状不同,题干错误;
C.宇宙是有活力的、并处于不断变化中,题干错误;
D.宇宙还处于膨胀之中,题干正确。
故选D。
55.B
【解析】恒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球形发光等离子体,太阳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叫恒星,太阳是一颗能够发光发热的恒星,故选B。
56.C
【解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可以发现,水星、金星、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依次增加,且每次增加的距离相差不远,根据以上信息和八大行星排列位置、水星体积远小于金星和地球可以判断出选C。
57.B
【解析】星座是指占星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天上一群群的恒星组合。自从古代以来,人类便把三五成群的恒星与他们神话中的人物或器具联系起来,称之为“星座”。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距北斗七星上勺头部位不远,有一颗亮度与北斗七星相近的星,它高高地悬挂在北部天际,这就是著名的北极星,就是图上B的位置。故选B。
58.C
【解析】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呈椭圆盘形,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最新研究表明银河系拥有四条清晰明确且相当对称的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故选C。
59.A
【解析】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2004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故选A。
60.C
【解析】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也不同。观察北斗七星的角度发生变化,看到的形状也会不同,画下来的图像自然不同。故选C。
61.C
【解析】模型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为了更好地认识太阳系,我们把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远近的不同标记在纸带上,这样的方法称为建立模型。故本题选C。
62.C
【解析】A.北斗七星彼此间的距离不一样,它实际是没有关联的恒星在天空组成的视觉图像,错误
B.北斗七星是七颗不同的恒星,亮度不一样,错误
C.组成北斗七星的恒星离地球的距离有远有近,远近不同,正确
故本题选C
63.B
【解析】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位于北斗七星勺头的延伸方向上,图中为位置②处。
64.C
【解析】A.“星座在公转”不符合实际,因为星座由遥远恒星组成,短期内位置几乎不变。A项错误;
B.地球自转会导致同一夜晚星座的东升西落,但不同日期同一时刻的星座位置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B项错误;
C.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自身位置在一年中不断变化。因此,同一时刻观察星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会导致我们看到不同区域的星空,星座的位置会逐渐从东向西移动。C项正确;
故选C。
65.B
【解析】A.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卫星、无数的小行星、彗星等,说法正确。
B.恒星围绕行星运转,行星围绕卫星运转,说法错误,卫星围绕行星运转,行星围绕恒星运转;
C.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恒星,说法正确。
66.B
【解析】北斗七星是由七颗星组成,在天空中呈“勺子”的形状。用北斗七星可以帮我们找到北极星,北斗七星勺口的两星向勺口方向延长线的5倍距离位置就是北极星所在。故选B。
67.A
【解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就是指子代与亲代有相似的表现,变异就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有不相似的表现,生物的性状变异多种多样。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描述了生物变异现象。故选A。
68.B
【解析】头发的长短和是否戴眼镜不属于相貌特征,是随时可以改变的,只有有无酒窝属于相貌特征。故选B。
69.C
【解析】昆明鱼化石1999年由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昆明鱼化石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也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故选C。
70.A
【解析】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花了八年时间用豌豆进行实验,终于揭开了生物一代与一代之间又像又不像的奥秘,这就是著名的孟德尔遗传定律,故本题选A。
71.C
【解析】A.不能只统计地面上能看到的区域里的生物,还有些生物生活在我们看不到的区域,也要统计。故A不符合题意;
B.动物、植物的特点各不相同,不能挑一种记录,要把全部生物都记录下来。故B不符合题意;
C.当生物数量过多时,可以根据单位面积中的生物数量进行估算。故C符合题意;
D.当生物数量过多时,遇到不知名的植物我们可以求助老师、同学、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72.C
【解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一般生有3对足。蝴蝶、蟋蟀、蚂蚁具有昆虫的特征,属于昆虫。蜘蛛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属于蛛形纲。故选C。
73.C
【解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如龙生龙,凤生凤,虎父无犬子,老鼠生儿会打洞。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变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故选C。
74.C
【解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如龙生龙,凤生凤。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变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吴明珠院士在60余年的时间里,培育了30多个甜瓜、西瓜品种,种类很多,所以主要依靠的是变异,不是遗传,也不是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故选C。
75.C
【解析】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亿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科学家根据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环境、气候变化、恐龙的形状样子等。科学家研究恐龙主要是依据恐龙的化石,古人留下的文字记录、绘制的图片、有关恐龙的纪录片只能作为参考,其准确性还有待考证,不能是主要依据。故选C。
76.A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故选A。
77.B
【解析】把小动物带回家观察是不正确的做法,因为这可能会对小动物的生存环境和健康造成影响。正确的做法是通过画图或拍照记录不认识的动植物,或者通过观察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曾经来过的动物。
故选:B
78.B
【解析】遗传是指性状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而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三叶草的后代中出现了四叶草,这种现象是由于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导致的性状变化,属于变异现象。
79.B
【解析】二歧分类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植物的分类,也可以用于动物等其他生物的分类。因此,选项B的说法是错误的。
80.A
【解析】性状是指可遗传的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总和。头发的粗细跟遗传因素有关,属于性状。头发造型和头发染色是根据个人喜好而设计的,与遗传无关,不属于性状。
81.C
【解析】三角形是框架结构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它结实、稳定、不易变形。由于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定的,所以为了使塔台更稳固,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三角形结构。故C符合题意。
82.A
【解析】设计的塔台必须达到指定高度,保证站立,首先要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和风力,并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还要尽量节省材料,能达到稳固、美观、价廉的平衡。在进行项目设计时,我们要尽量节省材料,达到稳固、美观、价廉的平衡。故选A。
83.B
【解析】住房都有一定的结构,根据需求不同,结构也会存在差异。住房由供水、供暖、采光、电路等多个系统组成。建造住房时必须考虑给排水系统、电力系统、采光系统等,这是我们生活必需的。智能系统不是必需的,但是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属于锦上添花的系统。故选B。
84.B
【解析】工程建设有明确的步骤: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模型、评估改进——实施建设,并且每一个工程都运用了大量的科学原理与科学技术,是一个严谨、复杂的过程,本题中三个选项,扫地不属于工程。
85.C
【解析】该图中,将塔台放在地震模拟器上,主要是为了监测塔台的抗震能力
86.C
【解析】框架铁塔的结构特点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抗风能力强等。所以高压电线输电铁塔不容易倒的原因是上面小而轻,下面大而重的结构。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