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5·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期中)18世纪中期,英国之所以能够首先跨入蒸汽时代,是因为它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治保障。这个保障是指( )A.工人技术纯熟 B.君主立宪制建立C.广阔的殖民地 D.强大的海上力量2.(2025·湖南常德一中月考)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不断追逐的目标,近年来新的观点亦层出不穷。应用内生增长理论的学者关注经济因素变化引发的技术创新,应用新制度理论的学者强调财产权和政治制度的意义,应用统合增长理论的学者重视人口收入关系、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创新。由此可知,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原因的解释( )A.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不断丰富B.只能有一种合乎历史事实的解释C.需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D.新的观点相对旧的理论更为可信3.(2025·安徽合肥一中期中)有学者研究发现,圈地运动中“暴力圈地所占比例很小”,16世纪中叶后协议圈地越来越多,18世纪发展为“议会圈地”,而圈地运动不是践踏土地权利,而是明晰和确定土地权利。该学者认为圈地运动( )A.农民自愿维护庄园制B.是一场“羊吃人”运动C.破坏私有财产神圣性D.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向4.1685年,英国对“所有印花棉布、印度亚麻及所有印度制造的丝绸制品”征收10%的税;1701年规定进口印花棉布非法;1721年法令禁止穿着用印度白布染成的印花棉布衣服,售卖印度棉布完全成为非法行为;1774年法令要求在英国销售的棉布须完全在本国纺织而成。这些做法( )A.加快了印度社会殖民地化进程B.说明英国致力于推进自由贸易C.意在以经济手段配合武力扩张D.促进了棉纺织部门的技术革新5.由于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木制的机器不能承受蒸汽动力的震动和巨大的推力,因此改为铁制机器。这种机器不能由手工业者的双手来制造了,必须由机器来制造。这样在蒸汽机的推动下,纺织业、机械制造业、冶金采矿业、交通运输业、机械化农业也都发展起来了。这说明,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A.推动了大机器时代的到来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C.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为各个行业提供了能源保障6.(2025·广东江门一中模拟)美国商人罗威尔利用访问英国的机会,将英国新式织布机的技术引入美国,于1813年制成水力织布机,并在马萨诸塞州开办工厂。罗威尔的这一做法( )A.标志着美国工业革命的起步B.反映出美国技术创新的迅猛发展C.推动了世界工业文明的传播D.加强了英美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7.下表所示是20世纪初有关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状况表。表中现象( )汽车生产量 汽车价格1903年,生产1700辆;1908年,生产10000辆车;1916年,T型车年产量达到50万辆 1913年,一辆T型车从800美元降至500美元,1925年降到300美元以下A.是垄断组织形成与发展的结果B.证实了美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C.推动了石油开采与化工的发展D.说明美国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国8.19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将大量资本投入西班牙、俄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南美洲的煤矿、铁路等企业。至19世纪末,法国国外投资总额已达270-280亿法郎,三倍于投在本国的资本。这对于当时法国的影响是( )A.制约了国内工业发展B.促进了经济的长期繁荣C.使法德关系急剧恶化D.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9.(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卷,改编)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英国文学旅游的兴起根源于( )A.启蒙运动激发了民族民主意识B.工业革命助推经济和教育发展C.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D.工业资产阶级社会地位上升10.19世纪最后三十年,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其资本积聚之神速,工业发展之迅猛,最先完成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成为“资产阶级文明的榜样和理想”。这一“榜样和理想”是指( )A.城市化工业化的实现B.建立工厂制度的试验C.国家干预经济的尝试D.生产关系转型的创新11.(2025·湖北新高考协作体起点考试)“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材料意在说明( )A.工业革命后英国生产关系发生质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联动性C.封建旧制度阻碍了工业革命的进程D.责任内阁制产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12.19世纪,在英国首都和地方城市诞生了一批高等院校,这些新式大学以功利主义为导向,取消教派限制,提供职业教育与科技教育,力图面向全社会培养实用人才。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对实用人才的需求B.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的解放C.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紧密结合D.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发展13.(2025·广东湛江联考)18世纪,捏练机及机械压力机使通心粉逐渐降级为普通食物。19世纪,养殖业的进步让产量大增的牡蛎从贵族盘里“最精致的海味”成为无产阶级口中之食;随后小麦丰富的供应使精白面粉不再昂贵,白面包失去奢侈品的地位,进入工人的餐盘。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革命促进阶层流动B.物种交流加速社会转型C.技术革新推动餐桌革命D.机器生产提高工人地位14.(2025·八省联考·河南卷)19世纪初的英国,每逢秋收,手织工们就储备起大量的粮食、奶酪和煤等,足够用到来年春季。19世纪30年代,手织工们家中的摆设逐年变坏,大人小孩衣着越来越差,许多人的生活已成问题。该变化表明( )A.产业转型影响了财富分配B.纺织行业逐步走向衰落C.资本大量集中于中间阶层D.垄断组织加剧贫富分化15.(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据学者统计,美国内战后到“一战”期间,有588名新兴富豪家族的女继承人带着丰厚嫁妆,远渡大西洋与英国贵族及政治精英结婚,她们被称为“美元公主”。英国约有10%的贵族与“美元公主”联姻。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内战造成社会阶级结构变动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C.启蒙思想促进女性择偶自主性提高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英美国力变化16.1850年,伊朗出口的棉织品是其原棉的23倍;到1910年,却出口了20倍于棉织品的原棉。当时伊朗街上的孩童们这样唱道:积丝累线难成匹,织布谋生不如死。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伊朗棉纺织业的衰败B.自由贸易规则的推动C.英国殖民体系的建立D.全球生产格局的变动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2)指出材料二中178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8.(2025·山东烟台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50年,英国政府立法,禁止羊毛、钢铁、人造品的相关技术出口,对诱惑技术工人出国的人则处以五百英镑罚款及一年监禁。1781年英国国会下令禁止纺织机出口,并规定凡是运往国外的机器设备,一经查出即予没收,同时还对违法者罚款200英镑,判处一年有期徒刑。1785年,金属制造技术也加入禁止出口行业。此外,伯明翰等新兴工业城市成立了商业委员会,主要任务是搜查各地的工业间谍。——摘编自孙超《英法贸易战:工业革命史的残酷“暗线”》材料二 1825年,英国废除了机器出口禁令,这使得英国输出的机器不断增多,机器制造已成为英国重要的出口工业部门之一。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大量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从此,英国向各国提供各种机器设备,承包许多国家的铁路建设,并借贷给各国政府和私人,用来购置英国的机器和工业品。1870年英国工业制造占世界的32%,采煤量占世界的51.5%,贸易额占世界的25%,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摘编自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18世纪、19世纪英国技术封锁与开放的理解。课时作业(解析版)一、选择题1.(2025·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期中)18世纪中期,英国之所以能够首先跨入蒸汽时代,是因为它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治保障。这个保障是指( )A.工人技术纯熟 B.君主立宪制建立C.广阔的殖民地 D.强大的海上力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能够首先跨入蒸汽时代是指工业革命,而其政治前提是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项正确。A、C、D三项不属于政治上的保障,均排除。2.(2025·湖南常德一中月考)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不断追逐的目标,近年来新的观点亦层出不穷。应用内生增长理论的学者关注经济因素变化引发的技术创新,应用新制度理论的学者强调财产权和政治制度的意义,应用统合增长理论的学者重视人口收入关系、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创新。由此可知,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原因的解释( )A.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不断丰富B.只能有一种合乎历史事实的解释C.需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D.新的观点相对旧的理论更为可信答案:A解析:材料呈现了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原因的三种解释,体现了历史解释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不断丰富,A项正确。B项说法绝对,排除;历史解释本身就是历史学家对客观史实的主观认识,材料更突出的是看待问题的角度,排除C项;新的观点不一定比旧的理论更为可信,排除D项。3.(2025·安徽合肥一中期中)有学者研究发现,圈地运动中“暴力圈地所占比例很小”,16世纪中叶后协议圈地越来越多,18世纪发展为“议会圈地”,而圈地运动不是践踏土地权利,而是明晰和确定土地权利。该学者认为圈地运动( )A.农民自愿维护庄园制B.是一场“羊吃人”运动C.破坏私有财产神圣性D.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协议圈地”“明晰和确定土地权利”可知,该学者认为圈地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土地的权利,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庄园制,排除A项;材料中学者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否认了“羊吃人”,排除B项;“明晰和确定土地权利”不是破坏私有财产,排除C项。4.1685年,英国对“所有印花棉布、印度亚麻及所有印度制造的丝绸制品”征收10%的税;1701年规定进口印花棉布非法;1721年法令禁止穿着用印度白布染成的印花棉布衣服,售卖印度棉布完全成为非法行为;1774年法令要求在英国销售的棉布须完全在本国纺织而成。这些做法( )A.加快了印度社会殖民地化进程B.说明英国致力于推进自由贸易C.意在以经济手段配合武力扩张D.促进了棉纺织部门的技术革新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这是在限制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和销售,目的在于保护国内市场,刺激本国的生产,促进本国棉纺织部门的技术革新,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英国保护国内棉布市场带来的后续影响,A项错误;材料中英国的种种做法是典型的“贸易保护”,排除B项;材料与武力扩张无关,排除C项。5.由于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木制的机器不能承受蒸汽动力的震动和巨大的推力,因此改为铁制机器。这种机器不能由手工业者的双手来制造了,必须由机器来制造。这样在蒸汽机的推动下,纺织业、机械制造业、冶金采矿业、交通运输业、机械化农业也都发展起来了。这说明,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A.推动了大机器时代的到来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C.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为各个行业提供了能源保障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带动了机械制造业、纺织业、冶金采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大机器时代的到来,故选A项。B、C、D三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6.(2025·广东江门一中模拟)美国商人罗威尔利用访问英国的机会,将英国新式织布机的技术引入美国,于1813年制成水力织布机,并在马萨诸塞州开办工厂。罗威尔的这一做法( )A.标志着美国工业革命的起步B.反映出美国技术创新的迅猛发展C.推动了世界工业文明的传播D.加强了英美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答案:C解析:美国商人把英国新式织布机的技术引入美国,并兴办工厂,这些做法推动了工业文明成就在北美大陆的传播,C项正确。A项“起步”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技术引进不是技术创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英美两国之间经贸往来加强,排除D项。7.下表所示是20世纪初有关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状况表。表中现象( )汽车生产量 汽车价格1903年,生产1700辆;1908年,生产10000辆车;1916年,T型车年产量达到50万辆 1913年,一辆T型车从800美元降至500美元,1925年降到300美元以下A.是垄断组织形成与发展的结果B.证实了美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C.推动了石油开采与化工的发展D.说明美国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国答案:C解析:20世纪初,美国汽车生产量大幅增加,价格下降,这就使得汽车消费群体扩大,而汽车使用的是以汽油和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这说明汽油、柴油的需求量将增大,必然会带动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汽车工业的资本和生产是否高度集中,无法得出A项,排除;材料没有其他国家的科技或汽车产量信息,无法说明B、D两项,均排除。8.19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将大量资本投入西班牙、俄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南美洲的煤矿、铁路等企业。至19世纪末,法国国外投资总额已达270-280亿法郎,三倍于投在本国的资本。这对于当时法国的影响是( )A.制约了国内工业发展B.促进了经济的长期繁荣C.使法德关系急剧恶化D.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法国对外资本输出的规模不断扩大,使得法国忽视了本国的技术革新,导致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逐渐落后,故选A项。法国扩大对外资本输出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本国的技术创新,会制约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排除B项;法国对外投资与法德关系关联不大,排除C项;法国的对外资本输出是建立在已有的殖民地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需要的基础上,并非扩大海外市场,排除D项。9.(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卷,改编)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英国文学旅游的兴起根源于( )A.启蒙运动激发了民族民主意识B.工业革命助推经济和教育发展C.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D.工业资产阶级社会地位上升答案:B解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文化素养提高,推动英国文学旅游的发展,B项正确。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排除A项;C项是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其根本原因,排除;材料中的民众并非特指工业资产阶级,排除D项。10.19世纪最后三十年,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其资本积聚之神速,工业发展之迅猛,最先完成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成为“资产阶级文明的榜样和理想”。这一“榜样和理想”是指( )A.城市化工业化的实现B.建立工厂制度的试验C.国家干预经济的尝试D.生产关系转型的创新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最后三十年,美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的发展使得美国最先建立起垄断组织,推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调整,即生产关系的转型,D项正确。最早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排除A项;工厂制度也最早出现在英国,排除B项;国家干预经济的尝试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排除C项。11.(2025·湖北新高考协作体起点考试)“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材料意在说明( )A.工业革命后英国生产关系发生质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联动性C.封建旧制度阻碍了工业革命的进程D.责任内阁制产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答案:B解析:“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进入议会,对旧的议会选举制提出变革需求,故而旧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这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联动性,B项正确。12.19世纪,在英国首都和地方城市诞生了一批高等院校,这些新式大学以功利主义为导向,取消教派限制,提供职业教育与科技教育,力图面向全社会培养实用人才。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对实用人才的需求B.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的解放C.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紧密结合D.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提供职业教育与科技教育,力图面向全社会培养实用人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对实用人才的需求量增加,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启蒙运动”,排除B项;C项仅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与人才培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13.(2025·广东湛江联考)18世纪,捏练机及机械压力机使通心粉逐渐降级为普通食物。19世纪,养殖业的进步让产量大增的牡蛎从贵族盘里“最精致的海味”成为无产阶级口中之食;随后小麦丰富的供应使精白面粉不再昂贵,白面包失去奢侈品的地位,进入工人的餐盘。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革命促进阶层流动B.物种交流加速社会转型C.技术革新推动餐桌革命D.机器生产提高工人地位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技术革新和机器的使用使得普通人的餐桌获得极大丰富,这说明技术革新推动了餐桌革命,故选C项。工业革命促进了食物在阶层间流动,而不是促进了阶层流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物种交流,排除B项;材料中工人的餐桌丰富了,而非地位提高了,排除D项。14.(2025·八省联考·河南卷)19世纪初的英国,每逢秋收,手织工们就储备起大量的粮食、奶酪和煤等,足够用到来年春季。19世纪30年代,手织工们家中的摆设逐年变坏,大人小孩衣着越来越差,许多人的生活已成问题。该变化表明( )A.产业转型影响了财富分配B.纺织行业逐步走向衰落C.资本大量集中于中间阶层D.垄断组织加剧贫富分化答案:A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纺织业从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逐渐向工厂化的机器大生产转型,传统手工业者失去竞争力而纷纷破产,影响了财富的分配,故选A项。工业革命期间纺织行业并未衰落,而是生产方式发生转变,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5.(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据学者统计,美国内战后到“一战”期间,有588名新兴富豪家族的女继承人带着丰厚嫁妆,远渡大西洋与英国贵族及政治精英结婚,她们被称为“美元公主”。英国约有10%的贵族与“美元公主”联姻。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内战造成社会阶级结构变动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C.启蒙思想促进女性择偶自主性提高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英美国力变化答案:D解析:该现象的历史背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美元公主”与英国贵族及政治精英联姻,以财富获得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反映了英美国力的变化,故选D项。美国新兴富豪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A项;这种联姻是双方对政治社会地位和财富的各自需要,与世界经济体系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女性择偶自主性的内容,排除C项。16.1850年,伊朗出口的棉织品是其原棉的23倍;到1910年,却出口了20倍于棉织品的原棉。当时伊朗街上的孩童们这样唱道:积丝累线难成匹,织布谋生不如死。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伊朗棉纺织业的衰败B.自由贸易规则的推动C.英国殖民体系的建立D.全球生产格局的变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列强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使得伊朗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出现材料中的变化,即全球生产格局的变动,D项正确。A项是材料中的现象,排除;B、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均排除。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2)指出材料二中178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答案:(1)英国城市人口占比逐渐增加;农村人口占比逐渐减少;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快速进行。(2)特点:进口总额高于出口总额;进出口额都迅速增加,其中进口原料比重较大;制成品出口远大于进口。成因: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工业化增强了英国产品竞争力等);英国殖民扩张对外贸的影响(英国拥有广阔海外市场等)。解析:第(1)问,观察材料一中的两幅图表并结合所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观察材料二统计表回答即可。第二小问,1784-1856年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据此分析即可。18.(2025·山东烟台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50年,英国政府立法,禁止羊毛、钢铁、人造品的相关技术出口,对诱惑技术工人出国的人则处以五百英镑罚款及一年监禁。1781年英国国会下令禁止纺织机出口,并规定凡是运往国外的机器设备,一经查出即予没收,同时还对违法者罚款200英镑,判处一年有期徒刑。1785年,金属制造技术也加入禁止出口行业。此外,伯明翰等新兴工业城市成立了商业委员会,主要任务是搜查各地的工业间谍。——摘编自孙超《英法贸易战:工业革命史的残酷“暗线”》材料二 1825年,英国废除了机器出口禁令,这使得英国输出的机器不断增多,机器制造已成为英国重要的出口工业部门之一。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大量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从此,英国向各国提供各种机器设备,承包许多国家的铁路建设,并借贷给各国政府和私人,用来购置英国的机器和工业品。1870年英国工业制造占世界的32%,采煤量占世界的51.5%,贸易额占世界的25%,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摘编自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18世纪、19世纪英国技术封锁与开放的理解。答案:技术封锁: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兴起,技术革新领先于世界。英国通过立法的方式实行技术封锁,政府严格管制新兴支柱产业,限制新技术、工人、机器设备的外流。18世纪英国的技术封锁维护了英国工业革命中技术优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他国家工业发展,不利于技术的自由交流和发展革新。技术开放: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加速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崛起;自由主义思想兴起。19世纪20年代以来,英国逐步取消机器等出口禁令,加大机器和工业品的出口,鼓励技术人才交流。取消出口禁令为英国机器制造商打开更广阔的市场,也为英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转型提供机会;有利于英国先进技术和工业经验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工业格局,推动工业革命向欧美扩展。解析:技术封锁:据材料一“1750年,英国政府立法,禁止羊毛、钢铁、人造品的相关技术出口”可得,18世纪英国通过立法手段实行技术封锁;据材料一“对诱惑技术工人出国的人则处以五百英镑罚款及一年监禁”“1781年英国国会下令禁止纺织机出口,并规定凡是运往国外的机器设备,一经查出即予没收”可得,英国对技术出口实施严格管控;据材料一“1785年,金属制造技术也加入禁止出口行业”可得,英国将更多工业技术列入禁止出口名单。综上所述可从英国技术封锁的原因、表现、影响方面分析。技术开放:据材料二“1825年,英国废除了机器出口禁令”可得,19世纪20年代英国开始废除技术出口禁令;据材料二“英国向各国提供各种机器设备,承包许多国家的铁路建设”可得,英国积极向外国提供机器设备和工业服务;据材料二“借贷……用来购置英国的机器和工业品”可得,英国鼓励各国购买英国机器和工业品;据材料二“1870年英国工业制造占世界的32%,采煤量占世界的51.5%,贸易额占世界的25%”可得,19世纪英国工业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综上所述可从英国技术开放的原因、表现、影响方面分析。20第33讲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内涵: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2.背景政治前提 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经济条件 (1)内部: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2)外部: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技术条件 手工工场发展水平和工人的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人才条件 17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市场需求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二、工业革命的进程1.第一次工业革命(1)成果技术革新 “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工厂出现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动力革新 瓦特改进蒸汽机,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机械制造 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2)扩展: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渐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2.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 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成果 (1)电力:电力技术广泛开发和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动力: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 (3)化工:化学工业兴起,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4)传统产业: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焕发新的活力特点 (1)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2)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三、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 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垄断组织阶级结构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社会生活 (1)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地位日益重要。 (2)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3)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4)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人口增加明显社会问题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世界市场 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肆殖民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挖教材](1)阅读纲要下第10课第一目“历史纵横”。思考:“圈地运动”与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关系?答案:圈地运动的推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农牧业的迅速发展,并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准备了较为充足的资本、国内市场和自由劳动力。[辨易混] 工场与工厂(1)工场是手工业者集合在一起生产的场所,其特点是借助简单工具进行手工生产。(2)工厂是直接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单位,通常包括不同的车间,其特点是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挖教材](2)阅读纲要下第10课第二目图片《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绘画作品)》。思考: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有何作用?答案:蒸汽机的使用解决了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展。[释概念] 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1)自由资本主义:是指以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结构,处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2)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主义主要以私人垄断资本为基础,所以又叫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它是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的。[挖教材](3)阅读纲要下第10课第三目图片《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思考:饼状图体现了什么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答案:现象:工业革命后从事工业的人口增加。影响:工业革命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辨正误]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等社会问题,但缩小了贫富分化。(×)主题一 工业革命的进程材料一 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摘编自[德]卡尔·马克思《哲学的贫困》材料二 工业革命早期的技术进步也较少依赖纯粹的科学,而是更多地依赖技术导向的业余发明家的实践和试验。然而,工业技术的进步又催生了对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兴趣,这在19世纪30年代及之后又反过来产生了基础科学发现的爆发,这些新发现很快就转化为技术进步,深刻影响了欧洲人。——[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的因素。金版参考: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生产技术的革新;贸易的扩大和殖民地的开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国内外市场的扩大。(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方面,英国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金版参考: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相对分离;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比较角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科技与生产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生产尚未真正结合(技术发明者主要是工匠和技师)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技术发明者主要是掌握专门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开展范围和规模 局限于个别国家(以英国为主);规模小 几乎同时在各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规模大主要领域 局限于轻工业领域 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主要标志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组织 工厂 垄断组织发展阶段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方式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主题二 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2021·广东卷)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问题探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金版参考:局限: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看法:工业革命一方面给予工人阶级较大的自由,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提高工人生活水平和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工人阶级日益成为机器的附庸,同时遭受到资产阶级日益深重的剥削。(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金版参考: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1)提高生产力:工业生产能力大增;交通运输业革命节约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促进农业变革等。(2)生产管理方式变革:工业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复杂,生产组织形式先是工厂制度出现,后来垄断组织形成。(3)国家治理模式调整: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与干预程度提高,资本主义发展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4)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农业的就业人口与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工业以及服务业占比提升。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与决定力量。(5)社会阶级结构变动: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通过议会改革更多地参与政治;工业无产阶级觉悟提高,积极开展工人运动。(6)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城市人口增加并逐渐超过乡村人口,出现国际化的大城市,城市建设与生活设施有所改善。(7)国家颁布社会立法:为缓和社会矛盾,保证资产阶级统治,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颁布一些社会立法,力图解决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济贫法等,这些措施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的进步。(8)人民生活变化:人们时间观念增强、劳动时间减少、注重教育、文化水平提升、人口增加、妇女在职场发挥的作用加大,社会地位提升。(9)对世界的影响: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与生产能力,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密切了世界的联系。通过殖民侵略,建立世界殖民体系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确立。(2024·全国新课标卷)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这可用于说明( )A.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B.机器大生产强化对工人管理C.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D.工业革命促进女性地位提升试题情境 法国手工业工场分工生产情况考查知识 工业革命前手工工场的发展核心价值 通过对法国手工工场规模及工序的分析,考查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深化学生对工业革命产生条件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认知1.信息提取时空信息:17世纪,法国。现象信息:法国细布工场的劳动分工和生产专门化。2.分析探究挖掘隐含前提:工业革命前手工工场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解读显性信息:工业革命前的法国,手工工场规模较大,发展水平较高,出现了部门分工协作,在具体生产中劳动分工细致。逻辑推理判断:综上,可归纳得出:分工细致明确、生产工具的专业化和生产技术的纯熟为机器发明准备了条件,也为生产方式从手工劳动向机器大生产变革创造了条件,__A__项正确。3.排除干扰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机器大生产、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排除B、C、D三项。命题点1:机器大生产(2024·湖南卷)1830年,一位法国人发明的缝纫机获得专利,尽管这种缝纫机是用木头制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应用于军用制服生产。这表明当时( )A.制服生产实现了科学化管理B.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C.机器生产全面取代了手工劳动D.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命题点2:工业革命的特点(2023·河北卷)有学者研究指出,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英国输往法国商品的60%-70%为原材料和半成品,包括羊毛、煤、钢铁等。法国出口英国商品的半数以上集中在传统工业部门生产的制成品和食品方面。由此可知,当时( )A.英国对法贸易处于逆差地位B.英国国际贸易垄断地位动摇C.英法工业化的进程各具特色D.欧洲商业格局逐渐发生变化命题点3: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2023·重庆卷)1868-1886年间,英国政府内阁新人中只有9名是土地贵族,另有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后者所代表的阶层包括银行家、商人、实业家和投资人,他们有的有爵位,有的没有。他们喜欢莎士比亚,谈论亚当·斯密,在实际权势方面与土地贵族不相上下。由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受到了新的社会阶层冲击B.土地贵族转化为工业和商业资产阶级C.资产阶级撼动了传统贵族的政治优势D.启蒙思想家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提升命题点4:工业革命对艺术的影响(2023·湖北卷)19世纪后期,从希腊神庙到拜占庭教堂的所有建筑风格,法国都有人模仿。“思想纯正”的建筑师们长期拒绝利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认为以埃菲尔为代表的这些人“不能妄称可以创造美”,尤其对1889年万国博览会之际出现的那座铁塔感到愤慨。这说明( )A.技术进步改变民众生活B.工业文明孕育艺术创新C.启蒙运动影响设计理念D.建筑风格固守历史传统参考答案命题点1:机器大生产(2024·湖南卷)1830年,一位法国人发明的缝纫机获得专利,尽管这种缝纫机是用木头制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应用于军用制服生产。这表明当时( )A.制服生产实现了科学化管理B.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C.机器生产全面取代了手工劳动D.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答案:B解析:军事制服对服装大小、样式均有严格标准,缝纫机发明后用于军用制服的生产体现了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制服生产的管理,排除A项;机器生产下仍然存在手工劳动,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实现了紧密结合,排除D项。命题点2:工业革命的特点(2023·河北卷)有学者研究指出,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英国输往法国商品的60%-70%为原材料和半成品,包括羊毛、煤、钢铁等。法国出口英国商品的半数以上集中在传统工业部门生产的制成品和食品方面。由此可知,当时( )A.英国对法贸易处于逆差地位B.英国国际贸易垄断地位动摇C.英法工业化的进程各具特色D.欧洲商业格局逐渐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英国输往法国商品的60%-70%为“原材料和半成品”,即成品占比较低,说明当时英国工业化水平不高,法国出口英国商品的半数以上集中在“传统工业部门生产的制成品和食品方面”,说明法国主要发展传统工业部门,即新兴工业部门发展尚不成熟,这表明了英法工业化的进程各具特色,C项正确。材料缺乏英法贸易额对比,不能得出A项结论,排除;材料不涉及全球贸易,不能得出英国的国际贸易地位,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英法之间的贸易,不能说明欧洲商业格局的变化,排除D项。命题点3: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2023·重庆卷)1868-1886年间,英国政府内阁新人中只有9名是土地贵族,另有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后者所代表的阶层包括银行家、商人、实业家和投资人,他们有的有爵位,有的没有。他们喜欢莎士比亚,谈论亚当·斯密,在实际权势方面与土地贵族不相上下。由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受到了新的社会阶层冲击B.土地贵族转化为工业和商业资产阶级C.资产阶级撼动了传统贵族的政治优势D.启蒙思想家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提升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1868-1886年间英国政府内阁新人中只有少数是土地贵族,多数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商人和专业人员,反映传统贵族在内阁中的优势地位越来越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冲击,C项正确。新的社会阶层指的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在内阁中力量的提升巩固而非冲击了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是从土地贵族转化而来,排除B项;材料中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受启蒙思想影响,而非本身就是启蒙思想家,排除D项。命题点4:工业革命对艺术的影响(2023·湖北卷)19世纪后期,从希腊神庙到拜占庭教堂的所有建筑风格,法国都有人模仿。“思想纯正”的建筑师们长期拒绝利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认为以埃菲尔为代表的这些人“不能妄称可以创造美”,尤其对1889年万国博览会之际出现的那座铁塔感到愤慨。这说明( )A.技术进步改变民众生活B.工业文明孕育艺术创新C.启蒙运动影响设计理念D.建筑风格固守历史传统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埃菲尔等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建成了新式建筑,而“思想纯正”的建筑师对此持反对态度,这正反映出当时出现了突破传统艺术创新,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的变化,未涉及技术进步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故排除A项;启蒙运动强调人的理性思考,材料中部分建筑师的思想并不符合理性精神,故排除C项;材料中“思想纯正”的建筑师只是一部分,还有部分建筑师已经利用钢铁材料建筑了如埃菲尔铁塔那样的建筑,即并非所有建筑师都固守历史传统,D项观点片面,排除。20(共73张PPT)第二部分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十三单元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特征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相继发生的两次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一方面,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另一方面,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具体表现 政治 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工人运动兴起,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经济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生产组织形式从工厂制发展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思想 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三大社会思潮相互交织第33讲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目录关键能力贰必备知识壹高考研析叁课时作业肆必备知识 全面·系统·简洁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内涵: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2.背景政治前提 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经济条件 (1)内部: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2)外部: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技术条件 手工工场发展水平和工人的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人才条件 17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市场需求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二、工业革命的进程1.第一次工业革命(1)成果技术革新 “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工厂出现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动力革新 瓦特改进蒸汽机,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机械制造 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2)扩展: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渐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2.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 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成果 (1)电力:电力技术广泛开发和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动力: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3)化工:化学工业兴起,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4)传统产业: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焕发新的活力特点 (1)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2)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三、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 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垄断组织阶级结构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社会生活 (1)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地位日益重要。(2)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3)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4)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人口增加明显社会问题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世界市场 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肆殖民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挖教材](1)阅读纲要下第10课第一目“历史纵横”。思考:“圈地运动”与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关系?答案:圈地运动的推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农牧业的迅速发展,并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准备了较为充足的资本、国内市场和自由劳动力。[辨易混] 工场与工厂(1)工场是手工业者集合在一起生产的场所,其特点是借助简单工具进行手工生产。(2)工厂是直接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单位,通常包括不同的车间,其特点是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挖教材](2)阅读纲要下第10课第二目图片《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绘画作品)》。思考: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有何作用?答案:蒸汽机的使用解决了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展。[释概念] 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1)自由资本主义:是指以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结构,处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2)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主义主要以私人垄断资本为基础,所以又叫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它是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的。[挖教材](3)阅读纲要下第10课第三目图片《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思考:饼状图体现了什么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辨正误]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等社会问题,但缩小了贫富分化。( )答案:现象:工业革命后从事工业的人口增加。影响:工业革命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关键能力 情境·素养·思维主题一 工业革命的进程材料一 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摘编自[德]卡尔·马克思《哲学的贫困》材料二 工业革命早期的技术进步也较少依赖纯粹的科学,而是更多地依赖技术导向的业余发明家的实践和试验。然而,工业技术的进步又催生了对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兴趣,这在19世纪30年代及之后又反过来产生了基础科学发现的爆发,这些新发现很快就转化为技术进步,深刻影响了欧洲人。——[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方面,英国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金版参考: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生产技术的革新;贸易的扩大和殖民地的开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国内外市场的扩大。金版参考: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相对分离;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比较角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科技与生产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生产尚未真正结合(技术发明者主要是工匠和技师)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技术发明者主要是掌握专门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开展范围和 规模 局限于个别国家(以英国为主);规模小 几乎同时在各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规模大主要领域 局限于轻工业领域 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主要标志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组织 工厂 垄断组织发展阶段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方式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主题二 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2021·广东卷)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问题探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金版参考:局限: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看法:工业革命一方面给予工人阶级较大的自由,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提高工人生活水平和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工人阶级日益成为机器的附庸,同时遭受到资产阶级日益深重的剥削。(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金版参考: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1)提高生产力:工业生产能力大增;交通运输业革命节约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促进农业变革等。(2)生产管理方式变革:工业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复杂,生产组织形式先是工厂制度出现,后来垄断组织形成。(3)国家治理模式调整: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与干预程度提高,资本主义发展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4)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农业的就业人口与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工业以及服务业占比提升。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与决定力量。(5)社会阶级结构变动: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通过议会改革更多地参与政治;工业无产阶级觉悟提高,积极开展工人运动。(6)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城市人口增加并逐渐超过乡村人口,出现国际化的大城市,城市建设与生活设施有所改善。(7)国家颁布社会立法:为缓和社会矛盾,保证资产阶级统治,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颁布一些社会立法,力图解决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济贫法等,这些措施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的进步。(8)人民生活变化:人们时间观念增强、劳动时间减少、注重教育、文化水平提升、人口增加、妇女在职场发挥的作用加大,社会地位提升。(9)对世界的影响: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与生产能力,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密切了世界的联系。通过殖民侵略,建立世界殖民体系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确立。高考研析 技巧·应用·方向(2024·全国新课标卷)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这可用于说明( )A.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B.机器大生产强化对工人管理C.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D.工业革命促进女性地位提升试题情境 法国手工业工场分工生产情况考查知识 工业革命前手工工场的发展核心价值 通过对法国手工工场规模及工序的分析,考查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深化学生对工业革命产生条件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认知1.信息提取时空信息:17世纪,法国。现象信息:法国细布工场的劳动分工和生产专门化。2.分析探究挖掘隐含前提:工业革命前手工工场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解读显性信息:工业革命前的法国,手工工场规模较大,发展水平较高,出现了部门分工协作,在具体生产中劳动分工细致。逻辑推理判断:综上,可归纳得出:分工细致明确、生产工具的专业化和生产技术的纯熟为机器发明准备了条件,也为生产方式从手工劳动向机器大生产变革创造了条件,__A__项正确。3.排除干扰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机器大生产、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排除B、C、D三项。命题点1:机器大生产(2024·湖南卷)1830年,一位法国人发明的缝纫机获得专利,尽管这种缝纫机是用木头制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应用于军用制服生产。这表明当时( )A.制服生产实现了科学化管理B.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C.机器生产全面取代了手工劳动D.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解析:军事制服对服装大小、样式均有严格标准,缝纫机发明后用于军用制服的生产体现了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制服生产的管理,排除A项;机器生产下仍然存在手工劳动,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实现了紧密结合,排除D项。命题点2:工业革命的特点(2023·河北卷)有学者研究指出,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英国输往法国商品的60%-70%为原材料和半成品,包括羊毛、煤、钢铁等。法国出口英国商品的半数以上集中在传统工业部门生产的制成品和食品方面。由此可知,当时( )A.英国对法贸易处于逆差地位B.英国国际贸易垄断地位动摇C.英法工业化的进程各具特色D.欧洲商业格局逐渐发生变化解析:据材料可知,英国输往法国商品的60%-70%为“原材料和半成品”,即成品占比较低,说明当时英国工业化水平不高,法国出口英国商品的半数以上集中在“传统工业部门生产的制成品和食品方面”,说明法国主要发展传统工业部门,即新兴工业部门发展尚不成熟,这表明了英法工业化的进程各具特色,C项正确。材料缺乏英法贸易额对比,不能得出A项结论,排除;材料不涉及全球贸易,不能得出英国的国际贸易地位,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英法之间的贸易,不能说明欧洲商业格局的变化,排除D项。命题点3: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2023·重庆卷)1868-1886年间,英国政府内阁新人中只有9名是土地贵族,另有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后者所代表的阶层包括银行家、商人、实业家和投资人,他们有的有爵位,有的没有。他们喜欢莎士比亚,谈论亚当·斯密,在实际权势方面与土地贵族不相上下。由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受到了新的社会阶层冲击B.土地贵族转化为工业和商业资产阶级C.资产阶级撼动了传统贵族的政治优势D.启蒙思想家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提升解析:据材料可知,1868-1886年间英国政府内阁新人中只有少数是土地贵族,多数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商人和专业人员,反映传统贵族在内阁中的优势地位越来越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冲击,C项正确。新的社会阶层指的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在内阁中力量的提升巩固而非冲击了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是从土地贵族转化而来,排除B项;材料中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受启蒙思想影响,而非本身就是启蒙思想家,排除D项。命题点4:工业革命对艺术的影响(2023·湖北卷)19世纪后期,从希腊神庙到拜占庭教堂的所有建筑风格,法国都有人模仿。“思想纯正”的建筑师们长期拒绝利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认为以埃菲尔为代表的这些人“不能妄称可以创造美”,尤其对1889年万国博览会之际出现的那座铁塔感到愤慨。这说明( )A.技术进步改变民众生活B.工业文明孕育艺术创新C.启蒙运动影响设计理念D.建筑风格固守历史传统解析:材料表明,埃菲尔等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建成了新式建筑,而“思想纯正”的建筑师对此持反对态度,这正反映出当时出现了突破传统艺术创新,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的变化,未涉及技术进步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故排除A项;启蒙运动强调人的理性思考,材料中部分建筑师的思想并不符合理性精神,故排除C项;材料中“思想纯正”的建筑师只是一部分,还有部分建筑师已经利用钢铁材料建筑了如埃菲尔铁塔那样的建筑,即并非所有建筑师都固守历史传统,D项观点片面,排除。课时作业题号 1 2 3 4 5 6 7 8 9难易度 ★ ★★★ ★★★ ★★ ★★ ★★ ★★★ ★★★ ★★★知识点 工业革命的政治保障 英国工业革命原因的多种 解释 学者对圈地运动的 观点 英国限制纺织品的进口和 销售 蒸汽机发明和使用的影响 美国商人推动工业文明传播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 状况 法国对外投资与国内投资差距的影响 工业革命助推英国文学旅游兴起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难易度 ★★ ★★★ ★★ ★★ ★★ ★★★ ★★★ ★★★ ★★★知识点 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革命与英国政治制度的关联 英国高等院校培养实用人才 工业革命对食物价格的影响 19世纪初至30年代英国手织工生活的变化 美国内战后到“一战”期间英美联姻现象的 背景 伊朗原棉出口变化产生的 原因 17-19世纪英国的经济发展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对技术的封锁与开放一、选择题1.(2025·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期中)18世纪中期,英国之所以能够首先跨入蒸汽时代,是因为它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治保障。这个保障是指( )A.工人技术纯熟 B.君主立宪制建立C.广阔的殖民地 D.强大的海上力量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能够首先跨入蒸汽时代是指工业革命,而其政治前提是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项正确。A、C、D三项不属于政治上的保障,均排除。2.(2025·湖南常德一中月考)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不断追逐的目标,近年来新的观点亦层出不穷。应用内生增长理论的学者关注经济因素变化引发的技术创新,应用新制度理论的学者强调财产权和政治制度的意义,应用统合增长理论的学者重视人口收入关系、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创新。由此可知,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原因的解释( )A.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不断丰富B.只能有一种合乎历史事实的解释C.需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D.新的观点相对旧的理论更为可信解析:材料呈现了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原因的三种解释,体现了历史解释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不断丰富,A项正确。B项说法绝对,排除;历史解释本身就是历史学家对客观史实的主观认识,材料更突出的是看待问题的角度,排除C项;新的观点不一定比旧的理论更为可信,排除D项。3.(2025·安徽合肥一中期中)有学者研究发现,圈地运动中“暴力圈地所占比例很小”,16世纪中叶后协议圈地越来越多,18世纪发展为“议会圈地”,而圈地运动不是践踏土地权利,而是明晰和确定土地权利。该学者认为圈地运动( )A.农民自愿维护庄园制 B.是一场“羊吃人”运动C.破坏私有财产神圣性 D.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向解析:根据材料“协议圈地”“明晰和确定土地权利”可知,该学者认为圈地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土地的权利,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庄园制,排除A项;材料中学者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否认了“羊吃人”,排除B项;“明晰和确定土地权利”不是破坏私有财产,排除C项。4.1685年,英国对“所有印花棉布、印度亚麻及所有印度制造的丝绸制品”征收10%的税;1701年规定进口印花棉布非法;1721年法令禁止穿着用印度白布染成的印花棉布衣服,售卖印度棉布完全成为非法行为;1774年法令要求在英国销售的棉布须完全在本国纺织而成。这些做法( )A.加快了印度社会殖民地化进程B.说明英国致力于推进自由贸易C.意在以经济手段配合武力扩张D.促进了棉纺织部门的技术革新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这是在限制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和销售,目的在于保护国内市场,刺激本国的生产,促进本国棉纺织部门的技术革新,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英国保护国内棉布市场带来的后续影响,A项错误;材料中英国的种种做法是典型的“贸易保护”,排除B项;材料与武力扩张无关,排除C项。5.由于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木制的机器不能承受蒸汽动力的震动和巨大的推力,因此改为铁制机器。这种机器不能由手工业者的双手来制造了,必须由机器来制造。这样在蒸汽机的推动下,纺织业、机械制造业、冶金采矿业、交通运输业、机械化农业也都发展起来了。这说明,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A.推动了大机器时代的到来 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C.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为各个行业提供了能源保障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带动了机械制造业、纺织业、冶金采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大机器时代的到来,故选A项。B、C、D三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6.(2025·广东江门一中模拟)美国商人罗威尔利用访问英国的机会,将英国新式织布机的技术引入美国,于1813年制成水力织布机,并在马萨诸塞州开办工厂。罗威尔的这一做法( )A.标志着美国工业革命的起步B.反映出美国技术创新的迅猛发展C.推动了世界工业文明的传播D.加强了英美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解析:美国商人把英国新式织布机的技术引入美国,并兴办工厂,这些做法推动了工业文明成就在北美大陆的传播,C项正确。A项“起步”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技术引进不是技术创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英美两国之间经贸往来加强,排除D项。7.下表所示是20世纪初有关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状况表。表中现象( )A.是垄断组织形成与发展的结果B.证实了美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C.推动了石油开采与化工的发展D.说明美国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汽车生产量 汽车价格1903年,生产1700辆;1908年,生产10000辆车;1916年,T型车年产量达到50万辆 1913年,一辆T型车从800美元降至500美元,1925年降到300美元以下解析: 20世纪初,美国汽车生产量大幅增加,价格下降,这就使得汽车消费群体扩大,而汽车使用的是以汽油和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这说明汽油、柴油的需求量将增大,必然会带动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汽车工业的资本和生产是否高度集中,无法得出A项,排除;材料没有其他国家的科技或汽车产量信息,无法说明B、D两项,均排除。8.19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将大量资本投入西班牙、俄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南美洲的煤矿、铁路等企业。至19世纪末,法国国外投资总额已达270-280亿法郎,三倍于投在本国的资本。这对于当时法国的影响是( )A.制约了国内工业发展 B.促进了经济的长期繁荣C.使法德关系急剧恶化 D.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法国对外资本输出的规模不断扩大,使得法国忽视了本国的技术革新,导致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逐渐落后,故选A项。法国扩大对外资本输出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本国的技术创新,会制约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排除B项;法国对外投资与法德关系关联不大,排除C项;法国的对外资本输出是建立在已有的殖民地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需要的基础上,并非扩大海外市场,排除D项。9.(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卷,改编)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英国文学旅游的兴起根源于( )A.启蒙运动激发了民族民主意识B.工业革命助推经济和教育发展C.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D.工业资产阶级社会地位上升解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文化素养提高,推动英国文学旅游的发展,B项正确。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排除A项;C项是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其根本原因,排除;材料中的民众并非特指工业资产阶级,排除D项。10.19世纪最后三十年,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其资本积聚之神速,工业发展之迅猛,最先完成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成为“资产阶级文明的榜样和理想”。这一“榜样和理想”是指( )A.城市化工业化的实现B.建立工厂制度的试验C.国家干预经济的尝试D.生产关系转型的创新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最后三十年,美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的发展使得美国最先建立起垄断组织,推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调整,即生产关系的转型,D项正确。最早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排除A项;工厂制度也最早出现在英国,排除B项;国家干预经济的尝试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排除C项。11.(2025·湖北新高考协作体起点考试)“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材料意在说明( )A.工业革命后英国生产关系发生质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联动性C.封建旧制度阻碍了工业革命的进程D.责任内阁制产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解析: “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进入议会,对旧的议会选举制提出变革需求,故而旧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这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联动性,B项正确。12.19世纪,在英国首都和地方城市诞生了一批高等院校,这些新式大学以功利主义为导向,取消教派限制,提供职业教育与科技教育,力图面向全社会培养实用人才。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对实用人才的需求B.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的解放C.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紧密结合D.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提供职业教育与科技教育,力图面向全社会培养实用人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对实用人才的需求量增加,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启蒙运动”,排除B项;C项仅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与人才培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13.(2025·广东湛江联考)18世纪,捏练机及机械压力机使通心粉逐渐降级为普通食物。19世纪,养殖业的进步让产量大增的牡蛎从贵族盘里“最精致的海味”成为无产阶级口中之食;随后小麦丰富的供应使精白面粉不再昂贵,白面包失去奢侈品的地位,进入工人的餐盘。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革命促进阶层流动 B.物种交流加速社会转型C.技术革新推动餐桌革命 D.机器生产提高工人地位解析:由材料可知,技术革新和机器的使用使得普通人的餐桌获得极大丰富,这说明技术革新推动了餐桌革命,故选C项。工业革命促进了食物在阶层间流动,而不是促进了阶层流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物种交流,排除B项;材料中工人的餐桌丰富了,而非地位提高了,排除D项。14.(2025·八省联考·河南卷)19世纪初的英国,每逢秋收,手织工们就储备起大量的粮食、奶酪和煤等,足够用到来年春季。19世纪30年代,手织工们家中的摆设逐年变坏,大人小孩衣着越来越差,许多人的生活已成问题。该变化表明( )A.产业转型影响了财富分配 B.纺织行业逐步走向衰落C.资本大量集中于中间阶层 D.垄断组织加剧贫富分化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纺织业从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逐渐向工厂化的机器大生产转型,传统手工业者失去竞争力而纷纷破产,影响了财富的分配,故选A项。工业革命期间纺织行业并未衰落,而是生产方式发生转变,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5.(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据学者统计,美国内战后到“一战”期间,有588名新兴富豪家族的女继承人带着丰厚嫁妆,远渡大西洋与英国贵族及政治精英结婚,她们被称为“美元公主”。英国约有10%的贵族与“美元公主”联姻。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内战造成社会阶级结构变动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C.启蒙思想促进女性择偶自主性提高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英美国力变化解析:该现象的历史背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美元公主”与英国贵族及政治精英联姻,以财富获得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反映了英美国力的变化,故选D项。美国新兴富豪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A项;这种联姻是双方对政治社会地位和财富的各自需要,与世界经济体系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女性择偶自主性的内容,排除C项。16.1850年,伊朗出口的棉织品是其原棉的23倍;到1910年,却出口了20倍于棉织品的原棉。当时伊朗街上的孩童们这样唱道:积丝累线难成匹,织布谋生不如死。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伊朗棉纺织业的衰败 B.自由贸易规则的推动C.英国殖民体系的建立 D.全球生产格局的变动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列强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使得伊朗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出现材料中的变化,即全球生产格局的变动,D项正确。A项是材料中的现象,排除;B、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均排除。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2)指出材料二中178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答案:英国城市人口占比逐渐增加;农村人口占比逐渐减少;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快速进行。答案:特点:进口总额高于出口总额;进出口额都迅速增加,其中进口原料比重较大;制成品出口远大于进口。成因: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工业化增强了英国产品竞争力等);英国殖民扩张对外贸的影响(英国拥有广阔海外市场等)。解析:第(1)问,观察材料一中的两幅图表并结合所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观察材料二统计表回答即可。第二小问,1784-1856年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据此分析即可。18.(2025·山东烟台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50年,英国政府立法,禁止羊毛、钢铁、人造品的相关技术出口,对诱惑技术工人出国的人则处以五百英镑罚款及一年监禁。1781年英国国会下令禁止纺织机出口,并规定凡是运往国外的机器设备,一经查出即予没收,同时还对违法者罚款200英镑,判处一年有期徒刑。1785年,金属制造技术也加入禁止出口行业。此外,伯明翰等新兴工业城市成立了商业委员会,主要任务是搜查各地的工业间谍。——摘编自孙超《英法贸易战:工业革命史的残酷“暗线”》材料二 1825年,英国废除了机器出口禁令,这使得英国输出的机器不断增多,机器制造已成为英国重要的出口工业部门之一。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大量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从此,英国向各国提供各种机器设备,承包许多国家的铁路建设,并借贷给各国政府和私人,用来购置英国的机器和工业品。1870年英国工业制造占世界的32%,采煤量占世界的51.5%,贸易额占世界的25%,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摘编自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18世纪、19世纪英国技术封锁与开放的理解。答案:技术封锁: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兴起,技术革新领先于世界。英国通过立法的方式实行技术封锁,政府严格管制新兴支柱产业,限制新技术、工人、机器设备的外流。18世纪英国的技术封锁维护了英国工业革命中技术优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他国家工业发展,不利于技术的自由交流和发展革新。技术开放: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加速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崛起;自由主义思想兴起。19世纪20年代以来,英国逐步取消机器等出口禁令,加大机器和工业品的出口,鼓励技术人才交流。取消出口禁令为英国机器制造商打开更广阔的市场,也为英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转型提供机会;有利于英国先进技术和工业经验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工业格局,推动工业革命向欧美扩展。解析:技术封锁:据材料一“1750年,英国政府立法,禁止羊毛、钢铁、人造品的相关技术出口”可得,18世纪英国通过立法手段实行技术封锁;据材料一“对诱惑技术工人出国的人则处以五百英镑罚款及一年监禁”“1781年英国国会下令禁止纺织机出口,并规定凡是运往国外的机器设备,一经查出即予没收”可得,英国对技术出口实施严格管控;据材料一“1785年,金属制造技术也加入禁止出口行业”可得,英国将更多工业技术列入禁止出口名单。综上所述可从英国技术封锁的原因、表现、影响方面分析。技术开放:据材料二“1825年,英国废除了机器出口禁令”可得,19世纪20年代英国开始废除技术出口禁令;据材料二“英国向各国提供各种机器设备,承包许多国家的铁路建设”可得,英国积极向外国提供机器设备和工业服务;据材料二“借贷……用来购置英国的机器和工业品”可得,英国鼓励各国购买英国机器和工业品;据材料二“1870年英国工业制造占世界的32%,采煤量占世界的51.5%,贸易额占世界的25%”可得,19世纪英国工业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综上所述可从英国技术开放的原因、表现、影响方面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3讲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 第33讲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pptx 第33讲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