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自主预习: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进行案情梳理。
1.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如何?
2.明末李自成起义有哪些主要原因?
3.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4.清朝采取了哪些巩固措施呢?
案情梳理
历史剧本杀:“谁杀死了大明王朝?”,请锁定嫌疑人。
嫌疑人锁定
1
明末代皇帝崇祯
1号嫌疑人
2
2号嫌疑人
“闯王”李自成
3
3号嫌疑人
清朝顺治皇帝
◎课标: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即位之初,沉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 在位有十七年,不迩声色,忧勤惕厉,殚心治理。”
——《明史》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号嫌疑人自辩
明朝末代皇帝 崇祯 朱由检
一个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一、政治腐败
1.背景
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2.表现
明神宗
爷爷:明神宗朱翊钧(万历)
“深度肥宅爱好者” 20年不上朝
①皇帝多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
明光宗
爸爸:明光宗朱常洛(泰昌)
“红丸案的一月天子” 纵情享乐
明熹宗
哥哥:明熹宗朱由校(天启) 木匠皇帝
“名气仅此于鲁班的工匠”宦官魏忠贤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一、政治腐败
2.表现
②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材料一 :
万历二十二年,顾宪成被革职后,与同好高攀龙、钱一本等人在无锡东门外东林书院借讲学为名,讽议朝政,品评人物,时人称他们为“东林党”,号称“清流”。早期的东林党人具有一定的正义感,但是他们实质上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攻击异己。明末党争加速明朝腐败,进一步削弱明朝的统治力量。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221页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一、政治腐败
3.影响
思考:明朝政治上的腐败,会造成哪些影响呢?
材料二 :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材料三: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忧。
——《明清史料》
明代 周臣 《流民图》
①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②皇族、宦官、官僚、地主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张居正改革
自主学习:根据P98课本内容,了解张居正改革相关内容。
时间 在位皇帝
内容 经济 影响
政治 军事 影响
结果 万历初年
(1573—1582)
明神宗(万历皇帝)
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用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
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整顿吏治,
巩固边防
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想一想P98:为什么张居正的经济改革被称为“一条鞭法“?
因为其改革的核心是将田赋、徭役和其他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用白银征收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2号嫌疑人自辩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他投 奔起义军,因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成为 起义队伍的领袖。他承袭闯王名号,人称“李闯王”。
针对明朝土地集中和赋税繁重的情况, 李自成主张平均土地,免于纳赋,反映了农民的 平均主义思想和反对封建压迫的愿望。
李自成(1606—1645)塑像
李自成、张献忠的队伍发展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一、起义背景
1.原因
小组讨论:阅读材料,归纳出李自成起义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豫变纪略》
材料五:
(陕西北部)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怠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其石名青叶,味腥而腻,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
——《陕西通志》
三饷:辽饷、剿饷与练饷
①根本原因:明末政治腐败,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②直接原因:陕北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
1
2
3
4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起义过程
2.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梳理出李自成起义的主要过程。
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陕西起义
进军中原
免粮
减免沉重赋税 不纳粮
均田
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
攻克西安
1644年,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攻克北京
崇祯自缢,明朝灭亡
李自成、张献忠成为主力军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起义过程
3.评价
材料研读:广大民众对李自成起义军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材料六 :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gě),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 明末歌谣
注:古代一斗为十升,每升约重1.5kg;一升为十合,每合重150g。
态度:广大民众热烈拥护李自成起义军
原因: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不得霸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因此得到广大贫民的热烈拥护。
历史评价:
在中国农民战争历史上,它第一次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标志着中国农民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三、起义结果
4.结果
材料研读:阅读材料,说说李自成起义军迅速崩溃的原因。
材料七 :
大顺领导集团进入北京城以后,有的滋长了严重的骄傲自满情绪有的开始腐化变质,政治上日益腐败……
——马玉良:《试谈李自成失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八:
吴三桂为明山海关总兵,准备受降李自成,但途中听说自己家属受到大顺军的侵犯,愤怒之下,回军突然袭击,夺占已交出的山海关,并谒见清摄政王多尔衮,请求清军入关,联合清军夹击李自成,李自成仓皇撤出北京。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
原因①:统治阶级内部日益腐败
原因②: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3号嫌疑人自辩
顺治帝,名福临,爱新觉罗氏。中国 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1643年在盛京(今沈阳)即位,1644年定鼎后又在北京登基,宣告 取代明朝崇祯帝成为全中国的皇帝。
清朝顺治皇帝 (1643—1661在位)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一、满洲兴起
明末形势图(局部)
1.兴起
明朝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发展壮大
2.后金
1616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
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为后金
3.清朝
1635年,皇太极定族称为满洲;
次年(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梳理出满洲兴起的主要历程。
八旗制度 P101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清军入关
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与清军联合打败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吴三桂 (1612—1678)
吴三桂为明朝辽东边防部队将领,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城后,吴三桂几乎成为挽救明朝的“唯一救星”。李自成触犯了官僚地主阶级的切身利益,吴三桂家产被抄,家父被捕,爱妾陈圆圆被俘,“冲冠一怒为红颜”,与李自成彻底决裂,引清军入山海关,联合清军夹击李自成。
——《崇祯十七年》
山海关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案情后续
任务学习:阅读课本,了解清朝维护统治的措施。
建立统治 巩固统治 政治
思想
影响
1644年,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以北京为都城
清军南下,陆续消灭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大一统
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清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了统治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案情总结
历史剧本杀:“谁杀死了大明王朝?”
皇帝沉迷享乐
宦官专权跋扈
大臣争权夺利
导 致
政治腐败
促 使
土地兼并
赋税沉重
社会动荡
连年天灾
李自成起义
满洲兴起
进攻明朝
1644年
明朝灭亡
明朝的灭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贼,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贼也。
——《明史·流贼》
当堂检测
C
1.“明朝日趋衰败,官府多次增加赋税和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这里论述的是( )
A.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B.明朝灭亡的结果
C.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D.清朝建立的原因
2.P101课后活动:明朝灭亡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
①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⑤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A.①③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⑥
C
当堂检测
B
3.“一条鞭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减轻农民负担 B. 增加国家收入
C. 打击地方豪强 D. 促进农业发展
4.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师孔子”,孔子后人“仍袭封衍圣公”,1645年又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头衔。
这些措施( )
A.消除了地域文化的差别 B.增强了统一国家凝聚力
C.加剧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作业:1.本课重要知识点“李自成起义”小组长处背诵过关
2.完成本课练习册、预习第18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