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42讲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课件 学案,共2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42讲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课件 学案,共2份)

资源简介

第42讲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表现
区域 代表
亚洲 (1)印度人民在甘地、尼赫鲁、真纳等人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20世纪50年代,都成为共和国。 (2)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纷纷独立
非洲 (1)埃及:1953年,埃及成立共和国;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2)阿尔及利亚:于1962年取得独立。 (3)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拉丁美洲 (1)古巴: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2)巴拿马: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2.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一大批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彻底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1.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亚洲 (1)新加坡、韩国等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2)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非洲 国家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经过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拉美 (1)原因: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2)表现: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2.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面临的具体问题及解决途径
具体问题 调整及结果
亚洲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拉美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 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非洲 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2)面临的共同挑战
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②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③发展中国家自身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挖教材]
(1)阅读纲要下第21课第一目“学思之窗”。
思考:概括印度独立的主要原因。
答案:印度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高涨。
[挖教材]
(2)阅读纲要下第21课第一目“史料阅读”。
思考:《埃维昂协议》的若干内容说明了什么?
答案: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斗争的打击下,被迫放弃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法国仍保留在阿尔及利亚部分经济、军事上的特权(或法国并没有彻底放弃原来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利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独立后,还面临着争取经济上彻底独立等任务。
[拓思维] 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1)时间长(持续半个世纪),范围广,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2)成果大。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全部获得独立,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3)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两大潮流的进一步汇流。
[释概念] 第三世界国家
第三世界国家是指亚非拉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是其形成和发展的标志。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宣告独立后,仍受到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和军事威胁,面临着彻底的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的严峻任务。
[释概念] 国际经济旧秩序
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建立在旧的国际分工、不等价交换、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基础上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体系,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形成的。
[挖教材]
(3)2000年10月12日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指出:“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集体对话框架,谋求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目标。”(摘自纲要下第21课“学习拓展”)
思考:据此指出材料的主旨。
答案:中非之间通过平等对话与合作,发展自己,共同谋求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主题一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材料 1955年12月,美、英利用埃及计划修建阿斯旺水坝,急需向美、英及世界银行贷款之机,向埃及提出了许多苛刻的财政监督条件,妄图控制埃及。由于苏联主动向埃及提供水坝工程资金,再加上1955年4月埃及排除干扰毅然参加了亚非会议,1956年5月又宣布同中国建交,7月纳赛尔还将赴南斯拉夫与铁托、尼赫鲁举行发起不结盟运动的谈判,这一切使得美、英等国怒不可遏,转而企图颠覆纳赛尔政府。为此,美国宣布撤回对埃及提供援助的承诺,英国亦紧随其后。面对美、英帝国主义的挑战,为了实现埃及的真正独立,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政府庄严宣告,埃及决定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财产移交埃及,运河航运由埃及负责管理。美国指使英法同以色列频繁接触,共同达成了联合侵略埃及的协议。面对西方的军事挑衅,埃及军民同仇敌忾,集中兵力保卫运河区,以武力击败了西方的侵略。11月6日下午,英、法被迫接受了联合国关于立即停火的决议,战争最后以埃及人民的胜利而告终。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问题探究]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英企图控制和颠覆埃及纳赛尔政府的背景。
金版参考:冷战对峙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扩张政策;非洲民族独立风暴和埃及共和国的建立;纳赛尔政府积极捍卫国家主权的系列斗争;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埃及纳赛尔政府的举动。
金版参考: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主权;维护了民族独立;体现了第三世界人民坚决斗争的精神;沉重打击了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行径;鼓舞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走向灭亡的加速器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培养了民族革命力量 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悟提高,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物质基础和组织条件 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
苏联的鼓舞与支持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鼓舞并有力支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联合国的推动 联合国的非殖民地化活动也是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有利因素
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1)它直接导致了野蛮的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搬掉了阻碍人类社会前进的绊脚石,是伟大的历史性进步。
(2)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牵制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支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壮大与发展。
(3)亚非拉新独立国家普遍奉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霸权的政策,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4)亚非拉新独立国家相继走上世界政治舞台,为第三世界的兴起打下了基础,并成为影响战后世界战略格局的重要因素。
主题二 新兴国家的发展
材料 20世纪60年代,虽然绝大多数非洲国家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是依附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单一外向型经济并未随着独立而从根本上改善。中心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的速度快、程度高,而边缘地区资本积累的速度慢、程度低,这意味着,非洲的发展是建立在剥削自己之上的。宗主国控制着原材料价格,通过压低价格、转嫁危机使得非洲只能处于被剥削的依附状况。1974-1975年和1979-1982年,西方国家两次遭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西方国家在国际市场蓄意压低农矿产品价格,制造关税壁垒,限制非洲产品进入西方市场。1972年非洲用38吨剑麻或7吨棉花可换回一辆卡车,1980年用138吨剑麻或28吨棉花才可换回一辆卡车。独立后这种单一的外向型经济不仅没改善还被不断强化,与此同时非洲进一步贫困化。
——据马汉智等《非洲社会主义运动
与当代非洲的道路选择》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非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简析原因。
金版参考:问题:单一外向型经济,缺乏竞争力;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缺乏资本积累,发展模式落后等。
原因:西方的殖民统治与掠夺;经济上未实现独立,依附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非洲国家政局不稳,社会治理水平低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非洲发展道路谈谈你的认识。
金版参考:非洲的贫困化有深刻的历史经纬,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是非洲长期贫困化的根源;非洲需要提高自身治理水平,改变自身经济结构单一等问题,才能从内部解决贫困化问题;当前国际经济与政治体系仍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弊端丛生,亟待重整,才能推动非洲问题的解决等。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挑战
①由于世界经济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波动的可能性增加。
②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和国内市场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
③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金融一体化面临最大风险,可能诱发大范围的金融危机。
④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下,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和利益集团集中,导致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2)对策
①发展中国家要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②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③提高综合国力,维护经济主权,保证经济有序发展。
④积极稳妥地推进本国经济体制改革,健全防范风险体系。
⑤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⑦解决社会贫困问题,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
⑧发展中国家要加强地区性合作,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关规则的制定。
(2024·湖南卷)20世纪50年代,英国在镇压肯尼亚“茅茅运动”时,每屠杀一名起义者,得花一万英镑。法国为镇压印度支那人民独立斗争所支出的战费高达三万亿旧法郎,差不多等于马歇尔计划拨款的两倍。这两则史实(  )
A.揭示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
B.有助于解释殖民统治崩溃的原因
C.有助于衡量英法两国当时的经济实力
D.揭示了亚非拉反殖反帝斗争的正义性
试题情境 英国和法国镇压殖民地人民独立斗争的花费
考查知识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核心价值 通过英法两国镇压独立斗争的史实,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同时抨击殖民主义罪恶,弘扬民族独立的价值观念
1.信息提取
时空信息:20世纪50年代,非洲肯尼亚、印度支那。
现象信息:英国和法国花费巨额资金镇压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分析探究
挖掘隐含前提:二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风暴。
解读显性信息:英国和法国在镇压殖民地民族独立斗争的过程中花费大量财富,大大增加了本国的经济负担。
逻辑推理判断:综上,可归纳得出:镇压民族独立运动削弱了殖民国家的国力,殖民统治难以维系,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其殖民统治崩溃的原因,__B__项正确。
3.排除干扰
材料所述的是英国和法国镇压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情况,而不是揭示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排除A项;材料无法衡量英法两国经济实力,排除C项;材料揭示了亚非拉人民反殖反帝斗争的艰难,而不是斗争的正义性,排除D项。
命题点1:殖民体系的瓦解
(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卷)如图是某书封面使用的漫画。
据此推断,该书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民族解放与殖民帝国瓦解
B.种族歧视与民权运动
C.霸权主义与非洲地区冲突
D.南北差距与泛非主义
答案:A
解析:根据非洲黑人试图将象征白人至尊之巢穴的树吹倒的漫画信息可知,该书的主题最有可能是民族解放与殖民帝国瓦解,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种族歧视与民权运动、霸权主义与非洲地区冲突、南北差距与泛非主义等史实,故B、C、D三项错误。
命题点2:殖民体系瓦解的影响
(2023·河北卷)有美国军事评论家表示:“越战失败后,(美国)被迫放弃在巴拿马的重大利益……从巴拿马撤退和降旗,即使只是象征性的,也会被作为美国是纸老虎的新证据。”这一观点反映出(  )
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西方阵营的分化
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动
D.第三世界的合作
答案:C
解析:美国侵略越南战争失败、美国被迫放弃了在巴拿马的重大利益,结合所学可得出,第三世界国家维护本国国家主权的斗争取得了很大胜利,力量不断壮大,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受阻,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动,C项正确。1991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1999年美国从巴拿马撤退,排除A项;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等,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与越南、巴拿马之间的关系,没有反映出第三世界的合作关系,排除D项。
命题点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
(2024·海南卷)据1984年世界银行统计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出口商品数量与价格的年均增长情况(%)如表所示。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
产品 数量 价格
1961-1970 1970-1982 1961-1970 1970-1982
铜 2.7 -0.3 9.5 -7.2
咖啡 4.3 1.0 0.3 1.8
花生油 5.4 -7.1 0.1 -4.0
棕榈油 -9.7 -6.7 -2.3 -3.2
A.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B.交通条件改善推动了经济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确立
D.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答案:A
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部分出口商品的数量与价格在1961-1982年期间出现增长情况不稳定甚至负增长的情况。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国家控制市场、操控价格的影响,这是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导致的,故选A项。表格中的数据变化与交通条件的改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无直接关联,排除B、D两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确立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命题点4:发展中国家的对策
(2024·福建卷)1968年,加勒比自由贸易协会成立,该组织在成立初期规定,“发达”和“不发达”成员国分别在5年和10年内取消其他成员国的进口税。这说明该组织(  )
A.具有反殖民主义性质
B.打破两极格局的束缚
C.主张成员国公平合作
D.提倡资本全球化流动
答案:C
解析:该组织对“发达”和“不发达”成员国的要求不同,考虑并尊重了成员国之间的差异,体现了公平合作,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反殖民主义的倾向,排除A项;该组织成立体现了多极化发展,但当时依然处于两极格局下,排除B项;该协会属于地区性组织,不能扩大到“全球”,排除D项。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25·北京丰台区期末)毛泽东指出:“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古巴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②墨西哥卡德纳斯推行改革 ③印度甘地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④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2025·四川绵阳期末)最后一位印度总督的助手伊斯梅回忆说:“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英国除了赶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外别无选择。”这一描述反映了(  )
A.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B.印度独立的必然趋势
C.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印巴分治的历史根源
3.(2025·河南南阳六校期末)1956年11月,苏伊士运河战争战事正酣,联合国通过提案,要求交战各国立刻停火,英、法、以军队撤出埃及地区。12月英法军队全部撤出埃及。这一事件(  )
A.标志着英国势力退出中东地区
B.遏制了美苏在中东地区的扩张
C.意味着英法殖民体系彻底结束
D.助推中东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4.(2025·山西普通高中调研)随着殖民侵略加剧,大量白人移民涌入非洲,他们自视为特殊族群并持有“白人至上”的种族观念。1961年南非独立后,当局长期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广大南非人民并未获得真正的民族解放。据此可知(  )
A.种族问题成为南非独立的障碍
B.新兴国家发展受殖民历史影响
C.落后的观念长期制约经济发展
D.殖民主义导致南非的持续动荡
5.(2025·贵州毕节期末)1958年和1960年召开的联合国第一、二次海洋法会议,受大国影响未能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愿望。1973年的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在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于1982年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基本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要求。据此可知(  )
A.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扩大
B.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C.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D.国际法旨在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6.如表为1971-1977年间美国和日本在新加坡制造业方面的投资额(部分)(单位:亿新元)。据如表可推知,美、日的做法(  )
1971年 1973年 1975年 1977年
美国 5.01 9.92 11.18 13.66
日本 1.08 2.37 4.54 6.33
外国投资总额 15.75 26.59 33.8 41.45
A.对新加坡的工业化有双重影响
B.助推自身经济摆脱了“滞胀”困扰
C.顺应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D.力图排挤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势力
7.(2025·八省联考·陕甘宁青卷)海湾地区产油国的石油收入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繁荣”中激增,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长率达到10%-20%,然而1980-1986年国际油价下跌导致它们的石油收入锐减,国内生产总值也迅速下滑。这主要是由于上述产油国(  )
A.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B.缺乏经济自主权
C.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D.未建立协作组织
8.(2025·河南天一大联考)1957年加纳独立后,政府成立国营航空公司,制定五年发展计划,实行国营经济、外国资本经营的经济、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并存的政策。这体现出加纳(  )
A.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谋求调整国民经济体系
C.探索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
D.积极发展外向型的经济
9.(2025·山东菏泽月考)大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以上)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大城市数量从1950年的31个发展到1975年的95个,截止到1985年数量一度到276个。这表明(  )
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
B.发展中国家解决了发展中的挑战
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挑战
D.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已打破
10.(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据联合国相关报告,直到1968年,拉美各国之间的贸易几乎完全依赖海运,在这一地区运营的118家海运公司中,只有17家本土公司,且运价和航线由世界运输垄断组织操控。据此推知,当时拉美国家(  )
A.深受冷战影响
B.出口贸易繁荣
C.高度依赖外资
D.相互竞争激烈
11.(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纷纷加入不结盟运动。80年代末90年代初,拉美国家之间签订了多个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次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步伐也明显加快。拉美国家这些举措(  )
A.冲击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B.动摇了美国全球霸主地位
C.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
D.摆脱了对国际资本的依赖
12.(2025·江苏常州期中)非洲学者奥乌苏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原料生产国出口产品所得,即工业国家所付出的,不超过其实际价值的15%,只要原料生产国仍然作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确定者,第三世界国家就没有摆脱贫困的希望。该学者意在(  )
A.批判殖民体系的罪恶
B.指出经济秩序的不公
C.说明第三世界的落后
D.强调区域合作的必要
13.(2025·河北邢台期末)印巴分治时,巴基斯坦的领土分为东西两部分,孟加拉人约占总人口的56%,聚居在东部,使用孟加拉语;当时使用乌尔都语的居民不到总人口的30%,却散居全国各地。巴基斯坦宣布官方语言为乌尔都语和英语,引发了孟加拉人的广泛抗议。这最能说明,新兴民族国家(  )
A.政局长期动荡
B.缺乏民主环境
C.面临内部挑战
D.对外依赖性强
二、非选择题
14.(2025·江西赣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非洲是最早遭受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地区之一,以下各图反映了非洲殖民地的历史变化过程。
根据所学知识,从上面三幅不同历史时期的非洲形势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任选其中两幅或三幅自拟论题,然后进行阐述。(要求:明确所选的历史地图,论题恰当,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25·北京丰台区期末)毛泽东指出:“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古巴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②墨西哥卡德纳斯推行改革 ③印度甘地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④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二战后,古巴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①④正确;卡德纳斯改革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起是在二战前,②③错误。故选D项。
2.(2025·四川绵阳期末)最后一位印度总督的助手伊斯梅回忆说:“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英国除了赶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外别无选择。”这一描述反映了(  )
A.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B.印度独立的必然趋势
C.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印巴分治的历史根源
答案:B
解析:伊斯梅的描述暗示了如果不让印度独立,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冲突,反映了印度独立的必然趋势,故选B项。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的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和平与发展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解释印巴分治的历史根源,排除D项。
3.(2025·河南南阳六校期末)1956年11月,苏伊士运河战争战事正酣,联合国通过提案,要求交战各国立刻停火,英、法、以军队撤出埃及地区。12月英法军队全部撤出埃及。这一事件(  )
A.标志着英国势力退出中东地区
B.遏制了美苏在中东地区的扩张
C.意味着英法殖民体系彻底结束
D.助推中东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答案:D
解析: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英法撤出埃及而结束,意味着英法在中东遭受重大打击,有利于中东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故选D项。A项说法绝对,排除;美苏势力大肆渗入中东地区,排除B项;英法殖民体系此时尚未结束,排除C项。
4.(2025·山西普通高中调研)随着殖民侵略加剧,大量白人移民涌入非洲,他们自视为特殊族群并持有“白人至上”的种族观念。1961年南非独立后,当局长期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广大南非人民并未获得真正的民族解放。据此可知(  )
A.种族问题成为南非独立的障碍
B.新兴国家发展受殖民历史影响
C.落后的观念长期制约经济发展
D.殖民主义导致南非的持续动荡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南非独立后,当局还长期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南非发展受殖民历史影响较深,是新兴国家此类问题的典型,故选B项。种族问题是南非真正实现民族解放的障碍,而非独立障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和体现持续动荡的内容,排除C、D两项。
5.(2025·贵州毕节期末)1958年和1960年召开的联合国第一、二次海洋法会议,受大国影响未能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愿望。1973年的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在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于1982年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基本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要求。据此可知(  )
A.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扩大
B.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C.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D.国际法旨在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答案:A
解析:联合国召开的前两次海洋法会议发展中国家不受重视,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公约基本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可见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扩大,A项正确。当时依然是两极格局,排除B项;C项说法夸大了海洋法会议的影响,排除;国际法不是仅仅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排除D项。
6.如表为1971-1977年间美国和日本在新加坡制造业方面的投资额(部分)(单位:亿新元)。据如表可推知,美、日的做法(  )
1971年 1973年 1975年 1977年
美国 5.01 9.92 11.18 13.66
日本 1.08 2.37 4.54 6.33
外国投资总额 15.75 26.59 33.8 41.45
A.对新加坡的工业化有双重影响
B.助推自身经济摆脱了“滞胀”困扰
C.顺应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D.力图排挤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势力
答案:A
解析:美日两国在新加坡制造业领域的投资额不断增加,一方面加重了新加坡对美日的依赖,另一方面促进了新加坡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双重性,A项正确。对外投资并不能摆脱“滞胀”困扰,排除B项;材料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无关,排除C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美国和日本针对的是英国,排除D项。
7.(2025·八省联考·陕甘宁青卷)海湾地区产油国的石油收入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繁荣”中激增,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长率达到10%-20%,然而1980-1986年国际油价下跌导致它们的石油收入锐减,国内生产总值也迅速下滑。这主要是由于上述产油国(  )
A.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B.缺乏经济自主权
C.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D.未建立协作组织
答案:A
解析:海湾产油国的石油收入受国际油价涨落的影响,进而影响国内生产总值,证明其经济过度依赖石油,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少抗冲击能力,故选A项。海湾产油国在材料所显示时期已实现民族独立,有经济自主权,排除B项;C项无法解释国际油价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排除;海湾地区的产油国建立了协作组织,如石油输出国组织,排除D项。
8.(2025·河南天一大联考)1957年加纳独立后,政府成立国营航空公司,制定五年发展计划,实行国营经济、外国资本经营的经济、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并存的政策。这体现出加纳(  )
A.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谋求调整国民经济体系
C.探索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
D.积极发展外向型的经济
答案:C
解析:加纳独立后,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实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政策,这些措施显示了加纳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A项;材料是加纳在着手建立国民经济体系,排除B项;发展外国资本经营的经济是加纳多种经济并存的一个方面,无法说明加纳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排除D项。
9.(2025·山东菏泽月考)大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以上)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大城市数量从1950年的31个发展到1975年的95个,截止到1985年数量一度到276个。这表明(  )
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
B.发展中国家解决了发展中的挑战
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挑战
D.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已打破
答案:A
解析: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增长速度较快,也就是城市化水平提高,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故选A项。B项“解决了”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挑战,排除C项;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排除D项。
10.(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据联合国相关报告,直到1968年,拉美各国之间的贸易几乎完全依赖海运,在这一地区运营的118家海运公司中,只有17家本土公司,且运价和航线由世界运输垄断组织操控。据此推知,当时拉美国家(  )
A.深受冷战影响
B.出口贸易繁荣
C.高度依赖外资
D.相互竞争激烈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拉美国家在海运方面几乎完全依赖外部公司,本土企业数量少,运价和航线都由世界运输垄断组织控制,这说明拉美国家高度依赖外资,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冷战对拉美国家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明确指出出口贸易的金额总数,无法得出“繁荣”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拉美国家之间的竞争关系,排除D项。
11.(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纷纷加入不结盟运动。80年代末90年代初,拉美国家之间签订了多个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次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步伐也明显加快。拉美国家这些举措(  )
A.冲击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B.动摇了美国全球霸主地位
C.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
D.摆脱了对国际资本的依赖
答案:A
解析:拉美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体现了在政治上追求独立自主,双边及多边贸易协定的签订和次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是在经济领域的联合自强行为,这些举措都是拉美国家积极争取自身权益的表现,对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造成了冲击,故选A项。1991年苏联解体前是美苏两极格局,美国并非全球霸主,排除B项;拉美国家当时已独立,排除C项;拉美国家的发展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D项“摆脱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12.(2025·江苏常州期中)非洲学者奥乌苏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原料生产国出口产品所得,即工业国家所付出的,不超过其实际价值的15%,只要原料生产国仍然作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确定者,第三世界国家就没有摆脱贫困的希望。该学者意在(  )
A.批判殖民体系的罪恶
B.指出经济秩序的不公
C.说明第三世界的落后
D.强调区域合作的必要
答案:B
解析:该学者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损害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因此该学者主要强调经济秩序的不公,故选B项。
13.(2025·河北邢台期末)印巴分治时,巴基斯坦的领土分为东西两部分,孟加拉人约占总人口的56%,聚居在东部,使用孟加拉语;当时使用乌尔都语的居民不到总人口的30%,却散居全国各地。巴基斯坦宣布官方语言为乌尔都语和英语,引发了孟加拉人的广泛抗议。这最能说明,新兴民族国家(  )
A.政局长期动荡
B.缺乏民主环境
C.面临内部挑战
D.对外依赖性强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印巴分治后,巴基斯坦由于国家内部民族、语言的分歧问题造成了国内的矛盾,说明新兴民族国家在发展中面临内部挑战,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印巴分治后一段时间的内部问题,未涉及政局长期动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巴基斯坦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模式内容,排除B、D两项。
二、非选择题
14.(2025·江西赣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非洲是最早遭受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地区之一,以下各图反映了非洲殖民地的历史变化过程。
根据所学知识,从上面三幅不同历史时期的非洲形势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任选其中两幅或三幅自拟论题,然后进行阐述。(要求:明确所选的历史地图,论题恰当,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答案:(示例)所选图片:图一、图二、图三
论题:近现代西方列强在非洲的殖民统治由浅入深再由盛转衰,并最终瓦解崩溃
阐述: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开始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西方列强先后在非洲大陆通过建立商站垄断海上贸易、掠夺贩卖黑奴、直接瓜分殖民统治等方式进行侵略扩张活动。此时西方列强主要在非洲沿海扩张,并未深入内陆地区。
两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非洲的殖民扩张进入划分势力范围,直接瓜分统治时期。20世纪初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除埃塞俄比亚之外都陷于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殖民主义力量,随着非洲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力量的壮大,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的浪潮。至此,西方列强在非洲大陆构建的长达几个世纪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综上所述,列强对非洲的殖民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加深,但随着非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近现代西方列强在非洲的殖民统治最终崩溃。
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首先,分析三幅图片,图一中非洲沿海地区被殖民;图二中非洲几乎被全面侵占;图三中非洲大部分国家获得独立。然后选择图片并确定论题,如选择三幅图片,论题呈现殖民国家在非洲殖民统治的全过程。再围绕论题,结合相关史实,从殖民扩张、黑奴贸易、瓜分非洲、非洲独立等角度进行说明。最后,总结升华,再次说明所提炼论题的准确性。
16(共58张PPT)
第二部分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十五单元 二战后世界的新变化与当代世界的发展
第42讲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目录
关键能力

必备知识

高考研析

课时作业

必备知识 全面·系统·简洁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表现
区域 代表
亚洲 (1)印度人民在甘地、尼赫鲁、真纳等人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20世纪50年代,都成为共和国。
(2)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纷纷独立
非洲 (1)埃及:1953年,埃及成立共和国;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2)阿尔及利亚:于1962年取得独立。
(3)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拉丁美洲 (1)古巴: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2)巴拿马: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2.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一大批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彻底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1.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亚洲 (1)新加坡、韩国等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2)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非洲 国家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经过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拉美 (1)原因: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2)表现: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2.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面临的具体问题及解决途径
具体问题 调整及结果
亚洲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拉美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 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非洲 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2)面临的共同挑战
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②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③发展中国家自身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挖教材]
(1)阅读纲要下第21课第一目“学思之窗”。
思考:概括印度独立的主要原因。
答案:印度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高涨。
[挖教材]
(2)阅读纲要下第21课第一目“史料阅读”。
思考:《埃维昂协议》的若干内容说明了什么?
答案: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斗争的打击下,被迫放弃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法国仍保留在阿尔及利亚部分经济、军事上的特权(或法国并没有彻底放弃原来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利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独立后,还面临着争取经济上彻底独立等任务。
[拓思维] 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1)时间长(持续半个世纪),范围广,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2)成果大。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全部获得独立,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3)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两大潮流的进一步汇流。
[释概念] 第三世界国家
第三世界国家是指亚非拉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是其形成和发展的标志。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宣告独立后,仍受到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和军事威胁,面临着彻底的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的严峻任务。
[释概念] 国际经济旧秩序
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建立在旧的国际分工、不等价交换、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基础上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体系,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形成的。
[挖教材]
(3)2000年10月12日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指出:“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集体对话框架,谋求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目标。”(摘自纲要下第21课“学习拓展”)
思考:据此指出材料的主旨。
答案:中非之间通过平等对话与合作,发展自己,共同谋求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关键能力 情境·素养·思维
主题一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材料  1955年12月,美、英利用埃及计划修建阿斯旺水坝,急需向美、英及世界银行贷款之机,向埃及提出了许多苛刻的财政监督条件,妄图控制埃及。由于苏联主动向埃及提供水坝工程资金,再加上1955年4月埃及排除干扰毅然参加了亚非会议,1956年5月又宣布同中国建交,7月纳赛尔还将赴南斯拉夫与铁托、尼赫鲁举行发起不结盟运动的谈判,这一切使得美、英等国怒不可遏,转而企图颠覆纳赛尔政府。为此,美国宣布撤回对埃及提供援助的承诺,英国亦紧随其后。面对美、英帝国主义的挑战,为了实现埃及的真正独立,1956年7月26日,
纳赛尔政府庄严宣告,埃及决定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财产移交埃及,运河航运由埃及负责管理。美国指使英法同以色列频繁接触,共同达成了联合侵略埃及的协议。面对西方的军事挑衅,埃及军民同仇敌忾,集中兵力保卫运河区,以武力击败了西方的侵略。11月6日下午,英、法被迫接受了联合国关于立即停火的决议,战争最后以埃及人民的胜利而告终。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问题探究]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英企图控制和颠覆埃及纳赛尔政府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埃及纳赛尔政府的举动。
金版参考:冷战对峙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扩张政策;非洲民族独立风暴和埃及共和国的建立;纳赛尔政府积极捍卫国家主权的系列斗争;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金版参考: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主权;维护了民族独立;体现了第三世界人民坚决斗争的精神;沉重打击了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行径;鼓舞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走向灭亡的加速器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培养了民族革命力量 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悟提高,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物质基础和组织条件 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
苏联的鼓舞与支持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鼓舞并有力支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联合国的推动 联合国的非殖民地化活动也是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有利因素
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1)它直接导致了野蛮的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搬掉了阻碍人类社会前进的绊脚石,是伟大的历史性进步。
(2)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牵制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支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壮大与发展。
(3)亚非拉新独立国家普遍奉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霸权的政策,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4)亚非拉新独立国家相继走上世界政治舞台,为第三世界的兴起打下了基础,并成为影响战后世界战略格局的重要因素。
主题二 新兴国家的发展
材料 20世纪60年代,虽然绝大多数非洲国家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是依附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单一外向型经济并未随着独立而从根本上改善。中心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的速度快、程度高,而边缘地区资本积累的速度慢、程度低,这意味着,非洲的发展是建立在剥削自己之上的。宗主国控制着原材料价格,通过压低价格、转嫁危机使得非洲只能处于被剥削的依附状况。1974-1975年和1979-1982年,西方国家两次遭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西方国家在国际市场蓄意压低农矿产品价格,制造关税壁垒,限制非洲产品进入西方市场。1972年非洲用38吨剑麻或7吨棉花可换回一辆卡车,1980年用138吨剑麻或28吨棉花才可换回一辆卡车。独立后这种单一的外向型经济不仅没改善还被不断强化,与此同时非洲进一步贫困化。
——据马汉智等《非洲社会主义运动与当代非洲的道路选择》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非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简析原因。
金版参考:问题:单一外向型经济,缺乏竞争力;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缺乏资本积累,发展模式落后等。
原因:西方的殖民统治与掠夺;经济上未实现独立,依附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非洲国家政局不稳,社会治理水平低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非洲发展道路谈谈你的认识。
金版参考:非洲的贫困化有深刻的历史经纬,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是非洲长期贫困化的根源;非洲需要提高自身治理水平,改变自身经济结构单一等问题,才能从内部解决贫困化问题;当前国际经济与政治体系仍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弊端丛生,亟待重整,才能推动非洲问题的解决等。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挑战
①由于世界经济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波动的可能性增加。
②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和国内市场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
③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金融一体化面临最大风险,可能诱发大范围的金融危机。
④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下,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和利益集团集中,导致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2)对策
①发展中国家要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②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③提高综合国力,维护经济主权,保证经济有序发展。
④积极稳妥地推进本国经济体制改革,健全防范风险体系。
⑤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⑦解决社会贫困问题,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
⑧发展中国家要加强地区性合作,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关规则的制定。
高考研析 技巧·应用·方向
(2024·湖南卷)20世纪50年代,英国在镇压肯尼亚“茅茅运动”时,每屠杀一名起义者,得花一万英镑。法国为镇压印度支那人民独立斗争所支出的战费高达三万亿旧法郎,差不多等于马歇尔计划拨款的两倍。这两则史实(  )
A.揭示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
B.有助于解释殖民统治崩溃的原因
C.有助于衡量英法两国当时的经济实力
D.揭示了亚非拉反殖反帝斗争的正义性
试题情境 英国和法国镇压殖民地人民独立斗争的花费
考查知识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核心价值 通过英法两国镇压独立斗争的史实,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同时抨击殖民主义罪恶,弘扬民族独立的价值观念
1.信息提取
时空信息:20世纪50年代,非洲肯尼亚、印度支那。
现象信息:英国和法国花费巨额资金镇压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分析探究
挖掘隐含前提:二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风暴。
解读显性信息:英国和法国在镇压殖民地民族独立斗争的过程中花费大量财富,大大增加了本国的经济负担。
逻辑推理判断:综上,可归纳得出:镇压民族独立运动削弱了殖民国家的国力,殖民统治难以维系,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其殖民统治崩溃的原因,__B__项正确。
3.排除干扰
材料所述的是英国和法国镇压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情况,而不是揭示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排除A项;材料无法衡量英法两国经济实力,排除C项;材料揭示了亚非拉人民反殖反帝斗争的艰难,而不是斗争的正义性,排除D项。
命题点1:殖民体系的瓦解
(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卷)如图是某书封面使用的漫画。
据此推断,该书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民族解放与殖民帝国瓦解
B.种族歧视与民权运动
C.霸权主义与非洲地区冲突
D.南北差距与泛非主义
解析:根据非洲黑人试图将象征白人至尊之巢穴的树吹倒的漫画信息可知,该书的主题最有可能是民族解放与殖民帝国瓦解,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种族歧视与民权运动、霸权主义与非洲地区冲突、南北差距与泛非主义等史实,故B、C、D三项错误。
命题点2:殖民体系瓦解的影响
(2023·河北卷)有美国军事评论家表示:“越战失败后,(美国)被迫放弃在巴拿马的重大利益……从巴拿马撤退和降旗,即使只是象征性的,也会被作为美国是纸老虎的新证据。”这一观点反映出(  )
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西方阵营的分化
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动
D.第三世界的合作
解析:美国侵略越南战争失败、美国被迫放弃了在巴拿马的重大利益,结合所学可得出,第三世界国家维护本国国家主权的斗争取得了很大胜利,力量不断壮大,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受阻,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动,C项正确。1991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1999年美国从巴拿马撤退,排除A项;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等,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与越南、巴拿马之间的关系,没有反映出第三世界的合作关系,排除D项。
命题点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
(2024·海南卷)据1984年世界银行统计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出口商品数量与价格的年均增长情况(%)如表所示。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
产品 数量 价格
1961-1970 1970-1982 1961-1970 1970-1982
铜 2.7 -0.3 9.5 -7.2
咖啡 4.3 1.0 0.3 1.8
花生油 5.4 -7.1 0.1 -4.0
棕榈油 -9.7 -6.7 -2.3 -3.2
A.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B.交通条件改善推动了经济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确立
D.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部分出口商品的数量与价格在1961-1982年期间出现增长情况不稳定甚至负增长的情况。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国家控制市场、操控价格的影响,这是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导致的,故选A项。表格中的数据变化与交通条件的改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无直接关联,排除B、D两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确立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命题点4:发展中国家的对策
(2024·福建卷)1968年,加勒比自由贸易协会成立,该组织在成立初期规定,“发达”和“不发达”成员国分别在5年和10年内取消其他成员国的进口税。这说明该组织(  )
A.具有反殖民主义性质 B.打破两极格局的束缚
C.主张成员国公平合作 D.提倡资本全球化流动
解析:该组织对“发达”和“不发达”成员国的要求不同,考虑并尊重了成员国之间的差异,体现了公平合作,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反殖民主义的倾向,排除A项;该组织成立体现了多极化发展,但当时依然处于两极格局下,排除B项;该协会属于地区性组织,不能扩大到“全球”,排除D项。
课时作业
题号 1 2 3 4 5 6 7
难易度 ★ ★★ ★★ ★★★ ★★ ★★★ ★★
知识点 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独立的必然趋势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 殖民侵略对南非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影响力扩大 美日在新加坡制造业的投资 海湾地区产油国经济受国际油价影响的原因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难易度 ★★ ★★ ★★ ★★ ★★★ ★★ ★★★
知识点 加纳独立后的发展 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认识 拉美国家高度依赖外资 20世纪后期拉美国家发展的影响 非洲学者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看法 新兴民族国家面临内部挑战 17-20世纪非洲形势图的变化
一、选择题
1.(2025·北京丰台区期末)毛泽东指出:“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古巴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②墨西哥卡德纳斯推行改革 ③印度甘地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④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解析:二战后,古巴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①④正确;卡德纳斯改革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起是在二战前,②③错误。故选D项。
2.(2025·四川绵阳期末)最后一位印度总督的助手伊斯梅回忆说:“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英国除了赶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外别无选择。”这一描述反映了(  )
A.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B.印度独立的必然趋势
C.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印巴分治的历史根源
解析:伊斯梅的描述暗示了如果不让印度独立,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冲突,反映了印度独立的必然趋势,故选B项。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的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和平与发展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解释印巴分治的历史根源,排除D项。
3.(2025·河南南阳六校期末)1956年11月,苏伊士运河战争战事正酣,联合国通过提案,要求交战各国立刻停火,英、法、以军队撤出埃及地区。12月英法军队全部撤出埃及。这一事件(  )
A.标志着英国势力退出中东地区
B.遏制了美苏在中东地区的扩张
C.意味着英法殖民体系彻底结束
D.助推中东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解析: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英法撤出埃及而结束,意味着英法在中东遭受重大打击,有利于中东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故选D项。A项说法绝对,排除;美苏势力大肆渗入中东地区,排除B项;英法殖民体系此时尚未结束,排除C项。
4.(2025·山西普通高中调研)随着殖民侵略加剧,大量白人移民涌入非洲,他们自视为特殊族群并持有“白人至上”的种族观念。1961年南非独立后,当局长期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广大南非人民并未获得真正的民族解放。据此可知(  )
A.种族问题成为南非独立的障碍
B.新兴国家发展受殖民历史影响
C.落后的观念长期制约经济发展
D.殖民主义导致南非的持续动荡
解析:据材料可知,南非独立后,当局还长期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南非发展受殖民历史影响较深,是新兴国家此类问题的典型,故选B项。种族问题是南非真正实现民族解放的障碍,而非独立障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和体现持续动荡的内容,排除C、D两项。
5.(2025·贵州毕节期末)1958年和1960年召开的联合国第一、二次海洋法会议,受大国影响未能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愿望。1973年的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在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于1982年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基本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要求。据此可知(  )
A.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扩大
B.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C.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D.国际法旨在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解析:联合国召开的前两次海洋法会议发展中国家不受重视,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公约基本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可见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扩大,A项正确。当时依然是两极格局,排除B项;C项说法夸大了海洋法会议的影响,排除;国际法不是仅仅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排除D项。
6.如表为1971-1977年间美国和日本在新加坡制造业方面的投资额(部分)(单位:亿新元)。据如表可推知,美、日的做法(  )
A.对新加坡的工业化有双重影响
B.助推自身经济摆脱了“滞胀”困扰
C.顺应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D.力图排挤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势力
1971年 1973年 1975年 1977年
美国 5.01 9.92 11.18 13.66
日本 1.08 2.37 4.54 6.33
外国投资总额 15.75 26.59 33.8 41.45
解析:美日两国在新加坡制造业领域的投资额不断增加,一方面加重了新加坡对美日的依赖,另一方面促进了新加坡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双重性,A项正确。对外投资并不能摆脱“滞胀”困扰,排除B项;材料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无关,排除C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美国和日本针对的是英国,排除D项。
7.(2025·八省联考·陕甘宁青卷)海湾地区产油国的石油收入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繁荣”中激增,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长率达到10%-20%,然而1980-1986年国际油价下跌导致它们的石油收入锐减,国内生产总值也迅速下滑。这主要是由于上述产油国(  )
A.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B.缺乏经济自主权
C.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D.未建立协作组织
解析:海湾产油国的石油收入受国际油价涨落的影响,进而影响国内生产总值,证明其经济过度依赖石油,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少抗冲击能力,故选A项。海湾产油国在材料所显示时期已实现民族独立,有经济自主权,排除B项;C项无法解释国际油价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排除;海湾地区的产油国建立了协作组织,如石油输出国组织,排除D项。
8.(2025·河南天一大联考)1957年加纳独立后,政府成立国营航空公司,制定五年发展计划,实行国营经济、外国资本经营的经济、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并存的政策。这体现出加纳(  )
A.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谋求调整国民经济体系
C.探索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
D.积极发展外向型的经济
解析:加纳独立后,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实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政策,这些措施显示了加纳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A项;材料是加纳在着手建立国民经济体系,排除B项;发展外国资本经营的经济是加纳多种经济并存的一个方面,无法说明加纳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排除D项。
9.(2025·山东菏泽月考)大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以上)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大城市数量从1950年的31个发展到1975年的95个,截止到1985年数量一度到276个。这表明(  )
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
B.发展中国家解决了发展中的挑战
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挑战
D.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已打破
解析: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增长速度较快,也就是城市化水平提高,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故选A项。B项“解决了”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挑战,排除C项;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排除D项。
10.(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据联合国相关报告,直到1968年,拉美各国之间的贸易几乎完全依赖海运,在这一地区运营的118家海运公司中,只有17家本土公司,且运价和航线由世界运输垄断组织操控。据此推知,当时拉美国家(  )
A.深受冷战影响 B.出口贸易繁荣
C.高度依赖外资 D.相互竞争激烈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拉美国家在海运方面几乎完全依赖外部公司,本土企业数量少,运价和航线都由世界运输垄断组织控制,这说明拉美国家高度依赖外资,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冷战对拉美国家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明确指出出口贸易的金额总数,无法得出“繁荣”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拉美国家之间的竞争关系,排除D项。
11.(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纷纷加入不结盟运动。80年代末90年代初,拉美国家之间签订了多个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次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步伐也明显加快。拉美国家这些举措(  )
A.冲击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B.动摇了美国全球霸主地位
C.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
D.摆脱了对国际资本的依赖
解析:拉美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体现了在政治上追求独立自主,双边及多边贸易协定的签订和次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是在经济领域的联合自强行为,这些举措都是拉美国家积极争取自身权益的表现,对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造成了冲击,故选A项。1991年苏联解体前是美苏两极格局,美国并非全球霸主,排除B项;拉美国家当时已独立,排除C项;拉美国家的发展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D项“摆脱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12.(2025·江苏常州期中)非洲学者奥乌苏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原料生产国出口产品所得,即工业国家所付出的,不超过其实际价值的15%,只要原料生产国仍然作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确定者,第三世界国家就没有摆脱贫困的希望。该学者意在(  )
A.批判殖民体系的罪恶 B.指出经济秩序的不公
C.说明第三世界的落后 D.强调区域合作的必要
解析:该学者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损害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因此该学者主要强调经济秩序的不公,故选B项。
13.(2025·河北邢台期末)印巴分治时,巴基斯坦的领土分为东西两部分,孟加拉人约占总人口的56%,聚居在东部,使用孟加拉语;当时使用乌尔都语的居民不到总人口的30%,却散居全国各地。巴基斯坦宣布官方语言为乌尔都语和英语,引发了孟加拉人的广泛抗议。这最能说明,新兴民族国家(  )
A.政局长期动荡 B.缺乏民主环境
C.面临内部挑战 D.对外依赖性强
解析:据材料可知,印巴分治后,巴基斯坦由于国家内部民族、语言的分歧问题造成了国内的矛盾,说明新兴民族国家在发展中面临内部挑战,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印巴分治后一段时间的内部问题,未涉及政局长期动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巴基斯坦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模式内容,排除B、D两项。
二、非选择题
14.(2025·江西赣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非洲是最早遭受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地区之一,以下各图反映了非洲殖民地的历史变化过程。
根据所学知识,从上面三幅不同历史时期的非洲形势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任选其中两幅或三幅自拟论题,然后进行阐述。(要求:明确所选的历史地图,论题恰当,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答案:(示例)所选图片:图一、图二、图三
论题:近现代西方列强在非洲的殖民统治由浅入深再由盛转衰,并最终瓦解崩溃
阐述: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开始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西方列强先后在非洲大陆通过建立商站垄断海上贸易、掠夺贩卖黑奴、直接瓜分殖民统治等方式进行侵略扩张活动。此时西方列强主要在非洲沿海扩张,并未深入内陆地区。
两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非洲的殖民扩张进入划分势力范围,直接瓜分统治时期。20世纪初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除埃塞俄比亚之外都陷于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殖民主义力量,随着非洲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力量的壮大,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的浪潮。至此,西方列强在非洲大陆构建的长达几个世纪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综上所述,列强对非洲的殖民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加深,但随着非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近现代西方列强在非洲的殖民统治最终崩溃。
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首先,分析三幅图片,图一中非洲沿海地区被殖民;图二中非洲几乎被全面侵占;图三中非洲大部分国家获得独立。然后选择图片并确定论题,如选择三幅图片,论题呈现殖民国家在非洲殖民统治的全过程。再围绕论题,结合相关史实,从殖民扩张、黑奴贸易、瓜分非洲、非洲独立等角度进行说明。最后,总结升华,再次说明所提炼论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