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8 光的折射反射 透镜成像规律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光的传播、反射、折射以及透镜的成像原理等。在中考命题中,这些知识点往往是考查的重点。命题形式。一是通过实际应用问题来考査学生对光的折射、反射、透镜的理解,比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光的折射定律等;二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分析一些光学现象,比如解释眼镜的矫正原理等;三是通过实验操作来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等。2024年中考并未考察,2025中考需要多注意。★重难点01: 光的反射现象与应用一、光的反射1、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现象:湖中“倒影”、平面镜成像、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等。3、反射光路图一点 入射点 O三线 入射光线 AO法线 ON反射光线 OB两角 入射角 入射光线 AO 跟法线 ON 的夹角α反射角 反射光线 OB 跟法线 ON 的夹角 β4、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1)平面镜 M 放在水平桌面上,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用红色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两次。(4)将F板绕ON前后转动,在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5)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表中数据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解读①硬纸板的作用:a、显示光路b、证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在E、F共面的情况下,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原因可能是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③实验时为了显示光路,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利用了漫反射。④同学们能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⑤若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具体的操作是:将F板绕ON前后转动,观察是否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⑥将F板绕ON前后转动,在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是为了证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⑦多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数据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⑧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普遍规律,正确的做法是改变入射角度,多次实验。⑨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向O点,光将沿图中OA的方向射出,说明光路具有可逆性。5、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眼睛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2)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 凹面镜对光的作用 发散 会聚图示应用 汽车反光镜 太阳灶二、平面镜成像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1)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2)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3)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4)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5)将蜡烛和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中。(6)分析与论证: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和蜡烛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实验解读①本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目的是为了使像更清晰。②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寻找并确定像的位置。③本实验应该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因为厚玻璃板可能形成两个像。④透过玻璃板观察到的像比较模糊,原因可能是玻璃板太厚。⑤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⑥观察不到蜡烛A的像或蜡烛B无法与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⑦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该位置放光屏(白纸),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⑧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⑨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得到普遍规律。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和平面镜垂直(4)正立等大的虚像(注意:像与物左右相反)(5)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1.(2023·温州)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如图甲)。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烧杯中,仅移动玻璃板,则移动的方向应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蜡烛成的像与蜡烛关于平面镜对称。②水平向左移动镜子,④为水平向右移动镜子,此时镜子所在的那个平面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蜡烛像的位置保持不变,故B、D不合题意;要使像移动到烧杯的位置,就要增大像距。根据“物像等距”可知,此时要增大蜡烛到镜面的距离,故C正确,A错误。故选C。2.(2022·宁波)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的毛玻璃片,一面磨砂,一面平滑。为了分辨这两个面,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用手去触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B.用激光笔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个亮点的一面是平滑面C.压力相同时,与同一水平桌面之间滑动摩擦力较大的一面是磨砂面D.透过毛玻璃片看不清远处物体,朝向眼睛的一面是平滑面【答案】D【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据两个表面的手感不同判断;(2)光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集中在某个范围内;光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4)根据光的折射的知识判断。【解答】A.用手去触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光滑的一面为平滑面,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用激光笔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个亮点的一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则这个面是平滑面 ,故B正确不合题意;C.压力相同时,与同一水平桌面之间滑动摩擦力较大的一面肯定比较粗糙,应该是磨砂面,故C正确不合题意;D.透过毛玻璃片看不清远处物体,无论朝向眼睛的一面为平滑面还是粗糙面,穿过玻璃后的折射光线都是杂乱无章的,因此无法看到远处的物体,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重难点02: 光的折射现象与应用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现象:筷子“折断”、河水变浅、海市蜃楼、彩虹等。3、折射光路图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玻璃) 光从水(玻璃)进入空气图示特征 折射光线偏向法线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联系 光的可逆性4、折射现象的解释:如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是虚像,位置比实际高一些。1.(2023·杭州)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关于“看不见”和“又看见了”两种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看不见”是由于硬币没有反射光②“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③“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反射到达眼睛④“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折射到达眼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硬币反射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被杯子的侧壁挡住,没有到达眼睛,故①错误,②正确;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从水面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次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成在实际位置上方硬币的虚像,故③错误,④正确。那么正确的是②④。故选D。2.(2022·湖州)三棱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越用红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图如图1所示。改变入射角度,光路图如图2、图3所示。(1)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 (选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这个规律对于其他的单色光成立吗?小越选用其他不同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了同样的规律。(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越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越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的原因。(3)利用三棱镜还可以进行的探究实验是 。【答案】(1)底面BC(2)会聚(3)光的色散或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图1、图2、图3,分析红光通过三棱镜后的偏折规律;(2)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答;(3)根据三棱镜的特点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1、图2、图3可知,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底面BC方向偏折。(2)根据图4可知,凸透镜相当于两个相同的三棱镜将底部重合在一起,根据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可知,上面的光线向下偏折,下面的光线向上偏折,其实就是所有的光线都向主轴偏折,即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①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为七种颜色的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②凹透镜相当于两个相同的三棱镜顶角重合在一起,根据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可知,上面的光线向上偏折,下面的光线向下偏折,其实就是使光线远离主轴,即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那么利用三棱镜还可以进行的探究实验为:光的色散或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重难点03: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特点 图示 对光的作用 图示凸透镜 中间厚 边缘薄 会聚作用凹透镜 中间薄 边缘厚 发散作用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方法 平行光折射后过焦点 成等大的像时,u=v=2f图示 光屏上成等大的像或清晰的像焦距 10cm 15cm(2)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为了使像在光屏中央。(3)实验结论(重难点)物距u 像距v 像的特点 应用u>2f f<v<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测焦距fu=f 不成像u重要规律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4)拓展①用不透明的纸挡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完整,只是亮度减弱。②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③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像在光屏上的位置越来越高。1.(2022·绍兴)如图,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墙上所成的烛焰像是虚像B.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不变D.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答案】D【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判断。【解答】A.墙相当于光屏,能够成在光屏上的像肯定是实像,故A错误;B.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时被阻挡而形成的照不到的黑色区域,故B错误;C.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变小,故C错误;D.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将物距和像距的数值交换时,光屏上依然呈现清晰的实像,只是像的大小改变,故D正确。故选D。5.(2021·台州)“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下列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判断。【解答】人眼就是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1.(2025·滨江模拟)杭州沿江灯光秀是杭州标志性景观之一。如图笔直光束交相舞动,钱塘江面亦是光影盛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钱塘江水中看到灯光秀的倒影,是折射形成的虚像B.我们看到空中红色的光束,这就是红外线C.灯光秀笔直的光束形成的原因跟树荫下的光斑成因一致D.取下近视眼镜,美景变模糊了,是因为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答案】C【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1题图) (2题图)2.(2025·宁波模拟)如图所示,一只水鸟站在清澈浅水滩中觅食,其蹼足已浸入水中。下列现象由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是( )A.黑影的形成 B.倒影的形成C.看到水中的蹼足 D.各个角度能看到水鸟【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根据图片描述,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黑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黑色区域,故A不合题意;水鸟发出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从而形成倒影,故B符合题意;看到水中的蹼足,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从各个角度看到水鸟,是因为光在水鸟表面发生漫反射,故D不合题意。故选B。3.(2025·衢州模拟)美丽衢城,美不胜收。下列四个情境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树的影子 B.水中倒影 C.树下光斑 D.七色彩虹【答案】B【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解答】A、树的影子的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正确;C、树下光斑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错误;D、七色彩虹的原理是光的散射,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故答案为:B。4.(2024·鄞州模拟) 如图所示,M是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镜子的长度为L,镜子下端离地面的距离是可以调节的。甲、乙两人站在镜前,甲的身高为 乙的身高为 且假设两个人的眼睛都在头的顶部。已知甲与乙之间、甲与镜子之间的距离相等,且两个人略为错开,使甲能看到乙在平面镜中的像。为了使甲能够看到镜子中乙的全身像,镜子长度L 的最小值为 ( )A.0.3m B.0.5m C.0.6m D.1m【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本题为平面镜成像问题,人眼能看到完整的像应让两端的光线经反射后进入眼睛;再由作图法找出能看到全身像的l长度的最小值.【解答】 采用物像对应(虚线a'b'是乙ab的像)和边缘光线(c是甲的眼睛,aoc与bo'c是边缘光如线)作出甲能看到乙的像的光路图所示,则oo'为甲能看到镜中乙的全身像所需的最小镜面。在三角形ca'b'中根据相似性可得,oo'是ab的三分之一,即L=。故选C。5.(2025·杭州模拟)某校开展“投影灯的设计和制作”活动,如图甲为投影灯结构,包括光源、透明图标、凸透镜,通过凸透镜将透明图标上的图案呈现在地面上。由于图标本身不发光,需要光源照射到图标上。图乙为图标所成的像,则图标的放置方式为( )A. B. C. D.【答案】D【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实像与虚像;透镜的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5题图) (6题图)6.(2025·嘉兴模拟)小科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位置,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放映电影就是利用该原理B.呈现的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C.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变大D.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所成的像变小【答案】D【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AB、图中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凸透镜两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放映电影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B错误;C、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像距、物距和所成的像的性质不变,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像会变模糊,故C错误;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物距变大,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所成的像会变小,故D正确。故答案为:D。7.(2025·临平模拟)2025年亚冬会“以冰点火”,将冰打磨成一定形状,使之能汇聚太阳之光,采集亚冬之火。则冰的作用应该与哪个光学元件的作用相同(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平面镜【答案】A【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需要明确不同光学元件对光线的作用,根据冰能汇聚太阳光这一特性,判断其与哪种光学元件作用相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平面镜主要是反射光线,不改变光线的会聚或发散性质。【解答】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光线会聚于一点,冰能汇聚太阳光采集火种,作用与凸透镜相同,故 A 正确。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不能汇聚太阳光,故 B 错误。C、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无法将太阳光汇聚,故 C 错误。D、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使光线会聚,故 D 错误。故答案为:A。8.(2025·温州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当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处于如图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相互对调,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像的性质是( )A.正立、缩小 B.倒立、缩小 C.正立、放大 D.倒立、放大【答案】D【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u大于二倍焦距2f,像距v在一倍焦距f和二倍焦距2f之间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路是可逆的,当物距与像距互换时,成像情况也会相应变化。【解答】A、凸透镜成实像时,像都是倒立的,不存在正立的实像,所以 A 错误。B、初始状态蜡烛在二倍焦距以外,光屏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互换位置后,蜡烛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不再成倒立、缩小实像,所以 B 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为倒立的像,不会成正立、放大实像,所以 C 错误。D、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将蜡烛与光屏位置互换后,蜡烛处于一倍焦距f和二倍焦距2f之间 ,光屏处于二倍焦距2f以外,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 D 正确。故答案为:D9.(2025·嘉兴模拟)将平行光射向某一个光学元件,光路如图所示。该元件是(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反光镜【答案】B【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透镜的光路图10.(2025·温州模拟)如图是眼睛看远处物体的成像光路图,下列仪器中也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A.潜望镜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投影仪【答案】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由图可知,物体距离凸透镜距离远,在视网膜上成的像距离凸透镜距离近,像是倒立、缩小的,由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该成像特点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分析判断。【解答】A、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和光的反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B、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故C符合题意;D、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1.(2025·丽水模拟)杭州宇树科技研发的H1“福兮”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央视春晚上“走红”。这场表演堪称科技与传统的完美碰撞。(1)宇树机器人表面通过添加细铝粉形成哑光涂层,形成凹凸微结构,使视觉传感器更精准捕捉机器人的形状和纹理,其原因是光在机器人表面发生了 反射(2)若机器人手持的手绢为200克,将此手绢举高1米需克服手绢的重力做功 焦。(3)机器人指尖贴仿生微沟槽(模拟指纹)是通过 来增大摩擦力,大大提高了抓手绢的成功率。【答案】(1)漫(2)2(3)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光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但是反射较弱;(2)根据W=Gh计算克服手绢重力做功的大小;(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解答】(1)宇树机器人表面通过添加细铝粉形成哑光涂层,形成凹凸微结构,使视觉传感器更精准捕捉机器人的形状和纹理,其原因是光在机器人表面发生了漫反射;(2)克服手绢的重力做功W=Gh=0.2kg×10N/kg×1m=2J;(3)机器人指尖贴仿生微沟槽(模拟指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大大提高了抓手绢的成功率。12.(2025九下·浙江月考) “火星冲日”和“月全食”相伴发生,是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1) “火星冲日”时火星、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火星与太阳形成“此升彼落” (相对于地球)的奇观。下列能反映“火星冲日”现象中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是 。(2)这次“火星冲日”还伴随着月全食,除中国外世界上大多数地区均能看到。当天的月相是 。(3)发生月全食现象时,我们能看到夜空中的“红月亮”,这是因为阳光中的红光能通过地球大气层的 (填“反射”或“折射”)到达月球表面造成的。【答案】(1)A(2)满月(3)折射【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太阳系的组成【解析】【分析】(1)根据火星与太阳形成“此升彼落“现象,可知地球在太阳和火星之间。(2)月食出现在十五、十六,当天的月相是满月。(3)光经过不同介质或同种不均匀介质时发生折射,不同色光的折射能力不同。【解答】(1)由“火星冲日”时火星、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火星与太阳形成“此升彼落“可知,地球应在太阳和火星之间。故答案为:A。(2)月全食的成因是月球进入了地球的阴影区,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当天的月相为满月。(3)月全食发生时,虽然地球挡住了太阳,但由于地球大气层的存在,光经过不均匀介质时发生折射,有部分红光折射到月球表面,出现了“红月亮”。13.(2025·拱墅模拟)如图甲所示是装在高处的广告投影灯,可在地面上投射出广告图标,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1)人们看到的广告图标是广告片通过凸透镜在地面上成的 (选填“虚像”或“实像”)。(2)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地面上的广告图标是因为光在地面发生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3)要使地面上的广告图标变得更大,可进行的操作是 。【答案】(1)实像(2)漫(3)适当减小广告片与凸透镜距离并适当增加投影灯到地面距离【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14.(2025·台州模拟)如图所示的“梦想成真”是投影灯中图片在地上所成的像。当图片处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地面上所成像的性质为倒立、 的实像。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粗糙地面上的像,这是因为光发生了 (填光的反射类型)。【答案】放大;漫反射【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f(2)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是平行光入射到光滑表面,反射光也是平行的;漫反射是平行光入射到粗糙表面,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要根据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像这一现象判断光的反射类型。【解答】当图片处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粗糙地面上的像,是因为光在粗糙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射向不同方向进入人眼。(14题图) (15题图)15.(2025九下·萧山模拟)学校科技节上,小高演示了“蜡烛嫁接”实验,他将两根大小一样仅颜色不同的蜡烛点燃(左边白色、右边紫色),放置在空玻璃杯的后方,如图甲。给玻璃杯加满水后,同学们惊奇地发现蜡烛呈现出如图乙所示的“错位嫁接”现象。(1)加满水的玻璃杯在水平方向所起作用与下列____(填字母)相似。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2)看到的水中“错位”蜡烛是 (填“实像”或“虚像”)。【答案】(1)A(2)实像【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 (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凸透镜;(2)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解答】 (1)加满水的玻璃杯在水平方向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选A;(2)蜡烛呈现出如图乙所示的“错位嫁接”现象,即成的像是倒立的,那么这属于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16.(2025·绍兴模拟)小敏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进行如下操作:(1)如图甲所示,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先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立在纸上,用笔顺着玻璃板下沿画一条直线,目的是为了确定 的位置。(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1点燃竖立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2,将蜡烛2竖立在玻璃板后并来回移动,直至蜡烛2与蜡烛1的像完全重合,得到像和物大小相等。以上运用了 的科学方法。(3)如图丙所示,记录了三次物和像的位置,用直线连接A与B,C与D,E与F。分析图线后可得出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还可得出的结论是 。(4)小敏将蜡烛换成F发光体继续实验是为了直观的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具有 。【答案】(1)玻璃板(或平面镜)(2)等效替代(法)(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对称性的发光【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更好的测量像距。(2)使用蜡烛2代替蜡烛1,这样的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3)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距等于像距。(4)使用左右不对称的光源,目的是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具有对称性。【解答】(1)在纸上画直线的目的是标注平面镜的位置,便于后续测量物距和像距。(2)用与蜡烛1完全相同的蜡烛2代替蜡烛1与像进行大小比对,属于等效替代法。(3)测量的分别是物距和像距,由图可知,物距等于像距。(4)F左右不对称,可用于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否具有对称性。17.(2025·嘉兴模拟)甲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乙图是用蜡烛和烧瓶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甲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 ,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填字母)。A.从玻璃板后观察蜡烛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C.A与B都需要(2)实验乙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 实像(填像的性质)。(3)实验中,不改变蜡烛的位置,把甲中M玻璃板和乙中烧瓶分别都竖直向上移,则甲和乙所成的像的位置如何变化?答: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B(2)放大(3)甲成像位置不变,乙成像位置向上移【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18.(2025·富阳模拟) 在科技展览会上,一款名为“智灵号”的智能机器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款机器人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于一体,展现了人类科技的最新成果。请你根据所学的初中科学知识,回答以下关于“智灵号”的问题。(1)“智灵号”机器人的视觉系统采用了高清摄像头,能够清晰地识别物体的颜色和形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利用的成像原理是 。(2)“智灵号”机器人的外壳采用了高强度的铝合金材料。铝合金适合用于机器人的外壳优点是 。(答出一点)(3)“智灵号”机器人使用锂电池作为动力源。已知该电池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如图所示的两个充电器,一个标注“输出5V 600mA”,另一个标注“输出5V 4A”;其中有一个是快速充电器,假设充电效率为90%,选用快速充电器将上述电池从20%充满需要多少 min。(写出计算过程)电池名称 锂离子电池电压 3.7V容量 4500mA·h(4)锂电池的使用需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要及时回收和处理。锂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写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均给分)(2)铝合金密度比较小,等体积时质量小; (铝合金有氧化物保护膜,不容易被氧化;硬度大)等(答出一点,合理即可)(3)W=UIt=3.7V4.5A3600S=59940JW充=W/η=59940J/0.9=66600Jt=W/P=W/(UI)=(66600J0.8)/(5V4A)=2664S=44.4min(4)锂电池中含有有毒化学物质,会污染土壤和水体。(答出一点,合理即可)【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机械效率的计算;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新型金属材料【解析】【分析】(1)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摄像机的原理。(2)铝合金密度小,体积一定时,可以减轻机器人的质量。(3)利用所给参数计算电池储存的能量,结合机械效率计算所消耗的电能,再根据功率计算时间。(4)锂电池中含有有毒物质,没有妥善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解答】(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两倍焦距。(2)铝合金表面有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不易被氧化,且铝合金的密度小,机器人的质量轻。(4)锂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离子等有毒物质,会造成水体、土壤污染。19.(2025·鄞州模拟)如图甲所示为某智能镜子,其主要部件是:平面镜中内嵌一块带摄像头的显示屏、检测用户是否靠近镜子的传感器和智能模块等。(1)根据显示屏上提供的选项,用户通过分析并作出判断的神经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 ;(2)人脸通过摄像头可成像在感光组件上,其原理如图乙所示,则该像的特点有 ;(3)当用户靠近镜子时,传感器开关闭合,内部灯泡L工作。图像识别系统被唤醒后闭合,智能模块启动,用户开始体验智能化生活。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该智能镜子要求的是 。A. B. C. D.【答案】神经中枢;倒立缩小实像;B【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串、并联电路的设计【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解答;(3)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用户通过分析并作出判断的神经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2)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则人脸通过摄像头可成像在感光组件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3)根据题意可知,当用户靠近镜子时,传感器开关S1闭合,内部灯泡L工作,图像识别系统被唤醒后S2闭合,智能模块启动,这说明智能模块与灯泡互不影响,是并联的,且开关S1在干路中控制整个电路,S2控制智能模块,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2025·温州模拟)某学校在校园内建造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生态景观水池。为了检测水池底部是否有渗水现象,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如图乙所示的检测方法。(注:检测过程中水分蒸发及温度引起的体积变化均忽略不计)(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角度分析,生态景观水池中的植物浮萍属于 。(2)如图乙,往水池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上表面装有平面镜的泡沫块漂浮于水面,在水池侧壁水面位置标记标准线。位置固定的激光笔发出的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在水平光屏上出现一个亮斑。若水池出现渗水现象,则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3)已知图乙中泡沫块的质量为10克、体积为200厘米3,为了确保检测过程中平面镜处于水面之上而不浸入水中,求平面镜的最大质量。(注:清水的密度取1.0克/厘米3)【答案】(1)生产者(2)光屏上的光斑向右移动(3)漂浮时,克/厘米 厘米 克平面镜的最大质量m镜=200克-10克=190克【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光的反射;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浮萍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属于生产者。(2)当水池出现渗水现象时,水池内水面下降,泡沫块也随之下降。由于入射光线方向不变,而平面镜位置下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会向右移动,所以光屏上的光斑会向右移动。(3)分析: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这里泡沫块和平面镜整体漂浮,先算出整体最大重力对应的最大质量,再减去泡沫块质量,就可得到平面镜的最大质量。【解答】(1)浮萍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属于生产者。(2)当水池出现渗水现象时,水池内水面下降,泡沫块也随之下降。由于入射光线方向不变,而平面镜位置下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会向右移动,所以光屏上的光斑会向右移动。(3)漂浮时,克/厘米 厘米 克平面镜的最大质量m镜=200克-10克=190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8 光的折射反射 透镜成像规律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光的传播、反射、折射以及透镜的成像原理等。在中考命题中,这些知识点往往是考查的重点。命题形式。一是通过实际应用问题来考査学生对光的折射、反射、透镜的理解,比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光的折射定律等;二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分析一些光学现象,比如解释眼镜的矫正原理等;三是通过实验操作来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等。2024年中考并未考察,2025中考需要多注意。★重难点01: 光的反射现象与应用一、光的反射1、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现象:湖中“倒影”、平面镜成像、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等。3、反射光路图一点 入射点 O三线 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两角 入射角反射角4、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1)平面镜 M 放在水平桌面上,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用红色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两次。(4)将F板绕ON前后转动,在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 。(5)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表中数据说明 。*实验解读①硬纸板的作用:a、显示光路b、 。②在E、F共面的情况下,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原因可能是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③实验时为了显示光路,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利用了 。④同学们能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⑤若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具体的操作是:将F板绕ON前后转动,观察是否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⑥将F板绕ON前后转动,在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是为了证明 。⑦多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数据的目的是 。⑧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普遍规律,正确的做法是 。⑨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向O点,光将沿图中OA的方向射出,说明光路具有可逆性。5、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眼睛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2)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 凹面镜对光的作用 发散 会聚图示应用 汽车反光镜 太阳灶二、平面镜成像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1)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2)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3)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4)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5)将蜡烛和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中。(6)分析与论证: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和蜡烛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实验解读①本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目的是 。②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寻找并确定像的位置。③本实验应该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因为 。④透过玻璃板观察到的像比较模糊,原因可能是玻璃板太厚。⑤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目的是 。⑥观察不到蜡烛A的像或蜡烛B无法与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⑦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该位置放光屏(白纸),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⑧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⑨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目的是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和平面镜垂直(4)正立等大的虚像(注意:像与物左右相反)(5)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1.(2023·温州)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如图甲)。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烧杯中,仅移动玻璃板,则移动的方向应是( )A.① B.② C.③ D.④2.(2022·宁波)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的毛玻璃片,一面磨砂,一面平滑。为了分辨这两个面,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用手去触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B.用激光笔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个亮点的一面是平滑面C.压力相同时,与同一水平桌面之间滑动摩擦力较大的一面是磨砂面D.透过毛玻璃片看不清远处物体,朝向眼睛的一面是平滑面★重难点02: 光的折射现象与应用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现象:筷子“折断”、河水变浅、海市蜃楼、彩虹等。3、折射光路图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玻璃) 光从水(玻璃)进入空气图示特征 折射光线偏向法线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联系4、折射现象的解释:如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是虚像,位置比实际高一些。1.(2023·杭州)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关于“看不见”和“又看见了”两种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看不见”是由于硬币没有反射光②“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③“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反射到达眼睛④“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折射到达眼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2·湖州)三棱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越用红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图如图1所示。改变入射角度,光路图如图2、图3所示。(1)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 (选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这个规律对于其他的单色光成立吗?小越选用其他不同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了同样的规律。(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越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越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的原因。(3)利用三棱镜还可以进行的探究实验是 。★重难点03: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特点 图示 对光的作用 图示凸透镜 中间厚 边缘薄 会聚作用凹透镜 中间薄 边缘厚 发散作用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方法 平行光折射后过焦点 成等大的像时,u=v=2f图示 光屏上成等大的像或清晰的像焦距 10cm 15cm(2)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3)实验结论(重难点)物距u 像距v 像的特点 应用u>2f f<v<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测焦距fu=f 不成像u重要规律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4)拓展①用不透明的纸挡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完整,只是亮度减弱。②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③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像在光屏上的位置越来越高。1.(2022·绍兴)如图,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墙上所成的烛焰像是虚像B.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不变D.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5.(2021·台州)“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下列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A. B.C. D.1.(2025·滨江模拟)杭州沿江灯光秀是杭州标志性景观之一。如图笔直光束交相舞动,钱塘江面亦是光影盛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钱塘江水中看到灯光秀的倒影,是折射形成的虚像B.我们看到空中红色的光束,这就是红外线C.灯光秀笔直的光束形成的原因跟树荫下的光斑成因一致D.取下近视眼镜,美景变模糊了,是因为成像在视网膜后面(1题图) (2题图)2.(2025·宁波模拟)如图所示,一只水鸟站在清澈浅水滩中觅食,其蹼足已浸入水中。下列现象由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是( )A.黑影的形成 B.倒影的形成C.看到水中的蹼足 D.各个角度能看到水鸟3.(2025·衢州模拟)美丽衢城,美不胜收。下列四个情境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树的影子 B.水中倒影 C.树下光斑 D.七色彩虹4.(2024·鄞州模拟) 如图所示,M是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镜子的长度为L,镜子下端离地面的距离是可以调节的。甲、乙两人站在镜前,甲的身高为 乙的身高为 且假设两个人的眼睛都在头的顶部。已知甲与乙之间、甲与镜子之间的距离相等,且两个人略为错开,使甲能看到乙在平面镜中的像。为了使甲能够看到镜子中乙的全身像,镜子长度L 的最小值为 ( )A.0.3m B.0.5m C.0.6m D.1m5.(2025·杭州模拟)某校开展“投影灯的设计和制作”活动,如图甲为投影灯结构,包括光源、透明图标、凸透镜,通过凸透镜将透明图标上的图案呈现在地面上。由于图标本身不发光,需要光源照射到图标上。图乙为图标所成的像,则图标的放置方式为( )A. B. C. D.(5题图) (6题图)6.(2025·嘉兴模拟)小科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位置,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放映电影就是利用该原理B.呈现的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C.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变大D.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所成的像变小7.(2025·临平模拟)2025年亚冬会“以冰点火”,将冰打磨成一定形状,使之能汇聚太阳之光,采集亚冬之火。则冰的作用应该与哪个光学元件的作用相同(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平面镜8.(2025·温州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当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处于如图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相互对调,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像的性质是( )A.正立、缩小 B.倒立、缩小 C.正立、放大 D.倒立、放大9.(2025·嘉兴模拟)将平行光射向某一个光学元件,光路如图所示。该元件是(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反光镜10.(2025·温州模拟)如图是眼睛看远处物体的成像光路图,下列仪器中也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A.潜望镜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投影仪11.(2025·丽水模拟)杭州宇树科技研发的H1“福兮”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央视春晚上“走红”。这场表演堪称科技与传统的完美碰撞。(1)宇树机器人表面通过添加细铝粉形成哑光涂层,形成凹凸微结构,使视觉传感器更精准捕捉机器人的形状和纹理,其原因是光在机器人表面发生了 反射(2)若机器人手持的手绢为200克,将此手绢举高1米需克服手绢的重力做功 焦。(3)机器人指尖贴仿生微沟槽(模拟指纹)是通过 来增大摩擦力,大大提高了抓手绢的成功率。12.(2025九下·浙江月考) “火星冲日”和“月全食”相伴发生,是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1) “火星冲日”时火星、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火星与太阳形成“此升彼落” (相对于地球)的奇观。下列能反映“火星冲日”现象中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是 。(2)这次“火星冲日”还伴随着月全食,除中国外世界上大多数地区均能看到。当天的月相是 。(3)发生月全食现象时,我们能看到夜空中的“红月亮”,这是因为阳光中的红光能通过地球大气层的 (填“反射”或“折射”)到达月球表面造成的。13.(2025·拱墅模拟)如图甲所示是装在高处的广告投影灯,可在地面上投射出广告图标,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1)人们看到的广告图标是广告片通过凸透镜在地面上成的 (选填“虚像”或“实像”)。(2)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地面上的广告图标是因为光在地面发生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3)要使地面上的广告图标变得更大,可进行的操作是 。14.(2025·台州模拟)如图所示的“梦想成真”是投影灯中图片在地上所成的像。当图片处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地面上所成像的性质为倒立、 的实像。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粗糙地面上的像,这是因为光发生了 (填光的反射类型)。(14题图) (15题图)15.(2025九下·萧山模拟)学校科技节上,小高演示了“蜡烛嫁接”实验,他将两根大小一样仅颜色不同的蜡烛点燃(左边白色、右边紫色),放置在空玻璃杯的后方,如图甲。给玻璃杯加满水后,同学们惊奇地发现蜡烛呈现出如图乙所示的“错位嫁接”现象。(1)加满水的玻璃杯在水平方向所起作用与下列____(填字母)相似。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2)看到的水中“错位”蜡烛是 (填“实像”或“虚像”)。16.(2025·绍兴模拟)小敏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进行如下操作:(1)如图甲所示,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先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立在纸上,用笔顺着玻璃板下沿画一条直线,目的是为了确定 的位置。(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1点燃竖立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2,将蜡烛2竖立在玻璃板后并来回移动,直至蜡烛2与蜡烛1的像完全重合,得到像和物大小相等。以上运用了 的科学方法。(3)如图丙所示,记录了三次物和像的位置,用直线连接A与B,C与D,E与F。分析图线后可得出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还可得出的结论是 。(4)小敏将蜡烛换成F发光体继续实验是为了直观的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具有 。17.(2025·嘉兴模拟)甲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乙图是用蜡烛和烧瓶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甲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 ,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填字母)。A.从玻璃板后观察蜡烛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C.A与B都需要(2)实验乙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 实像(填像的性质)。(3)实验中,不改变蜡烛的位置,把甲中M玻璃板和乙中烧瓶分别都竖直向上移,则甲和乙所成的像的位置如何变化?答: 。18.(2025·富阳模拟) 在科技展览会上,一款名为“智灵号”的智能机器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款机器人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于一体,展现了人类科技的最新成果。请你根据所学的初中科学知识,回答以下关于“智灵号”的问题。(1)“智灵号”机器人的视觉系统采用了高清摄像头,能够清晰地识别物体的颜色和形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利用的成像原理是 。(2)“智灵号”机器人的外壳采用了高强度的铝合金材料。铝合金适合用于机器人的外壳优点是 。(答出一点)(3)“智灵号”机器人使用锂电池作为动力源。已知该电池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如图所示的两个充电器,一个标注“输出5V 600mA”,另一个标注“输出5V 4A”;其中有一个是快速充电器,假设充电效率为90%,选用快速充电器将上述电池从20%充满需要多少 min。(写出计算过程)电池名称 锂离子电池电压 3.7V容量 4500mA·h(4)锂电池的使用需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要及时回收和处理。锂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19.(2025·鄞州模拟)如图甲所示为某智能镜子,其主要部件是:平面镜中内嵌一块带摄像头的显示屏、检测用户是否靠近镜子的传感器和智能模块等。(1)根据显示屏上提供的选项,用户通过分析并作出判断的神经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 ;(2)人脸通过摄像头可成像在感光组件上,其原理如图乙所示,则该像的特点有 ;(3)当用户靠近镜子时,传感器开关闭合,内部灯泡L工作。图像识别系统被唤醒后闭合,智能模块启动,用户开始体验智能化生活。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该智能镜子要求的是 。A. B. C. D.20.(2025·温州模拟)某学校在校园内建造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生态景观水池。为了检测水池底部是否有渗水现象,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如图乙所示的检测方法。(注:检测过程中水分蒸发及温度引起的体积变化均忽略不计)(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角度分析,生态景观水池中的植物浮萍属于 。(2)如图乙,往水池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上表面装有平面镜的泡沫块漂浮于水面,在水池侧壁水面位置标记标准线。位置固定的激光笔发出的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在水平光屏上出现一个亮斑。若水池出现渗水现象,则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3)已知图乙中泡沫块的质量为10克、体积为200厘米3,为了确保检测过程中平面镜处于水面之上而不浸入水中,求平面镜的最大质量。(注:清水的密度取1.0克/厘米3)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8光的折射反射 透镜成像规律-2025年中考科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通用)-学生版.docx 专题8光的折射反射 透镜成像规律-2025年中考科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通用)-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