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手工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四川的自贡扎染技艺曾先后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 染——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碱煮酸洗漂白染色444“贝壳(CaCO3)灼烧得到贝壳灰(CaO),加水混合制成石灰乳(Ca(OH)2),再与草木灰水(K2CO3)混合,过滤即得氢氧化钾溶液。”、 、 。CaCO3= CaO+CO2↑Ca(OH)2+K2CO3=2KOH+CaCO3↓CaO+H2O=Ca(OH)2高温碱 煮(1)某兴趣小组对“混合加水所得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将烧杯丙中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K2CO3+Ca(OH)2====CaCO3↓+2KOH任务一: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提出猜想 需验证物质 需验证离子 确定试剂KOH无需检验 猜想二: 、 ; 有无________ 有无________猜想三: 、 ; 有无________ 有无________Ca(OH)2K2CO3Ca2+CO32-HCl、H2SO4Ca(OH)2、CaCl2Ba(OH)2、BaCl2Na2CO3、K2CO3KOH K2CO3KOH Ca(OH)2K2CO3+Ca(OH)2====CaCO3↓+2KOH小组讨论实验探究【反思评价】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 ; 2.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 。 步骤1 ; 猜想____成立步骤2 ; 猜想 成立步骤1和2 ; 猜想 成立滤液稀盐酸或Na2CO3溶液反应物是否有剩余过量稀盐酸二Na2CO3溶液三一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记录现象,得出结论。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仪器试剂用完放回。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都无明显现象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进行实验结论解释反思评价验证猜想根据猜想、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注意:结论的撰写要紧紧围绕猜想设计方案猜想假设444科学探究的一般模型为进一步探究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活动。【猜想假设】该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 猜想二:有CaCl2和HCl猜想三:有CaCl2和Ca(OH)2 猜想四:有CaCl2、HCl和Ca(OH)2其他各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 。CaCl2HCl和Ca(OH)2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针 对 练 习猜想假设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猜想一: 只有CaCl2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一成立猜想二:有CaCl2和HCl 用镊子将锌粒放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反应后的溶液,观察现象 有 产生 猜想二成立猜想三:有CaCl2和Ca(OH)2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uCl2溶液,观察现象 无明显现象 猜想 不成立三气泡【交流评价】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能够得出结论给予表扬,同时指出上述实验探究中有明显的错误。同学们经过反思后发现了错误,错误的原因是 。CaCl2和HCl均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溶液中只含有CaCl2,故不能证明猜想一成立。2.为保持碱煮较好的洗涤效果,制得的氢氧化钾溶液必须密封保存。①小明猜想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他的依据是二者都含有_______(用符号表示)。 ②为验证猜想,进行实验探究(如图):向A、B两个相同规格且充满CO2的瓶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钾溶液和蒸馏水,充分反应后放在水平桌面上(U形管内为红墨水),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则猜想正确。 OH-U形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CO2任务二:物质变质后成分的探究3.现代“碱煮”使用的物质是烧碱。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获得烧碱。实验室有一瓶开封且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某化学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对其变质情况进行探究。模 拟 命 题我是小小命题人,根据下面的题头和科学探究的模型,仿照“任务一”和“针对练习”自主设计问题,完成“任务二物质变质后成分的探究”。你可以这样回答:我给他/她打 分,理由是 (他/她的错误是 应该 我的方案是 )评 价 细 目 表 评价项目 具体内容 得分 总分科学性 (5分) 设计合理、无知识性错误、有梯度完整性 (5分) 考点全面、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创新性 (5分) 试题结构、设问新颖 语言表达 (5分) 声音洪亮、表述清晰 实验探究【反思评价】CaCl2溶液必须过量的原因是 ,。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一: ; 猜想二: ;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 2.向1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继续加入 。 1有 产生 2 。 猜想____成立1有 产生 2 。 猜想____成立待测液过量的CaCl2溶液酚酞溶液过量CaCl2溶液酚酞溶液Na2CO3白色沉淀除尽溶液中的Na2CO3,防止对NaOH的检验造成干扰模 拟 命 题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记录现象,得出结论。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仪器试剂用完放回。Na2CO3、NaOH溶液变红二一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酸 洗碱煮之后的布料表面残留的碱液(K2CO3和Ca(OH)2反应后的溶液)和铁锈斑会影响布料的手感和后续工艺,需要进行“酸洗”。(1)写出稀硫酸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2)用过量的稀硫酸“酸洗”后,溶液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 ,可能有的阳离子是 。 Fe2O3+3H2SO4=Fe2(SO4)3+3H2OCa2+Fe3+K+H+小 结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进行实验结论解释反思评价验证猜想根据猜想、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设计方案猜想假设444科学探究的一般模型能 力 提 升1.学习复分解反应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稀盐酸、CaCO3粉末、Na2SO4溶液、BaCl2溶液之间的反应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大家一致认为试管①中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试管③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Na2SO4;猜想三:____________。稀盐酸与硫酸钠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不能相互结合生成气体、沉淀或水白色粉末溶解,有气泡冒出BaCl2+Na2SO4=BaSO4↓+2NaClNaCl、BaCl2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步骤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不成立步骤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三成立能 力 提 升【设计实验】【反思拓展】Ⅰ.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既要考虑生成物,又要考虑 是否有剩余。Ⅱ.依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步骤二中除可用稀硫酸外,选用 (填字母)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二反应物C作 业1.学习非遗染色技艺草木染,利用天然植物汁液给漂白后布料染色。2.完成学案上的课后拓展。染 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