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探高考试题构思维路径《中国高考报告(2024)》2024年高考命题趋势前瞻问题:AlCl3NH3和AlCl3●NH3?信息提取:有●和没●关键问题: NH3和AlCl3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作用?知识融合:(1)结构理论,NH3中N有孤对电子,Al原子上最外层3电子参与成键后还有空的P轨道。(2)对比迁移:氨和H+反应生成NH4+ 氯化铝双聚分子(Al2Cl6)2Al+6H2O=2Al(OH)3+3H2 Al(OH)3+NaOH=Na[Al(OH)4]学科思维:宏微结合、结构决定性质、平衡思想、反应历程学科思维的理解浙2020.7,T28解题思维路径:信息提取转化为关键问题,在结合已学知识或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学习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和没●就明白了!学科思维的理解对比迁移:2Al+6H2O=2Al(OH)3+3H2 Al(OH)3+NaOH=Na[Al(OH)4]Zn+2H2O=Zn(OH)2+H2 Zn(OH)2+4NH3=[Zn(NH3)4](OH)2Cu(OH)2+4NH3=[Cu(NH3)4](OH)2学科思维:宏微结合、平衡思想、反应历程(核心是氧化还原、络合反应)高考命题延续性浙2023.6浙江2024.1信息提取:键断裂、NO2+关键问题:反应的原理、组成变化(键的角度看反应)知识融合:(1)结构理论,电负性比较、电性判断、常见物质结构(2)对比迁移:再探高考学科思维:微粒观、守恒观、宏微结合、结构决定性质学科思维的理解信息提取:(CH2=CHCN)→【NC(CH2)4CN】关键问题:键断裂,H哪里来知识融合:(1)结构理论,碳碳双键加成(2)对比迁移:强调:有机、无机、结构等融合相通(加氢或失氧)3. 制造尼龙-66的原料己二腈【NC(CH2)4CN】用量很大,电有机合成法以丙烯腈(CH2=CHCN)合成己二腈如右图:请判断: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反应原理 组成变化 化学环境学科思维:宏微结合、原理组成环境选修1教材P105学科思维的理解反应原理 组成变化 化学环境【浙2024.1 T18节选】酸性条件下,固体NaBiO3(微溶于水,其还原产物为无色Bi3+)可氧化Mn2+为MnO4-,写出Mn2+转化为MnO4-的离子方程式 。真题再探——2023年1月浙江真题过程ii平衡后通入He,测得一段时间内CO物质的量上升,根据过程iii,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O物质的量上升的原因?学科思维的理解信息提取:恒压、根据平衡原理、过程iii关键问题: 两个隐含反应知识融合:平衡移动原理、控制变量过程ii平衡后通入He,测得一段时间内CO物质的量上升,根据过程iii,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O物质的量上升的原因?学科思维:平衡思想、反应历程答题模型构建条件过程ii平衡后通入He测得一段时间内CO物质的量上升根据过程iii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O物质的量上升的原因?审题析题结果表述视角对象模型建构条件对象视角结果表述过程ii平衡后通入He,测得一段时间内CO物质的量上升,根据过程iii,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O物质的量上升的原因?隐含的反应答题模型构建通入He,CaCO3分解平衡正移,导致c(CO2)/c(CO)增大,促进Fe还原CO2平衡正移。条件对象视角结果表述恒压,通入He,引起各物质分压减小对象1:CaCO3(s) CO2(g)+CaO(s)对象2: 3Fe(s)+4CO2(g) 4CO(g)+Fe3O4(s)平衡视角CO物质的量上升信息提取:恒压、根据平衡原理、过程iii关键问题: 两个隐含反应知识融合:平衡移动原理、控制变量学科思维:平衡思想、反应历程真题再探——2024年1月浙江卷条件对象视角结果表述速率角度反应历程三步基元反应,首先判断决速步,再分析有哪些因素影响反应速率。 集中考查多因素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快)(很快)(慢)对于大题,有些必要信息,具有重要启迪作用的信息被有意无意地隐藏——其实命题人是想让大家把题解开的。找题眼 细分析 解问题 答规范1.单一因素,直接提取信息,按照原理分析。回答问题直奔主题,不“拐弯抹角”。2.多因素(正向、反向),隐含信息,不一致,比大小(结果导向)。正因素,有利;反因素,不利;模型条件对象视角结果表述学科思维1.微粒观、守恒观、宏微结合2.结构决定性质,重要是清楚物质的结构3.原理、组成、环境4.平衡思想、反应历程5.……基本不考技巧,考查学科思想整理总结试一试【2024.4 9+1联盟18节选】某小组以BaPbO3、CaCO3为原料进行了如下探究过程:信息提取+学科思维原有的固定思维(经验),不一定正确,但是化学的学科思维是永恒的!试一试【2024.4 9+1联盟18节选】某小组以BaPbO3、CaCO3为原料进行了如下探究过程:信息提取:生成Pb(NO3)2关键问题:化合价变化知识融合:氧化还原化合价变化规律学科思维:反应历程、守恒观最后重点做好三件事:首先查缺补漏,从学科思维角度回归教科书。系统读、仔细看、认真想。其次从学科思维角度独立研究分析近年高考原题。最后,你可以把自己近期模拟考试的卷子浏览分析一遍,看看一次次的失分点有无共通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