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5月模拟押题卷(甘肃卷)02(原卷版+解答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历史5月模拟押题卷(甘肃卷)02(原卷版+解答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年中考历史5月模拟押题卷(甘肃卷)02(解答版)
(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B D C A B A B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在这里,游客既能欣赏古印度犍陀罗艺术余晖,又能目睹魏晋南北朝佛教艺术的“秀骨清像”。这说明古代甘肃(B)
A.继承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并发扬光大
B.是中外文明交流和民族交融之地
C.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中心
D.保留了石窟进入中国的最初样貌
2.下面四幅图是某校历史社团研究性学习的一组材料,最符合他们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C)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农业生产的进步
C.商业贸易的发展 D.文学艺术的繁荣
3.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这里的“捷音”是指(D)
A.《尼布楚条约》签订 B.东南沿海倭患解除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4.《大公报》载文说:“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中……(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B)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B.抗日战争爆发
C.辛亥革命 D.解放战争的胜利
5.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申报》除了刊登国内外重要新闻、通讯,发表著名人士文章、宣言之外,还涉及教育消息、商业新闻、科学周刊、通俗讲座、医学周刊、读者顾问、图画周刊等内容。材料说明了《申报》(D)
A.存在时间长 B.内容真实可靠
C.为政府服务 D.覆盖领域广泛
6.1953—1957年,中国工业增长率为18%,其中钢产量增长率为31.7%。这期间,中国工业及钢产量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C)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大跃进”运动的推广 D.人民公社的成立
7.在参观展览时,小朱同学看到了一段文字: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率先实行全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并第一次按照国际惯例引进外商和外资。这里还诞生了许多突破旧思想束缚、催人开拓奋进的新口号,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段文字反映了(A)
A.改革开放探索 B.“一国两制”实践
C.科教兴国推进 D.“一带一路”建设
8.“在帝国的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由于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2世纪进入黄金时期。”材料中的“帝国”是(B)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9.1991年美国经济走出谷底之后,持续繁荣了10年。其中1993年增长了3%,1994年增长了4%。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
A.“新经济”的推动 B.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欧共体”的成立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10.2024年4月9日,中国第二十七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全体官兵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这是联合国表彰维和人员的最高荣誉。这一表彰源于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B)
A.解决贸易争端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促进亚太合作 D.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第11题6分,第12题8分,第13题8分,共22分)
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时,创立进士科,确立了新的选官制度,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材料二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大幅度增加进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材料三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应试人为了功名,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1)材料一中,“新的选官制度”正式确立是在哪位皇帝时期?(1分)
确立:隋炀帝。(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时期政策特点是什么?科技成就有哪些?(3分)
政策特点:重文轻武。(1分)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指南针。(每点1分,共2分)
(3)明朝的科举考试采取什么方式选拔官员?这种方式造成了怎样的负面影响?(2分)
选拔方式:八股取士。(1分)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1分)
12.(8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展开。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迎来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开始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摘编自秦志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红线》
材料三 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实干。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迎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更加美好的新时代。
——摘编自陶乾章《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路径选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近代化在器物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
器物:洋务运动。(1分)文化:新文化运动。(1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分)
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分)历史事件: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中的第二个目标的内容。综上所述,你认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内容: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分)主要因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科技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等。(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
13.(8分)货币是经济发展的缩影,货币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金属币成为主要货币,各诸侯国自行铸币,其标准、形状、价值不一。秦朝时期,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两宋时期,出现纸币“交子”“会子”。
材料二 西方由“黄金热”掀起的殖民探险,最初受到的直接刺激来自东方的富庶。欧洲商品成本高,在东方市场没有竞争力,当时唯一能进入东方市场的商品就是金银,由此激发了欧洲占有美洲金银的欲望。欧洲占有美洲白银,换取亚洲的商品。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三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货币平衡、促进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稳定,充分展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软实力以及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的突出作用。
——摘编自屈满学《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规律。(3分)
规律:从地方铸币发展到中央统一铸币;从形状各异发展到形状统一;从金属货币发展到纸质货币等。(每点1分,共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黄金热’掀起的殖民探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3分)
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1分)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为当今世界展现怎样的愿景。(2分)
愿景: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三、探究题(共8分)
14.(8分)根据图示,从中任选三处地点,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足迹”这一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题目,明确列出三个“足迹”,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实准确)
【示例】题目: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分)
足迹一:上海。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党的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足迹二:南昌。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足迹三:延安。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召开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总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6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年中考历史5月模拟押题卷(甘肃卷)02(解答版)
(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B D C A B A B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在这里,游客既能欣赏古印度犍陀罗艺术余晖,又能目睹魏晋南北朝佛教艺术的“秀骨清像”。这说明古代甘肃(B)
A.继承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并发扬光大
B.是中外文明交流和民族交融之地
C.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中心
D.保留了石窟进入中国的最初样貌
2.下面四幅图是某校历史社团研究性学习的一组材料,最符合他们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C)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农业生产的进步
C.商业贸易的发展 D.文学艺术的繁荣
3.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这里的“捷音”是指(D)
A.《尼布楚条约》签订 B.东南沿海倭患解除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4.《大公报》载文说:“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中……(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B)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B.抗日战争爆发
C.辛亥革命 D.解放战争的胜利
5.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申报》除了刊登国内外重要新闻、通讯,发表著名人士文章、宣言之外,还涉及教育消息、商业新闻、科学周刊、通俗讲座、医学周刊、读者顾问、图画周刊等内容。材料说明了《申报》(D)
A.存在时间长 B.内容真实可靠
C.为政府服务 D.覆盖领域广泛
6.1953—1957年,中国工业增长率为18%,其中钢产量增长率为31.7%。这期间,中国工业及钢产量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C)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大跃进”运动的推广 D.人民公社的成立
7.在参观展览时,小朱同学看到了一段文字: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率先实行全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并第一次按照国际惯例引进外商和外资。这里还诞生了许多突破旧思想束缚、催人开拓奋进的新口号,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段文字反映了(A)
A.改革开放探索 B.“一国两制”实践
C.科教兴国推进 D.“一带一路”建设
8.“在帝国的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由于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2世纪进入黄金时期。”材料中的“帝国”是(B)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9.1991年美国经济走出谷底之后,持续繁荣了10年。其中1993年增长了3%,1994年增长了4%。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
A.“新经济”的推动 B.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欧共体”的成立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10.2024年4月9日,中国第二十七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全体官兵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这是联合国表彰维和人员的最高荣誉。这一表彰源于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B)
A.解决贸易争端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促进亚太合作 D.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第11题6分,第12题8分,第13题8分,共22分)
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时,创立进士科,确立了新的选官制度,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材料二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大幅度增加进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材料三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应试人为了功名,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1)材料一中,“新的选官制度”正式确立是在哪位皇帝时期?(1分)
确立:隋炀帝。(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时期政策特点是什么?科技成就有哪些?(3分)
政策特点:重文轻武。(1分)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指南针。(每点1分,共2分)
(3)明朝的科举考试采取什么方式选拔官员?这种方式造成了怎样的负面影响?(2分)
选拔方式:八股取士。(1分)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1分)
12.(8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展开。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迎来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开始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摘编自秦志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红线》
材料三 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实干。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迎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更加美好的新时代。
——摘编自陶乾章《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路径选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近代化在器物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
器物:洋务运动。(1分)文化:新文化运动。(1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分)
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分)历史事件: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中的第二个目标的内容。综上所述,你认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内容: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分)主要因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科技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等。(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
13.(8分)货币是经济发展的缩影,货币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金属币成为主要货币,各诸侯国自行铸币,其标准、形状、价值不一。秦朝时期,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两宋时期,出现纸币“交子”“会子”。
材料二 西方由“黄金热”掀起的殖民探险,最初受到的直接刺激来自东方的富庶。欧洲商品成本高,在东方市场没有竞争力,当时唯一能进入东方市场的商品就是金银,由此激发了欧洲占有美洲金银的欲望。欧洲占有美洲白银,换取亚洲的商品。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三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货币平衡、促进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稳定,充分展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软实力以及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的突出作用。
——摘编自屈满学《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规律。(3分)
规律:从地方铸币发展到中央统一铸币;从形状各异发展到形状统一;从金属货币发展到纸质货币等。(每点1分,共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黄金热’掀起的殖民探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3分)
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1分)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为当今世界展现怎样的愿景。(2分)
愿景: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三、探究题(共8分)
14.(8分)根据图示,从中任选三处地点,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足迹”这一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题目,明确列出三个“足迹”,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实准确)
【示例】题目: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分)
足迹一:上海。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党的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足迹二:南昌。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足迹三:延安。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召开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总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6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