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8页,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8页,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5.1 人类面临的
主要环境问题
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BD80C4565564AEEC2C5C533DD9183AF9FD21A43FE32BD2EB8FA8A1BD73C843DBB217D569C6F92523D450AB0C0BFF8B5D83D20CE605574F48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结合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分析环境问题及环境问题的产生。(区域认知)
2.利用图表,认识并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综合思维)
3.通过分析阅读材料或社会调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使其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4.根据相关资料,举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和全球化趋势,认识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课 程 标 准
核心素养目标
是指人类在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分为:环境污染 和 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分类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生态破坏
产生
索取>再生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环境污染
产生
排放>自净
演化而来的一系列问题
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污染。
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生态破坏等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森林砍伐等
主要环境问题分类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海洋污染
图中所示的环境污染可能有哪些?
你周围有哪些环境污染?造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农药、化肥
放射性污染
活动
(一)全球变暖
思考:
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究竟起了多大作用?
全球变暖有什么危害?
我们应该怎样做?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重新释放辐射的一些气体,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长波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
二氧化碳(CO )
甲烷(CH )
水汽(H O)
臭氧(O )
氧化亚氮(N O)
氢氟碳化合物(HFCs)
全氟碳化合物(PFCs)
六氟化硫(SF6)
CO
2
大量燃烧化石(煤炭、石油)燃料
全球变暖的原因
CO2
增多
气温升高
温室效应
全球气候变暖
地球处于温暖期
过度砍伐森林
全球变暖造成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据推测,到2100年海平面将至少上升65厘米,一些沿岸低地和岛国将受到被淹没的危险。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
危害②:加剧土地盐碱化
海平面上升还会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盐碱化。
危害③:海洋酸化
危害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2015年9月,自然摄影师拍摄下了另一番令人心疼的画面,一只瘦成皮包骨头的北极熊拖着受伤的腿。全球变暖,冰盖融化的时间越来越早,海面上没有足够的浮冰供北极熊在捕猎中途休息,这也限制了它们在上岸前囤积脂肪的机会。
珊瑚礁白化
危害⑤:加剧自然灾害
极端天气(气候)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在统计意义上属于不易发生的事件。
通俗地讲,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的是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发生变化,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
危害⑥:世界粮食产量总体下降
危害⑦:总体能耗增加
危害⑧:危害人体健康
全球环境问题 成因 影响 措施
全球 变暖 自然:处于温暖期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毁林 冰川消融,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上升。 ①沿岸低地和沿海及岛国被淹没; ②加剧风暴潮和洪涝,城镇排污系统失效; ③海水倒灌,水位上升,土地和农田盐渍化; ④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现象频发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开发利用新能源;
③调整产业结构;
④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⑤植树造林;
⑥加强国际合作
活动
1.基里巴斯“举国搬迁”的原因是什么?
2.为此,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上述现象?
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BD80C4565564AEEC2C5C533DD9183AF9FD21A43FE32BD2EB8FA8A1BD73C843DBB217D569C6F92523D450AB0C0BFF8B5D83D20CE605574F48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减少矿物燃料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利用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停止对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大气污染
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以及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源: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交通。
危害: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类型:光化学烟雾、雾霾、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
(二)大气污染与酸雨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H2O
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
排放过量
自净能力

危害
毁坏森林
水体酸化
农业减产
腐蚀建筑
酸雨
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雨雪等呈现出较强的酸性,降落到地面即为酸雨。

世界主要的酸雨区:
1.欧洲
2.中国南部
3.北美
4.日本南部
5.巴西南部
问题:为什么我国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
南方降水比北方多。
南方主要以丘陵山地为主,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排放。
北方土壤呈碱性,能中和大气中的酸性气体
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易把北方的酸性气体带到南方。
活动
结合图片资料和课本思考问题:酸雨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
2、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4、工业气体处理后再排放及使用燃煤脱硫技术;
5、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优化能源利用结构。
全球环境问题 成因 影响 措施
大气污染 与酸雨 自然:地形、土壤等; 人文:燃烧化石燃料,排放酸性气体;汽车尾气 ①毁坏森林; ②河湖水酸化; ③腐蚀建筑物、塑料、金属设施; ④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减产; ⑤危害人体健康;⑥引起国际纠纷 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
有效措施:
①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②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
③加强全球合作
(三)土地荒漠化
分布:干旱、半干早和半湿润地区。
原因:人口激增和自然资源利用不当,具体表现在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荒漠化的分类
草原退化
土壤盐碱化
石质荒漠化
水土流失
资源索取

资源恢复
全球环境问题 成因 影响 措施
土地荒漠化 自然: 基本条件——干旱; 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 动力因素——大风吹扬。 人文: 人口激增;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水资源利用不当 ①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②荒漠化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引发饥荒 ①调节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②推广轮牧;
③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④合理利用水资源;
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四)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多样性类型: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原因: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产生的消极影响。
影响:物种不断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使某些生物的食物链断裂,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给人类造成无法估计的危害。
全球环境问题 成因 影响 措施
生物多 样性锐减 ①人口迅猛增加; ②生态环境的破碎化; ③环境污染; ④外来物种入侵 ①破坏了人类未来的食品来源; ②破坏了药物来源;③破坏了工农业资源;破坏了物种的生物遗传基因; ④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⑤影响生物考古及科研等 ①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迁地保护,如建立植物基因库,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③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
(五)臭氧层破坏
作用: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99%的太阳紫外线,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紫外线伤害,因此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危害:臭氧空洞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紫外线辐射增强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为什么臭氧层会出现空洞呢?现在科学家已经找到了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那就是氟氯烃化合物。自然界中原本没有这种物质的。
氟氯烃是1930年美国杜邦公司研究制造出来的氟、氯和碳的有机化合物,以后作为制冷剂、分散剂、清洗剂等,广泛应用于制冷设备、化工产品中,如空调、冰箱、发胶、喷雾剂等商品里面都含有它。
喷雾剂
清洁剂
分散剂
制冷剂
破坏臭氧层
臭氧层杀手
人类排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全球环境问题 成因 影响 措施
臭氧层破坏 自然:太阳活动 人为:人类使用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和杀虫剂,排放氟氯烃化合物等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②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③全球合作
二、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特点
全球性
长期性
复杂性
全球性环境问题在规模、波及范围和解决途径上,具有全球性。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受到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影响。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一个相对较长的积累过程。现在所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可能是几年、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来人类活动的结果。全球环境变化是渐进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造成的影响是长期性的。
全球性环境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必须用整体性观点来审视全球性环境问题,制定综合处理环境问题的策略。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全球变暖
大气污染与酸雨
土地荒漠化
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锐减
特点:
全球性、长期性、复杂性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并回答下列小题。
1.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2.臭氧层位于( )
A.对流层顶部 B.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交界处
C.平流层中 D.高层大气中
3.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B
C
A
读下面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图中箭头反映人类与环境的相互联系。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4.海水淡化,提取地下水属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人类行为属于④环节的是(  )
A.排干沼泽 B.封山育林 C.秸秆还田 D.倾倒垃圾
6.能够促使①、②良性发展的人类行为是(  )
A.使用高效农药,控制病虫害 B.加快矿物能源开发,推动经济发展
C.鼓励私人购车,促进交通发展 D.山区退耕还林,平原保护耕地

环 境
环 境





人类社会
B
D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