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 七年级历史学科教案第22课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承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教师:备课时间:2025年月 日 上课时间:2025年5月 日教学内容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起源、时间、习俗及相关传说故事,理解每个节日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2. 掌握调查研究、资料收集与整理、小组合作探究以及展示汇报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 3.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实地考察、采访长辈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实践探究的能力,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归纳。4.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汇报、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5.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6. 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让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对于维系家庭、社会和谐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责任感。教学重点 探究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演变及其文化内涵,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传统节日起源与传承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个性设计一、激情导入 引课明标 情境展示:播放一段视频,展现明清时期热闹非凡的春节景象,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穿着新衣,贴春联、放鞭炮,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相互拜年祝福。接着展示元宵节的花灯会、端午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赏月等传统节日的精彩画面。提问引导:“同学们,这些熟悉而又热闹的场景,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精彩瞬间。从古老的过去到现代社会,传统节日一直陪伴着我们。那么,这些传统节日究竟是怎么起源的?在明清时期以及历史长河中又是如何传承和发展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承,探寻其中的奥秘。”二、引导学引领 自主学习 分组收集不同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包括起源传说、历史记载、传统习俗、诗词作品等。分析整理资料,梳理各传统节日的起源时间、演变过程,制作成时间轴或思维导图。探讨影响传统节日产生和演变的因素,撰写小组探究报告。以演讲、手抄报、短剧表演等形式展示小组探究成果,阐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传承意义。三、学友互学合作交流 学友之间相互检查配套练习册自主研讨完成情况,学友互学合作交流,学友共同努力也不能完成的请教老师。四、展示评价精讲点拨 各小组按照预先抽签确定的顺序,依次进行展示汇报。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通过 PPT 演示、手抄报展示、情景表演、讲述故事等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本小组所研究的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传说故事以及文化内涵等内容。在展示过程中,小组代表要注意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内容丰富、准确,形式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并与台下同学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梳理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对比不同版本,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例如,对于端午节的起源,可能有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等不同说法,引导学生从当时的政治、文化环境分析这些传说产生的原因。整理节日的演变过程,包括习俗的变化、庆祝方式的增减等。以春节为例,从明清时期的拜年、祭祀等习俗,到现代增加的春晚等新元素,分析背后的社会变迁因素。制作时间轴或思维导图,直观呈现传统节日的发展脉络。春节起源自主学习与分享:布置学生提前查阅春节起源的资料,课堂上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展示古代祭祀活动的图片、甲骨文 “年” 字的字形演变,系统讲解春节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岁首祈年祭祀活动,与天文历法中的一年之始相关。讲述 “年” 兽的传说故事,提问学生:“从春节起源的传说和祭祀活动中,能看出古人怎样的生活追求和文化观念?”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平安吉祥的向往以及对家族传承的重视。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春节起源与古代农业生产的关系”,从节气与农事、农产品收获与庆祝等方面进行分析。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强调春节起源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是古人在辛勤劳作一年后,祈求来年丰收、庆祝收获的重要节日。元宵节起源故事讲述与讲解:教师讲述元宵节起源于汉代祭祀太一神的故事,展示相关历史资料,介绍元宵节最初是宫廷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民间节日。展示佛教传入后正月十五燃灯礼佛的图片,讲解元宵节与佛教文化的融合,使得赏花灯的习俗更加盛行。提问学生:“元宵节从宫廷祭祀到民间节日的转变,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哪些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社会文化的下移、民间信仰的融合以及节日娱乐性的增强。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元宵节猜灯谜习俗的起源和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认识到猜灯谜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崇尚和文化的传承。清明节起源图片展示与讲解:展示古代农耕场景图片、清明节祭祀祖先的图片,讲解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作为重要节气,清明时节气候温暖,适合农事活动,人们在此时祭祀祖先,缅怀先人。提问学生:“清明节将节气与祭祀相结合,体现了古人怎样的智慧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古人顺应自然、重视家族传承和孝道的价值观。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清明节在不同地区的习俗差异及原因”,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清明节习俗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祖先的敬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端午节起源故事演绎与讲解:邀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绎屈原投江的故事,教师展示相关绘画作品,讲解端午节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屈原的爱国故事,逐渐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展示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图片,讲解这些习俗的起源和寓意,提问学生:“端午节习俗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中的重要意义。对比分析:对比不同地区端午节的庆祝方式,如南方的赛龙舟和北方的一些独特习俗,组织学生讨论其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中秋节起源文化解读与讲解:展示古代帝王祭月的图片,介绍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的月亮崇拜,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的礼制,后逐渐演变为民间的团圆节日。讲解中秋节赏月、吃月饼习俗的由来,展示不同地区月饼的图片,提问学生:“中秋节的团圆寓意对中华民族的家庭观念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中秋节对增强家庭凝聚力、传承家庭文化的重要作用。拓展探究:引导学生探究中秋节在不同民族中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拓展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五、训练反馈自测自评六、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各小组展示汇报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回顾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明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天文历法、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社会制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它们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不断演变和丰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多数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承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