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人教2024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做课件】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第 11 课 西汉建立和 “文景之治” 教案一、教学目标西汉的建立(8 分钟)引导回顾:简单回顾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主要史实,提问学生楚汉之争的结果,引出西汉的建立。详细讲解:公元前 202 年,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强调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等关键信息。展示《西汉初期形势图》,让学生观察西汉初期的疆域范围,了解当时西汉面临的外部形势,如边疆地区存在匈奴等势力的威胁,内部还有一些诸侯王势力等。休养生息政策(12 分钟)原因探讨:展示相关史料,如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客观原因:长期的战乱,使得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姓生活困苦,国家财政空虚,急需恢复经济。主观原因: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而迅速灭亡的教训,认识到要巩固统治,必须让百姓安居乐业。措施阐述:讲解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下令 “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等。强调这些措施对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文景之治”(15 分钟)汉文帝的统治措施:介绍汉文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展示相关史料,如汉文帝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甚至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强调汉文帝重视农业的举措对经济恢复的推动作用。在刑罚方面,汉文帝进行改革,废除了一些严苛的刑罚,如废除肉刑,体现了刑罚的轻缓化趋势,展示缇萦救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汉文帝刑罚改革的意义。汉景帝的统治措施:讲述汉景帝在位时,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和汉文帝一样,重视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如将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强调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经济压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刑罚上,汉景帝也继续减轻刑罚,使得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展示一些反映当时农业生产发展的图片或文物资料,如汉代的陶制农具模型等,让学生直观感受 “文景之治” 时期农业的发展。“文景之治” 的成效:引导学生总结 “文景之治” 的成效,包括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等。展示相关文字描述,如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让学生感受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组织学生讨论 “文景之治” 对西汉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认识到它为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课堂小结(5 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板书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西汉建立的过程、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以及 “文景之治” 的主要措施和成效之间的逻辑关系。强调西汉建立初期面临的困境促使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而 “文景之治” 则是休养生息政策长期推行的结果,为西汉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中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统治者顺应民心、采取正确政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经济对国家繁荣的关键作用。(四)课堂练习(5 分钟)展示精心设计的练习题,题型涵盖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等,例如:选择题: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A. 公元前 221 年 B. 公元前 209 年 C. 公元前 202 年 D. 公元 25 年填空题:汉初统治者实行______政策,以恢复和发展经济。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______”。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请回答:这是谁说的话?这段话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这一思想?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练习完成后,教师公布答案并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五)布置作业(2 分钟)完成课后相关练习题,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查阅资料,了解汉武帝时期的相关历史,思考 “文景之治” 与汉武帝大一统局面之间的联系,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中考考法8小结梳理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1. 知道楚汉之争和西汉的建立的相关史实,知道汉初的几位皇帝顺序。(时空观念)2 .了解“文景之治”的背景、主要政策和统治效果。认识到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适应了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统一国家的巩固起了巨大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 认识统治者要适时调整政策,“以民为本”等民本思想的重要性(唯物史观、家国情怀)这个刻着“汉并天下”的瓦当反映了刘邦建汉,统一天下的情形。文物“说”历史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公元前180年即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伺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患病卧床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用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刘恒在位期间,重德治,兴礼仪,注重农业发展,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名人故事汉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交战双方:时间:目的:结果:公元前206—前202年(4年)争夺国家统治权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垓下之战中,项羽战败,自刎于乌江。刘邦胜利,建立西汉刘邦项羽思考:这场战争与刘邦和项羽在秦亡前领导的战争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战争的目的不同推翻暴秦 争夺帝位性质: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思考1: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结合材料,小组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公元前232—前202项羽刘邦说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自己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范增受到项羽猜忌,辞官归家。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据《史记》记载,刘邦入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刚愎(bì)自用指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思考2:你从秦朝灭亡和项羽战败这两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失民心善用人才得民心军纪严明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自主学习:西汉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长安(今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西汉长安城出土“汉并天下”瓦当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问题思考:根据材料,说出西汉之初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汉初社会境况社会状况: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萧条,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材料研读情景剧汉高祖:我们已经打下了天下,现在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坐稳天下。大臣甲:如今天下初定,社会动荡。臣以为要加强法治,严加 管理,使天下太平。汉高祖:是啊,维护社会秩序也是当务之急啊!大臣乙:严刑峻法会使天下更乱,短命的秦朝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臣以为要推行黄老之学,与民休养生息。(主要人物:汉高祖和大臣 场景:在大殿召见群臣)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1)含义:休养生息是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2)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①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②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丞相萧何御史大夫任敖相国樊哙太尉周勃左丞相陈平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措施增加农业劳动力田赋:十五税一①下令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② 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③鼓励民众致力农业生产,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④与匈奴和亲。⑤消灭异姓王,分封同姓王。恢复发展经济作用:使西汉的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巩固了汉朝的统治。缓和双方的关系,营造和平的环境。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zī ché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1)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与民休息。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②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维持社会安定。田赋降至三十税一“文景之治”汉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2)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汉文帝陵墓“文景之治”①手工业:纺织、漆器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纺织技术水平高超,丝织品有锦、绣、绢、纱等,种类繁多。漆器造型美观,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②商业: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获利颇丰,成为富商大贾。经过几十年的营建,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热闹繁华。汉景帝时,西汉与匈奴开通边境贸易,各族往来更加频繁。经济发展的表现汉文帝陵墓“文景之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汉文帝 汉景帝“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为后来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景之治”1. 象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之一,深受大众的喜爱。象棋棋盘中间是“楚河汉界”,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C )CA. 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B. 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C. 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D. 战国七雄的兼并战争23456712. [2024·临沂模拟]西汉建立之初,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这表明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B )A.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C. 采取休养生息政策D. 巩固濒临灭亡的王朝B23456713. [2024年1月郑州期末]《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其根本目的是( D )A. 增加人口数量 B. 减轻农民负担C. 发展农业生产 D. 巩固汉初政权D23456714. [2024年1月泉州期末]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C )A. 兴修水利 B. 对外征伐C. 以农为本 D. 以德化民C23456715. [2024·成都中考]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的汉文帝陵墓,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这与汉文帝在其遗诏中提出修建自己的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B )A. 勤于政事 B. 提倡节俭C. 知人善任 D. 虚怀纳谏B23456716. [教材素材]位于湖南长沙的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下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见证了西汉时期( A )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AA. 手工业的发展 B. 富商大贾出现C. 城市热闹繁华 D. 边境贸易频繁23456717. 《史记·平准书》中写道:“汉兴七十余年之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一现象说明西汉( B )A. 社会政治清明 B. 经济发展迅速C. 中央集权加强 D. 人口迅速增长B23456711. 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形象是道德高尚和勇武有力的结合,形成了“勇士”“壮士”等对英雄的称谓;刘邦在《大风歌》中提出了效命忠顺的“猛士”英雄形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D )A. 人才需要文武兼备B.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C. 英雄观念根深蒂固D. 社会政治发生变动D21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人们渴望安定的生活,希望由道德高尚和勇武有力的“勇士”或“壮士”来结束战争;秦朝灭亡后,刘邦希望由效忠的“猛士”来扶持他建立帝业,因此这一变化与社会政治变动有关,D正确。212. 汉高祖刘邦“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时多次下诏减“田租之半”或“租税之半”;景帝时甚至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这些举措( C )A. 贯彻了儒家的仁政思想B. 体现了抑制诸侯的意图C. 促进了封建统治的稳固D. 促成了“光武中兴”局面C21点拨:材料中提到的措施对应的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是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这些措施也确实有利于促进汉朝封建统治的稳固。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更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C正确。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排除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是为了抑制诸侯国势力,排除B;西汉初期的治世局面是“文景之治”,排除D。21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为民措施,社会比较安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历史解释 探治国安邦】材料一: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摘自《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怎样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状况的原因是什么。(4分)21答案:状况:社会生产遭到破坏,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21材料二:秦朝 汉高祖时期 文景时期税率 约三分之二 十五税一 三十税一徭役 一年数次,服役年龄从17岁开始 一年一次 三年一次,服役年龄从20岁开始刑罚 连坐、肉刑 减轻刑罚 废除连坐和部分肉刑21秦朝 汉高祖时期 文景时期开支 大兴土木 减少开支 提倡节俭——摘编自《汉书》《史记》(2)材料二反映出汉初几位皇帝都实行了什么政策?与秦朝的治国措施有何不同?(3分)21答案:休养生息政策。不同:减轻赋税和徭役;减轻刑罚;提倡节俭。21【以史为鉴 谈历史启迪】材料三:镜头一: 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 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 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秦朝老农 镜头二: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史记·平准书》21(3)对比秦朝的统治和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给我们什么启示? (2分)答案:要以人为本,注重人民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成由俭,败由奢”。(言之有理即可)21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