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第13课 东汉的兴衰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人教2024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做课件】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第 13 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准确说出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等基本信息,清晰阐述刘秀建立东汉的背景与过程。专权表现:通过具体案例,如梁冀专权,讲述外戚专权时飞扬跋扈、把持朝政、结党营私的行为;以张让等宦官为例,说明宦官专权时卖官鬻爵、残害忠良的行径。严重后果: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东汉中后期朝廷官员、百姓等不同角色,探讨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带来的危害。教师总结: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基础。黄巾起义(10 分钟)起义原因:展示相关史料,如 “东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加上灾荒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引导学生分析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起义经过:利用地图讲解黄巾起义的爆发时间(184 年)、领导者(张角)、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及主要过程。起义影响:组织学生讨论黄巾起义对东汉政权的影响,教师总结: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政权从此一蹶不振。(三)课堂小结(5 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通过思维导图梳理东汉兴衰的历程:东汉建立(背景、建立者、时间、都城)→光武中兴(措施、表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原因、表现、后果)→黄巾起义(原因、经过、影响)。引导学生总结东汉兴衰的经验教训,认识到统治者应关注民生、政治清明,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四)课堂练习(5 分钟)展示练习题,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选择题:东汉的建立者是( )A. 刘邦 B. 刘秀 C. 刘彻 D. 刘备填空题:刘秀统治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史称( );东汉后期,( )与( )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败。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分析材料反映的社会状况以及与黄巾起义的关系。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讲解疑难问题。(五)布置作业(2 分钟)完成课后相关练习题。查阅资料,了解东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如蔡伦改进造纸术等,下节课进行分享。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中考考法8小结梳理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1. 通过了解东汉的建立及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认识到政治清廉、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 . 通过完成阅读课文及史料,分析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的影响等史实,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 结合所学,分析统一对于当今的中国的意义,认识到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景帝功德榜我和景帝一直坚持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奖励农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我和我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我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汉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我的统治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但我后世帝王被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最终失去了政权。汉文帝汉高祖汉武帝光武帝东汉铜奔马铜奔马是东汉青铜艺术的精品之作。东汉铜奔马的造型方式,沿用了当时通行的奔马的形象,并且创造性地加上了飞鸟,既起到了实际中的固定作用,又增加了马飞奔的气势。整体上看,它是汉代人勇武豪迈的气概、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现,反映了汉王朝的强大与富足。点击播放视频新课导入素养目标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材料:“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汉书·谷永传》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民不聊生,流离失所赋税、徭役繁重王莽称帝后,实行“改制”,结果改制彻底失败了。王莽的施政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社会动荡,终于激起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后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为光武帝。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外戚外戚:皇帝的母族、妻族东汉建立合作探究材料:伏念天上离王莽之害久矣……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匹夫僮妇,咸怀怨怒。——《后汉书·列传·桓谭冯衍列传》材料:王莽改制,每一条令下达后,必有苛刻的惩罚办法相随。而其条令多不便于民,犯令者多,于是全国上下,自公卿至百姓,陷于囹圄者不可胜数。——李光霁《论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和失败原因》战乱不息、刑罚苛重、赋税繁重、政治腐败、劳动力不足等。措施 作用经济政治民族关系释放奴婢减轻田租减轻刑罚合并郡县 裁减官员加强监督 惩处贪污允许北方各族内迁增加了劳动力,缓和了阶级矛盾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整治了官场风气缓和民族矛盾加强了民族团结光武中兴史料助学(光武帝)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后汉书》解读:光武帝反对杀害奴婢的理由是他认为人的性命最重要。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如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等。光武中兴的含义:①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②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③天下出现兴盛局面。东汉青釉刻花三足瓷樽都出现在新王朝建立初期;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统治者都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注重减轻刑罚。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治世局面。“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的相同点农业: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王景治理黄河,使被淹没的土地变为良田。手工业: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了冶铁的质量;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已出现质量较高的瓷器。东汉击鼓说唱俑这是出土于四川的东汉击鼓说唱俑。查阅资料,试为这件陶俑写一段解说词。这件东汉击鼓说唱俑出土于四川成都,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人俑表情生动活泼,线条简练,技法娴熟,表现了汉代说唱表演艺术的流行,也从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统治者要重视民生,爱惜民力,发展生产,才能使社会出现盛世局面。素养启示陶院落(模型)陶院落的布局是东汉时期豪强地主武装力量发展的表现,说明东汉豪强大族把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地结合起来。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宦官是指宫中服侍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人。材料:仲长统一针见血地指出,自光武帝以来,“不假后党以权,数世而不行,盖亲疏之势异也”。汉朝历代任用外戚“辅政”,但“所赖以治理者甚少,而所坐以危亡者甚众”。——张子开著《仲长统:汉代杰出的政治批判家》东汉中后期,帝王任人唯亲,重用外戚。外戚有才能的少,危害社稷的多。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7 9寿命(岁) 27 2 32 30 3 9 36 34 18 54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平均即位年龄:平均寿命:9.8岁24.5岁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皇帝早逝幼主继位外戚专权宦官得宠诛杀外戚皇帝长大“怪圈”皇太后临朝君权旁落把持朝政夺回君权依靠宦官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外戚和宦官都是利用君权作乱,并非自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根本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曝尸荒野;而阿谀奉承的奸人,欺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巨额财富私人武装世代为官豪强大族势力膨胀的示意图帮助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豪强大族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帮助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豪强大族材料:(汉桓帝延熹)九年正月……比岁不登,民多饥穷,又有水旱疾疫之困。盗贼征发,南州尤甚……三月……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后汉书·本纪·孝桓帝纪》材料:(汉灵帝建宁)三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后汉书·本纪·孝灵帝纪》东汉后期,尤其是桓帝、灵帝时期,水旱、蝗虫、地震、瘟疫等灾害频繁,而此时正是外戚和宦官势力极为猖獗之时,政治的腐败更加重了自然灾害的破坏力,整个社会处于极度的衰敝之中。材料: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从来必可轻。——《太平御览·菜茹部》人民无法忍受东汉后期的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天灾人祸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腐败的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反抗,最终激起了东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汉书》解读:这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使用的口号。这句话的意思是汉朝即将灭亡,取代汉朝的将是黄巾军;起义的时间就定在甲子年(184年),届时天下将会太平。指汉王朝。是指黄巾起义军。史料助学点击播放视频时间:184年领导者:张角等起义军:起义军头裹黄巾,被称为“黄巾军”特点: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结果:历时9个月,最后被镇压,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1. [2023·青岛中考]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框内政权的建立者是( C )A. 嬴政 B. 刘邦C. 刘秀 D. 杨坚C2345612. [2024年1月北京石景山区期末]下面资料反映了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施政措施,其带来的影响是( C )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234561A. 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B. 滋生了贪污腐败C. 出现“光武中兴”D. 导致了社会动荡答案:C2345613. 李华同学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收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内容是( B )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王景受命治理黄河水患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一水排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234561A. 东汉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B. 东汉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 东汉农业耕作技术的发展D. 东汉手工业技术的发展答案:B2345614. 李华同学根据东汉中后期政局的变化绘制了如下示意图。图中a、b两处分别应填写( D )A. 与民休息、尊崇儒术B. 王莽改制、农民起义C. 黄巾起义、任用亲信D. 外戚专权、宦官得宠D2345615. [教材素材]下面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东汉绿釉陶水亭。这件文物反映了东汉( D )亭上层四角有张弩控弦的武士守卫,中间有人扬袖起舞,旁有一人抚琴及三人拍手伴歌234561A. 社会安定,经济发展B. 青瓷烧制技术成熟C.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答案:D2345616. 【新情境】绘制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李华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绘制了下面的示意图,①处应填写的是( C )A. 大泽乡起义 B. 王莽篡汉C. 黄巾起义 D. 州牧割据C2345611. 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人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反映了( B )B21A. 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B. 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C. 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D. 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点拨:根据题干中的“天子至士人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可知,东汉后期,天子至士人乘坐牛车之所以成为一种风尚,是因为牛车稳而宽敞,是沉迷于享受的表现,由此体现了当时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正确。“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沉迷于享受的表现,并非戒奢尚俭,排除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212.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农民“无立锥之地”;王莽改制,加重掠夺,激起各地农民起义;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毒害、敲诈百姓,“民不堪命,纷纷起义”。据此可知( C )CA. 两汉农民起义爆发原因完全相同B. 两汉始终朝政混乱,社会动荡不安C. 农民起义根源在于阶级矛盾激化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西汉统治21点拨:根据材料中“西汉末年,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农民‘无立锥之地’”“民不堪命,纷纷起义”可知,两汉农民起义的根源在于阶级矛盾激化,C正确。“完全相同”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两汉始终朝政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不符合史实,排除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排除D。21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