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选考科目考试绍兴市适应性试卷(2025年4月)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8页,选择题部分1-5页;非选择题部分6-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选择题部分(48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其中,有一种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以其玉器传统、祭坛、神庙、积石冢闻名中外。这一文化是A.仰韶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红山文化 D.良渚文化2.汉时有诏书曰:“吏民毋得伐树木,有无,四时言。谨案部吏毋伐树木者,敢言之。”十六国时,张骏割据凉州,因“河右不生楸、槐、柏、漆”,曾“取于秦陇而植之”。北魏均田令规定“非桑之土,夫给一亩,依法课莳榆、枣”。唐宪宗元和年间令“······其桑,仍切禁采伐,犯者委长吏重加责科”。以上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①统治者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②植树造林成为普遍现象③保护环境往往与促进生产相结合 ④法律与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3.本次党的代表大会依据并贯彻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学说和远东大会的精神,科学分析了国际形势变化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演变的基本状况,提高了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认识,明确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并专门就当时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作了深入讨论。在此基础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等9个决议案。这次党的代表大会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4.据史书记载,姜太公到营丘拓殖,邦国大盛;楚国接受中原文化,将“南蛮”纳入中国范围。箕子率商人远赴,则成为今日朝鲜国家的先驱。另外,沿印度河口至波斯湾,从波斯湾到红海,从红海到地中海和黑海,波涛所及,在位置合适的良港,莫不有各种殖民据点建立。腓尼基人、埃及人、犹太人等都建立殖民城市,希腊人的城邦遍及地中海沿岸。材料意在说明A.古代世界人类的迁徙活动已经相当频繁 B.农耕文明的扩张使文明的区域不断扩大C.人类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不同文化的认同D.不同地区文明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5.它得到国王和议会的批准,是得到法律承认的“国家的企业”,马克思曾评价,“七年战争使它由一个商业强权变成了一个军事的和拥有领土的强权。正是那个时候,才奠定了现时的这个东方不列颠帝国的基础。”它指的是A.伦敦综合交易所 B.英格兰银行 C.英国东印度公司 D.伦敦证券交易所6.“有一个开明的君主,奉行完善的法律,并以纯洁的道德来团结全体人民。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卢梭 B.康德 C.伏尔泰 D.利玛窦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7.史载:“中书、密院议边事,多不合。赵明与西人战,中书赏功,而密院降约束;郭逵修堡栅,密院方诘之,而中书以下褒诏。愿大臣凡战守、除帅,议同而后下。”下列史实与材料论及的朝代特征最为吻合的是A.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B.王与马,共天下,盖王氏人伦之盛,实始是矣C.本朝之所以立国定制,皆以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为言D.迩来朕有天下,更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8.唐朝两税法改革规定“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明朝一条鞭法则规定“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到清康熙五十一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丁银摊入地粮”。以上史实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变化的趋势有①征税标准的变化 ②君主专制的强化③赋役制度的货币化 ④人身控制的松弛化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9.下图所示漫画名为《中国商店的日本人:时局的掌控者》,漫画中的日本人喊道:“喂,你这猪脑袋猪尾巴的老家伙,打开你的店铺-钥匙交给我!”对于该漫画寓意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被动挨打B.《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在华增开通商口岸C.日本侵华引发列强掀起瓜分狂潮D.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市场已被日本所掌控10.清朝末年上海竹枝词曾描述说:“高车驷马过通衢,谁识当年旧博徒,冠履于今真倒置,缙绅家世半屠沽。”对于这种现象,道学之士大为恐慌,他们惊叹当时的社会“凡事任意僭越,各处皆然,沪上尤甚”,并讽刺那些人“不知冠裳为何物,妄人妄服,求欲列于缙绅之间。”材料主要反映出清末上海A.传统等级观念已被打破 B.西方服饰得到广泛传播C.近代交通得到一定发展 D.新旧社会思潮冲突不断11.李公仆在1940年9月记道:在各根据地区域,减租减息政策带给农民巨大的经济利益,农民们则以积极参加各根据地政权的事务作为回报。许多农民保家护村的狭隘观念逐渐改变,他们开始意识到了根据地存在与国家危亡及自身利益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而积极投身于抗战。从中心区域到游击区,几乎都建立起了农会、妇女会、青年会等群众性组织。据此理解正确的是A.敌后战场成为了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B.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巩固了统一战线C.抗战期间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减租减息在经济上全面解放了农民12.阅读下表,由此可知1967-1974年贵州省社会总产值(单位:亿元)时间 社会 总生产值 工农业 生产值 农业 生产值 工业 生产值 轻工业 重工业 建筑业1967 40.34 32.74 20.46 12.28 5.73 6.55 3.731968 37.17 30.51 19.31 11.20 5.26 5.94 3.371969 35.28 28.80 18.68 10.12 4.84 5.28 3.411970 52.28 41.27 20.52 20.75 8.20 12.55 6.881971 62.31 45.58 22.64 22.94 8.19 14.75 11.591972 55.26 41.45 19.41 22.04 8.40 13.64 8.611973 54.10 42.82 23.61 19.21 7.88 11.33 5.871974 50.17 40.07 22.20 17.87 7.81 10.06 4.85A.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贵州受益当时国际政治局势影响生产总值逐年增长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贵州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D.三线建设奠定西南地区现代化建设所需的物质基础13.波斯波利斯的管理文献显示,波斯帝国的差旅人员不仅包括官员、贵族和特使,也包括向导、工匠、士兵、仆从、雇工等,他们沿御道往返于帝国腹地和各行省之间,出行时需携带由国王、总督或波斯波利斯经济区行政长官签发并盖章的介绍信。到达传舍之后,差旅人员需将随身携带的介绍信交给传舍的书吏,以供检查。此后,书吏还需要起草一份收据,内容包含膳食提供者的名字、差旅人员的身份、所要执行任务的起点和目的地、团队的人数及组成情况、每人收到的口粮数量、日期等信息。上述材料旨在强调波斯帝国A.文书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B.因公出差人员类型众多C.道路交通网络十分发达 D.行政管理制度相当严格14.19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阶级对立、环境污染,原有的社会治理模式明显失效。传统价值体系迅速瓦解,国家的社会功能不足以应对层出不穷的严重问题,工业化使英国陷入迷茫。英国的情况在其他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相继出现,人们意识到:现代化意味着对社会进行全方位的调整。19世纪西方国家“全方位的调整”包括①英国对社区管理进行市场化改革 ②德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③各国建设新城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④英国推进行政体系的现代化A.①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15.1853年,英国驻印度总督达尔豪西侯爵提出“铁路建设计划”,宣称:“铁路不仅是商业的纽带,更是文明的工具。它将把印度的资源与英国工业的需求紧密结合,同时让印度人民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至19世纪末,印度已建成约4万公里铁路网,但其路线设计以连接原料产地和港口为主,内陆城市间的交通并未改善。据此,英国在印度建设铁路最深层的影响是A.加速了印度资源的掠夺,巩固了英国的殖民统治B.促进了印度交通的发展,缩小了地区的经济差距C.推动了印度全面现代化,提升了民众的生活水平D.加强了西方文化的侵略,消除了印度的民族意识1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主要拉美国家形成了土著主义思潮。秘鲁作家强调秘鲁民族是印第安人的民族,多数人口是当地种族,仍然讲本地的语言,视白人为入侵者。墨西哥著名人类学家通过考古和田野调查,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印第安文化,并把印第安文化提高到国家文化基石的地位。这表明拉美国家的土著主义思潮A.是拉美国家构建民族认同的探索 B.源于白人对印第安人的长期压迫C.是拉美国家摆脱殖民的主要手段 D.促使拉美国家创新本土文化形式17.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紧密,不确定性也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人类携手同行,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下图是某国际组织成员国的示意图(阴影部分)。关于该国际组织说法正确的是A.2015年成立的新开发银行是该组织合作共赢的平台B.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C.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D.成员涵盖广,是世界多极化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体现18.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时代变了,我们所要求的历史知识也和前人不同,所以就该重写新历史。······历史是可以随时翻新改写的,而且也需要随时翻新改写。我们自己不能翻新改写,却埋怨旧历史不适用,那是把自己的不尽责都推到古人身上去,真是不该。试问孔子写《春秋》,司马迁写《史记》,岂是为我们而写的?”钱穆意在强调①不同时代对过往的创造性对话 ②史学工作者的时代责任③历史阐释的主体性转换 ④以历史想象神入历史现场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非选择题部分(52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2分,第22题16分,共52分)19.城市承载历史、见证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某小组在项目化学习时搜集的史料集合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杭州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经济迅速发展。······在吴越国的八十余年中,杭州城市得到了较大的扩展,西湖也获得了较好的整治,城市与西湖的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较之前代更为明显。 -摘编自陈桥驿《中国城市发展史》杭州的崛起是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一时期,杭州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水陆交通和繁荣的商业贸易,迅速从一个小县城发展成为东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杭州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推动了江南地区城市化的进程。 -摘编自李孝聪《隋唐五代时期的杭州》唐代杭州的崛起,得益于大运河的开通和海上贸易的发展,使其成为连接南北、沟通海陆的重要枢纽。杭州的崛起,促进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交流。······杭州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对传播中华文明、吸收外来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日】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材料二在近代东亚商业史上,澳门的兴起堪称奇迹,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这个默默无闻的位于珠江出海口的小渔村就上升到连广州也相形见绌的地位。······从1557-1644年,流入澳门的白银为1亿两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流入中国内地。······中国商人见居留濠镜的夷人金钱甚夥,一往而利数十倍,都趋之若鹜,以致造成“诸澳俱废,濠镜独为舶薮”的局面。-摘编自陈小锦《明清时期澳门在中西贸易中的地位》(1)为该小组的项目化学习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指出材料一引文中三位学者城市研究的侧重点及该小组史料搜集的局限。(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澳门迅速崛起的原因,并列举澳门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史实。(5分)20.舆论现代化是整体现代化的先导,媒体在转型社会中兼具启蒙与动员功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初诞生的《申报》为中国铁路建设事业的起步进行了舆论动员。在形式上,包括对铁路问题的一般性新闻报道,如报道列强在中国举办铁路模型摆演、谋划小铁路建设等活动;开展铁路利弊问题的专题辩论,与倾向保守的《汇报》就铁路利弊展开论战;发表连续的铁路专题论说,如1872-1879年间发表多篇论述铁路利益、必要性等的文章;结合时事评说铁路问题,在吴淞铁路交涉、北方大饥荒等时事中阐发铁路作用。在内容方面,有对发生在中国的相关铁路活动的报道,像对吴淞铁路从筹建到拆除过程的持续关注;有直接对铁路利益的宣传,陈述铁路在节省驿站费用、便利差使、转运粮饷、加快官事办理等方面的“四利”;在苏杭甬铁路事件中突破省籍意识,提出“借款问题不独江浙存亡之问题,乃全国存亡之问题也”,并呼吁“合一十二行省之团体而成为一大团体”;还有对国外铁路建设动态的引介,报道英、法、德、俄、日等国的铁路建设计划或动态。-摘编自朱从兵《<申报>与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事业起步的舆论动员》材料二五四时期《星期评论》提及的主要先进国家次数统计国家 褒 贬 中性 总次数美国 126 108 205 439英国 107 138 150 395法国 47 62 126 235俄国 405 116 62 583德国 91 149 67 307日本 0 479 77 556-引自黎建军《从<星期评论>看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现代化榜样的变迁》注:《星期评论》1919年6月创刊于上海,是记载这一时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现代化探索的重要文本之一。(1)根据材料一,概括《申报》为推动中国近代铁路建设进行舆论动员的特征,结合所学,从思想意识角度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6分)(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中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现代化探索的思想倾向及历史动因。(6分)21.创新提高国家竞争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由于国内没有一个较好的金融体系支撑,法国只能长期依赖荷兰的金融市场,在接受高利率和苛刻的条件下,波旁王朝也无法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支持法国军队。······拿破仑于1800年创立法兰西银行,旨在稳定货币流通、规范信贷体系,这一举措缓解了革命后法国混乱的金融局面,但也因战争需求导致后期过度依赖纸币发行,引发通货膨胀。······(光荣革命)保证议会在分配资金与监督财政资金的作用,并保护了商人阶层的利益。这些制度变革促使政府增强了承诺可信度,并极大完善了产权,随之发生一系列改变传统经济运行的“金融革命”,逐渐造就了繁荣的金融市场。随着英国议会制度的巩固,金融市场利率大幅下降,这不仅为英国开辟了广阔的、持久的财源,重点在于,英国的借款成本远低于对手。-摘编自丁骋骋《金融市场:英法百年争霸的决胜关键》材料二世界正处于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融合的新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生物技术、纳米工程、新材料、物联网、3D打印-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融合在一起,并推动未来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影响地缘政治。美国官员想必很早就明白,技术创新是未来的支点,但他们大多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直到担心被中国超越的生存恐惧催生了改变的动力。下一个“斯普特尼克时刻”终于到来了。-引自【美】罗伯特·曼宁《美国终于迎来了与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金融市场是英法百年争霸的决胜关键”这一观点。(7分)(2)“斯普特尼克时刻”一词由来已久,结合所学指出其出处及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取得的成就,说明美国终于迎来了与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5分)22.纸的革命,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纸扮演着蓄电池和导线的角色。它不仅仅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也在时代与时代之间传播,肩负着高度多样化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使命。······纸已经渗透到了人类文明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中,社会机构和日常运作都离不开纸。想象一下纸消失后的世界吧,没有纸币,没有债券,没有案卷,没有法典,没有诗歌,没有报纸。······电子媒介和迅速扩张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所改变的,不仅仅是“古登堡世界”,而是整个纸张的世界。对于传统纸张在未来能发挥的作用,人们所做的悲观预测不在少数。-摘编自【德】罗塔尔·穆勒《纸的文化史》(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阐明“古登堡世界”的内涵及其对文化传承的作用。(4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纸扮演的蓄电池和导线角色入手,以“纸的革命”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自拟标题,史实充分,逻辑清晰,结论合理)(12分)浙江省选考科目考试绍兴市适应性试卷(2025年4月)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 1 2 3 4 5 6答案 C B B A C C二、选择题 II(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 7 8 9 10 11 12答案 C C B A B D题号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D B A A D A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2分,第22题16分,共52分)19.(1)主题:隋唐五代时期杭州的崛起(2分,其中时期1分)差异:陈桥驿从区域历史地理角度认识;李孝聪从城市建设角度认识;斯波义信从中外交流角度认识。(3分)局限:依赖二手学术文献,未引用一手史料;崛起原因缺乏对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维度的探讨,全面性不够;未对比同时期其他城市(如扬州、明州)的发展,难以凸显杭州崛起的独特性;斯波义信的研究对象是宋代江南经济史,仅部分涉及唐代杭州,典型性不够。(2分,任意1点即可)(2)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新航路开辟;澳门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或成为新的亚洲贸易中心);外来移民增加。(任意3点得3分)史实:西医等西方科技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钟表的传入;成为苦力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华工出海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任意2点得2分)20.(1)特征:形式多样,涵盖新闻报道、专题辩论、专题论说及时事评说;内容丰富,涉及国内铁路活动、铁路利益宣传及国外铁路建设动态等;持续时间比较长,从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贯穿整个70年代。(2分,任意两点即可)影响:改变人们时间观念和生活观念;改变社会风气;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突破省籍意识,促进国家意识的发展。(4分,任意两点即可)(2)思想倾向:不再把日本当做中国现代化的榜样;(1分)苏俄现代化模式比英美模式更受关注。(2分)历史动因:民族危机加深,知识分子迫切寻求新的出路;五四运动的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一战暴露西方文明的弊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俄国的反帝立场;日本侵略激化民族矛盾。(3分,任意3点得3分)21.(1)观点:从金融角度揭示英法争霸的决胜关键,具有合理性和启发性,但也需结合其他历史因素进行全面分析。(1分)时代背景:英法围绕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展开激烈争夺。(1分)合理性:英国的金融创新造就繁荣的金融市场;英国的金融体系优于法国;法国存在通货膨胀问题。(3分)局限性:英法争霸英国取得最后胜利还要考虑君主立宪制的制度优势、工业革命壮大经济实力、殖民地优势、海军优势等方面的影响。(2分,任意两点)(2)出处: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1分)背景:美苏冷战(或两极格局的形成)。(1分)成就: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港口、物流等领域;移动支付位居世界前列;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3分,其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的成果均可,任写3点得3分)22.(1)内涵:“古登堡世界”指的是印刷书;(2分)有助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分)(2)示例:纸的革命-从媒介到文明的基石纸,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媒介,扮演了“蓄电池”和“导线”的双重角色。纸张是思想文化传承的“蓄电池”。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相较于简帛,纸张轻便、廉价且易于书写,成为知识储存的理想载体。从《史记》到《四库全书》,纸张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成为文化传承的“蓄电池”。纸张的普及推动了法律文书、契约、货币等的发展,纸张不仅储存了知识,还储存了权力与财富。纸张是思想文化传播的“导线”。中国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纸张的全球流动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互动,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古登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批量生产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推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纸的革命,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文明的演进。尽管数字时代对纸张的地位提出了挑战,但纸张作为文明基石的作用仍难以完全取代。评分标准:①标题:2分,有符合主题的标题1分,标题有价值判断2分。②结构:2分,有总结1分,总结有升华2分。③史实:6分,史论结合,至少3个以上,史实(1分)+论述(1分),只有史实或论述只给一半分数。④表述:2分,行文表述流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