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嘉兴市嘉兴南湖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科学试题1.(2025八下·南湖月考)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A.密度公式s=vtB.水分子C.节水标志D.2024年产品销售曲线图2.(2025八下·南湖月考)大家的安全用电意识在提高,以下做法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A.电器起火时,首先切断电源B.用湿手去插拔电吹风的插头C.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时,手指千万不能碰到笔尾金属体D.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金属外壳不必接地3.(2025八下·南湖月考) 下列元素符号书写错误的是( )A.铁:Fe B.氧:O C.氯:Cl D.钡:BA4.(2025八下·南湖月考)如图所示,GMR是一个巨磁电阻,其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急剧减小,当闭合开关S1、S2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铁的右端为N极B.小磁针将顺时针旋转C.当P向左滑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指示灯变暗D.当P向右滑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减小5.(2025八下·南湖月考)下列图中,磁感线的方向、磁极名称标注正确的是( )A. B.C. D.6.(2025八下·南湖月考)人们为了解释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生,他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不可分B.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C.通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7.(2025八下·南湖月考)如图所示,磁体吸引住两根大头针的一端,那么两根大头针的另一端将会( )A.互相吸引,如图甲所示B.互相排斥,如图乙所示C.既不吸引,也不排斥,如图丙所示D.有可能互相吸引,有可能互相排斥8.(2025八下·南湖月考)关于如图所示的电路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电螺线管上端为S极B.当开关S闭合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大C.电流表示数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D.若仅仅调换电源的正负极的接线,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保持不变9.(2025八下·南湖月考) 元素符号“K”不能表示的意义是( )A.钾元素 B.金属钾 C.一个钾元素 D.一个钾原子10.(2025八下·南湖月考)如图所示圆环形绝缘凹槽内装满水银,水银的内外侧用导线接入电路,圆心处放置一块圆柱形磁铁,闭合开关后,发现水银逆时针流动,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先对调电源的正负极,再对调磁铁的南北极,则该操作中水银的流动情况是( )A.一直顺时针流动 B.一直逆时针流动C.先逆时针流动,再顺时针流动 D.先顺时针流动,再逆时针流动11.(2025八下·南湖月考)如图为厨房部分电路图,将电热水壶的插头插入插座并闭合开关,发现电热水壶不工作,但厨房的灯是亮的。用测电笔测该插座的左右两孔,发现插入左孔时氖管不发光,插入右孔时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图中的( )A.ab间断路 B.cd间断路 C.bc间短路 D.de间断路12.(2025八下·南湖月考)房屋装修过程中易产生有毒气体甲醛(化学式),如图表示甲醛在纳米膜催化下与氧气( )反应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其中“ ”表示的分子是( )A. B. C. D.13.(2025八下·南湖月考)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故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B.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原子不带电,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以及由原子所构成的分子D.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同种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一定相同14.(2025八下·南湖月考)目前马拉松比赛采用的计时方式为感应芯片计时,正确佩戴计时芯片的参赛者,通过起点和终点设置的磁场地带时,芯片里的线圈会产生电流,驱动芯片发射信号并被接受,系统实时获取计时信息。以下设备和马拉松计时芯片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 B.C. D.15.(2025八下·南湖月考)《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水银又名汞,如图是汞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汞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汞在常温下是液态C.汞元素的中子数为80 D.汞的元素符号是 Ag16.(2025八下·南湖月考) 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1)质子数最少的元素: 。(2)4个铁原子: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分别是: 和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观粒子: 。17.(2025八下·南湖月考) 根据表中数据填空粒子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A 14 14 14 不带电B 26 30 24 带2个单位正电荷C 14 14 16 D 14 15 14 不带电(1)粒子A的名称是 ;粒子C的带电性为 。(2)表中互为同位素的粒子是 。18.(2025八下·南湖月考) 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 ②氮气 ③食盐水 ④石墨 ⑤铅 ⑥二氧化碳。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编号)19.(2025八下·南湖月考)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的上方有一个静止的小磁针,轴线右侧的圆圈表示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的横截面。由图可知通电螺线管的d端为 极,导线的a端应接电源的 极。闭合电路的这部分导体分别向“13”“24”两个方向运动时,沿 方向运动能产生感应电流。20.(2025八下·南湖月考)如图所示,一个综合实践小组用一段漆包线绕成线圈abcd,用小刀刮两端引线的漆皮,一端全部刮去,另一端只刮上半周或下半周。将线圈abcd放在用硬金属丝做成的支架m、n上,并按图示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用手轻推一下线圈,线圈会持续转动,这就是简易的电动机,根据 原理制成的。若将图中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则线圈的转动方向与原来 (选填“相同”或“相反”)。21.(2025八下·南湖月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据图回答问题。(1)①表示的是 元素;②表示的原子内有 个核外电子。(2)关于①②③三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原子序数③<② B.核外电子数①=②C.②和③处于同一周期 D.①和②化学性质相似22.(2025八下·南湖月考)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1)在演示奥斯特实验时,如图甲所示,①闭合开关;②放置小磁针观察指向;③摆放一根长直导线。为了减弱地磁场的影响,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______。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2)由图乙(a)、(b)、(c)可知: 。(3)小曙推理:若一束电子沿着水平方向平行地飞过小磁针上方,如图乙(d)所示,小磁针会发生偏转。其N极偏转方向和图 [填“(b)”或“(c)”]中的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同。23.(2025八下·南湖月考)为探究保险丝熔断的原因,小明连接了图所示的电路。(1)保险丝是采用电阻率较大、熔点较 (填“高”或“低”)的材料制成的。(2)接通电源,依次闭合各小灯泡支路的开关,可以看到电流表的示数 ,但保险丝不熔断。(3)当闭合电炉丝支路的开关时,发现保险丝被熔断了,说明保险丝发生熔断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24.(2025八下·南湖月考)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时,小科同学作出以下三种猜想:猜想 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猜想 B: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通过的电流大小有关猜想 C: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科所在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由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带铁芯的螺线管和自制的指针式刻 度板组成(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在指针下方固定一个小铁块 A,当导 线 a 与接线柱 2 相连,闭合开关后,指针 B 发生偏转。(1)小科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的。(2)为了验证猜想 B,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3)保持滑片 P 位置不变,当导线 a 由接线柱 2 改为与接线柱 1 相连,闭合开关后,可发现指针 B偏转的角度变大。由此,小科得出的结论是 。25.(2025八下·南湖月考)电与磁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微观粒子的认识。材料一:19世纪,物理学家发现空气在高电压作用下会产生粒子流,通过磁场时该粒子流会发生偏转(如图甲),且偏转方向与带正电的α粒子(内含2个质子)在磁场作用下的运动方向相反。这些粒子即为电子。材料二: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如图乙)。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材料三: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氮原子核在被轰击后有微粒被打出,同时α粒子留在核内,导致氮原子核转变为氧原子核。(1)材料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发生偏转的原因是 ;(2)材料三中“氮原子核转变为氧原子核”说明氮原子核内 改变,使氮原子转变成氧原子。26.(2025八下·南湖月考)如图甲所示为发光二极管(LED)及其符号,它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电流从“+”极流入时会发光,当电流从“-”极流入时不会发光。小乐利用两个相同的发光二极管设计了如图乙所示装置来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其实验步骤及现象如表所示: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① 条形磁体水平放置在玻璃管左侧,S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 A发光,B不发光② 将插入玻璃管中的条形磁体,快速向左拉出 A不发光,B发光③ 条形磁体水平放置在玻璃管左侧,______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 A不发光,B发光(1)实验中,发光二极管的作用是 (2)根据①②可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 有关。(3)若根据①③可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补全③的实验步骤 。27.(2025八下·南湖月考)人们常用测电笔来辨别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测电笔内串联有一个电阻值很大的高值电阻,已知某测电笔内阻值为2.2MΩ,通常人的电阻为2.2kΩ,安全电流为10mA,灯泡的电阻约为200Ω。(1)为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遵守的安全用电原则是不接触 ,不靠近 :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图 (填”甲”或“乙”)。(2)如图乙,开关断开时,灯泡不发光,当用手接触B点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为多大?会不会造成触电事故?(写出计算过程)28.(2025八下·南湖月考)近几年郑州进行老小区改造,不少多层楼房安装了电梯。出于安全考虑,电梯都设置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电路由工作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在工作电路中,当电梯没有超载时,电动机正常工作;当电梯超载时,电铃发出报警铃声,电动机不工作。在控制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U=12V,保护电阻R1=80Ω,电磁铁线圈的阻值为20Ω,电阻式压力传感器(压敏电阻)R2的阻值随压力F大小变化如图乙所示,电梯底架自重忽略不计。(1)控制电路中,当乘客增多时,电磁铁的磁性 (选填“增大”或“减小”);工作电路中,电铃应该在触点 (选填“A”或“B”)所在支路;(2)若电磁铁线电流达到20mA时,衔铁刚好被吸住,电铃发出警报声,此时电梯乘坐几人。(以每人50kg计算,且g取10N/kg)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据此分析。【解答】A、速度公式,是模型;B、水分子结构,是模型;C、节水标志,是符号;D、2024年产品销售曲线图, 是模型。故答案为:C。2.【答案】A【知识点】测电笔的使用;安全用电原则3.【答案】D【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分析】元素符号是用来标记元素的特有符号,通常用元素的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如果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在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加上元素名称中另一个字母(小写) 。【解答】A 、铁的元素符号是Fe,书写正确。B 、氧的元素符号是O,书写正确。C 、氯的元素符号是Cl,书写正确。D 、钡的元素符号是Ba,元素符号书写规则是: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该选项中写成BA,不符合书写规范,书写错误。故答案为:D。4.【答案】D【知识点】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电磁铁的其他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得出电磁铁的两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小磁针旋转方向;(2)先分析滑片向左或向右移动时,变阻器的阻值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得出电流大小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出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变化情况,进一步得出灯泡亮度的变化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解答】A、根据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弯曲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母指的指向即为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即大母指端即为N极,所以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故A错误;B、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根据同名磁极排斥,异名磁极吸引的特点,小磁针将逆时针旋转,故B错误;C、当P向左滑动时,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根据题意知巨磁电阻变小,所以右侧电路中电流变大,指示灯变亮,故C错误;D、 当P向右滑动时,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减小,根据题意知巨磁电阻变大,所以右侧电路中电流变小,根据知,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故D正确;故答案为:D。5.【答案】D【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解析】【分析】(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发,到S极进入;在磁体内部是从S到N,磁感线没有交叉的。(2)根据安培定则分析电流的磁场方向。【解答】ABD、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从N极到S极,AB错误,D正确;C、根据安培定则,电流向右,从左侧看,磁场方向是顺时针的,故C错误。故答案为:D。6.【答案】A【知识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分析判断即可。【解答】A、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生,他认为原子不是一个球体,还可再分,说法错误;B、卢瑟福通过轰击金箔实验,提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说法正确;C、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说法正确;D、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7.【答案】B【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体相互排斥,异名磁体相互吸引。【解答】磁体吸引住两根大头针的一端时,两根大头针会被磁化,靠近磁体一端的大头针磁化成S极,远离的一端会磁化成N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答案为:B。8.【答案】C【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首先要明确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的多少。然后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螺线管的N、S极;最后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测力计的示数。【解答】A、由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的上端是N极,故A错误;B、螺线管的上端与磁铁的下端N极相互排斥,故当开关闭合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减小,故B错误;C、当电流表示数增大时,螺线管的磁性增强,斥力变大,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减小,故C正确;D、若调换电源的正负极的接线螺线管的N、S极会发生变化,与条形磁铁的作用力由斥力变为引力,故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化,故D错误。故答案为:C。9.【答案】C【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K表示钾元素、一个钾原子和钾这种物质;故答案为:C。10.【答案】D【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11.【答案】B【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解析】【分析】根据照明电路的组成和测电笔的使用规则进行分析。【解答】将电热水壶的插头插入插座,闭合它的开关,电热水壶不工作;闭合灯泡开关,灯泡亮,说明灯泡所在的电路是正常的,而插座周围的电路可能存在断路故障。由图知道,应是cd间电路断路,而灯泡所在的电路是通路,则灯泡发光;对于电热水壶来说,零线是断开的,故接入电热水壶时,电热水壶不工作,用测电笔分别接触插座的左右两孔,右与火线相连,氖管能发光,左与零线断开,氖管不发光,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2.【答案】C【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分子结构模型来分析解答。【解答】氧气用“ ”表示,“ ”表示氧原子,该微观示意图表示甲醛在纳米膜催化下与氧气( )反应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因此,“ ”表示甲醛,甲醛化学式为,“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氢原子,“ ”表示的1个微粒中含有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其化学式为CO2。故答案为:C。13.【答案】D【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A、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进行分析;B、根据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进行分析;C、根据不带电的微粒进行分析;D、根据元素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A、物质的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有可能是由不同原子或不同离子构成的混合物,故A错;B、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B错;C、原子不带电,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以及由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有可能是中子,故C错;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元素,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一定是相同的,故D正确。故答案为:D。14.【答案】C【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解析】【分析】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计时芯片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工作的。【解答】马拉松计时芯片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A、该实验说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故A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说明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故B不符合题意;C、该实验说明磁生电,和马拉松计时芯片的原理相同,故C符合题意;D、该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5.【答案】B【知识点】元素周期表16.【答案】(1)H(2)4Fe(3)Al;O(4)H2O【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1)元素与质子数关系:元素由质子数决定,不同元素质子数不同。氢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首位,质子数为1,是质子数最少的元素 ,元素符号为H。(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多个原子就在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3)地壳中元素含量: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几位的顺序是氧、硅、铝、铁等 。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4)分子的概念: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解答】(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氢元素的质子数为1,是质子数最少的元素,其元素符号为H 。(2)表示多个原子时,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铁元素符号为Fe,所以4个铁原子表示为4Fe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2O,所以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观粒子是H2O 。17.【答案】(1)硅原子;带负电荷(2)A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同位素【解析】【分析】(1)元素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粒子的带电性由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相对数量决定。质子数带正电,电子数带负电。当电子数大于质子数时,粒子带负电;当电子数小于质子数时,粒子带正电;当二者相等时,粒子呈电中性。(2)同位素概念: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它们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解答】(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为14的元素是硅元素。粒子 A 质子数 = 中子数 = 电子数 = 14 ,呈电中性,所以是硅原子。粒子 C 质子数为14,电子数为16 ,电子数比质子数多2个,电子带负电,所以粒子C带2个单位负电荷 。(2)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粒子 A 和 D 质子数都是14,属于硅元素,且中子数不同(A 的中子数是14,D 的中子数是15),所以 A 和 D 互为同位素。18.【答案】③;①②④⑤⑥;②④⑤;①⑥【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③食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2)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①冰水混合物中冰和水都是,只是状态不同,属于纯净物;②氮气、④石墨、⑤铅都由一种物质组成,⑥二氧化碳也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它们都属于纯净物。(3)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②氮气由氮元素组成,④石墨由碳元素组成,⑤铅由铅元素组成,它们都属于单质 。(4)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①冰水混合物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⑥二氧化碳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它们属于化合物 。19.【答案】S;负;13【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解析】【分析】(1)利用小磁针静止时的N、S极的方向确定了螺线管的N、S极,然后利用螺线管的绕向和磁极,根据安培定则再确定螺线管中电流方向,进一步确定电源的正负极;(2)产生感应电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解答】由于小磁针静止时,其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知道,螺线管的d端为S极,c端为N极。根据螺线管的N、S极和螺线管的线圈绕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电流是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由于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外电路回到电源负极。所以可以确定b为电源的正极,a为负极。由图分析知道,导体向“1”、“3”的方向运动时都会切割磁感线,所以会产生感应电流;导体向“2”、“4”的方向运动与磁感线方向一致,没有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会产生感应电流。20.【答案】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相同【知识点】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解答】通电线圈周围存在磁场,将其置于另一磁场中时,磁场与磁场之间存在力的作用,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电动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均有关,若将图中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则线圈中电流方向发生改变,电磁铁中电流方向也会改变,磁场方向也发生改变,故转动方向与原来相同。21.【答案】(1)氧;16(2)C;D【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1)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1.横向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就是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或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起来;因此,每一周期的特点是:每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是相同的,而最外层电子数却依次增多一个;还有,元素周期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2.纵向共有18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就是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起来;因此,每一主族(过渡元素之外的,即除了最外层电子层以外的电子层的电子数都是排满电子的化学元素)的特点是:主族中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一层;还有,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所以①的原子序数为8,为氧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可知,②和氧在同一族,是16号元素,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②表示的原子内有16个核外电子;(2)A、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所以原子序数:③>②,故A说法错误;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②不是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不相等,即电子数不相等,故B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②和③处于同一周期,故C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①和②处于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故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D。(1)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所以①的原子序数为8,为氧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可知,②和氧在同一族,是16号元素,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②表示的原子内有16个核外电子;(2)A、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所以原子序数:③>②,故A说法错误;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②不是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不相等,即电子数不相等,故B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②和③处于同一周期,故C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①和②处于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故D说法正确;故选CD。22.【答案】(1)B(2)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3)(c)【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解析】【分析】(1)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直导线开始放置时应顺着小磁针的方向。(2)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3)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子实际移动方向和电流的方向相反。【解答】(1)为了减弱地磁场的影响,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为B。(2)由图乙(a)、(b)、(c)可知: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3)如图乙(d)所示,小磁针也会发生偏转。其依据是:电子的定向移动会形成电流;(1)实验时,为了使得实验现象明显,导线必须平行于小磁针放置。为了避免地磁场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将小磁针南北方向放置,所以器材安装遵循由下到上的顺序,故奥斯特实验的合理顺序是②放置小磁针、③摆放导线、①闭合开关,故选B。(2)由图乙(a)、(b)、(c)可知: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3)电子带负电,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故图(d)中小磁针N极偏转方向和图(c)中小磁针的偏转方向相同。23.【答案】低;变大;电路中的电流过大【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解析】【分析】(1)根据保险丝材料的特点解答;(2)根据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解答;(3)根据电炉丝的电功率较大分析。【解答】(1)保险丝是采用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材料制成的。(2)根据图片可知,电流表在干路上测干路电流,则电流表的示数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依次闭合各小灯泡支路的开关,则支路电流越来越多,那么可以看到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增大。(3)电炉丝的电功率较大,则当闭合电炉丝支路的开关时熔丝被熔断,说明可能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引起电路中的电流过大。24.【答案】指针的偏转角度;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通电螺线管的电流大小;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匝数越大,磁性越强【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解析】【分析】(1)当电磁铁磁性强时,对右边的A吸引力大而向左运动幅度大,从而使指针向右偏转的角度大,即指针B的偏转角度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设计实验;(3)根据题意分析改变接线柱后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解答】(1)根据转换法知道,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指针的偏转角度来体现。(2)为了验证猜想B,即探究电磁铁的磁场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知道,应保持匝数不变,只改变电流大小,需要进行的操作是: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通电螺线管的电流大小。(3)根据题意可知,将接线柱改接到1位置时,此时线圈的匝数变大,即电磁铁的磁性变强,会发现此时指针的偏转角度变大,由此小科得出的结论是: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匝数越大,磁性越强。25.【答案】(1)材料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发生偏转的原因是α粒子与原子核都带正电,二者距离较近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作用,改变了α粒子的运动状态。(2)质子【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解析】【分析】(1)根据α粒子发生偏转的原因进行分析。(2)根据氮原子核转变为氧原子核说明氮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增加进行分析。【解答】(1)材料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发生偏转的原因是α粒子与原子核都带正电,二者距离较近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作用,改变了α粒子的运动状态。(2)根据材料三知道,“α粒子留在核内,导致氮原子核转变为氧原子核,”由此说明氮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增加,使氮原子转变成氧原子。(1)材料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发生偏转的原因是α粒子与原子核都带正电,二者距离较近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作用,改变了α粒子的运动状态。(2)根据材料三知道,“α粒子留在核内,导致氮原子核转变为氧原子核,”由此说明氮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增加,使氮原子转变成氧原子。26.【答案】(1)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2)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3)N【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解析】【分析】(1)根据LED灯的工作特点分析;(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结论。(3)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需要保证导体运动方向不变,只改变磁场的方向;(4)实验表明: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方向和外界磁场的变化是相反的。【解答】(1)LED灯具有单向导电性,实验中选用LED灯是为了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2)由①②可知,条形磁铁先是S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然后快速向左拉出,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不同,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不同,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有关。(3)若想要证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在做了上述操作①后,还应该补做的实验操作是条形磁铁水平放置在玻璃管左侧,N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观察两灯的发光情况。(1)LED灯具有单向导电性,实验中选用LED灯是为了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2)由①②可知,条形磁铁先是S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然后快速向左拉出,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不同,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不同,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有关。(3)若想要证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在做了上述操作①后,还应该补做的实验操作是条形磁铁水平放置在玻璃管左侧,N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观察两灯的发光情况。27.【答案】(1)低压带电体;高压带电体;甲(2)过人体的电流为所以会发生触电。【知识点】安全用电原则【解析】【分析】(1)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家庭电路中开关和开关控制的用电器之间是串联的,开关必须与火线相连。(2)已知照明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的阻值,由欧姆定律可求得电流;(3)根据电源电压和人体的电阻、灯泡的电阻,由欧姆定律算出通过人体的电流,根据安全电流为30mA,判断出会不会造成触电事故。【解答】(1)安全用电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灯泡和开关的接法:火线先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在灯泡的螺旋套上,这样在断开开关时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所以甲图的接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2)如图乙,开关断开时,灯泡不发光,当用手接触B点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为所以会发生触电。(1)[1][2]安全用电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3]灯泡和开关的接法:火线先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在灯泡的螺旋套上,这样在断开开关时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所以甲图的接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2)如图乙,开关断开时,灯泡不发光,当用手接触B点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为所以会发生触电。28.【答案】增大;B;12人【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解析】【分析】(1)电磁继电器是用电磁铁来控制电路的开关;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2)根据欧姆定律和压敏电阻的特性来计算该电梯承载的人数。【解答】(1)控制电路中,当乘客增多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大,衔铁会被吸下来,因此工作电路中,电铃应该在触点B所在支路。(2)若电磁铁线电流达到20mA时,衔铁刚好被吸住,电铃发出警报声,此时电路的总电阻为保护电阻、电磁铁的线圈电阻和压敏电阻三者串联,所以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为根据图乙可知;当压敏电阻的阻值为500Ω时,对应的压力F=6000N,每个人的重力为可乘坐的人数为1 / 1浙江嘉兴市嘉兴南湖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科学试题1.(2025八下·南湖月考)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A.密度公式s=vtB.水分子C.节水标志D.2024年产品销售曲线图【答案】C【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据此分析。【解答】A、速度公式,是模型;B、水分子结构,是模型;C、节水标志,是符号;D、2024年产品销售曲线图, 是模型。故答案为:C。2.(2025八下·南湖月考)大家的安全用电意识在提高,以下做法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A.电器起火时,首先切断电源B.用湿手去插拔电吹风的插头C.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时,手指千万不能碰到笔尾金属体D.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金属外壳不必接地【答案】A【知识点】测电笔的使用;安全用电原则3.(2025八下·南湖月考) 下列元素符号书写错误的是( )A.铁:Fe B.氧:O C.氯:Cl D.钡:BA【答案】D【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分析】元素符号是用来标记元素的特有符号,通常用元素的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如果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在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加上元素名称中另一个字母(小写) 。【解答】A 、铁的元素符号是Fe,书写正确。B 、氧的元素符号是O,书写正确。C 、氯的元素符号是Cl,书写正确。D 、钡的元素符号是Ba,元素符号书写规则是: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该选项中写成BA,不符合书写规范,书写错误。故答案为:D。4.(2025八下·南湖月考)如图所示,GMR是一个巨磁电阻,其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急剧减小,当闭合开关S1、S2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铁的右端为N极B.小磁针将顺时针旋转C.当P向左滑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指示灯变暗D.当P向右滑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答案】D【知识点】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电磁铁的其他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得出电磁铁的两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小磁针旋转方向;(2)先分析滑片向左或向右移动时,变阻器的阻值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得出电流大小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出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变化情况,进一步得出灯泡亮度的变化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解答】A、根据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弯曲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母指的指向即为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即大母指端即为N极,所以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故A错误;B、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根据同名磁极排斥,异名磁极吸引的特点,小磁针将逆时针旋转,故B错误;C、当P向左滑动时,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根据题意知巨磁电阻变小,所以右侧电路中电流变大,指示灯变亮,故C错误;D、 当P向右滑动时,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减小,根据题意知巨磁电阻变大,所以右侧电路中电流变小,根据知,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故D正确;故答案为:D。5.(2025八下·南湖月考)下列图中,磁感线的方向、磁极名称标注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解析】【分析】(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发,到S极进入;在磁体内部是从S到N,磁感线没有交叉的。(2)根据安培定则分析电流的磁场方向。【解答】ABD、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从N极到S极,AB错误,D正确;C、根据安培定则,电流向右,从左侧看,磁场方向是顺时针的,故C错误。故答案为:D。6.(2025八下·南湖月考)人们为了解释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生,他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不可分B.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C.通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答案】A【知识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分析判断即可。【解答】A、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生,他认为原子不是一个球体,还可再分,说法错误;B、卢瑟福通过轰击金箔实验,提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说法正确;C、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说法正确;D、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7.(2025八下·南湖月考)如图所示,磁体吸引住两根大头针的一端,那么两根大头针的另一端将会( )A.互相吸引,如图甲所示B.互相排斥,如图乙所示C.既不吸引,也不排斥,如图丙所示D.有可能互相吸引,有可能互相排斥【答案】B【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体相互排斥,异名磁体相互吸引。【解答】磁体吸引住两根大头针的一端时,两根大头针会被磁化,靠近磁体一端的大头针磁化成S极,远离的一端会磁化成N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答案为:B。8.(2025八下·南湖月考)关于如图所示的电路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电螺线管上端为S极B.当开关S闭合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大C.电流表示数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D.若仅仅调换电源的正负极的接线,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保持不变【答案】C【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首先要明确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的多少。然后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螺线管的N、S极;最后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测力计的示数。【解答】A、由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的上端是N极,故A错误;B、螺线管的上端与磁铁的下端N极相互排斥,故当开关闭合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减小,故B错误;C、当电流表示数增大时,螺线管的磁性增强,斥力变大,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减小,故C正确;D、若调换电源的正负极的接线螺线管的N、S极会发生变化,与条形磁铁的作用力由斥力变为引力,故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化,故D错误。故答案为:C。9.(2025八下·南湖月考) 元素符号“K”不能表示的意义是( )A.钾元素 B.金属钾 C.一个钾元素 D.一个钾原子【答案】C【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K表示钾元素、一个钾原子和钾这种物质;故答案为:C。10.(2025八下·南湖月考)如图所示圆环形绝缘凹槽内装满水银,水银的内外侧用导线接入电路,圆心处放置一块圆柱形磁铁,闭合开关后,发现水银逆时针流动,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先对调电源的正负极,再对调磁铁的南北极,则该操作中水银的流动情况是( )A.一直顺时针流动 B.一直逆时针流动C.先逆时针流动,再顺时针流动 D.先顺时针流动,再逆时针流动【答案】D【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11.(2025八下·南湖月考)如图为厨房部分电路图,将电热水壶的插头插入插座并闭合开关,发现电热水壶不工作,但厨房的灯是亮的。用测电笔测该插座的左右两孔,发现插入左孔时氖管不发光,插入右孔时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图中的( )A.ab间断路 B.cd间断路 C.bc间短路 D.de间断路【答案】B【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解析】【分析】根据照明电路的组成和测电笔的使用规则进行分析。【解答】将电热水壶的插头插入插座,闭合它的开关,电热水壶不工作;闭合灯泡开关,灯泡亮,说明灯泡所在的电路是正常的,而插座周围的电路可能存在断路故障。由图知道,应是cd间电路断路,而灯泡所在的电路是通路,则灯泡发光;对于电热水壶来说,零线是断开的,故接入电热水壶时,电热水壶不工作,用测电笔分别接触插座的左右两孔,右与火线相连,氖管能发光,左与零线断开,氖管不发光,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2.(2025八下·南湖月考)房屋装修过程中易产生有毒气体甲醛(化学式),如图表示甲醛在纳米膜催化下与氧气( )反应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其中“ ”表示的分子是( )A. B. C. D.【答案】C【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分子结构模型来分析解答。【解答】氧气用“ ”表示,“ ”表示氧原子,该微观示意图表示甲醛在纳米膜催化下与氧气( )反应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因此,“ ”表示甲醛,甲醛化学式为,“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氢原子,“ ”表示的1个微粒中含有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其化学式为CO2。故答案为:C。13.(2025八下·南湖月考)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故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B.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原子不带电,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以及由原子所构成的分子D.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同种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一定相同【答案】D【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A、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进行分析;B、根据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进行分析;C、根据不带电的微粒进行分析;D、根据元素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A、物质的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有可能是由不同原子或不同离子构成的混合物,故A错;B、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B错;C、原子不带电,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以及由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有可能是中子,故C错;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元素,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一定是相同的,故D正确。故答案为:D。14.(2025八下·南湖月考)目前马拉松比赛采用的计时方式为感应芯片计时,正确佩戴计时芯片的参赛者,通过起点和终点设置的磁场地带时,芯片里的线圈会产生电流,驱动芯片发射信号并被接受,系统实时获取计时信息。以下设备和马拉松计时芯片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解析】【分析】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计时芯片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工作的。【解答】马拉松计时芯片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A、该实验说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故A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说明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故B不符合题意;C、该实验说明磁生电,和马拉松计时芯片的原理相同,故C符合题意;D、该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5.(2025八下·南湖月考)《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水银又名汞,如图是汞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汞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汞在常温下是液态C.汞元素的中子数为80 D.汞的元素符号是 Ag【答案】B【知识点】元素周期表16.(2025八下·南湖月考) 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1)质子数最少的元素: 。(2)4个铁原子: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分别是: 和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观粒子: 。【答案】(1)H(2)4Fe(3)Al;O(4)H2O【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1)元素与质子数关系:元素由质子数决定,不同元素质子数不同。氢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首位,质子数为1,是质子数最少的元素 ,元素符号为H。(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多个原子就在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3)地壳中元素含量: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几位的顺序是氧、硅、铝、铁等 。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4)分子的概念: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解答】(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氢元素的质子数为1,是质子数最少的元素,其元素符号为H 。(2)表示多个原子时,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铁元素符号为Fe,所以4个铁原子表示为4Fe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2O,所以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观粒子是H2O 。17.(2025八下·南湖月考) 根据表中数据填空粒子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A 14 14 14 不带电B 26 30 24 带2个单位正电荷C 14 14 16 D 14 15 14 不带电(1)粒子A的名称是 ;粒子C的带电性为 。(2)表中互为同位素的粒子是 。【答案】(1)硅原子;带负电荷(2)A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同位素【解析】【分析】(1)元素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粒子的带电性由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相对数量决定。质子数带正电,电子数带负电。当电子数大于质子数时,粒子带负电;当电子数小于质子数时,粒子带正电;当二者相等时,粒子呈电中性。(2)同位素概念: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它们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解答】(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为14的元素是硅元素。粒子 A 质子数 = 中子数 = 电子数 = 14 ,呈电中性,所以是硅原子。粒子 C 质子数为14,电子数为16 ,电子数比质子数多2个,电子带负电,所以粒子C带2个单位负电荷 。(2)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粒子 A 和 D 质子数都是14,属于硅元素,且中子数不同(A 的中子数是14,D 的中子数是15),所以 A 和 D 互为同位素。18.(2025八下·南湖月考) 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 ②氮气 ③食盐水 ④石墨 ⑤铅 ⑥二氧化碳。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编号)【答案】③;①②④⑤⑥;②④⑤;①⑥【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③食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2)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①冰水混合物中冰和水都是,只是状态不同,属于纯净物;②氮气、④石墨、⑤铅都由一种物质组成,⑥二氧化碳也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它们都属于纯净物。(3)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②氮气由氮元素组成,④石墨由碳元素组成,⑤铅由铅元素组成,它们都属于单质 。(4)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①冰水混合物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⑥二氧化碳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它们属于化合物 。19.(2025八下·南湖月考)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的上方有一个静止的小磁针,轴线右侧的圆圈表示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的横截面。由图可知通电螺线管的d端为 极,导线的a端应接电源的 极。闭合电路的这部分导体分别向“13”“24”两个方向运动时,沿 方向运动能产生感应电流。【答案】S;负;13【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解析】【分析】(1)利用小磁针静止时的N、S极的方向确定了螺线管的N、S极,然后利用螺线管的绕向和磁极,根据安培定则再确定螺线管中电流方向,进一步确定电源的正负极;(2)产生感应电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解答】由于小磁针静止时,其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知道,螺线管的d端为S极,c端为N极。根据螺线管的N、S极和螺线管的线圈绕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电流是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由于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外电路回到电源负极。所以可以确定b为电源的正极,a为负极。由图分析知道,导体向“1”、“3”的方向运动时都会切割磁感线,所以会产生感应电流;导体向“2”、“4”的方向运动与磁感线方向一致,没有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会产生感应电流。20.(2025八下·南湖月考)如图所示,一个综合实践小组用一段漆包线绕成线圈abcd,用小刀刮两端引线的漆皮,一端全部刮去,另一端只刮上半周或下半周。将线圈abcd放在用硬金属丝做成的支架m、n上,并按图示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用手轻推一下线圈,线圈会持续转动,这就是简易的电动机,根据 原理制成的。若将图中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则线圈的转动方向与原来 (选填“相同”或“相反”)。【答案】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相同【知识点】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解答】通电线圈周围存在磁场,将其置于另一磁场中时,磁场与磁场之间存在力的作用,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电动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均有关,若将图中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则线圈中电流方向发生改变,电磁铁中电流方向也会改变,磁场方向也发生改变,故转动方向与原来相同。21.(2025八下·南湖月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据图回答问题。(1)①表示的是 元素;②表示的原子内有 个核外电子。(2)关于①②③三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原子序数③<② B.核外电子数①=②C.②和③处于同一周期 D.①和②化学性质相似【答案】(1)氧;16(2)C;D【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1)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1.横向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就是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或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起来;因此,每一周期的特点是:每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是相同的,而最外层电子数却依次增多一个;还有,元素周期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2.纵向共有18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就是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起来;因此,每一主族(过渡元素之外的,即除了最外层电子层以外的电子层的电子数都是排满电子的化学元素)的特点是:主族中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一层;还有,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所以①的原子序数为8,为氧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可知,②和氧在同一族,是16号元素,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②表示的原子内有16个核外电子;(2)A、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所以原子序数:③>②,故A说法错误;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②不是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不相等,即电子数不相等,故B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②和③处于同一周期,故C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①和②处于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故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D。(1)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所以①的原子序数为8,为氧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可知,②和氧在同一族,是16号元素,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②表示的原子内有16个核外电子;(2)A、根据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所以原子序数:③>②,故A说法错误;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②不是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不相等,即电子数不相等,故B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②和③处于同一周期,故C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①和②处于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故D说法正确;故选CD。22.(2025八下·南湖月考)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1)在演示奥斯特实验时,如图甲所示,①闭合开关;②放置小磁针观察指向;③摆放一根长直导线。为了减弱地磁场的影响,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______。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2)由图乙(a)、(b)、(c)可知: 。(3)小曙推理:若一束电子沿着水平方向平行地飞过小磁针上方,如图乙(d)所示,小磁针会发生偏转。其N极偏转方向和图 [填“(b)”或“(c)”]中的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同。【答案】(1)B(2)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3)(c)【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解析】【分析】(1)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直导线开始放置时应顺着小磁针的方向。(2)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3)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子实际移动方向和电流的方向相反。【解答】(1)为了减弱地磁场的影响,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为B。(2)由图乙(a)、(b)、(c)可知: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3)如图乙(d)所示,小磁针也会发生偏转。其依据是:电子的定向移动会形成电流;(1)实验时,为了使得实验现象明显,导线必须平行于小磁针放置。为了避免地磁场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将小磁针南北方向放置,所以器材安装遵循由下到上的顺序,故奥斯特实验的合理顺序是②放置小磁针、③摆放导线、①闭合开关,故选B。(2)由图乙(a)、(b)、(c)可知: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3)电子带负电,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故图(d)中小磁针N极偏转方向和图(c)中小磁针的偏转方向相同。23.(2025八下·南湖月考)为探究保险丝熔断的原因,小明连接了图所示的电路。(1)保险丝是采用电阻率较大、熔点较 (填“高”或“低”)的材料制成的。(2)接通电源,依次闭合各小灯泡支路的开关,可以看到电流表的示数 ,但保险丝不熔断。(3)当闭合电炉丝支路的开关时,发现保险丝被熔断了,说明保险丝发生熔断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低;变大;电路中的电流过大【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解析】【分析】(1)根据保险丝材料的特点解答;(2)根据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解答;(3)根据电炉丝的电功率较大分析。【解答】(1)保险丝是采用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材料制成的。(2)根据图片可知,电流表在干路上测干路电流,则电流表的示数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依次闭合各小灯泡支路的开关,则支路电流越来越多,那么可以看到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增大。(3)电炉丝的电功率较大,则当闭合电炉丝支路的开关时熔丝被熔断,说明可能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引起电路中的电流过大。24.(2025八下·南湖月考)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时,小科同学作出以下三种猜想:猜想 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猜想 B: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通过的电流大小有关猜想 C: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科所在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由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带铁芯的螺线管和自制的指针式刻 度板组成(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在指针下方固定一个小铁块 A,当导 线 a 与接线柱 2 相连,闭合开关后,指针 B 发生偏转。(1)小科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的。(2)为了验证猜想 B,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3)保持滑片 P 位置不变,当导线 a 由接线柱 2 改为与接线柱 1 相连,闭合开关后,可发现指针 B偏转的角度变大。由此,小科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指针的偏转角度;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通电螺线管的电流大小;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匝数越大,磁性越强【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解析】【分析】(1)当电磁铁磁性强时,对右边的A吸引力大而向左运动幅度大,从而使指针向右偏转的角度大,即指针B的偏转角度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设计实验;(3)根据题意分析改变接线柱后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解答】(1)根据转换法知道,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指针的偏转角度来体现。(2)为了验证猜想B,即探究电磁铁的磁场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知道,应保持匝数不变,只改变电流大小,需要进行的操作是: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通电螺线管的电流大小。(3)根据题意可知,将接线柱改接到1位置时,此时线圈的匝数变大,即电磁铁的磁性变强,会发现此时指针的偏转角度变大,由此小科得出的结论是: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匝数越大,磁性越强。25.(2025八下·南湖月考)电与磁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微观粒子的认识。材料一:19世纪,物理学家发现空气在高电压作用下会产生粒子流,通过磁场时该粒子流会发生偏转(如图甲),且偏转方向与带正电的α粒子(内含2个质子)在磁场作用下的运动方向相反。这些粒子即为电子。材料二: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如图乙)。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材料三: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氮原子核在被轰击后有微粒被打出,同时α粒子留在核内,导致氮原子核转变为氧原子核。(1)材料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发生偏转的原因是 ;(2)材料三中“氮原子核转变为氧原子核”说明氮原子核内 改变,使氮原子转变成氧原子。【答案】(1)材料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发生偏转的原因是α粒子与原子核都带正电,二者距离较近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作用,改变了α粒子的运动状态。(2)质子【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解析】【分析】(1)根据α粒子发生偏转的原因进行分析。(2)根据氮原子核转变为氧原子核说明氮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增加进行分析。【解答】(1)材料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发生偏转的原因是α粒子与原子核都带正电,二者距离较近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作用,改变了α粒子的运动状态。(2)根据材料三知道,“α粒子留在核内,导致氮原子核转变为氧原子核,”由此说明氮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增加,使氮原子转变成氧原子。(1)材料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发生偏转的原因是α粒子与原子核都带正电,二者距离较近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作用,改变了α粒子的运动状态。(2)根据材料三知道,“α粒子留在核内,导致氮原子核转变为氧原子核,”由此说明氮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增加,使氮原子转变成氧原子。26.(2025八下·南湖月考)如图甲所示为发光二极管(LED)及其符号,它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电流从“+”极流入时会发光,当电流从“-”极流入时不会发光。小乐利用两个相同的发光二极管设计了如图乙所示装置来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其实验步骤及现象如表所示: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① 条形磁体水平放置在玻璃管左侧,S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 A发光,B不发光② 将插入玻璃管中的条形磁体,快速向左拉出 A不发光,B发光③ 条形磁体水平放置在玻璃管左侧,______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 A不发光,B发光(1)实验中,发光二极管的作用是 (2)根据①②可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 有关。(3)若根据①③可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补全③的实验步骤 。【答案】(1)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2)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3)N【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解析】【分析】(1)根据LED灯的工作特点分析;(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结论。(3)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需要保证导体运动方向不变,只改变磁场的方向;(4)实验表明: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方向和外界磁场的变化是相反的。【解答】(1)LED灯具有单向导电性,实验中选用LED灯是为了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2)由①②可知,条形磁铁先是S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然后快速向左拉出,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不同,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不同,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有关。(3)若想要证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在做了上述操作①后,还应该补做的实验操作是条形磁铁水平放置在玻璃管左侧,N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观察两灯的发光情况。(1)LED灯具有单向导电性,实验中选用LED灯是为了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2)由①②可知,条形磁铁先是S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然后快速向左拉出,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不同,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不同,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有关。(3)若想要证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在做了上述操作①后,还应该补做的实验操作是条形磁铁水平放置在玻璃管左侧,N极向右快速插入玻璃管,观察两灯的发光情况。27.(2025八下·南湖月考)人们常用测电笔来辨别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测电笔内串联有一个电阻值很大的高值电阻,已知某测电笔内阻值为2.2MΩ,通常人的电阻为2.2kΩ,安全电流为10mA,灯泡的电阻约为200Ω。(1)为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遵守的安全用电原则是不接触 ,不靠近 :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图 (填”甲”或“乙”)。(2)如图乙,开关断开时,灯泡不发光,当用手接触B点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为多大?会不会造成触电事故?(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低压带电体;高压带电体;甲(2)过人体的电流为所以会发生触电。【知识点】安全用电原则【解析】【分析】(1)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家庭电路中开关和开关控制的用电器之间是串联的,开关必须与火线相连。(2)已知照明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的阻值,由欧姆定律可求得电流;(3)根据电源电压和人体的电阻、灯泡的电阻,由欧姆定律算出通过人体的电流,根据安全电流为30mA,判断出会不会造成触电事故。【解答】(1)安全用电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灯泡和开关的接法:火线先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在灯泡的螺旋套上,这样在断开开关时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所以甲图的接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2)如图乙,开关断开时,灯泡不发光,当用手接触B点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为所以会发生触电。(1)[1][2]安全用电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3]灯泡和开关的接法:火线先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在灯泡的螺旋套上,这样在断开开关时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所以甲图的接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2)如图乙,开关断开时,灯泡不发光,当用手接触B点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为所以会发生触电。28.(2025八下·南湖月考)近几年郑州进行老小区改造,不少多层楼房安装了电梯。出于安全考虑,电梯都设置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电路由工作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在工作电路中,当电梯没有超载时,电动机正常工作;当电梯超载时,电铃发出报警铃声,电动机不工作。在控制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U=12V,保护电阻R1=80Ω,电磁铁线圈的阻值为20Ω,电阻式压力传感器(压敏电阻)R2的阻值随压力F大小变化如图乙所示,电梯底架自重忽略不计。(1)控制电路中,当乘客增多时,电磁铁的磁性 (选填“增大”或“减小”);工作电路中,电铃应该在触点 (选填“A”或“B”)所在支路;(2)若电磁铁线电流达到20mA时,衔铁刚好被吸住,电铃发出警报声,此时电梯乘坐几人。(以每人50kg计算,且g取10N/kg) 【答案】增大;B;12人【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解析】【分析】(1)电磁继电器是用电磁铁来控制电路的开关;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2)根据欧姆定律和压敏电阻的特性来计算该电梯承载的人数。【解答】(1)控制电路中,当乘客增多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大,衔铁会被吸下来,因此工作电路中,电铃应该在触点B所在支路。(2)若电磁铁线电流达到20mA时,衔铁刚好被吸住,电铃发出警报声,此时电路的总电阻为保护电阻、电磁铁的线圈电阻和压敏电阻三者串联,所以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为根据图乙可知;当压敏电阻的阻值为500Ω时,对应的压力F=6000N,每个人的重力为可乘坐的人数为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嘉兴市嘉兴南湖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嘉兴市嘉兴南湖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