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岭南版版《经典永流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主题 经典永流传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单元 第四单元 授课人单元内容 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聚焦 “经典永流传” 主题,融合数字媒体艺术与中西方古建筑艺术两大模块。通过赏析现代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清明上河图》动态版)及中西方经典古建筑(如北京故宫、科隆大教堂),引导学生理解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感受中西方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独特表达,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传承意识与创新思维。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思维导图或用本框绘制)新课标要求 1.理解美术与科技、文化的关联,感受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创新表达。2.掌握中西方经典建筑的艺术特点,分析其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3.培养图像识读、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能力,形成对经典文化的传承意识。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七年级学生对数字媒体(如短视频、VR)有一定接触,但缺乏对其艺术价值的深层理解;对古建筑有初步认知,需系统梳理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与文化背景。学习特点:好奇心强,喜欢互动体验与实践操作,适合通过案例赏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兴趣。发展需求:需提升跨学科思维(科技与艺术结合)、批判性思维(正反方辩论数字媒体艺术)及文化表达能力(撰写解说词、策划展览)。单元目标 1.知道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2.理解中西方建筑艺术的不同特点。单元重难点 重点: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特征与审美体验中西方古建筑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经典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路径难点:辩证看待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冲击与融合深层理解古建筑布局(如故宫中轴线)背后的文化逻辑用美术语言表达经典文化的现代价值(如撰写解说词、策划展览)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能识别数字媒体艺术中的技术元素(如 LED 动态屏、VR 设备)能辨认中西方古建筑的典型风格(如哥特式尖顶、中国斗拱)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美术表现:能创作简易数字媒体艺术方案(如动态绘画草图)或古建筑赏析手抄报。审美判断:辩证分析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价值与中西方古建筑的艺术特色。文化理解:理解科技对传统艺术的赋能作用,认同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承意义。达成单元评价表 单元评价表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自我评价知道与表达能说出数字媒体艺术的3种形式及代表案例;能列举中西方古建筑的2个核心差异(如材料、布局)3.能清晰表达对某一经典作品的文化理解(如故宫的对称美寓意)☆☆☆☆☆掌握与运用能运用“科技 + 艺术”思维分析数字媒体作品(如冬奥会开幕式);能绘制简易古建筑结构图(如斗拱、尖拱);能合作完成展览板块设计(如分区规划、互动环节)。☆☆☆☆☆理解与交流能辩证讨论数字媒体艺术的利弊(如科技感 vs 人文内涵)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能在小组中分享对 “经典永流传” 的理解(结合案例)3.能根据他人建议修改解说词 / 展览方案。☆☆☆☆☆单元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表单元课时规划授课类型课时设置课程内容学习任务学业评价新授课第 9 课数字媒体艺术概念解析: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与形式案例赏析: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清明上河图》动态版、VR 艺术展实践活动:撰写数字媒体作品解说词(模拟导览员)完成解说词初稿,体现作品的“科技 + 文化” 亮点小组互评解说词的逻辑性与感染力。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我能描述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特征与分类 。2.我能与他人分享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特点新授课第10 课宏大不朽古建筑1. 中国古建筑:故宫、应县木塔的布局与文化象征2. 西方古建筑:科隆大教堂的哥特式风格与宗教内涵3. 比较探究:中西方建筑的材料、结构、审美差异1.小组合作完成 “中西方古建筑对比表”2.标注世界地图中经典古建筑的分布,分析地域文化关联。1.我能描述中西方建筑艺术的不同特点。2.我能调查、记录身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第9课)学习规划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学习内容 1.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形式(数字绘画、影像、互动艺术等)与技术载体(计算机、VR、LED 等)。2.经典案例分析: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科技与文化融合)、《清明上河图》动态版(传统艺术活化)、凡 高艺术互动展(沉浸式体验)。3.实践任务:撰写某一数字媒体作品的解说词,突出 “新艺术形式” 的特点。课时目标 1.识别数字媒体艺术的核心技术与艺术表现方式。2.能从“科技赋能艺术” 角度赏析作品,撰写逻辑清晰的解说词。3.感受数字媒体艺术对经典文化的创新表达,激发探索兴趣。达成评价 1.解说词包含作品的技术手段(如 “运用 VR 技术实现互动”)与文化内涵(如 “展现宋代市井生活”)。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2.能在课堂展示中流畅表达对数字媒体艺术 “新” 在哪的理解(如互动性、沉浸式体验)。驱动性问题 “当传统艺术(如《清明上河图》)遇上数字技术,如何让经典‘活’起来?”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主要形式及核心特点(动态性、交互性、超现实性)。2.通过案例对比,分析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差异。难点:辩证看待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关系,能有理有据地表达 “取代” 或 “并存” 的观点。学习活动 活动一:欣赏与评述:欣赏不同的数字媒体艺术,相对于传统艺术形式,说说其“新”在哪里?活动二:探索与交流:小组讨论,分正反方谈谈数字媒体艺术的不同特点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完善自己在课堂上生成的 AI 画作,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和技巧,对画作的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修饰,使其更加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然后,撰写一篇不少于 300 字的短文,分析 AI 技术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以及你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要求短文内容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并在下节课上交作业。”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第10课)学习规划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学习内容 1.中国古建筑:北京故宫的中轴线布局、应县木塔的木结构与斗拱艺术,分析其对称美与文化象征(如皇权、礼制)。2.西方古建筑:科隆大教堂的哥特式尖拱、飞扶壁,解读其宗教寓意(如 “向上的信仰”)与石材建筑特点。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3.比较探究:中西方古建筑在材料(木 vs 石)、布局(中轴对称 vs 纵向延伸)、功能(宫殿 vs 教堂)上的差异及文化根源。课时目标 1.能识别中西方古建筑的典型特征,分析其与文化的关系。2.完成 “中西方古建筑对比表”,归纳差异背后的文化逻辑(如中国 “天人合一” vs 西方 “宗教神圣”)。3.树立保护古建筑的意识,理解其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达成评价 1.对比表包含至少 3 组差异(材料、布局、文化寓意)及具体案例(如故宫 vs 科隆大教堂)。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2.能在地图上准确标注 5 个以上中西方古建筑的位置,说明其分布与地域文化的关联(如气候、宗教)。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中国古建筑的主要艺术特点(木结构、对称布局、装饰艺术)。2.比较中西方古建筑在材料、布局、文化象征上的异同。难点:理解古建筑的文化价值(如中国古建筑的伦理等级观念、西方古建筑的宗教象征意义),并能结合实例阐述。驱动性问题 “为什么中国古建筑多用木材,而西方古建筑多用石材?这种差异如何体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学习活动 活动一:欣赏与评述:欣赏历史悠久的中西方古建筑,说一说它们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活动二:探索与交流:在世界地图中,寻找并标出你所知道的中西方古建筑的地点,观察他们的分布规律,同时比较中西方古建筑的异同。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作业设计 选择一幅你喜欢的中外古建筑(可以是某一角的景色或结构),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进行临摹创作。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