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练习题(含答案)选择题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1~3题。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大致和1月( )A. 0℃等温线分布一致B. 8℃等温线分布一致C. 16℃等温线分布一致D. -8℃等温线分布一致2. 冬季海口气候温暖,漠河却冰天雪地,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C. 地形差异 D. 面积差异3. 气温的南北差异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下面有关气温影响生产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苹果、梨主要产自热带、亚热带地区B. 香蕉、柑橘主要产自暖温带地区C.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房屋墙体较厚,密闭性强D.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屋内有地炉火墙,利于保暖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据此完成4~5题。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空间格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地形和气候 B. 土壤和植被C. 土壤和气候 D. 地形和植被5. 导致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宗教信仰 B. 历史文化C. 国家政策 D. 经济发展水平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完成6题。6.几乎全部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7~9题。下列地理事物没有位于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附近的是( )A.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B. 秦岭-淮河一线C. 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D.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8. 下列有关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区降水丰富,农业发达B. 乙地区河流冬季会结冰C. 丙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D. 丁地区是苹果、梨等温带水果的主产区9. 下列语句描述的场景符合乙地区的是(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 烤肉青稞闻玉殿,白云曛醉落羊栏D. 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某大型纪录片跨越我国大江南北,从东北林海雪原到西北胡杨大漠,从青藏雪域高原到江南鱼米之乡,记录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绚烂多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书写了祖国恢宏壮阔的山河史诗。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据此完成10题。10. 冬季,广州绿树成荫、哈尔滨冰天雪地,造成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地势 B. 海陆位置C. 纬度位置 D. 人类活动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于大年三十20点(北京时间)准时开播,四个分会场分别设在辽宁沈阳、湖南长沙、陕西西安、新疆喀什。开播时的沈阳已是万家灯火,而喀什还处在落日余晖之中。图为春晚会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11. 导致沈阳、喀什两地天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差大 B. 纬度差异大C. 气候差异大 D. 经度差异大12. 春节期间,西安街头( )A. 绿树成荫 B. 树枝光秃C. 满树金黄 D. 落叶纷飞13. 长沙分会场最邻近的河流是( )A. 湘江 B. 汉江 C. 闽江 D. 赣江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位于三省交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该镇西部,三省人民共居一条街道,街心建有“三省石”。如图为荆紫关镇位置示意图及“三省石”景观图。据此完成14~16题。14. 推测图示“三省石”背面所刻汉字是( )A. 晋 B. 甘 C. 秦 D. 鲁15. 荆紫关镇曾是丹江水运的重要码头。在丹江行船时,从上游顺流而下,有“三日过五县”之称,主要原因是该河段( )16. 关于荆紫关镇的开发建议,合理的是( )A. 积极建设石化工业园B. 拆除传统街区,改建楼房C. 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D. 保护古镇历史文化风貌“五一”假期,小丽一家从陕南出发,自驾去革命圣地延安旅游,途中游览了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小丽在登山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诗中描写的“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在返回途中,他们遇到了高速公路受山体滑坡影响而临时关闭的状况。结合所学完成17~19题。17.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分布 B. 纬度位置C. 人类活动 D. 地形地势18. 小丽在终南山景区内看到一则标语“人杰地灵名胜迹,和合南北贯东西”,联想到地理课堂上学习的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 )A. 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B. 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19. 引发此次山体滑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暴雨 B. 沙尘暴 C. 大风 D. 火山某大型纪录片跨越我国大江南北,从东北林海雪原到西北胡杨大漠,从青藏雪域高原到江南鱼米之乡,记录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绚烂多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书写了祖国恢宏壮阔的山河史诗。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据此完成20题。首都北京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C. 青藏地区 D. 西北地区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21~23题。21. Ⅱ和Ⅲ区域的地理分界线是( )A.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B. 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C. 秦岭-淮河一线D.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22. 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 )A. Ⅰ、Ⅱ B. Ⅲ、ⅣC. Ⅱ、Ⅲ D. Ⅰ、Ⅳ23. 下列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与区域Ⅲ相符合的是( )A. 传统民居墙厚、窗小B. 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 水运是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D. 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青稞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完成24~25题。①②两地区的自然景观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纬度位置C. 海陆位置 D. 人类活动25. 图中③地区成为一个特殊的区域,主要原因是( )A. 气温高 B. 海拔高C. 降水少 D. 面积大二、非选择题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项目式学习任务。项目主题 秦岭考察项目背景 秦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为了深入了解秦岭,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以“秦岭考察”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下面是项目式学习内容。任务一 开展调查小组成员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秦岭山地的基本环境。由于秦岭南北两侧的气温、降水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南北两侧的农业生产活动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秦岭-淮河一线成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举两例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主要的自然环境差异。(3)下列图片中属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农田景观的是 。任务二 分析探究小组成员对查找的资料进行归类汇总,发现秦岭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秦岭的植被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等重要的生态功能。(4)分析秦岭植物种类丰富多样的主要原因。(5)简述秦岭植被的生态功能。(6)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是否集中供暖的分界线。试从气温角度分析其原因。任务三 成果展示秦岭山脉曾经在开发中遭遇了破坏,近年来,秦岭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但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等问题依然存在,违规开发等生态破坏问题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小组成员在进行项目学习总结时,提出了保护秦岭山地生态环境的建议。写出两条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措施。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生态保护,同时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游憩的机会。材料二 2021年设立的首批国家公园分布图。(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 -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该界线以东农业以 为主,以西以 为主。(2)图中①②③④四大地理区域中,没有首批国家公园分布的是 (填序号),该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3)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我国的 天然林区,该地区植被丰茂,人烟稀少,有利于东北虎豹栖息。(4)哈尔滨的林林寒假去武夷山国家公园度假,乘坐高铁下车后他明显感觉到气温比自己家乡 (填“高”或“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5)贝贝(男生)和玲玲(女生)暑假前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看到宣传牌时产生了疑问,如下图所示,你赞成谁的说法,并说明理由。28、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各具特色:北方平畴沃野,麦浪如金;南方河湖纵横,稻香千里;西北大漠孤烟,水草肥美;青藏雪峰连绵,冰川晶莹。图1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图2为某区域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与甲、乙两地区的分界线基本一致的是( )A. 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B. 水田与旱地分界线C.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 森林与草原分界线(2)图2景观位于图1中的( )A. 甲地区B. 乙地区C. 丙地区D. 丁地区答案1-5ABCAD 6-10CABDC 11-15DBACD 16-20DDDAB 21-25CCCCB26、(1)秦岭呈东西走向;淮河自西向东流。(2)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河流冬季有结冰,主要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是落叶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河流冬季无结冰,主要位于亚热带、湿润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是常绿阔叶林。(3)甲(4)海拔高;秦岭南北两侧气候不同。(5)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水质,调节区域气候等。(6)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该线以南大部分地区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气候温和;该线以北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7)保护优先,自然恢复;拆除违规建筑;禁止私挖乱采,采育结合;植树造林,建立生态保护区等。(任选两项,其他答案合理也可)27、(1)大兴安岭 种植业 畜牧业 (2)③ 干旱 (3)东北 (4)高 纬度位置(5)赞同玲玲的说法。理由:热带雨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生态效益,钱库是指利用热带雨林风光发展旅游业增加居民经济收入。28.(1)B (2)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