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件(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件(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学 校:绍兴一中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年 级:高一年级
学 科:高中政治(统编版)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重点知识
二、易错辨析
三、题型演练
必修一期末复习课
(一)原始社会——人类的童年期
1.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是石器。
(1)旧石器时期:打制石器,人们是采集者
(2)新石器时期:磨制石器,人们是生产者
3.生产关系特点
①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关系)
③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产品的分配关系)
一、重点知识
4.最早的上层建筑:氏族议事会
(注:不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
5.私有制的产生
(1)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2)最早归私有的是:牲畜和工具
(一)原始社会——人类的童年期
一、重点知识
(二)奴隶社会——阶级社会的开始
1.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所有制)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人与人的关系)
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分配制)
2.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3.国家(上层建筑):奴隶制国家。
(1)地位: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2)含义: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性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一、重点知识
(二)奴隶社会——阶级社会的开始
4.生产力
(1)金属工具广泛使用
(2)城市出现
(3)文字发明和应用
(4)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5)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进入了文明时代
一、重点知识
(三)封建社会
1.生产力:新水平
(1)铁质农具推广使用
(2)耕作技术进步
(3)水利事业
(4)手工业
(5)商业和城市发展
2.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所有制)
②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人与人的关系)
③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分配制)
一、重点知识
(三)封建社会
3.封建剥削基础和方式
①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剥削方式:收取地租。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4.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5.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一、重点知识
(四)资本主义社会
1.生产关系特点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
(人与人的关系)
③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只给工人支付少量工资。(分配制)
2.基本条件
①有人: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②有钱: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一、重点知识
(四)资本主义社会
3.开始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①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②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③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
④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注:不同于基本矛盾)
一、重点知识
(四)资本主义社会
5.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必然趋势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该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②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始终,决定其命运
③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其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2)历史发展必然趋势:资本主义终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一、重点知识
1.五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区别
2.氏族议事会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3.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产生的标志、最早归私有的是什么
4.封建社会的剥削基础与显著特征
5.五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
6.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产生的两个原因
(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
7.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原因
二、易错辨析
1.五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区别
(1)生产力:打制和磨制石器;金属青铜工具、城市出现、文字发明、脑体分工;铁制农具、水利冶铁耕作手工业发展、城市商业发展;蒸汽机械化电气化(资义社会)。
(2)生产关系(三个方面:所有制、分配制、人与人关系)
2.原始社会的氏族议事会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不是,是最早的上层建筑)
3.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产生的标志、最早归私有的是什么
私有制产生标志:土地私有
最早私有的是生产工具和牲畜
二、易错辨析
4.封建社会的剥削基础与显著特征
剥削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5.五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
(1)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资义社会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但原始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没有阶级矛盾)
二、易错辨析
6.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产生的两个原因(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
(1)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培育无法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
二、易错辨析
7.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原因
(1)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其基本矛盾,是其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2)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其始终,决定其命运。
(3)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尖锐化越不可避免。故终被取代。
二、易错辨析
三、题型演练
(一)题目类型
1.选择题
这一部分主要是考察选择题
2.主观题
首考和高考考得少,但也不能忽略
三、题型演练
(二)解答关键
1.熟悉课本高频考点与易错易混点
高频考点与易错易混点是命题重点,因此要特别重视和熟悉。
2.研读材料,精准提取有效信息
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是高考非常注重的能力要求,所以要注意排除正确但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三、题型演练
(二)解答关键
3.表达要严谨
认真鉴别,“完成了、解决了、实现了,完全,绝对,必须,确保,一切,就能,必将”等, 这些太绝对的词语,要排除。
(2024浙江高考)
1.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
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素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解答关键:
熟悉课本高频考点与易错易混点
B
2.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屈辱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诞生意味着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
B. 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飞跃
C. 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56年年底
十月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社义革命:1949-1956
解答关键:
熟悉课本高频考点与易错易混点
D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十四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搭建了基本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周密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积极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由此可见
①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②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不断向纵深推进
③改革开放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答关键:
1.熟悉课本高频考点与易错易混点
2.研读材料,精准提取有效信息
3.表达要严谨:完成(解决、实现)了,完全,绝对,必须,确保
A
4.“红色根脉”厚植浙江,“八八战略”引领浙江,共同富裕领航浙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浙江人民接续奋斗,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共富道路越走越宽,之江大地发生了精彩蝶变。浙江发生“蝶变”是因为
①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进行了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③解决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④浙江人民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解答关键:
1.熟悉课本高频考点与易错易混点
2.研读材料,精准提取有效信息
3.表达要严谨:完成(解决、实现)了,完全,绝对,必须,确保
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
①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完全不同
②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有本质区别
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性
④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普遍适用的现代化模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答关键:
1.熟悉课本高频考点与易错易混点
2.研读材料,精准提取有效信息
3.表达要严谨:完成(解决、实现)了,完全,绝对,必须,确保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