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件(4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件(46张PPT)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议题:怎样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
课堂探究:人类历史经历了哪些社会形态?
它们的划分依据又是什么呢?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无规律可循?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探寻——原始社会的生活面貌
1
总的来说,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
1.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
旧石器时代(绝大部分时间)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新石器时代,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2.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状况
(1)共同劳动(劳动方式)
(2)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
(3)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4)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产品的分配关系)
根本原因:由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
【名词解析】氏族(氏族社会):原始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氏族,这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3.原始人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和管理方式(上层建筑)
氏族议事会特点:
A.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大家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
B.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氏族长负责处理氏族日常内部事务,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问题。军事首领负责对外作战。
氏族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一些亲近的氏族构成部落,
有些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管理方式: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严寒酷暑 环境恶劣
颠沛流离 居无定所
野兽出没 常遭袭击
没有医疗 高死亡率
采摘食物 食不裹腹
部落战争 经常发生
思维提升:原始社会人人平等、平均分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必然解体
孩儿他妈,我研究出个铜器,用它打出的粮食足够咱一家了!咱俩单飞吧!
欧了!
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
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兄dei们,铜器是我造的,所以我就自己用了啊!你们想用你们自己造!
兄dei们,我种地的效率高,和你们一起种地平均分配很吃亏,我家想要一块地自己种!
想不想和我一样打出很多粮食?想不想吃饱穿暖?那你们就得听我的!
原始社会的解体 阶级社会的产生
根本原因:原有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工具的改进
生产力发展
个体劳动盛行
生产资料逐渐私有化
贫富分化
争夺生产资料
胜者处于支配地位
败者处于被支配地位
出现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对立(阶级社会产生)
奴隶制国家
产生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形成
石器的使用,生产力低下
生产资料公有、平等互助、平均分配
原始社会解体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探寻——奴隶社会的生活面貌
2
1.奴隶社会的产生(阶级的出现)
(1)阶级含义: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剥削地位
被剥削地位
二、奴隶社会
(2)奴隶社会的两大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对立阶级)
(3)奴隶社会产生时间、原因、标志:
时间:原始社会末期
原因:生产力发展
标志:私有制确立
2.奴隶社会生产力状况与生产关系特点(重点)
二、奴隶社会
(1)生产力状况:
①劳动者:脑体分工出现文字
②劳动对象:手工艺、商业、城市繁荣
③生产工具:金属工具(青铜器)
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迈入文明的门槛,生产力水平较原始社会有了显著提升
(2)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特点:
赶紧给我干活,不然就打死你!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地位: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产品的分配: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二、奴隶社会
奴隶主阶级
奴隶阶级
之间
的矛盾。
人类社会最早的对立阶级
反抗
加大对奴隶的压迫
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目的:为了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4)国家的产生:
奴隶制国家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二、奴隶社会
(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注意:(1)阶级和国家都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2)先有阶级,后有国家。只有阶级形成后,当两个对立的阶级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才出现了国家。
奴隶主为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产生
▲国家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4、国家的产生(上层建筑)
旧西藏的农奴
被贩卖到美洲的黑奴
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
小组商议,组际辩论
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吗
答案提示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使用石器,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没有剥削,没有阶级,因而没有国家,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建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应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是历史的进步。
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
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生产力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劳动者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人与人之间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
上层建筑
主要矛盾
石器
金属工具
天然食物,原始畜牧业、农耕
手工艺、商业、城市繁荣
劳动技能低下
脑体分工,出现文字
生产资料原始公有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平等互助
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
平均分配
奴隶主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生活资料
氏族制度
国家产生/奴隶主专制
人与自然的矛盾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决定
是历史的进步
课堂小结:比较两种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石器
金属工具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平等互助关系
平均分配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奴隶没有人身自由
奴隶主占有产品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
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决定
反作用
政治:氏族议事会文化:原始文化
政治:国家产生,城市出现
文化:文字发明和应用,进入文明时代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探寻——封建社会的生活面貌
3
尼古拉斯拥有500个奴隶,奴隶们每天耕种,但收成全都归他所有,他每天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有一天,他在其他奴隶主那看到了用铁犁和牛耕地,速度快多了。又听说修筑水利,可以让农田洪旱保收。于是,他决定这么干。果然,使用铁型牛耕,原来500人耕种的土地,现在只需300人就够了。他想,该让剩下的200人做什么呢
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让奴隶去开垦荒地,并占为己有。
但是,尼古拉斯担心起来了,私田越来越多,奴隶们也越来越不听话,该怎么提高他们耕田的积极性呢 开垦的私田又该怎么名正言顺地占有呢
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把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奴隶耕种,收取一部分收成作为地租。同时,联合其他奴隶主,推动土地私有合法化。
生产工具改进
调动生产积极性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发生变化
奴隶制社会逐渐瓦解,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生产力发展
情景探究:尼古拉斯变地主
思考:奴隶制社会生活后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耕作技术显着进步
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封建社会的城市和商业繁荣的景象
唐朝长安
宋朝的夜市
(1)生产力状况(P5相关链接)
三、封建社会
2、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特点
三、封建社会
(2)生产关系特点
奴隶在监工的鞭子下进行劳作 农民在租种地主的土地上劳作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占有少量土地,并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②产品的分配方式----地主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能够比较独立的劳动,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③ 人与人的关系---- 地主和农民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三、封建社会
(3)评价
封建制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提示】封建制生产关系的进步性:
农民能够比较自由的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地主真好呀!
三、封建社会
3、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及主要方式
②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追农民交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1)剥削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2)剥削方式:
①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干了半天全是给地主干,太苦了!
三、封建社会
4、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
(1)政治上:封建国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2)思想上: 地主阶级还通过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封建君主专制
三、封建社会
5、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的封建国家
主要矛盾
经济剥削、政治压迫,思想钳制
小规模抗租抗税运动
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封建土地所有制
注意:区别于社会基本矛盾和奴隶社会主要矛盾。
三、封建社会
4.封建社会的显著特征与主要矛盾
①经济基础: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土地绝大多数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农民必须依附于地主)
②政治统治:封建专制体制(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③思想控制: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传播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君权神授)
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
正确评价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历史进步性
阶级局限性
地主阶级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劳动者有一定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劳动所得除以地租等形式上交给地主阶级后仍有部分剩余,可以由劳动者自由支配,劳动者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生产力得到发展。
农民名义上虽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为了生存,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地主阶级通过土地对农民阶级进行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因此土地是农民人身依附的绳索,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根源即封建土地所有制。
资本主义社会——看不见的锁链
4
四、资本主义社会社会
2、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特点及建立条件
(1)生产力状况:
①萌芽: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发展:机器大生产、生产社会化、科技快速发展并应用于生产,这些都使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飞跃。(补充)
(2)生产关系特点: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产品的分配方式: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③人与人的关系: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四、资本主义社会
⑴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3)生产关系建立基本条件:
⑵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通过“圈地运动”“羊吃人”实现
“人”和“钱”
黑奴贸易
通过殖民扩张、掠夺实现
条件实现方式:暴力和掠夺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四、资本主义社会
3、资本主义社会开始标志:
(1)爆发的原因: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阶级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2)爆发的思想条件: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
(3)革命依靠的力量:劳动人民
(4)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资产阶级
(5)开始的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6)制度确立的意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关资料
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
1836年、1847年,爆发了波及欧洲的经济危机。
1923—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危机爆发的更加频繁。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生产过剩——相对过剩
(1)基本特征:
(2)主要表现:
二、资本主义社会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表现、原因、危害
①含义: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区别:相对生产过剩是指人们有需求但无购买能力。
绝对生产过剩是指生产的数量已经大于人们需求的数量了。
①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
②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
③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压榨工人
获取剩余价值
工人生活
越发贫穷困苦
经济危机
失业
生产过多牛奶
追求更多利润
牛奶产量过剩
过剩的牛奶
被倒在河里
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相对缩小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
之间存在矛盾
社会库存囤积
改变供求关系
资本家获利减少
降低工人工资 甚至裁员
降低工人工资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
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之间存在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原因:
①直接原因
②根本原因
四、资本主义社会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表现、原因、
“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后,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有实质性的变化吗?为什么?
2
“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后,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仍然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因为资本主义在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变革,都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只是自我调节,没有改变其根本:生产资料私有制。所以其自我调节不能根治资本主义的痼疾。
吃穿好一些,待遇好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马克思
资产阶级采取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不能改变资产阶级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5.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性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
四、资本主义社会
(3)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主要矛盾)
(4)地位: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1)内容: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5)危害:资本主义无法解决基本矛盾,生产力水平越高,生产社会化程度就越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越尖锐。
结论: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名人名言
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取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生产方式
拓展延伸
生产力的内涵:
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包括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两方面。物的因素中包括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人的因素即人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公有制、私有制)
产品的分配关系(平均分配、按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需分配)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雇佣剥削、平等互助)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知识结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