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2课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情境一傅立叶(1772-1837)欧文(1771-1858)圣西门(1760-1825)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这一变革将把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将以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创立这一制度可以用说服的办法,使政府相信建立这一制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欧文《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或走向理性社会》探究活动一:1.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丑恶制度”指的是什么?与之相对的理想状态是什么?你认为作者的愿望能够实现吗?2.结合教材知识,评析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影响和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但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他只是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它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它反对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所以只能是空想。评析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影响和历史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兴起英国宪章运动小结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基石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名词点拨】剩余价值理论材料二:《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摘自2018年4月23日习近平在《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第五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探究活动二:1.查找教材,归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2.结合本节课教材知识和材料,谈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共产党宣言》手稿的一页,头两行为马克思夫人燕妮的手迹结论二: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③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性。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为实现之而奋斗。结论二: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开展起来,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指导工人运动,对人类社会进程影响深远。①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而空想社会主义则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和正义出发来探讨社会发生变迁的原因。②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找到了现实的道路。空想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从没有理性的社会向有理性的社会过渡。③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能够承担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现实的物质力量——社会化大生产的主体——觉悟了的无产阶级。结论二:3.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小结《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情境三材料一:十月革命期间的一次集会上,一个士兵说:“我们在前线挨饿,都快冻僵了。我们白白地在送命,死得毫无意义……俄国人只要一息尚存,是决不放弃革命的。”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探究活动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十月革命胜利的必然性。十月革命三、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结论三:1.必然性:俄国士兵不愿在“一战”前线白白送命,但不放弃革命的信念;布尔什维克党代表民众的意愿。列宁在莫斯科红场讲话材料二: 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1918年探究活动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和本节课知识,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结论三:2.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成了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经验。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讲话材料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探究活动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本节课知识,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结论三: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影响、带动、支持和帮助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很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小结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曲折。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出现了严重曲折。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国版”的科学社会主义大树枝繁叶茂,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小结本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