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2 经纬网的识读和应用教学设计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 课标摘录 (1)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 球、东西半球的依据,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说出经度的分布规律。 (2)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 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2. 课标解读 本条目有两个要点:一是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 课标对其有两个具体要求:第一,识 别经线纬线,这需要指导经线纬线的特征;第二说出经线纬度的分布规律。这是最基础的内容, 一定要夯实基础。 二是用经纬度定位。与 2011 年版地理课标中的对应内容相比,本条目没有出现“经纬网” 这一概念。实际上在讲完经线和纬线之后, 学生就已经建立起经纬网的概念。经纬网可以看作 地理定位的工具,对地理位置的具体描述必须用到网中的经度和纬度。所以, 本条目直接要求 “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用经纬度定 位的报道,如地震震中的经纬度位置、台风中心的经纬度位置, 这些内容都可以直接用到教学 中。 在行为动词方面,本条目使用的是“识别”“说出”“描述”,即要求学生能识别出经线 和纬线,能说出经度和纬度是怎么样分布的,以及会描述某一事件发生地的经纬度位置。这是 学习地理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学生要熟练掌握这一技能,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训练: 一是给出几个地点,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读出各地点的经纬度,二是给出一些经纬度,让学生在 地球仪上找出相应的地点。在训练过程中, 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描述一个 地点的位置,并把经纬度写明确是多么重要。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地球和地球仪》第 2 课时的内容,主要学习“纬线和纬度”“利用经纬网定位”, 本节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性知识,在学习了“经线和经度”之后,学生学习纬线和纬度就比较 简单了,通过“对比式表格”的活动总结纬线、纬度、经线、经度的特点。本节课内容重心落 在“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上,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学生对 上一节课“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要有足够的认识,这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最基本的地 理概念,所以,教材不仅保持叙述式课文、阅读材料和活动式课文的结构完整, 而且对较多的 名词术语进行较为详尽的图文解释学情分析 12-13 岁的初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弱;对纬线、纬度、经线、经度等概念难以确切的掌 握,对学生来说仍然会有一些困难,尤其是对经度的分布规律,东西半球与东西经划分会产生 混乱,对经纬网的定位仍然不能熟练掌握,因此教学既不能过于追求进度,也不能过于施加难 度。地球仪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创设活动场景。重 难 点 1、观察地球仪,识别纬线和纬度,说出纬线的特征和纬度的分布规律,掌握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低中高纬度 的划分。 2、学生通过经纬网判读的训练,能够正确书写经纬度坐标; 3、通过情境创设,利用经纬网对现实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定位,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所在地的经纬度位 置,也能够通过经纬度坐标在地球仪找到相应地点。评估 任务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地球仪,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说出纬线的特征,掌握纬度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的 分界线何低中高纬度的判断。 2、学生能够通过方法指导、经纬网判读训练,学会正确书写经纬度坐标。13、通过设置课本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经纬度坐标在地球仪找到相应地点。教学过程教学环 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估要点环节一 新课导入 1、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说 出自己的想法。 问题导入:通过比较地球和地球仪,你发现在地球仪上, 人们虚构了什么? 通过上节课地球仪的学习,很快可以得出:经线和纬线 学生能够通过这个问 题的设置,回顾地球 仪旧知。环节二 新课讲授 经线和经 度 学生阅读课本,说出经线的 特征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弧叫经线。 形状:半圆 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这个 估计会有学生不清晰,需要 板书讲解清楚) 位置关系:相交于极点(教 师也需要提示) 数量:无数条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并画好示意图,记住规律。 过渡:我们要更深入去学习经线,活动 3.小组讨论探究: 说出经线的特征(3 分钟) 出示表格和任务:阅读课本 p15 图 1.11,根据表格的 提示,从这些角度说出经线的特征,并尝试画出示意图。 (讲解时,教师同时要在黑板上板图) 过渡:经线有无数条怎么更好区分每一条经线?引出经 度的概念 出示经线图,利用动画,展示经度的划分 圈出两个 20°, 提问当两条经线度数一样时,我们怎么 确定是东经,还是西经? 讲解经度的划分规律(难点) 利用动画和板图,并让学生尝试画出示意图。 学以致用:写出下列经线的度数 (教师巡堂,看学生是否掌握) 认识经线圈(重点) 利用动画,展示经线圈的概念,提出思考: 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具有什么特点? 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出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 °W 与 160 °E 组成的经线圈 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教师解释: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东西半球图是以 20 °W 与 160 °E 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方法指导: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做笔记) 板图解释用画图来判断东西半球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 本的文本材料,和同 学们讨论,画示意图, 能清楚认识经线的特 征。 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 讲解明白经度划分, 以及如何判断时东经 还是西经,要记住字 母代表哪个经度。 通过学以致用环节, 能够写出正确答案, 说明已经掌握了。 通过动画的展示,能 够说出组成经线圈所 需的条件。 通过教师的讲解,能 够判断一个经度属于 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重难点,必要掌 握。)2环节三 新课讲授 纬线和纬 度 学生阅读课本,同桌谈论 说出纬线的定义、形状、长 度、指示方向、相互关系和 数量。 学生认真听讲,并画出纬度 的划分规律示意图。并且自 主完成“学以致用”的纬度 的书写。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南北半 球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学生自主完成课本 P18 表 1.4 和 1.5 的活动题。 教师出示活动同桌讨论探究:说出纬线的特征(2 分钟) 任务:利用学习经线的方法,并阅读课本 p17 图 1.15, 根据表格的提示,从以下角度说出纬线的特征,并尝试 画出示意图。 过渡:纬线也有无数条,为了区分每一条纬线,我们给 每条纬线一个度数,那么纬度的起始时 0°, 0°纬线就 是赤道。 出示动画,解释纬度的划分和分布规律(重难点)出示 分布规律:度数往北递增是北纬,往南递增是南纬。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 自学等方式,认识纬 线的特征。 学生通过动画展示, 教师讲解,能够独立 说出学以致用的纬线 的度数,再次巩固纬 度的书写方式。 学生通过快问快答的 方式,能够及时巩固 南北半球的划分,并 通过动画的展示,能 够认识低中高纬度的 划分。 通过纬线经线和纬度 经度的表格对比,增 强学生对纬线经线纬 度经度的认识学以致用:出示两幅示意图,让学生写出纬线的度数。讲解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把地球分成两半,赤道以北 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通过快问快答,检测学生是否能快速掌握。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南半球指哪些地区? 30°S,70°N 分别在哪个半球?? 出示动画,讲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0 °-30°是低纬度地区。30 °-60°是中纬度地区。60 ° -90°是高纬度地区 提示:在分界线上的地点不属于任一纬度。 小结:对比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独立完成课本 P18 活动题表 1.4 和 1.53环节三 新课讲授 经纬网的 应用 经纬度位 置的判读 学生认真听讲如何正确书写 经纬度坐标。 学生自主写出 A、B、C、D 两 点的坐标 两位同学上黑板写 学生根据出示的经度和纬 度,利用地球仪找到对应的 城市,同桌互助。 过渡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 形成经纬网,有何作用? 教师出示图片讲解经纬度的用处: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 轮船,在辽阔天空中翱翔的飞机,都可以利用经纬网来 确定位置,方便导航。因此,利用经纬网定位在航海、 航空、交通、军事, 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 泛的用途。利用“台风”“泰坦尼克号失事地点”让学 生明白: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就是地球表面某 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 教师出示方法指导:书写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经纬度 位置。 第一步:先找纬线,后找经线,并读出度数 第二步:确定南北纬: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第三步:确定东西经:东增东经,西增西经 第四步:书写坐标:(纬度,经度)。 教师讲解:利用地球仪展示A 点坐标的书写方法:A(40 ° S,130 °E),让学生自主在草稿纸上写出 A、B、C、D 两点的经纬度坐标。 出示课本活动题:表 1.6 经纬度与对应城市 活动 3.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查找城市,填入 P20 表 1.6 学生通过教师的方法 指导,能够学会和正 确书写经纬度坐标的 方法。 学生能够自主正确写 出 A、B、C、D 两点的 经纬度坐标。 学生能够利用经纬度 坐标描述某一地理事 件的地理位置。 学生能够通过出示的 经纬度,利用地球仪 找到相应的城市,提 高学生利用地球仪应 用经纬度的能力。环节四 新课讲授 经纬网的 应用 经纬网上 判断方向 学生认真听讲。 过渡:经纬网上还可以判断方向 教师出示方法指导,利用经线纬线的指示方向去判断, 也可以利用“画十字架”的方法去判断方向。 至于:不在同一纬线、同一经线,如何判断方向? 出示例子,并进行方法指导: 方法指导: 1、根据南北纬度定南北方向 ,东西经度定东西方向。 经纬网的视图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平面网格状(图 1), 有地球缩略图(图 2),有高纬度地区的扇形状(图 3), 学生通过认真听讲和 题目训练,学会在经 纬网上判断方向。4还有极地的俯视视图(图 4),虽然表示方法不同,但 是经纬度坐标的识读方法不变。 2、 (1)方格状经纬网图的方法(如图 1、图 2):按照 经纬度数字的变化规律,从小到大绘制箭头,先确定东 南西北方向;其次在⑤处画十字指向标,确定④所在方 向标的方向。 (2)斜方格状经纬网图的方法(如图 3):斜方格经纬网 是极地俯视图的部分(或者说是在极地俯视图上切一部 分),如果看不懂,可以补全成为极地俯视图。方法也 是一样的,只是要注意,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南半球表 现为顺时针方向。 (3)极地俯视经纬网图的方法(如图 4):地球自西向 东自转在北半球表现为逆时针方向,南半球为顺时针方 向。 要记住一点:东西方向只能在劣弧上确定。东西方向在 方格经纬网图上是容易出错的!! 目前运用全球定位系统来获取某地经纬度是最常用最 简便的现代定位技术之一,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来 确定位置。 出示“北斗卫星导航”进行情感升华。环节三 课堂小结 学生尝试构建本节课的知识 体系 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板 书,进行知识体系的 构建板书设计 地球与地球仪 (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 (地球仪){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经纬网 { { 纬线特征 纬度的划分定位 判断方向教学反思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时,本节课难点在于“经纬度的判读”,要教会学生正确书写经纬度 坐标,学生能够根据经纬度坐标,找到对应的位置。通过设置不同的活动,强调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利用 经纬网这个工具。 本节课的设计还是很中规中矩的,除了过渡自然,活动设置有师生互动之外没有特别的亮点,适用于常 规课堂,不适宜拿来上公开课,一共 24 页 PPT,较为精简,重难点突出,注重方法指导。实践性作 业 制作简易地球仪 ①在乒乓球上画出南、北极, 赤道和 0°经线,以0°经线、赤道为起点, 每隔 30°画出一条经线和纬线。 ②用不同颜色表示低、中、高纬度地球的范围。 ③在南、北极各钻一个小孔,并将铁丝弯成如课本 P15 图 1.10 所示形状 (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铁丝的 倾斜角度,倾斜的铁丝(即地轴)要与桌面的夹角大致为 66.5°, 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点。) , 然后从乒乓球的两个小孔出中穿过。 ④在贴近南、北极的倾斜铁丝处,用胶布裹上几圈,这样既可以将乒乓球固定在铁丝的中间,又可以让5乒乓球自由转动。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