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魅力 课件(共19张PPT)+教案(表格式)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色彩的魅力 课件(共19张PPT)+教案(表格式)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色彩的魅力
感 知 色 彩
PART 01
上学
放学
研学活动
田径运动会
色彩三要素:
色相
明度
纯度
色彩三要素:
色相
明度
纯度
寻 觅 色 彩
PART 02
艺术家是如何运用红色来表达不同的情感的?
《弹琵琶的女人》
《呐喊》
《开国大典》
《中国民间剪纸作品》
PART 02
画面中的墙面、地毯和桌子以红色为主,与画面中点缀植物的绿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纯度的色彩给人的视觉感官给予了强烈的刺激,传递了一种奢华、温馨、快乐的情感,整幅画让人感受到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氛围,带来愉悦和享受,正如马蒂斯自己所说:“我希望我的绘画像一把舒适的扶椅”。
《弹琵琶的女人》1949 马蒂斯
PART 02
整幅作品都运用了纯度较高的大红色,与其作品主题“喜”相呼应,“红双喜”已成为中华民族喜庆节日,尤其是婚礼的一种传统标志。人们将两个喜字并用,贴在新房,希望求得喜气,还预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中国民间剪纸作品 现代
PART 02
画面的红色以“鲜红色”为主,在画面深蓝色的衬托之下,红色在画面中尤为突出,好似一团翻转的火,又好似一片鲜血的海洋,渲染了一种恐怖、不安的氛围,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恐惧,是生命的呐喊,是灵魂的呼唤,讴歌生命与现实的顽强抗争。
《呐喊》1893 蒙克
PART 02
一、鲜明的红:
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的红旗,与蓝天白云相映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画面热烈而明快。
二、喜庆的红:
红色在中国的传统中有着“吉祥”的寓意,大面积红色的运用也显得更为隆重、喜庆。
三、历史的红:
记录了对历史的红色记忆,红色象征的是共产主义,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民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承载了国人太多的红色记忆,因此这幅画是在红色记忆下,去塑造新中国。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962 李可染
线索一
出自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诗词。
艺 术 品 拍 卖 大 会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962 李可染
线索一
出自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诗词。
线索二
李可染是著名的爱国主义绘画大师
线索三
审美与革命意识形态的统一
PART 02
思考:
除了红色,其他颜色可以让我们产生怎样的联想呢?
表 达 色 彩
PART 03
PART 03
综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在白纸上运用画笔描绘不同颜色的图形或图案,表达自己对近期学习或生活的感受(喜、怒、哀、乐......)
提示:可运用三原色、同类色、对比色、类似色、明度、纯度等各种方式搭配组合。
像艺术家一样表达吧!
THANKS课题名称 色彩的魅力 课时 1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 初一年级 授课类型 造型表现
大概念 色彩是具有表现力、情感力的一种艺术语言
基本问题 美术作品是如何用色彩表达主观情感的? 小问题 为什么色彩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感知色彩)2、同一种色彩在不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是否有异同?(学习色相、明度、纯度等方面的色彩知识,体验不同色彩所带来的不同感受。)3、你可以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吗?(作业测试)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与分析,了解色相明度、纯度等方面的色彩知识,体验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感受。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学习和讨论、及体验,学习运用不同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3在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感悟领会作品内涵,传承优秀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色彩表现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用色彩表现来传达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学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任务一:你是怎样感知自然、生活中的色彩?
评估证据 教师活动 学习体验 设计意图
积极参与互动,能够理解色彩三要素,开始思考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检查学具准备准备教学实物强调课堂纪律导入视频导入为什么不同颜色的发带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一、感知色彩1、请一位同学上台,挑出与以下画面内容色相相同的发带,感受画面情绪,推销这幅画作。《万山红遍层林尽染》1962 李可染2、在小学阶段,是否学习过关于色彩的知识?3、艺术家画面中的色彩源自哪里?4、一起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色彩。①上学②放学问:上学和放学的天空有什么不同?明暗程度有什么变化?③研学活动④田径运动会问:这两次活动的天气有什么不同?环境中的色彩是否鲜艳?饱和度高还还是低?这样不同的天气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小组讨论:总结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问:色彩可以表达情感,那同一种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吗? 准备马克笔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迅速集中注意力,引发对色彩的思考。生:通过复习,巩固色彩基础知识,学习色彩三要素,通过观察、对比生活与自然中的色彩,联想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稳定情绪为课程做铺垫,引发学生探究色彩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并由学生身边的情境导入,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同时触发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初步了解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任务二:艺术家是怎样捕捉色彩及表现色彩?
评估证据 教师活动 学习体验 设计意图
能够理解色彩是具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艺术语言。能从艺术作品中解读艺术家是如何用色彩表达情感。 二、寻觅色彩1、怎样才能用美术语言表达内心色彩?2、艺术家是怎样捕捉生活中的色彩?3、以“红”为例结合色彩知识,欣赏以下以红色为主的四幅艺术家作品,分析艺术家是如何用色彩表达情感的?中国民间剪纸作品 现代《弹琵琶的女人》1949 马蒂斯 《呐喊》1893 蒙克 《开国大典》1953 董希文小组讨论:①画面中哪些地方使用了红色?②画面中还运用了哪些色彩?和红色形成了怎样的色相关系?画面整体纯度?明度?③你认为,画面中的红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通过以上所学知识,以及一系列的研究与讨论,同学们是否可以重新推销一下这幅画呢?《万山红遍层林尽染》1962 李可染④其他颜色可以让我们产生怎样的联系呢?请举例说明。 生:小组讨论分析以红色为主题的作品,探究艺术家是如何用红色表达不同的情感。结合色彩的基础知识,深入理解作品内涵,传承优秀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生:拓展思维,举一反三。 通过讨论与分析,层层递进,探究,在探索中思考,理解艺术家们不仅用色彩表达情感,还结合了时代背景,表达了家国情怀,塑造学生的文化信仰,民族情怀。开拓学生思维。
任务三:你能像艺术家一样表现出富有情感的色彩吗?
评估证据 教师活动 学习体验 设计意图
能用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有创意,能用流畅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与情感表达。 三、表达色彩综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在白纸上运用不同的色彩绘制形状或图案,表达自己对近期学习或生活的感受(喜、怒、哀、乐......)。互评师评 生:结合生活情境,综合所学知识,尝试用不同色彩表达情感。 实践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色彩表达情感的认知,感悟色彩的魅力。
课堂总结 色彩不仅是基本的视觉语言和表现形式,还带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更是被赋予了文化特征。艺术家们运用色彩创造美,传递情,表达爱,讴歌时代风貌,展现时代风采,传递美学内涵,永存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