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押题卷】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模拟预测卷四(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押题卷】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模拟预测卷四(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模拟预测卷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5春 闽侯县期中)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江南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出了曲辕犁。材料反映出辕犁改进的原因是(  )
A.政府政策的支持 B.适应江南自然条件
C.社会繁荣与开放 D.南方耕牛较为稀少
2.(2023春 樟树市校级月考)殷商后期,针对纣王收容逃亡奴隶的政策,周部族首领采取了搜捕后交还原主的做法,还针对殷商“罪人以族”的政策提出了治罪止于本人的刑罚原则。周部族的这些举措(  )
A.加强了对诸侯的管控
B.减轻了商纣王对周的防范
C.彰显了儒家民本思想
D.扩大了自身的政治影响力
3.(2024秋 江阴市期中)扬州有历史记载的筑城记录始于吴王夫差为了争夺中原霸主开邗沟、筑邗城。当时应是(  )
A.夏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4.(2024秋 泉港区期末)秦朝时,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
A. B.
C. D.
5.(2025 东莞市一模)如图反映了汉代冶铁业发展状况。这些状况可以佐证汉代(  )
考古发掘的汉代冶铁遗址遍布全国各地,仅河南省就发现汉代冶铁和铸铁遗址18处。 汉武帝在全国设立铁官49处。 汉代的铁官作坊共有冶铁高炉80余炉,日产达到24~48吨液态铁。
A.铁器对汉朝的影响很大
B.仅有河南省重视冶铁
C.政府大力推广铁犁牛耕
D.水排的使用提高了钢铁产量
6.(2025春 南昌县期中)教材P33图片改编邮票被誉为“方寸中的历史”,一枚小小的邮票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邮票反映的史事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促进了日本社会转型 B.加速了中日贸易发展
C.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D.扩大了中国政治影响
7.(2024 永川区一模)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些史料,现摘录部分典型如表。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内容 出处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东京梦华录》
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 《吴船录》
万物所聚,诸行百市场 《梦粱录》
A.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B.商业贸易繁荣兴盛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8.(2024春 西城区期末)明太祖曾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为此,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在地方上设置通判 B.“杯酒释兵权”
C.由中书省掌管行政 D.废除丞相制度
9.(2024 中阳县三模)元明清时期的许多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到设置伊犁将军,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设置宣政院到册封达赖班禅一直到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如果给上述事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封建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C.元明清时期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D.元明清时期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10.(2024 安庆二模)马在欧洲人征服美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被一些印第安部落迅速使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有了马,美洲阿帕奇人才能与欧洲人对抗300年之久。而当巴拿马的一个酋长在回答西班牙人给当地人带来的最大益处是什么时,却不假思索地说,是鸡蛋。这反映了(  )
A.世界动植物的跨区域大范围交流
B.美洲印第安人适应能力出众
C.物种引入对印第安人的多重影响
D.旧大陆的物种数量非常丰富
11.(2024 绿园区二模)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其中将大革命推向高潮的是(  )
A.处死路易十六 B.建立法兰西共和国
C.雅各宾派掌权 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2.(2024秋 镇江期末)“产业工人一般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工厂的汽笛从早响到晚,在一整天里,打个吨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车间经理催促着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材料意在强调工厂制(  )
A.是垄断组织的产物 B.带来工人处境的恶化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推动蒸汽时代的到来
13.(2025 东莞市一模)俄罗斯的某一时期,农民因难以忍受深重负担而发起暴动;大批工人由于饥饿和工厂停工而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背口袋的人”(搞粮食投机的人)。为解决这些问题,当时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B.实行余粮征集制
C.开展农业集体化建设 D.实施新经济政策
14.(2023 大庆模拟)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在《告苏联人民书》中强调:“我们为争取自己祖国的自由而进行的战争,定会与欧美各国人民争取独立和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这将是所有维护自由、反对希特勒法西斯军队奴役和奴役威胁的各国人民的统一战线。”不久之后,各国建立的“统一战线”是(  )
A.协约国集团 B.北约
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D.欧洲联盟
15.(2021秋 桐城市期末)在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最能体现出其自治目标的是(  )
A.抵制英国人的立法机关和法院,建立新的裁决法庭
B.抵制英货,恢复手工纺织
C.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头衔和名誉地位
D.发动群众展开抗税的斗争
16.(2023秋 吴中区期中)《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以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是一部中国古代神魔小说。其中“武王伐纣”的决定性战役发生在(  )
A.镐京 B.安阳 C.牧野 D.岐山
17.(2024秋 顺德区期中)春秋时期出现天子不能制约诸侯,诸侯不能制约大夫,以至大夫不能制约家臣等现象。这反映了(  )
A.贵族等级分封制受冲击
B.原始民主传统影响深远
C.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D.奴隶社会的发展与繁荣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8.(2024秋 麦积区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在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出现了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1)根据材料一,归纳总结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也映射了各种力量的壮大崛起,动摇了周天子的地位,丰富繁荣的文化又影响着各个诸侯国的政治改革……百家争鸣使教育从原来的仅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为人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知识。知识分子对世界观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对当时我国的影响。
(3)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哪个学派的治国之策来治理国家?请说明理由。
19.(2022 河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价值中一直非常重视“集体”的概念。例如中秋节的月饼被做成了圆形,月亮的外形被比喻为盛放月饼的“圆盘”,这些细节都展现着“集体”这个概念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而且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大多根据时令节气而来,这与中国自古重视农业、发展农业的历史背景相关。比如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在民间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实用俗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无疑是现实主义的最好展现。所以,从文化视角来看,中国传统节日具有阖家团圆、内敛含蓄、勤劳进取等文化内涵。
材料二:西方传统节日更注重“个人”的概念,并且由于长期受基督教的影响,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且宗教人物大多具有崇尚自由、敢于拼搏、包容开放的特征,比如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复活。当然西方的节日中也有和农业有关的节日,但他们以农业为主的节日的历史不如中国漫长。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西方传统节日有何不同。
(2)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3)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请任举一例你所了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并说明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优秀节日文化。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模拟预测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5春 闽侯县期中)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江南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出了曲辕犁。材料反映出辕犁改进的原因是(  )
A.政府政策的支持 B.适应江南自然条件
C.社会繁荣与开放 D.南方耕牛较为稀少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农业发展的相关内容。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曲辕犁的发明与江南地区的农民生产实践相关,适应江南自然条件,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政府政策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民众的生产实践,而不是整个社会的开放,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牛多与少的问题,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唐朝农业发展的相关内容。
2.(2023春 樟树市校级月考)殷商后期,针对纣王收容逃亡奴隶的政策,周部族首领采取了搜捕后交还原主的做法,还针对殷商“罪人以族”的政策提出了治罪止于本人的刑罚原则。周部族的这些举措(  )
A.加强了对诸侯的管控
B.减轻了商纣王对周的防范
C.彰显了儒家民本思想
D.扩大了自身的政治影响力
【分析】本题考查周朝建立前期的史实,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周部族首领采取了搜捕后交还原主的做法,还针对殷商‘罪人以族’的政策提出了治罪止于本人的刑罚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部族首领针对商朝的处置政策有所调整,降低了处罚的力度,这样更能获得人民的支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D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部族并没有属于他的诸侯,排除A项;周部族的这些举措对商朝的政策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排除B项;当时没有儒学,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周朝建立前期的史实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3.(2024秋 江阴市期中)扬州有历史记载的筑城记录始于吴王夫差为了争夺中原霸主开邗沟、筑邗城。当时应是(  )
A.夏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结合所学,吴王夫差是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当时处于春秋时期,故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
4.(2024秋 泉港区期末)秦朝时,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
A. B.
C. 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着重把握秦朝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一,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秦始皇规定以圆形方孔钱作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故C符合题意;A是刀币,B是布币(铲币),D是楚国的蚁鼻钱,都不是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排除ABD。
故选:C。
【点评】本题的关键点是明确时间限制,注意准确识记秦始皇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5.(2025 东莞市一模)如图反映了汉代冶铁业发展状况。这些状况可以佐证汉代(  )
考古发掘的汉代冶铁遗址遍布全国各地,仅河南省就发现汉代冶铁和铸铁遗址18处。 汉武帝在全国设立铁官49处。 汉代的铁官作坊共有冶铁高炉80余炉,日产达到24~48吨液态铁。
A.铁器对汉朝的影响很大
B.仅有河南省重视冶铁
C.政府大力推广铁犁牛耕
D.水排的使用提高了钢铁产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代冶铁业发展状况,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解答】从“考古发掘的汉代冶铁遗址遍布全国各地”“汉武帝在全国设立铁官 49 处”“汉代的铁官作坊共有冶铁高炉 80 余炉,日产达到 24﹣48 吨液态铁”可以看出,汉代冶铁业规模大、分布广,冶铁业发达意味着铁器在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应用广泛,对汉朝影响很大,选项A正确;
文中提到仅河南省就发现汉代冶铁和铸铁遗址 18 处,但不能就此得出仅有河南省重视冶铁,全国多地都有冶铁遗址,说明其他地区也重视,选项B错误;
题干中未提及铁犁牛耕相关内容,无法得出政府大力推广铁犁牛耕的结论,选项C错误;
水排是东汉时期杜诗发明的,题干未明确时间是东汉,也未提及水排相关信息,选项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代冶铁业发展状况。
6.(2025春 南昌县期中)教材P33图片改编邮票被誉为“方寸中的历史”,一枚小小的邮票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邮票反映的史事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促进了日本社会转型 B.加速了中日贸易发展
C.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D.扩大了中国政治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玄奘西行,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图示关键词信息“西行求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为中国的佛教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C项正确;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的社会转型,排除A项;图示反映的是玄奘西行天竺,增进了中印文化交流,与加速了中日贸易发展和扩大了中国政治影响无关,排除B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玄奘西行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7.(2024 永川区一模)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些史料,现摘录部分典型如表。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内容 出处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东京梦华录》
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 《吴船录》
万物所聚,诸行百市场 《梦粱录》
A.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B.商业贸易繁荣兴盛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分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反映宋代出现夜市和早市;“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万物所聚,诸行百市场”说明宋代商品贸易规模大,种类多。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商业贸易繁荣兴盛。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与多民族政权的并立无关,排除A;题干材料不能反映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排除C;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商业贸易繁荣兴盛。
8.(2024春 西城区期末)明太祖曾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为此,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在地方上设置通判 B.“杯酒释兵权”
C.由中书省掌管行政 D.废除丞相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知,明太祖认为丞相专权误国,为此,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丞相制度。故D符合题意;在地方上设置通判、“杯酒释兵权”的都是宋太祖,排除AB;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丞相制度,不是由中书省掌管行政,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丞相制度。
9.(2024 中阳县三模)元明清时期的许多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到设置伊犁将军,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设置宣政院到册封达赖班禅一直到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如果给上述事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封建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C.元明清时期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D.元明清时期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1653年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1713年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这些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到封建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提到明清时期外交的开放,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提到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等知识。
10.(2024 安庆二模)马在欧洲人征服美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被一些印第安部落迅速使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有了马,美洲阿帕奇人才能与欧洲人对抗300年之久。而当巴拿马的一个酋长在回答西班牙人给当地人带来的最大益处是什么时,却不假思索地说,是鸡蛋。这反映了(  )
A.世界动植物的跨区域大范围交流
B.美洲印第安人适应能力出众
C.物种引入对印第安人的多重影响
D.旧大陆的物种数量非常丰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材料仅提及了欧洲的家畜家禽带到美洲,没有其他地区,无法体现世界动植物的跨区域大范围交流,排除A项;
材料与印第安人适应能力无关,排除B项;
根据材料“在欧洲人征服美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被一些印第安部落迅速使用”、“西班牙人给当地人带来的最大益处是什么时,却不假思索地说,是鸡蛋”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将马带到了美洲,对于征服美洲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印第安人也使用了马、鸡等旧大陆家畜家禽,丰富了他们的物质生活,反映出物种引入对印第安人的多重影响,C项正确;
材料主旨并不是旧大陆的物种数量丰富与否,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1.(2024 绿园区二模)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其中将大革命推向高潮的是(  )
A.处死路易十六 B.建立法兰西共和国
C.雅各宾派掌权 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处死路易十六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前的革命成果,排除。
B.建立法兰西共和国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前的革命成果,排除。
C.雅各宾派掌权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符合题意。
D.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国大革命结束于1794年,排除。
故选:C。
【点评】记忆法国大革命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2.(2024秋 镇江期末)“产业工人一般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工厂的汽笛从早响到晚,在一整天里,打个吨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车间经理催促着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材料意在强调工厂制(  )
A.是垄断组织的产物 B.带来工人处境的恶化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推动蒸汽时代的到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垄断组织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材料描述的是工厂制下工人的工作情况,工厂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已广泛建立,早于垄断组织出现,所以工厂制不是垄断组织的产物,A错误。从材料中“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没有完成全额就要受到处罚”等内容,可以看出工人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且管理严苛,这些都表明工厂制下工人处境恶化,B正确。材料主要围绕工人的工作状况展开,并未提及工厂制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C错误。蒸汽时代的到来是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工厂制的发展,而不是工厂制推动蒸汽时代到来,逻辑关系错误,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
13.(2025 东莞市一模)俄罗斯的某一时期,农民因难以忍受深重负担而发起暴动;大批工人由于饥饿和工厂停工而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背口袋的人”(搞粮食投机的人)。为解决这些问题,当时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B.实行余粮征集制
C.开展农业集体化建设 D.实施新经济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了苏俄新经济政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农民因难以忍受深重负担而发起暴动;大批工人由于饥饿和工厂停工而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背口袋的人’(搞粮食投机的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苏俄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规定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大小企业收归国有、实行义务劳动制,这措施虽然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但战争结束后,继续实施,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引发了农民暴动、工人罢工等社会危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列宁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D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余粮收集制的弊端,该时期是苏维埃俄国时期,此时苏俄已经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A项;余粮收集制是农民暴动的原因,不是解决措施,排除B项;苏联于1929年开始开展农业集体化建设,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苏俄新经济政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2023 大庆模拟)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在《告苏联人民书》中强调:“我们为争取自己祖国的自由而进行的战争,定会与欧美各国人民争取独立和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这将是所有维护自由、反对希特勒法西斯军队奴役和奴役威胁的各国人民的统一战线。”不久之后,各国建立的“统一战线”是(  )
A.协约国集团 B.北约
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D.欧洲联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重点掌握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解答】据“……定会与欧美各国人民争取独立和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这将是所有维护自由、反对希特勒法西斯军队奴役和奴役威胁的各国人民的统一战线”所学知识可知,各国建立的“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或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影响。
15.(2021秋 桐城市期末)在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最能体现出其自治目标的是(  )
A.抵制英国人的立法机关和法院,建立新的裁决法庭
B.抵制英货,恢复手工纺织
C.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头衔和名誉地位
D.发动群众展开抗税的斗争
【分析】本题考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掌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过程及影响。
【解答】“自治”涉及的是政治领域,B、D两项属于经济领域,首先排除B项和D项,比较A项和B项,A项自己建立自己的法庭,是一种典型的自治表现;C项“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是不合作的典型表现,但没有涉及是否建立自己的机构,相对来说还是不够深刻。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2023秋 吴中区期中)《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以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是一部中国古代神魔小说。其中“武王伐纣”的决定性战役发生在(  )
A.镐京 B.安阳 C.牧野 D.岐山
【分析】本题考查商朝的灭亡,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A.周武王定都镐京,建立西周,排除A。
B.殷商故都河南安阳,排除B。
C.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纣王自焚,商朝灭亡。此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C符合题意。
D.岐山是周王朝发祥之地,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商朝的灭亡,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状况,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2024秋 顺德区期中)春秋时期出现天子不能制约诸侯,诸侯不能制约大夫,以至大夫不能制约家臣等现象。这反映了(  )
A.贵族等级分封制受冲击
B.原始民主传统影响深远
C.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D.奴隶社会的发展与繁荣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春秋时期出现天子不能制诸侯,诸侯不能制大夫,以至大夫不能制家臣等现象”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出现了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西周时期形成的贵族等级分封制受冲击,A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原始民主传统的影响,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封建政治制度,排除C项;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末期,是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期,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8.(2024秋 麦积区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在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出现了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1)根据材料一,归纳总结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也映射了各种力量的壮大崛起,动摇了周天子的地位,丰富繁荣的文化又影响着各个诸侯国的政治改革……百家争鸣使教育从原来的仅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为人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知识。知识分子对世界观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对当时我国的影响。
(3)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哪个学派的治国之策来治理国家?请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以二则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百家争鸣。
【解答】(1)原因:根据材料一“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社会动荡,诸侯林立,学术氛围相对自由;根据材料“在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可以得出经济上,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了物质条件;根据材料“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取得较大进步”可以得出科技上,科技取得较大进步;根据材料“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出现了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可以得出文化上,私学兴起促进了思想的传播与交流。
(2)影响:根据材料二“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可以得出百家争鸣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转型;根据材料“也映射了各种力量的壮大崛起,动摇了周天子的地位,丰富繁荣的文化又影响着各个诸侯国的政治改革”可以得出百家争鸣动摇了周天子的地位,影响了各诸侯国的政治改革;根据材料“百家争鸣使教育从原来的仅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为人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知识。知识分子对世界观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一个新的阶段”可以得出百家争鸣促进了私学的兴起,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3)学派及理由:选择学派结合学派观点回答即可,例如选择儒家,结合所学知识,儒家主张“仁政”治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故答案为:
(1)原因:政治上,社会动荡,诸侯林立,学术氛围相对自由;经济上,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了物质条件;科技上,科技取得较大进步;文化上,私学兴起促进了思想的传播与交流。
(2)影响: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转型;动摇了周天子的地位,影响了各诸侯国的政治改革;促进了私学的兴起,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3)学派:儒家。理由:儒家主张“仁政”治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百家争鸣相关知识。
19.(2022 河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价值中一直非常重视“集体”的概念。例如中秋节的月饼被做成了圆形,月亮的外形被比喻为盛放月饼的“圆盘”,这些细节都展现着“集体”这个概念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而且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大多根据时令节气而来,这与中国自古重视农业、发展农业的历史背景相关。比如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在民间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实用俗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无疑是现实主义的最好展现。所以,从文化视角来看,中国传统节日具有阖家团圆、内敛含蓄、勤劳进取等文化内涵。
材料二:西方传统节日更注重“个人”的概念,并且由于长期受基督教的影响,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且宗教人物大多具有崇尚自由、敢于拼搏、包容开放的特征,比如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复活。当然西方的节日中也有和农业有关的节日,但他们以农业为主的节日的历史不如中国漫长。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西方传统节日有何不同。
(2)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3)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请任举一例你所了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并说明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优秀节日文化。
【分析】本题考查中外传统节日的对比。第(1)问,提炼概括材料信息分析作答;第(2)问,重点掌握中西方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思想文化等的不同表现;第(3)问,增强文化自信,开放性作答。
【解答】(1)不同:根据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价值中一直非常重视‘集体’的概念”和材料二“西方传统节日更注重‘个人’的概念”概括得出中国传统节日注重集体的概念,西方则注重个人的概念;根据材料一“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大多根据时令节气而来,这与中国自古重视农业、发展农业的历史背景相关”和材料二“由于长期受基督教的影响,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概括得出中国传统节日大多与时令节气相关,西方传统节日大多具有宗教色彩;根据材料一“中国传统节日具有阖家团圆、内敛含蓄、勤劳进取等文化内涵”和材料二“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且宗教人物大多具有崇尚自由、敢于拼搏、包容开放的特征”概括得出中国传统节日注重团圆、勤劳,西方传统节日注重自由、开放。
(2)原因:根据材料一“这与中国自古重视农业、发展农业的历史背景相关”可得出中国自古重视农业,深受农耕文化的影响;根据材料二“由于长期受基督教的影响,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可得出西方长期受基督教影响;根据材料“当然西方的节日中也有和农业有关的节日,但他们以农业为主的节日的历史不如中国漫长”及所学知识可得出中西方政治文化环境不同,中国古代的宗族血缘制度至今,人们一直很重视亲人之前的联系,英雄主义和个人主义是西方社会的精神文化特征,强调个人的价值和自由奔放的思想。
(3)习俗:任举一例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即可,比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春节一家团圆,贴春联,守岁,放鞭炮等。如何做: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比如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树立正确的节日观念;推动传统节日活动形式的创新。
故答案为:
(1)不同:中国传统节日注重团圆、勤劳,西方传统节日注重自由、开放;中国传统节日注重集体的概念,西方则注重个人的概念;中国传统节日大多与时令节气相关,西方传统节日大多具有宗教色彩。
(2)原因:中国自古重视农业,西方则长期受基督教影响;中西方政治文化环境不同。
(3)习俗: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春节一家团圆,贴春联,守岁,放鞭炮等。做法: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树立正确的节日观念;推动传统节日活动形式的创新。
【点评】本题考查中外传统节日的对比,侧重于考查考生阅读和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