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卷__2025届高考物理考前冲刺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卷__2025届高考物理考前冲刺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贵州卷——2025届高考物理考前冲刺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一个盛有水的玻璃碗置于水平向右行驶的火车车厢内的水平桌面上。垂直于火车行驶方向从碗的侧面观察,水面形状分别如图(a)、(b)所示。关于火车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火车向右加速运动 B.图(a)中,火车向右匀速运动
C.图(b)中,火车向右加速运动 D.图(b)中,火车向右匀速运动
2.为研究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需要知道太阳的质量,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太阳与地球中心间距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则太阳的质量为( )
A. B. C. D.
3.如图所示为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有机玻璃圆柱的横截面,为圆上两点,一束单色光沿方向射入,然后从C点射出,已知,,该有机玻璃圆柱的半径为1m,真空中光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该有机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
B.光在该有机玻璃中的折射率为1.8
C.光在该有机玻璃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
D.光在该有机玻璃圆柱中沿路径传播时间约为
4.有两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其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大小关系如图1所示。现用两弹簧悬吊起重力为的物体,稳定后弹簧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弹簧b水平,如图2所示。,两弹簧均没有超过弹性限度,则图2的状态下( )
A.弹簧a的长度为 B.弹簧a的长度为
C.弹簧b的长度为 D.弹簧b的长度为
5.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下有一条沿东西方向铺设的水平直导线,导线中通有自东向西且较大的恒定电流。现用一闭合的检测线圈(线圈中串有灵敏电流计,图中未画出)检测此通电直导线的位置。若不考虑地磁场的影响,让检测线圈(位于水平面内)从距通电直导线很远处由北向南沿水平地面通过通电直导线的上方并移至距通电直导线很远处,在此过程中,俯视检测线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应电流的方向先顺时针后逆时针,然后再顺时针
B.感应电流的方向先逆时针后顺时针,然后再逆时针
C.检测线圈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先向南后向北
D.检测线圈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一直向南
6.一质量为2000kg的纯电动汽车沿平直的公路由静止开始启动,汽车启动后的速度记为v,牵引力大小记为F,图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最大速度,ab平行于纵轴,bc的反向延长线过原点。已知汽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恒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为5000N
B.汽车从b到c过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D.从a到b过程汽车运动的位移大小为400m
7.如图所示,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与均匀带电薄板相距2d,点电荷到带电薄板的垂线通过板的几何中心。若图中A点的电场强度为0,静电力常量为k,则图中B点的电场强度为( )
A. B.0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8.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甲所示,大量处在能级的氢原子在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多种能量的光子,用其中所释放出的光照射如图乙所示的光电管阴极K,合上开关,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0.30V时,电流表的示数恰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能产生6种不同的光子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3eV
C.光电管阴极K的逸出功为5.24eV
D.氢原子释放的所有光子都能使阴极K发生光电效应
9.如图甲所示,一顺时针匀速转动的水平传送带AB,速度为。某时刻一质量为2kg的物块以恒定初速度冲上A点,以速度离开B点,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传送带速度为不同值时,物块离开B点时的速度随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块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 )
A.传送带的长度为1.5m
B.物块冲上传送带的初速度
C.当时,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0.375s
D.当时,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
10.如图所示,光滑的金属导轨abc和def平行放置,相距,导轨倾斜部分与水平面夹角,并与水平导轨平滑相接,导轨水平部分所在空间中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质量的导体棒MN放置在与be相距的倾斜导轨上,其接入回路的电阻。质量的导体棒PQ静止在与be相距的水平导轨上,其接入回路的电阻。让导体棒MN从倾斜轨道静止下滑,整个运动过程中导体棒与金属导轨接触良好并垂直,两棒发生的碰撞为弹性碰撞,不计金属导轨电阻和空气阻力。导轨水平部分足够长,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导体棒PQ固定,则从释放MN棒至两棒相碰的过程中流过MN棒的电荷量为1C
B.若导体棒PQ固定,则MN棒与PQ棒相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1m/s
C.若导体棒PQ不固定,两棒碰撞后瞬间MN棒的速度大小为1m/s
D.若导体棒PQ不固定,两棒从静止到最终达到稳定的整个过程中两根导体棒产生的总热量为3J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7分。
11.(8分)小婷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该同学先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铁球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则小铁球的直径__________cm。
(2)该同学用秒表计时,记录了单摆全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秒表读数为__________s。
(3)若摆线的长度为0.98m,该同学由以上数据求出重力加速度__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若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了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提前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12.(12分)实验方案对实验测量的精度有直接影响。某学习小组对“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A.干电池一节(电动势约1.5V,内阻小于1Ω);
B.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为10kΩ);
C.电压表(量程15V,内阻约为20kΩ);
D.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为0.5Ω);
E.电流表(量程3A,内阻约为0.2Ω);
F.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10Ω,额定电流1.0A);
G.定值电阻;
H.开关,电线若干。
(1)要使实验误差较小且操作方便,本实验可选择的电压表是_________,电流表是_________。(填器材前字母代号)
(2)下列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3)该小组选择好实验电路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下电压表读数U及电流表读数I,并作出图像。根据图像可得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V,内阻r=_______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3.(8分)按压式桶装水取水器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取水工具,其装置主要由气囊、按压手柄和出水管等部件构成,简化为如图所示,使用时,通过按压取水器顶部,可将气囊中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气体全部压入桶中且气体不回流。某次取水时,缓慢按压取水器顶部6次可恰好出水,测得出水管顶端到水面的距离,桶内水深,水桶总高度,初始时,桶内气体压强为。已知水桶的总容积为,标准大气压,水的密度,重力加速度g取。出水管及桶口部分体积可忽略,外部温度恒定,整个装置不漏气。求:
(1)恰好出水时,桶内气体的压强;
(2)气囊的容积。
14.(13分)如图所示,在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存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第二象限内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粒子源以的速度水平向右射出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正粒子,粒子恰好从坐标点离开磁场进入匀强电场;在匀强电场中做曲线运动后从x轴离开电场。粒子的重力不计,求:
(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2)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距x轴的最远距离。
15.(16分)如图甲所示,物块B和质量为的物块A用轻弹簧拴接,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B右侧与竖直墙相接触。另有一物块C在时刻以一定速度向右运动,在时与物块A相碰,并立即与A粘在一起不再分开,物块C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求:
(1)物块C的质量;
(2)物块C与物块A相碰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3)从到,弹簧对物块A的冲量I的大小。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图(a)中水所受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方向向左,则火车向右减速运动;图(b)中水所受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方向向右,则火车向右加速运动。
故选C。
2.答案:D
解析:对绕太阳公转的地球,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
根据地球表面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对地球表面 物体有
两式联立得
3.答案:A
解析:AB.由几何关系可得,入射角
折射角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在该有机玻璃中的折射率为
根据可得光在该有机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
故A正确,B错误;
C.根据得光在该有机玻璃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
所以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小于,故C项错误;
D.光在该有机玻璃圆柱中沿BC路径传播时间为
故D项错误。
故选A。
4.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图1求得两弹簧的劲度系数
原长为10cm,根据胡克定律得
联立解得弹簧a的长度为
弹簧b的长度为
故选B。
5.答案:B
解析:AB.根据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感线的分布特点,检测线圈由远处移近直导线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场有向下的分量,且磁通量先增大后减小,由楞次定律和安培定则可知,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先逆时针后顺时针;当检测线圈逐渐远离直导线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场有向上的分量,磁通量先增大后减小,由楞次定律和安培定则可知,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即感应电流的方向先逆时针后顺时针,然后再逆时针,故A错误,B正确;
CD.根据楞次定律“来拒去留”可知,检测线圈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一直向北,故CD错误。
故选B。
6.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当汽车速度达到最大时,牵引力等于阻力,所以所以故A错误;B.由于汽车运动过程中,牵引力变化,阻力不变,所以汽车从b到c过程不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根据可得所以
联立解得故C错误;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联立可得
故D正确。故选D。
7.答案:D
解析:A.根据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可知,薄板在A点产生的电场强度方向向右,大小为
再根据对称性可知,薄板在B点产生的电场强度方向向左,大小为
因此,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故A错误;
B.由A项知,故B错误;
C.由A项知,故C错误;
D.由A项知,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BD
解析:A.大量处在能级的氢原子在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根据
可知氢原子能产生3种不同的光子,故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故B正确;
C.光电管阴极K的逸出功为
故C错误;
D.由于,,
可知氢原子释放的所有光子都能使阴极K发生光电效应,故D正确。
故选BD。
9.答案:BC
解析:AB.设传送带的速度为L,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加速度为由图可知,传送带速度小于2m/s时,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减速,离开传送带的速度为2m/s,根据动力学公式有传送带速度大于时,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加速,离开传送带的速度为,根据动力学公式有联立解得故A错误,B正确;C.当时,可知物块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物块做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物块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故C正确;D.当时,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减速,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故D错误。故选BC。
10.答案:AD
解析:A.由机械能守恒
求得导体棒MN下滑到水平轨道的速度
若PQ棒固定,两导体棒碰撞前,回路MNQP内磁通量变化量
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
回路内平均感应电流为
因此可求得这段时间内流过导体棒的电荷量为
故A正确;
B.从MN导体棒进入磁场到两棒相碰这个过程中,对MN棒由动量定理可得
所以
求得MN棒碰前速度变化量
因此MN棒碰前速度,故B错误;
C.若PQ棒不固定,MN棒向右进入磁场后,回路MNQP磁通量减少,产生顺时针感应电流,PQ棒受到安培力向右,做加速运动
MN棒受到安培力向左,做减速运动,最终MN棒与PQ棒相碰时,二者相对位移为,回路MNQP内磁通量变化量
因此同理可得MN棒碰前速度仍然为
对PQ棒由动量定理可得
所以
求得MN棒碰前速度变化量
因此PQ棒碰前速度
两棒发生弹性碰撞,两棒组成的系统有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即,
联立两式解得碰后MN棒速度,PQ棒速度,故C错误;
D.由于两棒发生弹性碰撞无能量损失,最终两棒将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两棒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可求得最终共速速度
由能量守恒可求得,故D正确。
故选AD。
11.答案:(1)1.58(2)100(3)9.74(4)BC/CB
解析:(1)由图甲可知小球的直径
(2)由秒表可读出时间为100s。
(3)由单摆周期公式
整理有
其中
解得
(4)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会使得摆长测量偏大,由
可知,其导致g测量偏大,故A项错误;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了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使得测量的摆长偏小,根据
可知,其导致g测量偏小,故B项正确;
C.开始计时时,秒表提前按下,使得测量的周期偏大,由
可知,其导致g测量偏小,故C项正确;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使得测量的周期偏小,由
可知,其导致g测量偏大,故D项错误。
故选BC。
12.答案:(1)B;D
(2)A
(3)1.5;0.72
解析:(1)由于电源的电动势为1.5V,电压表选择的即可,故电压表选B;
电路中的最大电流
综合其它因素,电流表选择,即电流表选择D。
(2)因干电池的内电阻相当小,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很小,将定值电阻与电源串联以增大等效内阻;由于电流表的内阻未知,为减小误差,故应采用相对电源的外接法。
故选A。
(3)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
故在图像中,其纵截距为电源的电动势,即
其斜率的绝对值为
代入数据可得
解得
13.答案:(1)
(2)0.165L
解析:(1)由题意可得,恰好出水时桶内的压强为
代入数据解得
(2)把6次由压缩气囊打进桶内的气体和桶内原有气体视为研究对象,设气囊容积为,,则,,
由玻意耳定律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14.答案:(1)
(2)
解析:(1)做出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
设SP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由题设条件和几何关系知,
解得
在磁场中运动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2)进入电场后,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在竖直方向上有
解得
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距x轴的最远距离
15.答案:(1)
(2)
(3)
解析:(1)由题图知,C与A碰前速度为,碰后速度为,C与A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2)根据能量守恒可得物块C与物块A相碰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代入数据解得
(3)从到,以A、C为整体,由题图结合动量定理可得
其中
代入数据解得
可知弹簧对物块A的冲量I的大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