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5届皖江名校高三下学期联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PDF格式,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2025届皖江名校高三下学期联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PDF格式,含答案)

资源简介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1
8
9
10
答案
B
C
0
9
C
9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C
D
A
O
1.B【解析】本题考查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由材料科信息“水稻”“陶器”玉器“动物形象"等可知B项
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开始从事原始农业,故A项错误。良
渚文化陶器以黑陶为主,故C项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良渚文化时期已经产生贫富分化和私有制,
故D项错误。
2C【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统治。由题干材料信息殷人尚“鬼”到周人尚“文”,殷人“率民事神”到周人“敬德
保民”可知,西周“治道”重视人的作用与价值,故C项正确。“慎终追远”是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皮
诚地祭祀远代祖先,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非“治道”,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和宗
法制重视血缘关系,故B项错误。汉代以仁孝治天下,故D项错误。
3D【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儒学的复兴。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
体不及佛道,所以宋代儒学家重视“义理诠释”,“存天理,灭人欲”,强调通过道德修养达到“圣人”的精
神境界,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学是指儒学,尤其是孔孟学说,北宋“二程”自称自己的学
说为“道学”,朱熹将二程学说与孔孟的儒家道统相接,故A项错误。宋代儒学家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故B项错误。从题干材料信息无法得出C项结论,故C项排除。
4.A【解析】本题考查元朝的经济。由题干材料信息“平准行用库"“主平物价平准钞法"“倒换昏钞"可知A项
正确。“平准行用库”“平准钞法“倒换昏钞”的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贸易金银,平准钞法”是指做金银
贸易,稳定钞法,而非加强对海内外贸易的管理,故B项错误。C项不能由题干材料信息体现,排除。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79年元朝己经统一全国,故D项错误。
5.D【解析】本题考查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根据材料信息“凡机事虑漏泄"“始密且速“不许闲人窥视”可知,
这些意在强调建立信息保密机制,故选D项。清初内阁掌管奏章票拟,但军机处设置后,皇帝独揽大
权,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减轻内阁负担和打击权贵阶层架空中枢,而是加强君主专制,故A、C项错误。
兵部仅仅是“谕旨"的经办机构,谈不上政治地位提高,故B项错误。
6B【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由题干材料信息可知,这支“从军记者团”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所谓“师
出有名”,英文、汉文和日文的报道分别打若“文明“正义”“驱除”“恢复”“中华正溯,在我东洋”等旗号,其
目的在于欺骗国内国际舆论,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是
为了以朝鲜半岛为跳板侵略中国,故A项错误。材料明确指出,日本“从军记者团”的欺骗宣传是在甲午
中日战争期间,故这一时期战争己经爆发,故C项错误。最新技术是有利于扩大报纸发行量的手段,
而非报道的目的,故D项错误。
7.C【解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运动。由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中共“四大”决定加强党组织建设,扩大党的队
伍,以适应国民革命的要求,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
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是由国共合作开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
动,故B项错误。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故D项错误。
8.A【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由题干材料信息“严格审查"一篇报道”“两句内容过审”等可知国民党实行文
化专制,故A项正确。外国记者的稿件是在国统区被审查的,抗日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
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外国记者对陕甘宁边区的采访报道,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
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己实现,故D项错误。
9.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1950年1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进行抗美援朝,1962年7月处
于中印战争前夜,《人民日报》的报道都是为了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意识,
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战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下图为良诸文化遗存中出土的玉器和陶器上的动物形象,这些动物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蛋白质来源。
水稻、菱角和荧实在这一地区的可食用植物遗存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由此可推知,这一地区
良褚文化玉器和陶器上的动物形象
A.开始出现原始农业
B.稻作农业与手工业得到发展
C.彩绘陶器惊艳夺目
D.贫富分化和私有制尚未产生
2.周初统治者通过对“殷鉴不远”的反思,在文化传统上从殷人的尚“鬼”转向了周人的尚“文”,在为政理
念上从殷商“率民事神”转向西周“敬德保民”,实现了中华文明“治道”理性化的重大变革。这反映出
西周“治道”的核心理念是
A.慎终追远
B.重视血缘
C.注重人本
D.以孝治国
3.从中唐到北宋,经学开始由汉学向宋学转变,经学解释方法由章句训诂转为义理诠释。崇尚内圣之学
的道学学派将自己的人格理想、精神境界、修身养性的追求,与《四书》的经典体系与义理诠释结合起
来。这种转变反映出
A.道学学派抛弃传统儒学
B.学术远离现实政治
C.儒学社会影响不及佛道
D.道德心性渐成核心
4.1263年忽必烈始设燕京平准行用库,次年设诸路平准行用库,“主平物价,使相依准,不至低昂”。
1287年元朝发行至元钞,“随路设立官库,贸易金银,平准钞法”。1308年元朝发行至大钞,再次“随路
立平准行用库,买卖金银,倒换昏钞(残损纸币)。”这些举措旨在
【G-025】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A.调控纸钞发行量平准物价
B.加强对海内外贸易的管理
C.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联系
D.奠定统一全国的物质基础
5.清朝某位皇帝的谕旨:“令军机处行,不由内阁传钞者谓之寄信,外间谓之廷寄”,属于“凡机事虑漏泄
不便发抄者”,直接在军机处钤印之后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军机章京
的办事之地“不许闲人窥视”。该谕旨意在
A.减轻内阁奏章票拟负担
B.提高兵部政治地位
C.打击权贵阶层架空中枢
D.建立信息保密机制
6.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政府组建了62人的“从军记者团”,配备最新式印刷设备,用三种语言同步发
稿(主要内容见下表),其共同目的在于
报道语种
报道重点
英文
强调“文明开化,正义之师”
汉文
鼓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日文
塑造“中华正溯,在我东洋”
A.炫耀明治维新的成果
B.营造日本军队的正面形象
C.加速中日战争的爆发
D.运用最新技术扩大发行量
7.1925年1月,中共“四大”指出:“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引导工业无产
阶级中的先进分子,革命的小手工业者和知识分子,以至于乡村经济中有政治觉悟的农民参加革命,
实为吾党目前之最重要的责任”。这项决定
A.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增强了工农反对国民党的信心
C.适应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需要
D.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8.从1944年5月起,英国记者斯坦因在陕甘宁边区的采访报道稿件不断受到国民党的严格审查,其中
一篇报道仅剩“周恩来称国民党…关于谈判有所进展、国共局势有所改善的声明有意误导中外民
众”,以及“周恩来表示为赢得最后胜利,国共必须团结”两句内容过审。这反映出国民党
A.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B.控制了抗日根据地的言论权
C.遭遇外国记者攻击
D.迟滞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9.1950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上海十万学生,在‘一·二九’纪念日,举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大
游行,向中华民族的死敌美帝国主义示威”。1962年7月,在全面抗战爆发25周年之际,《人民日报》
发表社论:“二十五年前,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这些宣传旨在
A.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B.增强民族凝聚意识
C.提升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
D.抗击美日武装侵略
10.拜占庭帝国初期,推行皇帝最高权力血亲继承制,强化省区,弱化政区,皇帝严格掌控帝国官职的设
置和职官的任免权,完善高效的朝廷官僚制和中央政府,建立皇帝直属野战军,强化基督教政策,促
使官僚机构效忠于皇帝。这些举措有利于
A.瓦解庄园与农奴制
B.推动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C.皇帝与元老院分治
D.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
11.在德国科隆城,1216年市政档案记载着一条“城市空气使人自由”的法令:“任何农奴入城居住满2
年零9个月(1001天),即自动获得自由民身份。”斯特拉斯堡的税吏账簿显示,仅1270一1280年间
就有317名农奴成功通过此法令获得自由。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G一025】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